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谈

古文:量土地肥墝而立邑建城。

现代文:要衡量土地的肥瘠来确定建立城邑。

古文:称地,以称人,以人称粟。三相称,则内可以固守,外可以战胜。

现代文:城邑的兴建要和土地面积的大小相适应,城邑的大小要和人口的多少相适应,人口的多少要和粮食的供应相适应。三者互相适应,对内就可以进行固守,对外就可以战胜敌人。

古文:战胜于外,于内,胜相应,犹合符节,无异故也。

现代文:能够战胜敌人于国外,主要在于国内有充分的准备,胜利和准备的一致性,就象符节的相吻合一样,这是两者之间没有差异的原故。

古文:治兵者,若秘于地,若邃于天,生于无。

现代文:善于治兵的人,就象大地那样深藏不露,就象天空那样深邃莫测,表面无形无影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。

古文:故之,大不窕;小不恢。

现代文:作战时,大规模用兵不会感到兵力不足,小规模用兵也不会感到兵力过多。

古文:明乎禁舍开塞,民流者亲之,地不任者任之。

现代文:平时必须明确各种应兴应革的事项,对于流散的人民,应安托他们,对于没有利用的土地,应该充分利用起来。

古文:夫土广而任则国富,民众而则国治。

现代文:土地广大而又能充分利用,国家就富足;人民众多而又有良好的组织,国家就安定。

古文:富治者,不发轫,不出,而威制天下。

现代文:富足而安定的国家,不必出动军队,凭借声威就可以使天下顺服。

**古文:故曰: 兵胜于朝廷。 **

现代文:所以说,军事的胜利,取决于朝廷的政治措施。

古文:不暴甲而胜者,主胜也。陈而胜者,将胜也。

现代文:不使用武力就取得的胜利,是君主在政治上的胜利;经过战争而取得的胜利,是将帅在指挥上的胜利。

古文:兵起,非可以忿也。

现代文:进行战争,是不能意气用事的。

古文:见胜则兴,不见胜则止。

现代文:预计有胜利的把握就采取行动;预计没有胜利的把握就坚决停止。

古文:患在百里之内,不起一日之师;患在千里之内,不起一月之师;患在四海之内,不起一岁之师。

现代文:祸乱发生在百里之内,不要只作一天的战斗准备;祸乱发生在千里之内,不要只作一月的战斗准备;祸乱发生在四海之内,不要只作一半的战斗准备。

古文:将者,上不制于天,下不制于地,中不制于人。

现代文:做将帅的人,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,下不受地形的限制,中不受人为的限制。

古文:宽不可激而怒,清不可事以财。

现代文:要气量宽宏,不可因刺激而发怒;要清正廉洁,不可被金钱所诱惑。

古文:夫心狂、目盲、耳聋,以三悖率人者,难矣。

现代文:如果任用态度轻狂,目光短浅,信息不灵的人来统帅军队,那就难于成功了。

古文:兵之所及,羊肠亦胜,锯齿亦胜,缘山亦胜,入谷亦胜,方亦胜,圆亦胜。

现代文:训练有素的军队,在羊肠小道也能取胜,在高岩峻岭也能取胜,攀登高山也能取胜,深入谷地也能取胜。方阵也能取胜,园阵也能取胜。

古文:重者如山如林,如江如河;轻者如炮如燔。

现代文:行动稳重时,要象山林那样沉着镇静,象江河那样一往无前;行助急骤时,要象火烧那样急剧猛烈,象墙倒那样有压顶之势,象云层履盖那样无可逃避。

古文:如垣压之,如云覆之,令之聚不得以散,散不得以聚,左不得以右,右不得以左。

现代文:使集中的敌人来不及分散,分散的敌人来不及集中,左边的敌人来不及救援右边,右边的敌人来不及救援左边。

古文:兵如总木,弩如羊角。人人无不腾陵张胆,绝乎疑虑,堂堂决而去。

现代文:军队刀枪剑戟如林立,万努齐发如旋风,人人斗志昂扬,英勇果敢,一往无前地去决战决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