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本纪第十一

古文: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,姓郭氏,邢州尧山人也。

现代文: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,邢州尧山人。父简,在晋当顺州刺史。

古文:父简,事晋为顺州刺史。刘仁恭攻破顺州,简见杀,子威少孤,依潞州人常氏。

现代文:刘仁恭攻破顺州,简被杀,子威年少成孤儿,依靠潞州人常氏。

古文: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,威年十八,以勇力应募。

现代文: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,威十八岁,以勇力应募。

古文:为人负气,好使酒,继韬特奇之。

现代文:为人争强好胜,酒后任性闹事,继韬特别奇怪和重视他。

古文:威尝游于市,市有屠者,常以勇服其市人。

现代文:威曾在市上游玩,市里有个屠户,常常以勇气使市民佩服。

**古文:威醉,呼屠者,使进几割肉,割不如法,叱之。屠者披其腹示之曰: 尔勇者,能杀我乎? **

现代文:威喝醉了酒,叫屠户割肉,屠户没按威说的办法割,威大声斥责,屠户拍着腹部说: 你勇敢,敢来杀我吗?

古文:威即前取刀刺杀之。一市皆惊,威颇自如。

现代文:威立即取刀杀了他,市民都惊恐,威却跟平常一样。

古文:为吏所执,继韬惜其勇,阴纵之使亡,已而复召置麾下。

现代文:被吏捉拿,继韬珍惜他的勇敢,秘密放了,叫他逃跑,不久又召回部下。

古文:继韬叛晋附于梁,后庄宗灭梁,继韬诛死,其麾下兵悉隶从马直,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。

现代文:继韬叛晋归梁,后来庄宗灭梁,继韬被处死,部下兵隶属从马直,威因懂得书算升为军吏。

古文:好读《阃外春秋》,略知兵法,后为侍卫军吏。

现代文:喜欢读《阃外春秋》,略知兵法,后当侍卫军吏。

古文: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候,尤亲爱之。后高祖所临镇,尝以威从。

现代文:汉高祖当侍卫亲军都虞候,特别亲近他,后来高祖每移镇,都叫威跟随。

古文:契丹灭晋,汉高祖起兵太原,即皇帝位,拜威枢密副使。

现代文:契丹灭晋,汉高祖起兵太原,即帝位,升威当枢密副使。

古文:乾祐元年正月,高祖疾大渐,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。

现代文:乾祐元年正月,高祖病重,以隐帝托付威和史弘肇等人。

古文:隐帝即位,拜威枢密使。

现代文:隐帝即位,升威为枢密使。

古文:是岁三月,河中李守贞、永兴赵思绾、凤翔王景崇相次反,隐帝遣白文珂、郭从义、常思等分讨之,久皆无功。

现代文:当年三月,河中李守贞、永兴赵思绾、凤翔王景崇接连造反,隐帝派白文珂、郭从义、常思等分别讨伐,久而都无功。

**古文:隐帝谓威曰: 吾欲烦公可乎? **

现代文:隐帝对威说 :我想请你出征可否?

**古文:威对曰: 臣不敢请,亦不敢辞,惟陛下命。 **

现代文:威回答说: 臣不敢请求,也不敢推辞,听陛下的命令。

古文: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使西督诸将。

现代文:升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派他去督促诸将。

古文:威居军中,延见宾客,褒衣博带,及临阵行营,幅巾短后,与士卒无异;上所赐予,与诸将会射,恣其所取,其余悉以分赐士卒,将士皆欢乐。

现代文:威在军中,接见宾客时穿着宽宽的衣服、长长的带子,但到临阵行军作战,他穿短衣短巾,和士卒没有区别;上面赐给的东西由众将随便拿,余下的都分赐给士卒,将士都欢乐。

古文:威至河中,自栅其城东,思栅其南,文珂栅其西,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。

现代文:威到河中,自己立栅在城东,常思栅在他的南边,文珂栅在他西边,调五县民工二万人筑垒连接三栅。

古文:诸将皆谓守贞穷寇,破在旦夕,不宜劳人如此,威不听。

现代文:诸将都认为守贞已是穷途末路很快就会攻破他,不应该如此劳民,威不听。

古文:已而守贞数出兵击坏连垒,威辄补之,守贞辄复出击,每出必有亡失。

现代文:不久守贞多次出兵击破连垒,威都及时修好。守贞再出攻击,每次都有伤亡。

**古文:久之,城中兵食俱尽,威曰: 可矣! **

现代文:时间久了,城中兵粮都没有了,威说: 可大举进攻了!

古文:乃治攻具,为期日,四面攻之,破其罗城,守贞与妻子自焚死,思绾、景崇相次降。

现代文:制造攻城器具,约定日期,四面进攻,攻破外城,守贞与妻自焚而死,思绾、景崇相继投降。

**古文:隐帝劳威以玉带,加检校太师兼侍中,威辞曰: 臣事先帝,见功臣多矣,未尝以玉带赐之。 **

现代文:隐帝用玉带奖赏郭威,加检校太师兼侍中,威推辞说: 我侍奉先帝,见的功臣很多,没见过用玉带赏赐的。

**古文:因言: 臣幸得率行伍,假汉威灵以破贼者,岂特臣之功,皆将相之贤,有以安朝廷,抚内外,而馈饷以时,故臣得以专事征伐。 **

现代文:又说: 我侥幸能率军队,借汉威望攻破贼兵,这不仅是臣的功劳,也是将相们的贤能,能安定朝廷,抚慰内外,粮饷供应及时,所以臣能专心作战。

古文:隐帝以威为贤,于是悉召杨邠、史弘肇、苏逢吉、禹珪、窦贞固、王章等皆赐以玉带,威乃受。

现代文:隐帝认为威很贤良,于是对杨、史弘肇、苏逢吉、苏禹皀、窦贞固、王章等都赐给玉带,威才接受。

古文:威又推功大臣,请加爵赏,于是加贞固司空,逢吉司徒,禹珪、邠左右仆射。

现代文:威又把功劳推给大臣,请加爵赏,于是加贞固司空,逢吉司徒,禹皀、为左、右仆射。

古文:已而又曰: 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。

现代文:不久又说 :这都是汉廷亲近的臣子啊!

**古文:汉诸宗室、天下方镇,外暨荆、浙、湖南,皆未及也。 **

现代文:汉宗室、天下方镇、外暨荆、浙、湖南,都没赏到呀。

古文:由是滥赏遍于天下。

现代文:因此滥赏遍天下。

古文:是冬,契丹寇边,威以枢密使北伐,至魏州,契丹遁。

现代文:这一年冬天,契丹侵犯边境,威以枢密使北伐,到魏州,契丹逃遁。

古文:三年二月,师还。

现代文:乾三年二月,回师。

古文:四月,拜威鄴都留守、天雄军节度使,仍以枢密使之镇。

现代文:四月任命威当邺都留守、天雄军节度使,仍当枢密使出镇。

古文:宰相苏逢吉以谓枢密使不可以籓镇兼领,与史弘肇等固争。

现代文:宰相苏逢吉认为藩镇不能兼当枢密使,史弘肇等坚持让郭威兼当。

古文:久之,卒以枢密使行,诏河北诸州皆听威节度。

现代文:后来还是兼任枢密使出镇,下诏河北各州都听威节度。

古文:隐帝与李业等谋,已杀史弘肇等,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,又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。

现代文:隐帝与李业等谋划,已经杀了史弘肇等人,下诏叫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,又下诏叫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州。

古文:诏书先至澶州,弘义恐事不果,反以诏书示殷,殷与弘义遣人告威。

现代文:诏书先到澶州,弘义怕事情办不成,反而把诏书给王殷看,王殷和弘义派人告诉郭威。

古文:已而诏杀威、峻使者亦驰骑至,威匿诏书,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。

现代文:不久诏杀威,峻的使者也到了,威把诏书藏起来,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入卧室商议。

古文:仁浦劝威反,教威倒用留守印,更为诏书,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,将校皆愤然效用。

现代文:仁浦劝威造反,教威利用留守大印重新制造假诏书,诏威诛杀众将校来激怒大家,将校都很气愤,愿为郭威效力。

古文:十一月丁丑,威遂举兵渡河。隐帝遣开封尹侯益、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、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拒威,又遣内养脱觇威所向。

现代文:十一月十四日,威率兵渡河,隐帝派开封尹侯益、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、客省使阎尽卿等率兵抗拒郭威,又派内养龙马脱侦察威的动向。

古文:脱为威所得,威乃附脱奏请缚李业等送军中。

现代文:龙马脱被威军抓住,威叫脱奏请皇帝把李业等人缚送军中。

古文:隐帝得威奏,以示业等,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,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。

现代文:隐帝拿着郭威奏章给李业等人看,业等都说郭威的反状已明,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。

古文:庚辰,威至滑州,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于汉来降。

现代文:十七日威至滑州,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汉来降。

古文:壬午,犯封丘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进攻封丘。

古文:甲辰,及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战于刘子陂,彦超败,奔于兗州。郭允明反,弑隐帝于赵村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在刘子陂战败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,彦超逃奔兖州。郭允明反,弑隐帝于赵村。

古文:丙戌,威入京师,纵火大掠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威到京城,纵火大掠。

古文:戊子,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,请立嗣君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率百官在明德门朝见太后,请求立嗣君。

古文:太后下令:文武百寮、六军将校,议择贤明,以承大统。

现代文:太后下令:文武百官、六军将校,商议选择贤明人才以继大统。

古文:庚寅,威率百官诣明德门,请立武宁军节度使赟为嗣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威率百官到明德门,请立武宁军节度使刘斌贝为嗣。

古文:遣太师冯道迎赟于徐州。

现代文:派太师冯道到徐州去迎接斌贝。

古文:辛卯,请太后临朝听政,以王峻为枢密使,翰林学士、尚书兵部侍郎范质为副使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请太后临朝听政,用王峻为枢密使,翰林学士、尚书兵部侍郎范质为副使。

古文:十二月甲午朔,威北伐契丹,军于滑州。癸丑,至澶州而旋。

现代文:十二月一日,威北伐契丹,驻军滑州。二十日,至澶州回师。

古文:王峻遣郭崇以骑七百逆刘赟于宋州,杀之,其将巩廷美、杨温为赟守徐州。

现代文:王峻派郭崇率七百骑兵在宋州迎住刘斌贝把他杀掉,斌贝部将巩廷美、杨温守徐州。

古文:戊午,次皋门,汉宰相窦贞固、苏禹珪来劝进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到皋门,汉宰相窦贞固、苏禹皀来劝进。

古文:庚申,太后制以威监国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太后下制用威为监国。

古文: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,皇帝即位,大赦,改元,国号周。

现代文:广顺元年正月五日,郭威即帝位,大赦,改元,国号周。

古文:己巳,上汉太后尊号曰昭圣皇太后。

现代文:七日,上汉太后尊号曰昭圣皇太后。

古文:戊寅,汉刘崇自立于太原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汉刘崇自立于太原。

古文:己卯,冯道为中书令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任冯道为中书令。

古文:二月辛丑,西州回鹘使都督来。

现代文:二月九日,西州回鹘使都督来。

古文:丁未,契丹兀欲遣使袅骨支来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契丹兀欲派使者马衣骨支来。

古文:癸丑,寒食,望祭于蒲池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寒食节,望祭于蒲池。

古文:丁巳,尚书左丞田敏使于契丹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派尚书左丞田敏出使契丹。

古文:回鹘使摩尼来。

现代文:回鹘使者摩尼来。

古文:三月甲戌,武宁军节度使王彦超克徐州。

现代文:三月十三日,武宁军节度使王彦超攻克徐州。

古文:夏四月甲午,立夫人董氏为德妃。

现代文:四月三日,立夫人董氏为德妃。

古文:五月辛未,追尊祖考为皇帝,妣为皇后:高祖璟谥曰睿和,庙号信祖,祖妣张氏谥曰睿恭;曾祖谌谥曰明宪,庙号僖祖,祖妣申氏谥曰明孝;祖蕴谥曰翼顺,庙号义祖,祖妣韩氏谥曰翼敬;考谥曰章肃,庙号庆祖,妣王氏谥曰章德。

现代文:五月十日,追尊祖考为皇帝,妣为皇后:高祖王景谥曰睿和,庙号信祖,祖妣张氏谥曰睿恭;曾祖谌谥曰明宪,庙号僖祖,祖妣申氏谥曰明孝;祖蕴谥曰翼顺,庙号义祖,祖妣韩氏谥曰翼敬;考谥曰章肃,庙号庆祖,妣王氏谥曰章德。

古文:六月辛亥,范质及户部侍郎判三司李穀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现代文:六月二十一日,任范质及户部侍郎判三司李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古文:窦贞固、苏禹珪罢。

现代文:窦贞固、苏禹皀罢相。

古文:癸丑,范质参知枢密院事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范质参知枢密院事。

古文:丁巳,宣徽北院使翟光鄴为枢密副使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任宣徽北院使翟光邺为枢密副使。

古文:秋七月戊寅,幸王峻第。

现代文:七月十八日,到王峻家。

古文:八月壬寅,契丹来归赵莹之丧。

现代文:八月十八日,契丹将晋相赵莹的尸体送回中原安葬。

古文:冬十月丙午,汉人来讨,攻自晋州。

现代文:十月十八日,北汉军从晋州来讨伐。

古文:十一月,王峻及建雄军节度使王彦超拒之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王峻及建雄军节度使王彦超去抵抗。

古文:十二月,慕容彦超反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慕容彦超反叛。

古文:二年春正月甲子,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兗州行营都部署。

现代文:广顺二年正月七日,派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兖州行营都部署。

古文:庚午,高丽王昭使其广评侍郎徐逢来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高丽王昭使者广评侍郎徐逢来。

古文:二月庚寅,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克岢岚军。

现代文:二月四日,府州防御使折德攻克岢岚军。

古文:三月丁巳朔,寒食,望祭于郊。

现代文:三月一日,寒食节,望祭于郊外。

古文:戊辰,内客省使郑仁诲为枢密副使,翟光鄴罢。

现代文:十二日,任内客省使郑仁诲为枢密副使,翟光邺罢职。

古文:夏五月庚申,东征,李穀留守东都,郑仁诲为大内都点检。

现代文:五月五日,东征,李谷留守东都,郑仁诲为大内都点检。

古文:癸亥,次曹州,赦流罪以下囚。

现代文:八日,到曹州,赦流放罪以下囚犯。

古文:乙亥,克兗州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攻克兖州。

古文:壬午,赦兗州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赦兖州。

古文:六月乙酉朔,幸曲阜,祠孔子。庚子,至自兗州。

现代文:六月一日,到曲阜,祭孔子。十六日,从兖州回到京城。

古文:秋九月乙丑,太仆少卿王演使于高丽。

现代文:九月十二日,派太仆少卿王演出使高丽。

古文:契丹寇边。

现代文:契丹侵犯边境。

古文:三年春正月乙卯,麟州刺史杨重训叛于汉,来附。

现代文:广顺三年正月四日,麟州刺史杨重训叛北汉来归附。

古文:闰月丙戌,回鹘使独呈相温来。

现代文:闰正月五日,回鹘使者独呈相温来。

古文:二月甲子,贬王峻为商州司马。

现代文:二月十四日,贬王峻为商州司马。

古文:三月甲申,封荣为晋王。

现代文:三月五日,封柴荣为晋王。

古文:丙戌,郑仁诲罢。

现代文:七日,郑仁诲罢职。

古文:己丑,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左卫大将军、枢密副使。

现代文:十日,任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右卫大将军、枢密副使。

古文:夏六月,大雨,水。

现代文:六月,大雨、水灾。

古文:秋七月,契丹卢台军使张藏英来奔。

现代文:七月,契丹卢台军使张藏英来访。

古文:九月,吐浑党富达等来。

现代文:九月,吐浑党富达等来。

古文:冬十月庚申,冯道为奉迎神主使。

现代文:十月十三日,冯道为奉迎神主使。

古文:十一月癸未,党项使吴帖磨五等来。

现代文:十一月七日,党项使者吴忄占磨五等来。

古文:十二月戊申,四庙神主至自西京,迎之于西郊,祔于太庙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四庙神主从西京迁到京城,到西郊迎接,安放到太庙。

古文:壬申,杀天雄军节度使王殷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杀天雄军节度使王殷。

古文:乙亥,享于太庙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祭太庙。

古文: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,有事于南郊,大赦,改元,群臣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。戊寅,罢鄴都。

现代文:显德元年正月一日,在南郊祭天,大赦,改元,群臣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。三日,取消邺都。

古文:丙戌,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。

现代文:十一日,使命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。

古文:壬辰,端明殿学士、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王仁镐罢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任端明殿学士、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王仁镐罢职。

古文:是日,皇帝崩于滋德殿。

现代文:当天,皇帝死于滋德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