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服

古文:冠称元服,衣曰身章。

现代文:冠是戴在头上的服饰,称为 元服 ;衣是穿在身上的文采,称为 身章 。

古文:曰弁曰冔曰冕,皆冠之号;日履日舄曰屣,悉鞋之名。

现代文:弁、冔、冕都是帽子的名称;履、舄、屣,都是鞋子的名称。

古文:上公命服有九锡,士人初冠有三加。

现代文:三公以上的命服有九等,皆君主所赐叫做 九锡 ;士人成年行冠礼,要换三次帽子,称为 三加 。

古文:簪缨缙绅,仕宦之称;章甫缝掖,儒者之服。

现代文:簪缨、缙绅皆是官员的代称,章甫、缝掖都是读书人所穿的衣服和戴的帽子。

古文:布衣即白丁之谓,青衿乃生员之称。

现代文:布衣就是对平民百姓的称呼;青衿乃是生员、秀才的名称。

古文:葛屦履霜,诮俭啬之过甚;绿衣黄里,讥贵贱之失伦。

现代文: 葛屦履霜 ,是讥讽人俭朴吝啬得太过分了; 绿衣黄里 ,是讽刺人贵贱伦常颠倒了顺序。

古文:上服曰衣,下服曰裳;衣前曰襟,衣后曰裾。

现代文:上身的服装叫做 衣 ,下身的服装叫做 裳 。衣的前幅称作 襟 ,后幅称作 裾 。

古文:敝衣曰褴褛,美服曰华裾。

现代文:破烂的衣服称作 褴褛 ,华丽的衣服称作 华裾

古文:襁褓乃小儿之衣,弁髦亦小儿之饰。

现代文: 襁褓 是婴儿的服饰, 弁髦 是孩童的帽子。

古文:左衽是夷狄之服,短后是武夫之衣。

现代文:衣襟开在左边的是夷人的衣服,后幅短的上衣是武夫穿的。

古文:尊卑失序,如冠履倒置;富贵不归,如锦衣夜行。

现代文:凡是不讲尊卑次序的人,好比 冠履倒置 ;发财显贵的人不回到家乡去,好比 锦衣夜行 。

古文:狐裘三十年,俭称晏子;锦幛四十里,富羡石崇。

现代文:一件狐皮袍穿了三十年,晏子的俭朴为人称道;王恺搭起四十里长的锦帐,石崇的豪富让人羡慕。

古文:孟尝君珠履三千客,牛僧孺金钗十二行。

现代文:孟尝君有三千门客,个个都穿着珍珠装饰的鞋子;牛僧孺姬妾众多,头戴金钗的女子就有十二排。

古文: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;绮罗之辈,非养蚕之人。

现代文:价值千金的皮袍,不是一只狐狸腋下之毛就能缝制而成的;身着绮罗绸缎的人,都不是养蚕人。

古文:贵者重裀叠褥,贫者裋褐不完。

现代文:富贵者的衣被铺盖,用的都是重重叠叠的毯子褥子。贫穷的人有的连裋褐粗布的衣衫都不完整。

古文:卜子夏甚贫,鹑衣百结;公孙弘甚俭,布被十年。

现代文:子夏家贫穿的衣服破破烂烂,打的补丁已经有百结了。公孙弘非常节俭,一床布被盖了十年。

古文:南州冠冕,德操称庞统之迈众;三河领袖,崔浩羡裴骏之超群。

现代文: 南州冠冕 ,这是司马徽称赞庞统才华出众; 三河领袖 ,这是崔浩羡慕裴骏智能超群。

古文:虞舜制衣裳,所以命有德;昭侯藏敝裤,所以待有功。

现代文:虞舜制定衣裳的图案颜色等级,用它任命贤德的人;魏昭侯收藏破裤,用来赏赐给有功的人。

古文:唐文宗袖经三浣,晋文公衣不重裘。

现代文:唐文宗的衣服洗了三次仍在穿。晋文公提倡节俭,不同时穿两件皮衣。

古文:衣履不敝,不肯更为,世称尧帝;衣不经新,何由得故,妇劝桓冲。

现代文:衣服鞋子不穿到有破损,不肯换新的,所以世人称颂尧帝俭朴;新做的衣服不穿用,哪里有旧衣可穿呢!

古文:王氏之眉贴花钿,被韦固之剑所刺;贵妃之乳服诃子,为禄山之爪所伤。

现代文:这是桓冲的妻子劝桓冲的话。韦固的妻子王氏眉心贴着花钿,是因为被丈夫刺伤;杨贵妃穿着胸衣,是因为她曾被安禄山抓伤了乳房。

古文:姜氏翕和,兄弟每宵同大被;王章未遇,夫妻寒夜卧牛衣。

现代文:姜家兄弟和睦每天晚上都睡在一起,盖同一床被子。王章未得到君王的赏识之前十分贫困,夫妻两人在寒冬只能睡在草编的牛衣上。

古文:绶带轻裘,羊叔子乃斯文主将;葛巾野服,陶渊明真陆地神仙。

现代文:缓带轻裘,世人称羊祐为 斯文主将 ;葛巾野服,世人称陶渊明为 陆地神仙 。

古文:服之不衷,身之灾也;緼袍不耻,志独超欤。

现代文:衣服如果穿得不合自己的身份,会招来杀身之祸;身着破袍而不以为耻,其志向的确超越众人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