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公二十五年

古文:二十有五年春,叔孙婼如宋。

现代文:二十五年春季,叔孙婼去到宋国。

古文:夏,叔诣会晋赵鞅、宋乐大心、卫北宫喜、郑游吉、曹人、邾人、滕人、薛人、小邾人于黄父。

现代文:夏季,叔诣与晋国的赵鞅、宋国的乐大心、卫国的北宫喜、郑国的游吉、曹国人、邾国人、滕国人、薛国人、小邾人在黄父会见。

古文:有鸲鹆来巢。

现代文:有鸲鹆来到鲁国筑巢。

古文:秋七月上辛,大雩;季辛,又雩。

现代文:秋季七月上辛日,举行大的秋雨祭祀活动;季辛日,又举行秋雨祭祀。

古文:九月己亥,公孙于齐,次于阳州,齐侯唁公于野井。

现代文:九月己亥日,公孙逃到齐国,暂住在阳州,齐侯知道后到井野来慰问。

古文:冬十月戊辰,叔孙婼卒。

现代文:冬季十月戊辰日,叔孙婼去世。

古文:十有一月己亥,宋公佐卒于曲棘。

现代文:十一月己亥日,宋公佐在曲棘去世。

古文:十有二月,齐侯取郓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齐侯攻占了郓地。

古文:二十五年春,叔孙婼聘于宋。

现代文:二十五年春季,叔孙婼到宋国聘问。

古文:桐门右师见之,语卑宋大夫,而贱司城氏。

现代文:桐门右师接见他,谈话,右师看不起宋国的大夫,并且轻视司城氏。

古文:昭子告其人曰: 右师其亡乎!

现代文:叔孙婼告诉他的手下人说: 右师恐怕要逃亡吧!

古文: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,是以有礼。

现代文:君子尊重他自己,然后能及于别人,因此有礼。

古文: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贱其宗,是贱其身也。能有礼乎?

现代文:现在这个人对他们的大夫和宗族都不加尊重,这是轻视他自己,能够有礼吗?

**古文:无礼必亡。 **

现代文:无礼必定逃亡。

古文:宋公享昭子,赋《新宫》。昭子赋《车辖》。

现代文:宋元公设享礼招待叔孙婼,赋《新宫》这首诗,叔孙婼赋《车辖》这首诗。

古文:明日,宴,饮酒乐。宋公使昭子右坐,语相泣也。

现代文:第二天设宴,喝酒,很高兴,宋元公让昭子坐在右边,说着话就相对掉下了眼泪。

古文:乐祁佐,退而告人曰: 今兹君与叔孙,其皆死乎?

现代文:乐祁帮着主持宴会,退下去告诉别人说: 今年国君和叔孙恐怕都要死了吧!

古文:吾闻之,哀乐而乐哀,皆丧心也。

现代文:我听说: 该高兴的时候悲哀,而该悲哀的时候高兴,这都是心意丧失。

**古文: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。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 **

现代文:心的精华神明,这就叫魂魄,魂魄离去了,怎么能活得久长?

古文:季公若之姊为小邾夫人,生宋元夫人,生子以妻季平子。昭子如宋聘,且逆之。

现代文:季公若的姐姐是小邾君夫人,生了宋元公夫人,宋元公夫人生了个女儿,嫁给季平子,叔孙婼到宋国行聘,并且迎亲。

古文:公若从,谓曹氏勿与,曹将逐之。

现代文:季公若跟随前去,告诉宋元公夫人让她不要答应亲事,因为鲁国正在准备赶走季平子。

古文:曹氏告公,公告乐祁。乐祁曰: 与之。

现代文:宋元公夫人告诉宋元公,宋元公告诉乐祁,乐祁说: 给他。

古文:如是,鲁君必出。

现代文:如果像所说的那样,鲁国国君一定要逃往国外。

古文:政在季氏三世矣,鲁君丧政四公矣。

现代文:政权掌握在季氏手中已经三代了,鲁国国君丧失政权已经四代了。

古文:无民而能逞其志者,未之有也。

现代文:失掉民心而能满足他愿望的,还没有过。

古文:国君是以镇抚其民。

现代文:国君因此才镇抚他的百姓。

**古文:《诗》曰: 人之云亡,心之忧矣。 **

现代文:《诗》说: 人才的丧失,就是心头的忧虑。

古文:鲁君失民矣,焉得逞其志?

现代文:鲁国国君已经失去了民心,哪里能实现他的愿望?

**古文:靖以待命犹可,动必忧。 **

现代文:安静地等待天命还可以,有所举动必定造成忧患。

**古文:夏,会于黄父,谋王室也。赵简子令诸侯之大夫,输王粟,具戍人,曰: 明年将纳王。 **

现代文:夏季,鲁国子太叔和晋国赵鞅、宋国乐大心、卫国北宫喜、郑国游吉、曹人、邾人、滕人、薛人、小邾人在黄父会见,这是为了商量安定王室。赵鞅命令诸侯的大夫向周敬王输送粮食、准备戍守的将士,说: 明年将要送天子回去。

古文:子大叔见赵简子,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。

现代文:子太叔进见赵简子,赵简子向他询问揖让、周旋的礼节。

**古文:对曰: 是仪也,非礼也。 **

现代文:子太叔回答说: 这是仪,不是礼。

**古文:简子曰: 敢问何谓礼? **

现代文:赵简子说: 谨敢请问什么叫礼?

古文:对曰: 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: 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

现代文:子太叔回答说: 吉曾经听到先大夫子产说: 礼,是上天的规范,大地的准则,百姓行动的依据。

古文:天地之经,而民实则之。则天之明,因地之性,生其六气,用其五行。

现代文:天地的规范,百姓就加以效法,效法上天的英明,依据大地的本性,产生了上天的六气,使用大地的五行。

古文:气为五味,发为五色,章为五声,淫则昏乱,民失其性。是故为礼以奉之。为六畜、五牲、三牺,以奉五味。

现代文:气是五种味道,表现为五种颜色,显示为五种声音,过了头就昏乱,百姓就失掉本性,因此制作了礼用来使它有所遵循:制定了六畜、五牲、三牺,以使五味有所遵循。

古文:为九文、六采、五章,以奉五色。

现代文:制定九文、六采、五章,以使五色有所遵循。

古文:为九歌、八风、七音、六律,以奉五声。

现代文:制定九歌、八风、七音、六律,以使五声有所遵循。

古文:为君臣、上下,以则地义。

现代文:制定君臣上下的关系,以效法大地的准则。

古文:为夫妇、外内,以经二物。

现代文:制定夫妇内外的关系,以规范两种事物。

古文:为父子、兄弟、姑姊、甥舅、昏媾、姻亚,以象天明。

现代文:制定父子、兄弟、姑姊、甥舅、翁婿、连襟的关系,以象征上天的英明。

古文:为政事、庸力、行务,以从四时。

现代文:制定政策政令、农工管理、行动措施,以随顺四时。

古文:为刑罚、威狱,使民畏忌,以类其震曜杀戮。

现代文:制定刑罚、牢狱让百姓害怕,以模仿雷电的杀伤。

古文:为温慈、惠和,以效天之生殖长育。

现代文:制定温和慈祥的措施,以效法上天的生长万物。

古文:民有好、恶、喜、怒、哀、乐,生于六气。是故审则宜类,以制六志。

现代文:百姓有好恶、喜怒、哀乐,它们以六气派生,所以要审慎地效法,适当地模仿,以制约六志。

古文:哀有哭泣,乐有歌舞,喜有施舍,怒有战斗。

现代文:哀痛有哭泣,欢乐有歌舞,高兴有施舍,愤怒有战斗。

古文:喜生于好,怒生于恶。

现代文:高兴从爱好而来,愤怒从讨厌而来。

古文:是故审行信令,祸福赏罚,以制死生。

现代文:所以要使行动审慎、使命令有信用,用祸福赏罚,来制约死生。

古文:生,好物也。

现代文:生,是人们喜好的事情。

古文:死,恶物也。

现代文:死,是人们讨厌的事物。

古文:好物,乐也。

现代文:喜好的事物,是欢乐。

古文:恶物,哀也。

现代文:讨厌的事物,是哀伤。

**古文:哀乐不失,乃能协于天地之性,是以长久 简子曰: 甚哉,礼之大也。 **

现代文:欢乐不失于礼,就能协调天地的本性,因此能够长久。 赵简子说: 礼的伟大达到极点!

古文:对曰: 礼,上下之纪,天地之经纬也,民之所以生也,是以先王尚之。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,谓之成人。

现代文:子太叔回答说: 礼,是上下的纲纪,天地的准则,百姓所生存的依据,因此先王尊崇它,所以人们能够从不同的天性经过自我修养改造或者直接达到礼的,就叫做完美无缺的人。

**古文:大,不亦宜乎? **

现代文:它的伟大,不也是适宜的吗?

**古文:简子曰: 鞅也请终身守此言也。 **

现代文:赵简子说: 我赵鞅啊,请求一辈子遵循这些话。

**古文:宋乐大心曰: 我不输粟,我于周为客,若之何使客? **

现代文:宋国的乐大心说: 我们不给天子送粮食,我们对周朝来说是客人,为什么要指使客人送粮食?

古文:晋士伯曰: 自践土以来,宋何役之不会,而何盟之不同?

现代文:晋国的士伯说: 从践土结盟以来,宋国有哪一次战役不参加,又有哪一次结盟不在一起?

古文:曰同恤王室,子焉得辟之?

现代文:盟辞说 一起为王室操心 ,您哪里能躲开?

**古文:子奉君命,以会大事,而宋背盟,无乃不可乎! **

现代文:您奉了君王的命令,来参加这重大的事件,而宋国倒违背盟约,恐怕不可以吧!

古文:右师不敢对,受牒而退。

现代文:乐大心不敢回答,接受了简札退出去。

古文:士伯告简子曰: 宋右师必亡。

现代文:士伯告诉赵简子说: 宋国的右师必然逃亡。

**古文:奉君命以使,而欲背盟以干盟主,无不祥大焉。 **

现代文:奉了国君的命令出使,而想要背弃盟约以触犯盟主,没有比这再大的不吉祥了。

古文:有鸲鹆来巢,书所无也。

现代文: 有鸜鹆来巢 ,这是过去所没有记载的事情。

古文:师己曰: 异哉!

现代文:师己说: 怪呀!

古文:吾闻文、成之世,童谣有之,曰: 之鹆之,公出辱之。

现代文:我听说文王、成王的时代,童谣有这样的话说: 鸜啊鹆啊,国君出国受到羞辱。

古文:鸲鹆之羽,公在外野,往馈之马。

现代文:鸜鹆的羽毛,国君住在远郊,臣下去把马匹送到。

古文:鸲鹆跦跦,公在乾侯,征褰与襦。

现代文:鸜鹆蹦蹦跳跳,国君住在乾侯,向人要裤子短袄。

**古文:鸲鹆之巢,远哉遥遥。稠父丧劳,宋父以骄。鸲鹆鸲鹆,往歌来哭。 **

现代文:鸜鹆的老巢,路远遥遥,稠父死于辛劳,宋父代立而骄,鸜鹆鸜鹆,去的时候唱歌,回来的时候号哭。

**古文:童谣有是,今鸲鹆来巢,其将及乎? **

现代文:童谣有这个。现在鸜鹆前来筑巢,恐怕将要发生祸难了吧!

古文:秋,书再雩,旱甚也。

现代文:秋季,《春秋》记载两次大的雩祭,这是由于旱灾严重。

古文:初,季公鸟娶妻于齐鲍文子,生甲。

现代文:当初,季公鸟在齐国鲍文子家娶了妻子,生了某甲。

古文:公鸟死,季公亥与公思展与公鸟之臣申夜姑相其室。

现代文:季公鸟死,季公亥、公思展和季公鸟的家臣申夜姑管理他的家务。

**古文:及季姒与饔人檀通,而惧,乃使其妾抶己,以示秦遄之妻曰: 公若欲使余,余不可而抶余。 **

现代文:等到季姒和管伙食的檀私通,季姒感到害怕,就让她的侍女打了自己一顿,跑去给秦遄的妻子看,说: 公若要让我陪他睡觉,我不答应,就打了我。

**古文:又诉于公甫曰: 展与夜姑将要余。 **

现代文:又向公甫诉苦,说: 展和夜姑准备要挟我。

古文:秦姬以告公之,公之与公甫告平子。平子拘展于卞而执夜姑,将杀之。

现代文:秦遄的妻子把话告诉公之。公之和公甫告诉了平子,平子把公思展拘留在卞地,抓了夜姑准备杀他。

**古文:公若泣而哀之曰: 杀是,是杀余也。 **

现代文:季公亥哭泣着哀求说: 杀了这个人,就是杀了我。

古文:将为之请。

现代文:准备为他请求。

古文:平子使竖勿内,日中不得请。

现代文:平子让小仆役不让他进来,太阳到中午没有能得到请求。

古文:有司逆命,公之使速杀之。故公若怨平子。

现代文:官吏去接受处理夜姑的命令,公之要他快点杀了夜姑,所以季公亥怨恨平子。

古文:季、郈之鸡斗。

现代文:季氏、郈氏斗鸡。

古文:季氏介其鸡,郈氏为之金距。

现代文:季氏给鸡套上皮甲,郈氏给鸡安上金属爪子。

古文:平子怒,益宫于郈氏,且让之。

现代文:季氏的鸡斗败,季平子发怒,在郈氏那里扩建自己的住宅,并且责备他们。

古文:故郈昭伯亦怨平子。

现代文:所以郈昭伯也怨恨季平子。

古文:臧昭伯之从弟会,为谗于臧氏,而逃于季氏,臧氏执旃。

现代文:臧昭伯的叔伯兄弟臧会在臧氏那里诬陷别人,逃到季氏那里,臧氏扣押了他。

古文:平子怒,拘臧氏老。

现代文:季平子发怒,拘留了臧氏的家臣。

古文:将禘于襄公,万者二人,其众万于季氏。

现代文:将要在襄公庙里举行祭祀,跳万舞的只有两个人,多数人到季氏那里跳万舞去了。

**古文:臧孙曰: 此之谓不能庸先君之庙。 **

现代文:臧昭伯说: 这叫做不能在先君的宗庙里酬谢先君的功劳。

古文:大夫遂怨平子。

现代文:大夫们于是也就怨恨季平子。

古文:公若献弓于公为,且与之出射于外,而谋去季氏。

现代文:季公亥向公为献弓,并且和他外出射箭,谋划去掉季氏。

古文:公为告公果、公贲。

现代文:公为告诉了公果、公贲。

古文:公果、公贲使侍人僚柤告公。

现代文:公果、公贲派随从僚柤报告昭公。

**古文:公寝,将以戈击之,乃走。公曰: 执之。 **

现代文:昭公已经睡了,要拿起戈来打僚柤,僚柤就跑了,昭公说: 逮住他!

古文:亦无命也。

现代文:但也没有正式下命令。

古文:惧而不出,数月不见,公不怒。

现代文:僚柤恐惧不敢出门,几个月不去朝见昭公。昭公并不发怒。

古文:又使言,公执戈以惧之,乃走。

现代文:后来又派僚柤去报告昭公,昭公拿起戈来吓唬他,他就跑了。

**古文:又使言,公曰: 非小人之所及也。 **

现代文:又派僚柤去说,昭公说: 这不是小人管得着的。

古文:公果自言,公以告臧孙,臧孙以难。

现代文:公果自己去说了,昭公把话告诉臧孙。臧孙认为难办。

古文:告郈孙,郈孙以可,劝。

现代文:告诉了郈昭伯,郈昭伯认为可行,劝昭公干。

古文:告子家懿伯,懿伯曰: 谗人以君徼幸,事若不克,君受其名,不可为也。

现代文:昭公告诉子家懿伯。懿伯说: 坏人们让君王侥幸行事,事情如果不成功,君王蒙受坏名声,这是不能做的。

古文:舍民数世以求克,事不可必也。

现代文:丢掉百姓已经几代了,以此要求事情成功,这是没有把握的事。

**古文:且政在焉,其难图也。 **

现代文:而且政权在人家手里,恐怕是很难算计他的。

**古文:公退之。辞曰: 臣与闻命矣,言若洩,臣不获死。 **

现代文:昭公让懿伯下去,懿伯回答说: 下臣已经听到您的命令了,话如果泄漏,下臣会不得好死的。

古文:乃馆于公。

现代文:于是就住在公宫里。

古文:叔孙昭子如阚,公居于长府。

现代文:叔孙昭子到阚地去,昭公住在长府里。

古文:九月戊戌,伐季氏,杀公之于门,遂入之。

现代文:九月十一日,攻打季氏,在大门口杀死公之,就攻了进去。

**古文:平子登台而请曰: 君不察臣之罪,使有司讨臣以干戈,臣请待于沂上以察罪。 **

现代文:季平子登台请求说: 君上没有调查下臣的罪过,派官吏使用武力讨伐下臣,下臣请求待在沂水边上让君王审查。

古文:弗许。

现代文:昭公不答应。

古文:请囚于费,弗许。

现代文:请求囚禁在费地,昭公也不答应。

古文:请以五乘亡,弗许。

现代文:请求带着五辆车子逃亡,昭公也不答应。

古文:子家子曰: 君其许之!

现代文:子家子说: 君王还是答应他吧!

古文:政自之出久矣,隐民多取食焉。为之徒者众矣,日入慝作,弗可知也。

现代文:政令从他那里发出已经很久了,贫困的百姓大都靠他吃饭,做他一党的人也很多了,太阳下山以后,坏人是否冒出来,还不知道呢。

古文:众怒不可蓄也。蓄而弗治,将蕰。

现代文:众人的怒气不能让它积聚,积聚起来而不妥善处理,怒气会越来越大。

**古文:蕰畜,民将生心;生心,同求将合。君必悔之。 **

现代文:越来越大的怒气积聚起来,百姓将会产生叛变之心,生背叛之心,和有同样要求的人会纠合一起,君王必然要后悔的!

**古文:弗听。郈孙曰: 必杀之。 **

现代文:昭公不听从他的意见,郈昭伯说: 一定要杀了他。

**古文:公使郈孙逆孟懿子。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: 若之何? **

现代文:昭公派郈昭伯迎接孟懿子,叔孙氏的司马鬷戾问他的手下人说: 怎么办?

古文:莫对。

现代文:没有人回答。

**古文:又曰: 我,家臣也,不敢知国。凡有季氏与无,于我孰利? **

现代文:又说: 我是家臣,不敢考虑国家大事,有季氏和没有季氏,哪一种情况对于我有利?

**古文:皆曰: 无季氏,是无叔孙氏也。 **

现代文:大家都说: 没有季氏,就是没有叔孙氏。

**古文:鬷戾曰: 然则救诸。 **

现代文:鬷戾说: 那么就去救援他吧!

古文:帅徒以往,陷西北隅以入。

现代文:率领手下人前去,攻破西北角进去。

古文:公徒释甲,执冰而踞。遂逐之。孟氏使登西北隅,以望季氏。

现代文:昭公的亲兵正脱去皮甲拿着箭筒蹲着,鬷戾就把他们赶走了,孟氏派人登上西北角,瞭望季氏。

古文:见叔孙氏之旌,以告。

现代文:瞭望的人看到叔孙氏的旗子,把情况报告孟氏。

**古文:孟氏执郈昭伯,杀之于南门之西,遂伐公徒。子家子曰: 诸臣伪劫君者,而负罪以出,君止。意如之事君也,不敢不改。 **

现代文:孟氏逮捕了郈昭伯,把他在南门的西边杀死了他,就乘势攻打昭公的亲兵,子家子说: 臣下们假装是劫持君王的人,背着罪名出国,君王留下来,意如事奉君王,就不敢不改变态度。

**古文:公曰: 余不忍也。 **

现代文:昭公说: 我不能忍受。

古文:与臧孙如墓谋,遂行。

现代文:就和臧昭伯去祖坟上辞别祖宗,并且谋划逃亡的事,动身走了。

古文:己亥,公孙于齐,次于阳州。

现代文:十一月十三日,昭公逃亡到齐国,住在阳州。

古文:齐侯将唁公于平阴,公先至于野井。

现代文:齐景公准备在平阴慰问昭公,昭公先到达野井。

**古文:齐侯曰: 寡人之罪也。 **

现代文:齐景公说: 这是寡人的罪过。

古文:使有司待于平阴,为近故也。

现代文:让官吏在平阴等待,是为了就近的缘故。

古文:书曰: 公孙于齐,次于阳州,齐侯唁公于野井。 礼也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 公孙于齐,次于阳州,齐侯唁公于野井 ,这是合于礼的。

古文:将求于人,则先下之,礼之善物也。

现代文:将要有求于人,就要先居于人下,这是合于礼的好事。

古文:齐侯曰: 自莒疆以西,请致千社,以待君命。寡人将帅敝赋以从执事,唯命是听。

现代文:齐景公说: 从莒国的国境以西,请奉送君王二万五千户,以等待君王的命令,寡人将要率领敝邑的军队以跟从执事,唯命是听。

**古文:君之忧,寡人之忧也。 **

现代文:君王的忧虑,就是我的忧虑。

古文:公喜。子家子曰: 天禄不再,天若胙君,不过周公,以鲁足矣。

现代文:昭公很高兴,子家子说: 上天所赐的爵禄不再降给君王了,上天如果保佑君王,也不能超过周公。给君王鲁国就足够了。

古文:失鲁,而以千社为臣,谁与之立?

现代文:失去鲁国而带着二万五千户做臣下,谁还为君王复位?

**古文:且齐君无信,不如早之晋。 **

现代文:况且齐国的国君不讲信用,不如早点到晋国去。

古文:弗从。

现代文:昭公不听从他的意见。

**古文:臧昭伯率从者将盟,载书曰: 戮力壹心,好恶同之。信罪之有无,缱绻从公,无通外内。 **

现代文:臧昭伯率领跟随昭公的人将要结盟,盟书说: 合力同心,好恶一致,明确有罪无罪,坚决跟从国君,不要内外沟通。

古文:以公命示子家子。子家子曰: 如此,吾不可以盟。羁也不佞,不能与二三子同心,而以为皆有罪。或欲通外内,且欲去君。

现代文:用昭公的名义给子家子看,子家子说: 像这样,我不能盟誓,羁没有才能,不能和您几位合力同心,而是认为都有罪,我也可能与国外交谈,并且想要离开国君为国君奔走四方。

古文:二三子好亡而恶定,焉可同也?

现代文:您几位喜欢逃亡而不想安定君位,我哪里能和您几位好恶一致?

古文:陷君于难,罪孰大焉?

现代文:陷国君于危难之中,还有比这再大的罪过吗?

古文:通外内而去君,君将速入,弗通何为?

现代文:为了里外通气而离开国君,国君就能快一点回国,不通消息做什么?

**古文:而何守焉? **

现代文:又能死守在哪里?

古文:乃不与盟。

现代文:于是就不参加结盟。

**古文:昭子自阚归,见平子。平子稽颡曰: 子若我何? **

现代文:昭子从阚地回国,进见季平子,平子叩头,说: 您要我怎么办?

古文:昭子曰: 人谁不死?

现代文:昭子说: 人有谁不死?

古文:子以逐君成名,子孙不忘,不亦伤乎!

现代文:您由于驱逐国君成了名,子子孙孙不忘记,不也可悲吗?

**古文:将若子何? **

现代文:我能把您怎么办?

**古文:平子曰: 苟使意如得改事君,所谓生死而肉骨也。 **

现代文:季平子说: 如果让我能改变态度事奉国君,就是所谓让死人再生、白骨长肉的事情了。

**古文:昭子从公于齐,与公言。子家子命適公馆者执之。公与昭子言于幄内,曰: 将安众而纳公。 **

现代文:昭子到齐国去跟随昭公,向昭公报告,子家子命令把凡是到昭公宾馆去的人都抓起来,昭公和昭子在帐幕里说话,昭子说: 将要安定大众而接纳您。

古文:公徒将杀昭子,伏诸道。

现代文:昭公的亲兵准备杀死昭子,埋伏在路边。

古文:左师展告公,公使昭子自铸归。

现代文:左师展报告昭公,昭公让昭子取道从铸地回国。

古文:平子有异志。

现代文:这时季平子有了别的想法。

古文:冬十月辛酉,昭子齊于其寝,使祝宗祈死,戊辰,卒。

现代文:冬季,十月初四日,昭子在正寝中斋戒,让祝宗为他求死。十一日,死去。

古文: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,公徒执之。

现代文:左师展准备带着昭公坐一辆车回国,昭公的亲兵逮捕了他。

古文:壬申,尹文公涉于巩,焚东訾,弗克。

现代文:十月十五日,尹文公领兵徒步渡过洛水,放火烧了东訾,没有战胜。

古文:十一月,宋元公将为公故如晋。梦大子栾即位于庙,己与平公服而相之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宋元公准备为鲁昭公的缘故到晋国去,梦见太子栾在宗庙中即位,自己和宋平公穿着朝服辅助他。

古文:旦召六卿。公曰: 寡人不佞,不能事父兄,以为二三子忧,寡人之罪也。

现代文:早晨,召见六卿,宋元公说: 寡人没有才能,不能事奉父辈兄辈,成为您几位的忧虑,这是寡人的罪过。

**古文:若以群子之灵,获保首领以没,唯是楄柎所以藉幹者,请无及先君。 **

现代文:如果托诸位的福气,能够保全脑袋而善终,那些用来装载我的骸骨的棺木,请不要超过先君的体制。

古文:仲幾对曰: 君若以社稷之故,私降昵宴,群臣弗敢知。

现代文:仲几回答说: 君王如果由于国家的缘故,自己减损饮宴声色的供奉,下臣们不敢与闻。

古文:若夫宋国之法,死生之度,先君有命矣。群臣以死守之,弗敢失队。

现代文:至于宋国的法度,出生和下葬的礼制,先君早已经有了成文规定了,下臣们用生命来维护它,不敢违背。

古文:臣之失职,常刑不赦。

现代文:下臣失职,法律是不能赦免的。

**古文:臣不忍其死,君命祇辱。 **

现代文:下臣不愿这样地死去,只能不听君王的命令。

古文:宋公遂行。

现代文:宋元公就动身了。

古文:己亥,卒于曲棘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死在曲棘。

古文:十二月庚辰,齐侯围郓。

现代文:十二月十四日,齐景公包围了郓地。

古文:初,臧昭伯如晋,臧会窃其宝龟偻句。以卜为信与僭,僭吉。

现代文:当初,臧昭伯去到晋国,臧会偷了他的宝龟偻句,臧会用来占卜应该诚实还是不诚实,结果是不诚实吉利。

古文:臧氏老将如晋问,会请往。

现代文:臧氏的家臣将要到晋国问候臧昭伯,臧会请求派他前去。

古文:昭伯问家故,尽对。

现代文:昭伯问起家里的事,臧会全都回答了。

古文:及内子与母弟叔孙,则不对。

现代文:昭伯问到妻子和同母弟叔孙,就不回答。

古文:再三问,不对。

现代文:再三问他,还是不回答。

古文:归及郊,会逆,问,又如初。

现代文:等到昭伯回国到达郊外,臧会前去迎接。问起那件事,还像从前那样不回答。

古文:至,次于外而察之,皆无之。

现代文:昭伯抵达国都,先住在城外而查问妻子兄弟,都没有问出什么事。

古文:执而戮之,逸奔郈。郈鲂假使为贾正焉。

现代文:昭伯就抓了臧会要杀他,臧会逃走,逃亡到郈地,郈鲂假让他做了贾正。

古文:计于季氏。臧氏使五人以戈楯伏诸桐汝之闾。

现代文:一次臧会到季氏那里去送帐本,臧氏派五个人带着戈和楯埋伏在桐汝的里门里。

**古文:会出,逐之。反奔,执诸季氏中门之外。平子怒曰: 何故以兵入吾门? **

现代文:臧会出来,就赶上去,臧会转身逃走,在季氏的中门之外被抓住,季氏发怒,说: 为什么带武器进我的家门?

古文:拘臧氏老。

现代文:拘留了臧氏的家臣。

古文:季、臧有恶。及昭伯从公,平子立臧会。

现代文:季氏、臧氏因此互相有了恶感,等到昭伯随从昭公,季氏立了臧会做臧氏的继承人。

**古文:会曰: 偻句不余欺也。 **

现代文:臧会说: 偻句没有欺骗我呀。

古文:楚子使薳射城州屈,复茄人焉。

现代文:楚平王派薳射在州屈筑城,让茄地人回去居住。

古文:城丘皇,迁訾人焉。使熊相禖郭巢,季然郭卷。

现代文:在丘皇筑城,让訾地人迁去居住,派熊相禖在巢地筑外城,派季然在卷地筑外城。

**古文:子大叔闻之曰: 楚王将死矣,使民不安其土,民必忧。忧将及王,弗能久矣。 **

现代文:子太叔听到了这件事,说: 楚平王快要死了。让百姓不能安居在原来的土地上,百姓必然忧愁,忧愁将要延及到君王的身上,君王不能活长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