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百二十六

古文:蓝继宗,字承祖,广州南海人。

现代文:蓝继宗,字承祖,广州南海人。

古文:事刘鋹为宦者,归朝,年十二,迁为中黄门。

现代文:是刘钅长宫中的宦官,归宋时十二岁,升为中黄门。

古文:从征太原,传诏营陈间,多称旨。

现代文:跟从皇上征伐太原,在各营阵中传达诏命,多合皇上的心意。

古文:秦州并边有大、小洛门砦,自唐末陷西羌。雍熙中,温仲舒谕酋豪使献其地,徒众渭北。

现代文:秦州边境有大、小洛门寨,自唐末陷入西羌,雍熙中期,温仲舒晓谕西羌首领献地归宋,把他们迁到渭北。

古文:言者以为生事,请罢仲舒。

现代文:言官认为温仲舒惹事,请求罢去他。

古文:太宗遣继宗往按视,还奏二砦据要害,产良木,不可弃。

现代文:太宗派蓝继宗前去察看,蓝继宗回来后上奏说大、小洛门寨地势险要,产好木材,不能放弃。

古文:帝悦,复使继宗劳赐仲舒。

现代文:皇上高兴,又派蓝继宗去慰劳赏赐温仲舒。

古文:累迁西京作坊副使、勾当内东门。

现代文:蓝继宗历迁西京作坊副使、勾当内东门。

古文:元德太后、章穆皇后葬,为按行园陵使。

现代文:元德太后、章穆皇后下葬,蓝继宗为按行园陵使。

古文:车驾北征,勾当留司、皇城司。

现代文:皇帝北征时,他任勾当留司、皇城司。

古文:车驾谒诸陵,近陵旧乏水,继宗疏泉陵下,百司从官皆取以济。

现代文:皇上拜谒诸陵,陵的附近缺水,蓝继宗把泉水引到陵下,百官侍从都由此渡过。

古文:擢入内副都知,为天书扶侍都监。

现代文:他被提升为入内副都知,为天书扶侍都监。

古文:诏与李神祐第东封扈从内臣之劳,而入内供奉官范守逊等诉其不公,罢都知。

现代文:诏命他和李神佑排列东封扈从内侍的功劳,入内供奉官范守逊等告他排列的不公平,他被罢去都知的职务。

古文:祀汾脽,复为天书扶侍都监,再迁东染院使。

现代文:皇上在汾月隹祭祀,蓝继宗重任天书扶侍都监,又升为东染院使。

古文:明年,领会州刺史,进崇仪使、勾当皇城司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蓝继宗任会州刺史,升为崇仪使、勾当皇城司。

古文:修玉清昭应宫,与刘承珪典工作。

现代文:朝廷修玉清昭应宫,他和刘承王圭负责。

古文:宫成,迁洛苑使、高州团练使,充都监。

现代文:宫修成后,他升为洛苑使、高州团练使,充当都监。

古文:坐章穆皇后陵隧垫,贬如京使。

现代文:因章穆皇后陵的墓道下陷,他被贬为如京使。

古文:典修景灵宫,进南作坊使,复修会灵、祥源观。

现代文:负责修景灵宫,升为南作坊使,又修会灵、祥源观。

古文:车驾幸亳州,管勾留司、大内公事,提举在京诸司库务,勾当三班院,修国史院。为赵德明加恩使,德明与继宗射,继宗每发必中,德明遗以所乘名马。

现代文:皇上到亳州,他为管勾留司、大内公事,提举在京诸司库务,勾当三班院、修国史院,为赵德明加恩使,赵德明与蓝继宗射箭,蓝继宗每发必中,赵德明把自己所乘的名马赠送给他。

古文:为内侍省右班都知,迁入内都知。

现代文:蓝继宗为内侍省右班都知,升为入内都知。

古文:仁宗即位,迁左骐骥使、忠州防御使、永定陵修奉钤辖。

现代文:仁宗即位后,蓝继宗升为左骐骥使、忠州防御使、永定陵修奉钤辖。

古文:历昭宣、宣政、宣庆使。

现代文:历任昭宣、宣政、宣庆使。

古文:累上章求致仕,特免入朝拜舞及从行幸。

现代文:他多次上表请求辞官,皇上特免他入朝拜舞和跟从皇帝出行。

古文:顷之,复固请罢都知,以景福殿使、邕州观察使家居养疾。

现代文:不久,他又坚决请求罢去都知,就以景福殿使、邕州观察使的身份回家养病。

古文:卒,赠安德军节度使,谥僖靖。

现代文:去世后被赠官为安德军节度使,谥号 僖靖 。

古文:继宗事四朝,谦谨自持,每领职未久,辄请罢。

现代文:蓝继宗历事四朝,谦谨自持,每次任职时间不长,就请求罢官。

古文:家有园池,退朝即亟归,同列或留之,继宗曰: 我欲归种花卉、弄游鱼为乐尔。 景福殿置使,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,授者才三人。

现代文:家中有园池,退朝后他就立即回家,同僚中有人挽留他,蓝继宗说: 我想回家种花卉、抚弄游鱼取乐。 景福殿设使,从大中祥符年间到蓝继宗,只有三人担任过。

古文:养子元用、元震。

现代文:他的养子叫蓝元用、蓝元震。

古文:元用终左藏库使、梓州观察使。

现代文:蓝元用死于左藏库使、梓州观察使任内。

古文: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,转高班,给事明肃太后。

现代文:蓝元震因哥哥的恩荫被补为入内黄门,转为高班,侍奉明肃太后。

古文:禁中夜火,后拥仁宗登西华门,左右未集,元震独传呼宿卫,以功迁高品。

现代文:宫中晚上失火,明肃太后抱着仁宗登上西华门,左右侍从没跟过来,只有蓝元震传呼宿卫,他因功升为高品。

古文:为三陵都监,条列防守法,其后诸陵以为式。

现代文:蓝元震为三陵都监,他条列防守法,以后各陵都以此为榜样。

古文:历群牧都监,监三馆秘阁,积官皇城使。

现代文:蓝元震历任群牧都监,监三馆秘阁,官至皇城使。

古文:累迁入内副都知、忠州防御使。

现代文:历迁入内副都知、忠州防御使。

古文:积官至宣庆使、康州防御使、内侍右班副都知。

现代文:仙韶院失火,蓝元震去救护,火被及时扑灭。皇上下诏褒奖他,赏赐给他袭衣金带。

古文:卒,年六十七,赠昭武军留后。

现代文:他去世后被赠官为镇海军留后。

古文:李宪,字子范,开封祥符人。

现代文:蓝元震有五个养子,都不是宦官。李宪,字子范,开封祥符人。

古文:皇祐中,补入内黄门,稍迁供奉官。

现代文:皇中期,补为入内黄门,稍稍升为供奉官。

古文:神宗即位,历永兴、太原府路走马承受,数论边事合旨,干当后苑。

现代文:神宗即位后,他历任永兴、太原府路走马承受,多次论说边防事符合皇上的意思,为干当后苑。

古文:王韶上书请复河湟,命宪往视师,与韶进收河州,加东染院使,干当御药院。

现代文:王韶上书请求收复河湟,皇上派李宪前去督师,他和王韶收复河州,被任为东染院使,干当御药院。

古文:复战牛精谷,拔珂诺城,为熙河经略安抚司干当公事。

现代文:又在牛精谷与敌人交战,占领珂诺城,他任熙河经略安抚司干当公事。

古文:按视鄜延军制,行至蒲中,会木征合董毡、鬼章之兵攻破踏白城,杀景思立,围河州,诏趣赴之,宪驰至军。

现代文:李宪巡视延军制,走到蒲中,正赶上木征与董毡、鬼章合兵攻破踏白城,杀死景思立,包围了河州,皇上命他赶赴前线,他快马加鞭来到军中。

古文:先是,朝廷出黄旗书敕谕将士,如用命破贼者倍赏。

现代文:先前,朝廷用写有敕旨的黄旗晓谕将士,对用力破贼的人加倍奖赏。

古文:于是宪晨起帐中,张以示众曰: 此旗,天子所赐也,视此以战,帝实临之。 士争呼用命以进。

现代文:于是李宪早晨从营帐中起来,打开黄旗给将士们看并说 :这面旗,是皇上赐予的,看见它与敌人战斗,就是皇上亲临前线了。 将士们高呼要全力以赴。

古文:督诸将傍山焚族帐,即日通路至河州。

现代文:李宪督促诸将依山焚烧敌人的帐篷,当天就打通了到河州的道路。

古文:贼余众保踏白,官军出与战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敌人余众保卫踏白城,宋军出兵与他们交战,大败敌人。

古文:进至余川,又破贼堡十余,木征率酋长八十余人诣军门降。

现代文:宋进兵到余川,又攻破敌人十多座堡寨,木征率八十多个首领到宋营投降。

古文:捷闻,以功加昭宣使、嘉州防御使。

现代文:捷报传到京城,李宪因功被加官为昭宣使、嘉州防御使。

古文:还,为入内内侍省押班、干当皇城司。

现代文:李宪回京城后,担任入内内侍省押班、干当皇城司。

古文:安南叛,副赵卨招讨,未行,卨建言: 朝廷置招讨副使,军事须共议,至节制号令即宜归一。 宪衔之。

现代文:安南反叛,李宪作为赵的副手前去招讨,没出发时,赵建议 :朝廷设招讨副使,军事应该一同商量,至于对军队的节制号令应该归一人掌管。

古文:由是屡纷辨,遂罢宪而令乘驿计议秦凤、熙河边事,诸将皆听节度。

现代文:李宪怨恨他。于是引起朝中多次论辩,李宪被罢去招讨副使之职,皇上命他赶快到秦凤、熙河路去安排边疆的事,这里的将领由他节制。

古文:于是御史中丞邓润甫、御史周尹、蔡承禧、彭汝砺极论其不可,又言: 鬼章之患小,用宪之患大;宪功不成其祸小,有成功其祸大。 章再上,弗听。

现代文:于是御史中丞邓润甫,御史周尹、蔡承禧、彭汝砺透彻地论述认为这样不行,又说: 鬼章的祸患小,重用李宪的祸患大;李宪不成功祸患小,成功祸患大。 他们多次上奏,皇上都不听。

古文:冷鸡朴诱山后生羌扰边,木征请自效,众以为不可。

现代文:冷鸡朴诱惑山后生羌侵扰边境,木征请求去征讨,众人认为不行。

古文:宪曰: 何伤乎!

现代文:李宪说: 有什么危害?

古文:羌人天性畏服贵种。 听之往。

现代文:羌人天生就畏服高贵的种族。

古文:木征盛装以出,众耸视,皆无斗志,师乘之,杀获万计,斩冷鸡朴。

现代文:就让木征去镇压。木征披挂整齐率军出发,敌人尊敬地看着他,全无斗志,宋军乘机进攻,杀死和俘虏一万多人,冷鸡朴被杀。

古文:董毡惧,即遣使奉贽效顺。

现代文:董毡害怕,就派使者带礼物来归降。

古文:加宣州观察使、宣政使、入内副都知,又迁宣庆使。

现代文:李宪被加官为宣州观察使、宣政使、入内副都知,又升为宣庆使。

古文:时用兵连年,度支调度不继,诏宪兼经制财用,裁冗费什六,岁运西山巨木给京师营缮。

现代文:当时连年用兵,军费调度不足,皇上诏命李宪经制财用,李宪裁去冗费达十分之六,年年把西山的巨木运到京城供修建使用。

古文:赐瑞应坊园宅一区。

现代文:皇上赏给李宪瑞应坊的一座园宅。

古文:元丰中,五路出师讨夏国,宪领熙、秦军至西市新城。

现代文:元丰中期,宋分五路出兵讨伐夏国,李宪率熙、秦两路军到西市新城。

古文:复兰州,城之,请建为帅府。

现代文:收复兰州,请求在兰州城建帅府。

古文:帝又诏宪领兵直趣兴、灵,董毡亦称欲往,宜乘机协助力入扫巢穴,若兴、灵道阻,即过河取凉州。

现代文:皇上又诏命李宪率兵直奔兴、灵二州,董毡也声称想前去,应该乘机合力扫灭敌人巢穴,如果兴、灵二州道路被阻,就过河攻取凉州。

古文:乃总兵东上,平夏人于高川石峡。

现代文:于是李宪率兵东上,在高川石峡平定夏人。

古文:进至屈吴山,营打啰城,趋天都,烧南牟府库,次葫芦河而还。

现代文:又进兵到屈吴山,在打口罗城扎营,奔天都,烧南牟府库,大军到葫芦河而还。

古文:宪既不能至灵州,董毡亦失期,师无功。

现代文:李宪既不能到达灵州,董毡也失军期,宋军无功而回。

古文:宪欲以开兰、会邀功弭责,同知枢密院孙固曰: 兵法,期而后至者斩。

现代文:李宪想以开拓兰、会二州邀功消责,同知枢密院孙固说: 兵法说,贻误军期者斩。

古文:况诸路皆至而宪独不行,不可赦。 帝以宪犹有功,但令诘擅还之由,宪以馈饷不接为辞,释弗诛。

现代文:何况诸路兵马都到而只有李宪没到,不能赦免。 皇上认为李宪还是有功,只下令责问他擅自退兵的理由,李宪以粮饷不接作答,皇上没杀他。

古文:复上再举之策,兼陈进筑五利,且从之。

现代文:李宪又提出再发兵的策略,并陈述进兵的五项好处,皇上将要采纳。

古文:会李舜举入奏,具陈师老民困状,乃罢兵。

现代文:正好李舜举上奏,详细地论说宋廷师老民困的情形,才罢兵。

古文:趣宪赴阙,道赐银帛四千。

现代文:皇上催李宪回京,在路上赏他银帛四千。

古文:为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,给卫三百。

现代文:李宪任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,给他三百卫士。

古文:进景福殿使、武信军留后,使复还熙河,仍兼秦凤军马。

现代文:李宪升为景福殿使、武信军留后,让他又回到熙河,仍兼节制秦、凤军马。

古文:夏人入兰州,破西关,降宣庆使。

现代文:夏人入侵兰州,攻破西关,李宪降为宣庆使。

古文:宪以兰州乃西人必争地,众数至河外而相羊不进,意必大举,乃增城守堑壁,楼橹具备。

现代文:李宪认为兰州是夏人必争之地,夏人多次到河外但却徘徊不前,一定是有大的举动,于是就增加守城的力量和器械,深挖堑壕,加厚城墙。

古文:明年冬,夏人果大入,围兰州,步骑号八十万众,十日不克,粮尽引去。

现代文:第二年冬,夏人果然大举入侵,包围兰州,号称有步、骑兵八十万,十天没攻克兰州,夏人因粮尽而退。

古文:又诏宪遣间谕阿里骨结等,且选骑渡河,与贼遇,破之。

现代文:皇上又诏命李宪派间谍去告谕阿里骨结等,并选骑兵渡河,与敌人相遇,打败了敌人。

古文:坐妄奏功状,罢内省职事。

现代文:李宪因谎奏功劳,被罢去内省的官职。

古文:哲宗立,改永兴军路副都总管,提举崇福宫。

现代文:哲宗即位后,李宪改任永兴军路副都总管,提举崇福宫。

古文:御史中丞刘挚论宪贪功生事,一出欺罔,避兴、灵会师之期,顿兵以城兰州,遗患至今,永乐之围,逗留不急赴援。

现代文:御史中丞刘挚论奏李宪贪功惹事,全都出于欺罔皇上,违兴、灵州会师的日期,在兰州城屯兵不动,遗患至今,永乐被围,他逗留观望,不赶快救援。

古文:降宣州观察使,又贬右千牛卫将军,分司南京,居陈州。

现代文:李宪被降为宣州观察使,又贬为右千牛卫将军,分管南京,在陈州居住。

古文:丰稷论奏,以为凡称公者皆须耆宿、大臣与乡党有德之士,其曰: 念公之劳,久徙于外 ,斯乃古周公之事,于用臣非所宜言也。止令赐谥,论者是之。

现代文:去世时五十一岁。绍圣元年,赠他武泰军节度使的官职,起初谥号 敏恪 ,后来改谥为 忠敏 。李宪以内侍的身份担任将帅,虽然能开辟疆土,降服敌人,但他欺蒙皇上,残害百姓,最终贻患中国。初,留任皇城使,罢去内侍省诸职。

古文:王中正,字希烈,开封人。

现代文:天禧三年王中正,字希烈,开封人。

古文:因父任补入内黄门,迁赴延福宫学诗书、历算。

现代文:因父亲的恩荫补为入内黄门,转到延福宫学习诗书、历算。

古文:仁宗嘉其才,命置左右。

现代文:仁宗赏识他的才华,下令安排在身边。

古文:庆历卫士之变,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,贼悉就擒,时年甫十八,人颇壮之。

现代文:庆历时卫士反叛,王中正拿着弓箭在宫殿西边督促捕射反叛者,反叛者都被抓住,当时他刚十八岁,人们十分敬重他。

古文:迁东头供奉官,历干当御药院、鄜延、环庆路公事,分治河东边事。

现代文:王中正升为东头供奉官,历任干当御药院,延、环庆路公事,分管河东边防的事。

古文:破西人有功,带御器械。

现代文:他因攻破敌人有功,为带御器械。

古文:神宗将复熙河,命之规度。

现代文:神宗将恢复熙河,命令王中正筹划。

古文:还言: 熙河譬乳虎抱玉,乘爪牙未备,可取也。 遂从王韶入熙河,治城壁守具,以功迁作坊使、嘉州团练使,擢内侍押班。

现代文:他回京上奏说 :熙河就像乳虎抱着宝玉一样,乘乳虎的爪牙没齐全时可以取来。 就跟随王韶进入熙河,修城墙,备守城的器械,王中正因功升为作坊使、嘉州团练使,升任内侍押班。

古文:吐蕃围茂州,诏率陕西兵援之,围解。

现代文:吐蕃包围茂州,皇上诏命他率陕西的兵马去救援,茂州解围。

古文:自石泉至茂州,谓之陇东路,土田肥美,西羌据有之,中正不能讨。

现代文:从石泉到茂州,称陇东路,土地肥美,西羌据有这里,王中正不能讨伐。

古文:乃因吐蕃入寇,言: 其路经静州等族,棒僻不通,迩年商旅稍往来,故外蕃因以乘间。

现代文:就乘吐蕃入侵之机上奏说 :陇东路经过静州等族,荆棘多,偏僻不通,近年商旅稍有往来,所以外族才得以从此进入。

古文:县至绵与茂,道里均,而龙安有都巡检,缓急可倚仗。

现代文:石泉县与绵、茂二州距离相等,龙安有都巡检,缓急时可以倚仗。

古文:请割石泉隶绵,而窒其故道。 从之,陇东遂不可得。

现代文:请割石泉县隶属绵州,以堵塞这条旧路。 皇上允许,陇东就不能得到。

古文:还,使熙河经画鬼章,进昭宣使、入内副都知。

现代文:王中正回来,出使熙河,经略鬼章,升为昭宣使,入内副都知。

古文:元丰初,提举教畿县保甲将兵捕贼盗巡检,献民兵伍保法,请于村疃及县以时阅习,悉行其言。

现代文:元丰初年,王中正为提举教畿县保甲将兵捕贼盗巡检,献上民兵伍保法,请求在村旁空地和县中按时教阅,都被采纳。

古文:复往鄜延、环庆经制边事,诏凡所须用度,令两路取给,无限多寡。

现代文:他又去延、环庆筹措边事,皇上下诏凡是边事所须费用,都由这两路提供,多少不限。

古文:既行,又称面受诏,所过募禁兵,愿从者将之,主者不敢违。

现代文:他已经出发了,又声称是得到皇上的当面允许,在他所过之处招募禁兵,愿跟从他的他就带走,主帅不敢违抗。

古文:问罪西夏,以中正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。

现代文:宋讨伐西夏,以王中正为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。

古文: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,中正失期,粮道不继,士卒多死,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,以俟后举。

现代文:皇上命令五路兵马都到灵州会师,王中正失期不到,粮草不济,士卒死了很多,皇上下令各军暂时分屯到延路沿边各城寨,等待时机出兵。

古文:自请罢省职,迁金州观察使、提举西太一宫,坐前败贬秩。

现代文:王中正自己请求罢去内侍省官职,转为金州观察使、提举西太一宫,因前次兵败被贬官禄。

古文:元祐初,言者再论其将王师二十万,公违诏书之罪,刘挚比中正与李宪、宋用臣、石得一为四凶,又贬秩两等。

现代文:元初年,言官又论奏他率二十万军队,公开违背诏书的罪状,刘挚把王中正、李宪、宋用臣、石得一列为四凶,王中正又被贬官两等。

古文:久之,提举崇福宫。

现代文:后来,王中正为提举崇福宫。

古文:绍圣初,复嘉州团练使。

现代文:绍圣初年,起用他为嘉州团练使。

古文:卒,年七十一。

现代文:王中正去世时七十一岁。

古文:李舜举,字公辅,开封人。

现代文:去世,终年七十一岁。他的儿子窦守志被任为入内供奉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