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显议萧望之

古文:弘恭、石显议置萧望之于牢狱,汉元帝知其不肯就吏,而讫可其奏。

现代文:弘泰、石显商议把萧望之投置到牢狱之中,汉元帝明知道他不肯接受审判,却终于同意了弘恭他们的奏言。

古文:望之果自杀。

现代文:萧望之果然自杀了。

古文:帝召显等责问以议不详,皆免冠谢,乃已。

现代文:汉元帝召见石显等人,责问他们审议不周到的罪过,石显等人都摘下官帽请罪,竟然完事了。

古文:王氏五侯奢僭,成帝内衔之,一旦赫怒,诏尚书奏诛薄昭故事,然特欲恐之,实无意诛也。窦宪恃宫掖声势,夺公主园,章帝切责,有孤雏腐鼠之比,然竟不绳其罪。

现代文:王氏的五个侯骄奢僭越,成帝心中怀恨,有一天赫然发怒,下令尚书上奏诛杀薄昭的往事,然而这只不过是想让他们害怕,实际上并没有诛杀的意图,窦宪倚仗着皇宫内戚的声望权势,夺取了公主的园田,汉章帝激切地斥责,用了孤雏腐鼠来做比方,可是竟然没有判窦宪的罪。

古文:三君之失政,前史固深讥之矣。

现代文:这三个君主的政治昏乱,以前的史官确实深刻地讥刺过了。

古文:司马公谓元帝始疑望之不肯就狱,恭、显以为必无忧,其欺既明,终不能治,可谓易期而难寤也。

现代文:司马光认为,汉元帝开始时就怀疑萧望之不肯接受因禁,恭弘、石显却认为一定没有忧患,他们的欺骗既然已明了了,最终却不能够处治,可以说汉元帝是好欺骗却难使他醒悟啊!

古文:予谓师傅大臣进退罪否,人主当决之于心,何为谋及宦者?

现代文:我认为,太师大臣的任免判罪与否,做君主的应该心中有所决断,怎么去跟宦官商量呢?

古文:且望之先时已尝下廷尉矣,使其甘于再辱,忍耻对吏,将遂以恭、显之议为是耶!

现代文:况且萧望之开始时已经受过廷尉审讯了,让他甘心再受屈辱,忍着羞耻面对狱吏,这不是终于认为弘恭、石显的决议是对的吗!

古文:望之死与不死,不必论也。成帝委政外家,先汉颠覆;章帝仁柔无断,后汉遂衰,皆无足责。

现代文:萧望之死或不死,就不必议论了,汉成帝把政事交给母舅家族,导致了西汉的颠覆;汉章帝仁慈优柔而不果断,导致了东汉的衰微,这都不值得责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