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公五年

古文:五年春正月,甲戌,己丑,陈侯鲍卒。

现代文:五年春正月,甲戌这天、己丑这天,陈桓公鲍去世。

古文:夏,齐侯、郑伯如纪。

现代文:夏季,齐侯、郑伯到纪国去。

古文: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。

现代文:周天王派仍叔的儿子来鲁国访问。

古文:葬陈桓公。

现代文:安葬陈桓公。

古文:城祝丘。

现代文:在祝丘这个地方筑城。

古文:秋,蔡人、卫人、陈人从王伐郑。

现代文:秋季,蔡国人、卫国人、陈国人跟随周桓王讨伐郑国。

古文:大雩。

现代文:举行了大规模秋雨祭祀。

古文:螽。

现代文:发生了蝗灾。

古文:冬,州公如曹。

现代文:冬季,州国国君到曹国去。

古文:五年春正月,甲戌,己丑,陈侯鲍卒,再赴也。

现代文:五年春季,正月,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,今年正月初六,陈侯鲍逝世。

古文:于是陈乱,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所以记载两个日子,是由于发了两次讣告而日期不同。当时陈国发生动乱,文公的儿子佗杀了太子免而取代他。

古文:公疾病而乱作,国人分散,故再赴。

现代文:陈侯病危的时候动乱发生,国内臣民纷纷离散,因此发了两次讣告

古文:夏,齐侯、郑伯朝于纪,欲以袭之。

现代文:夏季,齐僖公、郑庄公去纪国访问,想要乘机袭击纪国。

古文:纪人知之。

现代文:纪国人发觉了。

古文:王夺郑伯政,郑伯不朝。

现代文:周桓王夺去了郑庄公的政权,郑庄公不再朝觐。

古文:秋,王以诸侯伐郑,郑伯御之。

现代文:秋季,周桓王带领诸侯讨伐郑国,郑庄公出兵抵御。

古文:王为中军;虢公林父将右军,蔡人、卫人属焉;周公黑肩将左军,陈人属焉。

现代文:周桓王率领中军;虢公林父率领右军,蔡军、卫军隶属于右军;周公黑肩率左军,陈军隶属于左军。

古文: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、卫人,为右拒以当陈人,曰: 陈乱,民莫有斗心,若先犯之,必奔。

现代文:郑国的子元建议用左方阵来对付蔡军和卫军,用右方阵来对付陈军,说: 陈国动乱,百姓都缺乏战斗意志,如果先攻击陈军,他们必定奔逃。

古文:王卒顾之,必乱。

现代文:周天子的军队看到这种情形,又一定会发生混乱。

古文:蔡、卫不枝,固将先奔。

现代文:蔡国和卫国的军队支撑不住,也一定会争先奔逃。

**古文:既而萃于王卒,可以集事。 **

现代文:这时我们可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中军,我们就可以获得成功。

古文:从之。

现代文:郑庄公听从了。

古文:曼伯为右拒,祭仲足为左拒,原繁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,为鱼丽之陈,先偏后伍,伍承弥缝。

现代文:曼伯担任右方阵的指挥,祭仲足担任左方阵的指挥,原繁、高渠弥带领中军护卫郑庄公,摆开了叫做鱼丽的阵势,前有偏,后有伍,伍弥补偏的空隙。

**古文:战于葛,命二拒曰: 旝动而鼓。 **

现代文:在繻葛双方交战。郑庄公命令左右两边方阵说: 大旗一挥,就击鼓进军。

古文:蔡、卫、陈皆奔,王卒乱。

现代文:郑国的军队发起进攻,蔡、卫、陈军一起奔逃,周军因此混乱。

古文:郑师合以攻之,王卒大败。

现代文: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来进攻,周军终于大败。

古文:祝聃射王中肩,王亦能军。

现代文: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,桓王还能指挥军队。

古文:祝聃请从之。

现代文:祝聃请求前去追赶。

古文:公曰: 君子不欲多上人,况敢陵天子乎!

现代文:郑庄公说: 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,哪里敢欺凌天子呢?

**古文:苟自救也,社稷无陨,多矣。 **

现代文:只要能挽救自己,国家免于危亡,这就足够了。

古文:夜,郑伯使祭足劳王,且问左右。

现代文:夜间,郑庄公派遣祭仲足去慰问周桓王,同时也问候他的左右随从。

古文:仍叔之子来聘,弱也。

现代文:仍叔的儿子前来聘问。

古文:秋,大雩,书不时也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所以记为 仍叔之子 而不记他的名字,是由于他年轻。

古文:凡祀,启蛰而郊,龙见而雩,始杀而尝,闭蛰而烝。

现代文:秋季,为求雨而举行大的祭祀。《春秋》记载这件事,是由于这不是按时的祭祀。凡是祭祀,昆虫惊动举行郊祭,苍龙角亢二宿出现举行雩祭,秋天寒气降临举行尝祭,昆虫蛰伏举行烝祭。

古文:过则书。冬,淳于公如曹,度其国危,遂不复。

现代文:如果过了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礼,就要记载。冬季,淳于公到曹国。自己估计他的国家将发生危难,因此没有再回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