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欲攻宋

古文:齐欲攻宋,秦令起贾禁之。

现代文:齐国打算进攻宋国,秦国派起贾去阻止这件事。

古文:齐乃捄赵以伐宋。

现代文:齐国就联合赵国一起进攻宋国。

古文:秦王怒,属怨于赵。

现代文:秦昭王很生气,就把一腔怨恨归结到赵国方面。

古文:李兑约五国以伐秦无功,留天下之兵于成皋,而阴构于秦。

现代文:赵国的李兑联合赵、韩、魏、燕、齐五国去攻打秦国,没有成功,于是就把诸侯的军队留在成皋,自己却暗中与秦国讲和。

古文:又欲与秦攻魏,以解其怨而取封焉。

现代文:同时又想和秦国联合进攻魏国,以此消除秦国对赵国的怨恨,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取得封地。

古文:魏王不说。

现代文:魏昭王对此很不高兴。

古文:之齐,谓齐王曰: 臣为足下谓魏王曰: 三晋皆有秦患。今之攻秦也,为赵也。

现代文:苏秦就到齐国去,对齐王说: 我替您对魏王说: 赵、魏、韩三国都遭受过秦国的威胁,这次联合进攻秦国,是为了赵国。

古文:五国伐赵,赵必亡矣。

现代文:如果秦、齐、燕、韩、魏五国联合进攻赵国,赵国一定会灭亡。

古文:秦逐李兑,李兑必死。

现代文:如果秦国驱逐李兑,李兑必死无疑。

古文:今之伐秦也,以救李子之死也。

现代文:现在去讨伐秦国,实际上是在救李兑的性命。

古文:今赵留天下之甲于成皋,而阴鬻之于秦,已讲,则令秦攻魏以成其私封,王之事赵也何得矣?

现代文:如今赵国把诸侯联军驻留在成皋,暗中却出卖诸侯,和秦国勾结媾和,还订立和约,还想联合秦国一起来进攻魏国,图谋为李兑夺取封地,这么一来,大王您尊崇赵国究竟又得到了什么好处呢?

古文:且王尝济于漳,而身朝于邯郸,抱阴、成,负蒿、葛、薜,以为赵蔽,而赵无为王行也。

现代文:况且,大王您曾经亲自北渡漳水,去邯郸拜访赵王,献出阴、成之地,割让葛、薛,用来作为赵国的屏障,而赵国却一点不为大王效力。

古文:今又以何阳、姑密封其子,而乃令秦攻王,以便取阴。

现代文:现在又把河阳、姑密两地分给李兑的儿子,而李兑却勾结秦国来攻打魏国,想要由此来夺取陶邑。

古文: 人比然而后知贤不,如王若用所以事赵之半收齐,天下有敢谋王者乎?

现代文: 人贤能与不贤能只有通过比较然后才能知道,如果大王有侍奉赵国的一半诚意去联合齐国,那么天下诸侯谁敢图谋大王呢?

古文:王之事齐也,无入朝之辱,无割地之费。

现代文:大王如果帮助齐国,就不会有朝贡称臣的屈辱了,也就没有割让土地的损失了。

古文:齐为王之故,虚国于燕、赵之前,用兵于二千里之外,故攻城野战,未尝不为王先被矢石也。

现代文:齐国因为大王帮忙的缘故,就会在燕、赵两国出兵之前出动军队,到两千里以外的地方作战,因此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,齐国的军队都会为大王冲锋在前。

古文:得二都,割河东,尽效之于王。

现代文:攻下两座城邑,割取河东,全都拿来献给大王。

古文:自是之后,秦攻魏,齐甲未尝不岁至于王之境也。

现代文:从此,秦兵进攻魏国,齐国的军队没有一次不会越过边境前来援救的。

古文:请问王之所以报齐者可乎?

现代文:请问大王您报答齐国的做法又是什么呢?

古文:韩呡处于赵,去齐三千里,王以此疑齐,曰有秦阴。

现代文:韩对于赵国来说,距离齐国有三千里,大王因此来怀疑齐国,说齐国和秦国暗地里有私交。

**古文:今王又挟故薛公以为相,善韩徐以为上交,尊虞商以为大客,王固可以反疑齐乎? **

现代文:如今大王又扶持齐国原来的相国薛公来做相国,把赵将韩徐当作上宾,把虞商作为贵客,大王竟然可以因此怀疑齐国吗?

古文:于魏王听此言也甚诎,其欲事王也甚循。甚怨于赵。

现代文:魏王听了这话感到自己非常理亏,所以他就很想侍奉大王,而非常怨恨赵国。

古文:臣愿王之日闻魏而无庸见恶也,臣请为王推其怨于赵,愿王之阴重赵,而无使秦之见王之重赵也。

现代文:我希望大王逐渐地了解魏国而不要厌恶它。请让我为大王把秦国对魏国的怨恨转移到赵国去。希望大王您能在暗地里尊重赵国,并且不要让秦国知道大王您尊重赵国。

古文:秦见之且亦重赵。齐、秦交重赵,臣必见燕与韩、魏亦且重赵也,皆且无敢与赵治。

现代文:如果秦国知道了齐国尊重赵国的话,那么我想燕、韩、魏三国也一定会尊重赵国,而且都不敢与赵国相对抗。

古文:五国事赵,赵从亲以合于秦,必为王高矣。

现代文:这样一来,五个国家共同来侍奉赵国,赵国又和秦国结成了联盟;赵国的地位一定会在齐国之上。

古文:臣故欲王之偏劫天下,而皆私甘之也。

现代文:所以,我想让大王使诸侯之间互相冲突,然后您暗地里在中间调停。

古文:王使臣以韩、魏与燕劫赵,使丹也甘之;以赵劫韩、魏,使臣也甘之;以三晋劫秦,使顺也甘之;以天下劫楚,使呡也甘之。

现代文:大王可派我使韩、魏、燕三国与赵国发生矛盾,派公玉丹暗中调解;让赵国和韩、魏两国发生矛盾,派我去从中进行调解;让韩、赵、魏三国和秦国发生矛盾,派顺子从中调解;让所有诸侯和楚国发生矛盾,派韩呡从中调解。

古文:则天下皆偪秦以事王,而不敢相私也。

现代文:这样,诸侯都会背弃秦国而来投靠大王,而且都不敢暗地里和秦国交往。

**古文:交定,然后王择焉。 **

现代文:大王的邦交稳定以后,看和五国中的哪个国家关系好对大王有利,然后大王再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