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王谓公子他

古文:秦王谓公子他曰: 昔岁殽下之事,韩为中军,以与诸侯攻秦。

现代文:秦昭王对公子他说: 去年壳下的战争,韩国作为中军主力,而与诸侯联合起来进攻秦国。

古文:韩与秦接境壤界,其地不能千里,展转不可约。

现代文:韩国与秦国边境接壤,他们的土地方圆不到千里,反复无常不遵守盟约。

古文:日者秦、楚战于蓝田,韩出锐师以佐秦,秦战不利,因转与楚,不固信盟,唯便是从。

现代文:从前秦国,楚国在蓝田交战,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军,可是秦军战斗不剩,韩国因此反与楚国联合,不坚守盟约,只追求利益。

古文:韩之在我,心腹之疾。

现代文:韩国对于我国来说,是心腹之患。

**古文:吾将伐之,何如? **

现代文:我准备进攻他们,怎么样?

**古文:公子他曰: 王出兵韩,韩必惧,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。 **

现代文:公子他说: 君王出兵韩国,韩国一定恐惧,恐惧就可以不用战争而多割取土地。

**古文:王曰: 善。 **

现代文:昭王说。 好。

古文:乃起兵,一军临荧阳,一军临太行。

现代文:于是就出动军队,一支军队逼近荥阳,一支军队逼近太行。

古文:韩恐,使阳成君入谢于秦,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。

现代文:韩国十分恐惧,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,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阼为讲和的条件。

古文: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曰: 秦起二军以临韩,韩不能有。

现代文:韩桓惠王又派阳城君告诉上党太守靳悬说: 秦国出动两支军队来进攻韩国,韩国就会灭亡。

**古文:今王令韩兴兵以上党入和与秦,使阳言之太守,太守其效之。 **

现代文:现在君王一面命令韩国出兵,一面又把上党献给秦国求和,派我把情况告诉太守,太守还是献给他。

古文:靳曰: 人有言:挈瓶之知,不失守器。

现代文:靳簸说: 人们有这样的话: 即使是小智小慧,守着的器物就不能出借。

古文:王则有令,而臣太守,虽王与子,亦其猜焉。

现代文:君王有兴兵的命令,而臣下又是太守,即使是君王和您也大概会对我猜疑的。

**古文:臣请悉发守以应秦,若不能卒,则死之。 **

现代文:臣下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,如果最后不能守住,那么我就为国战死。

**古文:韩阳趋以报王,王曰: 吾始已诺于应侯矣,今不与,是欺之也。 **

现代文:韩阳迅速把情况报告给韩王、韩王说: 我开始对应侯就答应了这件事,现在不给,这是欺骗他。

古文:乃使冯亭代靳。

现代文:予是就派冯亭取代靳簸。

古文:冯亭守三十日,阴使人请赵王曰: 韩不能守上党,且以与秦,其民皆不欲为秦,而愿为赵。

现代文:冯亭坚守三十天,暗中派人请求赵孝成王说: 韩国不能守住上党,将要把它献给秦国,可是上党的民众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愿意做赵国的臣民。

**古文:今有城市之邑七十,愿拜内之与王,唯王才之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上党作为大邑拥有十七个县,愿意拜献给大王,希望君主决定这件事情。

古文:赵王喜,召平原君而告之曰: 韩不能守上党,且以与秦,其吏民不欲为秦,而皆愿为赵。

现代文:赵王大喜过望,召来平阳君并告诉他说: 韩国不能坚守上党,将要把它献给秦国,上党的百姓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都愿意做赵国的臣民。

**古文: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,何如? **

现代文:如今冯亭派使者把上党献给寡人,你看怎么样?

**古文:赵豹对曰: 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。 **

现代文:赵豹回答说: 臣下听说圣人认为无缘无故获得利益是最大的祸患。

**古文:王曰: 人怀吾义,何谓无故乎? **

现代文:赵王说: 人们感念我的恩义,怎么说是无缘无故呢?

古文:对曰: 秦蚕食韩氏之地,中绝不令相通,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。

现代文:赵豹说: 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,中间断绝了上党通韩凰的道路,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,所以自认为可以坐得上党。

古文: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,欲嫁其祸也。

现代文:再说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的原因,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。

古文:秦被其劳,而赵受其利,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,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?

现代文:秦国遭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,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,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,弱小的国家能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到吗?

古文:今王取之,可谓有故乎?

现代文:如今君王得到上党,可以说是有缘故吗?

古文:且秦以牛田,水通粮,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,令严政行,不可与战。

现代文:况且秦国用牛耕种,从水道运送军粮,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列阵在上党,法令严格政务推行顺利,不能与他们交战。

**古文:王自图之。 **

现代文:君王还是自己认真考虑一下!

古文:王大怒曰: 夫用百万之众,攻战逾年历岁,未见一城也。

现代文:赵王大怒说: 动用上百万军队,攻战经年累岁,没有得到一座城池。

**古文: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,何故不为? **

现代文:如今不用兵反而会得到十七座城,为什么不干?

古文:赵豹出。

现代文:赵豹退出去。

**古文:王召赵胜、赵禹而告之曰: 韩不能守上党,今其守以与寡人,有城市之邑七十。 **

现代文:赵王召赵胜、赵禹告诉他们说: 韩国不能守卫上党,上党太守准备把它献给寡人:有十七城池。

**古文:二人对曰: 用兵逾年,未见一城,今坐而得城,此大利也。 **

现代文:二人回答说: 用兵多年,没看见得到一座城市,观在安坐而得到城邑,这是大吉大利的事。

古文:乃使赵胜往受地。

现代文:于是就派遣赵胜前去接受土地。

**古文:赵胜至曰: 敝邑之王,使使者臣胜,太守有诏,使臣胜谓曰: 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,千户封县令,诸吏皆益爵三级,民能相集者,赐家六金。 **

现代文:赵胜到上党说: 敞国的君王,委派使者匿下赵胜,听到了太守的转告,派臣下赵胜对您说: 请把三万户的缄邑封赏给太守,千户的封赏给县令,各官吏的爵位都连升三级,民众能把人聚集到一起的,每家赏赐金子一百二十两。

**古文:冯亭垂涕而勉曰: 是吾处三不义也:为主守地面不能死,而以与人,不义一也;主内之秦,不顺主命,不义二也;卖主之地而食之,不义三也。 **

现代文:冯亭流泪并低头说: 这是我使自己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:为君主守卫土地丽不能战死,并且把它送给别人,这是第一不义;君王把土地献给秦国,我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,这是第二不义;出卖君主的地反而食封户,这是第三不义。

**古文:辞封而入韩,谓韩王曰: 赵闻韩不能守上党,今发兵已取之矣。 **

现代文: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而回到韩国,肘韩王说: 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,观在已发兵占领上党了。

**古文:韩告秦曰: 赵起兵取上党。 **

现代文:韩国报告秦国说: 赵国发兵占领丁上党。

古文:秦王怒,令公孙起、王以兵遇赵于长平。

现代文:秦王大怒,命令孙起、王龅率领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交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