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辞

古文:造化赋形,支体必双,神理为用,事不孤立。

现代文:大自然赋予万物的形体,必然是成双成对;这种自然规律所起的作用,使事物不可能孤独形成。

古文:夫心生文辞,运裁百虑,高下相须,自然成对。

现代文:经由人心产生的作品,作者对各种思虑的安排处理,要使得前后上下配置适当,自然就形成了对句。

古文:唐虞之世,辞未极文,而皋陶赞云∶ 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 。

现代文:唐尧虞舜时期的作品,虽然还未充分讲究文采,可是皋陶在赞助舜帝的话中就讲到: 罪过有疑问要从轻处理,功劳有疑问应从重奖励。

**古文:益陈谟云∶ 满招损,谦受益。 **

现代文:益向舜陈说谋议中也讲到: 自满必带来损害,谦虚必受到益处。

古文:岂营丽辞,率然对尔。

现代文:这岂是有意制造对偶?

古文:《易》之《文》、《系》,圣人之妙思也。

现代文:只是随意讲出,自然成对。《周易》中的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,是经圣人精思写成的。

古文:序《乾》四德,则句句相衔;龙虎类感,则字字相俪;乾坤易简,则宛转相承;日月往来,则隔行悬合;虽句字或殊,而偶意一也。

现代文:《乾卦》中讲 元、亨、利、贞 的一段,是句句排偶;讲 云从龙、风从虎 等同类相感的话,则字字相对;讲乾易坤简的道理,就婉转曲折相对;讲 日往则月来 等,便和 寒往则暑来 等遥相对应:这些论述的字句变化虽然有所不同,但意思相对是一致的。

古文:至于诗人偶章,大夫联辞,奇偶适变,不劳经营。

现代文:至于《诗经》中的诗篇,春秋时期各国大夫的应对辞令,其对句和散句都是随着不同的内容在变化,并非可以安排。

古文:自扬马张蔡,崇盛丽辞,如宋画吴冶,刻形镂法,丽句与深采并流,偶意共逸韵俱发。

现代文:到汉代扬雄、司马相如、张衡、蔡邕等杰出的作者,特别爱好骈俪;他们的作品,有如古代宋国的绘画,吴国的冶铸,在作品上精雕细刻,使骈偶句子和丰富的文采交相辉映,相对的意义和高雅的韵味并驾齐驱。

古文:至魏晋群才,析句弥密,联字合趣,剖毫析厘。

现代文:到魏晋时期的作者们,造句更为精密,对字偶意,推敲得细致入微。

古文:然契机者入巧,浮假者无功。

现代文:但对偶得当者达于精巧,滥凑浮华者便无成效。

古文:故丽辞之体,凡有四对∶言对为易,事对为难;反对为优,正对为劣。

现代文:对偶的格式,约有四种:言对是易对的,事对是难对的,反对是好对,正对是劣对。

古文:言对者,双比空辞者也;事对者,并举人验者也;反对者,理殊趣合者也;正对者,事异义同者也。

现代文:所谓 言对 ,只是文辞上的对偶;所谓 事对 ,是用两种前人故实组成的对偶;所谓 反对 ,是事理相反而旨趣相合的对偶;所谓 正对 ,是事虽有异而意义相同的对偶。

**古文:长卿《上林赋》云: 修容乎礼园,翱翔乎书圃。 **

现代文: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中所说: 应用《礼》来修饰容仪,在《书》中遨游学习。

古文:此言对之类也。

现代文:这就属于言对一类。

**古文:宋玉《神女赋》云∶ 毛嫱鄣袂,不足程式;西施掩面,比之无色。 **

现代文:宋玉《神女赋》中所说: 毛嫱遮上衣袖,不足法式;西施掩住面容,比之逊色。

古文:此事对之类也。

现代文:这就属于事对一类。

**古文:仲宣《登楼》云∶ 钟仪幽而楚奏,庄舄显而越吟。 **

现代文:王粲《登楼赋》中所说: 钟仪被囚禁在晋国,仍然弹奏楚声;庄易做高官于楚国,病中仍发出越吟。

古文:此反对之类也。

现代文:这就属于反对一类。

**古文:孟阳《七哀》云∶ 汉祖想枌榆,光武思白水。 **

现代文:张载在《七哀》诗中所说: 汉高祖怀念家乡枌榆,光武帝思念家乡白水。

古文:此正对之类也。

现代文:这就属于正对一类。

古文:凡偶辞胸臆,言对所以为易也;征人资学,事对所以为难也;幽显同志,反对所以为优也;并贵共心,正对所以为劣也。

现代文:这几种对偶中,司马相如的对句只由内心组辞而成,所以言对比较易作;宋玉是征引前人故实成对,所以事对比较难作;王粲是用被囚和官显两种相反的人来说明 人情同于怀土 ,所以反对是较好的;张载的出句和对句都是说帝王怀乡,所以正对是较差的。

古文:又以事对,各有反正,指类而求,万条自昭然矣。

现代文:无论言对事对,都各有反正两种,照此推究,各种对偶的类型就很清楚了。

**古文:张华诗称∶ 游雁比翼翔,归鸿知接翮。 **

现代文:张华的《杂诗》中说: 远游的雁并翅飞翔,归来的鸿连翼而飞。

**古文:刘琨诗言: 宣尼悲获麟,西狩泣孔丘。 **

现代文:刘琨的《重赠卢谌》诗中说: 孔子听说获麟而悲伤,孔丘因鲁国打猎获麟而哭泣。

古文:若斯重出,即对句之骈枝也。

现代文:这种重复,就是对偶中多余的枝指了。

古文:是以言对为美,贵在精巧;事对所先,务在允当。

现代文:因此,真正美好的言对,以精巧为贵;高明的事对,必求其恰当。

古文:若两言相配,而优劣不均,是骥在左骖,驽为右服也。

现代文:如以两事相对,而优劣不相称,就如驾车,左边是良马而右边是劣马。

古文:若夫事或孤立,莫与相偶,是夔之一足,趻踔而行也。

现代文:若所写事物是孤立的,没有什么和它相对,就像只有一足的夔跳着走路了。

古文:若气无奇类,文乏异采,碌碌丽辞,则昏睡耳目。

现代文:即使有了对偶,但没有奇异的同类,缺乏特殊的文采,写得平平常常,就会让读的人昏昏欲睡。

古文:必使理圆事密,联璧其章。迭用奇偶,节以杂佩,乃其贵耳。

现代文:所以,必须做到事理圆合,对偶精密,有如双双璧玉的章采;并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,就像用各种不同的佩玉加以调节,这就是完美的俪辞了。

古文:类此而思,理斯见也。

现代文:按照这种要求来思考,运用对偶的道理自然就清楚了。总结:

古文:赞曰∶体植必两,辞动有配。

现代文:事物本身自然成双,文辞也往往俱有对偶。

古文:左提右挈,精味兼载。

现代文:创作中能上下左右兼顾,偶辞的精巧及其所含意味就能同时得到表现。

古文:炳烁联华,镜静含态。

现代文:这种对偶像光彩的并蒂鲜花,具有明净的千姿百态。

古文:玉润双流,如彼珩珮。

现代文:对偶句和单句都加润饰,就如那兼有各色玉器的杂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