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公九年

古文:九年春,宋灾。

现代文:九年春季,宋国发生火灾。

古文:夏,季孙宿如晋。

现代文:夏季,季孙宿去到晋国。

古文:五月辛酉,夫人姜氏薨。

现代文:五月辛酉日,夫人姜氏去世。

古文:秋八月癸未,葬我小君穆姜。

现代文:秋季八月癸未日,安葬我小君穆姜。

古文:冬,公会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、齐世子光伐郑。

现代文:冬季,襄公与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、齐国世子光一起攻打郑国。

古文:十有二月己亥,同盟于戏。

现代文:十二月己亥日,在戏地结盟。

古文:楚子伐郑。

现代文:楚国攻打郑国。

古文:九年春,宋灾。

现代文:九年春季,宋国发生火灾。

古文:乐喜为司城以为政。

现代文:乐喜正做司城执掌政权,派伯氏管理街巷。

古文:使伯氏司里,火所未至,彻小屋,涂大屋;陈畚挶,具绠缶,备水器;量轻重,蓄水潦,积土涂;巡丈城,缮守备,表火道。

现代文:火没有到达的地方,拆除小屋,用泥土涂在大屋上,摆列盛土和运土的器具;具备汲水的绳索和瓦罐,准备盛水的器具,估量人力的大小、任务的轻重,储满水塘,堆积泥土,巡查城郭,修缮守卫工具,标明火的趋向。

古文:使华臣具正徒,令隧正纳郊保,奔火所。

现代文:乐喜派华臣调集常备兵,华臣又命令隧正调集远郊城堡的士兵,奔赴火灾发生的地点。

古文:使华阅讨右官,官庀其司。

现代文:派华阅主管右师,作为长官督促他的官属。

古文:向戍讨左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向戌主管左师,也如同华阅一样。

古文:使乐遄庀刑器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派乐遄准备刑具,也如同华阅一样。

古文:使皇郧命校正出马,工正出车,备甲兵,庀武守。使西鉏吾庀府守。

现代文:派皇郧命令管马的人牵出马匹,工正推出战车,装备武器,守卫武器库,派西鉏吾保护国库。

古文:令司宫、巷伯儆宫。

现代文:西鉏吾命令司宫,巷伯在宫内警戒。

古文:二师令四乡正敬享,祝宗用马于四墉,祀盘庚于西门之外。

现代文:左师、右师命令四个乡正祭祀四乡的神灵,祝宗杀马来祭祀四城的神灵,在宋都西门外边祭祀盘庚。

古文:晋侯问于士弱曰: 吾闻之,宋灾,于是乎知有天道。

现代文:晋悼公向士弱询问说: 我听说,宋国遭了火灾,从这里就知道了天道,为什么?

古文:何故? 对曰: 古之火正,或食于心,或食于咮,以出内火。

现代文:士弱回答说: 古代的火正,祭祀火星的时候或者用心宿陪祭,或者用柳宿陪祭,由于火星运行在这两个星宿中间。

古文:是故咮为鹑火,心为大火。

现代文:所以柳宿就是鹑火星,心宿就是大火星。

古文: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,祀大火,而火纪时焉。

现代文:陶唐氏的火正阏伯住在商丘,祭祀大火星,而用火星来确定时节。

古文:相土因之,故商主大火。

现代文:相土沿袭这个方法,所以商朝以大火星为祭祀的主星。

**古文:商人阅其祸败之衅,必始于火,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。 公曰: 可必乎? **

现代文:商朝人观察他们祸乱失败的预兆,一定从火灾开始,因此在过去自以为掌握了天道。 晋悼公说: 靠得住吗?

古文:对曰: 在道。

现代文:士弱回答说: 在于有道或者无道。

**古文:国乱无象,不可知也。 **

现代文:国家动乱而上天不给预兆,这就不能预知了。

古文:夏,季武子如晋,报宣子之聘也。

现代文:夏季,季武子去到晋国,这是由于回报范宣子的聘问。

古文:穆姜薨于东宫。

现代文:穆姜死在东宫里。

古文:始往而筮之,遇《艮》之八。史曰: 是谓《艮》之《随》。

现代文:开始住进去的时候,占筮,得到《艮》变为八,太史说: 这叫做《艮》变为《随》。

古文:《随》,其出也。

现代文:《随》,是出走的意思。

**古文:君必速出。 **

现代文:您一定要赶紧出去。

古文:姜曰: 亡。

现代文:穆姜说: 不用出去!

古文:是於《周易》曰: 《随》,元、享、利,贞,无咎, 元,体之长也。享,嘉之会也。利,义之和也。贞,事之幹也。

现代文:这卦象在《周易》里说 《随》,元、亨、利、贞,没有灾祸。 元,是躯体最高的地方;亨,是嘉礼中的主宾相会;利,是道义的总和;贞,是事情的本体。

古文:体仁足以长人,嘉德足以合礼,利物足以和义,贞固足以幹事。

现代文:体现了仁就足以领导别人,美好的德行足以协调礼仪,有利于万物足以总括道义,本体坚强足以办好事情。

古文:然故不可诬也,是以虽《随》无咎。

现代文:这样,所以是不能欺骗的。因此虽然得到《随》卦而没有灾祸。

古文:今我妇人而与于乱。

现代文:现在我作为女人而参与了动乱。

古文:固在下位而有不仁,不可谓元。

现代文:本来地位低下而又没有仁德,不能说是元。

古文:不靖国家,不可谓亨。

现代文:使国家不安定,不能说是亨。

古文:作而害身,不可谓利。

现代文:做了事情而害自身,不能说是利。

古文:弃位而姣,不可谓贞。

现代文:丢弃寡妇的地位而修饰爱美,不能说是贞。

古文:有四德者,《随》而无咎。

现代文:具有上面四种德行的,得到《随》卦才可以没有灾祸。

古文:我皆无之,岂《随》也哉?

现代文:而我都没有,难道合于《随》卦卦辞吗?

古文:我则取恶,能无咎乎?

现代文:我挑取邪恶,能够没有灾祸吗?

**古文:必死于此,弗得出矣。 **

现代文:一定死在这里,不能出去了。

古文:秦景公使士雃乞师于楚,将以伐晋,楚子许之。子囊曰: 不可。

现代文:秦景公派遣士雃向楚国请求出兵,准备进攻晋国,楚共王答应了。子囊说: 不行。

古文:当今吾不能与晋争。

现代文:目前我们不能和晋国争夺。

古文:晋君类能而使之,举不失选,官不易方。

现代文:晋国国君按人的能力之大小而使用他们,举拔人才不失去能胜任的人,任命官员不改变原则。

古文:其卿让于善,其大夫不失守,其士竞于教,其庶人力于农穑。商工皂隶,不知迁业。

现代文:他的卿把职位让给善人,他的大夫不失职守,他的士努力于教育百姓,他的庶人致力于农事,商贾技工和贱役不想改变职业。

古文:韩厥老矣,知罃禀焉以为政。

现代文:韩厥告老退休,知罃继承他而执政。

古文:范匄少于中行偃而上之,使佐中军。

现代文:范匄比中行偃年轻而在中行偃之上,让他辅佐中军。

古文:韩起少于栾黡,而栾黡、士鲂上之,使佐上军。

现代文:韩起比栾黡年轻,而栾黡、士鲂使他在自己之上,让他辅佐上军。

古文:魏绛多功,以赵武为贤而为之佐。

现代文:魏绛的功劳很多,却认为赵武贤能而甘愿做他的辅佐。

古文:君明臣忠,上让下竞。

现代文:国君明察,臣下忠诚,上面谦让,下面尽力。

古文:当是时也。晋不可敌,事之而后可。

现代文:在这个时候,晋国不能抵挡,事奉他们才行。

**古文:君其图之! **

现代文:君王还是考虑一下!

**古文:王曰: 吾既许之矣。虽不及晋,必将出师。 **

现代文:楚共王说: 我已经答应他们了,虽然比不上晋国,一定要出兵。

古文:秋,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。

现代文:秋季,楚共王驻军在武城,以作为秦国的后援。

古文:秦人侵晋,晋饑,弗能报也。

现代文:秦国人侵袭晋国。晋国正遭受饥荒,不能反击。

古文:冬十月,诸侯伐郑。

现代文:冬季,十月,诸侯进攻郑国。

古文:庚午,季武子、齐崔杼、宋皇郧从荀罃、士匄门于鄟门。

现代文:十月十一日,季武子、齐国的崔杼、宋国的皇郧跟荀罃、士匄进攻鄟门。

古文:卫北宫括、曹人、邾人从荀偃、韩起门于师之梁。滕人、薛人从栾黡、士鲂门于北门。杞人、郳人从赵武、魏绛斩行栗。

现代文:卫国的北宫括、曹国人、邾国人跟随荀偃、韩起进攻师之梁门,滕国人、薛国人跟随栾黡、士鲂进攻北门,杞国人、郳国人跟随赵武、魏绛砍伐路边的栗树。

**古文:甲戌,师于氾,令于诸侯曰: 修器备,盛餱粮,归老幼,居疾于虎牢,肆眚,围郑。 **

现代文:十五日,军队驻扎在汜水边上,于是传令诸侯说: 修理作战工具,备好干粮,送回老的小的,让有病的人住在虎牢,赦免错误,包围郑国。

古文:郑人恐,乃行成。

现代文:郑国人害怕,就派人求和。

古文:中行献子曰: 遂围之,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。

现代文:荀偃说: 对郑国实际包围,以等待楚国人救援,和他们作战。

**古文:不然,无成。 **

现代文:不这样,就没有真正的讲和。

古文:知武子曰: 许之盟而还师,以敝楚人。

现代文:知罃说: 答应他们结盟然后退兵,用这样的办法引诱楚国人进攻郑国,使楚国人疲劳。

古文:吾三分四军,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。于我未病,楚不能矣,犹愈于战。

现代文:我们把四军分为三部分,加上诸侯的精锐部队,以迎击前来的军队,对我们来说并不困乏,而楚军就不能持久了。这样,还是比打仗好。

古文:暴骨以逞,不可以争。

现代文:暴露白骨以图一时之快,不能用这样的办法和敌人争胜。

**古文:大劳未艾,君子劳心,小人劳力,先王之制也。 **

现代文:很大的疲劳还没有停止,君子用智,小人用力,这是先王的训示。

古文:诸侯皆不欲战,乃许郑成。

现代文:诸侯都不想打仗,于是就允许郑国讲和。

古文:十一月己亥,同盟于戏,郑服也。

现代文:十一月初十日,一起在戏地结盟,这是由于郑国顺服了。

古文:将盟,郑六卿公子騑、公子发、公子嘉、公孙辄、公孙虿、公孙舍之及其大夫、门子皆从郑伯。

现代文:准备结盟,郑国的六卿公子騑、公子发、公子嘉、公孙辄、公孙虿、公孙舍之以及他们的大夫、卿的嫡子,都跟随郑简公赴会。

**古文:晋士庄子为载书,曰: 自今日既盟之后,郑国而不唯晋命是听,而或有异志者,有如此盟。 **

现代文:晋国的士庄子制作盟书,说: 从今天已经盟誓以后,郑国如果对晋国不唯命是听或者有别的想法,就像这份盟书所记载的一样。

古文:公子趋进曰: 天祸郑国,使介居二大国之间。

现代文:公子騑快步走上前,说: 上天降祸郑国,让我国夹于两个大国之间。

古文: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,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,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,夫妇辛苦垫隘,无所厎告。

现代文:大国不赐给我们友好的话语,反而发动战乱以要挟我们结盟,让我们的鬼神不能得到祭祀,百姓不能享受土地上的出产,男人女人都辛苦瘦弱,没有地方可以诉说。

**古文:自今日既盟之后,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,而敢有异志者,亦如之。 荀偃曰: 改载书。 **

现代文:从今天已经盟誓以后,郑国如果不服从既合于礼仪而且有强大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国家,反而敢有其他想法,也像这份盟书所记载的一样。 荀偃说: 修改这篇盟辞!

古文:公孙舍之曰: 昭大神,要言焉。

现代文:公孙舍之说: 已经把盟约报告神灵了。

**古文:若可改也,大国亦可叛也。 **

现代文:如果可以修改,大国也可以背叛了。

古文:知武子谓献子曰: 我实不德,而要人以盟,岂礼也哉!

现代文:知罃对荀偃说: 我们实在不合于道德,反而用盟约来要挟别人,这难道合于礼仪吗?

古文:非礼,何以主盟?

现代文:不合礼仪,用什么主持盟会?

古文:姑盟而退,修德息师而来,终必获郑,何必今日?

现代文:姑且结盟而退兵,修养德行、休整军队然后再来,最终必然得到郑国,何必一定在今天?

古文:我之不德,民将弃我,岂唯郑?

现代文:我们不合于道德,百姓将会丢弃我们,岂只是郑国?

**古文:若能休和,远人将至,何恃于郑? **

现代文:如果能够休养民力和睦民心,远方的人将会来顺服,有什么要依靠郑国呢?

古文:乃盟而还。

现代文:于是就结盟然后回国。

古文:晋人不得志于郑,以诸侯复伐之。

现代文:晋国人不能随心所欲号令郑国,便带领诸侯再次进攻郑国。

古文:十二月癸亥,门其三门。闰月戊寅,济于阴阪,侵郑。

现代文:十二月初五日,攻击郑国的三面城门,十二月二十日在阴阪渡河,侵袭郑国。

古文:次于阴口而还。

现代文:驻扎在阴口然后回去。

**古文:子孔曰: 晋师可击也,师老而劳,且有归志,必大克之。 子展曰: 不可。 **

现代文:子孔说: 晋军可以攻击,军队长久在外边因而疲劳,只想回去。必然可以胜他们。 子展说: 不行。

**古文:送晋侯。晋侯以公宴于河上,问公年,季武子对曰: 会于沙随之岁,寡君以生。 **

现代文:鲁襄公送晋悼公,晋悼公为襄公在黄河边上设宴,问起襄公的年龄。季武子回答说: 在沙随会见的那一年,寡君出生。

古文:晋侯曰: 十二年矣!是谓一终,一星终也。

现代文:晋悼公说: 十二年了,这叫做一终,这是岁星运行一圈的终止。

古文:国君十五而生子。冠而生子,礼也。君可以冠矣!

现代文:国君十五岁而生孩子,举行冠礼以后生孩子,这是合于礼仪的,您可以举行冠礼了。

**古文:大夫盍为冠具? **

现代文:大夫何不准备举行冠礼的用具?

古文:武子曰: 君冠:必以祼享之礼行之,以金石之乐节之,以先君之祧处之。

现代文:季武子回答说: 国君举行冠礼,一定要请补饮酒的仪节作为序幕,用钟磬的音乐表示节度,在先君的宗庙里才能举行。

**古文:今寡君在行,未可具也。请及兄弟之国而假备焉! **

现代文:现在寡君正在路上,不能具备各种冠礼工具,请在到达兄弟国家以后借用这些设备。 晋悼公说: 好。

古文:晋侯曰: 诺。 公还及卫,冠于成公之庙,假钟磬焉,礼也。

现代文:襄公回国,到达卫国,在卫成公庙里举行冠礼,借用了钟磬,这是合于礼的。

**古文:楚子伐郑,子驷将及楚平。子孔、子曰: 与大国盟,口血未乾而背之,可乎? **

现代文:楚共王进攻郑国,子驷打算和楚国讲和,子孔、子蟜说: 和大国结盟,嘴里的血没有干就违背了它,行吗?

古文:子驷、子展曰: 吾盟固云: 唯强是从。 今楚师至,晋不我救,则楚强矣。

现代文:子驷、子展说: 我们的盟誓本来就说 唯有跟从强大的国家 ,现在楚国军来到,晋国不救援我国,那么楚国就是强大的国家了。

古文:盟誓之言,岂敢背之。

现代文:盟誓的话,难道敢违背?

古文:且要盟无质,神弗临也,所临唯信。

现代文:而且在要挟之下举行的盟誓没有诚信可言,神灵不会降临,神灵所降临的只是有诚信的盟会。

古文:信者,言之瑞也,善之主也,是故临之。

现代文:信,是言语的凭证,善良的主体,所以神灵降临。

**古文:明神不蠲要盟,背之可也。 **

现代文:明察一切的神灵认为在要挟下举行的盟会不洁净,违背它是可以的。

古文:乃及楚平。

现代文:于是郑国就和楚国讲和。

古文:公子罢戎入盟,同盟于中分。

现代文:公子罢戎进入郑国结盟,一起在中分盟誓。

古文:楚庄夫人卒,王未能定郑而归。

现代文:楚庄王夫人死,楚共王没有能安定郑国就回国了。

古文:晋侯归,谋所以息民。

现代文:晋悼公回国,计议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办法。

古文:魏绛请施舍,输积聚以贷。

现代文:魏绛请求赐予恩惠,把积聚的财物拿出来借给百姓。

古文:自公以下,苟有积者,尽出之。

现代文:从晋侯以下,如果有积聚的财物,全都拿了出来。

古文:国无滞积,亦无困人。公无禁利,亦无贪民。

现代文:国内没有不流通的财物,也没有困乏的百姓;公家不禁止百姓牟利,也没有贪婪的百姓。

古文:祈以币更,宾以特牲。器用不作,车服从给。

现代文:祈祷用财币代替牺牲,招待宾客只用一种牲畜,新的器物不添制,车马服饰只要够用就行了。

古文:行人期年,国乃有节。

现代文:这些措施推行一年,国家才有了法度。

古文:三驾而楚不能与争。

现代文:三次出兵而楚国不能和晋国争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