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武王谓甘茂

**古文:秦武王谓甘茂曰: 寡人欲车通三川,以窥周室,而寡人死不朽乎? **

现代文:秦王对甘茂说: 我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,取代周室,这样的话,寡人死了也会流芳百世。

**古文:甘茂对曰: 请之魏,约伐韩。 **

现代文:甘茂说: 我要求去魏国与他们联合,共同攻打韩国。

古文:王令向寿辅行。

现代文:于是,武王派亲信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。

**古文:甘茂至魏,谓向寿: 子归,告王曰: 魏听臣矣,然愿王勿攻也。 **

现代文:甘茂来到魏国,对向寿说: 您回去告诉武王说: 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。

**古文:事成,尽以为子功。 **

现代文:但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韩国。 当大事成功之后,所有功劳全部归于您。

古文:向寿归以告王,王迎甘茂于息壤。

现代文:向寿回到秦国,把这话告诉了武王,武王便到息壤这个地方迎接甘茂。

古文:甘茂至,王问其故。

现代文:甘茂到了息壤,武王问他为什么不进攻韩国?

古文:对曰: 宜阳,大县也,上党、南阳积之久矣,名为县,其实郡也。

现代文:甘茂回答说: 要进兵三川,必须先攻下宜阳,宜阳是韩国的大城邑,是上党和南阳两郡间的交通要道,长期以来,在宜阳积聚了两地的人力和财物,它名义是县,实际上相当一个郡。

古文:今王倍数险,行千里而攻之,难矣。

现代文:现在大王的军队要经过重重险阻,跋涉千里去攻打宜阳,实在太难了啊!

古文:臣闻张仪西并巴、蜀之地,北取西河之外,南取上庸,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。

现代文:我听说,张仪西并巴、蜀,北取河西,南占上庸,诸侯并不因此就称赞张仪的能力,却称颂先王的贤明。

**古文:魏文侯令乐羊将,攻中山,三年而拔之,乐羊反而语功,文侯示之谤书一箧,乐羊再拜稽首曰: 此非臣之功,主君之力也。 **

现代文:魏文侯派乐羊为将,进攻中山,三年就灭掉了中山。乐羊返回魏国,称道自己的战功。魏文侯拿出整整一箱群臣诽谤指责他的书信给他看,乐羊赶紧接受了文侯的批评,心悦诚服地说: 这不是我的功劳,全是主君的功劳!

古文:今臣羁旅之臣也,樗里疾、公孙衍二人者,挟韩而议,王必听之,是王欺魏,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。

现代文:我现在只不过是寄居在秦国的人,而秦国权臣樗里疾、公孙衍倚仗和韩国的关系,将来如果在攻打宜阳时对我进行非议,从中作梗,大王必会听从。如果这样,大王就欺骗了盟国魏国,而我又会白白招致韩国相国公仲侈的怨恨。

**古文: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 曾参杀人。 **

现代文:过去曾参住在费地,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。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,说: 曾参杀人了。

**古文:曾子之母曰: 吾子不杀人。 **

现代文:曾参的母亲说: 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。

古文:织自若。

现代文:她依旧织自己的布。

**古文:有顷焉,人又曰: 曾参杀人。 **

现代文:过了一会儿,一个人跑来说: 曾参杀人了。

**古文: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 曾参杀人。 **

现代文: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。又过了一会,又有人来说: 曾参杀人了。

古文: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

现代文: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,扔掉梭子,翻过垣墙,逃跑了。

古文:夫以曾参之贤,与母之信也,而三人疑之,则慈母不能信也。

现代文:就连曾参这样贤德的人,他的母亲也会产生疑惑和不信任他。

**古文:今臣之贤不及曾子,而王之信臣,又未若曾子之母也,疑臣者不适三人,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。 **

现代文: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,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,非议我的更是不止三人,我担心大王恐怕会因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!

**古文:王曰: 寡人不听也,请与子盟。 **

现代文:武王坚定地说: 我不会信别人的言论,让我们订立盟约吧!

古文:于是与之盟于息壤。

现代文:于是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。

古文:果攻宜阳,五月而不能拔也。樗里疾、公孙衍二人在,争之王,王将听之,召甘茂而告之。

现代文:后来甘茂攻打宜阳,五个月还不能攻下,于是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在武王面前进甘茂的谗言,武王几乎都要听信了,因而召回甘茂。

**古文:甘茂对曰: 息壤在彼。 **

现代文:甘茂到后对武王说: 息壤就在那里!

**古文:王曰: 有之。 **

现代文:武王不得不说: 很好 。

古文:因悉起兵,复使甘茂攻之,遂拔宜阳。

现代文:这时武王才又坚定信心,动用了全部兵力,继续让甘茂指挥作战,最后终于攻克了宜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