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公二十年

古文:二十年春,齐人来征会。

现代文:二十年春季,齐国人来鲁国征召会见。

古文:夏,会于廪丘。为郑故,谋伐晋。

现代文:夏季,在廪丘会见,为了郑国的缘故,策划攻打晋国。

古文:郑人辞诸侯,秋,师还。

现代文:郑国人向诸侯辞谢。秋季,军队回国。

**古文: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: 不改,必亡。 **

现代文:吴国的公子庆忌屡次劝谏吴王说: 如果不改变政令,一定亡国。

古文:弗听。出居于艾。遂適楚。

现代文:吴王不听,庆忌离开国都住在艾地,又乘机到楚国去。

古文:闻越将伐吴。冬,请归平越,遂归。

现代文:庆忌听说越国准备进攻吴国,冬季,请求回国和越国讲和,于是就回国了。

古文:欲除不忠者以说于越。

现代文:想要除掉不忠的人来讨越国的喜欢。

古文:吴人杀之。

现代文:吴国人杀死了庆忌。

古文:十一月,越围吴,赵孟降于丧食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越国军队包围了吴国,赵孟的饮食比居丧时的饮食还要降等。

**古文:楚隆曰: 三年之丧,亲暱之极也。主又降之,无乃有故乎? **

现代文:楚隆说: 三年的丧礼,是表示亲情关系的极点,现在您又降等,恐怕另有缘故吧!

**古文:赵孟曰: 黄池之役,先主与吴王有质,曰: 好恶同之。 **

现代文:赵孟说: 黄池那一次盟会,先主和吴王有过盟誓,说: 同好共恶。

**古文:今越围吴,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,非晋之所能及也,吾是以为降。 楚隆曰: 若使吴王知之,若何? 赵孟曰: 可乎? **

现代文:现在越国包围吴国,继承人想不废弃过去的誓言而帮助吴国,但又不是晋国的力量所能达到的,我因此只能用饮食降等来表示心意。 楚隆说: 如果让吴王知道,怎么样? 赵孟说: 行吗?

**古文:隆曰: 请尝之。 **

现代文:楚隆说: 请试一试。

**古文:乃往。先造于越军,曰: 吴犯间上国多矣,闻君亲讨焉,诸夏之人莫不欣喜,唯恐君志之不从。请入视之。 **

现代文:于是就前去,先到越军那里,说: 吴国冒犯上国已经多次了,听说君王亲自讨伐,中原的人们莫不欢欣鼓舞,惟恐君王的意愿不能实现,请让我进去看看吴军的情况。

古文:许之。

现代文:越王答应了。

**古文:告于吴王曰: 寡君之老无恤,使陪臣隆敢展谢其不共。黄池之役,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齐盟,曰: 好恶同之。 **

现代文:楚隆告诉吴王说: 寡君的老臣无恤派陪臣隆前来,谨敢为他前来道歉;黄池那一次结盟,君王的先臣志父得以参加盟会,盟誓说 同好共恶 。

**古文:今君在难,无恤不敢惮劳。非晋国之所能及也,使陪臣敢展布之。 **

现代文:现在君王处在危难之中,无恤不敢害怕辛劳,但又不是晋国的力量所能达到的,谨派我向君王报告。

**古文:王拜稽首曰: 寡人不佞,不能事越,以为大夫忧。拜命之辱。 **

现代文:吴王下拜叩头说: 寡人没有才能,不能事奉越国,因而让大夫忧虑,谨拜谢您的命令。

**古文:与之一箪珠,使问赵孟曰: 句践将生忧寡人,寡人死之不得矣。 **

现代文:给了楚隆一小盒珍珠,让他送给赵孟,说: 勾践要让我活着不好过,我是不得好死了。

**古文:王曰: 溺人必笑,吾将有问也。史黯何以得为君子? **

现代文:又说: 快淹死的人必然强作欢笑,我还要问你,史黯为什么能成为君子?

**古文:对曰: 黯也进不见恶,退无谤言。 王曰: 宜哉。 **

现代文:楚隆回答说: 史黯这个人做官没有人讨厌他,不做官没有人诽谤他。 吴王说: 真是说得恰当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