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跖

古文:孔子与柳下季为友,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。

现代文:孔子是柳下季的朋友,柳下季的弟弟名为盗跖。

古文:盗跖从卒九千人,横行天下,侵暴诸侯。

现代文:盗跖的手下有九千人,在天下间横行霸道,侵凌诸侯各国。

古文:穴室枢户,驱人牛马,取人妇女。

现代文:砸破人家的门户,掠夺人家牛马,掳劫人家妇女。

古文:贪得忘亲,不顾父母兄弟,不祭先祖。

现代文:贪图财物遗弃亲人,不顾念父母兄弟,不拜祖宗。

古文:若父不能诏其子,兄不能教其弟,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。

现代文:他们所经过的城邑,大国的就闭关守城,小国的躲进城堡,民众为此深感痛苦。

古文:今先生,世之才士也,弟为盗跖,为天下害,而弗能教也,丘窃为先生羞之。

现代文:孔子对柳下季说: 做人父亲的,肯定能够教好他的孩子,为人兄长的,肯定能够教好他弟弟,如若不然那么父子兄弟的亲情就不足珍贵了。当今先生您可是世上的有才之士,弟弟却是盗跖,是天下的祸害,要是不能规劝他,我私下替先生感到羞耻。

**古文:丘请为先生往说之。 **

现代文:我情愿代先生去说服他。

古文:柳下季曰: 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,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,若子不听父之诏,弟不受兄之教,虽今先生之辩,将奈之何哉?

现代文:柳下季说: 先生说做人父亲的肯定教好他的孩子,做人兄长的肯定能教好他的弟弟,假如孩子不听从父亲的教诲,弟弟不接受兄长的劝说,即使像先生这么能言善辩,又能拿他怎么样呢?

古文:且跖之为人也,心如涌泉,意如飘风,强足以距敌,辩足以饰非。

现代文:况且盗跖这个人,血气冲动,意气风发,强悍足以抵挡敌人,口才足以掩饰过错。

**古文:顺其心则喜,逆其心则怒,易辱人以言。先生必无往。 **

现代文:顺着他的心意他就高兴,违背他的心意他就发怒,动不动就恶语伤人。先生千万不要去。

古文:孔子不听,颜回为驭,子贡为右,往见盗跖。

现代文:孔子没听柳下季劝告,布置颜回驾车,子贡做助手,前往会见盗跖。

古文: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,脍人肝而餔之。

现代文:盗跖正在大山的南面休整士卒,切碎人肝来吃。

**古文:孔子下车而前,见谒者曰: 鲁人孔丘,闻将军高义,敬再拜谒者。 **

现代文:孔子下车走上前,看见传命官,说: 鲁国人孔丘,听说将军高尚正义,敬请传令官传达。

古文:谒者入通。

现代文:传令官入内通报。

古文: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,曰: 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?

现代文:盗跖听到此事,大怒,眼像明星,怒发冲冠,说: 这个人是不是鲁国的巧伪人孔丘?

古文:为我告之:尔作言造语,妄称文、武,冠枝木之冠,带死牛之胁,多辞缪说,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摇唇鼓舌,擅生是非,以迷天下之主,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,妄作孝弟,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。

现代文:替我告诉他: 你做花言造巧语,虚妄地称道文王、武王,头戴装饰像树枝般的帽子,腰缠死牛胁的皮带,繁辞谬说,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摇唇鼓舌,专生是非,用以迷惑天下的君主,使天下的书生,不务正业,装作孝悌,而侥幸得到封侯富贵。

古文:子之罪大极重,疾走归!

现代文:你的罪恶严重,快滚回去吧!

**古文:不然,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。 **

现代文:不然,我要用你的肝当作午餐。

**古文:孔子复通曰: 丘得幸于季,愿望履幕下。 **

现代文:孔子再次请求通报接见,说: 我幸运地得到柳下季的介绍,希望到帐幕下拜见。

**古文:谒者复通。盗跖曰:使来前! **

现代文:禀报人员再次通报,盗跖说: 让他到我面前来!

古文:孔子趋而进,避席反走,再拜盗跖。

现代文:孔子小心翼翼地快步走进帐去,又远离坐席连退数步,向盗跖深深施礼。

古文:盗跖大怒,两展其足,案剑瞋目,声如乳虎,曰: 丘来前!

现代文:盗跖一见孔子大怒不已,伸开双腿,按着剑柄怒睁双眼,喊声犹如哺乳的母虎,说: 孔丘你上前来!

**古文:若所言顺吾意则生,逆吾心则死。 **

现代文:你所说的话,合我的心意有你活的,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等着一死。

古文:孔子曰: 丘闻之,凡天下有三德:生而长大,美好无双,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,此上德也;知维天地,能辩诸物,此中德也;勇悍果敢,聚众率兵,此下德也。

现代文:孔子说: 我听说,凡是天下的人具有三种德性:天生高大,美好无比,无论少年、老年、贵人、贱人见了都欢喜,这是上等德性;才智可以收容天地,才能可以分析事理,这是中等德性;勇猛果敢,聚集人马统率军队,这是下等德性。

古文:凡人有此一德者,足以南面称孤矣。

现代文:一般人具有一种德性,就足以南面称王了。

古文:今将军兼此三者,身长八尺二寸,面目有光,唇如激丹,齿如齐贝,音中黄钟,而名曰盗跖,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。

现代文:如今将军兼备这三种德性,身高八尺二寸,满面红光,双目炯炯有神,嘴唇有如鲜红的丹砂,牙齿有如整齐的贝壳,声音符合黄钟音律,可是名叫盗跖,我暗暗替将军感到羞耻。

古文:将军有意听臣,臣请南使吴越,北使齐鲁,东使宋卫,西使晋楚,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,立数十万户之邑,尊将军为诸侯,与天下更始,罢兵休卒,收养昆弟,共祭先祖。

现代文:将军要是有心听在下的劝谕,在下情愿往南出使吴国越国,往北出使齐国鲁国,往东出使宋国卫国,往西出使晋国楚国,让他们为将军造一座几百里的大城,封你几十万户的食邑,推立将军为诸侯,跟天下各国并立,让士兵都休息,收养起他们的兄弟,供奉拜祭祖宗。

**古文:此圣人才士之行,而天下之愿也。 **

现代文:这才是圣人智士的行为,也是天下人的愿望啊。

古文:盗跖大怒曰: 丘来前!

现代文:盗跖大怒说: 孔丘上前来!

古文: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,皆愚陋恒民之谓耳。

现代文:凡是可以用利禄来规劝、用言语来谏正的,都只能称作愚昧、浅陋的普通顺民。

古文:今长大美好,人见而悦之者,此吾父母之遗德也,丘虽不吾誉,吾独不自知邪?

现代文:如今我身材高大魁梧面目英俊美好,人人见了都喜欢,这是我的父母给我留下的美德。你孔丘即使不当面吹捧我,我难道不知道吗?

古文:且吾闻之,好面誉人者,亦好背而毁之。

现代文:而且我听说,喜好当面夸奖别人的人,也好背地里诋毁别人。

古文: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,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,安可久长也!

现代文:如今你把建造大城、汇聚众多百姓的意图告诉给我,这是用功利来诱惑我,而且是用对待普通顺民的态度来对待我,这怎么可以长久呢!

古文:城之大者,莫大乎天下矣。

现代文:城池最大的,莫过于整个天下。

古文:尧、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;汤、武立为天子,而后世绝灭。非以其利大故邪?

现代文:尧舜拥有天下,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;商汤与周武王立做天子,可是后代却遭灭绝,这不是因为他们贪求占有天下的缘故吗?

古文:且吾闻之,古者禽兽多而人少,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。昼拾橡栗,暮栖木上,故命之曰 有巢氏之民 。

现代文: 况且我还听说,古时候禽兽多而人少,于是人们都在树上筑巢而居躲避野兽,白天拾取橡子,晚上住在树上,所以称他们叫做有巢氏之民。

古文:古者民不知衣服,夏多积薪,冬则炀之,故命之曰 知生之民 。

现代文:古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,夏天多多存积柴草,冬天就烧火取暖,所以称他们叫做懂得生存的人。

古文:神农之世,卧则居居,起则于于。民知其母,不知其父,与麋鹿共处,耕而食,织而衣,无有相害之心。此至德之隆也。

现代文:到了神农时代,居处是多么安静闲暇,行动是多么优游自得,人们只知道母亲,不知道父亲,跟麋鹿生活在一起,自己耕种自己吃,自己织布自己穿,没有伤害别人的心思,这就是道德鼎盛的时代。

古文:然而黄帝不能致德,与蚩由战于涿鹿之野,流血百里。

现代文:然而到了黄帝就不再具有这样的德行,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争战,流血百里。

古文:尧、舜作,立群臣,汤放其主,武王杀纣。

现代文:尧舜称帝,设置百官,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,武王杀死了纣王。

古文:自是之后,以强陵弱,以众暴寡。

现代文:从此以后,世上总是依仗强权欺凌弱小,依仗势众侵害寡少。

古文:汤、武以来,皆乱人之徒也。

现代文:商汤、武王以来,就都是属于篡逆叛乱的人了。

古文:今子修文、武之道,掌天下之辩,以教后世。缝衣浅带,矫言伪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,而欲求富贵焉。

现代文: 如今你研修文王、武王的治国方略,控制天下的舆论,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,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,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,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,而且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,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。

古文:盗莫大于子,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,而乃谓我为盗跖?

现代文: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,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?

古文: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。使子路去其危冠,解其长剑,而受教于子。天下皆曰: 孔丘能止暴禁非。

现代文:你用甜言蜜语说服了子路让他死心塌地地跟随你,使子路去掉了勇武的高冠,解除了长长的佩剑,受教于你的门下,天下人都说你孔子能够制止暴力禁绝不轨。

古文:其卒之也,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,身菹于卫东门之上,是子教之不至也。

现代文:可是后来,子路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,而且自身还在卫国东门上被剁成了肉酱,这就是你那套说教的失败。

古文:子自谓才士圣人邪,则再逐于鲁,削迹于卫,穷于齐,围于陈蔡,不容身于天下。

现代文: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、圣哲的人物吗?却两次被逐出鲁国,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,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,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,不能容身于天下。

古文:子教子路菹。此患,上无以为身,下无以为人。子之道岂足贵邪?

现代文: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却又遭受如此的祸患,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,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,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?

古文:世之所高,莫若黄帝。黄帝尚不能全德,而战于涿鹿之野,流血百里。

现代文: 世上所尊崇的,莫过于黄帝,黄帝尚且不能保全德行,而征战于涿鹿的郊野,流血百里。

古文:尧不慈,舜不孝,禹偏枯,汤放其主,武王伐纣,文王拘羑里。

现代文:唐尧不慈爱,虞舜不孝顺,大禹半身不遂,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,武王出兵征讨商纣,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。

古文:此六子者,世之所高也。孰论之,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,其行乃甚可羞也。世之所谓贤士:伯夷、叔齐。

现代文:这以上的六个人,都是世人所尊崇的,但是仔细评论起来,都是因为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而强迫自己违反了自然的禀赋,他们的做法实在是极为可耻的。 世人所称道的贤士,就如伯夷、叔齐。

古文:伯夷、叔齐辞孤竹之君,而饿死于首阳之山,骨肉不葬。

现代文:伯夷、叔齐辞让了孤竹国的君位,却饿死在首阳山,尸体都未能埋葬。

古文:鲍焦饰行非世,抱木而死。

现代文:鲍焦着意清高非议世事,竟抱着树木而死去。

古文:申徒狄谏而不听,负石自投于河,为鱼鳖所食。

现代文: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,背着石块投河而死,尸体被鱼鳖吃掉。

古文:介子推至忠也,自割其股以食文公。文公后背之,子推怒而去,抱木而燔死。

现代文: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,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,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,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,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。

古文: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

现代文: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,女子没有如期赴约,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,竟抱着桥柱子而淹死。

古文:此六子者,无异于磔犬流豕、操瓢而乞者,皆离名轻死,不念本养寿命者也。

现代文:这以上的六个人,跟肢解了的狗、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,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,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。

古文:世之所谓忠臣者,莫若王子比干、伍子胥。

现代文: 世人所称道的忠臣,没有超过王子比干和伍子胥的了。

古文:子胥沉江,比干剖心。此二子者,世谓忠臣也,然卒为天下笑。

现代文:伍子胥被抛尸江中,比干被剖心而死,这两个人,世人都称作忠臣,然而最终被天下人讥笑。

古文:自上观之,至于子胥、比干,皆不足贵也。

现代文:从上述事实看来,直到伍子胥、王子比干之流,都是不值得推崇的。

古文:丘之所以说我者,若告我以鬼事,则我不能知也;若告我以人事者,不过此矣,皆吾所闻知也。

现代文: 你孔丘用来说服我的,假如告诉我怪诞离奇的事,那我是不可能知道的;假如告诉我人世间实实在在的事,不过如此而已,都是我所听闻的事。

古文:今吾告子以人之情:目欲视色,耳欲听声,口欲察味,志气欲盈。

现代文: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,眼睛想要看到色彩,耳朵想要听到声音,嘴巴想要品尝滋味,志气想要满足、充沛。

古文:人上寿百岁,中寿八十,下寿六十,除病瘦死丧忧患,其中开口而笑者,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。

现代文:人生在世高寿为一百岁,中寿为八十岁,低寿为六十岁,除掉疾病、死丧、忧患的岁月,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光,一月之中不过四、五天罢了。

古文:天与地无穷,人死者有时。操有时之具,而托于无穷之间,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。

现代文:天与地是无穷尽的,人的死亡却是有时限的,拿有时限的生命托付给无穷尽的天地之间,迅速地消逝就像是千里良驹从缝隙中骤然驰去一样。

古文:不能说其志意、养其寿命者,皆非通道者也。

现代文:凡是不能够使自己心境获得愉快而颐养寿命的人,都不能算是通晓常理的人。

古文:丘之所言,皆吾之所弃也。

现代文: 你孔丘所说的,全都是我想要废弃的,你赶快离开这里滚回去,不要再说了!

**古文:亟去走归,无复言之!子之道狂狂汲汲,诈巧虚伪事也,非可以全真也,奚足论哉! **

现代文:你的那套主张,颠狂失性钻营奔逐,全都是巧诈、虚伪的东西,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,有什么好谈论的呢!

古文:孔子再拜趋走,出门上车,执辔三失,目芒然无见,色若死灰,据轼低头,不能出气。

现代文:孔子再行个礼就快步离开了,出了门上了车,几次都没有拿起马缰,两眼发呆什么也看不见,脸色如同死灰一样,扶着车前横木低下头去喘不过气来。

古文:归到鲁东门外,适遇柳下季。

现代文:回到鲁都东门外边,恰好遇上柳下季。

**古文:柳下季曰: 今者阙然,数日不见,车马有行色,得微往见跖邪? **

现代文:柳下季说: 你几天没露面了,车马看上去像行了远路,莫非你去跟跖会面吗?

**古文:孔子仰天而叹曰: 然! **

现代文:孔子昂起头对天叹气说: 是啊。

古文:柳下季曰: 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? 孔子曰: 然。

现代文:柳下季说: 跖可是像我以前说的那样违背你的意愿吗? 孔子说: 是的。

古文: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。

现代文:我正是常言说的无病自灸了。

**古文:疾走料虎头,编虎须,几不免虎口哉! **

现代文:孔子说: 正是这样。我这样做真叫做没有生病而自行扎针一样,自找苦吃,急急忙忙地跑去撩拨虎头、编理虎须,几乎不免被虎口吞掉啊!

古文:子张问于满苟得曰: 盍不为行?

现代文:子张向满苟得问道: 怎么不推行合于仁义的德行呢?

古文:无行则不信,不信则不任,不任则不利。

现代文:没有德行就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,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就不会得到任用,不能得到任用就不会得到利益。

古文:故观之名,计之利,而义真是也。

现代文:所以,从名誉的角度来观察,从利禄的角度来考虑,能够实行仁义就真是这样的。

**古文:若弃名利,反之于心,则夫士之为行,不可一日不为乎! **

现代文:假如弃置名利,只在内心求得反思,那么士大夫的所作所为,也不可能一天不讲仁义啊!

古文:满苟得曰: 无耻者富,多信者显。

现代文:满苟得说: 没有羞耻的人才会富有,善于吹捧的人才会显贵。

古文:夫名利之大者,几在无耻而信。

现代文:大凡获得名利最大的,几乎全在于无耻而多言。

古文:故观之名,计之利,而信真是也。

现代文:所以,从名誉的角度来观察,从利禄的角度来考虑,能够吹捧就真是这样的。

**古文:若弃名利,反之于心,则夫士之为行,抱其天乎! **

现代文:假如弃置名利,只在内心求得反思,那么士大夫的所作所为,也就只有保持他的天性了啊!

古文:子张曰: 昔者桀、纣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。今谓臧聚曰: 汝行如桀、纣。 则有怍色,有不服之心者,小人所贱也。

现代文:子张说: 当年桀与纣贵为天子,富有到占有天下,如今对地位卑贱的奴仆说,你的品行如同桀纣,那么他们定会惭愧不已,产生不服气的思想,这是因为桀纣的所作所为连地位卑贱的人也瞧不起。

古文:仲尼、墨翟,穷为匹夫,今谓宰相曰 子行如仲尼、墨翟。 则变容易色,称不足者,士诚贵也。

现代文:仲尼和墨翟穷困到跟普通百姓一样,如今对官居宰相地位的人说,你的品行如同仲尼和墨翟,那么他一定会除去傲气谦恭地说自己远远比不上,这是因为士大夫确实有可贵的品行。

**古文:故势为天子,未必贵也;穷为匹夫,未必贱也。贵贱之分,在行之美恶。 **

现代文:所以说,势大为天子,未必就尊贵;穷困为普通百姓,未必就卑贱;尊贵与卑贱的区别,决定了德行的美丑。

古文:满苟得曰: 小盗者拘,大盗者为诸侯。诸侯之门,义士存焉。

现代文:满苟得说: 小的盗贼被拘捕,大的强盗却成了诸侯,诸侯的门内,方才存有道义之士。

古文: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,而管仲为臣;田成子常杀君窃国,而孔子受币。

现代文:当年齐桓公小白杀了兄长、娶了嫂嫂而管仲却做了他的臣子,田成子常杀了齐简公自立为国君而孔子却接受了他赠与的布帛。

古文:论则贱之,行则下之,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,不亦拂乎!

现代文:谈论起来总认为桓公、田常之流的行为卑下,做起来又总是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卑下,这就是说言语和行动的实情在胸中相互矛盾和斗争,岂不是情理上极不相合吗!

**古文:故《书》曰: 孰恶孰美,成者为首,不成者为尾。 **

现代文:所以古书上说过:谁坏谁好?成功的居于尊上之位,失败的沦为卑下之人。

**古文:子张曰: 子不为行,即将疏戚无伦,贵贱无义,长幼无序。五纪六位,将何以为别乎? **

现代文:子张说: 你不推行合于仁义的德行,就必将在疏远与亲近之间失去人伦关系,在尊贵与卑贱之间失去规范和准则,在长上与幼小之间失去先后序列;这样一来五伦和六位,又拿什么加以区别呢?

古文:满苟得曰: 尧杀长子,舜流母弟,疏戚有伦乎?

现代文:满苟得说: 尧杀了亲生的长子,舜流放了同母的兄弟,亲疏之间还有伦常可言吗?

古文:汤放桀,武王杀纣,贵贱有义乎?

现代文:商汤逐放夏桀,武王杀死商纣,贵贱之间还有准则可言吗?

古文:王季为适,周公杀兄,长幼有序乎?

现代文:王季被立为长子,周公杀了两个哥哥,长幼之间还有序列可言吗?

古文:儒者伪辞,墨子兼爱,五纪六位,将有别乎?且子正为名,我正为利。

现代文:儒家伪善的言辞,墨家兼爱的主张, 五纪 和 六位 的序列关系还能有区别吗? 而且你心里所想的正在于名,我心里所想的正为了利。

古文:名利之实,不顺于理,不监于道。

现代文:名与利的实情,不合于理,也不明于道。

**古文:吾日与子讼于无约,曰 小人殉财,君子殉名,其所以变其情、易其性则异矣;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。 **

现代文:我往日跟你在无约面前争论不休: 小人为财而死,君子为名献身。然而他们变换真情、更改本性的原因,却没有不同;而竟至舍弃该做的事而不惜生命地追逐不该寻求的东西,那是同一样的。

古文:故曰:无为小人,反殉而天;无为君子,从天之理。

现代文:所以说,不要去做小人,反过来追寻你自己的天性;不要去做君子,而顺从自然的规律。

古文:若枉若直,相而天极。面观四方,与时消息。

现代文:或曲或直,顺其自然;观察四方,跟随四时变化而消长。

古文:若是若非,执而圆机。独成而意,与道徘徊。

现代文:或是或非,牢牢掌握循环变化的中枢;独自完成你的心意,跟随大道往返进退。

古文:无转而行,无成而义,将失而所为。

现代文:不要执着于你的德行,不要成就于你所说的规范;那将会丧失你的禀性。

古文:无赴而富,无殉而成,将弃而天。

现代文:不要为了富有而劳苦奔波,不要为了成功而不惜献身,那将会舍弃自然的真性。

古文: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;直躬证父,尾生溺死,信之患也;鲍子立干,申子不自理,廉之害也;孔子不见母,匡子不见父,义之失也。

现代文:比干被剖心,子胥被挖眼,这是忠的祸害;直躬出证父亲偷羊,尾生被水淹死,这是信的祸患;鲍焦抱树而立、干枯而死,申生宁可自缢也不申辩委屈,这是廉的毒害;孔子不能为母送终,匡子发誓不见父亲,这是义的过失。

**古文:此上世之所传、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,正其言,必其行,故服其殃、离其患也。 **

现代文:这些现象都是上世的传闻,当代的话题,总认为士大夫必定会让自己的言论正直,让自己的行动跟着去做,所以深受灾殃,遭逢如此的祸患。

古文:无足问于知和曰: 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。

现代文:无足向知和问道: 人们终究没有谁不想树立名声并获取利禄的。

古文:彼富则人归之,归则下之,下则贵之。

现代文:那个人富有了人们就归附他,归附他也就自以为卑下,以自己为卑下就更会尊崇富有者。

古文:夫见下贵者,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。

现代文:受到卑下者的尊崇,就是人们用来延长寿命、安康体质、快乐心意的办法。

古文:今子独无意焉,知不足邪?

现代文:如今唯独你在这方面没有欲念,是才智不够用呢?

古文:意知而力不能行邪?

现代文:还是有了念头而力量不能达到呢?

**古文:故推正不妄邪? **

现代文:抑或推行正道而一心不忘呢?

古文:知和曰: 今夫此人,以为与己同时而生,同乡而处者,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,是专无主正,所以览古今之时、是非之分也。

现代文:知和说: 如今有这么一个兴名就利的人,就认为跟自己是同时生、同乡处,而且认为是超越了世俗的人了;其实这样的人内心里全无主心,用这样的办法去看待古往今来和是非的不同,只能是混同流俗而融合于世事。

古文:与俗化世,去至重,弃至尊,以为其所为也。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,不亦远乎!

现代文:舍弃了贵重的生命,离开了最崇高的大道,而追求他一心想要追求的东西;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延长寿命、安康体质、快乐心意的办法,不是跟事理相去太远吗!

古文:惨怛之疾,恬愉之安,不监于体;怵惕之恐,欣欣之喜,不监于心。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。

现代文:悲伤所造成的痛苦,愉快所带来的安适,对身体的影响自己不能看清;惊慌所造成的恐惧,欢欣所留下的喜悦,对于心灵的影响自己也不可能看清。

**古文:是以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而不免于患也。 **

现代文:知道一心去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,所以尊贵如同天子,富裕到占有天下,却始终不能免于忧患。

古文:无足曰: 夫富之于人,无所不利。穷美究势,至人之所不得逮,贤人之所不能及。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,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,因人之德以为贤良,非享国而严若君父。

现代文:无足说: 富贵对于人们来说,没有什么不利的,享尽天下的美好并拥有天下最大的权势,这是道德极高尚的人所不能得到的,也是贤达的人所不能赶上的;挟持他人的勇力用以显示自己的威强,把握他人的智谋用以表露自己的明察,凭借他人的德行用以赢得贤良的声誉,虽然没有享受过国家权力所带来的好处却也像君父一样威严。

古文: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,心不待学而乐之,体不待象而安之。

现代文:至于说到乐声、美色、滋味、权势对于每一个人,心里不等到学会就自然喜欢,身体不需要模仿早已习惯。

古文:夫欲恶避就,固不待师,此人之性也。

现代文:欲念、厌恶、回避、俯就,本来就不需要师传,这是人的禀性。

**古文:天下虽非我,孰能辞之! **

现代文:天下人即使都认为我的看法不对,谁又能摆脱这一切呢?

古文:知和曰: 知者之为,故动以百姓,不违其度,是以足而不争,无以为故不求。

现代文:知和说: 睿智的人的做法,总是依从百姓的心思而行动,不去违反民众的意愿,所以,知足就不会争斗,无所作为因而也就无有所求。

古文:不足故求之,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;有余故辞之,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。

现代文:不能知足所以贪求不已,争夺四方财物却不自认为是贪婪;心知有余所以处处辞让,舍弃天下却不自认为清廉。

古文:廉贪之实,非以迫外也,反监之度。

现代文:廉洁与贪婪的实情,并不是因为迫于外力,应该转回头来察看一下各自的禀赋。

古文:势为天子,而不以贵骄人;富有天下,而不以财戏人。

现代文:身处天子之位却不用显贵傲视他人,富裕到拥有天下却不用财富戏弄他人。

古文:计其患,虑其反,以为害于性,故辞而不受也,非以要名誉也。

现代文:想一想它的后患,再考虑考虑事情的反面,认为有害于自然的本性,所以拒绝而不接受,并不是要用它来求取名声与荣耀。

古文:尧、舜为帝而雍,非仁天下也,不以美害生;善卷、许由得帝而不受,非虚辞让也,不以事害己。

现代文:尧与舜做帝王天下和睦团结,并非行仁政于天下,而是不想因为追求美好而损害生命;善卷与许由能够得到帝王之位却辞让不受,也不是虚情假意的谢绝禅让,而是不想因为治理天下危害自己的生命。

**古文:此皆就其利、辞其害,而天下称贤焉,则可以有之,彼非以兴名誉也。 **

现代文:这些人都能趋就其利,辞避其害,因而人们称誉他们是贤明的人,可见贤明的称誉也是可以获取的,不过他们的本心并非建树个人的名誉。

**古文:无足曰: 必持其名,苦体绝甘,约养以持生,则亦久病长厄而不死者也。 **

现代文:无足说: 必定要保持自己的名声,即使劳苦身形、谢绝美食、俭省给养以维持生命,那么这一定是个长期疾病困乏而没有死去的人。

古文:知和曰: 平为福,有余为害者,物莫不然,而财其甚者也。

现代文:知和说: 均平就是幸福,有余便是祸害,物类莫不是这样,而财物更为突出。

古文:今富人,耳营钟鼓管籥之声,口惬于刍豢醪醴之味,以感其意,遗忘其业,可谓乱矣;侅溺于冯气,若负重行而上阪,可谓苦矣;贪财而取慰,贪权而取竭,静居则溺,体泽则冯,可谓疾矣;为欲富就利,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,且冯而不舍,可谓辱矣;财积而无用,服膺而不舍,满心戚醮,求益而不止,可谓忧矣;内则疑劫请之贼,外则畏寇盗之害,内周楼疏,外不敢独行,可谓畏矣。

现代文:如今富有的人,耳朵谋求钟鼓、箫笛的乐声,嘴巴满足于肉食、佳酿的美味,因而触发了他的欲念,遗忘了他的事业,真可说是迷乱极了;深深地陷入了愤懑的盛气之中,像背着重荷爬行在山坡上,真可说是痛苦极了;贪求财物而招惹怨恨,贪求权势而耗尽心力,安静闲居就沉溺于嗜欲,体态丰腴光泽就盛气凌人,真可说是发病了;为了贪图富有追求私利,获取的财物堆得像齐耳的高墙也不知满足,而且越是贪婪就越发不知收敛,真可说是羞辱极了;财物囤积却没有用处,念念不忘却又不愿割舍,满腹的焦心与烦恼,企求增益永无休止,真可说是忧愁极了;在家内总担忧窃贼的伤害,在外面总害怕寇盗的残杀,在内遍设防盗的塔楼和射箭的孔道,在外不敢独自行走,真可说是畏惧极了。

古文:此六者,天下之至害也,皆遗忘而不知察。及其患至,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。

现代文:以上的六种情况,是天下最大的祸害,全都遗忘不求审察,等到祸患来临,想要倾家荡产保全性命,只求返归贫穷求得一日的安宁也不可能。

**古文:故观之名则不见,求之利则不得。缭意绝体而争此,不亦惑乎! **

现代文:所以,从名声的角度来观察却看不见,从利益的角度来探求却得不到,使心意和身体受到如此困扰地竭力争夺名利,岂不迷乱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