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三

古文:○钦宗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,讳桓,徽宗皇帝长子,母曰恭显皇后王氏。

现代文: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,名桓,徽宗皇帝的长子,母亲是恭显皇后王氏。

古文:元符三年四月乙酉生于坤宁殿。

现代文:元符三年四月十三日,生于坤宁殿。

古文:初名亶,封韩国公,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。

现代文:开始名,封为韩国公,次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。

古文:崇宁元年二月甲午,更名烜,十一月丁亥,又改今名。

现代文:崇宁元年二月初九,改名为恒,十一月初六,又改名桓。

古文:大观二年正月,进封定王。

现代文:大观二年正月,进封定王。

古文:政和元年三月,讲学于资善堂。

现代文:政和元年川三月,在资善堂读书学习。

古文:三年正月,加太保。

现代文:政和三年正月,加衔太保。

古文:四年二月癸酉,冠于文德殿。

现代文:政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,在文德殿举行成人礼。

古文:五年二月乙巳,立为皇太子,大赦天下。

现代文:政和五年二月初五,被立为皇太子,大赦全国。

古文:丁巳,谒太庙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朝拜太庙。

古文:诏乘金辂,设卤簿,如至道、天禧故事,及宫僚参谒并称臣,皆辞之。

现代文:下诏可以乘金饰的大车,设置仪仗队,像至道、天禧规定的那样,官僚参见朝拜时都称臣,钦宗全部辞谢了。

古文:六年六月癸未,纳妃朱氏。

现代文:政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,纳娶妃子朱氏。

古文: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,除开封牧。

现代文: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,任命为开封牧。

古文:庚申,徽宗诏皇太子嗣位,自称曰道君皇帝,趣太子入禁中,被以御服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徽宗下诏皇太子继承皇位,自称为道君皇帝,催促太子进人皇宫,换上皇帝衣装。

古文:泣涕固辞,因得疾。

现代文:钦宗哭着一定要推辞,因而得病。

古文:又固辞,不许。

现代文:又坚决推辞,没有允许。

古文:辛酉,即皇帝位,御垂拱殿见群臣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即皇帝位,到垂拱殿会见大臣们。

古文:是日,日有五色晕,挟赤黄珥,重日相荡摩久之。

现代文:这天,太阳周围出现五色光圈,带着赤黄色光气,云气在太阳旁边往来摇动摩擦了很久。

古文:乃引道君皇帝出居龙德宫,皇后出居撷景园。

现代文:于是道君皇帝搬到龙德宫,皇后搬到撷景园。

古文:以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,太保、领枢密院事蔡攸、门下侍郎吴敏副之。

现代文:任命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,太保领枢密院事蔡枚、门下侍郎吴敏为副使。

古文:是时,金人已分道犯境。

现代文:这时,金军已经兵分几路南侵。

古文:壬戌,赦大逆、反叛以下罪,进百官秩一等,赏诸军,立妃朱氏为皇后,以太子詹事耿南仲签书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赦免大逆、反叛以下囚犯罪行,文武百官升秩一等,赏赐各军,立妃子朱氏为皇后,任命太子詹事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。

古文:癸亥,诏太傅燕王、越王入朝不趋,赞拜不名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下诏太傅燕王、越王朝拜不趋,赞拜时不称姓名。

古文:诏非三省、枢密院所得旨,有司勿行。

现代文:诏令不是三省、枢密院所签署的命令,有关部门不要执行。

古文:甲子,斡离不陷信德府,粘罕围太原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斡离不攻陷信德府,粘罕围攻太原。

古文:诏京东、淮西、浙募兵入卫。

现代文:下诏京东、淮西、浙募兵勤王。

古文:太学生陈东等上书,数蔡京、童贯、王黼、梁师成、李彦、朱勔罪,谓之六贼,请诛之。

现代文:太学生陈东等上书,历数蔡京、童贯、王敞、梁师成、李彦、未疏的罪行,称他们为六贼,请求杀掉他们。

古文:丙寅,上道君皇帝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,皇后曰道君太上皇后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敬上道君皇帝尊号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,皇后为道君太上皇后。

古文:诏改元。

现代文:下诏改元。

古文:靖康元年春正月丁卯朔,受群臣朝贺,退诣龙德宫,贺道君皇帝。

现代文:靖康元年春正月初一,接受大臣们朝拜和祝贺,退殿后到龙德宫,祝贺道君皇帝。

古文:诏中外臣庶实封言得失。

现代文:下诏中外臣僚和庶民密封上书,陈述朝政得失。

古文:金人破相州。

现代文:金军攻破相州。

古文:戊辰,破濬州。

现代文:初二,攻破浚州。

古文: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师溃,河北、河东路制置副使何灌退保滑州。

现代文: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的军队溃败,河北、河东路制置副使何灌退保滑州。

古文:己巳,灌奔还,金人济河,诏亲征。

现代文:初三,何灌溃归京城,金军渡过黄河,钦宗下诏亲征。

古文:道君皇帝东巡,以领枢密院事蔡攸为行宫使,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副之。

现代文:道君皇帝东巡,任命枢密院事蔡枚为行宫使,尚书右承宁文粹中为副使。

古文:诏自今除授、黜陟及恩数等事,并参酌祖宗旧制。

现代文:下诏从今以后官吏的任命、升降及恩赏等方面情况,一律参照祖宗规定的制度实行。

古文:罢内外官司、局、所一百五处,止留后苑,以奉龙德宫。

现代文:废罢朝廷内外官司、局、所一百零五处,只留后苑,用于侍奉龙德宫。

古文:以门下侍郎吴敏知枢密院事,吏部尚书李棁同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任命门下侍郎吴敏为知枢密院事,吏部尚书李为同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贬太傅致仕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、安置永州。

现代文:以太傅职衔退休的王敞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,安置永州。

古文:赐翊卫大夫、安德军承宣使李彦死,并籍其家。

现代文:诩卫大夫、安德军承宣使李彦被赐死,并且籍没家产。

古文:放宁远军节度使朱勔归田里。

现代文:宁远军节度使未疏被削官放归田里。

古文:帝欲亲征,以李纲为留守,以李棁为副。

现代文:钦宗想亲征,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,李为副留守。

古文:给事中王寓谏亲征,罢之。

现代文:给事中王辨劝谏钦宗亲征,被罢免。

古文:庚午,道君皇帝如亳州,百官多潜遁。

现代文:初四,道君皇帝到达毫州,百官多暗暗逃跑。

古文:宰相欲奉帝出襄、邓,李纲谏止之。

现代文:宰相打算奉皇上出巡襄、邓地区,李纲劝谏制止了。

古文:以纲为尚书右丞。

现代文:任命李纲为尚书右承。

古文:辛未,以李纲为亲征行营使,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副之。

现代文:初五,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,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蒙为副使。

古文: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时中罢。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,守中书侍郎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,尚书左丞赵野为门下侍郎,翰林学士承旨王孝迪为中书侍郎,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。

现代文: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时中被罢免,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,守中书侍郎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,尚书左承赵野为门下侍郎,翰林学士承旨王孝迪为中书侍郎,同知枢密院事蔡愈为尚书左承。

古文:壬申,金人渡河,遣使督诸道兵入援。

现代文:初六,金军渡过黄河,钦宗派遣使臣督促各道兵马人援京师。

古文:癸酉,诏两省、枢密院官制一遵元丰故事。

现代文:初七,下诏两省、枢密院官制一律遵照元丰时期的规定。

古文:金人犯京师,命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、亲卫大夫康州防御使高世则使其军。

现代文:金军攻打京师,命令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、亲卫大夫康州防御使高世则出使金军。

古文:诏从官举文武臣僚堪充将帅有胆勇者。

现代文:下诏从官推举文武臣僚可以担任将帅有胆识有勇谋的人。

古文:是夜,金人攻宣泽门,李纲御之,斩获百余人,至旦始退。

现代文:这天夜晚,金军攻打育泽门,李纲率军抵抗,斩杀俘获一百多人,到第二天早晨金军才撤退。

古文:甲戌,金人遣吴孝民来议和,命李棁使金军。

现代文:初八,金军派遣吴孝民来议和,钦宗命令李出使金军。

古文:金人又使萧三宝奴、耶律忠、张愿恭来。

现代文:金军又派萧三宝奴、耶律忠、张愿恭来议和。

古文:以吏部尚书唐恪同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任命吏部尚书唐烙为同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乙亥,金人攻通津、景阳等门,李纲督战,自卯至酉,斩首数千级,何灌战死。

现代文:初九,金军攻打通津、景阳等门,李纲督战,自卯至酉,斩首数千级,何灌战死。

古文:李棁与萧三宝奴、耶律忠、王汭来索金帛数千万,且求割太原、中山、河间三镇,并宰相、亲王为质,乃退师,丙子,避正殿,减常膳。

现代文:李与萧三宝奴、耶律忠、王一起到京城,金军索求金帛数千万,并且要求朝廷割让太原、中山、河间三镇,以及把宰相和亲王作为人质,才同意退军。初十,不到正殿,减少常用的饮食。

古文:括借金银,籍倡优家财。

现代文:括借金银,籍没倡优家财产。

古文:庚辰,命张邦昌副康王构使金军,诏称金国加 大 字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命令张邦昌陪同康王赵构出使金营,下诏称金国为大金国。

古文:辛巳,道君皇帝幸镇江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道君皇帝到达镇江。

古文:以兵部尚书路允迪签书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任命兵部尚书路允迪为签书枢密院事。

古文:金人陷阳武,知县事蒋兴祖死之。

现代文:金军攻陷阳武,知县事蒋兴祖战死。

古文:壬午,大风走石,竟日乃止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大风刮走石块,整整一天才停止。

古文:封子谌为大宁郡王。

现代文:封儿子赵堪为大宁郡王。

古文:甲申,省廉访使者官,罢钞旁定贴钱及诸州免行钱,以诸路赡学户绝田产归常平司。

现代文:十八日,省廉访使者官,罢除钞旁定贴钱及各州免行钱,把各路赡学户绝田产归到常平司。

古文:统制官马忠以京西募兵至,击金人于顺天门外,败之。

现代文:统制官马忠率京西募兵到达,在顺天门外出击金军,打败金兵。

古文:乙酉,路允迪使粘罕军于河东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路允迪到河东出使粘罕军营。

古文:平阳府将刘嗣初以城叛。

现代文:平阳府将领刘嗣初据城叛宋。

古文:丁亥,靖难军节度使、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督泾原、秦凤兵入援,以师道同知枢密院事,为京畿、河北、河东宣抚使,统四方勤王兵及前后军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静难军节度使、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督促径原、秦凤兵马人援京师,任命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,为京瓷、河北、河东宣抚使,统率各地勤王兵和前后军。

古文:庚寅,盗杀王黼于雍丘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王敞在雍丘被人杀死。

古文:癸巳,大雾四塞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大雾弥漫四周。

古文:乙未,贬少保、淮南节度使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,行及八角镇,赐死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贬少保、淮南节度使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,走到八角镇,被赐死。

古文:二月丁酉朔,命都统制姚平仲将兵夜袭金人军,不克而奔。

现代文:二月初一,命令都统制姚平仲率兵夜袭金军军营,没有成功,退走。

古文:戊戌,罢李纲以谢金人,废亲征行营司。

现代文:初二,罢免李纲的职务,用来回谢金军,废除亲征行营司。

古文:金人复来议和。

现代文:金军又来议和。

古文:庚子,命附马都尉曹晟使金军。

现代文:初四,命令驹马都尉曹晨出使金军。

古文:辛丑,又命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、知东上阁门事王球使之,许割三镇地。

现代文:初五,又命令资政殿大学士宁文粹中、知东上阎门事王球出使金营,答应割让三镇土地。

古文:太学诸生陈东等及都民数万人伏阙上书,请复用李纲及种师道,且言李邦彦等疾纲,恐其成功,罢纲正堕金人之计。

现代文:太学生陈东等人和京城百姓数万人到朝廷上书,请求重新任用李纲和种师道,并且说李邦彦等人嫉恨李纲,恐怕李纲成功,罢除李纲正合金军心愿。

古文:会邦彦入朝,众数其罪而骂。

现代文:恰逢李邦彦上朝,人们历数他的罪行,痛骂他。

古文:吴敏传宣,众不退,遂挝登闻鼓,山呼动地。

现代文:吴敏传达皇上命令,人们仍然不退散,于是敲击登闻鼓,山呼动地。

古文:殿帅王宗濋恐生变,奏上勉从之。

现代文:殿帅王宗楚恐怕出现变乱,奏请钦宗勉强答应人们的要求。

**古文:遣耿南仲号于众曰: 已得旨宣纲矣。 **

现代文:派遣耿南仲大声告诉大家说: 已经得到皇上命令召用李纲。

古文:内侍朱拱之宣纲后期,众脔而磔之,并杀内侍数十人。

现代文:内侍朱拱之宣布李纲没有按时到,人们把他碎尸万段,并杀死内侍数十人。

古文:乃复纲右丞,充京城防御使。

现代文:于是才恢复李纲尚书右承职务,担任京城防御使。

古文:壬寅,追封范仲淹魏国公,赠司马光太师,张商英太保,除元祐党籍学术之禁。

现代文:初六,追封范仲淹为魏国公,赠司马光为太师,张商英为太保,废除对元党籍学术的禁止。

古文:诏诛士民杀内侍为首者,禁伏阙上书,废苑囿宫观可以与民者。

现代文:下诏诛杀士民杀死内侍的带头人,禁止到朝廷上书,废除可以归还人们的苑囿宫观。金军派使臣王来。

古文:金人使王汭来。

现代文:初七,命令肃王赵枢出使金军。

古文:癸卯,命肃王枢使金军。以观文殿学士、大名尹徐处仁为中书侍郎,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任命观文殿学士、大名府尹徐处仁为中书侍郎,宁文粹中为签书枢密院事。

古文:蔡懋罢。

现代文:蔡愈罢职。

古文:乙巳,宇文虚中、王球复使金军。

现代文:初九,宁文虚中、王球又出使金军。

古文:康王至自金军。

现代文:康王从金军营回到京师。

古文:金人遣韩光裔来告辞,遂退师,京师解严。

现代文:金军派韩光裔来告辞,于是退兵,京师解除了戒严。

古文:丙午,康王构为太傅、静江奉宁军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初十,命令康王赵构为太傅、静江奉宁军节度使。

古文:省明堂班朔布政官。

现代文:精减明堂班朔布政官。

古文:丁未,日有两珥。

现代文:十一日,太阳周围出现两道光气。

古文:戊申,赦天下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赦免全国。

古文:诏谕士民,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,凡蠹国害民之事,一切寝罢。

现代文:诏谕士民,自今以后国家一切事务一律遵照祖宗旧制办理,凡是蠢国害民之事一律停止、废除。

古文:己酉,罢宰执兼神霄玉清万寿宫使及殿中监、符宝郎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罢除宰执兼神霄玉清万寿宫使及殿中监、符宝郎。

古文:诏用祖宗故事,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、签书枢密院,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。

现代文:下诏按照祖宗规章制度,选择得军心的武臣为同知、签书枢密院,有威望的边将为三衙统帅。

古文:以金人请和,诏官民昔尝附金而复归本朝者,各还其乡国。

现代文:因金朝请求讲和,下诏官民从前曾经依附金朝而复归本朝的人,各自回到原来的地方。

古文:庚戌,李邦彦罢,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,吴敏为少宰兼中书侍郎,李纲知枢密院事,耿南仲为尚书左丞,李棁为尚书右丞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李邦彦被免,任命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,吴敏为少宰兼中书侍郎,李纲知枢密院事,耿南仲为尚书左承,李为尚书右承。

古文:辛亥,诏监察御史言事如祖宗法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下诏监察御史言事如祖宗法。

古文:宇文粹中罢知江宁府。

现代文:宁文粹中罢为江宁知府。

古文:癸丑,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。

古文:赠右正言陈瓘为右谏议大夫。

现代文:赠右正言陈酵为右谏议大夫。

古文:甲寅,贬太师致仕蔡京为秘书监、分局南京,太师、广阳郡王童贯为左卫上将军,太保、领枢密院事蔡攸为太中大夫、提举亳州明道宫。

现代文:十八日,以太师职衔退休的蔡京被贬为秘书监,安置南京,太师、广阳郡王童贯贬为左卫上将军,太保、领枢密院事蔡枚为太中大夫、提举毫州明道宫。

古文:先是,粘罕遣人来求赂,大臣以勤王兵大集,拘其使人,且结约余睹以图之。

现代文:原来,粘罕派人前来贿赂,大臣以勤王兵全部集结,拘留了金军使臣,并且结约余睹图谋金军。

古文:至是,粘罕怒,及攻太原不克,分兵趣京师,过南、北关,权威胜军李植以城降。

现代文:到这时,粘罕恼怒,进攻太原久攻不克,于是分兵赶赴京师,过南、北关,代理威胜军李植据城投降。

古文:乙卯,陷隆德府,知府张确、通判赵伯臻、司录张彦遹死之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攻陷隆德府,知府张确、通判赵伯臻、司录张彦战死。

古文:丙辰,有二流星,一出张宿入浊没,一出北河入轸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有二颗流星,一颗出张宿进人浊星而消失,一颗出北河星进人较宿。

古文:己未,诏遥郡承宣使有功应除正任者,自今除正任刺史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下诏边远州郡承宣使有功应当授给正式官职的人,从今以后任命为刺史。

古文:辛酉,梁方平坐弃河津,伏诛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梁方平因放弃黄河渡口不守被处以死刑。

古文:王孝迪罢。

现代文:王孝迪被罢免。

古文:命给事中王云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使金国,镇洮军节度使、中太乙宫使种师道为河北、河东路宣抚使,保静军节度使、殿前副都指挥使姚古为制置使。

现代文:命令给事中王云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蒙出使金国,镇姚军节度使、中太乙宫使种师道为河北、河东路宣抚使,保静军节度使、殿前副都指挥使姚古为制置使。

古文:乙丑,御殿复膳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开始上殿,恢复饮食。

古文:丙寅,下哀痛之诏于陕西、河东。

现代文:三十日,向陕西、河东下发哀痛诏书。

古文:是月,金人犯泽州之高平,知州高世由往犒之,乃去。

现代文:这个月,金军进攻泽州的高平,知州高世由前去搞劳金军,金兵才退去。

古文:三月丁卯朔,遣徽猷阁待制宋焕奉表道君皇帝行宫。

现代文:三月初一,派遣徽酞阁待制宋焕奉表道君皇帝行宫。

古文:诏侍从言事。

现代文:下诏侍从官上书言事。

古文:诏非三省、枢密院所奉旨,诸司不许奉行。

现代文:下诏不是三省、枢密院所签署的命令各部门不许奉行。

古文:罢川路岁所遣使。

现代文:罢除川路每年派遣使臣。

古文:募人掩军民遗骸,遣使分就四郊致祭。

现代文:招募人掩埋军民尸体,派人在京城四郊祭奠。

古文:戊辰,李棁罢为鸿庆宫使。

现代文:初二,李罢为鸿庆宫使。

古文:己巳,张邦昌罢为中太一宫使。

现代文:初三,张邦昌罢为中太一宫使。

古文:徐处仁为太宰兼门下侍郎,唐恪为中书侍郎,翰林学士何为尚书右丞,御史中丞许翰同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徐处仁为太宰兼门下侍郎,唐烙为中书侍郎,翰林学士何镐为尚书右承,御史中承许翰为同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庚午,宇文虚中罢知青州。

现代文:初四,宁文虚中罢为青州知州。

古文:癸酉,诣景灵东宫行恭谢礼。

现代文:初七,到景灵东宫行恭谢礼。

古文:命赵野为道君皇帝行宫奉迎使。

现代文:命令赵野为道君皇帝行宫奉迎使。

古文:甲戌,恭谢景灵西宫及建隆观。

现代文:初八,恭谢景灵西宫及建隆观。

古文:乙亥,诣阳德观、凝祥池、中太乙宫、佑神观、相国寺。

现代文:初九,到阳德观、凝样池、中太一宫、佑神观、相国寺。

古文:丙子,改撷景园为宁德宫。

现代文:初十,改撷景园为宁德宫。

古文:录司马光后。

现代文:录用司马光后代。

古文:己卯,燕王俣、越王偲为太师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燕王赵误、越王赵为太师。

古文:壬午,诏金人叛盟深入,其元主和议李邦彦、奉使许地李棁、李邺、郑望之悉行罢黜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下诏:金军背弃盟约,侵略中原,原来力主议和的代表人物李邦彦、奉使许地李和李邺、郑望之全部罢默。

古文:又诏种师道、姚古、种师中往援三镇,保塞陵寝所在,誓当固守。

现代文:又下诏种师道、姚古、种师中率军前往救援三镇,保塞陵寝所在地,应当坚决守卫。

古文:癸未,遣李纲迎道君皇帝于南京,以徐处仁为礼仪使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派遣李纲到南京迎奉道君皇帝,任命徐处仁为礼仪使。

古文:殿中侍御史李擢、左司谏李会罢。

现代文:殿中侍御史李摺、左司谏李会被罢免。

古文:乙酉,迎道君皇帝于宜春苑,太后入居宁德宫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在宜春苑迎奉道君皇帝,太后人居宁德宫。

古文:丙戌,知中山府詹度为资政殿大学士,知太原府张孝纯、知河间府陈遘并为资政殿学士,知泽州高世由直龙图阁,赏城守之劳也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提升中山知府詹度为资政殿大学士,太原知府张孝纯、河间知府陈遵并为资政殿学士,泽州知州高世由直龙图阁,以奖赏他们守城的功劳。

古文:丁亥,朝于宁德宫,诏扈从行宫官吏,候还京日优加赏典,除有罪之人迫于公议已行遣外,余令台谏勿复用前事纠言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朝拜宁德宫。下诏: 启从行宫官吏,等到回京城后优加奖赏;除有罪的人,迫于公议已经处罚贬遣的外,其他人命令台谏不要因前事弹勃他们。

古文:庚寅,肃王枢为太傅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任命肃王赵枢为太傅。

古文:姚古复隆德府。

现代文:姚古收复隆德府。

古文:辛卯,复威胜军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收复威胜军。

古文:壬辰,太保景王杞、济王栩为太傅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太保景王枷巳、济王赵栩为太傅。

古文:有流星出紫微垣。

现代文:有流星出现在紫微垣。

古文:甲午,康王构为集庆、建雄军节度使,尚书户部侍郎钱盖为陕西制置使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任命康王赵构为集庆、建雄军节度使,尚书户部侍郎钱盖为陕西制置使。

古文:命陈东初品官,赐同进士出身,辞不拜。

现代文:命令陈东为初品宫,赐给同进士出身,推辞不接受。

古文:籍朱勔家。

现代文:籍没未豹家产。

古文:乙未,诏金归朝官民未发遣者,止之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下诏:金国归朝官民没有动身的,停止发遣。

古文:丙申,贬蔡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。

现代文:三十日,贬蔡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。

古文:是春,夏人取天德、云内、武州及河东八馆。

现代文:这年春天,夏军攻取天德、云内、武州及河东八馆。

古文:夏四月戊戌,夏人陷震威城,摄知城事朱昭死之。

现代文:夏四月初二,夏军攻陷震威城,摄知城事朱昭战死。

古文:己亥,迎太上皇帝入都门。

现代文:初三,迎奉太上皇帝进人都门。

古文:壬寅,朝于龙德宫。

现代文:初六,朝拜龙德宫。

古文:癸卯,立子谌为皇太子。

现代文:初七,立儿子赵堪为皇太子。

古文:耿南仲为门下侍郎。

现代文:任耿南仲为门下侍郎。

古文:乙巳,置《春秋》博士。

现代文:初九,设置春和博士。

古文:戊申,置详议司于尚书省,讨论祖宗法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在尚书省设置详议司,讨论祖宗法。

古文:己酉,乾龙节,群臣上寿于紫宸殿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乾龙节,大臣们在紫哀殿祝寿。

古文:庚戌,赵野罢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赵野被罢免。

古文:壬子,金人使贾霆、冉企弓来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金国派贾霆、冉企弓来。

古文:癸丑,封太师、沂国公郑绅为乐平郡王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封太师、沂国公郑绅为乐平郡王。

古文:贬童贯为昭化军节度副使、安置郴州。

现代文:贬童贯为昭化军节度副使,安置郴州。

古文:减宰执俸给三之一及支赐之半。

现代文:减少宰执棒给的三分之一和支赐的一半。

古文:诏开经筵。

现代文:下诏开设经筵。

古文:令吏部稽考庶官,凡由杨戬、李彦之公田,王黼、朱勔之应奉,童贯西北之师,孟昌龄河防之役,夔蜀、湖南之开疆,关陕、河东之改币,及近习所引,献颂可采,特赴殿试之流,所爵赏,悉夺之。

现代文:命令吏部考核庶官,凡是因杨戮、李彦搜刮公田,王敞、未疏的应奉局,童贯在西北兴师,孟昌龄河防之役,夔蜀、湖南开疆,关陕、河东改币,以及近习引荐,献颂可采,特赴殿试之流,所得到的官爵和赏赐,全部削夺。

古文:甲寅,种师道加太尉、同知枢密院事、河北河东路宣抚使。

现代文:十八日,种师道加官太尉、同知枢密院事、河北河东路宣抚使。

古文:乙卯,诏自今假日特坐,百司毋得休务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下诏:从今以后节假日照常办公,各部门不得休息。

古文:以平凉军节度使范讷为右金吾卫上将军。

现代文:任命平凉军节度使范呐为右金吾卫上将军。

古文:丙辰,诏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复至以恐动居民者,赏之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下诏:有告发奸人妄言金军又到导致居民骚动的人,予以奖赏。

古文:戊午,进封南康郡王栻为和王,平阳郡王榛为信王。

现代文:二十二日,进封南康郡王越试为和王,平阳郡王赵棒为信王。

古文:己未,复以诗赋取士,禁用《庄》、《老》及王安石《字说》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又以诗赋取士,禁止采纳在于、老开及王安石序说中的学说。

古文:壬戌,诏亲擢台谏官,宰执勿得荐举,著为令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下诏:由皇上亲自提拔台谏官,宰执不要荐举,颁布为法令。

古文:追政和以来道官、处士、先生封赠奏补等敕书。

现代文:追回政和以来道官、处士、先生封赠奏补等救书。

古文:甲子,令在京监察御史、在外监司、郡守及路分钤辖已上,举曾经边任或有武勇可以统众出战者,人二员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命令在京的监察御史,在朝廷外的监司、郡守及路分铃辖以上官员,推荐曾经在边境任职或者是武勇过人可以率领军队作战的人,每人推举二名。

古文:东兵正将占沆与金人战于交城县,死之。

现代文:东兵正将占杭在交城县与金军作战,战死。

古文:乙丑,诏三衙并诸路帅司各举谙练边事、智勇过人并豪俊奇杰、众所推服、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名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下诏三衙及各路帅司分别荐举熟悉边事、智勇过人,并且为豪俊奇杰所推服可以统制将领的人五名。

古文:贬蔡攸节度副使,安置朱勔于循州。

现代文:贬蔡枚为节度副使,籽豹安置循州。

古文:五月丙寅朔,朝于龙德宫,令提举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。

现代文:五月初一,朝拜龙德宫,命令提举官每天报告太上皇帝起居平安情况。

古文:丁卯,诏天下有能以财谷佐军者,有司以名闻,推恩有差。

现代文:初二,下诏全国有能用财谷辅助军队的人,有关部门把他们的名字上报朝廷,给予不等的恩惠。

古文:以少傅、镇西军节度余深为特进、观文殿大学士。

现代文:任命少傅、镇西军节度使余深为特进、观文殿大学士。

古文:戊辰,罢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庭。

现代文:初三,罢除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庭。

古文:庚午,少傅、安武军节度使钱景臻,镇安军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刘宗元并为左金吾卫上将军。

现代文:初五,少傅、安武军节度使钱景臻,镇安军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刘宗元,并为左金吾卫上将军。

古文:保信军节度使刘敷、武成军节度使刘敏、向德军节度使张楙、岳阳军节度使王舜臣、应道军节度度使朱孝孙、泸川军节度使钱忱并为右金吾卫上将军。

现代文:保信军节度使刘敷、武成军节度使刘敏、向德军节度使张增、岳阳军节度使王舜臣、应道军节度使朱孝孙、沪川军节度使钱忱并为右金吾卫上将军。

古文:是日,寒。

现代文:这天,寒冷。

古文:辛未,申铜禁。

现代文:初六,重申铜禁命令。

古文:诏:无出身待制已上,年及三十而通历任实及十年者,乃得任子。

现代文:下诏:没有出身的待制以上官员,年龄三十岁连续任官达到十年的,才能享受恩荫待遇。

古文:监察御史余应求坐言事迎合大臣,罢知卫州。

现代文:监察御史余应求因言事迎合大臣,罢为卫州知州。

古文:甲戌,曲赦河北路。

现代文:初九,因特殊情况赦免河北路。

古文:乙亥,申销金禁。

现代文:初十,重新下发以金饰物的禁令。

古文:丁丑,诏以俭约先天下,澄冗汰贪,为民除害,授监司、郡县奉行所未及者,凡十有六事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下诏全国以俭约为先,澄洗冗员,裁汰贪官,为民除害,重申先前下达给监司、郡县施行而尚未奉行的共十六件事。

古文:姚古将兵至威胜,闻粘罕将至,众惊溃,河东大振。

现代文:姚古率兵到威胜,听说粘罕即将到达,士兵惊溃,河东大为震动。

古文:河北、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与金人战于榆次,死之。

现代文:河北、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在榆次与金军作战,战死。

古文:己卯,借外任官职田一年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借给外任官员职田一年。

古文:开府仪同三司高俅卒。

现代文:开府仪同三司高球去世。

古文:辛巳,损太官日进膳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减少太官每天进膳次数。

古文:追削高俅官。

现代文:追削高球官职。

古文:甲申,罢详议司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罢除详议司。

古文:己丑,以河东经略安抚使张孝纯为检校少保、武当军节度使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任命河东经略安抚使张孝纯为检校少保、武当军节度使。

古文:壬辰,诏天下举习武艺、兵书者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下诏全国推荐精习武艺、兵书的人。

古文:乙未,诏姚古援太原。

现代文:三十日,诏命姚古救援太原。

古文:六月丙申朔,以道君皇帝还朝,御紫宸殿,受群臣朝贺。

现代文:六月初一,因道君皇帝回到朝廷,钦宗到紫哀殿,接受大臣们的朝拜和祝贺。

古文:诏谏官极论阙失。

现代文:下诏谏官充分陈述朝政缺失。

古文:戊戌,令中外举文武官才堪将帅者。

现代文:初三,命令朝廷内外推举文武官员中才能可以担任将帅的人才。

古文:时太原围急,群臣欲割三镇地,李纲沮之,乃以李纲代种师道为宣抚使、援太原。

现代文:当时太原被围,形势危急,大臣们打算割让三镇土地,李纲坚决反对,于是任命李纲代替种师道为宣抚使,援救太原。

古文:辛丑,以资政殿学士刘韐为宣抚副使,陕西制置司都统制解潜为制置副使。

现代文:初六,任命资政殿学士刘旨为宣抚副使,陕西制置司都统制解潜为制置副使。

古文:太白犯岁星。

现代文:太白星侵犯岁星。

古文:壬寅,封郓国公楃为安康郡王,韩国公楗为广平郡王,并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初七,封邪国公越憧为安康郡王,韩国公赵健为广平郡王,都为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诏: 今日政令,惟遵奉上皇诏书,修复祖宗故事。

现代文:下诏: 现在的政令,只遵奉上皇发布的诏书,队复完善祖宗的规章制度。

**古文:群臣庶士亦当讲孔、孟之正道,察安石旧说之不当者,羽翼朕志,以济中兴。 **

现代文:大臣庶士们应当讲求孔子、孟子的正统学说,考察王安石学说中的不当之处,帮助实现肤的志愿,从而完成赵宋中兴的大业。

古文:癸卯,以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、镇西军承宣使王禀为建武军节度使,录坚守太原之功也。

现代文:初八,任命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、镇西军承宣使王享为建武军节度使,这是录用坚守太原有功之臣。

古文:甲辰,路允迪罢为醴泉观使。

现代文:初九,路允迪罢为醛泉观使。

古文:乙巳,左司谏陈公辅以言事责监合州酒务。

现代文:初十,左司谏陈公辅因言事不当被责监合州酒务。

古文:壬子,天狗坠地。有声如雷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天狗星坠落,有声如雷。

古文:癸丑,虑囚。

现代文:十八日,讯察囚犯罪状。

古文:丙辰,太白、荧感、岁、镇四星合于张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太白星、荧惑星、岁星、镇星在张宿会合。

古文:辛酉,罢都水、将作监承受内侍官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罢除都水、将作监承受内侍官。

古文:熙河都统制焦安节坐不法,李纲斩之。

现代文:熙河都统制焦安节因做不法事获罪,李纲斩杀了他。

古文:壬戌,姚古坐拥兵逗遛,贬为节度副使、安置广州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姚古因拥兵逗留不进,贬为节度副使,安置广州。

古文:彗出紫微垣。

现代文:彗星出现在紫微垣。

古文:秋七月乙丑朔,除元符上书邪等之禁。

现代文:秋七月初一,废除元符上书邪等的禁令。

古文:宋昭政和中上书谏攻辽,贬连州;庚午,诏赴都堂。

现代文:宋昭政和上书劝谏攻辽,贬连州;初六,下诏宋昭到朝廷。

古文:乙亥,安置蔡京于儋州,攸雷州,童贯吉阳军。

现代文:十一日,蔡京安置在澹州;蔡枚安置在雷州;童贯安置在吉阳军。

古文:己卯,免借河北、河东、陕西路职田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罢免河北、河东、陕西路借职田。

古文:乙酉,诏蔡京子孙二十三人已分窜远地,遇赦不许量移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下诏:蔡京子孙二十三人已经分别贬窜边远地区,遇到赦免不许移近安置。

古文:是日,京死于潭州。

现代文:这天,蔡京死于潭州。

古文:丁亥,令侍从官共议改修宣仁圣烈皇后谤史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命令侍从官共同商议修改宣仁圣烈皇后谤史。

古文:辛卯,遣监察御史张澂诛童贯,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诛赵良嗣,并窜其子孙于海南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派遣监察御史张膺诛杀童贯,广西转运副使李瘴之诛杀赵良嗣,并且把他们的子孙贬到海南。

古文:壬辰,侍御史李光坐言事贬监当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侍御史李光因言事不当被贬为监当官。

古文:是月,解潜与金人战于南关,败绩。

现代文:这个月,解潜与金军战于南关,失败。

古文:刘韐自辽州引兵与金人战,败绩。

现代文:刘洽从辽州率兵与金军作战,失败。

古文:八月甲午朔,录陈瓘后。

现代文:八月初一,录用陈酵后代。

古文:丙申,复命种师道以宣抚使巡边,召李纲还。

现代文:初三,又命令种师道以宣抚使的身份巡视边境,召回李纲。

古文:庚子,诏以彗星,避殿减膳,令从臣具民间疾苦以闻。

现代文:初七,下诏因彗星出现不上殿,减少饮食,命令从臣陈述民间疾苦上报朝廷。

古文:河东察访使张灏与金人战于文水,败绩。

现代文:河东察访使张颧与金军战于文水,失败。

古文:辛丑,诏求民之疾苦者十七事,悉除之。

现代文:初八,下诏影响百姓疾苦的十七件事,全部废除。

古文:丁未,斡离不复攻广信军、保州,不克,遂犯真定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斡离不又攻打广信军、保州,没能攻下,于是侵犯真定。

古文:戊申,都统制张思正等夜袭金人于文水县,败之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都统制张思正等在文水县夜袭金军,打败金兵。

古文:己酉,复战,师溃,死者数万人,思正奔汾州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又与金军交战,军队失败,死了数万人,张思正退到汾州。

古文:都统制折可求师溃于子夏山。

现代文:都统制折可求的军队在子夏山失败。

古文:威胜、隆德、汾、晋、泽、绛民皆渡河南奔,州县皆空。

现代文:威胜、隆德、汾、晋、泽、绛等地的百姓都渡过黄河南逃,州县都成为空城。

古文:金人乘胜攻太原。

现代文:金军乘胜进攻太原。

古文:录张庭坚后。

现代文:录用黄庭坚的后代。

古文:乙卯,遣徽猷阁待制王云、阁门宣赞舍人马识远使于金国,秘书著作佐郎刘岑、太常博士李若水分使其军议和。

现代文:二十二日,派遣徽酞阁待制王云、阎门宣赞舍人马识远出使金国,秘书著作佐郎刘岑、太常博士李若水分别出使金军议和。

古文:戊午,许翰罢知亳州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许翰罢为毫州知州。

古文:己未,太宰徐处仁罢知东平,少宰吴敏罢知扬州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太宰徐处仁罢为东平知府,少宰吴敏罢为扬州知州。

古文:以唐恪为少宰兼中书侍郎,何为中书侍郎,礼部尚书陈过庭为尚书右丞,开封尹聂昌同知枢密院事,御史中丞李回签书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任命唐烙为少宰兼中书侍郎,何镐为中书侍郎,礼部尚书陈过庭为尚书右承,开封府尹聂昌为同知枢密院事,御史中承李回为签书枢密院事。

古文:庚申,遣王云使金军,许以三镇赋税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派遣王云出使金军,答应用三镇赋税索回三镇。

古文:是月,福州军乱,杀其知州事柳庭俊。

现代文:这个月,福州军叛乱,杀死知州柳庭俊。

古文:九月丙寅,金人陷太原,执安抚使张孝纯,副都总管王禀、通判方笈皆死之。

现代文:九月初三,金军攻陷太原,俘虏安抚使张孝纯,副都总管王享、通判方岌都战死。

古文:辛未,贬吴敏为崇信军节度副使、安置涪州。

现代文:初八,贬吴敏为崇信军节度副使,涪州安置。

古文:移蔡攸于万安军,寻与弟翛及朱勔皆赐死。

现代文:蔡枚移到万安军安置,不久与弟蔡桔及籽刃都被赐死。

古文:乙亥,诏编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笔手诏,参祖宗法及今所行者,删修成书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下诏编修救令所取出靖康以前蔡京所请求的御笔手诏,参照祖宗法度及现在所行法令,删修成书。

古文:丁丑,礼部尚书王为尚书左丞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任命礼部尚书王辨为尚书左承。

古文:戊寅,有赤气随日出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红色光气随太阳而出。

古文:李纲罢知扬州。

现代文:李纲罢为扬州知州。

古文:壬午,枭童贯首于都市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砍下童贯的头在都市示众。

古文:癸未,赐布衣尹焞为和靖处士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赐布衣尹停为和靖处士。

古文:甲申,日有两珥、背气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太阳周围出现两道光气,外围出现背气。

古文:丙戌,建三京及邓州为都总管府,分总四道兵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在三京和邓州建置都总管府,分领四道军队。

古文:庚寅,以知大名府赵野为北道都总管,知河南府王襄为西道都总管,知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,知应天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任命大名知府赵野为北道都总管,河南知府王襄为西道都总管,邓州知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,应天知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。

古文:又罢李纲提举洞霄宫。

现代文:又罢李纲为洞霄宫提举。

古文:辛卯,遣给事中黄锷由海道使金国议和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派遣给事中黄愕由海道出使金国议和。

古文:是月,夏人陷西安州。

现代文:这个月,夏军攻陷西安州。

古文:冬十月癸巳朔,御殿复膳。

现代文:冬十月初一,恢复上殿和饮食。

古文:贬李钢为保静军节度副使、安置建昌军。

现代文:贬李纲为保静军节度副使,安置建昌军。

古文:丁酉,金人陷真定,都钤辖刘竧死之。

现代文:初五,金军攻陷真定,都铃辖文上身战死。

古文:有流星如杯。

现代文:有流星如杯。

古文:戊戌,金人使杨天吉、王汭来。

现代文:初六,金国派杨天吉、王来。

古文:庚子,日有青、赤、黄恩气。

现代文:初八,太阳上出现青、赤、黄光气。

古文:金人陷汾州,知州张克戬、兵马都监贾亶死之。又攻平定军。

现代文:金军攻陷汾州,知州张克戮、兵马都监贾战死;金军又攻打平定军。

古文:辛丑,下哀痛诏,命河北、河东诸路帅臣传檄所部,得便宜行事。

现代文:初九,下哀痛诏,命令河北、河东各路帅臣向所辖地区传达命令,可以不上奏自行决断政事。

古文:壬寅,天宁节,率群臣诣龙德宫上寿。

现代文:初十,天宁节,钦宗率大臣们到龙德宫向徽宗祝寿。

古文:甲辰,诏用蔡京、王黼、童贯所荐人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下诏任用蔡京、王敞、童贯所推荐的人才。

古文:丙午,集从官于尚书省,议割三镇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在尚书省招集侍从官,商议割让三镇。

古文:召种师道还。

现代文:招回种师道。

古文:丁未,以礼部尚书冯澥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任命礼部尚书冯懈为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己酉,阅炮飞山营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检阅炮飞山营。

古文:庚戌,以范讷为宁武军节度使、河北河东路宣抚使。

现代文:十八日,任命范呐为宁武军节度使、河北河东路宣抚使。

古文:辽故将小胡录攻陷麟州建宁砦,知砦杨震死之。壬子,诏太常礼官集议金主尊号。

现代文:辽朝故将勒绿攻陷麟州建宁寨,知寨杨震战死。二十日,下诏太常礼官一起讨论金主尊号。

古文:命尚书左丞王副康王使斡离不军,辞。

现代文:命令尚书左承王辨陪同康王出使斡离不军,王辨推辞。

古文:乙卯,雨木冰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降木冰。

古文:丙辰,金人陷平阳府,又陷威胜、隆德、泽州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金军攻陷平阳府,又攻陷威胜、隆德、泽州。

古文:丁巳,高丽入贡,令明州递表以进,遣其使还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高丽来进贡,命令明州递表以进,遣其使臣回国。

古文:戊午,贬王为单州团练副使,命冯澥代行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贬王辨为单州团练副使,命冯懈代替他陪同康王出使金军。

古文:庚申,日有两珥及背气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太阳旁边出现两道光环,外围有背气。

古文:侍御史胡舜陟请援中山,不省。

现代文:侍御史胡舜陆请求救援中山,没有得到回答。

古文:辛酉,种师道薨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种师道逝世。

古文:十一月丙寅,夏人陷怀德军,知军事刘铨、通判杜翊世死之。

现代文:十一月初五,夏军攻陷怀德军,知军事刘锉、通判杜诩世战死。

古文:籍谭稹家。

现代文:籍没谭棋家。

古文:戊辰,康王未至金军而还。

现代文:初七,康王没有到金营就退回。

古文:冯澥罢。

现代文:冯懈被罢免。

古文:己巳,集百官议三镇弃守。

现代文:初八,召集文武百官讨论三镇弃守问题。

古文:庚午,诏河北、河东、京畿清野,令流民得占官舍寺观以居。

现代文:初九,下诏河北、河东、京瓷转移人口物资,命令流民可以占居官舍寺观。

古文:辛未,有流星如杯。

现代文:初十,有流星如杯。

古文:壬申,禁京师民以浮言相动者。

现代文:十一日,禁止京城百姓以浮言相鼓动。

古文:癸酉,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以首议弃地罢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因首先提出弃地被罢免。

古文:金人至河外,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师十二万拒之。

现代文:金军到达黄河外,宣抚副使折彦质率领十二万军队抵抗金军。

古文:甲戌,师溃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军队失败。

古文:金人济河,知河阳燕瑛、西京留守王襄弃城遁。

现代文:金军越渡黄河,河阳知府燕瑛、西京留守王襄弃城逃跑。

古文:乙亥,命刑部尚书王云副康王使斡离不军。许割三镇,奉衮冕、车辂,尊其主为皇叔,且上尊号。

现代文:十四月,命刑部尚书王云陪同康王出使斡离不军,答应割让三镇,贡送礼服礼帽,尊金主为皇叔,并且敬上尊号。

古文:丙子,金人渡河,折彦质兵尽溃,提刑许高兵溃于洛口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金军渡过黄河,折彦质军队全部溃败,提刑许高的军队在洛口溃败。

古文:金人来言,欲尽得河北地。

现代文:金军派人来说,想要河北全部土地。

古文:京师戒严。

现代文:京师开封戒严。

古文:遣资政殿学士冯澥及李若水使粘罕军。

现代文:派遣资政殿学士冯懈和李若水出使粘罕军。

古文:丁丑,何罢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何镐被罢免。

古文:以尚书左丞陈过庭为中书侍郎,兵部尚书孙傅为尚书右丞。

现代文:任命尚书左承陈过庭为中书侍郎,兵部尚书孙傅为尚书右承。

古文:命成忠郎郭京领选六甲正兵所。

现代文:命令成忠郎郭京领选六甲正兵所。

古文:签书枢密院事李回以万骑防河,众溃而归。

现代文:签书枢密院事李回率领一万骑兵防守黄河,军队溃败回撤。

古文:是日,塞京城门。

现代文:这天,堵塞京师城门。

古文:戊寅,进龙德宫婉容韦氏为贤妃,康王构为安国、安武军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进龙德宫婉容韦氏为贤妃,康王赵构为安国、安武军节度使。

古文:罢清野。

现代文:停止转移人口物资。

古文:辛巳,以知怀州霍安国为徽猷阁待制,通判林渊直徽猷阁,赏守御之功也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任命怀州知州霍安国为徽酞阁待制,通判林渊直徽酞阁,奖赏他们守卫抵抗金军的功劳。

古文:壬午,斡离不使杨天吉、王汭、勃堇撒离栂来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斡离不派杨天吉、王、勃荃撒离姆来。

古文:命耿南仲使斡离不军,聂昌使粘罕军,许画河为界。

现代文:命令耿南仲出使斡离不军,聂昌出使粘罕军,答应划河为界。

古文:康王至磁州,州人杀王云,止王勿行,王复还相州。

现代文:康王到达磁州,州人杀死王云,要求康王停止前行,康王又回到相州。

古文:遣蜡书间行出关召兵,又约康王及河北守将来援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任命尚书右承孙傅为同知枢密院事,御史中承曹辅为签书枢密院事。

古文:多为逻兵所获。丁亥,大风发屋折木。

现代文:任命京兆府路安抚使范致虚为陕西五路宣抚使,命令他督促勤王兵人援京师。二十六日,大风吹倒房屋,折断树木。

古文:李回罢。

现代文:李回罢免。

古文:戊子,金人攻通津门,范琼出兵焚其砦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金军攻打通津门,范琼出兵烧金军营寨。

古文:己丑,南道总管张叔夜将兵勤王,至玉津园,以叔夜为延康殿学士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南道总管张叔夜率兵勤王,到达玉津园,任命张叔夜为延康殿学士。

古文:斡离不遣刘晏来。

现代文:斡离不派刘晏来。

古文:庚寅,幸东壁劳军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到东壁慰劳军队。

古文:诏三省长官名悉依元丰旧制。

现代文:下诏三省长官官名全部依照元丰旧制。

古文:领开封府何为门下侍郎。

现代文:任命领开封府何镐为门下侍郎。

古文:闰月壬辰朔,金人攻善利门,统制姚仲友御之。

现代文:闰十一月初一,金军攻打善利门,统制姚仲友抵抗金军。

古文:奇兵作乱,杀使臣,王宗濋斩数十人乃定。

现代文:骑兵作乱,杀死使臣,王宗灌斩杀数十人才平定。

古文:唐恪出都,人欲击之,因求去,罢为中太一宫使。

现代文:唐烙出京城,有人要打死他,他请求离去,罢为中太一宫使。

古文:以门下侍郎何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。

现代文:任命门下侍郎何镐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。

古文:刘韐坐弃军,降五官予祠。

现代文:刘洽因弃军获罪,降职五级,让他主管宫祠。

古文:癸巳,京师苦寒,用日者言,借土牛迎春。

现代文:初二,京师特别寒冷,采纳日官意见,借土制的牛驱寒迎春。

古文:朱伯友坐弃郑州,降三官罢。

现代文:朱伯友因放弃郑州获罪,降三官罢免。

古文:西道总管王襄弃西京去。

现代文:西道都总管王襄放弃西京逃走。

古文:知泽州高世由以城降于金。

现代文:泽州知州高世由据城投降金国。

古文:燕瑛欲弃河阳,为乱兵所杀。

现代文:燕瑛想放弃河阳,被乱兵杀死。

古文:河东诸郡,或降或破殆尽。

现代文:河东各郡,有的投降,有的沦陷,几乎全完了。

古文:都民杀东壁统制官辛亢宗。

现代文:京城百姓杀死东壁统制官辛亢宗。

古文:罢民乘城,代以保甲。

现代文:罢民登城,代以保甲。

古文:粘罕军至城下。

现代文:粘罕率金军到达城下。

古文:甲午,时雨雪交作,帝被甲登城,以御膳赐士卒,易火饭以进,人皆感激流涕。

现代文:初三,当时京城雨雪交作,钦宗披甲登城,用皇帝的饮食赏赐士卒,换上熟饭给士卒吃,士卒都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
古文:金人攻通津门,数百人缒城御之,焚其炮架五、鹅车二。

现代文:金军攻打通津门,数百人用绳子悬着排列在墙上抵抗金军,焚毁金军二个炮架、二辆鹅车。

古文:驿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、领开封府。

现代文:派骚传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,统领开封府。

古文:金人陷怀州,霍安国、林渊及其钤辖张彭年、都监赵士詝、张谌皆死之。

现代文:金军攻陷怀州,霍安国、林渊及其铃辖张彭年、都监赵士泞、张堪都战死。

古文:乙未,金人入青城,攻朝阳门。

现代文:初四,金军进青城,攻打朝阳门。

古文:冯澥与金人萧庆、杨真诰来。

现代文:冯懈与金军使臣萧庆、杨真浩来。

古文:丙申,帝幸宣化门,以障泥乘马,行泥淖中,民皆感泣。

现代文:初五,钦宗到宣化门,因泥阻挡而乘马,在泥淖中经过,百姓都感动得哭了。

古文:张叔夜数战有功,帝如安上门召见,拜资政殿学士。

现代文:张叔夜数战有功,钦宗到安上门召见他,任命为资政殿学士。

古文:金人执胡直孺,又陷拱州。

现代文:金军俘获胡直孺,又攻陷拱州。

古文:丁酉,赤气亘天。

现代文:初六,红气布满天空。

古文:以冯澥为尚书左丞。

现代文:任命冯解为尚书左承。

古文:戊戌,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濋与金人战于城下,统制官高师旦死之。

现代文:初七,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灌与金军在城下交战,统制官高师旦战死。

古文:庚子,以资政殿学士张叔夜签书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初九,任命资政殿学士张叔夜为签书枢密院事。

古文:金人攻宣化门,姚仲友御之。

现代文:金军攻打宣化门,姚仲友率兵抵抗。

古文:辛丑,金人攻南壁,杀伤相当。

现代文:初十,金军攻打南壁,二军杀伤相当。

古文:壬寅,诏河北守臣尽起军民兵,倍道入援。

现代文:十一日,下诏河北守臣征发所有的军民为兵,星夜兼程赶往京城参加抵抗金军。

古文:癸卯,金人攻南壁,张叔夜、范琼分兵袭之,遥见金兵,奔还,自相蹈藉,溺隍死者以千数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金军攻打南壁,张叔夜、范琼分兵袭击金军,在很远的地方看见金兵,逃回,士卒自相践踏,溺死踩死的以千计。

古文:甲辰,大雨雪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降大雨雪。

古文:金人陷亳州。

现代文:金军攻陷毫州。

古文:遣间使召诸道兵勤王。

现代文:遣间使召集各道兵勤王。

古文:乙巳,大寒,士卒噤战不能执兵,有僵仆者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大寒,士卒寒冷得浑身发抖,握不住兵器,有冻僵倒在地上的。

古文:帝在禁中徒跣祈晴。

现代文:钦宗在皇宫中光着脚祈祷天气晴朗。

古文:时勤王兵不至,城中兵可用者惟卫士三万,然亦十失五六。

现代文:当时勤王兵不到,城中可以作战的军队只有卫士三万人,然而也失去了十之五六。

古文:金人攻城急。

现代文:金军猛攻京城。

古文:丙午,雨木冰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降木冰。

古文:丁未,始避正殿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开始不上正殿。

古文:己酉,遣冯澥、曹辅与宗室仲温、士讠布使金军请和。

现代文:十八日,派遣冯懈、曹辅与宗室赵仲温、赵士饰一起出使金军请求议和。

古文: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,速领兵入卫。

现代文:命令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,迅速率兵人卫京师。

古文:辛亥,金人来议和,要亲王出盟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金军派人来议和,要求亲王亲自出使金军签订盟约。

古文:壬子,金人攻通津、宣化门,范琼以千人出战,渡河,冰裂,没者五百余人,自是士气益挫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金军攻打通津、宣化门,范琼率兵一千人出来迎战,渡河中结冰破裂,淹死了五百多人,从此士气更加低落。

古文:甲寅,大风自北起,俄大雨雪,连日夜不止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大风从北方刮来,不久降大雨雪,一天一夜没有停止。

古文:乙卯,金人复使刘晏来,趣亲王、宰相出盟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金军又派刘晏来,督促亲王、宰相作为人质到金军营中去。

古文:丙辰,妖人郭京用六甲法,尽令守御人下城,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,兵大败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妖人郭京用六甲法,命令守御京城的人全部退下,大开宣化门,出来进攻金军,结果宋军大败。

古文:京托言下城作法,引余兵遁去。

现代文:郭京借口下城作法,率领剩下的军队逃跑了。

古文:金兵登城,众皆披靡。

现代文:金军登城,宋军纷纷倒下。

古文:金人焚南薰诸门。

现代文:金军焚烧南薰各门。

古文:姚仲友死于乱兵,宦者黄经国赴火死,统制官何庆言、陈克礼、中书舍人高振力战,与其家人皆被害。

现代文:姚仲友死于乱兵之手,宦官黄经国赴火烧死,统制官何庆言、中书舍人高振力战,与他们家人都被杀害。

古文:秦元领保甲斩关遁,京城陷。

现代文:秦元率领保甲斩关逃跑,京城陷落。

古文:卫士入都亭驿,执刘晏,杀之。

现代文:卫士进人都亭骚,俘获刘晏,杀掉了他。

古文:丁巳,奉道君皇帝、宁德皇后入居延福宫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奉迎道君皇帝、宁德皇后人居延福宫。

古文:命何及济王栩使金军。

现代文:命令何镐和济王赵栩出使金军。

古文:戊午,何入言,金人邀上皇出郊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何镐回来说,金军要求上皇出郊。

**古文:帝曰: 上皇惊忧而疾,必欲之出,朕当亲往。 **

现代文:钦宗说: 上皇受惊扰得了病,一定要到郊外去的话,肤应该亲自去。

古文:自乙卯雪不止,是日霁。

现代文:从二十四日起降雪不停,今天才晴。

古文:夜有白气出太微,彗星见。

现代文:晚上有白气出现在太微星垣,彗星出现。

古文:庚申,日赤如火,无光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太阳红似火而无光。

古文:辛酉,帝如青城。

现代文:三十日,钦宗到青城。

古文:十二月壬戌朔,帝在青城。

现代文:十二月初一,钦宗在青城。

古文:萧庆入居尚书省。

现代文:萧庆进居尚书省。

古文:是日,康王开大元帅府于相州。

现代文:这天,康王在相州开设大元帅府。初二,钦宗从青城回。

古文:癸亥,帝至自青城。

现代文:初三,金军大肆搜刮金帛。

古文:甲子,大索金帛。丙寅,遣陈过庭、刘韐使两河割地。辛未,定京师米价,劝粜以振民。

现代文:初五,派遣陈过庭、刘洽出使两河割交土地。初十,确定京师米价,劝富户出桌用来贩济贫民。

古文:癸酉,斩行门指挥使蒋宣、李福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斩杀行门指挥使蒋宣、李福。

古文:乙亥,康王如北京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康王到北京。

古文:丙子,尚书省火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尚书省发生火灾。

古文:庚辰,雨雹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降冰雹。

古文:癸未,大雪,寒。

现代文:二十二日,大雪寒冷。

古文:纵民伐紫筠馆花木为薪。

现代文:允许百姓砍伐紫箔馆花木为薪炭。

古文:庚寅,康王如东平。

现代文:三十日,康王到达东平。

古文:二年春正月辛卯朔,命济王栩、景王杞出贺金军,金人亦遣使入贺。

现代文:靖康二年春正月初一,命令济王赵栩、景王枷巳出城祝贺金军新春,金军也派人来祝贺新春。

古文:壬辰,金人趣召康王还。

现代文:初二,金军催促钦宗召回康王。

古文:遣聂昌、耿南仲、陈过庭出割两河地,民坚守不奉诏,凡累月,止得石州。

现代文:派遣聂昌、耿南仲、陈过庭出割两河土地,两河人民坚守,拒不奉命,共几个月,金军只得到石州。

古文:甲午,诏两河民开门出降。

现代文:初四,下诏两河人民开门投降。

古文:乙未,有大星出建星,西南流入于浊没。

现代文:初五,有大星出现在建星,向西南方向流进浊星消失。

古文:丁酉,雨木冰。

现代文:初七,降木冰。

古文:己亥,阴曀,风迅发。夜,西北阴云中有如火光。

现代文:初九,天气阴暗,风迅速刮起;晚上,西北方向阴云中好像有火光。

古文:庚子,金人索金银急。

现代文:初十,金军搜索金帛很急。

古文:何、李若水劝帝亲至军中,从之,以太子监国而行。

现代文:何镐、李若水劝钦宗亲自到金军营中去,钦宗答应,任命太子监国,然后前往。

古文:乙巳,籍梁师成家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籍没梁师成家。

古文:丙午,刘韐自经于金军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文伟浓金军中自杀。

古文:太学生徐揆上书,乞守门请帝还阙。

现代文:太学生徐撰上书,乞求守卫城门,请钦宗回宫。

古文:金人取至军中,揆抗论,为所杀。

现代文:金军把徐撰带到军中,徐撰抗论被金军杀掉。

古文:至夜,金人劫神卫营。

现代文:到晚上,金军劫掠神卫营。

古文:丁未,大雾四塞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大雾弥漫京城四方。

古文:金人下含辉门剽掠,焚五岳观。

现代文:金军到含辉门票掠,焚烧五岳观。

古文:二月辛酉朔,帝在青城,自如金军,都人出迎贺。

现代文:二月初一,钦宗在青城,自己前往金军,京城人们出来迎驾。

古文:丙寅,金人堑南薰门路,人心大恐。

现代文:初六,金军挖断南薰门路,人心大为恐慌。

古文:已而金人令推立异姓,孙傅方号恸,乞立赵氏,不允。

现代文:不久,金军命令拥立异姓,孙傅悲痛大哭,请求立赵氏,没有允许。

古文:丁卯,金人要上皇如青城。

现代文:初七,金军要上皇到青城。

古文:以内侍邓述所具诸王孙名,尽取入军中。

现代文:按内侍邓述所排列的诸王孙名字,全部带到金军营中。

古文:辛未,金人逼上皇召皇后、皇太子入青城。

现代文:十一日,金军逼迫上皇召皇后、皇太子进人青城。

古文:庚辰,康王如济州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康王到达济州。

古文:癸未,观文殿大学士唐恪仰药自杀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观文殿大学士唐烙服药自杀。

古文:乙酉,金人以括金未足,杀户部尚书梅执礼、侍郎陈知质、刑部侍郎程振、给事中安扶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金军因搜刮金子数没有达到要求,杀死户部尚书梅执礼、侍郎陈知质、刑部侍郎程振、给事中安扶。

古文:三月辛卯朔,帝在青城。

现代文:三月初一,钦宗在青城。

古文:丁酉,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。

现代文:初七,金军立张邦昌为楚帝。

古文:庚子,金人来取宗室,开封尹徐秉哲令民结保,毋藏匿。

现代文:十日,金军来搜取宗室,开封府尹徐秉哲令民结保,不要藏匿他们。

古文:丁巳,金人胁上皇北行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金军带着上皇北行。

古文:夏四月庚申朔,大风吹石折木。

现代文:夏四月初一,大风吹起石块,折断树木。

古文:金人以帝及皇后、皇太子北归。

现代文:金军带着钦宗及皇后、皇太子北归。

古文:凡法驾、卤簿,皇后以下车辂、卤簿,冠服、礼器、法物,大乐、教坊乐器,祭器、八宝、九鼎、圭璧,浑天仪、铜人、刻漏,古器、景灵宫供器,太清楼秘阁三馆书、天下州府图及官吏、内人、内侍、技艺、工匠、娼优,府库畜积,为之一空。

现代文:皇上的车驾、仪仗,皇后以下的车格、仪仗,冠服、礼器等法物,大乐教坊乐器,祭器八宝、九鼎、圭璧,浑天仪、铜人、刻漏,古器和景灵宫供器,太清楼秘阁三馆书、天下州府图及官吏、内人、内侍、技艺、工匠、女昌伎,府库积蓄,全部被金军搜刮走,京城皇宫为之一空。

古文:辛酉,北风大起,苦寒。

现代文:初二,北风大起,特别寒冷。

古文:五月庚寅朔,康王即位于南京,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。

现代文:五月初一,康王在南京即位,遥上钦宗尊号为孝慈渊圣皇帝。

古文: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辛卯,帝崩问至。

现代文:绍兴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,钦宗逝世的消息传到朝廷。

古文:七月己丑,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,庙号钦宗。

现代文:七月十八日,敬上尊溢为恭文顺德仁孝皇帝,庙号钦宗。

古文:三十二年闰二月戊寅,祔于太庙。

现代文: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十一日,奉钦宗神主祭于祖庙。

古文:赞曰:帝在东宫,不见失德。

现代文:评论说:钦宗在东宫为太子的时候,不见有失德行为。

古文:及其践阼,声技音乐一无所好。

现代文:到他被迫登上皇帝位,声伎音乐之类玩乐的事情一无所好。

古文:靖康初政,能正王黼、朱勔等罪而窜殛之,故金人闻帝内禅,将有卷甲北旆之意矣。

现代文:靖康初年刚刚执掌国家大权,能够判王敞、籽刃等人的罪刑,并流放、诛杀他们,故金国听说钦宗受禅即帝位,曾经有卷甲北归的打算。

古文:惜其乱势已成,不可救药,君臣相视,又不能同力协谋,以济斯难,惴惴然讲和之不暇。

现代文:可惜混乱的局面已经形成,不可救药;君臣互相观望,又不能同心协力,共同谋划,来度过这场空前的灾难,只好惴惴不安地忙着讲和还应付不过来。

古文:卒致父子沦胥,社稷芜茀。

现代文:最终导致父子沦人敌国,国家混乱不堪。

古文:帝至于是,盖亦巽懦而不知义者欤!

现代文:钦宗皇上到这时,大概也是懦弱胆怯到不知什么是正义之举了!

古文:享国日浅,而受祸至深,考其所自,真可悼也夫!真可悼也夫!

现代文:钦宗居帝位的时间那么短暂,而遭受的祸患却那么深远,考察钦宗遭受祸难的由来,真是可伤悼啊!真是可伤悼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