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重国体

古文:古人为邦,以国体为急,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。其所以自待,及以之待人,亦莫不然。

现代文:古人治理国家,把国家的体面看得很重,最初是没有大小强弱的差别的;他怎么对待自己,就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,没有哪国不是这样的。

古文:故执言修辞,非贤大夫不能尽。

现代文:因此发表言论斟酌辞句,不是贤明的大夫就不能表达详尽。

古文:楚申舟不假道于宋而聘齐,宋华元止之曰: 过我而不假道,鄙我也。

现代文:楚国的申舟不向宋国借路而派使者问侯齐国,宋国的华元阻止了他,说: 经过我国而不向我国借路,这是鄙视我国。

古文:鄙我,亡也。杀其使者,必伐我。

现代文:鄙视我国,我国就灭亡了,杀了楚国的使者,楚国一定会攻打我国。

**古文:伐我,亦亡也。亡一也。 **

现代文:攻打我国,我国也是个亡,都是亡国,是一样的。

**古文:乃杀之。及楚子围宋既急,犹曰: 城下之盟,有以国毙,不能从也。 **

现代文:于是就杀了那个使者等到楚子围攻宋国已经很危急的时候,宋国华元仍然说: 兵临城下被迫订立的盟约,会使国家灭亡,不能听从。

**古文:郑三卿为盗所杀,余盗在宋,郑人纳赂以请之。师慧曰: 以千乘之相,易淫乐之矇,宋无人焉故也。 **

现代文:郑国的三位大卿被盗贼杀了,剩下的盗贼都在宋国,郑国人交纳赠礼来请求抓获他们,郑国的师慧说: 用千乘大国的国相,换一个放纵音乐的瞎子,宋国没有人是肯定的。

古文:子罕闻之,固请而归其赂。

现代文:宋国的子罕听到后,坚持请求把郑国的礼物退回去了。

古文:晋韩宣子有环在郑商,谒诸郑伯,子产弗与,曰: 大国之求,无礼以斥之,何厌之有?

现代文:晋国的韩宣子有个玉环在郑国商人手中,就谒见郑伯,郑国的子产不给他,说: 大国的要求,没有礼仪而且还呵斥人,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?

古文:吾且为鄙邑,则失位矣。

现代文:如果满足他们,我们郑国就将成为他的边远城邑了,郑国国君也会失去君位了。

**古文:若大国令而共无艺,郑鄙邑也,亦弗为也。 **

现代文:如果大国强令而且不讲法制,郑国也不会成为别国边邑的事。

**古文:晋合诸侯于平丘,子产争贡赋之次,子大叔咎之。子产曰: 国不竞亦陵,何国之为! **

现代文:晋国在平丘联合诸侯,子产为贡赋的顺序而争,子大叔责备他,子产说: 国家不竞争也就会被人侵陵,那时会成为什么国家!

**古文:郑駟偃娶于晋,偃卒,郑人舍其子而立其弟。晋人来问,子产对客曰: 若寡君之二三臣,其即世者,晋大夫而专制其位,是晋之县鄙也,何国之为! **

现代文:郑国駟偃在晋国娶了妻,駟偃死后,郑国人不立他的儿子,却立了他的兄弟,晋国派人来问,子产对来人说: 如果我国君主的几个臣子,他们去世的话,晋国大夫就来专权控制他们的职位,那么郑国就成了晋国的县邑边境了,还成为什么国呢!

古文:楚囚郑印堇父,献于秦,郑以货请之。子产曰: 不获。

现代文:楚国拘禁了郑国的印堇父,把他献给秦国,郑国用钱财来请求秦国放回印堇父,子产说: 不会有收获的。

古文:受楚之功而取货于郑,不可谓国,秦不其然。

现代文:接受楚国的战功,却从郑国取得钱财,不可以说是国家,秦国肯定不会这样干。

**古文:若曰郑国微君之惠,楚师其犹在敝邑之城下。 **

现代文:如果说郑国有小国君主的好处。那么楚国军队还在我国的城下呢!

古文:弗从,秦人不予。更币,从子产而后获之。

现代文:郑国没有听从子产的话,结果秦国人果然不肯放人;又遣使者拿着礼物,按照子产的话做,这才获得印堇父。

古文:读此数事,知春秋列国各数百年,其必有道矣。

现代文:读到这几件事,知道了春秋列国各有几百年历史,一定是有他们的治国之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