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公六年

古文:六年春,王正月,公至自会。

现代文:流年春季,周历正月,成公回到鲁国。

古文:二月辛巳,立武宫。

现代文:二月辛巳日,建立了武宫。

古文:取鄟。

现代文:占取了鄟地。

古文:卫孙良夫帅师侵宋。

现代文:卫国的孙良夫率领军队攻打宋国。

古文:夏六月,邾子来朝。

现代文:夏季六月,邾子来鲁国朝拜。

古文:公孙婴齐如晋。

现代文:公孙婴齐去晋国。

古文:壬申,郑伯费卒。

现代文:壬申日,郑悼公去世。

古文:秋,仲孙蔑、叔孙侨如帅师侵宋。

现代文:秋季,仲孙蔑、叔孙侨率领军队攻打宋国。

古文: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。

现代文:楚国公子婴齐率领军队攻打郑国。

古文:冬,季孙行父如晋。

现代文:冬季,季孙行父到晋国。

古文:晋栾书帅师救郑。

现代文:晋国的栾书率领军队援救郑国。

古文:六年春,郑伯如晋拜成,子游相,授玉于东楹之东。

现代文:六年春季,郑悼公到晋国去拜谢讲和,子游辅助行礼,在东楹的东边举行授玉的仪式。

古文:士贞伯曰: 郑伯其死乎?

现代文:士贞伯说: 郑悼公恐怕要死了!

古文:自弃也已!

现代文:自己不尊重自己。

**古文:视流而行速,不安其位,宜不能久。 **

现代文:目光流动东张西望而走路又快,很不安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,大概不能活多久了。

古文:二月,季文子以鞌之功立武宫,非礼也。

现代文:二月,鲁大夫季文子由于鞌地战役的武功建立了武宫,这是不合于礼的。

古文:听于人以救其难,不可以立武。

现代文:听从别人的话来解救鲁国的灾难,不能标榜武功。

古文:立武由己,非由人也。

现代文:建立武功应该在于自己,而不是由于别人的功劳。

古文:取鄟,言易也。

现代文:占领鄟地,《春秋》记载说事情完成得很容易。

古文:三月,晋伯宗、夏阳说,卫孙良夫、甯相、郑人,伊、雒之戎,陆浑,蛮氏侵宋,以其辞会也。

现代文:三月,晋国伯宗、夏阳说、卫国孙良夫、宁相、郑人、伊洛戎人、陆浑、蛮氏入侵宋国,这是由于宋国拒绝参加盟会。

古文:师于鍼,卫人不保。

现代文:军队驻扎在鍼地。卫国人不加防守。

**古文:说欲袭卫,曰: 虽不可入,多俘而归,有罪不及死。 **

现代文:夏阳说要袭击卫国,说: 虽然不能进入,多抓一些俘虏回去,有罪也不至于死。

古文:伯宗曰: 不可。

现代文:伯宗说: 不行。

古文:卫唯信晋,故师在其郊而不设备。若袭之,是弃信也。

现代文:卫国因为相信晋国,所以军队驻扎在他们郊外而不加防守,如果袭击他们,这是丢弃信用。

**古文:虽多卫俘,而晋无信,何以求诸侯? **

现代文:虽然多抓了卫国俘虏,而晋国没有信义,用什么去获得诸侯的拥戴?

古文:乃止。

现代文:于是就停止了行动。

古文:师还,卫人登陴。

现代文:军队回国,卫国人却登上了城墙。

**古文:晋人谋去故绛。诸大夫皆曰: 必居郇瑕氏之地,沃饶而近盬,国利君乐,不可失也。 **

现代文:晋国人计划离开故都绛城,大夫们都说: 一定要住在郇瑕氏的地方,那里肥沃富饶而靠近盐池,国家有利,国君欢乐,不可以失掉它。

古文:韩献子将新中军,且为仆大夫。

现代文:韩献子正率领新中军,同时掌管宫中的事。

**古文:公揖而入,献子从公立于寝庭。谓献子曰: 何如? **

现代文:晋景公朝罢向群臣作揖而后退入路门,韩献子跟着。晋景公站在正寝外边的庭院里,对韩献子说: 怎么样?

古文:对曰: 不可。

现代文:韩献子回答说: 不行。

古文:郇瑕氏土薄水浅,其恶易觏。

现代文:郇瑕氏土薄水浅,污秽肮脏的东西容易积聚。

古文:易觏则民愁,民愁则垫隘,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。不如新田,土厚水深,居之不疾,有汾、浍以流其恶。且民从教,十世之利也。

现代文:污秽的东西容易积聚,百姓就发愁,百姓发愁,身体就瘦弱,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风湿脚肿的疾病,不如新田,土厚水深,住在那里不生疾病,有汾水、浍水以冲走污秽,而且百姓习惯服从,这是子孙十代的利益。

古文:夫山、泽、林、盬,国之宝也。

现代文:深山、大泽、森林、盐池,是国家的宝藏,国家富饶,百姓就骄傲放荡。

**古文:国饶,则民骄佚;近宝,公室乃贫,不可谓乐。 **

现代文:靠近宝藏,大家争利,国家财富就少。不能说是欢乐。

古文:公说,从之。

现代文:晋景公很高兴,听从了他的话。

古文:夏四月丁丑,晋迁于新田。

现代文:夏季,四月十三日,晋国迁都到新田。

古文:六月,郑悼公卒。

现代文:六月,郑悼公去世。

古文:子叔声伯如晋。命伐宋。

现代文:子叔声伯去到晋国,晋国命令鲁国进攻宋国。

古文:秋,孟献子、叔孙宣伯侵宋,晋命也。

现代文:秋季,孟献子、叔孙宣伯率兵入侵宋国,奉了晋国的命令。

古文:楚子重伐郑,郑从晋故也。

现代文:楚国的子重进攻郑国,这是由于郑国跟随晋国的缘故。

古文:冬,季文子如晋,贺迁也。

现代文:冬季,季文子去到晋国,为了祝贺晋国迁都。

古文:晋栾书救郑,与楚师遇于绕角。

现代文:晋国栾书救援郑国,和楚军在绕角相遇。

古文:楚师还,晋师遂侵蔡。

现代文:楚军回国,晋军就侵袭蔡国。

古文:楚公子申、公子成以申、息之师救蔡,御诸桑隧。

现代文:楚国公子申、公子成带领申地、息地的军队去救援蔡国,在桑隧抵抗晋军。

古文:赵同、赵括欲战,请于武子,武子将许之。

现代文:赵同、赵括想要出战,向栾武子请求,栾武子打算答应。

古文: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谏曰: 不可。

现代文: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劝谏说: 不行。

古文:吾来救郑,楚师去我,吾遂至于此,是迁戮也。

现代文:我们来救援郑国,楚军离开我们,我们就到了这里,这是把杀戮转移到别人头上。

古文:戮而不已,又怒楚师,战必不克。

现代文:杀戮而不停止,又激怒楚军,战争一定不能得胜。

古文:虽克,不令。

现代文:即便战胜,也不是好事。

古文:成师以出,而败楚之二县,何荣之有焉?

现代文:整顿军队出国,仅仅打败楚国两个县的军队,有什么光荣呢?

**古文:若不能败,为辱已甚,不如还也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不打败他们,受到的耻辱就太过分了。不如回去。

古文:乃遂还。

现代文:于是晋军就回去了。

古文:于是,军帅之欲战者众,或谓栾武子曰: 圣人与众同欲,是以济事。

现代文:当时军官中要作战的很多,有人对栾武子说: 圣人的愿望和大众相同,所以能成功。

古文:子盍从众?

现代文:您何不听从大家的意见?

古文:子为大政,将酌于民者也。

现代文:您是执政大臣,应当斟酌百姓的意见。

古文:子之佐十一人,其不欲战者,三人而已。

现代文:您的辅佐者十一个人,不想作战的仅仅三个人。

古文:欲战者可谓众矣。

现代文:想要作战的人可以说是大多数。

**古文:《商书》曰: 三人占,从二人。 **

现代文:《商书》说: 三个人占卜,听从两个人的。

**古文:众故也。 **

现代文:因为是多数的缘故。

古文:武子曰: 善钧,从众。夫善,众之主也。

现代文:栾武子说: 同样是好事,才服从多数,好事是大众的主张。

古文:三卿为主,可谓众矣。

现代文:现在有三位大臣主张,可以说是大众了。

**古文:从之,不亦可乎? **

现代文:依从他们,不也是可以的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