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氏野史

古文:世传孔毅甫《野史》一卷,凡四十事,予得其书于清江刘靖之所,载赵清献为青城宰,挈散乐妓以归,为邑尉追还,大恸且怒。又因与妻忿争,由此惑志。

现代文:社会上流传孔毅甫《野史》一卷,共记四十件事,我从清江县的刘靖之那儿得到了这部书,其中记载赵清献任青城县令的时候,曾带一名民间的女艺人回家,被县尉追上,夺还给人家,因而大哭大闹,又因而迁怒和妻子闹矛盾,因此迷失了自己志向抱负。

古文:文潞公守太原,辟司马温公为通判,夫人生日,温公献小词,为都漕唐子方峻责。

现代文:文潞公作太原太守时,任用司马温公为通判,文夫人生日时,温公曾进献小词祝寿,受到都潜唐子方的严厉斥贵。

古文:欧阳永叔、谢希深、田元均、尹师鲁在河南,携官妓游龙门,半月不返,留守钱思公作简招之,亦不答。

现代文:欧阳永叔、谢希深、田元均,尹师鲁诸人在河南府治所洛阳时,曾经同官妓游览龙门,半个月了还不回来。河南留守官员钱思公写信要他们回来,也不理睬。

古文:范文正与京东人石曼卿、刘潜之类相结以取名,服中上万言书,甚非言不文之义。

现代文:范仲淹和京东人石曼卿、刘潜之流互相结交以博取浮名,服丧期间上万言书,很不符合服丧期间出言不要文采的规范。

古文:苏子瞻被命作《储祥宫记》,大貂陈衍干当宫事,得旨置酒与苏高会,苏阴使人发,御史董敦逸即有章疏,遂坠计中。

现代文:苏辙受命创作《储祥宫记》,大太监陈衍管理宫廷事务,得到皇上的旨意置办洒席同苏饮,苏暗地叫人告发此事,以为不符合礼制,于是御史董敦逸就上了弹劾的奏章,刚好落入陈衍设计好的圈套。

古文:又云子瞻四六表章不成文字。其他如潞公、范忠宣、吕汲公、吴冲卿、傅献简诸公,皆不免讥议。

现代文:还说苏辙用骄文写的表章不成体统,别的如潞公、范忠宣、吕汲公、吴冲卿,傅献简诸人,也都不免受其讥弹批评。

古文:予谓决非毅甫所作,盖魏泰《碧云騢》之流耳。温公自用宠颍公辟,不与潞公、子方同时,共廖妄不待攻也。

现代文:我认为这决不是毅甫所写的,大抵属于魏泰的《碧云暇》之类的东西温公自己是因为庞颖公的举荐而被征辟入就,跟潞公、子方并不同时,其荒谬自不攻自破。

**古文:靖之乃原闻曾孙,佳土也,而跋是书云: 孔氏兄弟曾大父行也,思其人欲其言久矣,故录而藏之。 **

现代文:靖之是原甫的曾孙,是位品学兼优的读书人,可是为这部书所写的跋语却说: 孔氏兄弟和我的曾祖父同辈,怀念他们的为人就想听到言论,已经有很长时间了,所以把它抄录保存。

古文:汪圣锡亦书其后,但记上官彦衡一事,岂弗深考云。

现代文:汪圣锡也在书的后面写有跋语,只是记录了上官彦衡的一件事,难道他们对书的内容没有深入考查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