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兒传第二十四

古文:呜呼!

现代文:唉!

古文:世道衰,人伦坏,而亲疏之理反其常,干戈起于骨肉,异类合为父子。

现代文:世道衰落,人伦败坏,因而亲疏之间的伦理违反了常规,骨肉之间大动干戈,异姓之人成了父子。

古文:开平、显德五十年间,天下五代而实八姓,其三出于丐养。

现代文:开平、显德五十年之间,更换了五个朝代而实际上有八个姓氏,其中三个出于收养的兑子。

古文:盖其大者取天下,其次立功名、位将相,岂非因时之隙,以利合而相资者邪!

现代文:其中最得势的获取天下,其次的建立功名、位居将相,难道不是藉助于时代的空隙,因利益相同而互相依赖利用吗!

古文:唐自号沙陀,起代北,其所与俱皆一时雄杰虣武之士,往往养以为兒,号 义兒军 ,至其有天下,多用以成功业,及其亡也亦由焉。

现代文:唐自称沙陀,起自代北地区,唐主所结交的都是一代雄杰,又往往收为义子,号称 义儿军 ,争夺天下之时,大多利用他们来成就功业,等到灭亡之时也还是因为这些人。

古文:太祖养子多矣,其可纪者九人,其一是为明宗,其次曰嗣昭、嗣本、嗣恩、存信、存孝、存进、存璋、存贤。

现代文:唐太祖的养子很多,其中能够记述的有九人:首先是唐明宗,其次是李嗣昭、李嗣本、李嗣恩、李存信、李存孝、李存进、李存璋、李存贤。

古文:作《义兒传》。

现代文:作《义儿传》。

古文:○李嗣昭李嗣昭,本姓韩氏,汾州太谷县民家子也。

现代文:李嗣昭,原本姓韩,是汾州太谷县百姓家的儿子。

古文:太祖出猎,至其家,见其林中郁郁有气,甚异之,召其父问焉。

现代文:唐太祖外出打猎,到他家,见他家树林中弥漫有云气,觉得很奇怪,召他的父亲询问。

古文:父言家适生兒,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,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。

现代文:他的父亲说家里刚生下个儿子,唐太祖于是送给他金银绸帛而把婴儿带走,让他的弟弟李克柔收养作儿子。

古文:初名进通,后更名嗣昭。嗣昭为人短小,而胆勇过人。

现代文:最初取名叫李进通,后来改名叫李嗣昭,李嗣昭长得矮小,但胆魄勇力超过常人。

古文:初喜嗜酒,太祖尝微戒之,遂终身不饮。

现代文:开初喜好喝酒,唐太祖曾略微劝诫他,于是终身不饮酒。

古文:太祖爱其谨厚,常从用兵,为衙内指挥使。

现代文:唐太祖喜欢他的恭谨忠厚,常常让他跟随着出兵打仗,任衙内指挥使。

古文:陕州王珙与其兄珂争立于河中,遣嗣昭助珂,败珙于猗氏,获其将三人。

现代文:陕州王珙和他的哥哥王珂在河中争位,太祖派李嗣昭帮助王珂,在猗氏打败了王珙,俘获他的三个将领。

古文:梁军救珙,嗣昭又败之于胡壁堡,执其将一人。

现代文:梁军救援王珙,李嗣昭又在胡壁堡打败他们,抓获他们的一个将领。

古文:光化元年,泽州李罕之袭潞州以降梁,梁遣丁会应罕之,嗣昭与会战含山,执其将一人,斩首三千级,遂取泽州。二年,晋遣李君庆攻梁潞州,君庆为梁所败,太祖鸩杀君庆,嗣昭攻克之。

现代文:光化元年,泽州李罕之袭取潞州向梁投降,梁派丁会接应李罕之,李嗣昭和丁会在含山作战,抓获他们一个将领,杀敌三千人,于是攻取泽州光化二年,晋派李君庆进攻梁的潞州,李君庆被梁打败,太祖用毒酒杀死李君庆,李嗣昭攻克潞州。

古文:三年,出山东,取梁洺州,梁太祖自将攻之,遣葛从周设伏于青山口。

现代文:三年,从山东出兵,攻取梁涪州,梁太祖亲自率兵进攻他们,派葛从周在青山口设下伏兵。

古文:嗣昭闻梁太祖自来,弃城走,前遇伏兵,因大败。

现代文:李嗣昭听说梁太祖亲自前来,弃城逃跑,在路途和伏兵遭遇,因而大败。

古文:天复元年,梁破河中,执王珂,取晋、绛、慈、隰,因大举击晋,围太原。嗣昭日以精骑出击梁兵,会大雨,梁军解去。晋汾州刺史李瑭叛降梁军,梁军已去,嗣昭复取汾州,斩瑭。

现代文:天复元年,梁攻破河中,抓获王珂,攻取晋、绛、慈、隰各州,于是大举出兵攻打晋,包围太原,李嗣昭每天派精锐的骑兵出击梁军,碰上大雨,梁军解围离去晋汾州刺史李瑭反叛向梁车投降,梁军离开后,李嗣昭又攻取汾州,斩杀李瑭。

古文:遂出阴地,取慈州,降其刺史唐礼。

现代文:于是从阴地出兵,攻取慈州,使其刺史唐礼投降。

古文:又取隰州,降其刺史张瑰。

现代文:又攻取隰州,使其刺史张瓖投降。

古文:是岁,梁军西犯京师,围凤翔,嗣昭乘间攻梁晋、绛,战平阳,执梁将一人。

现代文:这年,梁军向西侵犯京师,包围凤翔,李嗣昭乘机进攻梁的晋、绛二州,在平阳作职,抓获梁将一人。

古文:进攻蒲县。梁硃友宁、氏叔琮以兵十万迎击之,嗣昭等败走,友宁追之,晋遣李存信率兵迎嗣昭,存信又败。

现代文:进攻蒲县,梁朱友宁、氏叔琮率领十万士兵迎战他们,李嗣昭等人败逃,朱友宁追击,晋派李存信率兵迎接李嗣昭,李存信又被打败。

古文:梁军遂围太原,而慈、隰、汾州复入于梁。太祖大恐,谋走云州,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,嗣昭力争以为不可,赖刘太妃亦言之,乃止。

现代文:梁军于是包围太原,而慈、隰、汾三州又归于梁,唐太祖十分恐惧,策划逃到云州,李存信等人劝唐太祖逃到契丹,李嗣昭奋力争执认为不可以,幸好刘太妃也这样说,纔作罢。

古文:嗣昭昼夜出奇兵击梁军,梁军解去,嗣昭复取汾、慈、隰。

现代文:李嗣昭昼夜不停地出奇兵攻打梁军,梁军解围离去,李嗣昭又攻取汾、慈、隰三州。

古文:是岁,镇、定皆已绝晋而附梁。

现代文:这时,镇、定二州都已和晋断绝交往而归附梁。

古文:晋外失大国之援,内亡诸州,仍岁之间,孤城被围者再。

现代文:晋在外失去大国的援助,在内损失许多州县,连年之内,孤城两次被围。

古文:于此时,嗣昭力战之功为多。

现代文:在这时,李嗣昭奋力作战功劳最大。

古文:天祐三年,与周德威攻梁潞州,降丁会,以嗣昭为昭义军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天佑三年,和周德威进攻梁潞州,使丁会投降,任李嗣昭为昭萎里节度使。

古文:梁遣李思安将兵十万攻潞,筑夹城以围之。

现代文:梁派李思安率领十万军队进攻潞州,修筑夹城包围潞州。

古文:梁太祖遣人招降嗣昭,嗣昭斩其使者,闭城拒守,逾年,庄宗始攻破夹城。

现代文:梁太祖曾派人招降李嗣昭,李嗣昭杀掉使臣,关闭城门坚守,过了一年,唐庄宗纔攻破夹城。

古文:嗣昭完缉兵民,抚养甚有恩意。

现代文:李嗣昭保全安抚士兵百姓,优抚赡养很有恩德。

古文:梁、晋战胡柳,晋军败,周德威战死。

现代文:梁、晋在胡柳会战,晋军战败,周德威阵亡。

古文:庄宗惧,欲收兵还临濮,嗣昭曰: 梁军已胜,旦暮思归。

现代文:唐庄宗害怕,想收兵返回临濮,李嗣昭说: 梁军打胜了。日夜想回家。

古文:吾若收军,使彼休息,整而复出,何以当之?

现代文:如果我们收兵,让他们休息,他们休整之后再出战,我们拿什么去抵挡?

古文:宜以精骑挠之,因其劳乏,可以胜也。 庄宗然之。

现代文:应当用精锐的骑兵骚扰他们,趁他们劳累疲乏,可以取胜 唐庄宗同意了。

**古文:是时,梁军已登无石山,庄宗遣嗣昭转击山北,而自以银枪军趋而曰: 今日之战,得山者胜! **

现代文:这时,梁军已登上无石山,唐庄宗派李嗣昭辗转攻打山北,而亲自率银军赴战并呼喊说: 今天的战斗,攻占无石山的人取胜!

古文:晋军皆争登山,梁军遽下,阵于山西,晋军从上急击,大败之。

现代文:晋军都争相登山,梁军急速下山,在山的西面布阵,晋军从山上猛攻,大败梁军。

古文:于是晋城德胜矣。

现代文:于是晋在德胜筑城。

古文:周德威死,嗣昭权知幽州,居数月,以李绍宏代之。

现代文:周德威死后,李嗣昭代理知幽州,过了几个月,派李绍宏代替他。

古文:嗣昭将去,幽州人皆号哭闭关遮留之,嗣昭夜遁,乃得去。

现代文:李嗣昭快要离去,幽州人都哭泣着关闭城门挽留他,李嗣昭晚上悄悄出走,纔得以离去。

古文:十九年,从庄宗击契丹于望都,庄宗为契丹围之数十重,嗣昭以三百骑决围,取庄宗以出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随唐庄宗在望都攻打契丹,唐庄宗被契丹包围几十层,李嗣昭率三百骑兵冲破包围,救唐庄宗出围。

古文:是时,晋遣阎宝攻张文礼于镇州,宝为镇人所败,乃以嗣昭代之。

现代文:逭时,晋派间实在镇州攻打张文礼,间寅被镇州人打败,于是用李嗣昭代替间宝。

古文:镇兵出掠九门,嗣昭以奇兵击之,镇军且尽,馀三人匿破垣中,嗣昭驰马射之,反为贼射中脑,嗣昭顾中矢尽,拔矢于脑,射杀一人,还营而卒。

现代文:镇州军队出城抢掠九门,李嗣昭用奇兵攻打他们,镇州军队快被杀尽,剩下的五个人藏在破墙中,李闹昭驰马射他们,反而被贼军射中头,李嗣昭见箭袋中设有箭了,从头上拔下箭,射死一人,回到军营就死了。

古文:嗣昭诸子,继俦长而懦,其弟继韬囚之以自立,庄宗方与梁兵相持河上,不暇究其事,因即以为昭义军留后。

现代文:李嗣昭的各个儿子中,李继俦是长子但很懦弱,他的弟弟李继韬把他囚禁起来自立为主帅,唐庄宗止和梁军在黄河相持不下,役有时间追究这事,因而就任命他为昭义车节度留后。

古文:继韬委其政于魏琢、申蒙,琢等常教继韬反,继韬未决。

现代文:李继韬把政务交托给魏琢、申蒙,魏琢等人常常唆使李继韬反叛,李继韬迟疑不决。

古文:庄宗在魏,以事召监军张居翰、节度判官任圜。

现代文:唐庄宗在魏州,因事召监军张居翰、节度判官任圜。

古文:琢等以谓庄宗召居翰等问继韬事,继韬且见诛,因以语趣之,继韬乃遣其弟继远入梁,梁末帝即拜继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现代文:魏琢等人认为唐庄宗召张居翰等人是询问李继韬的事,李继韬将被诛杀,于是用话语激李继韬反叛,李继韬于是派他的弟弟李继远去梁,梁末帝当即拜李继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古文:居数月,庄宗灭梁,继韬将走契丹,会赦至,乃已,因随其母朝于京师,继远谏曰: 兄为臣子,以反为名,复何面以见天子?

现代文:过了几个月,唐庄宗消灭梁,李继韬准备逃到契丹,正好赦书到达,纔作罢,于是跟着他的母亲去京师朝拜,李继速谏阻说: 哥哥你是臣子,有反叛的罪名,又有什么脸面朝见天子呢?

**古文:且潞城坚而仓廪实,不如闭城坐食积粟,以延岁月,愈于往而就戮也。 **

现代文:何况潞州城坚固而仓库充实,不如关闭城门坐吃存粮,来延续岁月,比去京师遭杀好。

古文:继韬不听。

现代文:李继韬不听。

古文:继韬母杨氏,善畜财,平生居积行贩,至赀百万。

现代文:李继韬的母亲杨氏,善于积聚财富,一生居家积财外出贩卖,以至于家财百万。

古文:当嗣昭为梁围以夹城弥年,军用乏绝,杨氏之积,盖有助焉。

现代文:当李嗣昭被梁军筑夹城包围一年多时,缺乏军饷,杨氏的积蓄,多有救助。

**古文:至是,乃赍银数十万两至京师,厚赂宦官、伶人,宦官、伶人皆言: 继韬初无恶意,为奸人所误耳。 **

现代文:到适时,就带着几十万两银子到京师,重金贿赂宦官、乐师,宦官、乐师们都说: 李继韬原来没有恶意,被坏人所误罢了。

**古文:杨夫人亦以赂谒刘皇后,刘皇后为言: 嗣昭功臣,宜蒙恩贷。 **

现代文:杨夫人也用贿赂拜见刘皇后,刘皇后为她说话: 李嗣昭是功臣,应当受到恩意宽恕。

古文:由是庄宗释继韬。

现代文:因此唐庄宗放了李继韬。

古文:尝从猎,宠倖无间。

现代文:曾跟随唐庄宗打猎,宠幸他无猜疑。

古文:李存渥尤切齿,数诋责之,继韬怀不自安,复赂宦官、伶人求归镇,庄宗不许。

现代文:李存渥特别切齿憎恨李继韬,多次诋毁责备他,李继韬心怀不安,又贿赂宦官、乐师请求回到节镇,唐庄宗不答应。

古文:继韬阴使人告继远,令起变于军中,冀天子遣己往安缉之,事泄,斩于天津桥。

现代文:李继韬暗中派人告诉李继远,让他在军中作乱,希望天子派自己去平定,事情败露,在天津桥处斩。

**古文:其二子尝为质于梁,庄宗破梁得之,抚其背曰: 尔幼,犹能佐其父反,长复何为乎? **

现代文:他的两个儿子曾作为人质扣留在梁,唐庄宗消灭梁捉到他们,拍着他们的背说: 你们这样小,就能够帮助你们的父亲反叛,长大了又做什么呢?

古文:至是因并诛之。

现代文:于是一并杀掉。

古文:即遣人斩继远,以继俦知潞州事。

现代文:随即派人杀掉李继远,任命李继俦知潞州事。

古文:已而召继俦还京师,继俦悉取继韬妓妾珍玩,而不时即路。

现代文:不久,召李继俦回京师,李继俦收取李继韬的所有歌妓家妾珍宝,而没有按时上路。

**古文:其弟继达怒曰: 吾兄父子诛死,而大兄不仁,利其赀财,淫其妻妾,吾所不忍也! **

现代文:他的弟弟李继达发怒说: 我的哥哥父子都被诛杀,而大哥不仁义,贪图他的财产,奸淫他的妻妾,这是我不能容忍的!

古文:乃服缞麻,引数百骑坐戟门,使人入杀继俦。

现代文:于是穿上线麻孝服,率领几百骑兵坐守于戟门,派人进去杀掉李继俦。

古文:节度副使李继珂募市人千馀攻继达,继达走城外,自刭死。

现代文:节度副使李继珂招募一千多人进攻李继达,李继达逃到城外,自到而死。

古文:嗣昭七子,至明宗时,子继能坐笞杀其母主藏婢,婢家告变,言继能反,与其弟继袭皆见杀,惟一子继忠仅免。

现代文:李嗣昭有七个儿子,到唐明宗时,儿子李继能因打死了他母亲的主管收藏的奴婢,奴婢家人上告变乱,说李继能反叛,和弟弟李继袭都被杀,只有一个儿子李继忠幸免。

古文:继忠家于晋阳,杨氏所积馀赀犹巨万,晋高祖自太原起兵,召契丹为援,契丹求赂,高祖贷于继忠以取足。

现代文:李继忠住在晋阳,杨氏积聚剩下的财产还有数万,晋高祖从太原起兵,召契丹支援,契丹索取贿赂,晋高祖向李继忠借贷以便凄够。

古文:○嗣本嗣本,本姓张氏,雁门人也。

现代文:晋高祖登位,很感谢他,任命为沂、棣、单三州刺史,开运年问死。杨氏一生积聚财产,李嗣昭父子三人都依赖她。

古文:世为铜冶镇将。

现代文:李嗣本,原姓张,是雁门人。世代任铜冶镇将官。

古文:嗣本少事太祖,太祖爱之,赐以姓名,养为子。

现代文:李嗣本年轻时跟随唐太祖,唐太祖很喜爱他,赐给他姓名,收养为儿子。

古文:从击居庸关,以功迁义兒军使。

现代文:跟随攻打居庸关,因战功升任义儿军使。

古文:从破王行瑜,迁威远军使。

现代文:跟随攻破王行瑜,升任威远军使。

古文:从攻罗弘信,以先锋兵破汤阴。

现代文:跟随攻打罗弘信,率领先锋军攻破汤阴。

古文:从庄宗破潞州夹城。

现代文:跟随唐庄宗攻破潞州夹城。

古文:累以战功迁代州刺史、云州防御使、振武节度使,号威信可汗。

现代文:多次因战功升任代州刺史、云州防御使、振武节度使,号称威信可汗。

古文:天祐十三年,从庄宗击刘鄩于故元城,下洺、磁诸州,六月,还军振武。

现代文:天佑十三年,随唐庄宗在旧元城攻打刘郡,攻克洛、磁各州,六月,回师振武。

古文:契丹入代北,攻蔚州,嗣本战殁。

现代文:契丹军队侵入代北,攻打蔚州,李嗣本阵亡。

古文:○嗣恩嗣恩,本姓骆,吐谷浑部人也。

现代文:李嗣恩,原本姓骆,吐谷浑部族人。

古文:少事太祖,能骑射,为铁林军将,稍以战功迁突阵指挥使,赐姓名,以为子。

现代文:年轻时跟随唐太祖,擅长骑马射箭,任铁林军将,逐渐因战功升任突阵指挥使,赐给姓名,收养为儿子。

古文:从败康怀英于河西,迁左厢马军都指挥使。

现代文:跟随唐太祖在河西打败康怀英,升任左厢马军都指挥使。

古文:从李嗣昭援硃友谦于河中,与梁兵力战,槊中其口,战不已。

现代文:跟随李嗣昭在河中援救朱友谦,和梁军奋力作战,长矛刺中他的嘴,仍不停战。

古文:迁辽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升任辽州刺史。

古文:从庄宗入魏,迁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。

现代文:跟随唐庄宗攻入魏州,升任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。

古文:刘鄩攻太原,兵趣乐平,嗣恩从后追之,自佗道先入太原以守。

现代文:刘郡进攻太原,军队赶赴乐平,李嗣恩从后边追击,从别的路先进太原防守。

古文:鄩兵去,嗣恩亦以兵会庄宗于魏,从战于莘。

现代文:刘郡的军队离去,李嗣恩也率兵在魏州和唐庄宗会师,跟随在莘州作战。

古文:迁代州刺史、石岭关已北都知兵马使、振武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升任代州刺史、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、振武节度使。

古文:天祐十五年,卒于太原。

现代文:天佑十五年,死于太原。

古文:追赠太尉。

现代文:追赠为太尉。

古文:○存信存信,本姓张氏,其父君政,回鹘李思忠之部人也。

现代文:李存信,原本姓张,他的父亲张君政,是回鹊李思忠部族的人。

古文:存信少善骑射,能四夷语,通六蕃书。

现代文:李存信年轻时揎长骑马射箭,会蕃夷语言,精通蕃族文字。

古文:从太祖起代北,入关破黄巢,累以功为马步军都指挥使,遂赐姓名,以为子。

现代文:随唐太祖在代北起兵,进关攻破黄巢,累次因功任命为马步军都指挥使,于是赐给姓名,收养作儿子。

古文:存信与存孝俱为养子,材勇不及存孝,而存信不为之下,由是交恶,存孝所为,存信每沮激之,存孝卒得罪死。

现代文:李存信和李存孝都是养子,才智勇力不如李存孝,但李存信并不甘心在他之下,由此关系恶化,李存孝做的事,李存信每每败坏阻遏,李存孝终于获罪而死。

古文:而存信数从征伐,以功领郴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而李存信多次跟随唐太祖外出征伐,因功领郴州刺史。

古文:太祖遣将兵救硃宣,存信屯于莘县,为罗弘信所击,存信败,亡太祖子落落。

现代文:唐太祖派他率兵救援朱宣,李存信屯驻在莘县,受到罗弘信的攻击,李存信被打败,丢失唐太祖的儿子落落。

古文:后从太祖讨刘仁恭,大败于安塞。

现代文:后来随唐太祖讨伐刘仁恭,在安塞大败。

古文:太祖大怒,顾存信曰: 昨日吾醉,公不能为我战邪?

现代文:唐太祖大怒,看着李存信说: 昨天我喝醉了,你不能继续为我打仗吗?

**古文:古人三败,公已二矣。 **

现代文:古人亦只能受三败之辱,你已经两次了。

古文:将杀之,存信叩头谢罪而免。

现代文:将要杀他,李存信叩头认罪幸免一死。

古文:由是大惧,常称疾,天复二年卒,年四十一。

现代文:因此十分恐惧,常常称说有病,天复二年死亡,年龄四十一岁。

古文:○存孝存孝,代州飞狐人也。本姓安,名敬思。

现代文:李存孝是代州飞狐人。原来姓安,名敬思。

古文:太祖掠地代北得之,给事帐中,赐姓名,以为子,常从为骑将。

现代文:唐太祖征讨代北时得到他,让他在营帐中服役,赐给他姓名,作为养子,常常作为骑将跟随唐太祖。

古文:文德元年,河南张言袭破河阳,李罕之来归晋,晋处罕之于泽州,遣存孝与薛阿檀、安休休等以兵七千助罕之还击河阳。

现代文:文德元年,河南张言袭击攻破河阳,李罕之前来投归晋,晋把李罕之安置在泽州,派李存孝和薛阿檀、安休休等人率匕千士兵协助李罕之还击河阳。

古文:梁亦遣丁会、牛存节等助言。

现代文:梁也派丁会、牛存节等人协助张言。

古文:战于温县,梁军先扼太行,存孝大败,安休休被执。

现代文:在温县作战,梁军首先扼制住太行山,李存孝大败,安休休被俘。

古文:是时,晋已得泽、潞,岁出山东,与孟方立争邢、洺、磁,存孝未尝不在兵间。

现代文:这时,晋已得到泽、潞二州,每年都出兵山东,和孟方立争夺邢、沼、磁三州,李存孝都在军队中。

**古文:方立死,晋取三州,存孝功为多。明年,潞州军乱,杀李克恭以归唐,梁遣李谠攻李罕之于泽州,存孝以骑兵五千救之。梁军呼罕之曰: 公常恃太原以为命,今上党已归唐,唐兵大集,围太原,沙陀将无穴以自处,公复谁恃而不降乎? **

现代文:孟方立死后,晋攻取三个州,李存孝的功劳最大第二年,潞州兵变,杀死李克恭归附唐,梁派李谠在泽州进攻李罕之,李存孝率五千骑兵救援梁军对李罕之呼喊说: 你常常仗恃太原以活命,如今上党已归附唐,府军大量聚集包围太原,沙陀人将没有巢穴安身,你又依仗谁而不投降呢?

**古文:存孝以精骑五百绕梁栅而呼曰: 我沙陀之求穴者,待尔肉以食军,可令肥者出斗! **

现代文:李存孝率领五百精骑,绕梁军栅栏呼喊说: 我是沙陀族寻求巢穴安身的人,等着拿你们的肉给军队吃,可以让胖子出战!

古文: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,存孝舞槊擒之,李谠败走,追击至马牢关。

现代文:梁骁将邓季筠率军出战,李存孝挥舞畏矛擒获了他,李谠败逃,存孝追击到马牢关。

古文:还攻潞州,唐以孙揆为潞州节度使,揆儒者,以梁卒三千为卫,褒衣大盖,拥节先驱。

现代文:回军进攻潞州。唐任命孙揆为潞州节度使,孙揆是儒生,以梁军三千人为护卫,儒服车盖都很宽大,带着符节走在前面。

古文:存孝以三百骑伏长子西崖谷间,伺揆军过,横击断之,擒揆以归。

现代文:李存孝派三百骑兵埋伏在长子西面崖谷中,等孙揆的军队走过,拦腰攻击截断他们,擒获孙揆而回。

古文:初,梁遣葛从周、硃崇节守潞州以待揆,闻揆见执,皆弃去,晋遂复取潞州。

现代文:当初,梁派葛从周、朱崇节坚守潞州等待孙揆,得知孙揆被俘,都弃城逃去,晋于是又攻取潞州。

古文:是时,张浚、韩建伐晋,击阴地关,晋以李存信、薛阿檀等当浚,别遣存孝军于赵城。

现代文:这时,张浚、韩建攻伐晋,进攻阴地关,晋派李存信、薛阿檀等人抵挡张浚,另派李存孝驻扎在赵城。

古文:唐军战败于阴地关,浚退保晋州,韩建走绛州。

现代文:唐军在阴地关战败,张浚退保晋州,韩建逃到绛州。

古文:存孝攻晋州,浚兵出战,辄复败,因闭壁不敢出。

现代文:李存孝进攻晋州,张浚的军队出来迎战,又被打败,因而闭城不敢出。

古文:存孝去,攻绛州。

现代文:李存孝离去,进攻绛州。

古文:浚、建皆走。

现代文:张浚、韩建都逃跑了。

古文:存孝猨臂善射,身被重铠,櫜弓坐槊,手舞铁楇,出入阵中,以两骑自从,战酣易骑,上下如飞。

现代文:李存孝的手臂很长善于射箭,身上披着重甲,盛着弓箭带着畏矛,手舞铁挝,出入艇战阵之中,带着两匹战马,激战之中换马,上下如飞。

古文:初,存孝取潞州功为多,而太祖别以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,存孝为汾州刺史,存孝负其功,不食者数日。及走张浚,迁邠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当初,李存孝攻取潞州功劳最大,而唐太祖另外任命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,李存孝任汾州刺史。李存孝自负其功大,竟几天不吃饭,到扬赶张浚时,升任郇州刺史。

古文:大顺二年,徙邢州留后。

现代文:大顺二年,改任邢州节度留后。

**古文:是时,晋军连岁攻赵常山,存孝常为先锋,下赵临城、元氏。赵王求救于幽州李匡威,匡威兵至,晋军辄引去。存孝素与存信有隙,存信谮之曰: 存孝有二心,常避赵不击。 **

现代文:这时,晋军连年进攻趟的常山,李存孝常任先锋,攻克趟的临城、元氏,趟王向幽州李匡威求救,李匡威兵到,晋军就退去了,李存孝素来和李存信有矛盾,李存信谗毁他说: 李存孝有二心,常常避开赵不攻击。

古文:存孝不自安,乃附梁通赵,自归于唐,因请会兵以代晋。

现代文:李存孝心怀不安,于是依附梁并和赵交往,自己归附于唐,于是请求会师攻伐晋。

古文:唐命赵王王镕援之。明年,赵与幽州有隙,惧而与晋和,反以兵三万助晋击存孝。

现代文:唐命趟王王镕援助他第二年,赵和幽州产生矛盾,因害怕而和晋讲和,反而派三万兵协助晋攻打李存孝。

古文:存孝婴城自守。太祖自将兵傅其城,掘堑以围之,存孝出兵冲击,堑不得成。裨将袁奉韬使人说存孝曰: 公所畏者,晋王尔。

现代文:李存孝据城防守,唐太祖亲自率兵来到城下,挖壕沟包阁他们,李存孝出兵冲击,壕沟没有挖成,偏将袁奉韬派人游说李存孝说: 你怕的不过是晋王罢了!

**古文:王俟堑成,且留兵去,诸将非公敌也,虽堑何为? **

现代文:晋王等壕沟挖成后,将留下军队离去,那些将领们不是你的对手,即使有壕沟又能做什么?

古文:存孝以为然,纵兵成堑。堑成,深沟高垒,不可近,存孝遂窘。

现代文:李存孝认为对,听任晋车挖成壕沟,壕沟挖成,沟深擘高,无法接近,李存孝于是困于其中。

**古文:城中食尽,登城呼曰: 兒蒙王恩,位至将相,岂欲舍父子而附仇雠,乃存信构陷之耳。愿生见王一言而死。 **

现代文:城中粮尽,登上城墙呼喊说: 我蒙受唐王的恩德,官居将相,难道想舍弃父子之情而依附仇敌吗?不过是李存信陷害我罢了,希望活着见唐王说一句话再死。

**古文:太祖哀之,遣刘夫人入城慰谕之。刘夫人引与俱来,存孝泥首请罪曰: 兒于晋有功而无过,所以至此,由存信为之耳! **

现代文:唐太祖哀怜他,派刘夫人进城安慰晓谕他,刘夫人带着他一起返回,李存孝叩头请罪说: 我对于晋有功劳而无过失,到这步,都是李存信害的!

**古文:太祖叱曰: 尔为书檄,罪我百端,亦存信为之邪? **

现代文:唐太祖呵叱说: 你撰写檄文百端归罪于我,也是李存信害的吗?

古文:缚载后车,至太原,车裂之以徇。

现代文:把他捆起来载在后车上,到太原,车裂分尸以示众。

古文:然太祖惜其材,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,为之不视事者十馀日。

现代文:但庸太祖爱惜他的才能,怅然若失憎恨将领们不能容下他,为此十多天不理政事。

古文:康君立素与存信相善,方二人之交恶也,君立每左右存信以倾之。

现代文:康君立素来和李存信交好,当两人关系恶化时,康君立每每协助李存信想搞垮他。

古文:存孝已死,太祖与诸将博,语及存孝,流涕不已,君立以为不然,太祖怒,鸩杀君立。

现代文:李存孝死后,唐太祖和将领们下棋,谈到李存孝,流泪不止,康君立却不以为然,唐太祖大怒,用毒酒杀死了康君立。

古文:君立初为云州牙将,唐僖宗时,逐段文楚,与太祖俱起云中,盖君立首事。

现代文:康君立最初任云州牙将,唐僖宗时,驱逐段文楚,和唐太祖一起在云中起兵,康君立首倡其事。

古文:其后累立战功,表昭义节度使,以存孝故杀之。

现代文:后来多次立下战功,表奏为昭义节度使,由于李存孝的缘故被杀。

古文:○存进存进,振武人也,本姓孙,名重进。

现代文:李存进是振武人,原姓孙,名重进。

古文:太祖攻破朔州得之,赐以姓名,养为子。

现代文:唐太祖攻破朔州时得到他,赐给他姓名,收养作儿子。

古文:从太祖入关破黄巢,以为义兒军使。

现代文:随唐太祖进关攻破黄巢,任命为义儿军使。

古文:从庄宗战柏乡,迁行营马步军都虞候,历慈、沁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跟随唐庄宗在柏乡作战,升任行营马步军都虞候,历任慈、沁二州刺史。

古文:庄宗初得魏博,以为天雄军都部署,治梁乱军,一切以法,人有犯者,辄枭首磔尸于市,魏人屏息畏之。

现代文:唐庄宗刚得到魏博时,任命他为天雄军都部署,整治梁的乱军,一切依法办理,有犯法的人,就在街市杀头分尸示众,魏人屏声敛气惧怕他。

古文:从战河上,以功迁振武军节度使。

现代文:跟随唐庄宗在黄河边打仗,因功升任振武军节度使。

古文:是时,晋军德胜,为南北寨,每以舟兵来往,颇以为劳,而河北无竹石,存进乃以苇笮维大舰为浮梁。

现代文:这时,晋军驻扎在德胜,建南、北二寨,常常用船来回运兵,感到十分劳累,而黄河以北没有竹石,李存进于是用苇笮之绳索把战船连成浮桥。

古文:庄宗大喜,解衣以赐之。

现代文:唐庄宗十分高兴,脱下衣服赐给他。

古文:晋讨张文礼于镇州,久不克,而史建瑭、阎宝、李嗣昭相次战殁,乃以存进代嗣昭为招讨使,军于东垣渡。

现代文:晋在镇州讨伐张文礼,很久没有攻克,而史建瑭、问宝、李嗣昭相继阵亡,于是用李存进代替李嗣昭任招讨使,驻扎在束垣渡。

古文:东垣土恶,筑垒不能就,存进伐木为栅。

现代文:东垣渡的土质不好,不能修筑堡垒,李存进砍树修筑栅栏。

古文:晋军晨出刍牧,文礼子处球以兵千馀逼存进栅,存进出战桥上,杀处球兵殆尽,而存进亦殁于阵。

现代文:晋军早晨出去割草放马,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率一千多士兵逼近李存进的棚寨,李存进在桥上迎战,差不多杀光了张处球的军队,而李存进也阵亡。

古文:追赠太尉。

现代文:迫赠太尉。

古文:子汉韶,明宗时复本姓,为洋州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儿子李汉韶,唐明宗时恢复原姓,任洋州节度使。

古文:潞王从珂以凤翔反,汉韶与张虔钊会唐军讨之,唐军皆降于从珂,独汉韶与虔钊军不降,俱奔于蜀。

现代文:潞王李从珂占据凤翔反叛,李汉韶和张虔钊会合唐军讨伐他,唐军都向李从珂投降,只有李汉韶和张虔钊的军队不投降,都逃奔到蜀。

古文:事蜀,历永平、兴元、武信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在蜀做官,历任永平、兴元、武信节度使。

古文:年七十馀,卒于蜀。

现代文:七十多岁时,死在蜀。

古文:○存璋存璋,字德璜,初与康群立、恭志勤等从太祖入关,破黄巢,累迁义兒军使。

现代文:李存璋字德璜,最初和康君立、薛志勤等人跟随唐太祖进关,攻破黄巢,多次升任至义儿军使。

古文:太祖病革,存璋与张承业等受顾命,立庄宗为晋王,晋王以存璋为河东马步军使。

现代文:唐太祖病危,李存璋和张承业等人受临终颅托,立唐庄宗为晋王,晋王任命李存璋为河东马步军使。

古文:晋自先王时,尝优假军士,军士多犯法逾禁,庄宗新立,尤患之,存璋一切绳之以法,境内为之清肃。

现代文:晋从先王时开始,曾宽容军士,军士们大多触禁犯法,唐庄宗刚登位,十分忧虑,李存璋把他们都绳之以法,境内因此清静整肃。

古文:从攻夹城,战柏乡,以功迁汾州刺史。

现代文:随唐庄宗进攻夹城,在柏乡作战,因功升任汾州刺史。

古文:庄宗与刘鄩战于魏博,梁遣王檀来,乘虚袭太原,存璋以汾州兵入太原距守,以功迁大同军防御使,遂为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唐庄宗和刘郭在魏博作战,梁派王檀前来,乘虚袭击太原,李存璋率汾州军队进太原坚守,因功升任大同军防御使,随后任为节度使。

古文:天祐十九年以疾卒。

现代文:天佑十九年病死。追赠太尉。

古文:追赠太尉。○存贤存贤,许州人也,本姓王名贤。

现代文:李存贤,许州人,原姓王名贤。

古文:少为军卒,善角牴,太祖击黄巢于陈州,得之,赐以姓名,养为子。

现代文:年轻时当兵,擅长摔跤,唐太祖在陈州攻打黄巢,得到他,赐给他姓名,收养作儿子。

古文:后为义兒军副兵马使,迁沁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后来任义儿军副兵马使,升任沁州刺史。

古文:先时,沁州当敌冲,徙其南百馀里,据险立栅而寓居。

现代文:从前,沁州位于敌军要道,迁州城到南面一百多里处,凭据险要地势建立栅寨驻下。

**古文:至存贤为刺史,曰: 徙城避敌,岂勇者所为? **

现代文:到李存贤任刺史时,说: 迁城躲避敌人,哪里是勇敢的人干的事?

古文:乃复城故州。

现代文:于是恢复旧州城。

古文:梁兵屡攻之,存贤力自距守,卒不能近。

现代文:梁军多次攻城,李存贤奋力守卫,梁军始终不能接近。

古文:迁武州刺史、山北团练使,又迁慈州。

现代文:升任武州刺史、山北团练使,又升任慈州刺史。

古文:天祐十八年,梁兵攻硃友谦于河中,庄宗遣存贤援友谦。

现代文:天佑十八年,梁军在河中进攻朱友谦,唐庄宗派李存贤援救朱友谦。

**古文:是时,友谦新叛梁归晋,而河中食少,人心多贰,谍者因谓存贤曰: 河中人欲杀子以归梁,宜亟去。 **

现代文:这时,朱友谦刚刚背叛梁归附晋,而河中粮食少,人们多有二心,探子于是对李存贤说: 河中人想杀掉你归附梁,你应当赶快离开。

古文:存贤曰: 死王事,吾志也。

现代文:李存贤说: 焉国事而死,是我的志向,又有什么遗憾呢!

**古文:复何恨哉! **

现代文:终于赶走了梁军。

古文:卒击走梁兵。庄宗即位,拜右武卫上将军。

现代文:唐庄宗登位,拜为右武术上将军。

**古文:庄宗亦好角牴,尝与王较而屡胜,颇以自矜,因顾存贤曰: 尔能胜我,与尔一镇。 **

现代文:唐庄宗也喜欢摔跤,曾和王较量而多次获胜,十分自负,因而望着李存贤说: 你要是能胜我,给你一个节镇。

古文:存贤博而胜之。

现代文:李存贤摔跤获腾。

古文:同光二年春,幽州符存审病,庄宗置酒宫中,叹曰: 吾创业故人,零落殆尽,其所存者惟存审耳。

现代文:同光二年春,幽州符存审患病,唐庄宗在宫中摆酒,叹息说: 和我创业的老朋友,差不多都死完了,活着的只有符存审罢了!

**古文:今又病笃,北方之事谁可代之? **

现代文:如今他又病重,北方的事谁能代替他呢?

**古文:因顾存贤曰: 无以易卿。角牴之胜,吾不食言。 **

现代文:因而望着李存贤说: 没有人能代替你你摔跤胜了,我不会食言。

古文:即日以为卢龙军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当天任命他焉卢龙军节度使。

古文:是岁,卒于幽州,年六十五。

现代文:这年,死在幽州,终年六十五岁。

古文:赠太傅。

现代文:追赠太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