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公二十三年

古文:二十有三年春,王正月,叔孙婼如晋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春季,周历正月,叔孙婼去到晋国。

古文:癸丑,叔鞅卒。

现代文:癸丑日,叔鞅去世。

古文: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。

现代文:晋国人拘捕鲁国行人叔孙婼。

古文:晋人围郊。

现代文:晋国人包围郊地。

古文:夏六月,蔡侯东国卒于楚。

现代文:夏季六月,蔡侯在楚国去世。

古文:秋七月,莒子庚舆来奔。

现代文:秋季七月,莒子庚舆逃到鲁国。

古文:戊辰,吴败顿、胡、沈、蔡、陈、许之师于鸡父。

现代文:戊辰日,吴国在鸡父打败了顿国、胡国、沈国、蔡国、陈国、许国的军队。

古文:胡子髡、沈子逞灭。

现代文:胡国国君髠和沈国国君楹战死。

古文:获陈夏齧。

现代文:抓获了陈国的夏齧。

古文:天王居于狄泉。

现代文:周天子居住在狄泉这个地方。

古文:尹氏立王子朝。

现代文:尹氏立周景王的长庶子王子朝为天子。

古文:八月乙未,地震。

现代文:八月乙未日,鲁国发生地震。

古文:冬,公如晋,至河,有疾,乃复。

现代文:冬季,昭公去到晋国,到达黄河,生病了,就回来了。

古文:二十三年春,王正月壬寅朔,二师围郊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春季,周王朝历法的正月初一,周、晋两国的两支军队包围郊地。

古文:癸卯,郊、溃。

现代文:初二日,郊地?地人溃散。

古文:丁未,晋师在平阴,王师在泽邑。

现代文:初六日,晋国的军队在平阴,周天子的军队在泽邑。

古文:王使告间,庚戌,还。

现代文:周敬王派人向晋军报告情势好转。

**古文:邾人城翼,还将自离姑。公孙鉏曰: 鲁将御我。 **

现代文:初九日,晋军回国。邾人在翼地筑城,回去,准备从离姑那条路上走,公孙鉏说: 鲁国将会抵御我们。

古文:欲自武城还,循山而南。

现代文:就考虑从武城折回去,沿着山路往南走。

**古文:徐鉏、丘弱、茅地曰: 道下遇雨,将不出,是不归也。 **

现代文:徐鉏、丘弱、茅地说: 山道一直往下,碰上雨,将会出不去,这就不能回去了。

古文:遂自离姑武城人塞其前,断其后之木而弗殊。

现代文:于是就取道离姑,武城人出兵挡在前面,又把退路两旁的树木,加以砍伐又不砍断。

古文:邾师过之,乃推而蹷之。遂取邾师,获鉏、弱、地。

现代文:邾军经过这里以后,武城人推到树木,于是消灭邾军,俘虏了徐鉏、丘弱、茅地。

古文:邾人诉于晋,晋人来讨。叔孙婼如晋,晋人执之。

现代文:邾人向晋国控诉,晋国人前来问罪,叔孙婼到晋国去,晋国人就把他扣押了。

古文:书曰: 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。 言使人也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 晋国执我行人叔孙婼 ,是说明晋人扣押了使臣。

古文:晋人使与邾大夫坐。叔孙曰: 列国之卿,当小国之君,固周制也。邾又夷也。

现代文:晋人让叔孙婼和邾国的大夫辩论,叔孙婼说: 各国的卿,相当于小国的国君,本来是周朝的制度,小小的邾国还是夷人呢。

**古文: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在,请使当之,不敢废周制故也。 **

现代文:有寡君所任命的副使子服回在,请让他担任这件事,这是由于不敢废除周朝的制度。

古文:乃不果坐。

现代文:于是就不去辩论。

古文:韩宣子使邾人聚其众,将以叔孙与之。叔孙闻之,去众与兵而朝。士弥牟谓韩宣子曰: 子弗良图,而以叔孙与其仇,叔孙必死之。鲁亡叔孙,必亡邾。邾君亡国,将焉归?

现代文:韩宣子让邾人聚集他们的人,准备把叔孙婼交给他们,叔孙婼听说这件事,撤去随从和武器前去朝见晋君,士弥牟对韩宣子说: 您的主意不好,而把叔孙婼交给他们的仇人,叔孙婼必然为此而死,鲁国丧失了叔孙婼,必然灭亡邾国,邾君亡国,将要回到哪里去?

古文:子虽悔之,何及?

现代文:到时您虽然后悔,哪里还来得及呢?

**古文:所谓盟主,讨违命也。若皆相执,焉用盟主? **

现代文:所谓盟主,任务是讨伐违背命令的国家,如果互相抓人,哪里还用得着盟主?

古文:乃弗与。使各居一馆。

现代文:于是韩宣子就没有把叔孙婼交给邾国人,让他和子服回各自住在一个宾馆里。

古文:士伯听其辞而诉诸宣子,乃皆执之。

现代文:士弥牟听了他们的辩解,告诉韩宣子,就把他们都扣押了。

**古文:士伯御叔孙,从者四人,过邾馆以如吏。先归邾子。士伯曰: 以刍荛之难,从者之病,将馆子于都。 **

现代文:士弥牟为叔孙婼驾车,跟从的有四个人,经过邾人的宾馆而到官吏那里去,先让邾子回国,士弥牟说: 由于柴草供应困难,随从人员辛苦,准备让您住在别的城邑里。

古文:叔孙旦而立,期焉。

现代文:叔孙婼一早晨就站着,等候命令。

古文:乃馆诸箕。

现代文:晋国人就让他住在箕地。

古文:舍子服昭伯于他邑。

现代文:让子服回住在另外的城邑里。

**古文:范献子求货于叔孙,使请冠焉。取其冠法,而与之两冠,曰: 尽矣。 **

现代文:范献子向叔孙婼求取财货,派人去请求送给他帽子,叔孙婼拿来他帽子的样子,照样送给他两顶,说: 都在这里了。

**古文:为叔孙故,申豐以货如晋。叔孙曰: 见我,吾告女所行货。 **

现代文:为了叔孙婼的缘故,申丰带着财货去到晋国,叔孙婼说: 来见我,我告诉你把财货送到哪里去。

古文:见而不出。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,请其吠狗,弗与。及将归,杀而与之食之。

现代文:申丰进见叔孙婼,就没有出来,和叔孙婼一起住在箕地的看守人请求得到他的吠狗,叔孙婼不给,等到将要回去的时候,杀了这条狗和官吏一起吃了。

古文:叔孙所馆者,虽一日必葺其墙屋,去之如始至。

现代文:叔孙婼所住过的地方,尽管只住一天,也一定修缮墙屋,离开的时候好像刚来的时候一样。

古文:夏四月乙酉,单子取訾,刘子取墙人、直人。

现代文:夏季,四月十四日,单子攻取了訾地,刘子攻取了墙人、直人。

古文:六月壬午,王子朝入于尹。

现代文:六月十二日,王子朝进入尹地。

古文:癸未,尹圉诱刘佗杀之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尹圉诱骗刘佗把他杀死了。

古文:丙戌,单子从阪道,刘子从尹道伐尹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单子从山道、刘子从大道出兵进攻尹地。

古文:单子先至而败,刘子还。

现代文:单子先抵达而战败,刘子就回去了。

古文:己丑,召伯奂、南宫极以成周人戍尹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召伯奂、南宫极带着成周的军队在尹地戍守。

古文:庚寅,单子、刘子、樊齐以王如刘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单子、刘子、樊齐带了周敬王去到刘地。

古文:甲午,王子朝入于王城,次于左巷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王子朝进入王城,住在左巷。

古文:秋七月戊申,鄩罗纳诸庄宫。尹辛败刘师于唐。

现代文:秋季,七月初九日,鄩罗把王子朝送到庄宫,尹辛在唐地击败刘子的军队。

古文:丙辰,又败诸鄩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又在鄩地击败刘军。

古文:甲子,尹辛取西闱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尹辛占取西闱。

古文:丙寅,攻蒯,蒯溃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进攻蒯地,蒯地人溃散。

古文:莒子庚舆虐而好剑,苟铸剑,必试诸人。国人患之。

现代文:莒子庚舆残暴而喜欢剑,如果铸造了剑,必定要用人来试一试,国内的人们都讨厌他。

古文:又将叛齐。

现代文:他又准备背叛齐国。

古文:乌存帅国人以逐之。

现代文:乌存率领国内的人们驱逐他。

古文:庚舆将出,闻乌存执殳而立于道左,惧,将止死。

现代文:庚舆将要出国,听说乌存拿着殳在路边站着,恐惧会把他留下杀死,苑羊牧之说: 君王过去吧!

**古文:苑羊牧之曰: 君过之,乌存以力闻可矣,何必以弑君成名? **

现代文:乌存由于勇力过人而出名就行了,何必用杀死国君来成名?

古文:遂来奔。齐人纳郊公。

现代文:庚舆就逃亡前来,齐国人把郊公送回莒国即位。

古文:吴人伐州来,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。吴人御诸钟离。子瑕卒,楚师熸薳。

现代文:吴人进攻州来,楚国的薳越率领楚国和诸侯的军队奉命奔赴救援州来,吴人在钟高抵御他们,令尹子瑕死,楚军丧失战斗力。

古文:吴公子光曰: 诸侯从于楚者众,而皆小国也。畏楚而不获已,是以来。

现代文:吴国的公子光说: 诸侯跟从楚国的很多,而都是小国,害怕楚国而不得已,因此前来。

古文:吾闻之曰,作事威克其爱,虽小必济。

现代文:我听说: 做事情如果威严胜过感情,虽然弱小,必然成功。

古文:胡、沈之君幼而狂,陈大夫齧壮而顽,顿与许、蔡疾楚政。楚令尹死,其师,帅贱多宠,政令不壹。七国同役而不同心,帅贱而不能整,无大威命,楚可败也。

现代文:胡国、沈国的国君年轻而浮躁,陈国的大夫齧虽然年富力强但是顽固,顿国和许国、蔡国憎恨楚国的政事,楚国的令尹死了,他们的军队失去战斗力,元帅地位低,而很受宠信,政令又不一致,七国同伙而不同心,元帅地位低而不能整齐号令,没有重大的威信,楚国是可以打败的。

古文:若分师先以犯胡、沈与陈,必先奔。三国败,诸侯之师乃摇心矣。诸侯乖乱,楚必大奔。

现代文:如果分兵先攻胡国、沈国和陈国的军队,他们必然首先奔逃,三国败退,诸侯的军队的军心就动摇了,诸侯混乱,楚军必然拼命奔逃。

**古文:请先者去备薄威,后者敦陈整旅。 **

现代文:请让先头部队放松戒备减少军威,后继部队巩固军阵整顿师旅,以引诱敌人。

古文:吴子从之。

现代文:吴王听从了他的意见。

古文:戊辰晦,战于鸡父。吴子以罪人三千,先犯胡、沈与陈。三国争之。

现代文:七月二十九日,在鸡父作战,吴王用三千名罪犯先攻胡国、沈国和陈国,三国军队争着俘虏吴军。

古文:吴为三军以系于后:中军从王,光帅右,掩馀帅左。吴之罪人或奔或止,三国乱。吴师击之,三国败,获胡、沈之君及陈大夫。

现代文:吴国整编了三个军紧跟在后,中军跟随吴王,公子光率领右军,公子掩馀率领左军,吴国的罪犯有的奔逃,有的停止,三国的军阵乱了阵脚,吴军进攻,三国的军队败退,俘虏了胡、沈两国的国君和陈国的大夫。

**古文:舍胡、沈之囚,使奔许与蔡、顿曰: 吾君死矣! **

现代文:吴军释放胡国、沈国的浮虏,让他们奔逃到许国和蔡国、顿国的军队里,说: 我们的国君死了!

古文:师噪而从之,三国奔。楚师大奔。

现代文:吴军擂鼓呐喊跟上去,三国的军队败逃,楚军拼命逃跑。

古文:书曰: 胡子髡、沈子逞灭,获陈夏齧。 君臣之辞也。不言战,楚未陈也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 胡子髡、沈子逞灭,获陈夏齧 ,这是对国君和臣下所使用的不同文辞,不说交战,这是因为楚国没有摆开阵势。

古文:八月丁酉,南宫极震。苌弘谓刘文公曰: 君其勉之,先君之力可济也。

现代文:八月二十七日,南宫极因为地震被压死,苌弘对刘文公说: 君王还是努力吧!

**古文:周之亡也,其三川震。今西王之大臣亦震,天弃之矣。东王必大克。 **

现代文:先君所致力的事可以成功了,周室灭亡的时候,泾水、渭水、洛水一带发生地震,现在西王的大臣那里也发生地震,这是上天丢弃他了,东王必然大胜。

古文:楚大子建之母在郹,召吴人而启之。

现代文:楚国太子建的母亲住在郹地,召来吴国人,为他们打开城门。

古文:冬十月甲申,吴大子诸樊入郹,取楚夫人与其宝器以归。

现代文:冬季,十月十六日,吴国的太子诸樊进入郹地,带了楚夫人和她的宝器回国了。

古文:楚司马薳越追之,不及。

现代文:楚国的司马薳越追赶他,没有追上。

**古文:将死,众曰: 请遂伐吴以徼之。 **

现代文:准备自杀,众人说: 乘机攻打吴国可能侥幸取胜。

古文:薳越曰: 再败君师,死且有罪。

现代文:薳越说: 再次让国君的军队打败,死了也还是有罪。

**古文:亡君夫人,不可以莫之死也。 **

现代文:丢了君王的夫人,没有谁不能为此而死。

古文:乃缢于薳澨。

现代文:于是薳越就在薳澨上吊死了。

古文:公为叔孙故如晋,及河,有疾而复。

现代文:昭公为叔孙的缘故到晋国去,到达黄河,有病而返回来。

古文:楚囊瓦为令尹,城郢。

现代文:楚国的囊瓦做令尹,在郢都增修城墙。

古文:沈尹戌曰: 子常必亡郢,苟不能卫,城无益也。

现代文:沈尹戌说: 子常一定丢掉郢都,如果不能保卫,增修城墙是没有好处的。

古文:古者天子守在四夷。

现代文:古代,天子的守卫在于四夷。

古文:天子卑,守在诸侯。诸侯守在四邻。

现代文:天子的地位降低,守卫在于诸侯,诸侯的守卫在于四方邻国。

古文:诸侯卑,守在四竟。

现代文:诸侯的地位降低,守卫在于四方边境。

古文:慎其四竟,结其四援,民狎其野,三务成功,民无内忧,而又无外惧,国焉用城?

现代文:警惕四方边境,结交四方邻国,百姓在自己土地上安居乐业,春夏秋三时的农事有所收获,百姓没有内忧,又没有外患,国都哪里用得着增修城墙?

古文:今吴是惧而城于郢,守已小矣。

现代文:现在害怕吴国,而在郢都增修城墙,守卫的范围只在四境。

古文:卑之不获,能无亡乎?

现代文:地位降低以后的其他守卫都办不到,能够不亡吗?

古文:昔梁伯沟其公宫而民溃。民弃其上,不亡何待?

现代文:从前梁国国君在公宫旁边挖沟而百姓溃散,百姓抛弃他们上边的人,不亡,还等什么?

古文:夫正其疆埸,修其土田,险其走集,亲其民人,明其伍候,信其邻国,慎其官守,守其交礼,不僣不贪,不懦不耆,完其守备,以待不虞,又何畏矣。

现代文:划定疆界,修治土地,巩固边垒,亲近百姓,加强瞭望,不欺邻国,谨慎官吏的职责,保持交接的礼仪,没有过失,不贪婪,不懦弱,不强霸,修整自己的防御,以防备发生意外,又有什么可害怕呢?

**古文:《诗》曰: 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。 **

现代文:《诗》说: 思念你的祖先,发扬他们的美德。

古文:无亦监乎若敖、蚡冒至于武、文,土不过同,慎其四竟,犹不城郢。

现代文:试看若敖、蚡冒到文王、武王,土地不超过百里见方,警惕四方边境,尚且不在郢都增修城墙。

**古文:今土数圻,而郢是城,不亦难乎! **

现代文:现在土地超过几千里见方,反而在郢都增修城墙,不也是很难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