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九

古文:姚仲孙,字茂宗,本曹南著姓,曾祖仁嗣,陈州商水令,因家焉。

现代文:姚仲孙,字茂宗。本出身于曹南地区大望族。曾祖父姚仁嗣,官任陈州商水县令,因而建家于此。

古文:父晔,举进士第一,官至著作佐郎。

现代文:父亲姚晔,举进士第一,官至著作佐郎。

古文:仲孙早孤,事母孝。

现代文:姚仲孙早年父亲就死了,侍奉母亲特别孝顺。

古文:擢进士第,补许州司理参军。

现代文:姚仲孙说 :希望不要急于处决,等慢慢查清再说。

古文:民妇马氏夫被杀,指里胥尝有求而其夫不应,以为里胥杀之,官捕系辞服。仲孙疑其枉,知州王嗣宗怒曰: 若敢以身任之耶? 仲孙曰: 幸毋遽决,冀得徐辨。 后两月,果得杀人者。

现代文:两个月后,果然查得真凶。

古文:调邢州推官,徙资州。

现代文:调邢州推官,后调资州。

古文:转运使檄仲孙诣富顺监按疑狱,全活数十人。

现代文:转运使向姚仲孙下达公文要他去富顺监调查疑案。数十人因此得活。

古文:资州更二守,皆惽老,事多决于仲孙。

现代文:姚仲孙在任期间,资州更换了两名太守,但都是老朽之人,事情大多由姚仲孙决断。

古文:改大理寺丞、知建昌县。

现代文:后又改任大理寺丞,知建昌县。

古文:初,建昌运茶抵南康,或露积于道,间为霖潦所败,主吏至破产不能偿。

现代文:早先,建昌将出产的茶叶运到南康时,一路堆积于道,有的因日晒雨淋而腐烂。主管此事的官吏即使倾家荡产也不能赔偿腐烂茶叶的价值。

古文:仲孙为券,吏民输山木,即高阜为仓,邑人利之。

现代文:姚仲孙到建昌后,即与老百姓签订合同,让人民将山木送至高阜之地,建立仓库。邑人因此受益匪浅。

古文:徙通判彭州。尝以天下久无事,不可以弛兵备,因上前世御戎料敌之策,名《防边龟鉴》。

现代文:迁彭州通判后,常常认为天下虽久无战事,但兵备之事不可废弛。故此向皇帝上前世御戎料敌之策,名叫《防边龟鉴》。

古文:通判睦州,徙滁州。

现代文:再任睦州通判,调任滁州。

古文:岁旱饥,有诏发官粟以赈民,而主吏不时给。仲孙既至州,立劾主吏,夜索丁籍尽给之。

现代文:当年闹旱灾,皇帝曾下诏发官粮赈济百姓,但此地主管官吏却没有按时将救济粮发放下去,姚仲孙到任后,力主弹劾主管家吏,晚上即按照户籍名册全部将赈粮发了下去。

古文: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。

现代文:又升尚书屯田员外郎。

古文:王鬷守益州,辟通判州事。

现代文:王当益州太守时,召姚仲孙为州通判。

古文:郭皇后暴薨,中外莫不疑文应置毒者。 出文应为泰州兵马钤辖,又称疾留,复论奏,乃亟去。

现代文:不久又被朝廷召回为右司谏。入内都知阎文应申请做都知,姚仲孙历数他的罪状,向皇帝说: 当皇上在太庙斋宿时,阎文应曾叱骂医官,声音传到行宫。郭皇后暴死,内外之人都怀疑是阎文应害死的。 皇帝于是将阎文应派出朝廷去做泰州兵马钤辖。但又以其有病为由将其留在宫中。姚仲孙再次上奏。

古文:以起居舍人知谏院,管勾国子监,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。

现代文:阎文应终于立即出宫了。以起居舍人的身份任知谏院,管理国子监。又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。

古文:时谏议大夫十二员,仲孙曰: 谏议大夫盖朝廷之选,不宜以岁月序进。

现代文:当时朝中共有谏议大夫十二人。姚仲孙向皇帝建议说 :谏议大夫都是朝廷选官,不应以年岁为序晋升提拔。

古文:请艰其选,以处材望之臣,余悉次补卿监。 乃诏当选者奏听旨。

现代文:只留那些有才望之臣。其余的都去替补卿监之位。 皇帝乃下诏将当选者上报朝廷并听候御旨。

古文:先是,诸路复提点刑狱,还朝多擢为省府官。

现代文:这之前,各路再任提点刑狱者,回朝之后大多被擢升为省府官。

古文:仲孙请第其课为三等升黜之,即诏仲孙司考课之法。

现代文:姚仲孙请考核他们的政绩,将结果分为三等以作为升黜标准。皇帝再下诏要姚仲孙制定考课办法。

古文:历三司户部、度支、盐铁副使,进天章阁待制、河北都转运使。

现代文:姚仲孙历任三司户部、度支、盐铁副使,再进天章阁待制、河北都转运使。

古文:大修城垒兵备,仁宗赐诏褒之。

现代文:在职期间,他大修城垒兵备。宋仁宗为此下诏对他进行褒奖。

古文:权知澶州,河坏明公埽,绝浮桥,仲孙亲总役堤上,埽一夕复完。

现代文:权知澶州时,黄河水害,冲坏了明公堤,浮桥亦被冲断。姚仲孙亲临堤上指挥,一夜努力又将堤修复了。

古文:权知大名府,夜领禁兵塞金堤决河。

现代文:权知大名府时,又晚上率禁军堵塞黄河边的金堤决口。

古文:是岁,澶、魏虽大水,民不及患。

现代文:这年,澶州、魏州虽发大水,但老百姓并未受到洪水的威胁。

古文:进礼部郎中、龙图阁学士,徙陕西都转运使,未行,权三司使事。

现代文:再进礼部郎中、龙图阁学士。后又迁升陕西都转运使,但没有成行。代理三司使事。

古文:还,勾当三班院,知通进、银台司,最后知应天府,以刑部侍郎致仕,卒。

现代文:皇帝又将西北备边之事嘱托于他。招募军队,增加驻兵,以及赏赐、聘问等所需费用,多得不可计算,但这一切姚仲孙都能尽心经营。即使病了,也一点不耽误公事。后来是因为一个小吏伪造文符,姚仲孙受到株连。黜为蔡州知州。

古文:陈从易,字简夫,泉州晋江人。

现代文:因母亲去世哭瞎了一只眼睛,不久即死去。陈从易,字简夫,泉州晋江人。

古文:进士及第,为岚州团练推官,再调彭州军事推官。

现代文:考中进士及第,任岚州团练推官,再调彭州军事推官。

古文:王均盗据成都,连陷绵、汉诸郡,彭人谋杀兵马都监以应之。

现代文:王均占据成都后,接连又攻陷绵、汉等郡,彭州人密谋杀死兵马都监来响应王均。

古文:时从易摄州事,斩其首谋者,召余党晓以祸福,贳之,众皆呼悦。

现代文:当时陈从易正辅助处理彭州事务。他斩杀了首谋,再招来余众向他们讲明祸福关系,并赦免了他们,使得他们心里都十分服气。

古文:乃率厉将吏,修严守械,戒其家僮积薪舍后,曰: 吾力不足以守,当死于此。 贼闻其有备,不敢入境。

现代文:陈从易于是率领得力将吏,修理守械。又告诫自己的家仆在屋后堆满柴草,说: 我们的实力不足以守住彭州,就与此共存亡。 王均听闻彭州有了防备,遂不敢入境。

古文:贼平,安抚使王钦若以状闻,召为秘书省著作佐郎、大理寺详断官。

现代文:王均平定后安抚使王钦若上报了陈从易的表现,朝廷召他为秘书省著作佐郎、大理寺详断官。

古文:迁太常博士,出知邵武军。

现代文:升太常博士,出任邵武军知事。

古文:预修《册府元龟》,改监察御史。

现代文:参与《册府元龟》的修撰工作。再改任监察御史。

古文:真宗宴近臣崇和殿,召从易预,赋诗称旨。

现代文:宋真宗在崇和殿宴请近臣。陈从易亦在其列,并赋诗赞美皇帝。

古文:迁侍御史,改刑部员外郎、直史馆、知虔州。

现代文:升侍御史,改任刑部员外郎、直史馆、知虔州。

古文:会岁大饥,有持杖盗取民谷者,请一切减死论,凡生者千余人。

现代文:当年大饥,有人持棍去盗抢别人的粮食。陈从易力请减免他们的死罪,因此获救者千余人。

古文:天禧中,坐荐送别头进士失实,降工部员外郎。

现代文:宋真宗天禧中,陈从易因推荐别头进士失实,被降为工部员外郎。

古文:以父老,求乡郡。

现代文:以父亲年老为由,请求回乡。

古文:宰相寇准恶其疏己,除吉州,从易因对自言改福州。

现代文:宰相寇准报复他曾经向皇帝上疏说他的坏话,没有同意他的请求,却将其黜至吉州。陈从易后借与皇帝奏对机会自己申请改派福州知州。

古文:未行,遭父丧,服除,纠察在京刑狱,出为湖南转运使,徙知荆南,擢太常少卿、直昭文馆、知广州。

现代文:还没成行,即遇父亲去世。

古文:又坐尝课校太清楼书字非伪误而从易妄判窜之,降直史馆。

现代文:服丧完毕,审理京城刑狱案件。出为湖南转运使,迁知荆南,升太常少卿、直昭文馆、知广州。又因在点校太清楼书字时妄加改窜并非错误的文字,被降到直史馆。

古文:明年复职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才官复原职。

古文:在广三年,以清德闻。

现代文:在广州三年,以清廉著称。

古文:入为左司郎中、知制诰。初,景德后,文士以雕靡相尚,一时学者乡之,而从易独守不变。与杨大雅相厚善,皆好古笃行,时朝廷矫文章之弊,故并进二人,以风天下。兼史馆修撰,迁左谏议大夫。命使契丹,以年老,辞不行。

现代文:他们两人都好古笃行。当时朝廷纠正文章中的这种华而不实的弊端,所以皇帝将陈从易、杨大雅二人之文风推荐给文人,让他们的文风流于全国。后兼任史馆修撰,迁升左谏议大夫。皇帝命其出使契丹,陈从易以年老为由,辞差未去。

古文:又辞职请补郡,进龙图阁直学士、知杭州,卒。

现代文:后又辞朝廷之职请补乡郡之官。进为龙图阁直学士,任杭州知州。

古文:从易好学强记,为人激直少容,喜别白是非,多面折人,或尤其过,从易终不变。

现代文:有人向他指出这一毛病,但陈从易却始终没有改变。

古文:王钦若最善之,尝谓人曰: 数日不见简夫,辄忽忽不怿。 及废居南京,时丁谓方用事,人畏谓,无敢往见钦若者。

现代文:王钦若与他最友善。王钦若曾与人说: 数日不见简夫,即会感到惶惶不舒服。 当他废官居南京时,丁谓正管事。大家都因害怕丁谓,没有人敢去看王钦若。

古文:从易将使湖南,欲过之,遇汴水旱涸,遂告谓曰: 从易愿使湖外者,非独为贫也,亦以王公在宋,故就省之尔。

现代文:陈从易正准备出任湖南转运使,遇汴水旱涸,于是对丁谓说 :从易愿意出使湖南,并非只因为那里贫困,也是因为王钦若在宋地,我想借此机会去看望他。

古文:今汴涸,义不可从他道进,幸公许少留。 谓即大喜曰: 王公之门,独君为知我者。 留权纠察刑狱,从易不敢当,乃听归馆,须汴通乃行。

现代文:现在汴河干涸,又没办法走别的路线,希望丁公你能允许我暂留一段时间,等汴水涨了再走。 丁谓听后十分高兴,说: 王公门下,唯独你是了解我的人。 遂将其暂留帮助审理刑狱。陈从易不敢接受,于是由他自行决定回史馆。

古文:时寇准贬道州,谓又谓从易曰: 庐陵之事,可以释憾矣。 从易对曰: 当以故相事之尔。 谓有愧色。

现代文:不久汴水通行陈从易就走了。当时寇准被贬在道州,丁谓对陈从易说: 庐陵之事,可以不遗憾了。 陈从易对答说 :应当将其当成旧宰相侍奉。 丁谓听说后面有愧色。

古文:其行志多类此。

现代文:陈从易的言行大多就是这样。

古文:所著《泉山集》二十卷,《中书制稿》五卷,《西清奏议》三卷。

现代文:其著作有《泉山集》二十卷、《中书制稿》五卷、《西清奏议》三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