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

古文:汉恭宪王元佐字惟吉,初名德崇,母元德皇后。

现代文:汉恭宪王元佐字惟吉,初名德崇,母亲是元德皇后。

古文:少聪警,貌类太宗,帝钟爱之。

现代文:年幼时禀性聪警,相貌像太宗,太宗很钟爱他。

古文:年十三,从猎近郊,兔走乘舆前,太宗使元佐射,一发而中,契丹使在侧,惊异之。

现代文:十三岁时,跟从太宗在近郊打猎,有只兔子在皇帝车马前奔跑,太宗让元佐射杀,元佐一发而中,契丹使者在旁边,深感惊异。

古文:从征太原、幽蓟。

现代文:跟从太宗征战太原、幽蓟。

古文:太平兴国中,出居内东门别第,拜检校太傅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封卫王,赴上中书。

现代文:太平兴国年间,出宫住在内东门别宅,任检校太傅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封为卫王,在中书省办公。

古文:后徙居东宫,改赐今名,加检校太尉,进封楚王。

现代文:后来迁居东宫,改赐现在的名字,加任检校太尉,进封为楚王。

古文:初,秦王廷美迁涪陵,元佐独申救之。

现代文:当初,秦王廷美迁往涪陵,只有元佐申救他。

古文:廷美死,元佐遂发狂,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。

现代文:廷美死后,元佐就发狂了,以致因为小错就用尖刀杀伤侍者。

古文:雍熙二年,疾少间,帝喜,为赦天下。

现代文:雍熙二年,病情略有好转,太宗很高兴,为此而大赦天下。

古文:重阳日内宴,元佐疾新愈不与,诸王宴归,暮过元佐第。

现代文:重阳日宫内宴会,元佐病刚好,不在赴宴之列,诸王宴会后回来,晚上经过元佐的宅第。

古文:曰: 若等侍上宴,我独不与,是弃我也。 遂发忿,被酒,夜纵火焚宫。

现代文:元佐说 :你们都侍候皇上宴会,只有我未到,这是抛弃我啊! 于是发怒,酗酒,晚上纵火烧宫。

古文:诏遣御史捕元佐,诣中书劾问,废为庶人,均州安置。

现代文:太宗诏令派御史捕捉元佐,送到中书省审问,废为平民,安置在均州。

古文: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,请留元佐京师。

现代文:宰相宋琪率领百官三次上表,请求留元佐在京师。

古文:行至黄山,召还,废居南宫,使者守护。

现代文:元佐走到黄山,太宗召他回来,废居南宫,使者守护。

**古文:谘议赵齐王遹、翊善戴元顿首请罪,帝赦之曰: 是子朕教之犹不悛,汝等安能辅导耶? **

现代文:咨议赵齐、王,翊善戴元叩头请罪,太宗赦免他们说: 这个儿子我教他还不改,你们怎么能辅导呢?

古文:真宗即位,起为左金吾卫上将军,复封楚王,听养疾不朝,再加检校太师、右卫上将军。

现代文:真宗即位后,起任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,重新封为楚王,听任他养病不上朝,再加检校太师、右卫上将军。

古文:元佐生日,真宗赐以宝带。

现代文:元佐生日,真宗赐给他宝带。

古文:平居不接人事,而事或预知。

现代文:平常生活不接待人客,但是有时能预先知道要发生的事情。

古文:帝尝遣术士管归真为醮禳,左右未及白,元佐遽曰: 管归真至矣。 帝闻之曰: 岂非为物所凭乎? 封泰山,真拜太傅;祀汾阴,迁太尉兼中书令。又加太师、尚书令兼中书令,遂拜天策上将军、兴元牧,赐剑履上殿,诏书不名。时禁中火,元佐表停奉禀助完宫阙,不许。

现代文:真宗听说后说 :难道不是有物可凭吗? 封禅泰山后,实拜元佐为太傅;祭祀汾阴,升元佐为太尉兼中书令。又加任太师、尚书令兼中书令,于是拜为天策上将军、兴元牧,赐带剑上殿,诏令上书不称名。当时宫中失火,元佐上表停止领俸禄以资助完葺宫殿,真宗不同意。

古文:加兼雍州牧。

现代文:加兼雍州牧。

古文:仁宗为皇太子,兼兴元牧。

现代文:仁宗为皇太子,兼任兴元牧。

古文:仁宗即位,兼江陵牧。

现代文:仁宗即位后,元佐兼任江陵牧。

古文:薨,年六十二,赠河中、凤翔牧,追封齐王,谥恭宪。

现代文:去世时,年已六十二岁,赠河中牧、凤翔牧,追封为齐王,谥号为恭宪。

古文:宗室子弟特给假七日,以卤簿鼓吹导至永安,陪葬永熙陵。

现代文:宗室子弟特给假七天,以卤簿鼓吹送葬到永安,陪葬在永熙陵。

古文:明导二年,改封潞王。

现代文:明道二年,改封为潞王。

古文:昭成太子元僖,初名德明。

现代文:又改为魏王。有儿子三人:允升、允言、允成。昭成太子元僖,初名德明。

古文:太平兴国七年出阁,授检校太保、同平章事,封广平郡王,与兄卫王德崇同日受封。

现代文:太平兴国七年出宫,授任检校太保、同平章事,封为广平郡王,与其兄卫王德崇同日受封。

古文:八年,进封陈王,改名元佑。

现代文:太平兴国八年,进封为陈王,改名元佑。

古文:诏自今宰相班宜在亲王上,宰相宋琪、李昉清遵旧制,不允。

现代文:诏令从今以后宰相班次应当在亲王之上,宰相宋琪、李日方请求遵照旧制,皇上不允许。

古文:宋琪等恳请久之,上早 宰相之任,实总百揆,与群司礼绝;藩邸之设,止奉朝请而已。

现代文:宋琪等恳请很久,皇上说: 宰相职责,实在总理百事,与各部门礼制不同,藩王的设立,只不过奉朝请而已。

**古文:元佐等尚幼,欲其知谦损之道,卿等无固让也。 **

现代文:元佐等年纪还小,想让他们知道谦逊的道理,你们不要再谦让了。

古文:雍熙二年,元佐被疾,以元僖为开封尹兼侍中,改今名,进封许王,加中书令。

现代文:雍熙二年,元佐有病,任元僖为开封尹兼侍中,改为今名,进封为许王,加任中书令。

古文:上为娶隰州团练使李谦溥女为夫人,因渭宰相曰: 朕尝语诸子,今姻偶皆将相大臣之家,六礼具备,得不自重乎? 淳化元年,宰相吕蒙正复上言,乞班诸王下,诏不允。

现代文:皇上替他娶隰州团练使李谦溥的女儿为夫人,于是对宰相说: 我曾经对儿子们讲过,现在配偶都来自将相大臣之家,六礼都备,能不自重吗? 淳化元年,宰相吕蒙正再次上言,请求班次放在诸王下,皇上下诏不允许。

古文:三年十一月己亥,元僖早入朝,方坐殿庐中,觉体中不佳,径归府。

现代文: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日,元僖早上入朝,正坐在殿堂中,感觉身体不好,径自回府。

古文:车驾遽临视,疾已亟,上呼之犹能应,少顷遂薨。上哭之恸,废朝五日,赠皇太子,谥恭孝。

现代文:皇上亲自去看望,病已很深,皇上叫他还能答应,不久就死去,皇上痛哭,因此停朝五天,赠为皇太子,谥号为恭孝。

古文:元僖姿貌雄毅,沈静寡言,尹京五年,政事无失。

现代文:元僖姿貌雄毅,沉默寡言,管理京师五年,政事没有过错。

古文:及薨,上追念不已,悲泣达旦不寐,作《思亡子诗》示近臣。

现代文:死后,皇上追念不已,悲苦到天明不睡,作《思亡子诗》给近臣们看。

古文:未几,人有言元僖为嬖张氏妾所惑,张颇专恣,捶婢仆有至死者,而元僖不知。

现代文:不久,有人说元僖被爱妾张氏迷惑,张氏很专恣,捶打奴婢仆人有时打死了,而元僖却不知道。

古文:张又于都城西佛寺招魂葬其父母,僣差逾制。

现代文:张氏又在都城西佛寺招魂埋葬她的父母,僭越礼制。

古文:上怒,遣昭宣使王继恩验问,张缢死。

现代文:皇上大怒,派昭宣使王继恩验问,张氏缢死。

古文:左右亲吏悉决杖停免,毁张氏父母冢墓,亲属皆配流。

现代文:身边亲吏都停职免职,毁张氏父母坟墓,其亲属都流放。

古文:开封府判官、右谏议大夫吕端,推官、职方员外郎陈载,并坐裨赞有失,端黜为卫尉少卿,载为殿中侍御史。

现代文:开封府判官、右谏议大夫吕端,推官、职方员外郎陈载,都因辅助有失,吕端贬为卫尉少卿,陈载贬为殿中侍御史。

古文:许王府谘议、工部郎中赵令图,侍讲、库部员外郎阎象,并坐辅道无状,削两任免。

现代文:许王府咨议、工部郎中赵令图,侍讲、库部员外郎阎象,都因辅导无状,削免两人职务。

古文:诏停册礼,以一品卤簿葬。

现代文:诏令停止册封礼,以一品卤簿埋葬。

古文:真宗即位,始诏中外称太子之号焉。

现代文:真宗即位后,开始诏令中外称元僖太子之号。

古文:乾兴初,改谥。

现代文:乾兴初年,改谥号。

古文:无子,仁宗时,诏以允成子宗保出后昭成太子为孙。

现代文:没有子女,仁宗时,诏令将允成的儿子宗保出继给昭成太子为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