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三

古文:掌禹锡,字唐卿,许州郾城人。

现代文:掌禹锡,字唐卿,许州郾城人。

古文:中进士第,为道州司理参军。

现代文:考取进士,任道州司理参军。

古文:试身言书判第一,改大理寺丞,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、通判并州。

现代文:参加修身立言书法的考核被评为第一名,改任大理寺丞,积功升任尚书屯田员外郎、并州通判。

古文:擢知庐州,未行,丁度荐为侍御史,上疏请严备西羌。

现代文:后被提升为庐州刺史,还未赴任,丁度又推荐他做了侍御史,他上疏请求严防西羌。

古文:时议举兵,禹锡引周宣薄伐为得,汉武远讨为失;且建画增步卒,省骑兵。

现代文:当时正议论出兵,掌禹锡借引历史说周宣王近讨是正确的,汉武帝远攻匈奴是失策;并献计增加步兵,裁减骑兵。

古文:旧法,荐举边吏,贪赃皆同坐。

现代文:旧法律规定,推荐边疆守将,如果被推荐者贪赃犯法,推荐者也会连坐治罪。

古文:禹锡奏谓: 使贪使愚,用兵之法也。

现代文:掌禹锡上奏说 :使用贪心的人还是用愚蠢的人,那是用兵的方法。

古文:若举边吏必兼责士节,则莫敢荐矣。

现代文:如果推荐守边官吏还必须负责他的品节,则没人敢推荐了。

古文:材武者孰从而进哉? 后遂更其法。

现代文:那些有才干本领的人又怎么出来为国效力呢? 后来朝廷便修改了这一法律。

古文:出提点河东刑狱。

现代文:后调出朝廷,任提点河东刑狱。

古文:杜衍荐,召试,为集贤校理,改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。

现代文:因杜衍推荐,被召回朝受考核,任集贤校理,改任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。

古文:历三司度支判官、判理欠司、同管勾国子监。

现代文:历任三司度支判官、判理欠司、同管勾国子监。

古文:历判司农、太常寺。

现代文:又历任判司农、判太常寺。

古文:数考试开封国学进士,命题皆奇奥,士子惮之,目为 难题掌公 。

现代文:多次主持开封府国学进士考试,他的命题都离奇古奥,书生们都害怕他,称他叫 难题掌公 。

古文:迁光禄卿,改直秘阁。

现代文:后升职任光禄卿,改做直秘阁。

古文:英宗即位,自秘书监迁太子宾客。

现代文:宋英宗即位后,他从秘书监升做太子宾客。

古文:御中劾禹锡老病不任事,帝怜其博学多记,令召至中书,示以弹文。

现代文:御史弹劾掌禹锡年老多病不能胜任事情,皇帝怜惜他博学多记,下令召他至中书,拿弹劾的奏文给他看。

古文:禹锡惶怖自请,遂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,卒。

现代文:掌禹锡惶恐不安,自己请求辞职,于是以尚书工部侍郎身份退休,后去世。

古文:禹锡矜慎畏法,居家勤俭,至自举几案。

现代文:掌禹锡谨小慎微畏惧法律,平时在家勤俭,甚至自己动手搬几案。

古文:尝预修《皇祐方域图志》、《地理新书》,奏对帝前,王洙推其稽考有劳,赐三品服。

现代文:曾参加修撰《皇方域图志》、《地理新书》,在向皇帝汇报时,王洙称赞他在稽查考实方面很有功,他因此被赏赐三品官服。

古文:及校正《类篇》、《神农本草》,载药石之名状为《图经》。

现代文:在校正《类篇》、《神农本草》时,他又记载药石的名称形状编著成《图经》。

古文:喜命术,自推直生日,年庚寅,日乙酉,时壬午,当《易》之《归妹》、《困》、《震》初中末三卦。

现代文:喜欢算命术,自己推算生辰八字,出生年是庚寅,日是乙酉,时辰是壬午,命属《周易》中的《归妹》、《困》、《震》初中末三个卦。

古文:以世应飞伏纳五甲行轨析数推之,卦得二十五少分,三卦合七十五年约半,禄秩算数,尽于此矣。

现代文:用世应飞伏纳五甲行轨析数的方法推算,每一卦得二十五年多一点,三卦合计为七十五年半,自己的官职寿命,都在这个数。

古文:著《郡国手鉴》一卷,《周易集解》十卷。

现代文:著作有《郡国手鉴》一卷,《周易集解》十卷。

古文:绅与梁适同在两禁,人以为险诐,故语曰: 草头木脚,陷人倒卓。 子颂,别有传。王洙,字原叔,应天宋城人。

现代文:喜藏书,他所记忆的书中内容极为广博,但迂腐散乱不能抓住要点。常乘劣马,衣服污垢不净,言谈举止多可笑,同事下属有时怠慢侮辱他,过街巷时,人们指着他戏论取乐。王洙,字原叔,应天府宋城人。

古文:少聪悟博学,记问过人。

现代文:少年时聪明博学,学问记忆超过常人。

古文:初举进士,与郭稹同保。

现代文:初次考进士时,与郭稹同为一人保荐。

古文:人有告稹冒祖母禫,主司欲脱洙连坐之法,召谓曰: 不保,可易也。 洙曰: 保之,不愿易。 遂与稹俱罢。

现代文:有人控告郭稹谎称已为祖母服完丧,负责保荐的人想将王洙从连坐中解脱出来,召见王洙对他说: 我不再保荐你了,你可以换一个保荐人。 王洙说: 你仍保荐我,我不愿换人。 结果与郭稹都被取消参试资格。

古文:再举,中甲科,补舒城县尉。

现代文:后再次参加考试,考取进士甲科,补任舒城县尉。

古文:坐覆县民钟元杀妻不实免官

现代文:因审查县民钟元杀妻一案有不实的错误被罢免职务。

古文:后调富川县主簿。

现代文:后调任富川县主簿。

古文:晏殊留守南京,厚遇之,荐为府学教授。

现代文:晏殊留守南京时,对王洙非常礼遇,推荐他做府学教授。

古文:召为国子监说书,改直讲。

现代文:后被召到京城任国子监说书,不久改任国子监直讲。

古文:校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,擢史馆检讨、同知太常礼院,为天章阁侍讲。专读宝训、要言于迩英阁。

现代文:校订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,升任史馆检讨、同知太常礼院,后任天章阁侍讲,专门在迩英阁阅读皇帝的宝训、要言。

古文:累迁太常博士、同管勾国子监,预修《崇文总目》成,迁尚书工部员外郎。

现代文:积功升任太常博士、同管勾国子监,参加《崇文总目》修撰,书成后升尚书工部员外郎。

古文:修《国朝会要》,加直龙图阁、权同判太常寺。

现代文:修撰《国朝会要》,加级任直龙图阁、权同判太常寺。

古文:坐赴进奏院赛神与女妓杂坐,为御史劾奏,黜知濠州,徙襄州。

现代文:因犯在赴进奏院赛神会时与妓女混坐在一起的错误,被御史上奏弹劾,降职调出朝廷,做濠州知州,后调任襄州知州。

古文:会贝卒叛,州郡皆恟々,襄佐史请罢教阅士,不听。

现代文:这时正好贝州士兵叛乱,各州郡也都骚乱不安,襄州佐史请求停止训练检阅士兵,王洙不听。

古文:又请毋给真兵,洙曰: 此正使人不安也。 命给库兵,教阅如常日,人无敢哗者。

现代文:他又请求不给真兵,王洙说 :这样反而会使人不安。 于是下令发派守府库的士兵,照常训练检阅,人们便再没有敢哗乱的了。

古文:徙徐州。

现代文:调任徐州知州。

古文:时京东饥,朝廷议塞商胡,赋楗薪,输半而罢塞。

现代文:当时京东饥荒,而朝廷讨论决定禁止经商的胡人,并收柴草充税,但仅送了一半柴草作税时,朝廷又取消禁令。

古文:洙命更其余为谷粟,诱愿输者以餔流民,因募其壮者为兵,得千余人,盗贼衰息。

现代文:王洙下令将剩余一半用谷粟来交纳,引导愿意输送粮食的人来饣甫养流民,并招募身体强壮的流民当兵,得到一千多人,盗贼也因此衰败平息。

古文:有司上其最,为京东第一,徙亳州。

现代文:官吏上报他的最佳政绩,被认为是京东第一名,调任亳州知州。

古文:复为天章阁侍讲、史馆检讨。

现代文:后又做天章阁侍讲、史馆检讨。

古文:帝将祀明堂,宋祁言: 明堂制度久不讲,洙有《礼》学,愿得同具其仪。 诏还洙太常,再迁兵部员外郎,命撰《大飨明堂记》。

现代文:皇帝将要在明堂举行祭祀,宋祁说: 明堂制度很久没人讲,王洙深通《礼》学,希望能与他共同准备祭典的礼仪。 皇帝下诏将王洙调回太常寺,再迁兵部员外郎,命他撰写《大飨明堂记》。

古文:除史馆修撰,迁知制诰。

现代文:后受任史馆修撰,升任知制诰。

古文:诏诸儒定雅乐,久未决。

现代文:朝廷下令儒家学者制定雅乐,很久没有决定。

古文:洙与胡瑗更造钟磬,而无形制容受之别。

现代文:王洙与胡瑗新制钟磬,而两人所造的竟在形制容量上都完全相同无异。

古文:皇祐五年,有事于南郊,劝上用新药,既而议者多非之,卒不复用。

现代文:皇五年,朝廷在南郊举行典礼,王洙劝皇上使用新造的乐器,后来很多人都反对,终于没有再用新乐器。

古文:夏竦卒,赐谥文献。

现代文:夏竦去世,赐谥号 文献 。

古文:洙当草制,封还其目曰: 臣下不当与僖祖同谥。 因言: 前有司谥王溥为文献,章得象为文宪,字虽异而音同,皆当改。 于是太常更谥竦文庄,而溥、得象皆易谥。

现代文:王洙在草拟制文时,将名称封住退还给皇上说: 臣民不应与僖祖皇帝用同样的谥号。 并进一步说: 从前官吏将王溥谥为 文献 ,将章得象谥为 文宪 ,后者字虽异但音相同,两人的谥号都应改正。 于是太常重新给夏竦谥为 文庄 ,而且王溥、章得象都更改谥号。

古文:尝使契丹,至靴淀。

现代文:曾出使契丹,到达革华淀。

古文:契丹令刘六符来伴宴,且言耶律防善画,向持礼南朝,写圣容以归,欲持至馆中。

现代文:契丹命刘六符来备宴,且说耶律防善长绘画,从前到宋朝访问时,曾画了皇帝的圣像带回来,要拿着这画到王洙所住馆中来。

古文:洙曰: 此非瞻拜之地也。 六符言恐未得其真,欲遣防再往传绘,洙力拒之。

现代文:王洙说 :这里不是瞻仰拜见皇上圣像的地方。 刘六符又说他怕这张画像没有画出皇帝的真貌,要派遣耶律防再次前往宋朝为皇帝画一张带回,王洙极力拒绝他。

古文:尝言天下田税不均,请用郭谘、孙琳千步开方法,颁州县以均其税。

现代文:王洙曾说全国田税不均衡,请朝廷用郭谘、孙琳提出的千步开方法,颁布各州县来平均田税。

古文:贵妃张氏薨,治丧皇仪殿,追册温成皇后。

现代文:贵妃张氏去世,在皇仪殿治丧,追册封她为温成皇后。

古文:洙钩摭非礼,阴与内侍石全彬附会时事。

现代文:王洙对皇后丧礼的稽考取舍不符合礼制,暗中与内侍宦官石全彬附会当时的事。

古文:陈执中、刘沆在中书,喜其助己,擢洙为翰林学士。

现代文:陈执中、刘沆在中书省,喜欢他帮助了自己,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。

古文:既而温成即园立庙,且欲用乐,诏礼院议。

现代文:后来在温成皇后的陵园中建立她的庙,而且要用乐队,令礼院议定。

古文:礼官论未一,洙令礼直官填印纸,上议请用乐,朝廷从其说。

现代文:礼官的议论不统一,王洙便令礼直官们填写官府印发的专用笺,送上议论结果请求用乐队,朝廷听从这一说法。

古文:礼官吴充、鞠直卿移文开封府,治礼直官擅发印纸罪。

现代文:礼官吴充、鞠直卿传送公文给开封府,要求治礼直官擅自发放官方专用笺的罪。

古文:知府蔡襄释不问,而谏官范镇疏礼院议园陵前后不一,请诘所以。

现代文:知府蔡襄为他开脱不加过问,但谏官范镇又上疏对礼院议论皇后园陵前后不一致的原因进行质问。

古文:御史继论之不已,宰相意充等风言者,皆罢斥。

现代文:御史接着也批评议论个不停,宰相怀疑吴充等讽刺议论的对象,将他们全都罢免排斥出朝廷。

古文:既而洙以兄子尧臣参知政事,改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。

现代文:后来王洙因为哥哥的儿子王尧臣做了参知政事,被改任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。

古文:罢一学士,换二学士且兼讲读,前此未尝有也。

现代文:被罢免去一个学士头衔,却换来两个学士头衔而且是侍讲和侍读学士。这是前所未有的。

古文:是岁,京东、河北秋大稔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京东河北一带秋谷大丰收。

古文:洙言: 近年边籴,增虚价数倍,虽复稍延日月之期,而终偿以实钱及山泽之物,以致三司财用之蹙。

现代文:王洙上奏说 :近来边区籴进粮食,增报虚价数倍,虽后来又稍微延缓交送粮食的日期,但最终还是用实钱以及山川湖泽物产来偿还,因而导致政府财用紧蹙。

古文:请借内藏库禁钱,乘时和籴京东、河北之粟,以供边食,可以坐纾便籴之急。 又言: 近时选谏官、御史,凡执政之臣尝所荐者,皆不与选。

现代文:请求借用内藏库的禁用钱,趁现在这个好时候以平价买进京东、河北地区的粟,用来供给边区,就可以轻易地缓解方便边境的籴买粮食之急。 又说 :近一时期选任谏官、御史,凡是被执政大臣曾推荐过的,都不能入选。

古文:且士之饬身励行,稍为大臣所知,反置而不用,甚可惜也。 及得疾逾月,帝遣使问: 疾少间否,能起侍经席乎? 时不能起矣。

现代文:而那些能够磨砺自己行为、加强修养的读书士子,稍被大臣赏识,也反被闲置不任用,很可惜。 在他得病一个多月后,皇帝遣使者问候说: 病好了些吗,能起来侍奉经席吗? 这时他已不能起床了。

古文:洙泛览传记,至图纬、方技、阴阳、五行、算数、音律、诂训、篆隶之学,无所不通。

现代文:王洙博览群书,甚至对图纬、方技、阴阳、五行、算数、音律、训诂、篆隶等学问,都无所不通。

古文:及卒赐谥曰文,御史吴中复言官不应得谥,乃止。

现代文:到去世,被赐谥号叫 文 ,御史吴中复说王洙的官级不应得谥号,于是停止。

古文:预修《集韵》、《祖宗故事》、《三朝经武圣略》、《乡兵制度》,著《易传》十卷、杂文千有余篇。

现代文:参加修撰《集韵》、《祖宗故事》、《三朝经武圣略》、《乡兵制度》,著有《易传》十卷、杂文一千多篇。

古文:子钦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叫王钦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