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武中元

**古文:成都有汉《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》,其末云: 建武中元二年六月。 **

现代文:成都有一通汉代的《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》,碑文最后写着: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六月 。

古文:按范史本纪,建武止三十一年,次年改为中元,直书为中元元年。

现代文:按范晔所写的《后汉书•本纪》记载:汉光武帝的年号 建武 只到三十一年,第二年改年号为中元,直接写为 中元元年 。

古文:观此所刻,乃是虽别为中元,犹冠以建武,如文、景帝中元、后元之类也。

现代文:这个碑上年号的写法是,虽年号已改为 中元 ,仍在上面加上 建武 ,就象汉文帝、汉景帝中元、后元一样。

**古文:又《祭祀志》载封禅后赦天下诏,明言云: 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。 **

现代文:再看看《后汉书•祭祀志》所载的《封禅后赦天下诏》,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: 以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为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。

古文:《东夷倭国传》云: 建武中元二年,来奉贡。 援据甚明。

现代文:《后汉书•东夷倭国传》也写着: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,来汉朝朝贡 写为 建武中元 根据是十分清楚的。

**古文:而宋莒公作《纪年通谱》乃云: 纪、志所载不同,必传写脱误。 **

现代文:可是宋莒公作的《纪年通谱》却说: 《本纪》与《祭祀志》记载不同,必定是传抄过程中出了错误。

古文:学者失于精审,以意删去,殆亦不深考耳。

现代文:这是作学问的人没有认真研究,按自己的理解把 建武 二字删去,这也是没有认真考证的结果。

**古文:韩庄敏家一铜斗,铭云: 新始建国,天凤上戊六年。 **

现代文:本朝韩庄敏家有一铜斗,上边的铭文是: 王莽新始建国、天凤上戊六年。

**古文:又绍兴中郭金州得一钲,铭云: 新始建国,地皇上戊二年。 **

现代文:还有宋高宗绍兴年间有个叫郭金州的人得到一个钲,上边的铭文也写着 新始建国、地皇上戊二年。

古文:按王莽始建国之后改天凤,又改地皇,兹二器各冠以始元者,自莽之制如此,亦犹其改易郡名不常,每下诏犹系其故名之类耳,不可用中元为比也。

现代文:王莽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号为 始建国 ,后改为 天凤 ,再改为 地皇 ,这两件器物上都把第一个年号写在前面,是王莽时代的制度就是如此,就好象有些郡名改的时间不久,每下诏书还把原来的郡名写在上面一样,这与 建武中元 的写法是不可相提并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