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竹青青

古文:毛公解《卫诗•淇奥》,分绿竹为二物,曰: 绿,王刍也。

现代文:西汉时鲁郡人毛公解释《诗经》卫风的《淇奥》时,把诗中的 绿竹 一词分为两种东西,他说: 绿 就是王刍, 竹 就是篇竹。

古文:竹,萹竹也。 《韩诗》:竹字作,音徒沃反,亦以为萹筑。

现代文:《韩诗》中也说: 竹 字作 薄 ,音徒沃反,也以为是篇竹。

古文:郭璞云: 王刍,今呼白脚莎,即泬蓐豆也。

现代文:东晋的文学家、训话学家郭璞解释说: 王刍现在叫 白脚莎 ,就是绿寿豆。

**古文:萹竹似小藜,赤茎节,好生道旁,可食。 **

现代文:篇竹样子象小藜,红茎有节,喜欢生长在路边,可以食用。

**古文:又云: 有草似竹,高五六尺,淇水侧人谓之菉竹。 **

现代文:又说: 有一种草象竹子,高五六尺,淇水两岸的人称它为 绿竹 。

**古文:案此诸说,皆北人不见竹之语耳。《汉书》: 下淇园之竹以为楗。 **

现代文:认真研究上边约几种说法,都是北方没有见过竹的人的臆测。《汉书》上说: 砍下淇园的竹子作栏用。

古文:寇恂为河内太守,伐淇园竹为矢百余万。

现代文:东汉初年的寇恂作河内太守时,曾砍伐淇园的竹子作了一百余万支箭。

古文:《卫诗》又有 藋藋竹竿,以钓于淇 之句,所谓绿竹,岂不明甚,若白脚莎、泬豆,安得云猗猗青青哉?

现代文:《诗经》卫风的《竹竿》一诗有 长而尖的竹竿哟,可作鱼竿钓于淇水之上 的诗句,由此可见,所谓 绿竹 是一种生长在淇水边上的竹子是十分清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