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公七年

古文:七年春,公伐邾。

现代文:七年春季,鲁文公攻打邾国。

古文:三月甲戌,取须句。

现代文:三月甲戌日,占取须句这个地方。

古文:遂城郚。

现代文:于是修筑城邑。

古文:夏四月,宋公王臣卒。

现代文:夏季四月,宋成公去世。

古文:宋人杀其大夫。

现代文:宋国将自己的大夫杀死。

古文:戊子,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。

现代文:戊子日,晋国和秦国在令狐交战。

古文:晋先蔑奔秦。

现代文:晋国先蔑出使秦国。

古文:狄侵我西鄙。

现代文:狄国侵犯我西面边境。

古文:秋八月,公会诸侯、晋大夫,盟于扈。

现代文:秋季八月,鲁文公与各诸侯及晋国大夫在扈地结盟。

古文:冬,徐伐莒。

现代文:冬季,徐国讨伐莒国。

古文:公孙敖如莒涖盟。

现代文:公孙敖到莒国参加盟会。

古文:七年春,公伐邾,间晋难也。

现代文:七年春季,鲁文公发兵攻打邾国,这是鲁国利用晋国内乱的空子。

古文:三月甲戌,取须句,寘文公子焉,非礼也。

现代文:三月十七日,占取须句,让邾文公的儿子当守官,这是不合于礼仪的。

古文:夏四月,宋成公卒。

现代文:夏季,四月,宋成公死了。

古文:于是公子成为右师,公孙友为左师,乐豫为司马,鳞矔为司徒,公子荡为司城,华御事为司寇。

现代文:这时候公子成做右师,公孙友做左师,乐豫做司马,鳞矔做司徒,公子荡做司城,华御事做司寇。

古文:昭公将去群公子,乐豫曰: 不可。

现代文:宋昭公准备杀死公子们。乐豫说: 不行。

古文:公族,公室之枝叶也,若去之,则本根无所庇廕矣。

现代文:公族,是公室的枝叶,如果去掉它,那么树干树根就没有遮盖了。

古文:葛藟犹能庇其本根,故君子以为比,况国君乎?

现代文:葛藟还能遮蔽它的躯干和根子,所以君子以它作为比喻,何况是国君呢?

古文: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。

现代文:这就是俗话所说 树阴遮蔽,偏偏使用斧子 ,一定不可以。

古文:必不可,君其图之。亲之以德,皆股肱也,谁敢携贰?

现代文:君王要考虑一下,如果用德行去亲近他们,那就都是左右辅弼的臣子,谁敢有二心?怎么要杀他们呢?

古文:若之何去之? 不听。

现代文:宋昭公不听。

古文:穆、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,杀公孙固、公孙郑于公宫。

现代文:穆公、襄公的族人率领国内的人们攻打昭公,在宫里杀了公孙固和公孙郑。

古文:六卿和公室,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,昭公即位而葬。

现代文:六卿和公室讲和,乐豫放弃了司马的官职来让给公子卬。昭公即位后安葬被杀的人。

古文:书曰: 宋人杀其大夫。 不称名,众也,且言非其罪也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: 宋人杀其大夫 ,不记载名字,这是由于人多而且他们没有罪。

**古文: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,曰: 文公之入也无卫,故有吕、郤之难。 **

现代文:秦康公送公子雍到晋国,说: 晋文公回国的时候没有卫士,所以有吕、郤发动的祸难。

古文:乃多与之徒卫。

现代文:于是就多给他步兵卫士。

古文: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,曰: 先君何罪?

现代文: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啼哭,说: 先君有什么罪?

古文:其嗣亦何罪?

现代文:他的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?

**古文: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,将焉寘此? **

现代文:丢开嫡子不立,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,你们准备怎样安置这个孩子?

**古文:出朝,则抱以適赵氏,顿首于宣子曰: 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,曰: 此子也才,吾受子之赐;不才,吾唯子之怨。 **

现代文:出了朝廷,就抱着孩子到赵氏家去,向赵盾叩头,说: 先君捧着这个孩子嘱托给您,说: 这个孩子如果成材,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;如果不成材,我就要怨您。

**古文:今君虽终,言犹在耳,而弃之,若何? **

现代文:现在国君虽然去世,话音还在耳边,现在反而丢掉它,怎么办?

古文: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,且畏偪,乃背先蔑而立灵公,以御秦师。

现代文:赵盾和大夫们都怕穆嬴,而且害怕威逼,就背弃了先蔑而立灵公为君,并且发兵抵御秦国军队。

古文:箕郑居守。

现代文:箕郑留守。

古文:赵盾将中军,先克佐之。荀林父佐上军。先蔑将下军,先都佐之。

现代文:赵盾率领中军,先克辅助他;荀林父辅助上军;先蔑率领下军,先都辅助他。

古文:步招御戎,戎津为右。

现代文:步招为赵盾驾御战车,戎津作为车右。

古文:及堇阴,宣子曰: 我若受秦,秦则宾也;不受,寇也。

现代文:到达堇阴。赵盾说: 我们如果接受秦国送公子雍回来,他们就是客人;不接受,他们就是敌人。

古文:既不受矣,而复缓师,秦将生心。

现代文:已经不接受了,而又慢慢地出兵,秦国将会动别的念头。

古文:先人有夺人之心,军之善谋也。

现代文:争取主动而有夺取敌人的决心,这是作战的好谋略。

**古文:逐寇如追逃,军之善政也。 **

现代文:驱逐敌人好像追赶逃亡者,这是作战的好战术。

古文:训卒利兵,秣马蓐食,潜师夜起。

现代文:于是就训练士兵,磨砺武器,把马喂饱,让部队吃饱,隐蔽行动,夜里出兵。

古文:戊子,败秦师于令狐,至于刳首。

现代文:四月初一日,在令狐打败秦军,一直追到刳首。

古文:己丑,先蔑奔秦,士会从之。

现代文:初二日,先蔑逃亡到秦国,士会跟着他。

古文:先蔑之使也,荀林父止之,曰: 夫人、大子犹在,而外求君,此必不行。

现代文: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,荀林父劝阻他,说: 夫人和太子还在,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,这一定是行不通的。

古文:子以疾辞,若何?

现代文:您以生病作借口,行吗?

古文:不然将及。

现代文:不这样,祸患将会惹到您身上。

古文:摄卿以往可也,何必子?

现代文:派一个代理卿前去就可以了,为什么一定要您去?

**古文:同官为寮,吾尝同寮,敢不尽心乎! **

现代文:在一起做官就是 寮 ,我曾经和您同寮,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?

古文:弗听。

现代文:先蔑没有听从。

古文:为赋《板》之三章。又弗听。

现代文:荀林父为他赋《板》这首诗的第三章,又没有听从。

**古文:及亡,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,曰: 为同寮故也。 **

现代文:等到逃亡出国,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女和财货全部送到秦国,说: 这是为了同寮的缘故。

古文:士会在秦三年,不见士伯。

现代文:士会在秦国三年,没有和先蔑见面。

**古文:其人曰: 能亡人于国,不能见于此,焉用之? **

现代文:随行的人说: 能和别人一起逃亡到这个国家,而不能在这里见面,那有什么用处?

**古文:士季曰: 吾与之同罪,非义之也,将何见焉? **

现代文:士会说: 我和他罪过相同,并不是认为他有道义才跟他来的,见面干什么?

古文:及归,遂不见。

现代文:一直到回国,没有见过面。

古文:狄侵我西鄙,公使告于晋。

现代文:狄人侵袭我国西部边境,鲁文公派使者向晋国报告。

古文: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,且让之。

现代文:赵宣子派贾季去问酆舒,同时责备他。

**古文:酆舒问于贾季曰: 赵衰、赵盾孰贤? **

现代文:酆舒问贾季说: 赵衰、赵盾哪一个贤明?

**古文:对曰: 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 **

现代文:贾季回答说: 赵衰,是冬天的太阳;赵盾,是夏天的太阳。

古文:秋八月,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,晋侯立故也。

现代文:秋季,八月,齐昭公、宋昭公、卫成公、陈共公、郑穆公、许昭公、曹共公和晋国的赵盾在扈地结盟,这是由于晋灵公即位的缘故。

古文:公后至,故不书所会。

现代文:鲁文公晚到,所以《春秋》没有记载他参加会议。

古文:凡会诸侯,不书所会,后也。

现代文:凡是和诸侯会盟,如果不记载参加会的国家,就是因为晚到的缘故。

古文:后至不书其国,辟不敏也。

现代文:晚到,不记载这些国家,这是为了避免弄不清而误记。

古文:穆伯娶于莒,曰戴己,生文伯,其娣声己生惠叔。

现代文:穆伯在莒国娶妻,名叫戴己,生了文伯;她的妹妹声己,生了惠叔。

古文:戴己卒,又聘于莒,莒人以声己辞,则为襄仲聘焉。

现代文:戴己死,穆伯又到莒国行聘,莒国人由于有声己而辞谢,所以就为襄仲行聘。

古文:冬,徐伐莒。莒人来请盟。穆伯如莒涖盟,且为仲逆。

现代文:冬季,徐国攻打莒国,莒国人前来请求结盟,穆伯到莒国参加盟会,同时为襄仲迎接莒女。

古文:及鄢陵,登城见之,美,自为娶之。

现代文:到达鄢陵,登上城见到莒女,很美丽,就自己娶了她。

古文:仲请攻之,公将许之。

现代文:襄仲请求攻打穆伯,文公准备答应。

古文:叔仲惠伯谏曰: 臣闻之,兵作于内为乱,于外为寇,寇犹及人,乱自及也。

现代文:叔仲惠伯劝谏说: 下臣听说: 战争起于内部叫做乱,起于外部叫做寇。寇尚且伤人,乱就是自己打自己了。

**古文:今臣作乱而君不禁,以启寇仇,若之何? **

现代文:现在臣下作乱而国君不加禁止,如果因此而引起外部敌人的进攻,怎么办?

古文:公止之,惠伯成之。

现代文:文公就阻止襄仲的进攻。

古文:使仲舍之,公孙敖反之,复为兄弟如初。

现代文:惠伯给他们调解:让襄仲丢开莒女不娶,公孙敖就把莒女送回莒国,重新作为兄弟像起初一样。

古文:从之。

现代文:襄仲和公孙敖听从了。

古文: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: 日卫不睦,故取其地,今已睦矣,可以归之。

现代文:晋国的郤缺对赵宣子说: 过去卫国不顺服,所以占取它的土地,现在已经顺服,可以还给它了。

古文:叛而不讨,何以示威?

现代文:背叛了不加讨伐,用什么显示声威?

古文:服而不柔,何以示怀?

现代文:顺服了不加抚慰,用什么表示关怀?

古文:非威非怀,何以示德?

现代文:不显示声威和不表示关怀,用什么显示德行?

古文:无德何以主盟?

现代文:没有德行,如何主持盟会?

古文:子为正卿以主诸侯,而不务德,将若之何?

现代文:您作为正卿,主持诸侯之事而不致力于德行,打算怎么办?

**古文:《夏书》曰: 戒之用休,董之用威,劝之以九歌勿使坏。 **

现代文:《夏书》说: 把喜事告诉他,用威严督察他,用《九歌》勉励他,不要让他学坏。

古文:九功之德皆可歌也,谓之九歌。

现代文:有关九功的德行都可以歌唱,叫做《九歌》。

古文:六府、三事,谓之九功。

现代文:六府、三事,叫做九功。

古文: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、穀,谓之六府。正德、利用、厚生,谓之三事。

现代文: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、谷,叫做六府;端正德行、利于使用、富裕民生,叫做三事。

古文:义而行之,谓之德礼。

现代文:合于道义而推行这些,叫做德、礼。

古文:无礼不乐,所由叛也。

现代文:在上为政无礼,则民不乐,这是叛变之所由来。

古文: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,其谁来之?

现代文:像您的德行,没有可以歌唱的,有谁肯来归服?

**古文:盍使睦者歌吾子乎? **

现代文:何不使归服的人歌颂您呢?

古文:宣子说之。

现代文:赵宣子听了这番话很高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