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公十年

古文:十年春,公会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、齐世子光会吴于柤。

现代文:十年春季,襄公与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、齐国的世子光在柤地会见。

古文:夏五月甲午,遂灭偪阳。

现代文:夏季五月甲午日,灭掉偪阳。

古文:公至自会。

现代文:襄公从柤地回到鲁国。

古文:楚公子贞、郑公孙辄帅师伐宋。

现代文:楚国的公子贞、郑国的公孙辄率领军队攻打宋国。

古文:晋师伐秦。

现代文:晋国军队攻打秦国。

古文:秋,莒人伐我东鄙。

现代文:秋季,莒国人攻打我国东面边境。

古文:公会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齐世子光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伐郑。

现代文:襄公与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齐世子光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一起出兵攻打郑国。

古文:冬,盗杀郑公子斐、公子发、公孙辄。

现代文:冬季,叛贼杀死了郑国的郑公子斐、公子发、公孙辄。

古文:戍郑虎牢。

现代文:诸侯军队戍守郑国虎牢这座城池。

古文:楚公子贞帅师救郑。

现代文:楚国的公子贞楚军援救赵国。

古文:公至自伐郑。

现代文:襄公从攻打郑国的战场回来。

古文:十年春,会于柤,会吴子寿梦也。三月癸丑,齐高厚相大子光以先会诸侯于钟离,不敬。

现代文:十年春季,鲁襄公和晋悼公、宋平公、卫献公、曹成公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、齐国太子光在柤地会见,这是为了会见吴王寿梦。三月二十六日,齐国的高厚作为太子光的相礼,和诸侯在钟离先行会见,表现出不恭敬。

**古文:士庄子曰: 高子相大子以会诸侯,将社稷是卫,而皆不敬,弃社稷也,其将不免乎? **

现代文:士庄子说: 高子作为太子的相礼会见了诸侯,应当捍卫他们的国家,但却表现出不严肃,这是丢弃国家,恐怕将会不免于祸吧!

古文:夏四月戊午,会于柤。

现代文:夏季,四月初一日,诸侯在柤地会见。

古文:晋荀偃、士匄请伐偪阳,而封宋向戌焉。

现代文:晋国的荀偃、士匄请求进攻偪阳而把它作为向戌的封邑。

**古文:荀罃曰: 城小而固,胜之不武,弗胜为笑。 **

现代文:荀罃说: 城小而坚固,攻下来不算勇敢,攻它不下被人讥笑。

古文:固请。

现代文:荀偃等人坚决请求。

古文:丙寅,围之,弗克。

现代文:初九日,包围偪阳,不能攻克。

古文: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。偪阳人启门,诸侯之士门焉。

现代文:孟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装备车到达战地,偪阳人打开城门,诸侯的将士乘机进攻。

古文:县门发,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。

现代文:内城的人把闸门放下,郰县长官纥双手举门,把进攻城里的将士放出来。

古文:狄虒彌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,左执之,右拔戟,以成一队。

现代文:狄虒弥把大车轮子立起来,蒙上皮甲作为大盾牌,左手拿着它,右手拔戟,领兵单成一队。

**古文:孟献子曰: 《诗》所谓 有力如虎 者也。 **

现代文:孟献子说: 这就是《诗》所说的 像老虎一样有力气 的人啊。

古文:主人县布,堇父登之,及堞而绝之。

现代文:偪阳的守城人把布挂下来,秦堇父拉着布登城,刚到墙垛,守城人就把布割断。

古文:队则又县之,苏而复上者三。

现代文:秦堇父跌落在地,守城人又把布挂下来。

古文:主人辞焉,乃退,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。

现代文:秦堇父醒起来重新上去,这样三次,守城人表示钦佩他的勇敢,不再挂布。这才退兵,把割的布做了带子在军内游行示众三天。

**古文:诸侯之师久于偪阳,荀偃、士匄请于荀曰: 水潦将降,惧不能归,请班师! **

现代文:诸侯的军队在偪阳很久了,荀偃、士匄请示荀罃说: 快下雨了,恐怕到时不能回去,请您退兵吧。

古文:知伯怒,投之以机,出于其间,曰: 女成二事而后告余。余恐乱命,以不女违。

现代文:荀罃发怒,把弩机向他们扔过去,机从两个人中间飞过,说: 你们把这两件事情办成了再来跟我说话,原来我恐怕意见不一而扰乱了军令,所以不违背你们。

**古文:女既勤君而兴诸侯,牵帅老夫以至于此,既无武守,而又欲易余罪,曰: 是实班师,不然克矣。 **

现代文:你们既已使国君勤劳而发动了诸侯的军队,牵着我老头子到了这里,既没有坚持进攻,而又想归罪于我,回去说: 就是他下令退兵。不这样,攻下来了。

古文:余羸老也,可重任乎?

现代文:我已经衰老了,还能再承担一次罪责吗?

**古文:七日不克,必尔乎取之! **

现代文:七天攻不下来,一定要取你们的脑袋!

古文:五月庚寅,荀偃、士匄帅卒攻偪阳,亲受矢石。甲午,灭之。

现代文:五月初四日,荀偃、士匄率领步兵攻打偪阳,亲身受到箭和石块的攻击,初八日,灭亡了偪阳。

古文:书曰 遂灭偪阳 ,言自会也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 遂灭偪阳 ,说的是从柤地盟会以后就进攻了偪阳。

古文:以与向戌,向戌辞曰: 君若犹辱镇抚宋国,而以偪阳光启寡君,群臣安矣,其何贶如之?

现代文:把偪阳封给向戌。向戌辞谢说: 如果还承蒙君王安抚宋国,而用偪阳来扩大寡君的疆土,下臣们就安心了,还有什么比得上这样的赐予呢?

古文:若惠赐臣,是臣兴诸侯以自封也,其何罪大焉?

现代文:如果专门赐给下臣,那就是下臣发动诸侯的军队而为自己求得封地了,还有什么罪过比这再大呢?

**古文:敢以死请。 **

现代文:谨以一死来请求。

古文:乃予宋公。

现代文:于是就把偪阳给了宋平公。

古文:宋公享晋侯于楚丘,请以《桑林》。

现代文:宋平公在楚丘设宴招待晋悼公,请求使用《桑林》之乐舞。

古文:荀辞。

现代文:荀罃辞谢。

古文:荀偃、士匄曰: 诸侯,宋、鲁于是观礼。

现代文:荀偃、士匄说: 诸侯中的鲁国、宋国,在那里可以参观礼仪。

古文:鲁有禘乐,宾祭用之。

现代文:鲁国有禘乐,在招待贵宾和举行大祭的时候用它。

**古文:宋以《桑林》享君,不亦可乎? **

现代文:宋国使用《桑林》之舞招待国君,不也是可以的吗?

古文:舞师题以旌夏,晋侯惧,而退入于房。

现代文:开始舞蹈,乐师手举旌夏之旗率领乐队进来,晋悼公害怕而退入房里。

古文:去旌,卒享而还。

现代文:宋国人去掉旌夏,使这次宴会顺利结束,晋悼公方才回国。

古文:及著雍,疾。

现代文:到达著雍,晋悼公生病。

古文:卜,《桑林》见。

现代文:占卜,从卜兆里见到桑林之神。

古文:荀偃、士匄欲奔请祷焉。荀不可,曰: 我辞礼矣,彼则以之。

现代文:荀偃、士匄想要奔回宋国请求祈祷,荀罃不同意,说: 我们已经辞去这种礼仪了,他们还是要用它。

**古文:犹有鬼神,于彼加之。 **

现代文:如果有鬼神,会把灾祸加在他们身上的。

古文:晋侯有间,以偪阳子归,献于武宫,谓之夷俘。

现代文:晋悼公病愈,带了偪阳子回国,奉献于武宫,把它称为夷人俘虏。

古文:偪阳,妘姓也。

现代文:偪阳,是姓妘的一族统治的。

古文:使周内史选其族嗣,纳诸霍人,礼也。

现代文:晋悼公派周朝的内史选择妘姓宗族的族嗣,让他们居住在霍人地方,这是合于礼的。

古文:师归,孟献子以秦堇父为右。

现代文:鲁军回国,孟献子让秦堇父做车右。

古文:生秦丕兹,事仲尼。

现代文:秦堇父生了秦丕兹,拜孔子为师。

古文:六月,楚子囊、郑子耳伐宋,师于訾毋。

现代文:六月,楚国的子囊、郑国的子耳进攻宋国,军队驻扎在訾毋。

古文:庚午,围宋,门于桐门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包围宋国,攻打桐门。

古文:晋荀罃伐秦,报其侵也。

现代文:晋国的荀罃进攻秦国,这是为了报复秦国的入侵。

古文:卫侯救宋,师于襄牛。

现代文:卫献公救援宋国,军队驻在襄牛。

古文:郑子展曰: 必伐卫,不然,是不与楚也。

现代文:郑国的子展说: 一定要进攻卫国。不这样,就是不亲附楚国了。

**古文:得罪于晋,又得罪于楚,国将若之何? **

现代文:得罪了晋国,又得罪了楚国,国家怎么办?

**古文:子驷曰: 国病矣! **

现代文:子驷说: 国家已经很困乏了。

古文:子展曰: 得罪于二大国,必亡。

现代文:子展说: 得罪了两个大国,一定灭亡。

**古文:病不犹愈于亡乎? **

现代文:困乏,不还比灭亡强一些吗?

古文:诸大夫皆以为然。故郑皇耳帅师侵卫,楚令也。

现代文:大夫们都认为子展的话说得对,所以郑国的皇耳入侵卫国,这是出于楚国的命令。

古文:孙文子卜追之,献兆于定姜。

现代文:孙文子为追逐郑国军队占卜,把卜兆献给定姜。

古文:姜氏问《繇》。

现代文:定姜问繇辞怎么样。

**古文:曰: 兆如山陵,有夫出征,而丧其雄。 **

现代文:孙文子说: 繇辞是: 卜兆如同山陵,有人出国征伐,丧失他们的英雄。

古文:姜氏曰: 征者丧雄,御寇之利也。

现代文:定姜说: 征伐而丧失英雄,这是有利于抵御敌人的。

**古文:大夫图之! **

现代文:大夫考虑一下!

古文:卫人追之,孙蒯获郑皇耳于大丘。

现代文:卫国人追逐郑国军队,孙蒯在犬耳俘虏了郑将皇耳。

古文:秋七月,楚子囊、郑子耳伐我西鄙。

现代文:秋季七月,楚国的子囊、郑国的子耳联军入侵我国西部边境。

古文:还,围萧,八月丙寅,克之。

现代文:回国,包围萧地。八月十一日,攻克萧地。

古文:九月,子耳侵宋北鄙。

现代文:九月,子耳入侵宋国北部边境。

古文:孟献子曰: 郑其有灾乎!

现代文:孟献子说: 郑国恐怕有灾祸吧!

古文:师竞已甚。

现代文:军队争战太过分了。

古文:周犹不堪竞,况郑乎?

现代文:周天子还经不起经常用兵,何况郑国呢?

**古文:有灾,其执政之三士乎! **

现代文:有灾祸,恐怕会在执政的三位大夫身上吧!

古文:莒人间诸侯之有事也,故伐我东鄙。

现代文:莒国人钻了诸侯有战事的空子,所以进攻我国东部边境。

古文:诸侯伐郑。齐崔杼使大子光先至于师,故长于滕。

现代文:诸侯发兵攻打郑国,齐国的崔杼让太子光先到达军队里,所以排在滕国前面。

古文:己酉,师于牛首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军队驻扎在牛首。

古文:初,子驷与尉止有争,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。

现代文:当初,子驷和尉止有争执,在将要抵御诸侯军队的时候减少了尉止的兵车。

古文:尉止获,又与之争。

现代文:尉止俘虏了敌人,子驷又和他争夺功劳。

**古文:子驷抑尉止曰: 尔车,非礼也。 **

现代文:子驷压抑尉止说: 你的战车太多不合礼制。

古文:遂弗使献。

现代文:于是就不让他献俘虏。

古文:初,子驷为田洫,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皆丧田焉。

现代文:当初,子驷疏通田里的水沟,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都丧失了土田。

古文: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

现代文:所以五个宗族聚集了一伙不得志的人凭借了公子的族党以发动叛乱。

古文:于是子驷当国,子国为司马,子耳为司空,子孔为司徒。

现代文:这时候子驷掌握国政,子国做司马,子耳做司空,子孔做司徒。

古文:冬十月戊辰,尉止、司臣、侯晋、堵女父、子师仆帅贼以入,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,杀子驷、子国、子耳,劫郑伯以如北宫。

现代文:冬季,十月十四日,尉止、司臣、侯晋、堵女父、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,早晨在西宫的朝廷上攻打执政,杀死了子驷、子国、子耳,劫持郑简公到了北宫。

古文:子孔知之,故不死。

现代文:子孔事先知道这件事,所以没有死。

古文:书曰 盗 ,言无大夫焉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 盗 ,这是说没有大夫参预这次叛乱。

古文:子西闻盗,不儆而出,尸而追盗,盗入于北宫,乃归授甲。臣妾多逃,器用多丧。

现代文:子西听说有叛乱,不设警戒就出来了,收了他父亲子驷的尸骨就去追赶叛乱分子。叛乱分子进入北宫,子西就回去,召集甲兵,但是家臣和妾婢多数已经逃走,器物也已经大多丢失。

古文:子产闻盗,为门者,庀群司,闭府库,慎闭藏,完守备,成列而后出,兵车十七乘,尸而攻盗于北宫。

现代文:子产听说有叛乱,设置守门的警卫,配齐所有的官员,关闭档案库,慎重收藏,完成防守设备,把士兵排成行列以后才出来,有战车十七辆。子产先收他父亲尸骨然后在北宫攻打叛乱分子,子?

古文:子帅国人助之,杀尉止、子师仆,盗众尽死。

现代文:率领国内的人们帮助他,杀了尉止、子师仆,这伙叛乱分子全部被杀死。

古文:侯晋奔晋。堵女父、司臣、尉翩、司齐奔宋。

现代文:侯晋逃亡到晋国,堵女父、司臣、尉翩、司齐逃亡到宋国。

古文:子孔当国,为载书,以位序,听政辟。

现代文:子孔掌握国政,制作盟书,规定官员各守其位、听取执政的法令。

古文:大夫、诸司、门子弗顺,将诛之。

现代文:大夫、官员们、卿的嫡子不肯顺从,子孔准备加以诛杀。

古文:子产止之,请为之焚书。

现代文:子产劝阻他,请求烧掉盟书。

**古文:子孔不可,曰: 为书以定国,众怒而焚之,是众为政也,国不亦难乎? **

现代文:子孔不同意,说: 制作盟书用来安定国家,大伙发怒就烧了它,这是大伙当政,国家不也很为难了吗?

古文:子产曰: 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,合二难以安国,危之道也。

现代文:子产说: 大伙怒气难于触犯,专权的愿望难于成功,把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,这是危险的办法。

古文:不如焚书以安众,子得所欲,众亦得安,不亦可乎?

现代文: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家,您得到了所需要的东西,大伙也能够安定,不也是可以的吗?

**古文:专欲无成,犯众兴祸,子必从之。 **

现代文:专权的愿望不能成功,触犯大伙会发生祸乱,您一定要听我的话。

古文:乃焚书于仓门之外,众而后定。

现代文:于是就在仓门外边烧掉了盟书,大伙这才安定下来。

古文:诸侯之师城虎牢而戍之。晋师城梧及制,士鲂、魏绛戍之。

现代文:诸侯的军队在虎牢筑城并且戍守,晋国军队在梧地和制地筑城,士鲂、魏绛戍守。

古文:书曰 戍郑虎牢 ,非郑地也,言将归焉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说 戍郑虎牢 ,不是郑国的领土而这样记载,这是说将要归还给郑国了。

古文:郑及晋平。

现代文:郑国和楚国讲和。

古文:楚子囊救郑。

现代文:楚国的子囊救援郑国。

古文:十一月,诸侯之师还郑而南,至于阳陵,楚师不退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诸侯联军环绕郑国然后往南,到达阳陵,楚军不退。

**古文:知武子欲退,曰: 今我逃楚,楚必骄,骄则可与战矣。 **

现代文:知武子想要退兵,说: 现在我们避开楚军,楚军必然骄傲,骄傲了就可以和他们打仗了。

古文:栾黡曰: 逃楚,晋之耻也。

现代文:栾黡说: 避开楚军,这是晋国的耻辱。

古文:合诸侯以益耻,不如死!

现代文:会和诸侯来增加耻辱,不如一死。

**古文:我将独进。 **

现代文:我打算单独进军。

古文:师遂进。

现代文:军队就往前推进。

古文:己亥,与楚师夹颍而军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和楚军隔着颍水相对而驻扎下来。

古文:子曰: 诸侯既有成行,必不战矣。

现代文:郑将子?说: 诸侯已经完成了退兵准备,一定不会作战了。

古文:从之将退,不从亦退。

现代文:顺从他们要退兵,不顺从他们也要退兵。

古文:退,楚必围我。

现代文:他们退兵,楚国必然包围我们。

**古文:犹将退也。不如从楚,亦以退之。 **

现代文:同样是要退兵,不如顺从楚国,用这样的办法让他们退兵。

古文:宵涉颍,与楚人盟。

现代文:郑军夜里渡过颍水,和楚国人结盟。

古文:栾黡欲伐郑师,荀不可,曰: 我实不能御楚,又不能庇郑,郑何罪?

现代文:栾黡想要攻打郑国军队,荀罃不同意,说: 我们实在不能抵抗楚军,又不能保护郑国,郑国有什么罪?

古文:不如致怨焉而还。

现代文:不如把怨恨奉送给楚国然后回去。

**古文:今伐其师,楚必救之,战而不克,为诸侯笑。克不可命,不如还也! **

现代文:现在攻打他们的军队,楚国必然救援他们。作战不能胜利,就被诸侯笑话,胜利不能肯定,不如回去吧。

古文:丁未,诸侯之师还,侵郑北鄙而归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诸侯的军队撤退,攻打了郑国的北部边境然后回国。

古文:楚人亦还。

现代文:楚国人也退兵回国。

古文: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。

现代文:王叔陈生和伯舆争夺政权,周灵王赞助伯舆。

古文:王右伯舆,王叔陈生怒而出奔。

现代文:王叔陈生发怒而逃亡。

古文:及河,王复之,杀史狡以说焉。

现代文:到达黄河,周灵王让他官复原位,杀了史狡以让他高兴。

古文:不入,遂处之。

现代文:王叔陈生不回成周,就住在黄河边上。

古文:晋侯使士匄平王室,王叔与伯舆讼焉。

现代文:晋悼公派士匄调和王室的争端,王叔陈生和伯舆提出争讼。

古文: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,坐狱于王庭,士匄听之。

现代文:王叔的家臣头子和伯舆的大夫瑕禽在周天子的朝廷上争论是非,士匄听取他们的诉讼。

**古文:王叔之宰曰: 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,其难为上矣! **

现代文:王叔的家臣头子说: 柴门小户的人都要陵驾于他上面的人,上面的人就很难处了。

古文:瑕禽曰: 昔平王东迁,吾七姓从王,牲用备具。王赖之,而赐之骍旄之盟,曰: 世世无失职。 若筚门闺窦,其能来东底乎?

现代文:瑕禽说: 从前平王东迁,我们七姓人家跟随周天子,牺牲全都具备,天子信赖他们,而赐给他们用赤牛祭神的盟约,说: 世世代代不要失职 如果是柴门小户,他们能够来到东方而住下来吗?

古文:且王何赖焉?

现代文:而且天子又怎么信赖他们呢?

古文:今自王叔之相也,政以贿成,而刑放于宠,官之师旅,不胜其富。吾能无筚门闺窦乎?

现代文:现在自从王叔把持周政权,政事用贿赂来完成,而把执行法律的责任放在宠臣身上。官员中的师和旅,阔气得没有办法,这样,我们能够不是柴门小户吗?

古文:唯大国图之!

现代文:请大国考虑一下!

**古文:所左,亦左之。 **

现代文:下面的人就不能有理,那么什么叫做公正呢?

古文: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,王叔氏不能举其契。

现代文:士匄说: 天子所赞助的,寡君也赞助他;天子所不赞助的,寡君也不赞助他。 就让王叔和伯舆对证讼辞,王叔拿不出他的文件来。

古文:王叔奔晋。不书,不告也。

现代文:王叔逃亡到晋国,《春秋》所以没有记载,这是由于没有通告鲁国的缘故。

古文:单靖公为卿士,以相王室。

现代文:单靖公做了卿士以辅助王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