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西游日记一

古文:丁丑闰四月初八日夜雨霏霏,四山叆叇,昧爽放舟。

现代文:丁丑年闰四月初八日夜雨霏霏,四围群山浓云笼罩,黎明开船。

古文:湘江在路东紫云岩西。又南三里,双桥。

现代文:往西行船三十里,午后分道走,顾仆乘船到桂林,我同静闻从湘江南岸登岸这是山角释,地名叫黄沙。

古文:有水自西大岭注于湘。

现代文:往西南行,高大的松树夹道而立,五里,到黄沙铺。

古文:又七里,石月铺,其西岭曰黄花大岭。

现代文:湘江在路的东边紫云岩的西面。又往南行三里,到双桥。又走七里,到石月铺,它西面的山岭叫黄花大岭。

古文:又西南五里,出山陇行平畴间。

现代文:又往西南行五里,走出山陇行走在平坦的田野间。

古文:又一里,上小岭,舍官道,深溪一十里官道至太平辅,又十里至全。右入山。

现代文:又走五里,到深溪铺。过铺后一里,有条溪水自西面的大山往东流注,小石桥跨在溪上,应当就是深溪了。又走一里,登上一座小岭,离开了官道,从右侧入山。

古文:西向大山行,二里,直抵山下,又二里,宿于牛头冈蒋姓家。

现代文:向西朝着大山走,二里,直抵山下,又走二里,住宿在牛头冈姓蒋的人家。

古文:夜大雨。

现代文:夜里下大雨。

古文:初九日冒雨西行五里,至砻岩普润寺。

现代文:初九日冒雨往西行五里,到了确岩普润寺。

古文:寺有宋守赵彦晖诗碑,宋李时亮记。

现代文:寺中有宋代州官赵彦晖题诗的石碑,宋代李时亮的记文。

古文:岩洞前门东向后门北向,西入甚奥,中有立笋垂柱。

现代文:岩洞的前洞口向东,如桥一样,高出水面约三十丈;后洞口向北,浸入水中约十五丈。

古文:出岩,西三里,有小石山兀立路旁。

现代文:泉水自山后冲出石窟分三级流下,所以称为 砒 。

古文:又西三里,张家村,南五里,冈岭高下,出平坞中西行一里,上大冲,西行半里,为福寿庵,饭于庵。

现代文:向西进去十分深邃,洞中有竖立的石笋和下垂的石柱。出了岩洞,往西三里,有座小石山竖立在路旁。又向西三里,到张家村,村后的大山叫回龙岩。往南五里,冈峦山岭高下不一,走到平坦的山坞往西行一里,登上大冲,向西行半里,是福寿庵。

古文:此山为郡守柳开讲道处。院为林蚆所建,与睢、岳、嵩,庐四书院共著。其南有泉一方,中有石题曰 虎踞石 。

现代文:在庵中吃了饭,又向西半里,往西北登上柳山,有座楼阁,是曹学侄题写的匾额,这是柳仲涂书院。又上去是寸月亭,亭子前边是清湘书院。它的南面有一塘泉水,水中有块岩石,题为 虎踞石 。

古文:由此蹑岭,逾而西,一里,为慈慧庵。

现代文:由此登岭,越岭往西,一里,是慈慧庵。

古文:转北一里,为狮子岩,岩僧见性。

现代文:转向北一里,是狮子岩,住宿在狮子岩南面的清泉庵。

古文:初十日由狮子岩南下,二里,至湘山寺。

现代文:初十日由狮子岩往南下行,二里,到湘山寺。

古文:由寺东侧入,登大殿,寄行李。

现代文:由寺东侧进去,登上大殿,寄放了行李。

古文:东半里,入全州西门。

现代文:往东半里,进入全州城西门。

古文:东至小南门,三江合处。约舟待于兴安。

现代文:经过州衙前,出大南门,往东到小南门,约定船在兴安等候。

古文:复入城,出西门至寺,登大殿,拜无量寿佛塔。

现代文:再次进出西门到了寺中,登上大殿,拜了无量寿佛塔。

古文:无量寿佛成果于唐咸通间,《传灯录》未载,号全真,故州以全名。

现代文:塔后有块飞来石。

古文:肉身自万历初段,丙戌又毁,后又毁。从塔东上长廊,西有观音阁。

现代文:从塔东边走上长廊,西边有观音阁。

古文:下寺,由寺西溯罗江一里,上卷云阁,绝壁临江。有无量指甲印石,作细点字六个。

现代文:绝壁上有一朵莲花,凹入石壁间,白色的花瓣黑色的石崖;有块上有无量寿佛指甲印的岩石,写着六个细点组成的字。

古文:又西,名玉龙泉。

现代文:又往西,一个山洞面临江流,泉水从洞东侧裂石中流出,名叫玉龙泉。

古文:又西,有一石峰高竖如当关者,上大书 无量寿佛 四大字。

现代文:再往西,有一座石峰高高竖立如同把守关口的人一样,上面写着 无量寿佛 四个大字。

古文:共五里,又西为断桥。

现代文:共行五里,又往西是断桥。

古文:又西十里,度石蚬冈。

现代文:又向西十里,越过石规冈。

古文:石规,《志》作石燕,南为龙隐洞,洞门西向。出洞而西,即为桫木渡桥,宿。

现代文:南面是龙隐洞,一座小山独立在江上,出洞后往西走,就是秒木渡桥,住下来。

古文:北入峡十里为阎家村。又五里为白竹江,饭于李念嵩家。

现代文:桥横跨的水流往东在龙水流出河口,山峰耸秀,相对而立。十一日从渡桥往西北行,五里是石鼓村,又走三里是白沃村,过七里冈是寨墟。

古文:云开日丽,望见西北有山甚屼突,问之为钩挂山,其上又有金宝顶,甚奇异。

现代文:往北进峡是山川口,行十里是阎家村。又五里是白竹江,在李念嵩家吃了饭。云开日丽,望见西北方有座山十分突兀,间知是钩挂山,它上面又有个金宝顶,非常奇异。

**古文:始问一僧,曰: 去金宝有六十里。 **

现代文:起初问一僧人,说: 离金宝顶有六十里。

古文:复问一人,曰: 由四川岭只犬里。 时已西南向宝顶,遂还白竹桥边,溯西北江而上。

现代文:再问一个人,说: 由四川岭走只有兰十里 此时已向西南朝着金宝顶走去,于是返回白竹桥边,溯西北流来的江水而上。

古文:五里,进峡口,两山壁立夹溪,甚峭。

现代文:五里,进了峡口,两旁的山墙壁样夹住溪流耸立,非常陡峭。

古文:路沿溪西北崖上行,缘崖高下屈曲,十里出峡,为南峒。

现代文:路沿着溪流西北的山崖上行,随着山崖的高低起伏曲曲折折,十里走出峡谷,是南炯。

古文:有一僧同行,曰: 四川路已没,须从打狗岭上,至大竹坪而登,始有路。 遂随之行。

现代文:听说从这里往北走五里洞就到了尽头,可由四川岭到达金宝顶。有一个僧人同行,说: 四川岭的路已经隐没,必须从打狗岭上走,到大竹坪后登山,这才有路石 便跟随他走。

古文:由溪桥度而西上岭,有瀑布在其左腋,其上峻极。

现代文:由溪上的桥过去往西上岭,有条瀑布在山岭左旁,岭上极其陡峻。

古文:共三十里至打狗凹,已暮,宿于兴龙庵,

现代文:共行三十里来到打狗凹,已经天黑,住宿在兴龙庵,庵北的高岭就是金宝顶了。

古文:十二日由兴龙庵西上,始沿涯北转,钩挂山在其北,为本山隐而不见。三下三上,三度坳曲,共三里,逾土地坳,西望新宁江已在山麓。下山五里,为大竹坪。

现代文:十二日由兴龙庵往西上山,并始时沿着溪岸向北转,三次下走三度上山,三次越过山坳中的山弯,共三里,穿过土地坳,向西远望新宁江已在山麓下山五里,是大竹坪。

古文:由坪右觅导登金宝者,一人方插秧,送余二里,逾上岭,又下一里,至大鼻山。

现代文:在坪右寻找领路登金宝顶的人,一个人正在插秧,送了我二里地,越过一道岭,又下山一里,到了大鼻山。

古文:余因寄行李于山下刘秦川家。

现代文:我于是把行李寄放在山下刘秦川家中。

古文:兄弟二人俱望八,妻寿同。

现代文:他家唯有老年人在家,年轻人已出门。

古文:其家惟老者在,少者已出。余置行李,由村后渡溪,溯而上二里,当逾岭西登大道,误随溪直东上,二里路穷。还至中道,览岐草中,西二里,逾岭上,得南来大道,乃从之。

现代文:我安置了行李,由村后渡过澳水,溯溪而上二里,本应越岭向西登上大道,错随溪流一直往东上走,二里后路断了返回到半路上,在草中找到岔道,往西二里,越到岭上,找到南边来的大道,便顺着大道走。

古文:北二里,又登岭,又北上一里,为旧角庵基。

现代文:往北二里,又登岭,又向北上走一里,是旧角庵的废址。

古文:由基后丛木中上六七里,不得道,还宿刘家。

现代文:由废址后的丛林中上行六七里,找不到路,回来住在刘家。

古文:刘后有涧,其上一里,悬峡飞瀑,宛转而下,修竹回岩,更相掩映。

现代文:刘家屋后有条山涧,它上边一里处,山峡高悬瀑布飞流,蜿蜒而下,翠竹修长,岩右回绕,更相掩映。

古文:归途采笋竹中,闻声寻壑,踏月乃返。

现代文:归途中在竹林中采笋子,听到水声找到壑谷,踏着月光返回来。

古文:十三日早饭于刘,倩刘孙为导,乃腰镳裹餐,仍从村后夹涧上。

现代文:十三日在刘家吃早饭,请刘秦川的孙子当向导,于是在腰间擂上飞镖裹上饭食,仍从村后狭窄的山涧上行。

古文:一里,中道至飞瀑处,即西攀岭,路比前上更小。一里,至南来大道,三里,逾岭隘,一里,至角庵基。

现代文:一里,中途到了飞流的瀑布之处,立即向西登岭,路比前边的更小 一里、走到从南面来的大道,就是从南面大源上通此处的路。三乳穿过岭上的隘口,一里,来到角庵废址。

古文:复从丛竹中东北上,其观音竹更大而笋多,又采而携之。

现代文:再次从庵后丛林中伏下身体蛇行进去,约四黑,穿越丛林荆棘与上次一样,不久就从右侧山崖上的丛林中蛇行而上。

古文:前采置路侧者较细,不能尽肩,弃之。又上一里至绝顶。

现代文:原来前次是从东面的峡谷中一直上来,所以扰不到路,然而路虽然不同,丛林荆棘却恻司,从岔道又行二里,从观音竹丛中行走。又上走一里来到绝顶。

古文:丛密中无由四望,登树践枝,终不畅目。

现代文:在浓密的丛林中无从四处远望,爬上树踩着树枝看,始终不能畅快观望。

古文:已而望竹浪中出一大石如台,乃梯跻其上,则群山历历。

现代文:随即望见竹浪中现出一块大石如像高台,便登到石上,只见群山历历在目。

古文:遂取饭,与静闻就裹巾中以丛竹枝拨而餐之。

现代文:于是取出饭,与静闻就着裹饭的方巾采断竹枝拨着吃饭。

古文:既而导者益从林中采笋,而静闻采得竹菰数枚,玉菌一颗,黄白俱可爱,余亦采菌数枚。

现代文:随即向导又到竹林中去采笋,静闻采到了几个竹扰,一朵玉菌,笋黄菌白全都很可爱,我也采到几朵菌。

古文:从旧路下山,抵刘已昏黑,乃瀹菌煨笋而餐之。

现代文:从原路下山,来到刘家时天已经昏黑,便煮菌烤笋吃了饭。

古文:十四日别刘而行。

现代文:十四日告别刘秦川后动身。

古文:随溪西下一里,得大竹坪来道。

现代文:随溪流向西下行一里,遇上从大竹坪来的路。

古文:又三里为大源,置桥其上,有亭随桥数楹,桥曰潮桥。

现代文:我走过桥,向东登岭而上,这就是涌流的瀑布南面的山岭了。

古文:由桥以西为大源村。逾一岭出西堰,又西四里为陈墓源,有瀑自东山峡中涌跃而出,与东岭溪合,有桥跨其会处,余渡桥,东跻岭而上,下岭从坳中行。

现代文:二里,平缓地行走在岭脊上,北望北宝顶岿然屹立,峡中的水流在近处,从打狗岭南面的山崖直逼到山下。南望新宁江江流,远远地从巾子岭横隔在南宝顶的西方。岭脊西南方有座山峰尖尖突起,正位于陈墓源的河口,不久路渐渐通到它下边。二里,往南下岭从山坳中前行。

古文:又二里,逾一小岭,一里至苏家大坪,聚居甚盛,皆苏姓也。

现代文:又走二里,越过一座小岭,一里来到苏家大坪,村落居民十分兴盛,都是姓苏的。

古文:饭于苏怀江家。下午大雨,怀江坚留,遂止其处。

现代文:在苏怀江家吃饭下午下大雨,怀江坚决挽留,便住在他这里。

古文:十五日过山路。

现代文:十五日走过山路。

古文:十六日快乐庵。十七日宿白云庵,晤相宗师。

现代文:于是登上定心石,经过圣水涯,再由舍身崖登上飞锡峰的绝顶,返回白云庵。住在白云庵会见了相宗禅师。

古文:十八日晨餐后,别相宗,由东路下山。

现代文:十八日早餐后,告别了相宗,由东路下山。

古文:一里余,则路旁峭石分列,置悬级出其间,是为天门。

现代文:一里多,就见路旁峻峭的山石分为两列,山石之间修有悬梯,这是天门。

古文:门外有耸石立路右,名金刚石,上大书 白云洞天 。

现代文:天门外有高耸的岩石立在路右,名叫金刚石,上面写着 白云洞天 几个大字。

古文:从此历磴而下,危峭逾于西路。

现代文:从此地沿石橙而下,危险陡峭超过西路。

古文:西庵之名快乐,岂亦以路之坦耶!

现代文:西边的寺庵名叫快乐,莫非也是因为道路平坦而起的名吗?

古文:又四里,过题龙庵,先是,从观音静室遥见两人入箐棘中,问云知为掘青暑者,而不辩其为何。

现代文:又走四里,路过题龙庵,庵门向北往东下行一里左右,南望那叉山飞流的瀑布悬空而坠。先前从金宝顶就窥见到了,到了此地才看清它高高的好像在九天之上。

古文:惟竹豚未尝,而无奈其活不能携,况此时笋过而肥,且地有观音美笋,其味未必他处所能及。东下里许,南望那叉山飞瀑悬空而坠。又东下五里,左渡小溪,深竹中有寺寂然,则苦炼庵。从庵前东南渡桥南上岭,从西岐下,见西峡中又一瀑如线,透山而下,连泄九层,虽细而甚长。

现代文:不过苦炼溪近在对面的山上,道路沿着溪流一同下山,清清楚楚看见它捣击壑谷的威势,瀑布下的山环绕成城墙一样,瀑布下垂到其中,流出西边的崖壁,与那叉山东面的大溪合流后往东南流去。望见西面峡谷中又有二条瀑布如线一样,穿山而下,一连下泄九层,水流虽细但却非常长。

古文:路乃转东,又一溪自西北来。

现代文:路于是转向东,共走三里,又有一溪从西北流来。

古文:渡而随之,始觉甚微,渐下渐大,路应从溪右下,而误从溪右。

现代文:渡过溪后顺流而行,起初觉得溪流很小,慢慢下去渐渐大起来,终于变成轰鸣雷响雪花腾涌的景观。路应该从澳右下行,可我错从溪左走。

古文:又二里,是为大坪。

现代文:又行二里,这是大坪。

古文:渡溪而右,人一村家问之,则在莲花庵之下矣,村妪出所炊粥羹饷,余以炙笋酬之,余自大鼻山刘家炙得观音笋,即觅一山篮背负之。

现代文:渡溪后往右走,走进一农户人家问路,则已在莲塘庵的下边了,竹子成丛,翠色葱郁。村妇拿出她烧制的稀粥和菜汤款待我,我用烤竹笋酬谢她。于是向西南渡过那叉大溪,溪水往东北方流进白沙江。

古文:于是那叉大溪,又西上岭,三里,饭于村家,其处乃大坪之极南也。又西南逾岭而上,二里,是为半山岭。

现代文:义向西上岭,三里,在农户人家吃饭,此处是大坪极南之处了。又往西南越岭而上,二里,这是半山岭。

古文:屡渡溪,逾岭而上,八里,入望江岭。

现代文:多次渡溪,越岭而上,八里,走入望江岭。

古文:逾岭溯溪,又十里,为桐源山。

现代文:翻过岭溯溪行,又走十里,是桐源山。

古文:南下山二里,为韭菜园。

现代文:往南下山行二里,是韭菜园。

古文:东过坳下山三里,又循一水,为小车江。

现代文:向东经过山坳下山三里,又沿一条河走,是小车江。

古文:随江南下四里,有大溪自西来,即桐源韭菜溪,有大路亦自西来,南与小车江合而南去。

现代文:顺江南下四里,有桐源大溪自西边流来,就是流经桐源山、韭菜园的溪流,有大路也是从西边来,溪水往南与小车江合流后向南流去。

古文:路渡小车江口桥,从水右上山一里,随江而东南,有小石山,北面平剖,纹如哥窑,而薄若片板。

现代文:路越过小车江江口的桥,从江右上山一里,顺江往东南走,路通过夹江的山上,极险峻。有座小石山,北面平直剖开:纹路如哥窑瓷器,而且薄如成片的木板。

古文:江绕其南,路绕其北。

现代文:江水绕到它南边,路绕过它的北面。

古文:又东南二里始下,又一里下至江涯。

现代文:东北又有条小溪,冲破山峡形成瀑布。又向东南二里开始下山,又行一里下到江边。

古文:稍上为木皮口,乃宿。

现代文:略略上走是木皮口,有溪流自东北流来汇人。

古文:十九日晨餐后,东南上岭。

现代文:它北面的山峰叫不住岭。于是住下。十九日早餐后,向东南上岭。

古文:随江左行四里,下涉跳石江。

现代文:顺江左岸行四里,下水涉过跳石江。

古文:又上岭,过车湾台盘石。共三里,出两山峡口,有坝堰水甚巨,曰上官坝。

现代文:又上岭,路过车湾台,绕石山共走三里,走出两山之间的峡口,有堤坝拦水非常宽广,叫做上官坝。

古文:坝外一望平畴,直南抵里山隅。

现代文:坝外是一望无际的平整田野,二直往南延抵里山限。

古文:出峡,水东南入湘,路随峡右西南下。

现代文:出了峡口,水往东南流入湘江,路沿峡右向西南下走。

古文:行平畴中又一里,抵赵塘,其聚族俱赵,巨姓也。村后一石山峙立,曰西钟山,下俱青石峭削,上有平窝,土人方斥石叠路,建五谷大仙殿。

现代文:行走在平坦的田野中又一里,到达赵塘。村后一座石山独立,叫西钟山,下部全是陡峭削立的青石,上面有个平缓的山窝,当地人正在采石筑路,修建五谷大仙殿。

古文:其东峭崖上有洞可深入。

现代文:殿东陡峭的山崖上有山洞可以深入。

古文:时以开道伐木,反隘其路,不得攀缘而渡。

现代文:此时由子开路伐树,反而阻碍了那里的通路,不能攀缘过去。

古文:又西南一溪桥,共四里,过弃鸡岭。

现代文:又往西南走过一座溪流上的桥,共四里,过了弃鸡岭。

古文:又四里,出咸水,而山枣驿在焉,则官道也。

现代文:又是四里,到了咸水,而山枣释就在这里,是官道了。

古文:咸水之南,大山横亘,曰里山隈;咸水之北,崇岭重叠,曰三清界:此咸水南北之界也。

现代文:咸水的南边,大山横亘着,叫里山限;咸水的北面,崇山峻岭重重叠叠,叫三清界:此即咸水南北两境的情况了。

古文:咸水溪自三清界发源,流为焦川,自南宅出山,至此透桥东南罗江口入湘。

现代文:咸水溪从三清界发源,流下去叫焦川,自南宅流出山,到此处穿过桥下往东南在罗江口流入湘江。

古文:渡桥西南行,长松合道,夹径蔽天,十里,板山铺。

现代文:过了桥往西南行,沿路是高大的松树,夹在路旁遮蔽天日,极似道州到永明的道路。十里,到板山铺。

古文:又十里,石子铺。

现代文:又走十里,到石子铺。

古文:从小路折而东南,五里抵界首,乃千家之市,南半属兴安,东半属全州。

现代文:从小路折向东南,五里抵达界首,是个有千户人家的集市,南半边属兴安县,东半边属全州。

古文:至界首才下午,大雨忽至,遂止不前。

现代文:到界首时才是下午,大雨忽然来临,就停下不走了。

古文:是日共行五十里。

现代文:这一天共走五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