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伐宋宋急

古文:齐伐宋,宋急。

现代文:齐国进攻宋国,宋国形势危急。

古文:苏代乃遗燕昭王书曰: 夫列在万乘,而寄质于齐,名卑而权轻。

现代文:苏代送信给燕昭王说: 燕国在拥有万辆兵率的国家之列,却让齐国招押着人质,这使燕囤名声低下,权威减轻。

古文:秦齐助之伐宋,民劳而实费。

现代文:协助齐国进攻宋国,劳民伤财。

古文:破宋,残楚淮北,肥大齐,雠强而国弱也。

现代文:攻破宋国,侵占楚国的淮北,使齐国的领土扩大了,也就是使仇敌强大了本国弱小了。

古文:此三者,皆国之大败也,而足下行之,将欲以除害取信于齐也。

现代文:这三种结果,都是国家的大患,而您却要实现它们,是想除掉齐国祸害取信齐国。

古文:而齐未加信于足下,而忌燕也愈甚矣。

现代文:然而齐国来必增加多少对您的信任,忌恨燕国会更加厉害。

古文:然则足下之事齐也,失所为矣。

现代文:那么您去侍奉齐国,就是失误的做法。

古文:夫民劳而实费,又无尺寸之功,破宋肥雠,而世负其祸矣。

现代文:劳民伤财,没有尺寸的功劳,攻破宋国却扩大了仇敌的领土,叉会世代背负齐国的祸患。

古文:足下以宋加淮北,强万乘之国也,而齐并之,是益一齐也。

现代文:您把宋国和淮北合在一起,就会知道它们冼万乘之国还要强大。齐国一旦兼并它们,就如同增加了一个齐国。

古文:北夷方七百里,加之以鲁、卫,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,而齐并之,是益二齐也。

现代文:九夷方圆七百里,再加上鲁、卫等小国,这也是所说的比万乘之国还要强大的地方,齐国如果吞并它们,这就如同增加了两个齐国。

古文:夫一齐之强,而燕犹不能支也,今乃以三齐临燕,其祸必大矣。

现代文:一个强大的齐国:燕国都不能同它抗衡,现在用三个齐国米面对燕国,那祸患可就大了。

古文: 虽然,臣闻知者之举事也,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成功者也。

现代文: 虽然这样,但是臣下也听说智者做事,能够转祸为福,由失败达到成功。

古文:齐人紫败素也,而贾十倍。

现代文:齐国人喜欢紫色,破旧的白色生绢染上紫色,价格就会上涨十倍。

古文:越王勾践栖于会稽,而后残吴霸天下。

现代文:当初越王勾践困守在会稽山上,但后来却灭了吴国称霸天下。

古文:此皆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为功者也。

现代文:这都是转祸为福,由失败迭到成功的范例。

古文: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为功乎?

现代文:观在大王也想转祸为福,由失败达到成功吗?

**古文:则莫如遥伯齐而厚尊之,使盟于周室,尽焚天下之秦符,约曰: 夫上计破秦,其次长宾之秦。 **

现代文:那么不如让齐国在远方称霸并极力推崇它,派使者同周室结盟,烧尽天下的秦符,相约: 上等计策是击破秦国,其次是排斥秦国。

古文:秦挟宾客以待破,秦王必患之。

现代文:秦国受到排斥等着被攻破,秦王必然会恐惧担心。

古文:秦五世以结诸侯,今为齐下;秦王之志,苟得穷齐,不惮以一国都为功。

现代文:秦国五代以来一直攻打诸侯,如今居于齐国之下,秦王一定会有这样的决心,倘若能让齐国走投无路,不惜失掉一座都邑也要取得成功。

古文: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,以穷齐之说说秦,谓秦王曰: 燕、赵破宋肥齐,尊齐而为之下者,燕、赵非利之也。

现代文:既然这样,大王为什么不派一个平民百姓,用能使齐国陷入困境的道理游说秦国,对秦王说: 燕、赵两国要攻破宋国扩大齐国领土并尊重齐国,甘愿屈居齐国之下,这对燕、赵两国并没有好处。

古文:弗利而势为之者,何也?以不信秦王也。

现代文:得不到好处而受到客观形势的逼迫去做这样的事,为什么呢?是因为不相信秦王。

古文: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、赵。

现代文:现在大王何不派可以让燕、赵两国信赖的人去联合燕国、赵国。

古文:今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、赵,秦有变,因以为质,则燕、赵信秦矣。

现代文:让泾阳君或高陵君先去燕、赵两国,秦国如有变故,就让他们做人质,那样燕、赵两国就会信任秦国了。

古文:秦为西帝,赵为中帝,燕为北帝,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。

现代文:秦王做西帝、赵王做中帝、燕王做北帝,并立三帝乘号令诸侯。

古文:韩、魏不听,则秦伐之。齐不听,则燕、赵伐之。天下孰敢不听?

现代文:韩、魏两国如果不听命,秦国就攻打它们;齐国不听命,燕、赵两国就攻打它,天下人谁敢不听命?

古文:天下服听,因驱韩、魏以攻齐,曰,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。

现代文:天下人服从听命,再驱使韩、魏两国进攻齐国,对齐国说,必须归还宋国土地及楚国的淮北。

古文:夫反宋地,归楚之准北,燕、赵之所同利也。

现代文:归还宋国土地,归还楚淮北,这对燕、赵两国有同样的好处。

古文:并立三帝,燕、赵之所同愿也。

现代文:并立三帝,是燕、赵两国共同的愿望。

古文:夫实得所利,名得所愿,则燕、赵之弃齐也,犹释弊屣。

现代文:实际上获得利益,名义上游足愿望,燕、赵两国背弃齐国,就像扔掉破草鞋一样毫不吝惜。

古文:今王之不收燕、赵,则齐伯必成矣。

现代文:如今大王如果不联合燕、赵两国,那么齐王称霸的事就一定能成功。

古文:诸侯戴齐,而王独弗从也,是国伐也。

现代文:诸侯们拥戴齐王而大王却不从命,这就会使秦国遭到进攻。

古文:诸侯戴齐,而王从之,是名卑也。

现代文:诸侯们拥戴弃王,大王也跟从他们,这就使大王名声低贱。

古文:王不收燕、赵,名卑而国危;王收燕、赵,名尊而国宁。

现代文:大王如果不联合燕、赵两国,就会使名声低贱,国家出现危险;大王联合燕、赵两国,就会使名声尊贵,国家安宁。

**古文:夫去尊宁而就卑危,知者不为也。 **

现代文:抛弃名声的尊贵和国家的安宁,去追求名声的低贱和国家的危险,聪明人可木这样做。

古文:秦王闻若说也,必如刺心然,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说秦?

现代文:秦王听了如此说法,一定心痛如刺,那么大王何不赶快派一位有才能的人用这样的说法游说秦国呢?

古文:秦伐齐必矣。

现代文:泰国必然会进攻齐国。

古文:夫取秦也,上交也;伐齐,正利也。

现代文:得到与秦国的联合,是上等的邦交;进攻齐国,会得到真正的利益。

**古文:尊上交,务正利,圣王之事也。 **

现代文:尊重上等的邦交,追求真正的利益,这是圣玉从事的事业。

古文:燕昭王善其书,曰: 先人尝有德苏氏,子之之乱,而苏氏去燕。

现代文:燕昭王认为苏代的信写得很好,说: 先父曾经对苏代有恩,由于子之之乱,苏代才离开燕国。

**古文:燕欲报仇于齐,非苏氏莫可。 **

现代文:燕国要向齐国报仇,非有苏代辅助不可。

古文:乃召苏氏,复善待之。

现代文:于是召来苏代,重新善待他。

古文:与谋伐齐,竟破齐,闵王出走。

现代文:燕昭王同苏代谋划进攻齐国,终于攻破了齐国,齐闵王被迫出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