冉有问卫君

**古文:冉有曰: 夫子为卫君乎? **

现代文:冉有说: 夫子帮助卫君吗?

**古文:子贡曰: 吾将问之。 **

现代文:子贡说: 我要问问夫子。

**古文:入,曰: 伯夷、叔齐何人也? **

现代文:遂进见孔子,说: 伯夷、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呀?

**古文:曰: 古之贤人也。 **

现代文:孔子说: 是古时的贤人哪!

**古文:曰: 怨乎? **

现代文:子贡说: 他们怨恨吗?

**古文:曰: 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 **

现代文:孔子说: 追求仁爱,得到了仁爱,还怨恨什么?

**古文:出,曰: 夫子不为也。 **

现代文:子贡辞出,说: 夫子不会帮助卫君的。

**古文:说者皆评较蒯聩、辄之是非,多至数百言,惟王逢原以十字蔽之,曰:贤兄弟让,知恶父子争矣。 **

现代文:解说的人,都是用评比的方法来定蒯聩和辄的是非,多到几百字,只有王逢原用了十个字就概括了,说: 赞成兄弟让国,就知道反对父子相争了。

古文:最为简妙。

现代文:最为简洁精妙。

古文:晁以道亦有是语,而结意不同。

现代文:晃以道也有这样的,但结句的意思不同。

古文:尹彦明之说,与逢原同。

现代文:尹彦明的说法,和王造原相同。

**古文:惟杨中立云: 世之说者,以谓善兄弟之让,则恶父子之争可知,失其旨矣。 **

现代文:只有杨中立说: 世上的解说者,以为赞成兄弟让国,就知道反对父子相争,失掉了这句话的主旨。

古文:其意为不可晓。

现代文:他的意思是什么,让人不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