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仪相秦

**古文:张仪相秦,谓昭睢曰: 楚无鄢、郢、汉中,有所更得乎? 曰: 无有。 **

现代文:张仪做秦国相国的时候,曾对昭雎说: 如果楚国失掉鄢地、郢都、汉中,还能保住什么地方呢? 昭雎说: 没有。

**古文:曰: 无昭睢、陈轸,有所更得乎? **

现代文:张仪说: 如果没有昭过、陈轸,还有什么人能够任用呢?

**古文:曰: 无所更得。 **

现代文:昭雎说: 没有什么人可以任用。

**古文:张仪曰: 为仪谓楚王逐昭睢、陈轸,请复鄢、郢、汉中。 **

现代文:张仪说: 请您替我告诉楚王,驱逐昭过、陈轸,我们就把鄢地、郢都、汉中归还给楚国。

古文:昭睢归报楚王,楚王说之。

现代文:昭瞧回去报告楚王,楚王听后很高兴。

古文:有人谓昭睢曰: 甚矣,楚王不察于争名者也。

现代文:有人对昭过说: 真是太过分,楚王对争名夺利的人竟然毫无察觉。

古文:韩求相工陈籍而周不听;魏求相綦母恢而周不听,何以也?

现代文:从前,韩国要求工陈籍做相国而周朝不答应;魏国要求綦母恢做相国周朝也不答应,这是什么原因?

古文:周是列县畜我也。

现代文:周王说,这是把对我们的待遇降低到和他们的县一样了。

古文:今楚,万乘之强国也;大王,天下之贤主也。

现代文:如今楚国,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;大王,是天下的贤明君主。

古文:今仪曰逐君与陈轸而王听之,是楚自行不如周,而仪重于韩、魏之王也。

现代文:现在张仪说驱逐您和陈轸,而大王听信她的话,这是楚国使自己的行为不如周朝,然而张仪却比韩国、魏国的君王更高贵了。

古文:且仪之所行,有功名者秦也,所欲贵富者魏也。

现代文:况且张仪的所作所为,是想要在秦国建立功名,又想在魏国取得富贵。

古文:欲为攻于魏,必南伐楚。

现代文:如果他想要帮助魏国攻打其它国家,一定向南进攻楚国。

古文:故攻有道,外绝其交,内逐其谋臣。

现代文:所以进攻其它国家的规律,必然对外断绝这个国家的邦交,对内驱逐这个国家的谋臣。

古文:陈轸,夏人也,习于三晋之事,故逐之,则楚无谋臣矣。

现代文:陈轸,是中原人,对三晋的事情很熟悉,所以张仪要驱逐他,这样楚国就没有谋臣了。

古文:今君能用楚之众,故亦逐之,则楚众不用矣。

现代文:如今您能管理指挥楚国的民众,所以张仪也要驱逐您,这样楚国的民众就没人管理指挥了。

古文:此所谓内攻之者也,而王不知察。

现代文:这就是所说的从内部进攻的办法,然面大王却不懂得认真考察。

古文:今君何不见臣于王,请为王使齐交不绝。

现代文:现在您为什么不让我去见君王,请让我为大王出使齐国,使齐楚之交不断绝。

古文:齐交不绝,仪闻之,其效鄢、郢、汉中必缓矣。

现代文:齐国不断绝和楚国的邦交,张仪听到此事,他们献出鄢地、郢都、汉中的计划一定推迟进行。

**古文:是昭睢之言不信也,王必簿之。 **

现代文:这样就使昭睢的话不可相信了,楚王一定会疏远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