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公二十年

古文:二十年春,王正月。

现代文:二十年春季,周历正月,无事。

古文:夏,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。

现代文:夏季,曹公从鄸地逃到宋国。

古文:秋,盗杀卫侯之兄絷。

现代文:秋季,杀死了卫侯卫侯的兄长絷。

古文:冬十月,宋华亥、向宁、华定出奔陈。

现代文:冬季十月,宋国的华亥、向宁、华定逃到陈国。

古文:十有一月辛卯,蔡侯庐卒。

现代文:十一月辛卯日,蔡侯去世。

古文:二十年春,王二月己丑,日南至。

现代文:二十年春季,周王朝历法的二月初一日,冬至。

古文:梓慎望氛曰: 今兹宋有乱,国几亡,三年而后弭。

现代文:梓慎观察云气,说: 今年宋国有动乱,国家几乎灭亡,三年以后才平定。

**古文:蔡有大丧。 **

现代文:蔡国有大的丧事。

**古文:叔孙昭子曰: 然则戴、桓也!汰侈无礼已甚,乱所在也。 **

现代文:叔孙昭子说: 这就是戴、桓两族了,他们奢侈、无礼到了极点,动乱会发生在他们那里。

**古文:费无极言于楚子曰: 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。自以为犹宋、郑也,齐、晋又交辅之,将以害楚。其事集矣。 **

现代文:费无极对楚平王说: 太子建和伍奢将要领着方城山外的人背叛,自以为如同宋国、郑国一样,齐国、晋国又一起辅助他们,将会危害楚国,这事情快成功了。

古文:王信之,问伍奢。

现代文:楚平王相信了这些话,质问伍奢。

**古文:伍奢对曰: 君一过多矣,何信于谗? **

现代文:伍奢回答说: 君王有一次过错已经很严重了,为什么还听信谗言?

古文:王执伍奢。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,未至,而使遣之。

现代文:楚平王逮捕了伍奢,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。奋扬没有到达,派人通知太子逃走。

古文:三月,大子建奔宋。

现代文:三月,太子建逃亡到宋国。

古文:王召奋扬。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。

现代文:楚平王召回奋扬,奋扬让城父大夫逮捕自己回到郢都。

**古文:王曰: 言出于余口,入于尔耳,谁告建也? **

现代文:楚平王说: 话从我的嘴里说出去,进到你的耳朵里,是谁告诉建的?

古文:对曰: 臣告之。

现代文:奋扬回答说: 是下臣告诉他的。

**古文:君王命臣曰: 事建如事余。 **

现代文:君王命令我说: 事奉建要像事奉我一样。

古文:臣不佞,不能苟贰。

现代文:下臣不才,不能或有二心。

古文:奉初以还,不忍后命,故遣之。

现代文:奉了起初的命令去对待太子,就不忍心执行您后来的命令。

**古文:既而悔之,亦无及已。 **

现代文:所以要他逃走了。不久我后悔,也来不及了。

**古文:王曰: 而敢来,何也? **

现代文:楚平王说: 你敢回来,为什么?

古文:对曰: 使而失命,召而不来,是再奸也。

现代文:奋扬回答说: 被派遣而没有完成使命,召见我又不回来,这是再次违背命令,逃走也没有地方可去。

**古文:逃无所入。 **

现代文:楚平王说: 回城父去吧!

**古文:王曰: 归。 **

现代文:奋扬还像过去一样做官。

古文:从政如他日。无极曰: 奢之子材,若在吴,必忧楚国,盍以免其父召之。

现代文:费无极说: 伍奢的儿子有才能,如果在吴国,一定要使楚国担忧,何不用赦免他们父亲的办法召回他们。

古文:彼仁,必来。

现代文:他们仁爱,一定回来。

**古文:不然,将为患。 **

现代文:不这样,将要成为祸患。

**古文:王使召之,曰: 来,吾免而父。 **

现代文:楚平王派人召回他们,说: 回来,我赦免你们的父亲。

古文:棠君尚谓其弟员曰: 尔適吴,我将归死。

现代文:棠邑大夫伍尚对他的兄弟员说: 你去到吴国,我准备回去死。

古文:吾知不逮,我能死,尔能报。

现代文:我的才智不如你,我能够死,你能够报仇。

古文:闻免父之命,不可以莫之奔也。

现代文:听到赦免父亲的命令,不能不奔走回去。

古文:亲戚为戮,不可以莫之报也。奔死免父,孝也。

现代文:亲人被杀戮,不能不报仇。奔走回去使父亲赦免,这是孝。

古文:度功而行,仁也。择任而往,知也。

现代文:估计功效而后行动,这是选择任务而前去,这是智。

古文:知死不辟,勇也。

现代文:明知要死而不躲避,这是勇。

**古文:父不可弃,名不可废,尔其勉之,相从为愈。 **

现代文:父亲不能丢掉,名誉不能废弃,你还是努力吧!各人不必勉强为好。

古文:伍尚归。

现代文:伍尚回去。

**古文:奢闻员不来,曰: 楚君大夫其旰食乎! **

现代文:伍奢听说伍员不来,说: 楚国的国君、大夫恐怕不能准时吃饭了。

古文:楚人皆杀之。

现代文:楚国人把他们都杀了。

**古文:员如吴,言伐楚之利于州于。公子光曰: 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,不可从也。 **

现代文:伍员去到吴国,向州于说明进攻楚国的利益。公子光说: 是这个家族被杀戮而想要报私仇,不能听他的。

**古文:员曰: 彼将有他志。余姑为之求士,而鄙以待之。 **

现代文:伍员说: 他将要有别的志向,我姑且为他寻求勇士,而在郊外等着他。

古文:乃见鱄设诸焉,而耕于鄙。

现代文:于是就推荐了鱄设诸,自己在边境上种地。

古文:宋元公无信多私,而恶华、向。

现代文:宋元公不讲信用、私心很多,而讨厌华氏、向氏。

**古文:华定、华亥与向宁谋曰: 亡愈于死,先诸。 **

现代文:华定、华亥和向宁策划说: 逃亡比死强,先下手吗?

古文:华亥伪有疾,以诱群公子。

现代文:华亥假装有病,以引诱公子们。

古文:公子问之,则执之。

现代文:凡是公子去探病,就扣押起来。

古文:夏六月丙申,杀公子寅、公子御戎、公子朱、公子固、公孙援、公孙丁,拘向胜、向行于其廪。

现代文:夏季,六月初九,杀死公子寅、公子御戎、公子朱、公子固、公孙援、公孙丁,把向胜、向行囚禁在谷仓里。

古文:公如华氏请焉,弗许,遂劫之。

现代文:宋元公到华亥氏那里去请求,华氏不答应,反而要乘机劫持元公。

古文:癸卯,取大子栾与母弟辰、公子地以为质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将太子栾和他的同母兄弟辰、公子地作为人质。

古文:公亦取华亥之子无慼、向宁之子罗、华定之子启,与华氏盟以为质。

现代文:元公也取得了华亥的儿子无慼,向宁的儿子罗、华定的儿子启,和华氏结盟,把他们作为人质。

古文:卫公孟絷狎齐豹,夺之司寇与鄄,有役则反之,无则取之。

现代文:卫国的公孟絷轻慢齐豹,剥夺了他的司寇官职和鄄地。有战事就让他回去,没事就占取过来。

古文:公孟恶北宫喜、褚师圃,欲去之。

现代文:公孟絷讨厌北宫喜、褚师圃,想要去掉他们。

古文:公子朝通于襄夫人宣姜,惧而欲以作乱。

现代文:公子朝和襄夫人宣姜私通,害怕,想乘机发动祸乱。

古文:故齐豹、北宫喜、褚师圃、公子朝作乱。

现代文:所以齐豹、北宫喜、褚师圃、公子朝发动了叛乱。

古文:初,齐豹见宗鲁于公孟,为骖乘焉。

现代文:当初,齐豹把宗鲁推荐给公孟絷,做了骖乘。

**古文:将作乱,而谓之曰: 公孟之不善,子所知也。勿与乘,吾将杀之。 **

现代文:齐豹将要发动叛乱,对宗鲁说: 公孟这个人不好,这是您所知道的,不要和他一起乘车,我将要杀死他。

古文:对曰: 吾由子事公孟,子假吾名焉,故不吾远也。

现代文:宗鲁回答说: 我由于您而事奉公孟絷,您说我有好名声,所以公孟絷才亲近我。

古文:虽其不善,吾亦知之。抑以利故,不能去,是吾过也。

现代文:虽然他不好,我也知道,但是由于对自己有利,不能离去,这是我的过错。

古文:今闻难而逃,是僭子也。

现代文:现在听到祸难而逃走,这是使您的话不可相信了。

**古文:子行事乎,吾将死之,以周事子,而归死于公孟,其可也。 **

现代文:您办您的事吧!我将为此而死,用保密事奉您,回去死在公孟絷那里,也许是可以的。

古文:丙辰,卫侯在平寿,公孟有事于盖获之门外,齐子氏帷于门外而伏甲焉。

现代文:六月二十九日,卫灵公正在平寿,公孟絷在盖获之门外祭祀,齐子氏在门外设置帷帐,在里边埋伏甲士。

古文:使祝鼃寘戈于车薪以当门,使一乘从公孟以出。

现代文:派祝蛙把戈藏在车上的柴禾里挡着城门,派一辆车跟着公孟絷出来。

古文:使华齐御公孟,宗鲁骖乘。

现代文:派华齐驾御公孟的坐车,宗鲁做骖乘。

古文:及闳中,齐氏用戈击公孟,宗鲁以背蔽之,断肱,以中公孟之肩,皆杀之。

现代文:到达曲门中,齐氏用戈敲击公孟,宗鲁用背部遮护他,折断了胳臂,戈击中公孟的肩膀。

古文:公闻乱,乘驱自阅门入,庆比御公,公南楚骖乘,使华寅乘贰车。

现代文:齐氏把他们一起杀死了。卫灵公听到动乱的消息,坐上车子,驱车从阅门进入国都。庆比驾车,公南楚做骖乘。派华寅乘坐副车。

古文:及公宫,鸿魋驷乘于公,公载宝以出。

现代文:到达灵公的宫室,鸿駵魋又坐上卫灵公的车子。

古文: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,遂从。

现代文:灵公装载了宝物而出来,褚师子申在马路的十字路口遇到灵公,就跟上去。

古文:过齐氏,使华寅肉袒执盖,以当其阙。

现代文:经过齐氏那里,让华寅光着上身,拿着车盖遮蔽空处。

古文:齐氏射公,中南楚之背。公遂出。

现代文:齐氏用箭射卫灵公,射中公南楚的脊背,卫灵公就逃出国都。

古文:寅闭郭门,踰而从公。

现代文:华寅关闭城门,跳出城墙跟随卫侯。

古文:公如死鸟,析朱鉏宵从窦出,徒行从公。

现代文:卫灵公去到死鸟。析朱鉏夜里从城墙的排水沟里逃出,徒步跟随卫灵公。

古文:齐侯使公孙青聘于卫。

现代文:齐景公派公孙青到卫国聘问。

古文:既出,闻卫乱,使请所聘。

现代文:已经走出国境,听说卫国发生了动乱,派人请示关于聘问的事情。

**古文:公曰: 犹在竟内,则卫君也。 **

现代文:齐景公说: 卫侯还在国境之内,就还是卫国的国君。

古文:乃将事焉。

现代文:于是就奉命行事,跟着到了死鸟。

古文:遂从诸死鸟,请将事。

现代文:公孙青请求按照命令行聘礼。

**古文:辞曰: 亡人不佞,失守社稷,越在草莽。吾子无所辱君命。 **

现代文:卫灵公辞谢说: 逃亡的人没有才能,失守了国家,流亡在杂草丛中,没有地方可以让您执行君王的命令。

古文:宾曰: 寡君命下臣于朝,曰,阿下执事。

现代文:客人说: 寡君在朝廷上命令下臣说: 卑微地亲附执事。

**古文:臣不敢贰。 **

现代文:下臣不敢违命。

**古文:主人曰: 君若惠顾先君之好,照临敝邑,镇抚其社稷,则有宗祧在。 **

现代文:主人说: 君王如果照顾到先君的友好,光照敝邑,镇定安抚我们的国家,那么有宗庙在那里。

古文:乃止。

现代文:公孙青就停止了聘问。

古文:卫侯固请见之,不获命,以其良马见,为未致使故也。

现代文:卫灵公坚决请求见他。公孙青不得已,只好用他的好马作为进见的礼物,这是由于没有行聘礼的缘故。

古文:卫侯以为乘马。

现代文:卫灵公把公孙青馈送的马作为驾车的马。

古文:宾将掫,主人辞曰: 亡人之忧,不可以及吾子。草莽之中,不足以辱从者。

现代文:客人准备在夜里设置警戒,主人辞谢说: 逃亡人的忧虑,不能落到您身上,杂草丛中的人,不足以劳动您。

**古文:敢辞。 **

现代文:谨敢辞谢。

古文:宾曰: 寡君之下臣,君之牧圉也。

现代文:客人说: 寡君的下臣,就是君王牧牛放马的人。

古文:若不获扞外役,是不有寡君也。

现代文:如果得不到在外面警戒的差役,就是心目中没有寡君了。

**古文:臣惧不免于戾,请以除死。 **

现代文:下臣害怕不能免于罪过,请求以此免死。

古文:亲执铎,终夕与于燎。

现代文:就亲自拿着大铃,整晚和卫国的夜巡人在一起。

古文:齐氏之宰渠子召北宫子。

现代文:齐氏的家臣头子渠子召则北宫喜。

古文:北宫氏之宰不与闻谋,杀渠子,遂伐齐氏,灭之。

现代文:北宫喜的家臣头子不让他知道密谋的事,策划杀死了渠子,并乘机攻打齐氏,消灭了他们。

古文:丁巳晦,公入。与北宫喜盟于彭水之上。

现代文:六月三十日,卫灵公进入国都,和北宫喜在彭水盟誓。

古文:秋七月戊午朔,遂盟国人。

现代文:秋季,七月初一,就和国内的人们盟誓。

古文:八月辛亥,公子朝、褚师圃、子玉霄、子高鲂出奔晋。

现代文:八月二十五日,公子朝、褚师圃、子玉霄、子高鲂逃亡到晋国。

古文:闰月戊辰,杀宣姜。

现代文:闰八月十二日,杀死宣姜。

古文:卫侯赐北宫喜谥曰贞子,赐析朱鉏谥曰成子,而以齐氏之墓予之。

现代文:卫灵公赐给北宫喜的谥号叫贞子,赐给析朱鉏的谥号叫成子,而且把齐氏的墓地给了他们。

古文:卫侯告宁于齐,且言子石。

现代文:卫灵公向齐国报告国内安定,同时述说公孙青的有礼。

**古文:齐侯将饮酒,徧赐大夫曰: 二三子之教也。 **

现代文:齐景公将要喝酒,把酒普遍赏赐给大夫们,说: 这是诸位的教导。

古文:苑何忌辞曰: 与于青之赏,必及于其罚。

现代文:苑何忌辞谢不喝,说: 参与了对公孙青的赏赐,必然涉及对他的责罚。

古文:在《康诰》曰: 父子兄弟,罪不相及。 况在群臣。

现代文:在《康诰》上说, 父子兄弟,罪过互不相干,何况在群臣之间?

**古文:臣敢贪君赐,以干先王? **

现代文:下臣岂敢贪受君王的赏赐来干犯先王?

古文:琴张闻宗鲁死,将往吊之。

现代文:琴张听说宗鲁死了,准备去吊唁。

古文:仲尼曰: 齐豹之盗,而孟絷之贼,女何吊焉?

现代文:孔子说: 齐豹所以成为坏人,孟絷所以被害,都是由于他的缘故,你为什么要去吊唁呢?

**古文:君子不食奸,不受乱,不为利疚于回,不以回待人,不盖不义,不犯非礼。 **

现代文:君子不吃坏人的俸禄,不接受动乱,不为了利而受到邪恶的侵扰,不用邪恶对待别人,不袒护不义的事情,不做出非礼的事情。

古文:宋华、向之乱,公子城、公孙忌、乐舍、司马彊、向宜、向郑、楚建、郳申出奔郑。

现代文:宋国华氏、向氏的作乱,公子城、公孙忌、乐舍、司马彊、向宜、向郑、楚建郳申逃亡到郑国。

古文:其徒与华氏战于鬼阎,败子城。

现代文:他们的党羽和华氏在鬼阎作战,子城被打败。

古文:子城適晋。

现代文:子城去到晋国。

古文:华亥与其妻必盥而食所质公子者而后食。

现代文:华亥和他的妻子,一定要盥洗干净、伺候作为人质的公子吃完饭以后才吃饭。

古文:公与夫人每日必適华氏,食公子而后归。华亥患之,欲归公子。

现代文:宋元公和夫人每天一定到华氏那里,让公子吃完以后才回去,华亥担心这种情况,想要让公子回去。

古文:向宁曰: 唯不信,故质其子。

现代文:向宁说: 正因为元公没有信用,所以把他的儿子作为人质。

**古文:若又归之,死无日矣。 **

现代文:如果又让他回去,死就很快来到了。

古文:公请于华费遂,将攻华氏。

现代文:宋元公向华费遂请求,准备攻打华氏。

古文:对曰: 臣不敢爱死,无乃求去忧而滋长乎?

现代文:华费遂回答说: 下臣不敢爱惜一死,恐怕是想要去掉忧虑反而滋长忧虑吧!

**古文:臣是以惧,敢不听命。 **

现代文:下臣因此害怕,怎敢不听命令?

**古文:公曰: 子死亡有命,余不忍其訽。 **

现代文:宋元公说: 孩子们死了是命中注定,我不能忍受他们受耻辱。

古文:冬十月,公杀华、向之质而攻之。

现代文:冬季,十月,宋元公杀了华氏、向氏的人质而攻打这两家。

古文:戊辰,华、向奔陈,华登奔吴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华氏、向氏逃亡到陈国,华登逃亡到吴国。

古文:向宁欲杀大子。

现代文:向宁想要杀死太子。

古文:华亥曰: 干君而出,又杀其子,其谁纳我?

现代文:华亥说: 触犯了国君而出逃,又杀死他的儿子,还有谁接纳我们?

**古文:且归之有庸。 **

现代文:而且放他们回去有功劳。

**古文:使少司寇牼以归,曰: 子之齿长矣,不能事人,以三公子为质,必免。 **

现代文:派少司寇牼带着公子们回去,说: 您的年岁大了,不能再事奉别人。用三个公子作为证明,一定可以免罪。

古文:公子既入,华牼将自门行。

现代文:公子们进入国都,华牼将要从公门出去。

**古文:公遽见之,执其手曰: 余知而无罪也,入复而所。 **

现代文:宋元公急忙接见他,拉着他的手,说: 我知道你没有罪,进来,恢复你的官职。

古文:齐侯疥,遂痁。期而不瘳,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。

现代文:齐景公患了两日一发的疟疾,后来又恶化成每天发一次,一年没有痊愈。诸侯派来问候的客人,大多在齐国。

古文:粱丘據与裔款言于公曰: 吾事鬼神丰,于先君有加矣。

现代文:梁丘据和裔款对齐景公说: 我们事奉鬼神很丰厚,比先君已经有所增加了。

古文:今君疾病,为诸侯忧,是祝史之罪也。

现代文:现在君王病得很厉害,成为诸侯的忧虑,这是祝、史的罪过。

**古文:诸侯不知,其谓我不敬。君盍诛于祝固、史嚚以辞宾? **

现代文:诸侯不了解,恐怕要认为我们不敬鬼神,君王何不诛戮祝固、史嚚以辞谢客人?

古文:公说,告晏子。

现代文:齐景公很高兴,告诉晏子。

古文:晏子曰: 日宋之盟,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。

现代文:晏子说: 从前在宋国的盟会,屈建向赵武询问范会的德行。

古文:赵武曰: 夫子之家事治,言于晋国,竭情无私。

现代文:赵武说: 他老人家家族中的事务井然有序,在晋国说话,竭尽自己的心意而没有个人打算。

古文:其祝史祭祀,陈信不愧。

现代文:他的祝、史祭祀,向鬼神陈说实际情况不内愧。

**古文:其家事无猜,其祝史不祈。 **

现代文:他的家族中没有可猜疑的事情,所以他的祝、史也不向鬼神祈求。

古文:建以语康王。

现代文:屈建把这些话告诉康王。

**古文:康王曰: 神人无怨,宜夫子之光辅五君,以为诸侯主也。 **

现代文:康王说: 神和人都没有怨恨,他老人家所以能够辅助五位国君而作为诸侯的主人就是很相宜的了。

**古文:公曰: 據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,故欲诛于祝史。子称是语,何故? **

现代文:齐景公说: 据和款认为寡人能够事奉鬼神,所以要诛戮祝、史,您提出这些话,是什么缘故?

古文:对曰: 若有德之君,外内不废,上下无怨,动无违事,其祝史荐信,无愧心矣。

现代文:晏子回答说: 如果是有德行的君主,国家和宫里的事情都没有荒废,上下没有怨恨,举动没有违背礼仪的事,他的祝、史向鬼神陈述实际情况,就没有惭愧的心了。

古文:是以鬼神用飨,国受其福,祝史与焉。

现代文:所以鬼神享用祭品,国家受到鬼神所降的福禄,祝、史也有一份。

古文:其所以蕃祉老寿者,为信君使也,其言忠信于鬼神。

现代文:他们所以繁衍有福、健康长寿,由于是诚实的国君的使者,他们的话忠诚信实。

古文:其適遇淫君,外内颇邪,上下怨疾,动作辟违,从欲厌私。高台深池,撞钟舞女,斩刈民力,输掠其聚,以成其违,不恤后人。暴虐淫从,肆行非度,无所还忌,不思谤讟,不惮鬼神,神怒民痛,无悛于心。

现代文:他们如果恰好碰上放纵的国君,里外偏颇邪恶,上下怨恨嫉妒,举动邪僻背理,放纵欲望满足私心,高台深池,奏乐歌舞,砍伐民力,掠夺百姓的积蓄,以这些行为铸成过错,而不体恤后代,暴虐放纵,随意行动没有法度,无所顾忌,不考虑怨谤,不害怕鬼神。天怒人怨,在心里还不肯改悔。

古文:其祝史荐信,是言罪也。

现代文:他的祝、史陈说实际情况,这是报告国君的罪过。

古文:其盖失数美,是矫诬也。进退无辞,则虚以求媚。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,祝史与焉。

现代文:他们掩盖过错、专谈好事,这是虚诈欺骗,真假都不能陈述,只好陈述不相干的空话来向鬼神讨好,所以鬼神不享用他们国家的祭品,还让它发生祸难,祝、史也有一份。

**古文:所以夭昏孤疾者,为暴君使也,其言僭嫚于鬼神。 **

现代文:他们所以夭折患病,由于是暴虐的国君的使者,他们的话对鬼神欺诈轻侮。

**古文:公曰: 然则若之何? **

现代文:齐景公说: 那末怎么办?

古文:对曰: 不可为也。

现代文:晏子回答说: 没法办了。

古文:山林之木,衡鹿守之。

现代文:山林中的树木,由守山林的人看守它。

古文:泽之萑蒲,舟鲛守之。

现代文:洼地里的芦苇,舟鲛看守它。

古文:薮之薪蒸,虞候守之。

现代文:草野中的柴禾,虞侯看守它。

古文:海之盐蜃,祈望守之。

现代文:大海中的盐蛤,祈望看守它。

古文:县鄙之人,入从其政。

现代文:偏僻地方的人,进来管理政事。

古文:偪介之关,暴征其私。承嗣大夫,强易其贿。

现代文:邻近国都的关卡,横征暴敛,世袭的大夫,强买货物。

古文:布常无艺,征敛无度,宫室日更,淫乐不违。

现代文:发布政令没有准则,征收赋税没有节制,宫室每天轮换着住,荒淫作乐不肯离开。

古文:内宠之妾,肆夺于市。外宠之臣,僭令于鄙。

现代文:宫内的宠妾,在市场上肆意掠夺,外边的宠臣,在边境上假传圣旨。

古文:私欲养求,不给则应。

现代文:奉养自己、追求玩好这些私欲,下边不能满足就立即治罪。

古文:民人苦病,夫妇皆诅。

现代文:百姓痛苦困乏,丈夫妻子都在诅咒。

古文:祝有益也,诅亦有损。

现代文:祝祷有好处,诅咒也有害处。

古文:聊、摄以东,姑、尤以西,其为人也多矣!

现代文:聊地、摄地以东,姑水、尤水以西,人口多得很呢。

古文:虽其善祝,岂能胜亿兆人之诅?

现代文:虽然祝史善于祝祷,难道能胜过亿兆人的诅咒?

**古文:君若欲诛于祝史,修德而后可。 **

现代文:君王如果要诛戮祝,史,只有修养德行然后才可以。

古文:公说,使有司宽政,毁关,去禁,薄敛,已责。

现代文:齐景公很高兴,让官吏放宽政令,毁掉关卡,废除禁令,减轻赋税,免除对官府所欠的债务。

古文:十二月,齐侯田于沛,招虞人以弓,不进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齐景公在沛地打猎,用弓招唤虞人,虞人没有来。

古文:公使执之,辞曰: 昔我先君之田也,旃以招大夫,弓以招士,皮冠以招虞人。

现代文:齐景公派人扣押了他,虞人辩解说: 从前我们先君打猎的时候,用红旗招唤大夫,用弓招唤士,用皮冠招唤虞人。

**古文:臣不见皮冠,故不敢进。 **

现代文:下臣没有见到皮冠,所以不敢进见。

古文:乃舍之。

现代文:齐景公于是就释放了虞人。

古文:子犹驰而造焉。

现代文:孔子说: 遵守道义,不如遵守官制。 君子认为说得对。

**古文:公曰: 唯據与我和夫。 **

现代文:齐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,晏子在遄台侍候,梁丘据驱车来到。齐景公说: 惟有据与我和谐啊!

**古文:晏子对曰: 據亦同也,焉得为和? **

现代文:晏子回答说: 据也只不过相同而已,哪里说得上和谐?

**古文:公曰: 和与同异乎? **

现代文:齐景公说: 和谐跟相同不一样吗?

古文:对曰: 异。

现代文:晏子回答说: 不一样。

古文:和如羹焉,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,燀之以薪。宰夫和之,齐之以味,济其不及,以洩其过。

现代文:和协好像做羹汤,用水、火、醋、酱、盐、梅来烹调鱼和肉,用柴禾烧煮,厨工加以调和,使味道适中,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,味道太浓就加水冲淡。

古文:君子食之,以平其心。

现代文:君子喝汤,内心平静。

古文:君臣亦然。

现代文:君臣之间也是这样。

古文: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。

现代文:国君所认为行而其中有不行的,臣下指出它的不行的而使行的部分更加完备。

古文: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

现代文:国君所认为不行而其中有行的,臣下指出它的行的部分而去掉它的不行,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肯违背礼仪,百姓没有争夺之心。

古文:故《诗》曰: 亦有和羹,既戒既平。

现代文:所以《诗》说: 有着调和的羹汤,已经告诫厨工把味道调得匀净。

**古文:鬷嘏无言,时靡有争。 **

现代文:神灵来享而无所指责,上下也都没有争竞。

古文:先王之济五味,和五声也,以平其心,成其政也。

现代文:先王调匀五味、谐和五声,是用来平静他的内心,完成政事的。

古文:声亦如味,一气,二体,三类,四物,五声,六律,七音,八风,九歌,以相成也。

现代文:声音也像味道一样,是由一气、二体、三类、四物、五声、六律、七音、八风、九歌互相组成的。

古文:清浊,小大,短长,疾徐,哀乐,刚柔,迟速,高下,出入,周疏,以相济也。

现代文:是由清浊、大小、短长、缓急、哀乐、刚柔、快慢、高低、出入、疏密互相调节的。

古文:君子听之,以平其心。

现代文:君子听了,内心平静。

古文:心平德和。

现代文:内心平静,德行就和协。

**古文:故《诗》曰: 德音不瑕。 **

现代文:所以《诗》说 德音没有缺失 。

古文:今據不然。

现代文:现在据不是这样。

古文:君所谓可,據亦曰可。

现代文:国君认为行的,据也认为行。

古文:君所谓否,據亦曰否。

现代文:国君认为不行的,据也认为不行。

古文:若以水济水,谁能食之?

现代文: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,谁能吃它呢?

古文:若琴瑟之专壹,谁能听之?

现代文:如同琴瑟老弹一个音调,谁去听它呢?

**古文:同之不可也如是。 **

现代文:不应该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。

古文:饮酒乐。

现代文:喝酒喝得很高兴。

**古文:公曰: 古而无死,其乐若何? **

现代文:齐景公说: 从古以来如果没有死,它的欢乐会怎么样啊!

古文:晏子对曰: 古而无死,则古之乐也,君何得焉?

现代文:晏子回答说: 从古以来如果没有死,现在的欢乐就是古代人的欢乐了,君王能得到什么呢?

古文:昔爽鸠氏始居此地,季荝因之,有逢伯陵因之,蒲姑氏因之,而后大公因之。

现代文:从前爽鸠氏开始居住在这里,季萴沿袭下来,有逢伯陵沿袭下来,蒲姑氏因袭下来,然后太公沿袭下来。

**古文:古若无死,爽鸠氏之乐,非君所愿也。 **

现代文:从古以来如果没有死,那是爽鸠氏的欢乐,并不是君王所希望的啊。

古文:郑子产有疾,谓子大叔曰: 我死,子必为政。

现代文:郑国的子产有病,对子太叔说: 我死以后,您必定执政。

古文: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,其次莫如猛。

现代文:只有有德行的人能够用宽大来使百姓服从,其次就莫如严厉。

古文: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,故鲜死焉。

现代文:火势猛烈,百姓看着就害怕,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。

古文:水懦弱,民狎而玩之,则多死焉。

现代文:水性懦弱,百姓轻视并玩弄它,很多人就死在水中。

**古文:故宽难。 **

现代文:所以宽大不容易。

古文:疾数月而卒。

现代文:子产病了几个月就死去了。

古文:大叔为政,不忍猛而宽。

现代文:子太叔执政,不忍心严厉却奉行宽大政策。

古文: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。

现代文:郑国盗贼很多,聚集在芦苇塘里。

**古文:大叔悔之曰: 吾早从夫子,不及此。 **

现代文:太叔后悔,说: 我早点听从他老人家的话,就不至于到这一步。

古文: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,尽杀之。盗少止。

现代文:发动徒兵攻打藏在芦苇丛生的湖泽里的盗贼,全部杀死他们,盗贼稍稍收敛了一些。孔子说: 好啊!

古文:仲尼曰: 善哉,政宽则民慢,慢则纠之以猛。

现代文:政事宽大百姓就怠慢,怠慢就用严厉来纠正。

古文:猛则民残,残则施之以宽。

现代文:严厉百姓就受到伤害,伤害就实施宽大。

古文:宽以济猛,猛以济宽,政是以和。

现代文:用宽大调节严厉,用严厉调节宽大,因此政事调和。

古文:《诗》曰: 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。

现代文:《诗》说, 百姓已经很辛劳,差不多可以稍稍安康。

古文: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 施之以宽也。 毋从诡随,以谨无良。

现代文:赐恩给中原各国,用以安定四方 ,这是实施宽大。 不要放纵随声附和的人,以约束不良之人。

古文:式遏寇虐,惨不畏明。 纠之以猛也。 柔远能迩,以定我王。 平之以和也。

现代文:应当制止侵夺残暴的人,他们从来不怕法度 ,这是用严厉来纠正。 安抚边远,柔服近邦,用来安定我国王 ,这是用和平来安定国家。

古文:又曰: 不竞不絿,不刚不柔。

现代文:又说, 不争强不急躁,不刚猛不柔弱。

**古文:布政优优,百禄是遒。 **

现代文:施政平和宽裕,各种福禄都聚集 ,这是和谐的顶点。

**古文:和之至也。 及子产卒,仲尼闻之,出涕曰: 古之遗爱也。 **

现代文:等到子产死去,孔子听到这消息,流着眼泪,说: 他的仁爱,是古人流传下来的遗风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