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

古文:范质王溥魏仁浦

现代文:范质字文素,大名宗城人。

古文:范质字文文素,大名宗城人。父守遇,郑州防御判官。

现代文:他的父亲范守遇,任郑州防御判官。

古文:质生之夕,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。

现代文:范质出生那天傍晚,他的母亲梦见神仙授给她一支五色笔。

古文:九岁能属文,十三治《尚书》,教授生徒。

现代文:范质九岁能写文章,十三岁研究《尚书》,并教授学生。

古文: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,为忠武军节度推官,迁封丘令。

现代文:后唐长兴四年,考中进士,被任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,后迁升封丘令。

古文:晋天福中,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,深器之,即奏为监察御史。

现代文:晋天福年间,用文章游说宰相桑维翰,宰相很器重他,即上奏封他为监察御史。

古文:及维翰出镇相州,历泰宁、晋昌二节度,皆请质为从事。

现代文:到维翰出京师去镇守相州,历任泰宁节度使、晋昌节度使时,维翰都请求朝廷让范质给他当从事。

古文:维翰再相,质迁主客员外郎、直史馆。

现代文:桑维翰第二次任宰相时,范质迁升为主客员外郎、直史馆。

古文:岁余,召入为林学士,加比部郎中、知制诰。

现代文:一年多后,召范质入朝任翰林学士,加任比部郎中、知制诰。

古文:契丹侵边,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。

现代文:契丹侵扰边境,少帝命汉祖等十五位将领出征。

古文:是夜,质入直,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,质曰: 宫城已闭,恐泄机事。 独具草以进,辞理优赡,当时称之。

现代文:当天夜晚,范质在朝中值班,少帝命令召诸位学士来起草诏令,范质说: 宫城已经关闭,如再召人恐怕事机泄露。 范质单独起草诏令进送少帝,文词事理都很优秀,当时即受称道。

古文:汉初,加中书舍人、户部侍郎。

现代文:后汉初,加封范质为中书舍人、户部侍郎。

古文:周祖征叛,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,皆合机宜。

现代文:周祖征伐叛乱,每次朝廷派遣使者下诏处理军事,都符合机宜。

古文:周祖问谁为此辞,使者以质对。

现代文:周祖问使者是谁起草的诏令,使者答称是范质。

**古文:叹曰: 宰相器也。 **

现代文:周祖叹道 :真是宰相之料啊!

古文:周祖自邺起兵向阙,京城扰乱,质匿民间,物色得之,喜甚,时大雪,解袍衣之。

现代文:周祖从邺地起兵攻向皇宫,京城纷乱,范质藏匿民间,周祖派人到处寻找,后来找到,非常高兴,当时正下大雪,周祖解下自己的袍衣让给范质穿。

古文: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,质苍黄论撰,称旨。

现代文:并命令范质起草太后诰命及商议迎湘阴公礼节,范质急速起草,很合周祖心意。

古文:乃白太后,以质为兵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

现代文:于是周祖告诉太后,任命范质为兵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

古文:周广顺初,加拜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

现代文:后周广顺初年,加拜他为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

古文:翌日,兼参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兼任参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郊祀毕,进位左仆射兼门下侍郎、平章事、监修国史。

现代文:郊祀完后,升迁官位左仆射、门下侍郎、平章事、监修国史。

古文:从征高平还,加司徒、弘文馆大学士。

现代文:跟随皇帝征伐高平回来,加官司徒、弘文馆大学士。

古文:显德四年夏,从征寿州还,加爵邑。

现代文:显德四年夏天,跟随皇帝征伐寿州回来,增加封爵食邑。

古文:质建议以律条繁冗,轻重无据,吏得因缘为奸。

现代文:范质提出因为法律条例繁冗,轻重没有依据,官吏得以因缘为奸。

古文:世宗特命详定,是为《刑统》。

现代文:世宗特命他详细审定法律,这就是《刑统》。

古文:六年夏,世宗北征,质病留京师,赐钱百万,俾市医药。

现代文:六年夏天,周世宗北征,范质因病留在京师,世宗赐给他钱百万用来就医买药。

古文:及平关南,至瀛州,质见于路左。

现代文:到世宗平定关南,到达瀛州时,范质在路的左边迎见。

古文:师还,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,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军队回到京师,世宗任用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,任命范质与王溥一同为参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世宗不豫,入受顾命。

现代文:周世宗有病,范质入宫接受临终遗命。

古文:恭帝嗣位,加开府仪同三司,封萧国公。

现代文:恭帝即位,加封范质开府仪同三司,封为萧国公。

古文:及太祖北征,为六师推戴,自陈桥还府署。

现代文:到宋太祖北征,被军队拥戴为皇帝,从陈桥回到官邸。

古文:时质方就食阁中,太祖入,率王溥、魏仁浦就府谒见。

现代文:此时范质正在楼中吃饭,太祖一到,率领王溥、魏仁浦来拜见。

古文:太祖对之呜咽流涕,具言拥逼之状。

现代文:太祖对他呜咽哭泣,陈述拥戴被逼之状。

**古文:质等未及对,军校罗彦瑰举刃拟质曰: 我辈无主,今日须得天子。 **

现代文:范质等还未对答,军校罗彦举刀对范质比划着说: 我们没有主上,今天必须得到一个天子。

古文:太祖叱彦环不退,质不知所措,乃与浦等降阶受命。

现代文:太祖叱骂不走彦,范质不知所措,就与王溥等人走下阶梯听命。

古文:宋初,加兼侍中,罢参知枢密。

现代文:宋初,加官兼侍中,罢参知枢密一职。

古文:俄被疾,太祖征泽、潞,幸其第,赐黄金器二百两、银器千两、绢二千匹、钱二百万。

现代文:不久病了,太祖征伐泽、潞二地,到他的宅第,赐给他黄金器二百两、银器一千两、绢二千匹、钱二百万。

古文:太祖初即位,庶事谦抑,至于藩戚尚水崇建幕府宾佐未列于位。

现代文:太祖刚即位,诸事谦逊自抑,至于藩镇亲戚还没有封建,幕府宾客佐僚没有官位。

古文:质因上奏曰: 自古帝王开基创业,封建子弟,树立磐维,宗戚既隆,社稷永固。

现代文:范质因此上奏说: 自古帝王开创基业,都分封子弟,树立屏障,宗族亲戚一旦兴隆,国家就可长久巩固。

古文:伏见皇弟泰宁军节度使光义,自居戎职,特负将材,及领藩维,尤积时望;嘉州防御使光美,雄俊老成,修身乐善,嘉誉日闻。

现代文:我看皇弟泰宁军节度使赵光义,自从在军队中任职,特别有将才,树立为藩镇后,尤其积累起名望;嘉州防御使赵光美,雄俊老成,注重修养好行善,好声誉日有所闻。

古文:乞并行封册,申锡命书。

现代文:乞求一并颁发封册,赐给爵位。

古文:皇子皇女虽在襁褓者,亦乞下有司许行恩制,此臣炎愿也。

现代文:皇子皇女虽然还是婴儿的,也请下诏让有关部门可以推行恩封之制,这是我的愿望。

古文:臣又闻为宰相者,当举贤能,以辅佐天子。

现代文:臣又听说当宰相的,应当推举贤能之人,来辅佐天子。

古文:窃以端日用殿学士吕余庆、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道,经事霸府,历岁滋深,睹其公忠,诚堪毗倚。

现代文:我认为端明殿学士吕馀庆、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国之道,事从霸府,时间很久,看他们的公忠之志,很可倚靠利用。

古文:乞授以台司,俾申才用。 帝嘉纳之。

现代文:请求授给他们朝廷要职,使他们的才能得以申展。

古文:先是,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,必命坐面议之,从容赐茶而退,唐及五代犹遵此制。

现代文:皇帝很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。原先,宰相朝见天子商议重大政事,皇帝必定命令宰相坐下来面议,皇帝从从容容赐茶后告退,唐朝及五代还遵照这个制度。

古文:及质等惮帝英睿,每事辄具劄子进呈,具言曰: 如此庶尽禀承之方,免妄庸之失。 帝从之。

现代文:到了范质等人畏惮皇帝英明睿智,每次议事都具写公文进呈,向皇帝陈述说: 这样才算臣子们禀承圣意之方,免除妄庸的过失。 皇帝采纳了这个意见。

古文:由是奏御浸多,始废坐论之礼。

现代文:从此奏御越来越多,开始废除坐论的旧礼。

古文:乾德初,帝将有事圜丘,以质为大礼使。

现代文:乾德初,皇帝将在圜丘祭天,任命范质为大礼使。

古文:质与卤簿使张昭、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,定南郊行礼图》上之。

现代文:范质与卤簿使张昭、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的典章制度,审定《南郊行礼图》呈上。

古文:帝尤嘉奖。

现代文:皇帝特别嘉奖他们。

古文:由是礼文始备,质自为序。

现代文:从此礼仪制度开始完备,范质自己作了序。

古文:礼毕,进封鲁国公,质奉表固辞,不允。

现代文:礼仪完毕后,进封范质为鲁国公,范质向皇上呈表再三推辞,皇上不允许。

古文:二年正月,罢为太子太傅。

现代文:二年正月,罢官任太子太傅。

古文:九月,卒,年五十四。

现代文:九月,范质死去,终年五十四岁。

古文:将终,戒其子旻勿请谥,勿刻墓碑。

现代文:将死的时候,告诫他的儿子范不要向朝廷请赐谥号,不要刻墓碑。

古文:太祖闻之,为悲惋罢朝。

现代文:太祖听到这件事,为之感到悲痛而罢朝。

古文:赠中书令,赗绢五百匹、粟麦各百石。

现代文:追赠中书令,送绢五百匹,粟、麦各一百石,给范家办丧事。

古文:质力学强记,性明悟。

现代文:范质力学强记,生性敏悟。

古文:举进士时,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,鉴质所试文字,重之,自以登第名在十三,亦以其数处之。

现代文:考进士时,和凝以翰林学士身份主管贡部。观读范质的考试文字,很器重他,因为自己登进士第时名在十三,所以和凝也把范质的名次也排在这个数。

古文:贡闱中谓之 传衣钵 。

现代文:贡院中称这件事为 传衣钵 。

古文:其后质登相位,为太子太傅,封鲁国公,皆与凝同云。

现代文:后来范质官登相位,做太子太傅,被封为鲁国公,都与和凝一样。

古文:初,质既登朝,犹手不释卷,人或劳之,质曰: 有善相者,谓我异日位宰辅。

现代文:当初,范质进入朝廷做官,还能常常手不释卷,有人慰劳他时,范质说 :有擅长相术的人,说我今后位登宰相。

古文:诚如其言,不学何术以处之。 后从世宗征淮南,诏令多出其手,吴中文士莫不惊伏。

现代文:如果真是这样,不学习哪来权术处理政事。 后来跟随周世宗征伐淮南,诏令多由他起草,吴中文士们没有不惊服的。

古文:质每下制敕,未尝破律,命刺史县令,必以户口版籍为急。

现代文:范质每次下制敕,从未不合律令,命令刺史县令,一定以户口版籍为头等政事。

古文:朝廷遣使视民田,按狱讼,皆延见,为述天子忧勤之意,然后遣之。

现代文:朝廷每次派遣使者视察民田,巡视狱讼,范质都接见他们,向他们陈述天子忧虑勤政的意图,然后派遣他们。

古文:世宗初征淮南,驻寿、濠,锐意攻取,且议行幸扬州。

现代文:世宗当初征伐淮南,驻扎在寿、濠二地,锐意攻取,还准备到扬州。

古文:质以师老,与王溥泣谏乃止。

现代文:范质认为军队征战太久,与王溥泣谏,世宗才放弃这个念头。

古文:及再驾扬州,因事怒窦仪,罪在不测。

现代文:到世宗第二次到扬州,窦仪因事得怒于世宗,不知将定何罪。

古文:质入谒请见,世宗意其救仪,起避之。

现代文:范质入宫求见,世宗知道他是来救窦仪的,站起来避开他。

古文:质趋前曰: 仪近臣也,过小不当诛。 因免冠叩头泣下,曰: 臣备位宰相,岂可使人主暴怒,致近臣于死地耶?

现代文:范质上前说: 窦仪是近臣,过错很小不应当诛杀。 于是摘下官帽叩头泣,说: 臣位在宰相,难道能让人主暴怒,致使近臣就死吗?

古文:愿宽仪罪。 世宗意遂解,复坐,即遣赦仪。

现代文:请求宽赦窦仪的罪过。 世宗怒意才消解,回到座位,马上遣使者赦免窦仪。

古文:质性卞急,好面折人。

现代文:范质性格偏急,爱当面驳斥人,使对方屈服。

古文:以廉介自持,未尝受四方馈遗,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。

现代文:以廉洁耿介自持,从未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,前后的优厚俸禄赏赐常常送给孤寡之人。

古文:闺门之中,食不异品。

现代文:内室之中,吃饭不相异。

古文:身没,家无余赀。

现代文:身死后,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。

古文:太宗闵之,录其二子。杲性虚诞,与人交,好面誉背非,惟与柳开善,更相引重,始终无间。不善治生,家益贫,杲端坐终日,不知计所出,人皆笑之。

现代文:于是告诉所有辅佐的将相: 朕听说范质只有住宅,不置产业,是个真正的宰相啊! 太宗也曾经称赞他说 :宰相中能够遵循规矩,慎于名声才能,坚守廉节的,没有人比范质做得更好,但范质没有替世宗一死,真是可惜。 范质的侄子范杲上奏请求迁升秩阶,范质作诗晓谕他,当时人遍为传诵作为劝诫。

古文:子坦亦登进士第。王溥字齐物,并州祁人。

现代文:有文集三十卷,又叙述朱梁至周五代历史写成《通录》六十五卷,流行于世。儿子名范。王溥字齐物,并州祁人。

古文:父祚,为郡小吏,有心计,从晋祖入洛,掌盐铁案,以母老解职归。汉祖镇并门,统行营兵拒存丹,委祚经度刍粟;即位,擢为三司副使。

现代文:他的父亲王祚,任州郡小吏,很有心计,跟从晋祖到洛阳,掌管盐铁事务,因母亲年老辞职归家,汉祖镇守并门,统领行营兵马抵抗契丹,委用王祚管理粮草;汉祖即皇帝位,擢升他为三司副使。

古文:历周为随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在后周朝任随州刺史。

古文:汉法禁牛革,辇送京师,遇暑雨多腐坏,祚请班铠甲之式于诸,令裁之以输,民甚便之。

现代文:后汉法律征集牛皮,牛皮转送到京师,遇暑天雨淋多腐坏变质,王祚请求把铠甲的样式颁布给诸州,命令将牛皮裁制成铠甲来输送,百姓感到很方便。

古文:移刺商州,以奉钱募人开大秦山岩梯路,行旅感其惠。

现代文:调任商州刺史时,用俸钱招募人开凿大秦山岩梯路,行人旅客深得方便。

古文:显德初,置华州节度,以祚为刺史。

现代文:显德初年,设置华州节度,任命王祚为刺史。

古文:未几,改镇颍州均部内租税,补实流徙,以出旧籍。

现代文:不久,改任颍州刺史。平均辖区里的租税,补足流徙租额,抵销旧籍账目。

古文:州境旧有通商渠,距淮三百,岁久湮塞,祚疏导之,遂通舟楫,郡无水患。

现代文:州境有条通商渠,距离淮河三百里,时间长了就淤塞了,王祚把它疏通,于是舟楫通航,郡里没有水灾。

古文:历郑州团练使。

现代文:历任郑州团练使。

古文:宋初,升宿州为防御,以祚为使。

现代文:宋初,升宿州为防御区,任用王祚为防御使。

古文:课民凿井修火备,筑城北堤以御水灾。

现代文:督促百姓凿井以备防火,在城北筑堤以防水灾。

古文:因求致政,至阙下,拜左领军卫上将军,致仕。

现代文:请求退休,到皇宫,皇上任命他为左领军卫上将军,退休。

古文:溥,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,为秘书郎。

现代文:王溥,后汉乾年间考中进士甲科,任秘书郎。

古文:时李宗贞据河中,赵思绾反京兆,王景崇反凤翔,周祖将兵讨之,辟溥为从事。

现代文:当时李守贞占据河中,赵思绾在京兆反叛,王景崇在凤翔反叛,周祖带领部队讨伐他们,任命王溥为从事。

古文:河中平,得贼中文书,多朝贵及藩相交结语。

现代文:河中平定后,得到叛贼的文书,里面有很多朝中大臣及藩镇互相勾结的话。

古文:周祖籍其名,将按之,溥谏曰: 魑魅之形,伺夜而出,日月既照,氛沴自消。

现代文:周祖记下他们名字,准备按察审问他们,王溥谏阻说 :鬼魅这些东西,趁夜黑而出,一旦日月光明,就自动消灭。

古文:愿一切焚之,以安反侧。 周祖从之。

现代文:请把这些东西都烧掉,以安君主旁边的反贼之心。 周祖照办。

古文:师还,迁太常丞。

现代文:部队回师,王溥升任太常丞。

古文:从周祖镇邺。

现代文:跟随周祖镇守邺地。

古文:广顺顺初,授左谏议大夫、枢密直学士。

现代文:广顺初年,任左谏议大夫、枢密直学士。

古文:二年,迁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。

现代文:广顺二年迁升为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。

古文:三年,加户部侍郎,改端明殿学士。

现代文:广顺三年,加官户部侍郎,改任端明殿学士。

古文:周祖疾革,召学士草制,以溥为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。

现代文:周祖生病,召学士拟旨,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。

古文:宣制毕,周祖曰: 吾无忧矣。 即日崩。

现代文:宣诏后,周祖说: 我没有忧虑了。 当日去世。

古文:世宗将亲征泽、潞,冯道力谏止,溥独赞成之。

现代文:周世宗准备亲自征讨泽、潞二地,冯道极力谏阻,只有王溥赞成。

古文:凯还,加兼礼部尚书,监修国史。

现代文:部队凯旋还师,加任王溥为礼部尚书、监修国史。

古文:世宗尝从容问溥曰: 汉禁止李崧以蜡书与契丹,犹有记其词者,信有之耶? 溥曰: 崧为大臣,设有此谋,肯轻示外人?

现代文:周世宗曾经从容问王溥说 :后汉丞相李崧用蜡封书信送给契丹,有人还记得书信言辞,这件事可信吗? 王溥说: 李崧是大臣,如果有这事,怎么肯轻易让外人知道?

古文:盖苏逢吉诬之耳。 世宗始悟,诏赠其官。

现代文:这是苏逢吉诬蔑他罢了。 世宗才醒悟,诏令追赠李崧官职。

古文:世宗将讨秦、凤,求帅于溥,溥荐向拱。

现代文:世宗打算讨伐秦、凤二地,向王溥求元帅,王溥推荐向拱。

古文:事平,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: 为吾择帅成边功者,卿也。 从平寿春,制加阶爵。

现代文:战事平息后,世宗在宴席上酌酒赐给王溥说 :替我选择元帅成就边疆功业者,是你啊! 跟从皇帝平定寿春,皇帝诏令给他加阶进爵。

古文:显德四年,丁外艰。

现代文:显德四年,遭父丧。

古文:起复,表四上,乞终丧。

现代文:守丧未满三年,被朝廷重新起用,四次上表,请求守丧满期。

古文:世宗大怒,宰相范质奏解之,溥惧入谢。

现代文:世宗大怒,宰相范质上奏解救他,王溥惧怕,入朝谢罪。

古文:六年夏,命参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显德六年夏天,任命他为参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恭帝嗣位,加右仆射。

现代文:恭帝继承帝位,加王溥为右仆射。

古文:是冬,表请修《世宗实录》,遂奏吏馆修撰、都官郎中、知制诰扈蒙,右司员外郎、知制诰张淡,左拾遗王格,直史馆、左拾遗董淳,同加修纂,从之。

现代文:这年冬天,王溥上表请求编写《世宗实录》,于是上奏建议史馆修撰、都官郎中、知制诰扈蒙,右司员外郎、知制诰张淡,左拾遗王格,直史馆、左拾遗董淳,共同修纂,诏令照办。

古文:宋初,进位司空,罢参知枢密院。

现代文:宋初,进位为司空,罢参知枢密院职。

古文:乾德二年,罢为太子太保。

现代文:乾德二年,罢去他职任太子太保。

古文:旧制,一品班于台省之后,太祖因见溥,谓左右曰: 溥旧相,当宠异之。 即令分台省班东西,遂为定制。

现代文:旧制,一品官班位在台省官之后,太祖因为看见王溥,对身边的人说: 王溥是以往的丞相,应当超常宠幸他。 就下令分台省官班位为东西二向,成为定制。

古文:五年,丁内艰。

现代文:乾德五年,遭母丧。

古文:服阕,加太子太傅。

现代文:守丧期满,加任太子太傅。

古文:开宝二年,迁太子太师。

现代文:开宝二年,升为太子太师。

古文:中谢曰,太祖顾左右曰: 溥十年作相,三迁一品,福履之盛,近世未见其比。 太平兴国初,封祁国公。

现代文:中谢日,太祖对身边的人说: 王溥任丞相十年,三次迁升一品,官福之盛,近世没有可与比拟的人。 太平兴国初年,封为祁国公。

古文:七年八月,卒,年六十一。

现代文:太平兴国七年八月,去世,终年六十一岁。

古文:辍朝二日,赠侍中,谥文献。

现代文:朝廷停朝两天,赠侍中,谥号为文献。

古文:溥性宽厚,美风度,好汲引后进,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。

现代文:王溥禀性宽厚,风度优美,喜欢提拔后进,被他推荐官位显达的人很多。

古文:颇吝啬。

现代文:非常吝啬。

古文:祚频领牧守,能殖货,所至有田宅,家累万金。

现代文:其父王祚历任地方刺史,擅长积聚家财,所到地方有田宅,家资积累至万金。

古文:溥在相位,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,每公卿至,必首谒。祚置酒上寿,溥朝服趋侍左右,坐客不安席,辄引避。

现代文:王溥任宰相时,王祚以宿州防御使官衔居家,每有公卿到他家,一定先去拜见王家,王祚摆酒宴庆寿,王溥穿着朝服侍奉左右,坐客不敢安坐,都起身回避。

古文:祚曰: 此豚犬尔,勿烦诸君起。 溥讽祚求致政,祚意朝廷未之许也,既得请,祚大骂溥曰: 我筋力未衰,汝欲自固名位,而幽囚我。 举大梃将击之,亲戚劝谕乃止。

现代文:王祚说 :这是我养的豚犬而已,不必麻烦诸君起避。 王溥劝王祚请求退休,王祚认为朝廷不会同意,得到朝廷批准后,王祚大骂王溥说: 我体力未衰,你想保固自己的名位,而断我的官路。 举大梃想打王溥,亲戚们劝阻他才作罢。

古文:溥好学,手不释卷,尝集苏冕《会要》及崔弦《续会要》,补其阙漏,为百卷,曰《唐会要》。

现代文:王溥好学,手不释卷,曾经集苏冕的《会要》及崔铉《续会要》,补上缺漏,编为百卷本《唐会要》。

古文:又采朱梁至周为三十卷,曰《五十会要》。

现代文:又采摘朱梁至周为三十卷本《五代会要》。

古文:有集二十卷。

现代文:有文集二十卷。

古文:子贻孙、贻正、贻庆、贻序。

现代文:儿子贻孙、贻正、贻庆、贻序。

古文:贻正至国子博士。

现代文:贻正官至国子博士。

古文:贻庆比部郎中。

现代文:贻庆任比部郎中。

古文:贻序,景德二年进士,后改名贻矩,至司封员外郎。

现代文:贻序,考中景德二年进士,后改名贻矩,官至司封员外郎。

古文:贻正子克明,尚太宗女郑国长公主,改名贻永,令与其父同行。

现代文:贻正的儿子克明,与太宗女郑国长安公主结婚,改名贻永,令他与父亲同辈。

古文:见《外戚传》。

现代文:见《外戚传》。

古文:贻孙字象贤,少随周祖典商、颍二州,署衙内都指挥使。

现代文:贻孙字象贤,年轻时随周祖管理商、颍二州,署任衙内都指挥使。

古文:德中,以父在中书,改朝散大夫、著作佐郎。

现代文:显德年间,因为父亲在中书省,改任朝散大夫、著作佐郎。

古文:宋初,迁金部员外郎,赐紫,累迁右司郎中。

现代文:宋初,升为金部员外郎,赐给紫衣,历升右司郎中。

古文:淳化中,卒。

现代文:淳化年间,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