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十三

古文:李允则,字垂范,济州团练使谦溥子也。

现代文:李允则,字垂范,济州团练使李谦溥的儿子。

古文:少以材略闻,荫补衙内指挥使,改左班殿直。

现代文:小的时候因其才华出众而闻名,后来以祖荫补为衙内指挥使,改左班殿直。

古文:太平兴国七年,幽蓟还师,始置榷场于静戎军,允则典其事。

现代文:太平兴国七年,幽蓟撤兵,才开始在静戎军设置榷场,任李允则掌管榷场之事。

古文:还,使河东路决系囚,原治逋欠。

现代文:回京后,又出使河东路,审判刑狱案件,这些都是原来未能解决的案件。

古文:又使荆湖察官吏,与转运使检视钱帛、器甲、刑狱,遂擢阁门祗候。

现代文:又出使荆湖路,考察官吏之政绩,与转运使一同检查钱帛、器甲、刑狱之事,之后被提升为门祗候。

古文:浚治京师诸河,创水门,郑州水硙。

现代文:负责治理、疏通京师附近各河道,首创了水门和郑州水磨。

古文:西川贼刘旰平,上官正议修城未决,命允则与王承衎、阎承翰往视。

现代文:西川盗贼刘旰被平定后,上官正上书要求在西川修筑城墙,皇上一时决定不下来,即派李允则与王承絗、阎承翰一起前往察勘。

古文:还,言西川以无城难守,宜如正议。

现代文:他们回京后,向皇上汇报说西川没有城的话,确实难以防守,最好还是按照上官正的意见修筑城墙。

古文:又言兵分则缓急不为用,请亻并屯要害,以便馈饷。

现代文:李允则等又上书说,如果部队分散了则势力被削弱,战事发生时无法调度应急,请将军队集结起来,驻扎在关键、险要之地,这也便于军事物质的供给。

古文:高溪州蛮田彦伊入寇,遣诣辰州,与转运使张素、荆南刘昌言计事。

现代文:高溪州蛮田彦伊入侵,皇上派李允则到辰州,与转运使张素、荆南刘昌言一起讨论拒敌的方略。

古文:允则以蛮徼不足加兵,悉招辑之。

现代文:李允则认为蛮族边界不足以用兵,就把他们都招降了。

古文:累迁供备库副使、知潭州。

现代文:累迁供备库副使、知潭州。

古文:将行,真宗谓曰: 朕在南衙,毕士安尝道卿家世,今以湖南属卿。 初,马氏暴敛,州人出绢,谓之地税。

现代文:准备赴任时,真宗对李允则说: 我在南京时,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,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。 当初,马氏横征暴敛,要潭州人纳绢,叫作地税。

古文:潘美定湖南,计屋输绢,谓之屋税。

现代文:潘美统治湖南时,要百姓按房屋纳绢,叫作屋税。

古文:营田户给牛,岁输米四斛,牛死犹输,谓之枯骨税。

现代文:营田户养牛要交纳牛钱,每年交纳米四斛,牛死以后还要照交不误,叫作枯骨税。

古文:民输茶,初以九斤为一大斤,后益至三十五斤。

现代文:百姓交纳茶叶,开始以九斤为一大斤,后来增加到三十五斤为一大斤。

古文:允则请除三税,茶以十三斤半为定制,民皆便之。

现代文:李允则上书请求废除这三种税,茶叶规定以十三斤半为定制,这样百姓负担减轻多了。

古文:湖湘多山田,可以艺粟,而民惰不耕。

现代文:湖南大多是山田,可以种植粟,但这里的人都很懒惰,不愿耕种。

古文:乃下令月所给马刍,皆输本色,繇是山田悉垦。

现代文:于是李允则下令农户每月要交纳马草,且只准交马草,不准用其他的代替,这样山田都得到了开垦。

古文:湖南饥,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,转运使执不可,允则曰: 须报逾月,则饥者无及矣。 明年荐饥,复欲先赈,转运使又执不可,允则请以家资为质,乃得发廪贱粜。

现代文:湖南发生饥荒,李允则想先将官仓的粮食发放赈济饥民后再向朝廷奏报,转运使坚决不同意。李允则说: 如果先奏报,等朝廷批准后再发放粮食,要一个多月的时间,这样饥民都要被饿死了。 第二年又要开仓放粮赈济饥民,转运使又不同意,李允则就要求以他家里的财产作抵押,这样才得到转运使批准开仓贱价卖粮赈济饥民。

古文: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,得万人。

现代文:招募饥民中能够服役的人去服兵役,共计得一万人。

古文: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,允则曰: 今蛮不搅,无名益戍,是长边患也。

现代文:转运使要求将招募的这些兵员派去防御邵州蛮,李允则说: 现在蛮族并没有发兵捣乱,而要兴无名之师,则只会增加边境祸患。

古文:且兵皆新募,饥瘠未任出戍。 乃奏罢之。

现代文:再说这些兵士都是新招募来的,他们遭受饥饿,身体羸弱不堪,故不便让他们去戍守。 于是上奏要求停罢此事。

古文:陈尧叟安抚湖南,民列允则治状请留,尧叟以闻。

现代文:陈尧叟任湖南安抚使,百姓将李允则的政绩一一列举上报,要求他留下来,陈尧叟将此事上奏朝廷。

**古文:召还,连对三日,帝曰: 毕士安不谬知人者。 **

现代文:皇上将李允则召回京师,与他接连讨论了三天,最后说 :毕士安真没有看错人哪。

古文:迁洛苑副使、知沧州。

现代文:迁任洛苑副使、知沧州。

古文:允则巡视州境,浚浮阳湖,葺营垒,官舍间穿井。

现代文:李允则在州内到处巡视,又整治、疏通浮阳湖,修葺营垒,开挖水井。

古文:未几,契丹来攻,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,斫冰代炮,契丹遂解去。

现代文:不久,契丹兴兵来犯,老少之人都入住营垒而用水却不缺乏,又凿冰代炮,攻击敌人,契丹只好撤退了。

古文:真宗复召谓曰: 顷有言卿浚井葺屋为劳民者,及契丹至,始见善为备也。 转西上阁门副使、镇定高阳三路行营兵马都监,押大阵东面。

现代文:真宗又召李允则回京,对他说: 以前有人说你凿井修屋是劳民伤财,等到现在契丹来侵犯时,才知道你这乃是防患于未然哪。 转任西上门副使和镇、定、高阳三路行营兵马都监,镇守东部边境。

古文:请对,自陈武艺非所长,不可以当边剧。

现代文:请求面见皇上时,他说领兵打仗非其所长,无法担任边防之重任。

古文:帝曰: 卿为我运筹策,不必当矢石也。 赐白金二千两,副以帏幄、什器,凡下诸路宣敕,必先属允则省而后行。

现代文:真宗说 :你只要为我策划谋略就行了,不必亲自带兵上阵。 赐给他白金二千两,以及帏幄、什器等等,并规定凡是下达到各路的宣敕诏令,一定要经过李允则审定同意后才能执行。

古文:及王超败,人心震摇,允则劝超衰绖向师哭,以解众忿。

现代文:王超大败,人心震动,李允则即劝王超着丧服向死去的士兵哀悼,以消除众怒。

古文:真宗知允则始屡趣超进兵,手诏褒厉。

现代文:真宗了解到李允则开始时屡次要王超出兵,尽管打败了,但仍然亲自草书诏令褒扬勉励他。

古文:契丹通好,徙知瀛州,上言: 朝廷已许契丹和议,但择边将,谨誓约,有言和好非利者,请一切斥去。 真宗曰: 兹朕意也。 迁西上阁门副使。

现代文:与契丹停罢战争,两相修好,李允则即调任知瀛州,他上书说: 朝廷已同意与契丹议和,即要选择好镇守边关的将领,谨守盟约,对于那些认为不应当与契丹议和的人,请都罢去。 真宗说: 这也是我的意思。 迁任西上门副使。

古文:何承矩为河北缘边安抚、提点榷场,及承矩疾,诏自择代,乃请允则知雄州。

现代文:何承矩任河北缘边安抚、提点榷场,在他病时,皇上令他自己择人代理公务,他上书请让李允则知雄州。

古文:初,禁榷场通异物,而逻者得所易珉玉带。

现代文:开初,政府禁止榷场买卖珍奇物品,而边境的人可以交易王民玉带。

古文:允则曰: 此以我无用易彼有用也,纵不治。 迁东上阁门使、奖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李允则说: 这是用我们没用的东西交换别人有用的东西,可以不要管。 迁任东上门使、奖州刺史。

古文:河北既罢兵,允则治城垒不辍,契丹主曰; 南朝尚修城备,得无违誓约乎? 其相张俭曰; 李雄州为安抚使,其人长者,不足疑。 既而有诏诘之,允则奏曰: 初通好不即完治,恐他日颓圮因此废守,边患不可测也。 帝以为然。

现代文:河北已经停止战争,李允则仍然不断地修筑城堡,契丹首领说: 宋朝还在修城池,加强战备,他们不会违背和约吗? 契丹宰相张俭说: 李雄州任安抚使,他是个忠厚长者,不必怀疑他。 不久皇上下诏询问这件事,李允则上奏说: 当初双方签订停战盟约时,城堡营垒还只修了一半,工事没有完成,我担心就此放弃不修,这些都会完全荒废;再说边境战事变化很大,是无法预测的。

古文:城北旧有彻城,允则欲合大城为一。

现代文:皇上同意他的意见。城北面有用作防御的旧的瓮城,李允则想将它改建,与大城合为一体。

古文:先建东岳祠,出黄金百两为供器,道以鼓吹,居人争献金银。

现代文:于是他就首先建造了东岳祠,拿出百两黄金做成供奉的器物,并到处宣扬,当地的居民也争相献出金银器物。

古文:久之,密自彻去,声言盗自北至,遂下令捕盗,三移文北界,乃兴版筑,扬言以护祠。

现代文:过了一段时间,李允则秘密地将这些器物撤走了,对外却声称从北面来了盗匪,于是多次下令在城北抓捕盗匪,并修筑城墙,扬言说是要保护东岳祠。

古文:而卒就关城浚壕,起月堤,自此彻城之人,悉内城中。

现代文:最后关闭城门,开挖壕沟,修建月堤,终于把瓮城里的人全都纳入了城中。

古文:始,州民多以草覆屋,允则取材木西山,大为仓廪营舍。

现代文:雄州的百姓原来大多用草盖屋,李允则派人从西山采来木材,大量修建仓库营房。

古文:始教民陶瓦甓,标里闬,置廊市、邸舍、水硙。

现代文:他还教给当地人烧陶制砖瓦,修里门干,建廊市、邸舍、水磨。

古文:城上悉累甓,下环以沟堑,莳麻植榆柳。

现代文:城上都用砖垒砌,下面则开挖壕沟,种麻植柳。

古文:广阎承翰所修屯田,架石桥,构亭榭,列堤道,以通安肃、广信、顺安军。

现代文:扩大阎承翰所修的屯田,架设石桥,构筑亭榭,建堤修路,以整治与安肃、广信、顺安军之间的交通。

古文:岁修禊事,召界河战棹为竞渡,纵北人游观,潜寓水战。

现代文:为了举办祭祀活动,李允则召集界河的战船进行竞渡比赛活动,让当地人游览观看,同时将有关水战的事暗寓其中以教导人们。

古文:州北旧多设陷马坑,城上起楼为斥堠,望十里;自罢兵,人莫敢登。

现代文:雄州北面过去因为打仗挖了很多陷马坑,城上则修楼,用以观察敌情,可以看到十里以内的情况;自从战争停止后,人们都不敢登城楼。

古文:允则曰: 南北既讲和矣,安用此为? 命彻楼夷坑,为诸军蔬圃,浚井疏洫,列畦陇,筑短垣,纵横其中,植以荆棘,而其地益阻隘。

现代文:李允则说 :既然与契丹讲和了,还要这些干什么? 因此派人撤掉了城楼,填平了陷马坑,让各部队在上面种植蔬菜,挖井开沟,拓垦田土,种植树木荆棘,这样这些地方就自然设置了障碍。

古文:因治坊巷,徙浮图北原上,州民旦夕登望三十里,下令安抚司,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,久之榆满塞下。

现代文:他又命令整治街巷,修建佛塔,人们可以登高望远,三十里以内一目了然。又下令给安抚司,规定在所辖的境内凡有空隙的地方,都种上榆树。一段时期后,榆树布满了塞下。

**古文:顾谓僚佐曰: 此步兵之地,不利骑战,岂独资屋材耶? **

现代文:这时李允则对左右官员说 :现在到处布满了树林荆棘,是步兵作战的好地方,而不利于骑兵作战,这些树难道只能用来建造房屋吗?

古文:上元旧不燃灯,允则结彩山,聚优乐,使民夜纵游。

现代文:雄州一带过去在上元节时都不燃灯赏玩,李允则在山上张灯结彩,派伶官表演歌舞,让人们彻夜游玩。

古文:明日,侦知北酋欲间入城中观,允则与同僚伺郊外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探子报告说契丹一首领想偷偷入城观看。李允则与同僚一起躲在郊外观察,果然有穿紫色衣服的人入城了。

古文:果有紫衣人至,遂与俱入传舍,不交一言,出奴女罗侍左右,剧饮而罢。且置其所乘骡庑下,使遁去,即幽州统军也。

现代文:李允则等人即与来人一起到了一家旅舍,都没有说一句话。李允则派女奴去服侍那紫衣人,让他喝得酩酊大醉,又把他所骑的骡子放在廊屋下,让他走了。这个紫衣人是契丹在幽州的统军。

古文:后数日,为契丹所诛。

现代文:几天后,这个统军被契丹诛杀了。

古文:尝宴军中,而甲仗库火。

现代文:有一次李允则设宴于军中,这时部队军械库着了火。

古文:允则作乐行酒不辍,副使请救,不答。

现代文:李允则仍然不停地喝酒作乐,副使请求去救火,他不回答。

古文:少顷火熄,命悉瘗所焚物,密遣吏持檄瀛州,以茗笼运器甲。

现代文:不久火熄了,下令将所焚烧的东西都埋掉,又暗地里派人拿着檄文到瀛州,用装茶叶的笼子运来武器甲胄。

古文:不浃旬,兵数已完,人无知者。

现代文:不到十天,兵械都已如数运完,没有人知道这件事。

古文:枢密院请劾不救火状,真宗曰: 允则必有谓,姑诘之。 对曰: 兵械所藏,儆火甚严,方宴而焚,必奸人所为。

现代文:枢密院要求弹劾李允则不救火的罪状,真宗说 :允则对这件事一定有什么话要说,让我们先问一问他。 李允则对皇上说 :兵械库一向戒备森严,为什么刚好在宴会时烧起来了呢?

**古文:舍宴而救,事或不测。 **

现代文:这一定是奸人有意干的。这时如果我离开宴席去救火,说不定会发生不测之事。

古文:又得谍,释缚厚遇之,谍言燕京大王遣来,因出所刺缘边金谷、兵马之数。

现代文:捕获了敌人的一个间谍,李允则令放开他,并给予很好的招待。间谍说他是燕京大王派来的,还拿出了他刺探的宋朝沿边钱粮、兵马的数量。

古文:允则曰: 若所得谬矣。 呼主吏按籍书实数与之。

现代文:李允则说: 你所得到的这些情报都是错的。 他叫主管官员将钱粮、兵马的实际数字抄给了那个间谍。

古文:谍请加缄印,因厚赐以金,纵还。

现代文:间谍要求在情报的封口处加了钤印,李允则给了他很多金银,然后把他放了。

古文:未几,谍遽至,还所与数,缄印如故,反出彼中兵马、财力、地里委曲以为报。

现代文:不久,那个间谍又来了,归还了原来给他的情报,情报原封未动,而且他反而还供出了他们军队的数量、钱粮情况、军队分布情况等。

古文:一日,民有诉为契丹民殴伤而遁者。

现代文:一天,有人诉告说被契丹人打伤了,要求官府追究。

古文:允则不治,与伤者钱二千,众以为怯。

现代文:李允则没有予以追查,只是给了被打伤的人二千钱,众人都认为他害怕了。

古文:逾月,幽州以其事来诘,答以无有。

现代文:一个多月后,幽州方面派人来质询这件事,李允则回答说没有发生这件事。

古文:盖他谍欲以殴人为质验,比得报,以为妄,乃杀谍。

现代文:这都是他们的间谍想以打人这件事为据作文章,等到了解这件事是妄报的以后,他们就把间谍杀了。

古文:云翼卒亡入契丹,允则移文督还,契丹报以不知所在。

现代文:云翼的戍守士兵逃到契丹,李允则去文要契丹方面督促逃兵回来,契丹说不知道逃兵在什么地方。

古文:允则曰: 在某所。 契丹骇,不敢隐,既归卒,乃斩以徇。

现代文:李允则说: 在某个地方。 契丹人很惊讶,不敢再隐瞒,只好遣返了逃兵,李允则即将逃兵斩首了。

古文:历四方馆引进使、高州团练使。

现代文:历任四方馆引进使、高州团练使。

古文:天禧二年,以客省使知镇州,徙潞州。

现代文:天禧二年,以客省使身份知镇州,又迁任知潞州。

古文:仁宗即位,领康州防御使。

现代文:仁宗即位,领康州防御使。

古文:天圣六年,卒。

现代文:天圣六年去世。

古文:允则不事威仪,间或步出,遇民可语者,延坐与语,以是洞知人情。

现代文:李允则没有什么官架子,间或出外走一走,遇到可以交谈的人就坐下来聊天,用这种方法了解民情。

古文:讼至,无大小面讯立断。

现代文:有诉讼的案子,无论大小他都亲自审讯,当场断决。

古文:善抚士卒,皆得其用。

现代文:他很善于安抚士兵,使他们很好地发挥作用。

古文:盗发辄获,人亦莫知所由。

现代文:一旦有盗匪,他马上就能够抓获,人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厉害。

古文:身无兼衣,食无重羞,不畜资财。

现代文:他衣着朴素,饮食简便,从不蓄积财产。

古文:在河北二十余年,事功最多,其方略设施,虽寓于游观、亭传间,后人亦莫敢隳。

现代文:在河北做官二十多年,政绩非常突出,他的施政方略设施虽然都隐寓于游乐、亭榭之间,后人却都不敢毁坏、更改。

古文:至于国信往来,费用仪式,多所裁定。

现代文:至于国家间使者来往的费用、仪式等,他大多裁定了。

古文:晚年居京师,有自契丹亡归者,皆命舍允则家。

现代文:晚年定居京师,有从契丹逃回的人,都让他们住在允则家里。

古文:允则死,始寓枢密院大程官营。

现代文:李允则死后,才让他们住到枢密院大程官营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