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

**古文:对曰: 秦王之言曰,请道于南郑、兰田以入攻楚,出兵于三川以待公,殆不合军于南郑矣。 公仲曰: 奈何? **

现代文:公孙昧回答说: 秦王的话是这样说的,请你们取道南郑、蓝田去攻打楚国,我们出兵进驻三川,等待您。这样恐怕秦、韩两军永远也不能会合了。 公仲说: 怎么办呢?

古文:对曰: 秦王必祖张仪之故谋。

现代文:公孙昧回答说: 秦王一定会效法张仪以往的计谋。

古文:楚威王攻梁,张仪谓秦王曰: 与楚攻梁,魏折而入于楚。

现代文:楚威王进攻魏国,张仪曾对秦王说: 我们同楚国一起攻打魏国,魏国就会掉头投向楚国。

古文:韩固其与国也,是秦孤也。

现代文:韩国本来就是魏国的盟国,这样秦国就孤立了。

**古文:故不如出兵以劲魏。 **

现代文:因此不如假意出兵使魏国变得强硬起来。

古文:于是攻皮氏。

现代文:这时楚国一定围攻皮氏。

古文:魏氏劲,威王怒,楚与魏大战,秦取西河之外以归。

现代文:魏国态度强硬,楚威王大怒,楚国和魏国展开大战,结果秦军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满意而归。

古文:今也其将扬言救韩,而阴善楚,公恃秦而劲,必经与楚战。

现代文:观在秦国表面上声畜救韩,而暗地里与楚国亲善,您依仗秦国态度强硬,一定轻视同楚国的战斗。

古文:楚阴得秦之不用也,必易于公相支也。

现代文:楚国已暗中得知秦国不会帮助韩国,一定很容易同您相抗衡。

古文:公战胜楚,遂与公乘楚,易三川而归。

现代文:您如果战胜楚国,秦国就会同您一道乘楚国之危夺壤土地,攻占三川而归。

古文:公战不胜楚,塞三川而守之,公不能救也。

现代文:您战不胜楚国,秦国就会阻塞三川全办拒守,您不能自救。

古文:臣甚恶其事。

现代文:臣下厌恶这样的事。

**古文:司马康三反之郢矣,甘茂与昭献遇于境,其言曰收玺,其实犹有约也。 **

现代文:司马康三次往反到楚阁的郢都,甘茂又同昭献在边境上会面,他们声称楚国收回了军印,不再攻打韩国,其实在这背后仍有盟约。

**古文:公仲恐曰: 然则奈何? **

现代文:公仲忍惧地说: 既然如此,那么该怎么办呢?

古文:对曰: 公必先韩而后秦,先身而后张仪。以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、楚,秦必委国于公以解伐。

现代文:公孙昧回答说: 您一定要先考虑韩国的实力,而后考虑秦国的援助,先用自身的计谋,而后考虑张仪的帮助,您不如赶快让韩国同齐国、楚国联合在一起,秦国一定会把国家托付给您,以解除可能遭到的进攻。

**古文:是公之所以外者仪而已,其实犹之不失秦也。 **

现代文:这样您疏远的不过是张蚁罢了,而实际上仍没有失去秦国的邦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