卷二百三十三

古文:万俟禼字元忠,开封阳武县人。

现代文:万俟禼,字元忠,开封阳武县人。

古文:登政和二年上舍第。

现代文:考中政和二年上舍生。

古文:调相州、颍昌府教授,历太学录、枢密院编修官、尚书比部员外郎。

现代文:他被调为相州、颍昌府教授,历任太学录、枢密院编修官、尚书比部员外郎。

古文:绍兴初,盗曹成掠荆湖间,禼时避乱沅、湘,帅臣程昌寓以便宜檄禼权沅州事。

现代文:绍兴初年,盗贼曹成在荆湖一带劫掠,万俟禼在沅、湘一带避乱,帅臣程昌禼图方便传檄让万俟禼权领沅州政事。

古文:成奄至城下,禼召土豪、集丁壮以守,成食尽乃退。

现代文:曹成突然到沅州城下,万俟禼召集土豪、青壮年守城,曹成粮尽才撤走。

古文:除湖北转运判官,改提点湖北刑狱。

现代文:万俟禼被任命为湖北转运判官,改为提点湖北刑狱。

古文:岳飞宣抚荆湖,遇禼不以礼,禼憾之。

现代文:岳飞为荆湖宣抚使,对万俟禼不以礼相待,万俟禼对岳飞不满。

古文:禼入觐,调湖南转运判官,陛辞,希秦桧意,谮飞于朝。

现代文:万俟禼朝见皇上,被调任湖南转运判官,辞别皇上出都时,秉承秦桧的意志,在朝中诬陷岳飞。

古文:留为监察御史,擢右正言。

现代文:皇上留他担任监察御史,擢升为右正言。

古文:时桧谋收诸将兵权,禼力助之,言诸大将起行伍,知利不知义,畏死不畏法,高官大职,子女玉帛,已极其欲,盍示以逗遛之罚,败亡之诛,不用命之戮,使知所惧。

现代文:当时秦桧谋求夺众大将兵权,万俟禼极力帮助他,说众大将出身行伍,知道谋利不讲道义,怕死不怕法,高官要职,子女玉帛,已达到他们私欲的顶点,何不让他们知道逗留军期者罚,战败者诛,不听命令者斩,使他们有所惧怕。

古文:张俊归自楚州,与桧合谋挤飞,令禼劾飞对将佐言山阳不可守。

现代文:张俊从楚州回到京城,同秦桧合谋排挤岳飞,让万俟禼弹劾岳飞对部将说山阳不可以的罪状。

古文:命中丞何铸治飞狱,铸明其无辜。

现代文:命令御史中丞何铸审理岳飞一案,何铸说明岳飞是无辜的。

古文:桧怒,以禼代治,遂诬飞与其子云致书张宪令虚申警报以动朝廷,及令宪措置使还飞军;狱不成,又诬以淮西逗遛之事。

现代文:秦桧愤怒,用万俟禼代替何铸审理,他就诬陷岳飞,说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给张宪写信,让张宪谎报军情以动摇朝廷,并命令张宪设法让岳飞回到军中;此案没成立,就又诬告说岳飞在淮西战场迟滞不前的事。

古文:飞父子与宪俱死,天下冤之。

现代文:岳飞父子和张宪都被处死,天下认为他们冤枉。

古文:大理卿薛仁辅、寺丞李若朴、何彦猷言飞无罪,禼劾之;知宗正寺士〈亻褭〉请以百口保飞,禼又劾之,士〈亻褭〉窜死建州。

现代文:大理卿薛仁辅、大理寺丞李若朴、何彦猷说岳飞无罪,遭万俟禼弹劾,知宗正寺士禼请求用自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岳飞,遭万俟禼弹劾,被流放并死在建州。

古文:刘洪道与飞有旧,禼劾其足恭媚飞。闻飞罢宜抚,抵掌流涕。

现代文:刘洪道与岳飞有私交,万俟禼弹劾他取媚于岳飞,听说岳飞被罢去宣抚使,拍掌流涕。

古文:于是洪道抵罪,终身不复。

现代文:于是刘洪道也获罪,终身不许为官。

古文:参政范同为桧所引,或自奏事,桧忌之,禼劾罢,再论同罪,谪居筠州。

现代文:参政范同是秦桧提拔的,有时擅自奏事,秦桧忌恨他,万俟禼弹劾他,范同的官职被罢,再论范同罪状,范同被贬到筠州居住。

古文:又为桧劾李光鼓倡,孙近朋比,二人皆被窜谪。

现代文:万俟禼还替秦桧弹劾李光蛊惑人心,孙近结朋党,他们二人都被贬官流放。

古文:和议成,禼请诏户部会计用兵之时与通和之后所费各几何,若减于前日,乞以羡财别贮御前激赏库,不许他用,蓄积稍实,可备缓急。

现代文:宋、金和议成,万俟禼请求下诏让户部统计用兵时和议和后用去的费用各是多少,若比从前少,就把多余的财物另外贮存在御前激赏库,不许用在别处,等积蓄稍多,可备缓急之用。

古文:梓宫还,以禼为欑宫按行使,内侍省副都知宋唐卿副之,禼请与唐卿同班上殿奏事,其无耻如此。

现代文:徽宗灵柩迎回后,万俟禼为木赞宫按行使,内侍省副都知宋唐卿为副使,万俟禼请求与宋唐卿同时上殿奏事,十分无耻。

古文:张浚寓居长沙,禼妄劾浚卜宅逾制,至拟五凤楼。

现代文:张浚住在长沙,万俟禼无中生有,弹劾张浚的住宅超越了规定,甚至模拟五凤楼。

古文:会吴秉信自长沙还朝,奏浚宅不过众人,常产可办,浚乃得免。

现代文:恰好吴秉信从长沙回京,上奏说张浚的宅第与众人一样,财产可以清查,张浚才得免祸。

古文:除参知政事,充金国报谢使。

现代文:万俟禼被任命为参知政事,任金国报谢使。

古文:使还,桧假金人誉己数千言,嘱禼以闻,禼难之。

现代文:他出使金国回来,秦桧借金人之口赞誉自己,嘱托万俟禼奏给皇上,万俟禼刁难他。

古文:他日奏事退,桧坐殿庐中批上旨,辄除所厚者官,吏钤纸尾进,禼曰: 不闻圣语。 却不视。

现代文:另一天奏事退朝后,秦桧坐在殿中批阅皇上圣旨,就提升自己的亲信,小吏把这些送给万俟禼,万俟禼说 :没听到圣旨这样安排。

古文:桧大怒,自是不交一语。

现代文:推到一边不看。秦桧大怒,从此他二人不交谈。

古文:言官李文会、詹大方交章劾禼,禼遂求去。

现代文:言官李文会、詹大方接连上奏弹劾万俟禼,万俟禼就请求辞官。

古文:帝命出守,桧愈怒。

现代文:皇上命令他出守外地,秦桧更愤怒。

古文:给事中杨愿封还词头,遂罢去,寻谪居归州。

现代文:给事中杨愿认为诏旨不当,历数万俟禼之罪,万俟禼被罢职,不久,被贬到归州居住。

古文:遇赦,量移沅州。

现代文:赶上赦免,他被酌情移到沅州。

古文:二十五年,召还,除参知政事,寻拜尚书右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现代文:绍兴二十五年,万俟禼被召回京,任命他为参知政事,不久又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古文:纂次太后回銮事实,上之。

现代文:他编纂成太后从金国返回的经过,献给高宗。

古文:张浚以禼与沈该居相位不厌天下望,上书言其专欲受命于金。

现代文:张浚认为万俟禼和沈该为宰相有负众望,上书说他们只想听命金人。

古文:禼见书大怒,以为金人未有衅,而浚所奏乃若祸在年岁间,浚坐窜谪。

现代文:万俟禼看见这份奏书后大怒,认为金人本无意兴兵,而张浚的奏书将要惹祸,张浚因此获罪被流放。

古文:禼提举刊修《贡举敕令格式》五十卷、《看详法意》四百八十七卷,书进,授金紫光禄大夫,致仕。

现代文:万俟禼提举刊修《贡举敕令格式》五十卷、《看详法意》四百八十七卷,书成后献上,他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,退休。

古文:卒,年七十五,谥忠靖。

现代文:去世时七十五岁,谥号为 忠靖 。

古文:禼始附桧,为言官,所言多出桧意;及登政府,不能受钳制,遂忤桧去。

现代文:万俟禼起初党附秦桧,担任言官,他所说的大多出于秦桧的意图;等他任宰相后,不受秦桧控制,于是因违背秦桧而被罢职。

古文:桧死,帝亲政,将反桧所为,首召禼还。

现代文:秦桧死后,皇帝亲政,准备改变秦桧的做法,首先召回万俟禼。

古文:禼主和固位,无异于桧,士论益薄之。

现代文:万俟禼主张与金国议和以巩固自己的地位,与秦桧无异,更被众论所鄙薄。

古文:韩侂胄字节夫,魏忠献王琦曾孙也。

现代文:韩侂胄,字节夫,是魏忠献王韩琦的曾孙。

古文:父诚,娶高宗宪圣慈烈皇后女弟,仕至宝宁军承宣使。

现代文:他的父亲韩诚,娶高宗宪圣慈烈皇后的妹妹为妻,官至宝宁军承宣使。

古文:侂胄以父任入官,历阁门祗候、宣赞舍人、带御器械。

现代文:韩侂胄因父亲的官位而进入仕途,历任门祗候、宣赞舍人、带御器械。

古文:淳熙末,以汝州防御使知阁门事。

现代文:淳熙末年,以汝州防御使的身份知门事。

古文:孝宗崩,光宗以疾不能执丧,中外汹汹,赵汝愚议定策立皇子嘉王。

现代文:孝宗去世,光宗因病不能主持丧礼,朝内外议论纷纷,赵汝愚决定立嘉王为皇太子。

古文:时宪圣太后居慈福宫,而侂胄雅善慈福内侍张宗尹,汝愚乃使侂胄介宗尹以其议密启太后。

现代文:当时宪圣太后在慈福宫居住,韩侂胄与慈福宫宦官张宗尹友好,赵汝愚就让韩侂胄通过张宗尹把自己的意图秘密禀告给太后。

古文:侂胄两至宫门,不获命,彷徨欲退,遇重华宫提举关礼问故,入白宪圣,言甚恳切,宪圣可其议。

现代文:韩侂胄两次到宫门口,没有得到允许进见的命令,他彷徨想走,遇到重华宫提举关礼问他缘故,关礼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宪圣太后,语言十分恳切,太后应允。

古文:礼以告侂胄,侂胄驰白汝愚。

现代文:关礼告诉韩侂胄,韩侂胄赶紧报告赵汝愚。

古文:日已向夕,汝愚亟命殿帅郭杲以所部兵夜分卫南北内。

现代文:太阳已落,赵汝愚立即命令殿帅郭杲率所部连夜分别守卫南北宫殿。

古文:翌日,宪圣太后即丧次垂帘,宰臣传旨,命嘉王即皇帝位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宪圣太后主持孝宗丧礼后就垂帘听政,宰臣传下圣旨,任命嘉王即皇帝位。

古文:宁宗既立,侂胄欲推定策恩,汝愚曰: 吾宗臣也,汝外戚也,何可以言功?

现代文:宁宗即位后,韩侂胄想推赏定策之功,赵汝愚说: 我是宗室,你是外戚,怎能谈功?

古文:惟爪牙之臣,则当推赏。 乃加郭杲节钺,而侂胄但迁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。

现代文:只有武臣,才应推赏。 于是授予郭杲符节和斧钺,韩侂胄只升为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。

古文:侂胄始觖望,然以传导诏旨,浸见亲幸,时时乘间窃弄威福。

现代文:韩侂胄开始失望,但因他传达皇上的诏旨,渐渐地受到宠幸,他常乘机窃弄威福。

古文:朱熹白汝愚当用厚赏酬其劳而疏远之,汝愚不以为意。

现代文:朱熹劝赵汝愚用重赏酬报他的功劳并疏远他,赵汝愚不以为然。

古文:右正言黄度欲劾侂胄,谋泄,斥去。

现代文:右正言黄度想弹劾韩侂胄,事情败露而被贬斥。

古文:朱熹奏其奸,侂胄怒,使优人峨冠阔袖象大儒,戏于上前,熹遂去。

现代文:朱熹上奏说韩侂胄奸邪,韩侂胄生气,派伶人戴着高帽、穿着大袖子的衣服,打扮成大儒,在皇上面前演戏,朱熹就被罢去。

古文:彭龟年请留熹而逐侂胄。未几,龟年与郡;侂胄进保宁军承宣使,提举佑神观。

现代文:彭龟年请求留用朱熹逐走韩侂胄,不久彭龟年被派到地方任官;韩侂胄升为保宁军承宣使,提举佑神观。

古文:自是,胄益用事,而以抑赏故,怨汝愚日深。霅川刘弼者,曩与侂胄同知阁门事,颇以知书自负。

现代文:当决议光宗禅位时,赵汝愚只同韩侂胄商议,刘芅没能参与,心怀不满,此时,他对韩侂胄说 :赵丞相想独揽大功,你岂止是不能得到节度使的官位,以后恐怕你会被贬到岭海啊。

古文:方议内禅时,汝愚独与侂胄计议,弼弗得与闻,内怀不平,至是,谓侂胄曰: 赵相欲专大功,君岂惟不得节度,将恐不免岭海之行矣。 侂胄愕然,因问计,弼曰: 惟有用台谏尔。 侂胄问: 若何而可? 弼曰: 御笔批出是也。 侂胄悟,即以内批除所知刘德秀为监察御史,杨大法为殿中侍御史;罢吴猎监察御史,而用刘三杰代之。

现代文:韩侂胄惊愕,就问他该怎么办,刘芅说: 只有用台谏官弹劾赵汝愚了。 韩侂胄问 :如何可行? 刘芅答 :用御笔批出就行。 韩侂胄醒悟,就借皇帝的名义任命自己的亲信刘德秀为监察御史,杨大法为殿中侍御史;罢去吴猎的监察御史,而用刘三杰代替。

古文:于是言路皆侂胄之党,汝愚之迹始危。

现代文:于是言官都是韩侂胄的党羽,赵汝愚的地位开始危机。

古文:侂胄欲逐汝愚而难其名,谋于京镗,镗曰: 彼宗姓,诬以谋危社稷可也。 庆元元年,侂胄引李沐为右正言。

现代文:韩侂胄想赶走赵汝愚又难找借口,与京镗谋划,京镗说: 他是宗室,诬告他阴谋危害社稷就行。 庆元元年,韩侂胄推荐李沐为右正言。

古文:沐尝有求于汝愚不获,即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,将不利于社稷。

现代文:李沐曾有求于赵汝愚但被拒绝,就上奏说赵汝愚以宗室居相位,将对社稷不利。

古文:汝愚罢相。

现代文:赵汝愚被罢去相位。

古文:始,侂胄之见汝愚,徐谊实荐之,汝愚既斥,遂并逐谊。

现代文:当初,韩侂胄被赵汝愚召见,是徐谊推荐的,赵汝愚被贬斥,徐谊也被一起逐去。

古文:朱熹、彭龟年、黄度、李祥、杨简、吕祖俭等以攻侂胄得罪,太学生杨宏中、张、徐范、蒋傅、林仲麟、周端朝等又以上书论侂胄编置,朝士以言侂胄遭责者数十人。

现代文:朱熹、彭龟年、黄度、李祥、杨简、吕祖俭等因攻击韩侂胄而获罪,太学生杨宏中、张芆、徐范、蒋傅、林仲麟、周端朝等又因上书议论韩侂胄而被编管,朝官因为议论韩侂胄而遭到责罚的有数十人。

古文:已而侂胄拜保宁军节度使、提举佑神观。

现代文:不久,韩侂胄被任命为保宁军节度使、提举佑神观。

古文:又设伪学之目,以网括汝愚、朱熹门下知名之士。

现代文:他又设立伪学的名目,以此搜罗赵汝愚、朱熹门下的知名之士。

古文:用何澹、胡纮为言官。

现代文:起用何澹、胡为言官。

古文:澹言伪学宜加风厉,或指汝愚为伪学罪首。纮条奏汝愚有十不逊,且及徐谊。

现代文:何澹上奏说伪学更加泛滥,指出赵汝愚是伪学泛滥的罪魁;胡上奏说赵汝愚有十不逊之罪,并累及徐谊。

古文:汝愚谪永州,谊谪南安军。

现代文:赵汝愚被贬到永州,徐谊被贬到南安军。

古文:虑他日汝愚复用,密谕衡守钱鍪图之,汝愚抵衡暴薨。

现代文:韩侂胄等担心以后赵汝愚被重新起用,就秘密让衡州守臣钱鍪图谋害他,赵汝愚到衡州后暴死。

古文:留正旧在都堂众辱侂胄,至是,刘德秀论正引用伪党,正坐罢斥。

现代文:留正曾在都堂当众污辱过韩侂胄,此时,刘德秀弹劾留正荐用伪党,留正被罢退。

古文:吏部尚书叶翥要侍郎倪思列疏论伪学,思不从,侂胄乃擢翥执政而免思官。

现代文:吏部尚书叶翥让吏部侍郎倪思上疏议论伪学,倪思不从命,韩侂胄就提升叶翥为执政而免倪思的官。

古文:侂胄加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韩侂胄被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时台谏迎合侂胄意,以攻伪学为言,然惮清议,不欲显斥熹。

现代文:当时台谏官都迎合韩侂胄,上书攻击伪学,但害怕清正的言论,不想明显地指斥朱熹。

古文:侂胄意未快,以陈贾尝攻熹,召除贾兵部侍郎。

现代文:韩侂胄不高兴,因为陈贾曾攻击过朱熹,就召用陈贾为兵部侍郎。

古文:未至,亟除沈继祖台察。

现代文:陈贾还没到任,韩侂胄立即任命沈继祖为御史台的官员。

古文:继祖诬熹十罪,落职罢祠。

现代文:沈继祖诬告朱熹有十条罪状,朱熹被罢官去管理祠观。

古文:三年,刘三杰入对,言前日伪党,今变而为逆党。

现代文:庆元三年,刘三杰入朝奏对,说先前的伪党,现在变成了逆党。

古文:侂胄大喜,即日除三杰为右正言,而坐伪学逆党得罪者五十有九人。

现代文:韩侂胄听后十分高兴,当天就任命刘三杰为右正言,有五十九人以伪学逆党而获罪。

古文:王沇献言令省部籍记伪学姓名,姚愈请降诏严伪学之禁,二人皆得迁官。

现代文:王禮献计说命令省部登记伪学姓名,姚愈请求下诏严禁伪学,二人都因此升官。

古文:施康年、陈谠、邓友龙、林采皆以攻伪学久居言路,而张釜、张岩、程松率由此秉政。

现代文:施康年、陈谠、邓友龙、林采都因为攻击伪学而久任台谏官,而张釜、张岩、程松也因此而升为执政。

古文:四年,侂胄拜少傅,封豫国公。

现代文:庆元四年,韩侂胄被任命为少傅,封为豫国公。

古文:有蔡琏者尝得罪,汝愚执而黥之。

现代文:有个叫蔡琏的人曾犯罪,赵汝愚抓住并对他处以黥刑。

古文:五年,侂胄使琏告汝愚定策时有异谋,具其宾客所言七十纸。

现代文:庆元五年,韩侂胄指使蔡琏告发赵汝愚在立太子时有反谋,并列出他的宾客所说的话七十页纸。

古文:侂胄欲逮彭龟年、曾三聘、徐谊、沈有开下大理鞫之,范仲艺力争乃止。

现代文:韩侂胄想逮捕彭龟年、曾三聘、徐谊、沈有开让大理寺审治,范仲艺极力争辩才停止。

古文:其年迁少师,封平原郡王。

现代文:当年韩侂胄升任少师,封为平原郡王。

古文:六年,进太傅。

现代文:庆元六年,升为太傅。

古文:婺州布衣吕祖泰上书言道学不可禁,请诛侂胄,以周必大为相。

现代文:婺州平民吕祖泰上书说道学不可禁止,请求杀韩侂胄,以周必大为宰相。

古文:侂胄大怒,决杖流钦州。

现代文:韩侂胄大怒,把他处以杖刑并流放到钦州。

古文:言者希侂胄意,劾必大首植伪党。降为少保。

现代文:言官秉承韩侂胄的意图,弹劾周必大首先培植伪党,周必大被降为少保。

古文:一时善类悉罹党祸,虽本侂胄意,而谋实始京镗。

现代文:一时间忠善者都遭到党祸,虽然这是韩侂胄的意愿,但谋划的实际是京镗。

古文:逮镗死,侂胄亦稍厌前事,张孝伯以为不弛党禁,后恐不免报复之祸。

现代文:等到京镗死后,韩侂胄也渐渐厌恶先前的事,张孝伯认为不解除党禁,恐怕以后会遭报复。

古文:侂胄以为然,追复汝愚、朱熹职名,留正、周必大亦复秩还政,徐谊等皆先后复官。

现代文:韩侂胄也这样认为,就恢复赵汝愚、朱熹的官职名义,留正、周必大也官复原职,徐谊等都先后恢复官职。

古文:伪党之禁浸解。

现代文:伪党之禁渐渐解除。

古文:三年,拜太师。

现代文:嘉泰三年,他被任命为太师。

古文:监惠民局夏允中上书,请侂胄平章国政,侂胄缪为辞谢,乞致其仕,诏不许,允中放罢。

现代文:监惠民局夏允中上书,请让韩侂胄为平章国政,韩侂胄假装辞谢,请求退休,皇上不许,夏允中被罢官。

古文:时侂胄以势利蛊士大夫之心,薛叔似、辛弃疾、陈谦皆起废显用,当时固有困于久斥,损晚节以规荣进者矣。

现代文:当时韩侂胄凭势利蛊惑士大夫之心,薛叔似、辛弃疾、陈谦都被重新重用,当时固然有长期不能入朝为官,而损害晚节以求进升的人。

古文:若陈自强则以侂胄童子师,自选人不数年致位宰相,而苏师旦、周筠又侂胄厮役也,亦皆预闻国政,超取显仕。

现代文:像陈自强就因为是韩侂胄孩子的老师,从选人不到几年就升为宰相,而苏师旦、周筠又是韩侂胄的仆役,也都参与朝政,地位显赫。

古文:群小阿附,势焰熏灼。

现代文:奸邪小人阿谀奉承,气势汹汹。

古文:侂胄凡所欲为,宰执惕息不敢为异,自强至印空名敕札授之,惟所欲用,三省不预知也。

现代文:凡是韩侂胄想做的,宰执战兢恐惧,不敢有异议,陈自强甚至把加盖相印的空白敕答给韩侂胄由他随意填写,三省事先不知道。

古文:言路厄塞,每月举论二三常事而已,谓之月课。

现代文:言路阻塞,每月只议论二三件平常的事而已,称为月课。

古文:或劝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,于是恢复之议兴。

现代文:有人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来巩固地位,于是恢复失地的议论兴起。

古文:以殿前都指挥使吴曦为兴州都统,识者多言曦不可,主西师必叛,侂胄不省。

现代文:韩侂胄以殿前都指挥使吴曦为兴州都统,了解吴曦的人说他不可用,让他统率西北军队必会谋反,韩侂胄不醒悟。

古文:安丰守厉仲方言淮北流民愿归附,会辛弃疾入见,言敌国必乱必亡,愿属元老大臣预为应变计,郑挺、邓友龙等又附和其言。

现代文:安丰守官厉仲方说淮北流民愿意归附,正巧辛弃疾入朝觐见,说金国必乱必亡,韩侂胄表示愿意同元老大臣一起先决定应变的计划,郑挺、邓友龙等又附和他的话。

古文:开禧改元,进士毛自知廷对,言当乘机以定中原,侂胄大悦。

现代文:开禧改元,进士毛自知在朝廷奏对,说应乘机收复中原,韩侂胄很高兴。

古文:诏中外诸将密为行军之计。

现代文:皇上下诏命中外将领秘密准备起兵。

古文:先是,杨辅、傅伯成言兵不可动,抵罪。至是,武学生华岳叩阍乞斩侂胄、苏师旦、周筠以谢天下,谏议大夫李大异亦论止开边。

现代文:先前,杨辅、傅伯成上奏说不可动兵,获罪;此时,武学生华岳敲宫门请求斩韩侂胄、苏师旦、周筠以谢天下,谏议大夫李大异也论说应停止开启边隙。

古文:岳下大理劾罪编置,大异斥去。

现代文:华岳被大理寺定罪、编置,李大异被罢官。

古文:陈自强援故事乞命侂胄兼领平章,台谏邓友龙等继以为请,侂胄除平章军国事。

现代文:陈自强引用惯例请求任命韩侂胄领平章,台谏邓友龙等接着请求,韩侂胄被任命为平章军国事。

古文:萧逵、李壁时在太常,论定典礼,三日一朝,因至都堂,序班丞相之上,三省印并纳其第。

现代文:萧逵、李壁当时在太常寺,议定典礼,三日一上朝,在都堂的地位高于丞相,三省印都放在他的府第。

古文:侂胄昵苏师旦为腹心,除师旦安远军节度使。

现代文:韩侂胄以苏师旦为心腹,任命苏师旦为安远军节度使。

古文:自置机速房于私第,甚者假作御笔,升黜将帅,事关机要,未尝奏禀,人莫敢言。

现代文:他还在府第私设机速房,甚至假传诏旨,提升或罢黜将帅,国家机要大事,都不向皇上奏明,人们不敢说什么。

古文:二年,以薛叔似为京湖宣谕使;邓友龙为两淮宣谕使;程松为四川宣抚使,吴曦副之。

现代文:开禧二年,宋以薛叔似为京湖宣谕使;邓友龙为两淮宣谕使;程松为四川宣抚使,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。

古文:徐邦宪自处州召见,以弭兵为言,忤侂胄意,削二秩。

现代文:徐邦宪由处州被召见入朝,说应息兵,违背了韩侂胄的意思,被降官二级。

古文:于是左司谏易袚、大理少卿陈景俊、太学博士钱廷玉皆起而言恢复之计矣。

现代文:于是左司谏易苰、大理少卿陈景俊、太学博士钱廷玉都起来大谈恢复失地。

古文:诏侂胄日一朝。

现代文:皇上诏命韩侂胄一日一朝。

古文:友龙、叔似并升宣抚使。

现代文:邓友龙、薛叔似一起升为宣抚使。

古文:吴曦兼陕西、河东招抚使,皇甫斌副之。

现代文:吴曦兼任陕西、河东招抚使,皇甫斌为副使。

古文:时镇江武锋军统制陈孝庆复泗州及虹县,江州统制许进复新息县,光州孙成复褒信县。

现代文:当时镇江武锋军统制陈孝庆收复泗州及虹县,江州统制许进收复新息县,光州孙成收复褒信县。

古文:捷书闻,侂胄乃议降诏趣诸将进兵。

现代文:捷报传来,韩侂胄就决定让皇帝下诏命令众将进兵。

古文:未几,皇甫斌兵败于唐州;秦世辅至城固军溃;郭倬、李汝翼败于宿州,敌追围倬,倬执统制田俊迈以遗敌,乃获免。

现代文:不久,皇甫斌在唐州战败;秦世辅的军队在城固溃败;郭倬、李汝翼在宿州战败,敌人追围郭倬,郭倬就捉住统制田俊迈献给敌人,他才免于一死。

古文:事闻,邓友龙罢,以岳丘崈代为宣抚使。

现代文:事情报到京城,邓友龙被罢职,丘宗山代替他为宣抚使。

古文:侂胄既丧师,始觉为师旦所误。

现代文:韩侂胄北伐失败后,才发觉是被苏师旦所害。

古文:侂胄招李壁饮酒,酒酣,语及师旦,壁微摘其过侂胄以为然。

现代文:韩侂胄招李壁来饮酒,正在兴头上,谈到苏师旦,李壁稍微指摘苏师旦的罪过,韩侂胄也同意。

古文:壁乃悉数其罪,赞侂胄斥去之。

现代文:李壁就历数苏师旦的所有罪状,赞成韩侂胄贬去他。

古文:翌日,师旦谪韶州,斩郭倬于京口,流李汝翼、王大节、李爽于岭南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苏师旦被贬官到韶州,郭倬被斩于京口,李汝翼、王大节、李被流放到岭南。

古文:已而金人渡淮,攻庐、和、真、扬,取安丰、濠,又攻襄阳,至枣阳,乃以丘崈佥书枢密院事,督视江、淮军马。

现代文:不久,金人渡过淮水,攻打庐、和、真、扬四州,占领安丰、濠州,又攻占襄阳,兵至枣阳,宋廷以丘宗山为佥书枢密院事,督视江、淮军马。

古文:侂胄输家财二十万以助军,而谕丘崈募人持书币赴敌营,谓用兵乃苏师旦、邓友龙、皇甫斌所为,非朝廷意。

现代文:韩侂胄拿出二十万家财来赞助宋军,并让丘宗山招募人带着书信、钱去敌营,说宋廷用兵,是苏师旦、邓友龙、皇甫斌干的,不是朝廷的本意。

古文:金人答书辞甚倨,且多所要索,谓侂胄无意用兵,师旦等安得专。

现代文:金的答书言辞十分傲慢,并有很多索求,说韩侂胄无意用兵,苏师旦等怎能专主兵事。

古文:崈又遣书许还淮北流民及今年岁币,金人乃有许意。

现代文:丘宗山又给金人书信表示还回淮北百姓和当年的岁币,金人才有答应的意思。

古文:会招抚使郭倪与金人战,败于六合;金人攻蜀,吴曦叛,受金命称蜀王。

现代文:正巧招抚使郭倪和金人交战,在六合失败;金人攻蜀,吴曦叛宋,受金国册封称蜀王。

古文:崈乞移书敌营伸前议,且谓金人指太师平章为首谋,宜免系衔。

现代文:丘宗山请求送书到金营申明先前的主张,并说金人认为太师平章是兴兵的首谋,应免去他的官职。

古文:侂胄忿,崈坐罢。

现代文:韩侂胄愤怒,丘宗山被罢官。

古文:曦反状闻,举朝震骇。

现代文:吴曦反叛的消息传来,举朝震骇。

古文:侂胄亟遗曦书,许以茅土之封,书未达而安内、杨巨源已率义士诛曦矣。

现代文:韩侂胄立即给吴曦写信,答应封他为王,信没到而安丙、杨巨源已率义士杀了吴曦。

古文:侂胄连遣方信孺使北请和,以林拱辰为通谢使。

现代文:韩侂胄连续派方信孺出使金国请和,以林拱辰为通谢使。

古文:金人欲责正隆以前礼赂,以侵疆为界,且索犒军银凡数千万,而缚送首议用兵之臣。

现代文:金人想索取正隆以前的岁币,以占领的宋境为边界,并索要犒军银数千万,把首倡用兵的人绑送到金国。

古文:信孺归,白事朝堂,不敢斥言,侂胄穷其说,乃微及之。

现代文:方信孺回朝,在朝堂汇报此事,不敢说指责韩侂胄的话,韩侂胄刨根问底,方信孺稍微涉及到对他的指责。

古文:侂胄大怒,和议遂辍。

现代文:韩侂胄大怒,就停止议和。

古文:起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。

现代文:他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。

古文:会弃疾死,乃以殿前副都指挥使赵淳为江、淮制置使,复锐意用兵。

现代文:正巧辛弃疾去世,就以殿前都指挥使赵淳为江、淮制置使,又锐意用兵。

古文:自兵兴以来,蜀口、汉、淮之民死于兵戈者,不可胜计,公私之力大屈,而侂胄意犹未已,中外忧惧。

现代文:从兴兵以来,蜀口、汉、淮百姓死于兵祸的,不可胜计,公私财力枯竭,而韩侂胄仍无罢兵之意,朝廷内外忧虑恐惧。

古文:礼部侍郎史弥远,时兼资善堂翊善,谋诛侂胄,议甚秘,皇子荣王入奏,杨皇后亦从中力请,乃得密旨。

现代文:礼部侍郎史弥远,当时兼任资善堂翊善,谋划杀韩侂胄,很秘密。皇子荣王入奏皇上,杨皇后也从中支持,于是得到皇上密旨。

古文:弥远以告参知政事钱象祖、李壁。

现代文:史弥远把此事告诉了参知政事钱象祖、李壁。

古文:御笔云: 韩侂胄久任国柄,轻启兵端,使南北生灵枉罹凶害,可罢平章军国事,与在外宫观。

现代文:圣旨说: 韩侂胄久掌国柄,轻易开启兵端,使南北方人民枉遭凶害,可以罢去他平章军国事之职,到外地去管理祠观。

古文:陈自强阿附充位,不恤国事,可罢右丞相。

现代文:陈自强阿附韩侂胄,在其位不谋其政,可罢去右丞相之职。

古文:日下出国门。 仍令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以兵三百防护。

现代文:当即逐出朝门。 并命令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率三百兵士防护。

古文:象祖欲奏审,壁谓事留恐泄,不可。

现代文:钱象祖想奏问明白,李壁说恐怕事情泄露,不行。

古文:翌日,侂胄入朝,震呵止于途,拥至玉津园侧殛杀之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韩侂胄入朝,夏震在途中喝住他,把他挟持到玉津园侧斩杀。

古文:先一日,周筠谓侂胄,事将不善,侂胄与自强谋用林行可为谏议大夫,尽击谋侂胄者。

现代文:前一天,周筠对韩侂胄说,事情将要不好,韩侂胄和陈自强想用林行可为谏议大夫,攻击图谋韩侂胄的人。

古文:是日,行可方请对,自强坐待漏院,语同列曰: 今日大坡上殿。 俄侂胄先驱至,象祖色变。

现代文:这天,林行可正请求奏对,陈自强在漏院坐等着,对同僚说 :今日谏议大夫林行可上殿。 一会儿韩侂胄先到,钱象祖都吓变了色。

古文:寻报侂胄已押出,象祖乃入奏。

现代文:不久报说已押出韩侂胄,钱象祖才入奏。

古文:有诏斩苏师旦于广东。

现代文:皇上下诏在广东斩苏师旦。

古文:嘉定元年,金人求函侂胄首,乃命临安府斫侂胄棺,取其首遗之。

现代文:嘉定元年,金人要求把韩侂胄的头放在匣子里送去,于是命令临安府打开韩侂胄的棺木,取出他的头送给金人。

古文:侂胄用事十四年,威行宫省,权震寓内。

现代文:韩侂胄擅权十四年,威权行于朝廷内外。

古文:尝凿山为园,下瞰宗庙。

现代文:曾凿山造成园林,俯视皇家的祭祀之所。

古文:出入宫闱无度。

现代文:出入宫廷没有限度。

古文:孝宗畴昔思政之所,偃然居之,老宫人见之往往垂涕。

现代文:孝宗以前思虑政事的地方,他竟坐卧其中,老宫人见此情景往往流泪。

古文:颜棫草制,言其得圣之清。

现代文:颜木或草制,说他得到了圣人的清明。

古文:易袚撰答诏,以元圣褒之。

现代文:易苰撰写答诏,赞扬他为大圣人。

古文:四方投书献颂者,谓伊、霍、旦、奭不足以似其勋,有称为 我王 者。

现代文:各地赞颂他的上书很多,说伊尹、霍光、周公、召公的功德都比不上他,有称他为 我王 的。

古文:余嚞请加九锡,赵师乞置平原郡王府官属。

现代文:余哲请求加给他九锡,赵师芇要求设平原郡王府官属。

古文:侂胄皆当之不辞。

现代文:韩侂胄都当之不辞。

古文:所嬖妾张、谭、王、陈皆封郡国夫人,号 四夫人 ,每内宴,与妃嫔杂坐,恃势骄倨,掖庭皆恶之;其下,受封者尤众。

现代文:他的妻妾张、谭、王、陈都被封为郡国夫人,号称 四夫人 ,每次宫中宴会,四位夫人都与妃嫔坐在一起,十分傲慢,妃嫔们都厌恶她们;他的下属,受封的特别多。

古文:至是,论四夫人罪,或杖或徒,余数十人纵遣之。

现代文:此时,议论四夫人罪状,或处以杖刑,或处以徒刑,其余数十人放掉。

古文:有司籍其家,多乘舆服御之饰,其僣紊极矣。

现代文:官府抄他的家,他家有很多皇室用的东西,他的僭乱已极。

古文:始,侂胄以导达中外之言,遂见宠任。

现代文:起初,韩侂胄因传达朝廷内外的言论而被宠任。

古文:朱熹、彭龟年既以论侂胄去,贵戚吴琚语人曰: 帝初无固留侂胄意,使有一人继言之,去之易尔。

现代文:朱熹、彭龟年因议论韩侂胄被罢官后,贵戚吴琚对人说: 皇上最初没有一定留用韩侂胄的意思,假如有一个人继续弹劾他,逐走他很容易。

古文:而一时台谏及执政大臣多其党与,故稔其恶以底大僇。开禧用兵,帝意弗善也。

现代文:但当时的台谏及执政大臣多是他的党羽,故而养其恶以致造成国家的大辱,开禧用兵,皇上也认为不妥。

**古文:侂胄死,宁宗谕大臣曰: 恢复岂非美事,但不量力尔。 **

现代文:韩侂胄去世后,宁宗对大臣说: 恢复失地是好事,只是韩侂胄不量力而行。

古文:侂胄娶宪圣吴皇后侄女,无子,取鲁〈宜宜〉子为后,名工彡,既诛侂胄,削籍流沙门岛云。

现代文:韩侂胄娶宪圣吴皇后侄女为妻子,没有儿子,以鲁谊的儿子为后代,叫韩工彡,韩侂胄被杀后,他被削籍流放到沙门岛。

古文:丁大全字子万,镇江人。

现代文:丁大全,字子万,镇江人。

古文:面蓝色。

现代文:脸是蓝色。

古文:嘉熙二年举进士,调萧山尉。

现代文:嘉熙二年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,调任萧山县尉。

古文:上谒帅阃,安抚使史岩之俟众宾退,独留大全,款曲甚至,期以他日必大用。

现代文:他到帅府去拜谒,安抚使史岩之等众宾客退去后,只留下丁大全,款待备至,期望他以后定被重用。

古文:大全为戚里婢婿,寅缘以取宠位。

现代文:丁大全是皇帝姻亲的女仆的丈夫,就借此取得宠位。

古文:事内侍卢允升、董宋臣。

现代文:侍奉内侍卢允升、董宋臣。

古文:累官为大理司直、添差通判饶州。入为太府寺簿,调尚书茶盐所检阅江州分司,复兼枢密院编修官。

现代文:历任大理司直,补为饶州通判。入朝为太府寺簿,调到尚书茶盐所检阅江州分司,又兼任枢密院编修官。

古文:拜右正言兼侍讲,辞。

现代文:他被任命为右正言兼侍讲,推辞不受。

古文:改右司谏,拜殿中侍御史。

现代文:改任为右司谏、殿中侍御史。

古文:升侍御史兼侍读。

现代文:丁大全升任侍御史兼侍读。

古文:劾奏丞相董槐,章未下,大全夜半调隅兵百余人,露刃围槐第,以台牒驱迫之出,绐令舆槐至大理寺,欲以此恐之。

现代文:他弹劾丞相董槐,皇上处理董槐的诏书还没下,丁大全半夜调来边兵一百多人,包围了董槐家,用御史台的传牒迫使董槐出来,假传命令用车送董槐去大理寺,想借此恐吓他。

古文:须臾,出北关,弃槐,嘂呼而散。

现代文:不久,出北关,丢掉董槐,大声叫呼着散去。

古文:槐徐步入接待寺,罢相之命下矣。

现代文:董槐慢步走进接待寺,罢去他宰相的诏命传下。

古文:自是志气骄傲,道路以目。

现代文:从此,丁大全志气骄傲,人们慑于他的暴政,敢怒不敢言。

古文:寻为右谏议大夫,进端明殿学士、佥书枢密院事,封丹阳郡侯,进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。

现代文:不久丁大全担任右谏议大夫,升为端明殿学士、佥书枢密院事,加封为丹阳郡侯,升为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。

古文:宝祐六年,拜参知政事。

现代文:宝六年,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。

古文:四月,拜右丞相兼枢密使,进封公。

现代文:四月,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,进封为公。

古文:初,大全以袁玠为九江制置副使,玠贪且刻,逮系渔湖土豪,督促输钱甚急。

现代文:当初,丁大全让袁为九江制置副使,袁贪婪而刻薄,他逮捕打鱼的土豪,督促他们纳钱很急。

古文:土豪怒,尽以鱼舟济北来之兵。

现代文:土豪愤怒,就用所有的渔船接送金兵。

古文:太学生陈宗、刘黼、黄镛、曾唯、陈宜中、林则祖等六人,伏阙上书讼大全。

现代文:太学生陈宗、刘黻、黄镛、曾唯、陈宜中、林则祖等六人,拜伏在宫殿下上书诉讼丁大全。

古文:台臣翁应弼、吴衍为大全鹰犬,钤制学校,贬逐宗等。

现代文:台臣翁应弼、吴衍是丁大全的走狗,管理学校,陈宗等六人被贬逐。

古文:开庆元年九月,罢相,以观文殿大学士判镇江府。

现代文:开庆元年九月,丁大全罢相,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任镇江府通判。

古文:中书舍人洪芹缴言: 大全鬼蜮之资,穿窬之行,引用凶恶,陷害忠良,遏塞言路,浊乱朝纲。

现代文:中书舍人洪芹上奏 :丁大全凭着阴险的天资,窜窃的德行,引用凶恶小人,陷害忠良,阻塞言路,混乱朝纲。

古文:乞追官远窜,以伸国法,以谢天下。 侍御史沈炎、右正言曹永年相继论罢。

现代文:请追夺他的官职把他贬到远方,以伸明国法,以谢天下。 侍御史沈炎、右正言曹永年相继议论罢他的官。

古文:监察御史朱貔孙复论: 大全奸回险狡,狠毒贪残,假陛下之刑威以箝天下之口,挟陛下之爵禄以笼天下之财。 监察御史饶虎臣又论大全四罪:绝言路,坏人才,竭民力,误边防。

现代文:监察御史朱貔孙又论奏说 :丁大全奸邪狡诈,狠毒贪残,借陛下的威刑来控制天下人的口,拿陛下的爵禄来收拢天下的财富。 监察御史饶虎臣又论说丁大全有四罪:阻绝言路,毁坏人才,枯竭民力,延误边防。

古文:再削其官。

现代文:再次降丁大全的官。

古文:景定元年,诏守中奉大夫致仕。

现代文:景定元年,诏命丁大全以中奉大夫的身份退休。

古文:臣僚言 乞远窜使不失刑。 诏送南康军居住。

现代文:大臣上言 请求把他流放到远方使国家刑法不失 。诏命把他送到南康军居住。

古文:台臣复以为言,追三官,移送南安军居住。

现代文:台臣又弹奏他,他被追夺三官,转送到南安军居住。

古文:明年,监察御史刘应龙请加窜,追削两官,移窜贵州团练使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监察御史刘应龙请求再往远方流放丁大全,夺去他的两官,被贬为贵州团练使。

古文:与州守游翁明失色杯酒间,翁明诉大全阴造弓矢,将通蛮为不轨。

现代文:丁大全和贵州守臣游翁明饮酒失控,游翁明告发丁大全暗中制造弓箭,将要和蛮人图谋造反。

古文:朱禩孙以闻于朝。

现代文:朱祀孙把此事告诉皇上。

古文:又明年,移置新州。

现代文:又过一年,丁大全被移到新州。

古文:太常少卿兼权直舍人院刘震孙缴奏乞移徙海岛。

现代文:太常少卿兼权直舍人院刘震孙上奏请求把丁大全移到海岛安置。

古文:四年正月,将官毕迁护送,舟过藤州,挤之于水而死。

现代文:景定四年正月,将官毕迁护送丁大全南迁,船过藤州时,丁大全被推入水中而死。

古文:大全知淮西,总领郑羽富甲吴门,始欲结,羽不从。

现代文:丁大全统领淮西时,总领郑羽是吴门首富,丁大全想与他联姻,郑羽不答应。

古文:遂令台臣卓梦卿弹之,籍其家。

现代文:丁大全就命令台臣卓梦卿弹劾他,郑羽家被抄没。

古文:为子寿翁聘妇,见其艳,自取,为世所丑。

现代文:丁大全为儿子丁寿翁娶媳妇,见新人貌美,自己娶为妻,被世人耻笑。

古文:贾似道字师宪,台州人,制置使涉之子也。

现代文:贾似道,字师宪,台州人,是制置使贾涉的儿子。

古文:少落魄,为游博,不事操行。

现代文:少年时落魄,整天游荡,饮酒赌博,不务正业,没有操行。

古文:以父荫补嘉兴司仓。

现代文:因父亲的恩荫被补官为嘉兴司仓。

古文:会其姊入宫,有宠于理宗,为贵妃,遂诏赴廷对,妃于内中奉汤药以给之。

现代文:恰好他姐姐入宫,受到理宗宠幸,成为贵妃,就下诏让他去奏对,贵妃在宫中把皇宫用的汤药送给他。

古文:擢太常丞、军器监。

现代文:他被升为太常丞、军器监。

古文:益恃宠不检,日纵游诸妓家,至夜即燕游湖上不反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凭借皇上的恩宠而更加不知检点,每天都在各妓院纵情享乐,晚上就在湖上游玩不回家。

古文:理宗尝夜凭高,望西湖中灯火异常时,语左右曰: 此必似道也。 明日询之果然,使京尹史岩之戒敕之。

现代文:理宗曾夜里登高,望见西湖中灯火与平时不同,就对左右侍臣说 :这一定是贾似道在那里。 第二天问他果然如此,皇上派京尹史岩之劝告他。

古文:岩之曰: 似道虽有少年气习,然其材可大用也。 寻出知澧州。

现代文:史岩之说 :贾似道虽然有少年的风流习气,但他的才能可以大用。 不久,他出朝任澧州知州。

古文:淳祐元年,改湖广总领。

现代文:淳祐元年,贾似道改任湖广总领。

古文:三年,加户部侍郎。五年,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、知江州兼江西路安抚使。

现代文:淳祐三年,加官为户部侍郎,淳五年,以宝章阁直学士的身份任沿江制置副使、江州知州兼江西路安抚使。

古文:一岁中,再迁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,调度赏罚,得以便宜施行。

现代文:一年之内,又再次升任为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,有关赏罚,贾似道可以灵活掌握。

古文:九年,加宝文阁学士、京湖安抚制置大使。

现代文:淳九年,贾似道升任宝文阁学士、京湖安抚制置大使。

古文:十年,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,年始三十余。

现代文:淳十年,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调到两淮镇守,他才三十多岁。

古文:宝祐二年,加同知枢密院事、临海郡开国公,威权日盛。

现代文:宝二年,他被加官为同知枢密院事、临海郡开国公,威权日盛。

古文:台谏尝论其二部将,即毅然求去。

现代文:台谏曾弹劾他的二位部将,贾似道马上请求罢去台谏官。

古文:孙子秀新除淮东总领,外人忽传似道已密奏不可矣,丞相董槐惧,留身请之,帝以为无有,槐终不敢遣子秀,以似道所善陆壑代之,其见惮已如此。

现代文:孙子秀新任淮东总领,外人忽然传说贾似道已密奏孙子秀不行,丞相董槐恐惧,独自留下请示皇上,皇上认为无有此事,董槐始终没敢派孙子秀上任,而以贾似道的亲信陆壑取代他为淮东总领,可见董槐如此惧怕贾似道。

古文:四年,加参知政事。

现代文:宝四年,贾似道升为参知政事。

古文:五年,加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宝五年,升为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六年,改两淮宣抚大使。

现代文:宝六年,改任两淮宣抚大使。

古文:自端平初,孟珙帅师会大元兵共灭金,约以陈、蔡为界。

现代文:从端平初年,孟珙帅兵会同大元兵共灭金国,双方约定以陈州、蔡州为界。

古文:师未还而用赵范谋,发兵据殽、函,绝河津,取中原地,大元兵击败之,范仅以数千人遁归。

现代文:灭金国后宋军还没还朝就采用赵范的计谋,宋发兵占据崤、函,阻断黄河渡口,收取中原失地,被大元兵击败,赵范只率数千人逃回。

古文:追兵至,问曰: 何为而败盟也? 遂纵攻淮、汉,自是兵端大启。

现代文:大元追兵赶到,质问: 为什么违背盟约? 于是大元纵兵进攻淮、汉,从此宋、元兵事兴起。

古文:开庆初,宪宗皇帝自将征蜀,世祖皇帝时以皇弟攻鄂州,元帅兀良哈由云南入交阯,自邕州蹂广西,破湖南,传檄数宋背盟之罪。

现代文:开庆初年,元宪宗皇帝亲自率兵征伐蜀地,世祖皇帝当时以皇弟的身份攻打鄂州,元统帅兀良从云南进入交趾,从邕州攻入广西,击破湖南,传檄文历数宋廷背盟之罪。

古文:理宗大惧,乃以赵葵军信州,御广兵;以似道军汉阳,援鄂,即军中拜右丞相。

现代文:理宗十分恐惧,就派赵葵驻军信州,抵御从广西攻入的元兵;派贾似道驻军汉阳,支援鄂州,在军中就任命他为右丞相。

古文:十月,鄂东南陬破,宋人再筑,再破之,赖高达率诸将力战。

现代文:十月,鄂州城东南角被攻破,宋人又筑好,又被攻破,全靠高达率众将力战。

古文:似道时自汉阳入督师。

现代文:贾似道此时从汉阳进入鄂州督师。

古文:十一月,攻城急,城中死伤者至万三千人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元兵攻城紧急,城中死伤者达一万三千人。

古文:似道乃密遣宋京诣军中请称臣,输岁币,不从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就秘密派宋京到元军中请求称臣,纳岁币,元军不答应。

古文:会宪宗皇帝晏驾于钓鱼山,合州守王坚使阮思聪踔急流走报鄂,似道再遣京议岁币,遂许之。

现代文:正巧元宪宗皇帝死于钓鱼山,合州守臣王坚派阮思聪跨急流跑来报告给鄂州,贾似道又派宋京去元军中商议岁币,元人就答应了。

古文:大元兵拔砦而北,留张杰、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兵。

现代文:大元兵拔寨北去,留下张杰、阎旺率小部队等待湖南的元军。

古文:明年正月,兵至,杰作浮梁新生矶,济师北归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正月,湖南元军到,张杰在新生矶架浮桥,让元军通过北上。

古文:似道用刘整计,攻断浮梁,杀殿兵百七十,遂上表以肃清闻。

现代文:贾似道用刘整的计谋,攻断浮桥,杀死元的后军一百七十人,就上表说元军已被肃清。

古文:帝以其有再造功,以少傅、右丞相召入朝,百官郊劳如文彦博故事。

现代文:皇上认为贾似道有再造国家之功,就以少傅、右丞相的身份召他入朝,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、慰劳他,就像先朝迎接文彦博那样隆重。

古文:初,似道在汉阳,时丞相吴潜用监察御史饶应子言,移之黄州,而分曹世雄等兵以属江阃。

现代文:起初,贾似道在汉阳,当时丞相吴潜采用监察御史饶应子的建议,把贾似道调到黄州,并分曹世雄等的兵将隶属江上统帅。

古文:黄虽下流,实兵冲。

现代文:黄州虽是长江下游,实际也是军事重镇。

古文:似道以为潜欲杀己,衔之。

现代文:贾似道认为吴潜想杀他,忌恨吴潜。

古文:且闻潜事急时,每事先发后奏;帝欲立荣王子孟启为太子,潜又不可。

现代文:当听说吴潜有急事时,他就常常让事情先发生,然后上奏,皇上想立荣王的儿子孟启为太子,吴潜不同意。

古文:帝已积怒潜,似道遂陈建储之策,令沈炎劾潜措置无方,致全、衡、永、桂皆破,大称旨。

现代文:皇上已对吴潜有怒气,贾似道趁机陈述立太子的事,让沈炎弹劾吴潜处理政事不当,致使全、衡、永、桂四州都被攻破,这十分符合皇上的心意。

古文:乃议立孟启,贬潜循州,尽逐其党人。

现代文:于是就决定立孟启为太子,把吴潜贬到循州,吴潜的党羽全被逐出朝。

古文:高达在围中,恃其武勇,殊易似道,每见其督战,即戏之曰: 巍巾者何能为哉! 每战,必须劳始出,否即使兵士哗于其门。

现代文:高达在敌人包围中,凭着勇武,十分轻视贾似道,每次看他督战,就戏弄他说 :戴着高大帽子的人能做什么! 每次战斗,一定要等到慰劳时才出面,不然,高达就派兵士在他的门前喧哗。

古文:吕文德谄似道,即使人呵曰: 宣抚在,何敢尔邪! 曹世雄、向士璧在军中,事皆不关白似道,故似道皆恨之。

现代文:吕文德向贾似道献媚,就派人呵斥说 :宣抚在此,怎么敢如此无理! 曹世雄、向士璧在军中,有事都不向贾似道汇报,因此贾似道恨他们。

古文:以核诸兵费,世雄、士璧皆坐侵盗官钱贬远州。

现代文:核实军费,曹世雄、向士璧都因贪污官钱而被贬到远方。

古文:每言于帝欲诛达,帝知其有功,不从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常向皇上进言想杀高达,皇上知道高达有功,不答应。

古文:寻论功,以文德为第一,而达居其次。

现代文:不久,论功劳,贾似道把吕文德排为第一,高达居第二。

古文:明年,大元世祖皇帝登极,遣翰林侍读学士、国信使郝经等持书申好息兵,且征岁币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大元世祖皇帝即位,派翰林侍读学士、国信使郝经等带国书通好息兵,并取岁币。

古文:似道方使廖莹中辈撰《福华编》称颂鄂功,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。

现代文:贾似道正让廖莹中等编撰《福华编》称颂鄂州的功劳,全国都不知道与大元议和的事。

古文:似道乃密令淮东制置司拘经等于真州忠勇军营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就密令淮东制置司把郝经等拘留在真州忠勇军营中。

古文:时理宗在位久,内侍董宋臣、卢允升为之聚敛以媚之。

现代文:当时理宗在位已久,内侍董宋臣、卢允升替他聚敛而取媚他。

古文:引荐奔竞之士,交通贿赂,置诸通显。

现代文:他们提拔推荐名利小人,互相勾结,收取贿赂,把这些人安排在重要的位置。

古文:又用外戚子弟为监司、郡守。

现代文:又用外戚子弟为监司、郡守。

古文:作芙蓉阁、香兰亭宫中,进倡优傀儡,以奉帝为游燕。

现代文:在宫中建芙蓉阁、香兰亭,引进歌舞杂技艺人和木偶戏,来供皇帝玩乐。

古文:窃弄权柄。

现代文:他们还窃弄权柄。

古文:台臣有言之者,帝宣谕去之,谓之 节贴 。

现代文:台臣有谁议论他们的,皇帝就宣诏逐去他,称为 节贴 。

古文:似道入,逐卢、董所荐林光世等,悉罢之,勒外戚不得为监司、郡守,子弟门客敛迹,不敢干朝政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入朝后,逐去卢允升、董宋臣推荐的林光世等,勒令外戚不得为监司、郡守,他们的子弟门客有所收敛,不敢干预朝政。

古文:由是权倾中外,进用群小。

现代文:于是贾似道权倾内外,任用奸邪小人。

古文:取先朝旧法,率意纷更,增吏部七司法。

现代文:贾似道还决意改变先朝旧法,增设吏部七司法。

古文:买公田以罢和籴,浙西田亩有直千缗者,似道均以四十缗买之。

现代文:买公田罢和籴,浙西土地有值千缗的,贾似道都用四十缗买来。

古文:数稍多,予银绢;又多,予度牒告身。

现代文:土地稍多,就给银绢;更多,就给度牒。

古文:吏又恣为操切,浙中大扰。

现代文:官吏恣意行事,急迫而严厉,浙中受到骚扰。

古文:有奉行不至者,提领刘良贵劾之。

现代文:有执行不好的,就遭到提领刘良贵的弹劾。

古文:有司争相迎合,务以买田多为功,皆缪以七八斗为石。

现代文:有关部门争相迎合,极力以多买田为功,都错把七八斗作为一石。

古文:其后,田少与硗瘠、亏租与佃人负租而逃者,率取偿田主。

现代文:此后,田少的、土质贫瘠的、欠租赋的和佃农欠租税而逃的,都由田主赔偿。

古文:六郡之民,破家者多。包恢知平江,督买田。至以肉刑从事。

现代文:六郡百姓,倾家荡产的很多,包恢为平江知府,督促买田,甚至使用肉刑。

古文:复以楮贱作银关,以一准十八界会之三,自制其印文如 贾 字状行之,十七界废不用。

现代文:又因纸币贱而制造银关,一个标准银关相当于十八界会子三贯,自制银关的印文如 贾 字状,十七界废会子而用银关。

古文:银关行,物价益踊,楮益贱。

现代文:银关流行,物价更贵,纸币更贱。

古文:秋七月,彗出柳,光烛天,长数十丈,自四更见东方,日高始灭。

现代文:七月,彗星出现,星光冲天,长数十丈,从四更天出现在东方,太阳升高时才消失。

古文:台谏、布韦皆上书,言此公田不便,民间愁怨所致。

现代文:台谏、布韦都上书,说彗星出现是因为买公田使民间愁怨所致。

古文:似道上书力辩之,且乞罢政。

现代文:贾似道上书极力争辩,并请求辞职。

古文:帝勉留之曰; 公田不可行,卿建议之始,朕已沮之矣。今公私兼裕,一岁军饷,皆仰于此。

现代文:皇帝挽留他说 :公田不能推行,你开始建议时,我已经阻止;现在公私都富足,一年的军费,全都仰仗公田。

古文:使因人言而罢之,虽足以快一时之议,如国计何! 有太学生萧规、叶李等上书,言似道专政。

现代文:假如因为有人议论就罢去,虽然可使一时的议论称好,对国计无补! 太学生萧规、叶李等上书,说贾似道专权。

古文:命京尹刘良贵捃摭以罪,悉黥配之。

现代文:皇帝命令京尹刘良贵搜集他们的罪状,把他们都处以黥刑并发配。

古文:后又行推排法。

现代文:后来又实行推排法。

古文:江南之地,尺寸皆有税,而民力弊矣。

现代文:江南的土地,一尺一寸都有税,民力凋敝。

古文:理宗崩,度宗又其所立,每朝必答拜,称之曰 师臣 而不名,朝臣皆称为 周公 。

现代文:理宗去世,度宗又是贾似道所立,每次朝见皇帝都对他回拜,称他为 师臣 而不称他的名字,朝臣都称他为 周公 。

古文:甫葬理宗,即弃官去,使吕文德报北兵攻下沱急,朝中大骇,帝与太后手为诏起之。

现代文:刚安葬完理宗,贾似道就辞官,让吕文德报告说元兵攻打下沱很紧急,朝中大惊,度宗和太后亲自拟诏起用他。

古文:似道至,欲以经筵拜太师,以典故须建节,授镇东军节度使,似道怒曰: 节度使粗人之极致尔! 遂命出节,都人聚观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入朝,皇上想以经筵侍读、讲官的身份任他为太师,按惯例需要建节,授予他镇东军节度使之职,贾似道生气地说: 节度使是没有教养的人的最高造诣而已! 于是就命令出符节,京城人围观。

古文:节已出,复曰: 时日不利。 亟命返之。

现代文:符节已出,他又说 :时间不吉利。 立即命令送回符节。

古文:宋制:节出,有撤关坏屋,无倒节理,以示不屈。

现代文:宋规定:符节发出,只有拆关毁屋,没有退回的道理,以表示不屈服。

古文:至是,人皆骇叹。

现代文:此时,人们都惊叹。

古文:然下沱之报实无兵也。

现代文:然而下沱的情报实际并无敌兵。

古文:三年,又乞归养。

现代文:咸淳三年,贾似道又请求退休。

古文:大臣、侍从传旨留之者日四五至,中使加赐赉者日十数至,夜即交卧第外以守之。

现代文:大臣、侍从传圣旨挽留他的一天来四五次,有名分的中使一天来十多次,晚上就轮流睡在他的府第外守候。

古文:除太师、平章军国重事,一月三赴经筵,三日一朝,赴中书堂治事。

现代文:他被任命为太师、平章军国重事,一月三次去经筵入侍讲读,三天一上朝,去中书堂办公。

古文:赐第葛岭,使迎养其中。

现代文:赐给他府第在葛岭,让他在此养老。

古文:吏抱文书就第署,大小朝政,一切决于馆客廖莹中、堂吏翁应龙,宰执充位署纸尾而已。

现代文:官吏抱着文书到他的府第让他签署,朝中大小事,全由他的门客廖莹中、堂吏翁应龙裁决,宰执不过是摆设而已。

古文:似道虽深居,凡台谏弹劾、诸司荐辟及京尹、畿漕一切事,不关白不敢行,李芾、文天祥、陈文龙、陆达、杜渊、张仲微、谢章辈,小忤意辄斥,重则屏弃之,终身不录。一时正人端士,为似道破坏殆尽。

现代文:贾似道虽然深居府中,凡是台谏弹劾、各部门用人及京尹漕运等一切事情,不向他请示都不敢施行。李芾、文天祥、陈文龙、陆达、杜渊、张仲微、谢章等,稍违背他的意思就被斥责,严重的就贬去,终身不录用,一时间正人君子,被贾似道排斥殆尽。

古文:吏争纳赂求美职,其求为帅阃、监司、郡守者,贡献不可胜计。

现代文:官吏争相纳贿求得美差,那些想当统帅、监司、郡守的人,给他的贡奉不可胜计。

古文:赵溍辈争献宝玉,陈奕至以兄事似道之玉工陈振民以求进,一时贪风大肆。

现代文:赵潜等争相献宝玉,陈奕甚至为了升官,拜贾似道的玉工陈振民为哥哥,一时间贪污的风气盛行。

古文:五年,复称疾求去。

现代文:咸淳五年,贾似道又以有病为由辞官。

古文:帝泣涕留之,不从。令六日一朝,一月两赴经筵。

现代文:度宗哭着挽留他,不同意他的请求,命令他六日上朝一次,一月去经筵讲读两次。

古文:六年,命入朝不拜。

现代文:咸淳六年,允许他入朝不行拜礼。

古文:朝退,帝必起避席,目送之出殿廷始坐。

现代文:退朝时,度宗要起来离开御座,目送他出宫门后才坐下来。

古文:继又令十日一入朝。

现代文:接着又允许他十日上朝一次。

古文:时襄阳围已急,似道日坐葛岭,起楼阁亭榭,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,日淫乐其中。

现代文:当时襄阳被围,十分紧急,贾似道每天呆在葛岭,修建楼台亭榭,娶宫女、伎女、尼姑美貌的为妾,日夜淫乐。

古文:惟故博徒日至纵博,人无敢窥其第者。

现代文:只有从前的赌友每天都来赌博,没人敢偷看他的府第。

古文:其妾有兄来,立府门,若将入者,似道见之,缚投火中。

现代文:他的妾的哥哥来,站在府门像是要进的样子,贾似道看见后,就绑着他投入火中。

古文: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,所狎客入,戏之曰: 此军国重事邪? 酷嗜宝玩,建多宝阁,日一登玩。

现代文:贾似道曾与群妾蹲着斗蟋蟀,与他亲近的客人开玩笑问: 这是军国重事吗? 贾似道酷爱宝玩,修建多宝阁,每天去玩赏一次。

古文:闻余玠有玉带,求之,已徇葬矣,发其冢取之。

现代文:他听说余有个玉带,就去要,但玉带已做了殉葬品,贾似道就掘开余的坟取出玉带。

古文:人有物,求不予,辄得罪。

现代文:别人有宝物,他索求不给,就加罪别人。

古文:自是,或累月不朝,帝如景灵宫亦不从驾。

现代文:从此,他有时几个月不上朝,度宗去景灵宫他也不跟从。

古文:八年,明堂礼成,祀景灵宫。

现代文:咸淳八年,完成明堂礼,在景灵宫祭祀。

古文:天大雨,似道期帝雨止升辂。

现代文:天下大雨,贾似道希望皇上雨停后再动身。

古文:胡贵嫔之父显祖为带御器械,请如开禧故事,却辂,乘逍遥辇还宫,帝曰平章云云,显祖绐曰: 平章已允乘逍遥辇矣。 帝遂归。

现代文:胡贵妃的父亲胡显祖为带御器械,请皇上像宁宗那样不乘车,乘逍遥辇回宫,皇上问贾似道的意思,胡显祖说 :平章已允许乘逍遥辇了。 皇上就回宫。

古文:似道大怒曰: 臣为大礼使,陛下举动不得预闻,乞罢政。 即日出嘉会门,帝留之不得,乃罢显祖,涕泣出贵嫔为尼,始还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大怒说: 我为大礼使,陛下的举动不能事先知道,请罢我的职。 当天就出嘉会门,皇上挽留不下,就罢了胡显祖的官,流泪赶出胡贵妃为尼姑,贾似道才回来。

古文:似道既专恣日甚,畏人议己,务以权术驾驭,不爱官爵,牢笼一时名士,又加太学餐钱,宽科场恩例,以小利啖之。

现代文:贾似道日益专横,怕人们议论自己,就用权术驾驭众人,他不吝惜官爵,以此笼络当时的名人,又增加太学餐钱,放宽科举考试的恩例,用小利引诱众人。

古文:由是言路断绝,威福肆行。

现代文:于是言路断绝,贾似道也能肆意作威作福。

古文:自围襄阳以来,每上书请行边,而阴使台谏上章留己。

现代文:自从襄阳被围以来,贾似道常上书请求去边境,却暗中让台谏上奏挽留自己。

古文:吕文焕以急告,似道复申请之,事下公卿杂议。

现代文:吕文焕告急,贾似道又申请巡视边防,这事由公卿讨论。

古文:监察御史陈坚等以为师臣出,顾襄未必能及淮,顾淮未必能及襄,不若居中以运天下为得。

现代文:监察御史陈坚等认为师臣出朝,顾襄阳就不能顾淮,顾淮就不能顾襄阳,不如在朝中操纵天下大事。

古文:乃就中书置机速房以调边事。

现代文:于是在中书设机速房调度边防战事。

古文:时物议多言高达可援襄阳者,监察御史李旺率朝士入言于似道。

现代文:当时多数人认为高达可援救襄阳,监察御史李旺率朝臣告诉贾似道。

古文:似道曰: 吾用达,如吕氏何? 旺等出,叹曰: 吕氏安则赵氏危矣。 文焕在襄,闻达且入援,亦不乐,以语其客。

现代文:贾似道说: 我用高达,吕文焕怎么办?

古文:客曰: 易耳,今朝廷以襄阳急,故遣达援之,吾以捷闻,则达必不成遣矣。 文焕大以为然。

现代文:李旺等出来后叹道 :吕氏官位安则赵氏江山危啊! 吕文焕在襄阳,听说高达将去救援,也不高兴,就把这事说与门客。门客说 :这很容易,现在朝廷因襄阳危急,派高达增援,我们报捷,那么高达就一定不会来增援了。 吕文焕赞同。

古文:时襄兵出,获哨骑数人,即缪以大捷奏,然不知朝中实无援襄事也。

现代文:当时襄阳出兵,获得敌人几名哨骑,就谎称大捷上奏,却不知朝廷实际没有救援襄阳的事。

**古文:襄阳降,似道曰: 臣始屡请行边,先帝皆不之许,向使早听臣出,当不至此尔。 **

现代文:襄阳投降,贾似道说: 臣起初多次请求到边境,先帝都不允许,如果早让臣出朝,应该不会落到如此地步。

古文:十月,其母胡氏薨,诏以天子卤簿葬之,起坟拟山陵,百官奉襄事,立大雨中,终日无敢易位。

现代文:十月,他的母亲胡氏去世,皇上下诏用天子仪礼下葬,坟墓如山陵,百官都参加,站在大雨中,整天不敢动地方。

古文:寻起复入朝。

现代文:不久,贾似道守丧未满,又被朝廷重新起用。

古文:度宗崩。大兵破鄂,太学诸生亦群言非师臣亲出不可。

现代文:度宗去世,元兵攻破鄂州,太学生们也认为非师臣亲自上前线不可。

古文:似道不得已,始开都督府临安,然惮刘整,不行。

现代文:贾似道不得已,才在临安设都督府,但他怕刘整,不动身。

古文:明年正月,整死,似道欣然曰: 吾得天助也。 乃上表出师,抽诸路精兵以行,金帛辎重之舟,舳胪相衔百余里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正月,刘整去世,贾似道高兴地说 :这是天助我。 于是上表出师,抽调各路精兵进发,装金帛辎重的船,头尾相连达百余里。

古文:至安吉,似道所乘舟胶堰中,刘师勇以千人入水曳之不能动,乃易他舟而去。

现代文:到安吉,贾似道乘的船在水堰中搁浅,刘师勇率千人在水中也没拉动,就换乘别的船离去。

古文:至芜湖,遣还军中所俘曾安抚,以荔子、黄甘遗丞相伯颜,俾宋京如军中,请输岁币称臣如开庆约,不从。

现代文:到芜湖,把被俘的曾安抚放回,并送给大元丞相伯颜荔子、黄甘,让宋京到元营,请求纳岁币称臣都像开庆时约定的那样,元不答应。

古文:夏贵自合肥以师来会,袖中出编书示似道曰: 宋历三百二十年。 似道俯首而已。

现代文:夏贵从合肥率军来会合,从袖中拿出编书给贾似道看说 :宋历三百二十年。 贾似道低头而已。

古文:时一军七万余人,尽属孙虎臣,军丁家洲。

现代文:当时一军有七万多人,都隶属孙虎臣,驻扎在丁家洲。

古文:似道与夏贵以少军军鲁港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和夏贵率少量军队驻扎在鲁港。

古文:二月庚申夜,虎臣以失利报,似道仓皇出,呼曰: 虎臣败矣! 命召贵与计事。

现代文:二月十九日夜,孙虎臣报告宋军失败,贾似道仓皇出来,大呼: 孙虎臣败了! 命令召夏贵议事。

古文:顷之,虎臣至,抚膺而泣曰: 吾兵无一人用命也。 贵微笑曰: 吾尝血战当之矣。 似道曰: 计将安出? 贵曰: 诸军已胆落,吾何以战?

现代文:不久,孙虎臣到,捶胸而泣说: 我的兵没一人听从命令的。 夏贵微笑说: 我曾血战阻挡敌兵了。

古文:公惟入扬州,招溃兵,迎驾海上,吾特以死守淮西尔。 遂解舟去。

现代文:贾似道问 :怎么办? 夏贵说 :各军已丧胆,我们还怎么战斗?您只有到扬州,招收溃兵,到海上保护皇上,我只能死守淮西。 于是解开船离去。

古文:似道亦与虎臣以单舸奔扬州。明日,败兵蔽江而下,似道使人登岸扬旗招之,皆不至,有为恶语慢骂之者。

现代文:贾似道也和孙虎臣乘一条小船奔向扬州,第二天,宋的败兵顺江而下,贾似道派人到岸上摇旗招呼他们,溃兵都不来,还有骂贾似道的。

古文:乃檄列郡如海上迎驾,上书请迁都,列郡守于是皆遁,遂入扬州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就发檄文给各郡,让他们去海上保护皇上,上书请求迁都,于是各郡守都逃走,贾似道进入扬州。

古文:陈宜中请诛似道,谢太后曰: 似道勤劳三朝,安忍以一朝之罪,失待大臣之礼。 止罢平章、都督,予祠官。

现代文:陈宜中请求杀贾似道,谢太后说: 贾似道为我三朝勤劳,怎忍心因一朝的罪过,失去对待大臣的礼法。 只罢去贾似道平章、都督的官职,让他管祠观。

古文:三月,除似道诸不恤民之政,放还诸窜谪人,复吴潜、向士璧等官,诛其幕官翁应龙,廖莹中、王庭皆自杀。

现代文:三月,废除贾似道那些不爱惜百姓的政事,放回那些被流放贬谪的人,恢复吴潜、向士璧等人官职,杀贾似道的幕僚翁应龙,廖莹中、王庭都自杀。

古文:潘文卿、季可、陈坚、徐卿孙皆似道鹰犬,至是交章劾之。

现代文:潘文卿、季可、陈坚、徐卿孙都是贾似道的爪牙,此时都上奏弹劾他。

古文:四月,高斯得乞诛似道,不从。

现代文:四月,高斯得请求杀贾似道,朝廷不答应。

古文:而似道亦自上表乞保全,乃命削三官,然尚居扬不归。

现代文:贾似道也自己上表请求保命,就下令削去他的三官,但他仍住在扬州不回。

古文:五月,王爚论似道既不死忠,又不死孝,太皇太后乃诏似道归终丧。

现代文:五月,王飊论奏贾似道不忠不孝,太皇太后就下诏让贾似道退休。

古文:七月,黄镛、王应麟请移似道邻州,不从。

现代文:七月,黄镛、王应麟请求把贾似道移到邻州,没准许。

古文:王爚入见太后曰: 本朝权臣稔祸,未有如似道之烈者。缙绅草茅不知几疏,陛下皆抑而不行,非惟付人言于不恤,何以谢天下! 始徙似道婺州。

现代文:王飊拜见太后说: 本朝权臣酿祸,没有比贾似道更严重的,群臣百姓不知多少次上疏,陛下都压下不实行,这不只是对人言的不重视,也无法向天下人解释! 这才把贾似道转到婺州。

古文:婺人闻似道将至,率众为露布逐之。

现代文:婺州人听说贾似道要来,就用不缄封的文书驱逐他。

古文:监察御史孙嵘叟等皆以为罚轻,言之不已。

现代文:监察御史孙嵘叟等都认为对他的惩罚太轻,不停地弹奏他。

古文:又徙建宁府。

现代文:他又被移到建宁府。

古文:翁合奏言: 建宁乃名儒朱熹故里,虽三尺童子粗知向方,闻似道来呕恶,况见其人! 时国子司业方应发权直舍人院,封还录黄,乞窜似道广南;中书舍人王应麟、给事中黄镛亦言之,皆不从。

现代文:翁合上奏说 :建宁是名儒朱熹的故乡,就是三尺高小孩也略知好坏,听说贾似道要来都呕吐恶心,何况见到他本人! 当时的国子司业方应发权直舍人院,认为诏敕不当,进行驳正,请求把贾似道流放到广南;中书舍人王应麟、给事中黄镛也这样说,都没准许。

古文:侍御史陈文龙乞俯从众言,陈景行、徐直方、孙嵘叟及监察御史俞浙并上疏,于是始谪似道为高州团练使、循州安置,籍其家。

现代文:侍御史陈文龙请求皇上听从众人的建议,陈景行、徐直方、孙嵘叟及监察御史俞浙都上疏,于是才把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,安置到循州,他家被籍没。

古文:福王与芮素恨似道,募有能杀似道者使送之贬所,有县尉郑虎臣欣然请行。

现代文:福王与芮一向憎恨贾似道,招募能杀贾似道的人送贾似道去贬所,有个叫郑虎臣的县尉欣然愿往。

古文:似道行时,侍妾尚数十人,虎臣悉屏去,夺其宝玉,彻轿盖,行秋日中,令舁轿夫唱杭州歌谑之,每名斥似道,辱之备至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动身时,侍奉他的妾还有数十人,郑虎臣把她们都赶走,夺去贾似道的宝玉,撤去轿盖,在秋日暴晒下行走,命令轿夫唱杭州歌戏谑他,总斥责贾似道,使他备受凌辱。

古文:似道至古寺中,壁有吴潜南行所题字,虎臣呼似道曰: 贾团练,吴丞相何以至此? 似道惭不能对。

现代文:贾似道到古寺中,墙上有吴潜南行时写的字,郑虎臣叫来贾似道问: 贾团练,吴丞相为什么会到这儿? 贾似道羞愧不能回答。

古文:嵘叟、应麟奏似道家畜乘舆服御物,有反状,乞斩之。

现代文:孙嵘叟、王应麟上奏说贾似道家积蓄的车马服饰等,有谋反的迹象,请求杀他。

古文:诏遣鞫问,未至。

现代文:皇上下诏查问,没结果。

古文:八月,似道至漳州木绵庵,虎臣屡讽之自杀,不听,曰: 太皇许我不死,有诏即死。 虎臣曰: 吾为天下杀似道,虽死何憾? 拉杀之。

现代文:八月,贾似道到漳州木绵庵,郑虎臣多次暗示他,让他自杀,贾似道不听,说: 太皇允许我不死,有诏让我死就死。 郑虎臣说 :我为天下杀贾似道,即使死了,又有什么遗憾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