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公五年

古文:五年春,公至自晋。

现代文:五年春季,鲁襄公从晋国到达鲁国。

古文:夏,郑伯使公子发来聘。

现代文:夏季,郑伯派遣公子发来鲁国聘问。

古文:叔孙豹、鄫世子巫如晋。

现代文:叔孙豹、鄫国世子巫去晋国。

古文:仲孙蔑、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。

现代文:仲孙蔑、卫国的孙林父在吴国的善道会见。

古文:秋,大雩。楚杀其大夫。公会晋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齐世子光、吴人、鄫人于戚。公至自会。冬,戍陈。楚公子贞帅师伐陈。

现代文:襄公与晋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齐世子光、吴人、鄫人在戚地会见。襄公从戚地回到鲁国。冬季,诸侯派兵戍守陈国。楚国公子贞率领军队攻打陈国。

古文:公会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、曹伯、齐世子光救陈。

现代文:襄公与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、曹伯、齐国世子光一起出兵援救陈国。

古文:十有二月,公至自救陈。辛未,季孙行父卒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襄公从援救陈国的地方回到鲁国。辛未日,季孙行父去世。

古文:王使王叔陈生愬戎于晋,晋人执之。

现代文:周灵王派遣王叔陈生向晋国控告戎人,晋国人把他抓了起来。

古文:士鲂如京师,言王叔之贰于戎也。

现代文:士鲂去到京师,报告说王叔倾向戎人。

古文:夏,郑子国来聘,通嗣君也。

现代文:夏季,郑国的子国来鲁国聘问,这是由于为新立的国君来通好。

古文:穆叔觌鄫大子于晋,以成属鄫。

现代文:穆叔带领鄫国的太子去到晋国和君臣作私人会晤,以完成鄫国归属鲁国的手续。

古文:书曰: 叔孙豹、鄫大子巫如晋。 言比诸鲁大夫也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: 叔孙豹、鄫太子巫如晋 ,这就是把鄫国的太子巫比作鲁国的大夫。

古文:吴子使寿越如晋,辞不会于鸡泽之故,且请听诸侯之好。

现代文:吴子派遣寿越去到晋国,解释没有参加鸡泽会见的缘故,同时请求听从命令和诸侯友好。

古文:晋人将为之合诸侯,使鲁、卫先会吴,且告会期。

现代文:晋人将为吴国会合诸侯,于是让鲁国、卫国先会见吴国,同时告诉吴国会见的日期。

古文:故孟献子、孙文子会吴于善道。

现代文:所以孟献子、孙文子在善道会见了吴人。

古文:秋,大雩,旱也。

现代文:秋季,举行盛大的雩祭,这是由于天旱的缘故。

**古文:楚人讨陈叛故,曰: 由令尹子辛实侵欲焉。 **

现代文:楚国人质问陈国背叛的原因,陈人说: 由于令尹子辛侵害小国以满足他个人欲望。

古文:乃杀之。

现代文:楚国就杀死了子辛。

古文:书曰: 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。 贪也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: 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 ,是由于他贪婪的缘故。

古文:君子谓: 楚共王于是不刑。

现代文:君子认为: 楚共王在这件事情上用刑律不当。

**古文:《诗》曰: 周道挺挺,我心扃扃,讲事不令,集人来定。 **

现代文:《诗》说: 大道笔直,我的心里明白。计划不善灵,应招集贤人决定。

古文:己则无信。而杀人以逞,不亦难乎?

现代文:自己就没有信用,反而杀人以快意,不也是很难了吗?

**古文:《夏书》曰: 成允成功。 **

现代文:《夏书》说: 完成信用然后才能成功。

古文:九月丙午,盟于戚,会吴,且命戍陈也。穆叔以属鄫为不利,使鄫大夫听命于会。

现代文:九月二十三日,鲁襄公和晋悼公、宋平公、陈哀公、卫献公、郑僖公、曹成公、莒子、邾子、滕成公、薛伯、齐国世子光、吴国人、鄫国人在戚地结盟,这是为了会见吴人,同时由晋悼公命令诸侯出兵戍守陈国。

古文:楚子囊为令尹。范宣子曰: 我丧陈矣!

现代文:穆叔认为鄫国的归属对鲁国不利,就让鄫国的大夫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参加会见听取命令。楚国的子囊做令尹,范宣子说: 我们失去陈国了。

古文:楚人讨贰而立子囊,必改行而疾讨陈。

现代文:楚国人讨伐三心二意的国家而又立了子囊,一定会改变子辛的所作所为而很快讨伐陈国。

古文:陈近于楚,民朝夕急,能无往乎?

现代文:陈国接近楚国,百姓时时骇怕兵患,能够不归向楚国吗?

**古文:有陈,非吾事也,无之而后可。 **

现代文:保有陈国,不是我们的事情;放弃陈国,以后反倒好办。

古文:冬,诸侯戍陈。

现代文:冬季,诸侯派兵戍守陈国。

古文:子囊伐陈。

现代文:子囊进攻陈国。

古文:十一月甲午,会于城棣以救之。

现代文:十一月十二日,鲁襄公和晋悼公、宋平公、卫献公、郑僖公、曹成公、齐国世子光在城棣会合以救援陈国。

古文:季文子卒。

现代文:季文子死。

古文:大夫入敛,公在位。

现代文:根据大夫人敛的礼仪,鲁襄公亲自看视。

古文:宰庀家器为葬备,无衣帛之妾,无食粟之马,无藏金玉,无重器备。

现代文:家臣收集家里的器物作为葬具。家里没有穿丝绸的妾,没有吃粮食的马,没有收藏铜器玉器,一切用具没有重复。

古文: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。相三君矣,而无私积,可不谓忠乎?

现代文:君子从这里知道季文子对公室的忠心:辅助过三位国君而没有私人积蓄,可以说不是忠心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