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百二十三

古文:王贻永字季长,溥之孙也。

现代文:王贻永,字季长,是王溥的孙子。

古文:性清慎寡言,颇通书,不好声技。

现代文:他性情清慎寡言,十分通晓书法,不追求歌舞技艺。

**古文:初生十余岁时,其舅魏咸信见而奇之,曰: 后当类我。 **

现代文:十几岁时,他的舅舅魏咸信见到他很惊奇,说: 他长大后将像我似的。

古文:咸平中,尚郑国公主,授右卫将军、驸马都尉。

现代文:咸平中期,王贻永娶郑国公主,授予他右卫将军、驸马都尉。

古文:从封泰山,领高州刺史,再迁右监门卫大将军、奖州团练使。

现代文:他跟随真宗去泰山封禅,任高州刺史,再升为右监门卫大将军、奖州团练使。

古文:求外补,得知单州。

现代文:他请求为朝外官,得以任单州知州。

古文:真宗戒之曰: 和众静治,卿所当先也。 真拜洺州团练使、徙徐州。

现代文:真宗告诫他说 :与众和睦,清静求治,是你应该先做的。 王贻永被任命为氵名州团练使,转为徐州团练使。

古文:河决滑州,徐大水,贻永作堤城南以御之。

现代文:黄河在滑州决口,徐州发大水,王贻永在城南筑堤防水。

古文:改卫州团练使,进怀州防御使,知澶、定二州,徙成德军。

现代文:又改任他为卫州团练使,升为怀州防御使,任澶、定二州知州,转为成德军长官。

古文:会有告曹讷变者,贻永奏治之。

现代文:恰好有人告发曹谋反,王贻永奏请治曹的罪。

古文:迁耀州观察使,复知澶州。

现代文:王贻永升任耀州观察使,又为澶州知州。

古文:历彰化、武定军节度使观察留后,拜安德军节度使。

现代文:他历任彰化、武定军节度使观察留后,被任命为安德军节度使。

古文:出知天雄军,徙保宁军节度使、知郓州。

现代文:出京任天雄军知军,转为保宁军节度使、郓州知州。

古文:州自咸平中徙城,而故治为通衢,介梁山,春夏多水患,贻永相度地势,为筑东西道三十余里,民便之。

现代文:郓州自咸平中期迁移城址,旧治所已为交通要道,连接梁山,春夏时水患很多,王贻永勘察地势,修东西水道三十多里,百姓便利。

古文:复徙定州,又徙成德军。

现代文:又改为定州知州,转到成德军为长官。

古文:擢同知枢密院事,改副使,加宣徽南院使,进枢密院使。

现代文:王贻永被提升为同知枢密院事,改为副使,加官为宣徽南院使,升任枢密院使。

古文:久之,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遂加兼侍中。

现代文:不久,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兼任侍中。

古文:徙节镇海,以疾求罢,手诏抚谕,遣上医诊视。

现代文:王贻永被派节制镇海,他因病辞官,皇上下诏慰抚他,派御医去给他看病。

古文:帝临问,颁尚方珍药,手取糜粥食之。

现代文:皇上去看望他,赏给他皇家用的珍贵药品,亲手喂他吃粥。

古文:贻永自言宠禄过盛,愿罢枢筦,解使相还第。

现代文:王贻永自称受皇帝宠禄过盛,愿意罢去枢密使、解除使相之职还家。

古文:帝冀其愈也,乃听罢侍中,徙彰德节度使,同平章事、枢密使如故。

现代文:皇上希望他病愈,就罢去他的侍中之职,改任彰德节度使,仍为同平章事、枢密使。

古文:疾稍间,入见,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。

现代文:他的病稍好点,就去拜见皇上,皇上让他的儿子王道卿搀他上垂拱殿。

古文:仍赐五日一朝,遇朝参起居,许休于殿侧。

现代文:允许他五日一上朝,遇到朝参起居,他可在殿侧休息。

古文:至和初,复以疾辞,拜尚书右仆射、检校太师兼侍中、景灵宫使。

现代文:至和初年,他又因病辞官,皇上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、检校太师兼侍中、景灵宫使。

古文:卒,赠太师、中书令,谥康靖。

现代文:去世后被赠官为太师、中书令,谥号 康靖 。

古文:生数岁,相者曰: 是当以姻戚贵。 少学骑射,驰冰雪间,马逸,坠崖下,众以为死,遵勖徐起,亡恙也。

现代文:当时无外戚辅政的,王贻永能疏远权势,在枢密院十五年而始终无过失,人们称他谦静。他的儿子王道卿,任西上门使。李遵勖,字公武,是李崇矩的孙子、李继昌的儿子。他几岁时,占卜的人说: 这孩子将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。 少年时学骑射,在冰雪上驰骋,马脱缰而跑,他掉到崖下,众人以为他死了,李遵勖慢慢起来,没受伤害。

古文:及长,好为文词,举进士。

现代文:等他长大后,好做文章,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。

古文:大中祥符间,召对便殿,尚万寿长公主。

现代文:大中祥符年间,他被皇上召到便殿奏对,娶万寿长公主。

古文:初名勖,帝益 遵 字,升其行为崇矩子。

现代文:开始他叫李勖,真宗给他加上 遵 字,升他的辈份为李崇矩的儿子。

古文:授左龙武将军、驸马都尉,赐第永宁里。

现代文:授予他左龙武将军、驸马都尉,赐府第永宁里。

古文:主下嫁,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,遵勖令去;主服有龙饰,悉屏藏之,帝叹喜。

现代文:公主下嫁,但所住的房屋或井壁的砖瓦多是鸾凤的形状,李遵勖下令拆去;公主的衣服有龙的装饰,他就都藏起来。皇上很高兴。

古文:领澄州刺史,坐私主乳母,谪均州团练使,徙蔡州。

现代文:李遵勖任澄州刺史,因私主乳母被贬为均州团练使,转到蔡州。

古文:逾年,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,复左龙武军将军,领宏州团练使,真拜康州团练使,给观察使禄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皇上起用他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,恢复他的左龙武军将军之职,为宏州团练使,实际为康州团练使,给他观察使的俸禄。

古文:时继昌官刺史,遵勖请班其下,许之。

现代文:当时李继昌是刺史,李遵勖请求自己的位序在他下面,皇上允许。

古文:后继昌守泾州,暴感风眩,遵勖驰省不俟命,帝遣使令乘驿赴之。

现代文:后来李继昌为泾州守臣,暴染风眩,李遵勖不等皇上批准就赶紧去看望,皇上派使臣传令让他乘驿车前去。

古文:既还,上表自劾,帝使辅臣慰谕之。

现代文:李遵勖回来后,上表自己弹劾自己,皇上让辅臣慰抚他。

古文:迁泽州防御使,又迁宣州观察使。

现代文:李遵勖升任泽州防御使,又升为宣州观察使。

古文:求补郡自试,出知澶州,赐宴长春殿。

现代文:他请求到地方任职,试试自己的能力。出京任澶州知州,皇上在长春殿给他赐宴。

古文:在郡,会河水溢,将坏浮梁,遵勖督工徒,七日而堤成。

现代文:他在地方,正赶上黄河泛滥,将要毁坏桥梁,李遵勖监督工匠们,七天就修成了河堤。

古文: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,拜宁国军节度使,徙镇国军、知许州。

现代文:他被升为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,任命为宁国军节度使,转到镇国军,任许州知州。

古文: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,遵勖命部校按劾,拔去十七八。

现代文:多数水军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,李遵勖下令进行核实,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去除。

古文: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,求山林号,诏不许。

现代文:后来他因病请求用唐代韦嗣立的例子辞职,只求一个山林的封号,皇上不许。

古文:初,天圣间,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: 人有何言? 遵勖不答。

现代文:当初在天圣年间,章献太后屏退左右问他 :人们有什么议论? 李遵勖不回答。

古文:太后固问之,遵勖曰: 臣无他闻,但人言天子既冠,太后宜以时还政。 太后曰: 我非恋此,但帝少,内侍多,恐未能制之也。 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。

现代文:太后坚持问他,李遵勖说: 臣没听到别的,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,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。 太后说 :我不留恋这个,只是皇上年少,内侍又多,恐怕皇上不能控制他们。 李遵勖曾献上三说五事来议论时政。

古文:晋国夫人林氏,以太后乳母,多干预国事,太后崩,遵勖密请置之别院,出入伺察之,以厌服众论。

现代文:晋国夫人林氏,因是太后的乳母多次干预国事,太后去世后,李遵勖暗中请求皇上把她安置到别的宫中,对她的行动进行探察,来压服众人的议论。

古文:其补助居多类此。

现代文:他对朝政的辅助大多像这样。

古文:所居第园池冠京城。

现代文:李遵勖府中的花园、池塘是京城最好的。

古文:嗜奇石,募人载送,有自千里至者。

现代文:他嗜好奇石,募人运送,有从千里之外运来的。

古文:构堂引水,环以佳木,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。

现代文:在园中建堂引水,用好的树木环绕在水边,延请当时的名人与他游乐。

古文:师杨亿为文,亿卒,为制服。

现代文:他跟杨亿学做文章,杨亿去世,他穿丧服。

古文:及知许州,奠亿之墓,恸哭而返。

现代文:等他任许州知州时,祭奠杨亿之墓,痛哭而回。

古文:又与刘筠相友善,筠卒,存恤其家。

现代文:李遵勖还同刘筠友好,刘筠去世后,他抚恤刘筠的家属。

古文:卒,年六十五,赠开府仪同三司,谥曰忠定。

现代文:李遵勖精通佛学,临死时,他与和尚楚圆做偈颂。他去世后,被赠官为中书令,谥号 和文 。他写有《间宴集》二十卷、《外馆芳题》七卷。

古文:高遵裕,字公绰,忠武军节度使琼之孙也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叫李端懿。高遵裕,字公绰,是忠武军节度使高琼的孙子。

古文: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、镇戎军驻泊都监。

现代文:因父亲的恩荫历迁供备库副使、镇戎军驻泊都监。

古文:夏人寇大顺城,谅祚中矢遁。

现代文:夏人入侵大顺城,李谅祚中箭逃走。

古文:会英宗晏驾,遣遵裕告哀,抵宥州下宫,夏人遣王盥受命,以吉服至,遵裕切责之,遂易服。

现代文:恰好英宗去世,派高遵裕向西夏告哀,到达宥州祖庙,夏人派王盥接待,王盥穿着吉服来,高遵裕严辞谴责他,他才换去吉服。

古文:既而具食上宫,语及大顺城事,盥曰: 剽掠辈耳。 遵裕曰: 若主寇边,扶伤而循,斯言非妄邪! 夏人以为辱,亟遣人代对,终食不敢发口,辄忿怒曰: 王人蔑视下国,弊邑虽小,控弦十数万,亦能躬执橐鞬,与君周旋。 遵裕瞋目曰: 主上天纵神武,毋肆狂蹶,以干诛夷。 时谅祚觇于屏间,摇手使止。

现代文:不久在客馆摆上酒席,席间谈到大顺城的事,王盥说: 你们是剽掠之徒。 高遵裕说: 你们的主上侵犯我们边境,负伤而逃,你的话不太荒谬了嘛! 夏人认为受了侮辱,立即派人应对,但来人终席没敢开口,王盥愤怒地说 :你蔑视我们夏国,我国城池虽小,也有十多万兵马,可以同你们在战场上一试高低。 高遵裕瞪着眼睛说 :我们主上有天赐的神武,你们别太张狂而去冒死。 当时李谅祚在屏风后偷看,摆手制止王盥。

古文:神宗闻而嘉之,擢知保安军。

现代文:神宗听说后赞扬高遵裕,提升他为保安军知军。

古文:横山豪欲向化,帝使遵裕谕种谔图之。谔遂取绥州。

现代文:横山豪杰想归宋,皇上让高遵裕告诉种谔谋取他们,种谔就攻取绥州。

古文:帅怒谔擅发兵,欲正军法,谔惧,称得密旨于遵裕,故谔被罪,遵裕亦降为乾州都监。

现代文:统帅因种谔擅自发兵而愤怒,想要对种谔处以军法,种谔恐惧,说是在高遵裕那得到的皇上密旨,因此种谔获罪,高遵裕也降为乾州都监。

古文:迁通事舍人,主管西路羌部,驻古渭砦,分所部羌兵为三等,教为军法。

现代文:高遵裕升任通事舍人,主管西路羌部,驻在古渭寨,把他所部的羌兵分成三等,教他们学习军法。

古文:熙宁初,朝廷用王韶复洮、陇,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,以遵裕副之。

现代文:熙宁初年,朝廷用王韶收复洮、陇二州,命令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,高遵裕为副安抚。

古文:寻以古渭为通远军,命知军事。

现代文:不久把古渭寨作为通远军,任命高遵裕为知军。

古文:明年,持附顺羌部图籍及绘青唐、武胜形势入献,擢引进副使、带御器械,俾归治师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他拿着归附的羌部的图籍和绘制的青唐、武胜的地形图入朝献给皇上,他被提升为引进副使、带御器械,让他回来治军。

古文:师次庆平堡,夜行,晨至野人关,羌人旅拒,引亲兵一鼓破之。进营武胜城下,羌众逃去,遂据其城。

现代文:大军临时驻在庆平堡,晚上行军,早晨到野人关,羌人阻拒,高遵裕率亲兵一鼓作气打败敌人,在武胜城下安营,羌人逃走,就占据了武胜城。

古文:诏建为镇洮军,又命知军事。

现代文:皇上下诏以武胜城为镇洮军,由高遵裕任知军。

古文:寻以熙、河、洮、岷、通远为一路,进西上阁门使、荣州刺史,充总管,复知通远军。

现代文:不久,以熙、河、洮、岷、通远为一路,高遵裕升任西上门使、荣州刺史、充任总管,仍为通远军知军。

古文:明年,韶欲取河州,遵裕曰: 古渭举事,先建堡砦,以渐而进,故一举拔武胜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王韶想攻取河州,高遵裕说 :古渭寨举事时,是先建堡寨,循序渐进,故此一举攻下武胜城。

古文:今兵与粮未备,一旦越数舍图人之地,使彼阻要害,我军进退无所矣。 韶与李宪笑曰: 君何遽相异邪? 檄使守临洮。

现代文:现在兵马和粮草都不齐备,一旦离开大本营很远去夺人之地,假使敌人占据要害阻击我们,我军就进退两难了。 王韶和李宪笑着说 :你怎么这么快就变了呢? 就派他守临洮。

古文:韶攻河州,果不克。

现代文:王韶攻打河州,果然没攻破。

古文:帝善遵裕议,令专管洮、岷、叠、岩未款附者。

现代文:皇上赞同高遵裕的议论,命令他专管洮、岷、叠、岩州的没归附者。

古文:遵裕以俞龙珂地有盐井,遂筑盐川砦。

现代文:高遵裕因俞龙珂的地界有盐井,于是筑盐川寨。

古文:瞎吴叱率诸羌胁青唐,欲扰边,诏遣张玉攻讨。

现代文:瞎吴叱率诸羌威胁青唐,想侵扰边境,皇上下诏派张玉攻讨。

古文:遵裕曰: 青唐无罪,第为生羌所胁耳。 遣裨将与龙珂率众御之。

现代文:高遵裕说 :青唐人没罪,只不过被生羌所胁迫罢了。 派副将和俞龙珂率众抵御瞎吴叱。

古文:青唐人见龙珂泣诉,瞎吴叱知不附己,溃去。

现代文:青唐人见到俞龙珂哭诉,瞎吴叱知道青唐人不归附自己,就退去。

古文:从韶取岷州,下之,令士众曰: 生获老幼与得级同。 全活者以数万。

现代文:高遵裕跟从王韶攻取岷州,攻下岷州后,高遵裕传令兵士说: 活捉老幼与得首级相同。 数万人得以活命。

古文:捷闻,加岷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捷报传到京城,高遵裕加官为岷州刺史。

古文:明年,羌乘景思立之败,围河、岷二州,道路不通者几月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羌人乘景思立失败之机,围河、岷二州,道路几个月不通。

古文:或请退保,遵裕曰: 敢议此者斩! 岷城军缺,守者恐,遵裕登西门,命将纵击,别选精骑由南门噪而出,合击之,羌败走。

现代文:有人请求退保别处,高遵裕说: 有敢议论这些的斩首! 岷州缺兵,守城者恐惧,高遵裕登上西门,派将纵入敌阵,又另选精骑兵从南门鼓噪而出,合击羌人,羌人败走。

古文:时朝廷以岷城远难守,议弃之。

现代文:当时朝廷认为岷州城远难守,决定放弃。

古文:诏至,贼已溃矣。

现代文:诏书到后,羌人已溃退了。

古文:以功进团练使、龙神卫都指挥使、知熙州。

现代文:高遵裕因功升为团练使、龙神卫都指挥使、熙州知州。

古文:坐荐张穆之为转运使,而穆之有罪,罢知颍州,未几,徙庆州,又坐事黜知淮阳军。

现代文:因推荐张穆之为转运使,而张穆之有罪,他也获罪被罢为颍州知州。不久,转到庆州,又因事获罪,被罢为淮阳知军。

古文:元丰四年,复知庆州。

现代文:元丰四年,又任庆州知州。

古文:诏与诸路讨夏国。请济师,得东兵十一将,骑不足用,以群牧马益之。

现代文:皇上诏命他和诸路一起讨伐夏国,他请求增加兵将,得到东兵十一将,马不够用,就用群牧马补充。

古文:又令节制泾原兵,刘昌祚先至灵州,几得城,遵裕嫉之,故不用其计,遂以溃归,语在《昌祚传》。

现代文:皇上又命令他节制泾原兵,刘昌祚先到灵州,差一点得到灵州城,高遵裕嫉妒他,故意不采纳刘昌祚的计谋,结果兵败而回,此事见《刘昌祚传》。

古文:贬郢州团练副使。

现代文:高遵裕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。

古文:哲宗即位,复右屯卫将军,主管中岳庙。

现代文:哲宗即位后,高遵裕被任用为右屯卫将军,主管中岳庙。

古文:卒,年六十,赠永州团练使。

现代文:去世时,享年六十岁,被赠官为永州团练使。

古文:绍圣中,崇赠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。

现代文:绍圣中期,推重他,赠他为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的官职。

古文:从弟遵惠。

现代文:他的堂弟叫高遵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