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百零五

古文:康保裔,河南洛阳人。

现代文:康保裔,河南洛阳人。

古文:祖志忠,后唐长兴中,讨王都战没。

现代文:祖父志忠,后唐长兴年中,征讨王都时因战斗死亡。

古文:父再遇,为龙捷指挥使,从太祖征李筠,又死于兵。

现代文:父亲再遇,为龙捷指挥使,随从宋太祖征伐李筠,又死于兵事。

古文:保裔在周屡立战功,为东班押班,及再遇阵没,诏以保裔代父职,从石守信破泽州。

现代文:保裔在后周时屡立战功,为东班押班,等到康再遇阵亡,皇帝诏令以保裔代替父亲的职务,跟从石守信攻破泽州。

古文:明年,攻河东之广阳,获千余人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攻打河东的广阳,俘获一千多人。

古文:开宝中,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,累迁日骑都虞候,转龙卫指挥使,领登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开宝年中,又跟从诸将在石岭关攻破契丹,累迁日骑都虞候,转官龙卫指挥使,领登州刺史。

古文:端拱初,授淄州团练使,徙定州、天雄军驻泊部署。

现代文:端拱年初,授官淄州团练使,移定州、天雄军驻泊部署。

古文:寻知代州,移深州,又徙高阳关副都部署,就加侍卫马军都虞候,领凉州观察使。

现代文:不久为代州知州,移知深州,又移高阳关副都部署,随即加官侍卫马军都虞候,管领凉州观察使。

古文:真宗即位,召还,以其母老勤养,赐以上尊酒茶米。

现代文:真宗即皇帝位,把他召回京城,因为他的母亲年老殷切盼望侍养,赐给上尊酒茶米。

古文:俄领彰国军节度,出为并代都部署,徙知天雄军,并代列状请留,诏褒之,复为高阳关都部署。

现代文:不久管领彰国军节度,出任并代都部署,移知天雄军,并代开列状文请求挽留他,皇帝下诏褒奖他,再次任高阳关都部署。

古文:契丹兵大入,诸将与战于河间,保裔选精锐赴之,会暮,约诘朝合战。

现代文:契丹军队大举进入宋境,诸将与契丹战于河间,保裔选调精锐部队赴战,适逢天晚,相约早晨联合战斗。

古文:迟明,契丹围之数重,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,保裔曰: 临难无苟免。 遂决战。

现代文:将近天明,契丹把他们重重包围,左右之人劝他换掉衣服突围出去,保裔说: 面临危难不能苟且求免。 于是与契丹决战。

古文:二日,杀伤甚众,蹴践尘深二尺,兵尽矢绝,援不至,遂没焉。

现代文:两天之中,杀伤甚众,踩踏尘土有二尺深,兵尽矢绝,援兵不到,于是阵亡。

古文:时车驾驻大名,闻之震悼,废朝二日,赠侍中。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、顺州刺史,继彬为洛苑使,继明为内园副使,幼子继宗为西头供奉官,孙惟一为将作监主簿。

现代文: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,听到这一消息感到震惊哀悼,停止上朝两天,赠给他侍中的官职,以他的儿子继英任六宅使、顺州刺史,继彬任洛苑使,继明任内园副使,幼子继宗任西头供奉官,孙子惟一任将作监主簿。

古文:继英等奉告命,谢曰: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,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,臣等顾蒙非常之恩! 因悲涕伏地不能起。

现代文:因而悲伤痛哭仆在地上不能起来。皇帝哀痛怜悯地说 :你父亲为王事而死,赠封加赏的典礼,应当隆厚。

古文:上恻然曰: 尔父死王事,赠赏之典,所宜加厚。 顾谓左右曰: 保裔父、祖死疆场,身复战没,世有忠节,深可嘉也。 保裔有母年八十四,遣使劳问,赐白金五十两,封为陈国太夫人,其妻已亡,亦追封河东郡夫人。

现代文:皇帝回头对左右大臣说: 保裔的祖父、父亲都死在战场上,他又战亡,世代有忠节之气,很值得嘉许。 保裔有母亲年纪八十四岁,皇帝派遣使者慰问,赐给银子五十两,册封为陈国太夫人,保裔的妻子已经去世,也追封为河东郡夫人。

古文:保裔谨厚好礼,喜宾客,善骑谢,弋飞走无不中。

现代文:保裔谨慎厚道喜好礼节,喜欢宾客,善于骑马射箭,射飞禽走兽没有不中的。

古文:江仲明,台州人。宣和寇乱,载老母逃山涧中,猝遇寇于东城之冈,逼使就降,仲明义不辱,奋起骂贼,卒死之,丞相吕赜浩诔以文。

现代文:曾经手握三十枝箭,拉满弓射出去,箭头与箭羽一支支相连接而坠落,人们都佩服他的高超技艺。屡经战阵,身上遭受七十处创伤。

古文:有蒋煜者,州之仙居人,有文学。寇欲妻以女,煜拒之,胁以拜,亦不从,寇曰: 吾戮汝矣! 煜伸颈就刃,詈声不绝而死。

现代文:借贷公钱数十万犒劳军队,死后,他所亲近的吏属卖掉用具和供玩耍的东西来偿还,皇帝知道这事,于是再给以优厚的赏赐。

古文:李若水,字清卿,洺州曲周人,元名若冰。

现代文:李若水字清卿,洺州曲周人,原名若冰。

古文:上舍登第,调元城尉、平阳府司录。

现代文:他以上舍生登第,调任元城县尉、平阳府司录。

古文:试学官第一,济南教授,除太学博士。

现代文:参加学官考试获第一名,任济南教授,被命为太学博士。

古文:蔡京晚复相,子绦用事,李邦彦不平,欲谢病去。

现代文:蔡京晚年恢复相位,儿子蔡绦用事专权,李邦彦愤愤不平,打算以病辞谢离开朝廷。

古文:若水为言: 大臣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胡不取决上前,使去就之义,暴于天下。

现代文:若水则说 :大臣以道德事奉君主,不可以就此停止,为什么不取决皇帝面前,使去留的大义,显露于天下呢?

古文:顾可默默托疾而退,使天下有伴食之讥邪? 又言: 积蠹已久,致理惟难。

现代文:难道可默默托病而退去,使天下有尸位素餐的讥讽吗? 又说 :积弊已经很久,要求得治理是很难。

古文:建裁损而邦用未丰,省科徭而民力犹困,权贵抑而益横,仕流滥而莫澄。

现代文:建议裁损费用而国家用度不丰裕,减省科赋徭役而百姓财力还是困乏,权贵谦退而越是骄横,仕流泛滥而不能澄清。

古文:正宜置驿求贤,解榻待士,采其寸长远见,以兴治功。 凡十数端,皆深中时病,邦彦不悦。

现代文:正应当置驿求贤,解榻待士,采纳他们的小小长处和远见卓识,以振兴治理之功。 共十多条,都很切中时病,李邦彦不高兴。

古文:靖康元年,为太学博士。

现代文:靖康元年,李若水任太学博士。

古文: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,故事,天子当挂服举哀,若水言: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,败坏军政,金人长驱,其罪当与童贯等。

现代文: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去,按照以前旧例,皇帝应当挂服举哀,李若水说 :高俅以幸臣的身份逾越等级跻身显位,败坏军政,致使金人长驱直入,他的罪恶应当与童贯等同。

古文:得全首领以没,尚当追削官秩,示与众弃;而有司循常习故,欲加缛礼,非所以靖公议也。 章再上,乃止。

现代文:他得以保全脑袋而死,尚且应当追削官秩,表示被大家忘记;但官吏们循常习故,打算加以繁琐的礼仪,这不是可以用来平息公议的办法。 奏章一再呈上,才使朝廷停止了这种做法。

古文:钦宗将遣使至金国,议以赋入赎三镇,诏举可使者,若水在选中。

现代文:钦宗将要派遣使臣到金国去,讨论用赋税收入赎回三镇,诏令推举可堪出使重任的人,李若水名列选人之中。

古文:召对,赐今名,迁著作佐郎。

现代文:皇帝召见了他,赐给他今名,迁任著作佐郎。

古文:为使,见粘罕于云中。

现代文:作为使臣,李若水在云中会见了粘罕。

古文:才归,兵已南下,复假徽猷阁学士,副冯澥以往。

现代文:刚返归朝廷,金兵已经南下,又以徽猷阁学士的身份,辅佐冯氵解前往金国。

古文:甫次中牟,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,左右谋取间道去,澥问 何如 ?

现代文:方停留在中牟,守御黄河的军队互相惊慌以为金兵来了,左右侍臣商议从小路离开,冯氵解问若水: 怎么办?

古文:若水曰: 戍卒畏敌而溃,奈何效之,今正有死耳。 令敢言退者斩,众乃定。

现代文:若水回答说 :戍兵害怕敌人而溃散,怎么能仿效他们,今天恰好以死报国。 下令敢讲退却者斩首,这样大家才安定下来。

古文:既行,叠具奏,言和议必不可谐,宜申饬守备。

现代文:已经出行,累次上奏章,说和议必定不可以成功,应当告诫严加守备。

古文:至怀州,遇馆伴萧庆,挟与俱还。

现代文:到怀州,遇上金国馆伴使萧庆,把他挟持一起回朝。

古文:及都门,拘之于冲虚观,独令庆、澥入。

现代文:到京城门口,把萧庆拘留在冲虚观,只令萧庆、冯氵解进去。

古文:既所议多不从,粘罕急攻城,若水入见帝,道其语,帝命何行。

现代文:既而双方所议多不合,粘罕加紧攻打京城,李若水入朝见皇帝,告诉这一情况,皇帝命令何前行。

古文:桌还,言二人欲与上皇相见,帝曰: 朕当往。 明日幸金营,过信而归。

现代文:何还朝,说他们二人想与太上皇徽宗相见,皇帝说: 我应当前往。 第二天皇帝临幸金兵军营,过了二夜才归。

古文:擢若水礼部尚书,固辞。

现代文:提拔若水任礼部尚书,李若水坚决辞谢。

古文:帝曰: 学士与尚书同班,何必辞。 请不已,改吏部侍郎。

现代文:皇帝说 :学士与尚书同班,何必辞谢。 李若水不停地请求,改任吏部侍郎。

古文:二年,金人再邀帝出郊,帝殊有难色,若水以为无他虑,扈从以行。

现代文:靖康二年,金人再次邀请皇帝出郊,皇帝很有难色,李若水认为不要有其他顾虑,随从前行。

古文:金人计中变,逼帝易服,若水抱持而哭,诋金人为狗辈。

现代文:金人中途改变主意,逼迫钦宗换下皇袍,李若水抱住痛哭,骂金人是狗辈。

古文:金人曳出,击之败面,气结仆地,众皆散,留铁骑数十守视。

现代文:金人把他拖出去,击坏他的脸,因气结倒在地上,众人都散去,留下铁骑数十人看守。

古文:粘罕令曰: 必使李侍郎无恙。 若水绝不食,或勉之曰: 事无可为者,公昨虽言,国相无怒心,今日顺从,明日富贵矣。 若水叹曰: 天无二日,若水宁有二主哉! 其仆亦来慰解曰: 公父母春秋高,若少屈,冀得一归觐。 若水叱之曰: 吾不复顾家矣!

现代文:粘罕下令说: 一定使李侍郎无恙。 李若水绝食,有人劝勉他说: 事情已经没有办法,你昨天虽然骂人,国相没有生气,今天归顺服从,明天就荣华富贵了。 若水感叹说: 天无二个太阳,我李若水难道有二个君主吗! 他的仆从也来劝慰说 :您父母年岁已高,如果稍稍屈服,希望能得到一个回去觐见的机会。 李若水大声呵斥说: 我不再顾及家里了!

古文:忠臣事君,有死无二。

现代文:忠臣事奉君主,有死无二。

**古文:然吾亲老,汝归勿遽言,令兄弟徐言之可也。 **

现代文:但我亲孝老人,你回去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,让兄弟慢慢告诉他们就行了。

古文:后旬日,粘罕召计事,且问不肯立异姓状。

现代文:十天以后,粘罕召他商议事情,而且询问不肯拥立异姓为帝的情况。

古文:若水曰: 上皇为生灵计,罪己内禅,主上仁孝慈俭,未有过行,岂宜轻议废立? 粘罕指宋朝失信,若水曰: 若以失信为过,公其尤也。 历数其五事曰: 汝为封豕长蛇,真一剧贼,灭亡无日矣。 粘罕令拥之去,反顾骂益甚。

现代文:李若水说 :上皇为百姓着想,罪责自己内禅皇位,主上仁义孝道慈仁节俭,没有什么过错,怎么适宜轻议废立? 粘罕指责宋朝失信,李若水说: 如果以失信为过错,你是最失信的人。 历数粘罕失信的五件事说 :你是大猪和长蛇式的贪暴者,真是一个剧贼大盗,灭亡没有多少日子了。 粘罕命令把他推出去,李若水反而骂得越发厉害。

古文:至郊坛下,谓其仆谢宁曰: 我为国死,职耳,奈并累若属何! 又骂不绝口,监军者挝破其唇,噀血骂愈切,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,年三十五。

现代文:到达郊坛下面,李若水对仆从谢宁说 :我为国家而死,这是职责,只是一起连累你们了! 又骂不绝口,监军的人打破他的嘴唇,他喷血痛骂更加不停,最后用刀裂颈断舌而死,享年三十五岁。

古文:宁得归,具言其状。

现代文:谢宁得到机会回朝,详细说李若水就义情形。

古文:平居恂恂然,无喜愠色,遇事若无所可否,非其意,崒然不可犯。

现代文:宋高宗即皇帝位,下诏说: 若水忠义气节,无与伦比,我听说后,为之流涕哭泣。 特赠若水观文殿学士,谥号叫 忠愍 。

古文:恬于势利,在京师,故人鼎贵,罕至其门,间一见,寒温谈笑而已。

现代文:李若水死后有从北方逃归的人说 :金人相互说 ,辽国灭亡,死于忠义的十多人,南朝只有李侍郎一人。

古文:及仓卒徇义,荦荦如此,闻者哀而壮之,时年三十七。乾道中,赐谥曰忠肃。

现代文:他临死前毫无恐怖之色,做歌诗而死,歌诗云 :昂首责问苍天啊,苍天终于没有话说,忠臣以死效忠国家啊,死又有什么罪咎呢?

古文:杨震,字子发,代州崞人。

现代文:在场的人为之悲痛。 杨震字子发,代州崞县人。

古文:以弓马绝伦为安边巡检。

现代文:因射箭骑马超群被任为安边巡检。

古文:河东军征臧底河,敌据山为城,下瞰官军,诸将合兵城下,震率壮士拔剑先登,斩数百级,众乘胜平之,上功第一。

现代文:河东军队出征臧底河,敌人据山为城寨,下瞰官军,各将合兵在城下,杨震率领壮士拔剑先登,斩敌首数百级,大军乘胜平定敌人,上奏杨震战功第一。

古文:从折可存讨方腊,自浙东转击至三界镇,斩首八千级。

现代文:杨震跟随折可存讨伐方腊,从浙东转战到三界镇,斩首八千级。

古文:追袭至黄岩,贼帅吕师囊扼断头之险拒守,下石肆击,累日不得进。

现代文:追袭到黄崖,贼军主帅吕师囊扼断头山之险拒守,放下石头大肆阻击,官军多日不能前进。

古文:可存问计,震请以轻兵缘山背上,凭高鼓噪发矢石,贼惊走,已复纵火自卫。

现代文:折可存询问计策,杨震请求以轻兵沿着山背而上,凭借高处鼓噪发射箭矢石头,贼军惊慌逃走,不久又纵火自卫。

古文:震身被重铠,与麾下履火突入,生得师囊,及杀首领三十人,进秩五等。

现代文:杨震身披笨重的铠甲,与部下踏着大火突然进入,活捉吕师囊,并杀掉首领三十人,进官秩五等。

古文:还知麟州建宁砦。

现代文:战后任知麟州建宁砦。

古文:初,契丹之亡,其将小鞠〈革录〉西奔,招合杂羌十余万,破丰州,攻麟府诸城郭。

现代文:起初,契丹灭亡,将领小鞠革录向西奔逃,招得杂羌共十余万人,攻破丰州,攻打麟府诸城廓。

古文:震父宗闵领本道兵马屡摧败之,俘其父母妻子。

现代文:杨震父亲杨宗闵带领本道兵马多次击败鞠革录,俘获他的父母妻室儿女。

古文:靖康元年十月,太原陷,鞠〈革录〉驱幽蓟叛卒与夏人奚人围建宁,扣壁语震曰: 汝父夺我居,破我兵,掩我骨肉,我忍死到今,急举城降,当全汝躯命。 时城中守兵不满百,震与战士约,斩一级赏若干,官帑竭,继以家人服珥,吏士感激自奋。

现代文:靖康元年十月,太原陷落,鞠革录驱使幽蓟叛兵与西夏人、奚人围困建宁,直抵城墙对杨震说: 你父亲夺去了我的房子,击破了我的军队,乘人不备逮捕了我的骨肉,我偷生忍死到今天。

古文:越旬,矢尽力乏,城不守,与子居中、执中力战没,閤门俱丧,唯长子存中从征河北独免。

现代文:如果你赶快举城投降,当会保全你的性命。 当时砦城中守兵不到百人,杨震与战士约定,斩敌首一级赏钱若干,官库用完了,既而用家人的衣服珠玉耳饰,官吏士兵为之感激自奋。过了十天,弓箭用尽人力疲乏,城不能守住,杨震与儿子居中、执中力战阵殁,全家都死,只有长子存中从征河北独独免死。

古文:明年,宗闵亦死事于长安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杨宗闵也在长安死于王事。

古文:震时年四十四。

现代文:杨震当时年四十四岁。

古文:建炎二年,诏赠武经郎。

现代文:建炎二年,朝廷诏令赠武经郎。

古文:存中贵,请于朝,谥曰恭毅。

现代文:杨存中显贵,向朝廷请求,谥号叫 恭毅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