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本纪第十二

古文:世宗睿武孝文皇帝,本姓柴氏,邢州龙冈人也。

现代文:世宗睿武孝文皇帝,本来姓柴,邢州龙冈人。

古文:柴氏女适太祖,是为圣穆皇后。

现代文:柴家的姑娘嫁给周太祖,就是圣穆皇后。

古文:后兄守礼子荣,幼从姑长太祖家,以谨厚见爱,太祖遂以为子。

现代文:皇后哥哥柴守礼之子荣自幼跟着姑姑在太祖家长大,因谨慎忠厚而受到爱护,太祖认他为儿子。

古文:太祖后稍贵,荣亦壮,而器貌英奇,善骑射,略通书史黄老,性沈重寡言。

现代文:太祖后来尊贵,柴荣也长大了,相貌英奇,善骑射,略懂黄老之学和书、史,沉着寡言。

古文:太祖为汉枢密使,荣为左监门卫大将军。太祖镇天雄,荣领贵州刺史、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。

现代文:太祖为汉枢密使,荣为左监门卫大将军,太祖镇守天雄,荣领贵州刺史、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。

古文:乾祐三年冬,周兵起魏,犯京师,留荣守魏。

现代文:乾祐三年冬,郭威在魏起兵,进攻京城,留荣守魏州。

古文:太祖入立,拜澶州刺史、镇宁军节度使,检校太傅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现代文:太祖即位,升荣为澶州刺史、镇宁军节度使,检校太傅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古文:荣素为枢密使王峻所忌,广顺三年正月来朝,不得留。

现代文:枢密使王峻非常忌恨柴荣,广顺三年一月,来京朝见,不准留住京城。

古文:既而峻有罪诛,三月,拜荣开封尹,封晋王。

现代文:不久峻有罪被杀。三月,授荣为开封尹,封晋王。

古文:是冬,卜以来年正月朔旦有事于南郊,而太祖遇疾,不能视朝者久之。

现代文:当年冬天,占卜定于次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到南郊祭天,因太祖有病,很久不能上朝办事。

古文:显德元年正月丙子,郊,仅而成礼,即以王判内外兵马事。

现代文:显德元年一月一日,在南郊祭天,太祖只能勉强行礼,立即任命荣判内外兵马事。

古文:壬辰,太祖崩,秘不发丧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太祖死,密不发丧。

古文:丙申,发丧,皇帝即位于柩前。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副使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发丧,荣在柩前即帝位,任命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副使。

古文:二月庚戌,回鹘遣使者来。

现代文:二月五日,回鹘遣使者来。

古文:丁卯,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,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,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,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,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敏为桥道顿递使。

现代文:二十二日,任命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,太常卿田敏为立意使,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,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,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敏为桥道顿递使。

古文:汉人来讨,攻自潞州。

现代文:北汉进攻潞州。

古文:三月辛巳,大赦。癸未,郑仁诲留守东京。

现代文:三月七日大赦,九日任命郑仁诲留守东京。

古文:乙酉,如潞州以攻汉。

现代文:十一日,往潞州进攻北汉。

古文:壬辰,次泽州,阅兵于北郊。

现代文:十八日,到泽州,在北郊检阅军队。

古文:癸巳,及刘旻战于高原,败之,追及于高平,又败之。丁酉,幸潞州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在高原战败刘,追到高平,又击败敌军。二十三日,到潞州。

古文:己亥,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、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伏诛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、步军都指挥使何徽被处死。

古文:壬寅,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任命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。

古文:夏四月乙卯,葬神圣文武恭肃孝皇帝于嵩陵。

现代文:四月十二日,葬神圣文武肃孝皇帝于嵩陵。

古文:汾州防御使董希颜叛于汉来附。

现代文:汾州防御使董希颜叛北汉来归附。

古文:丙辰,辽州刺史张汉超叛于汉来附。

现代文:十三日,辽州刺史张汉叛北汉来归附。

古文:辛酉,取岚、宪州。

现代文:十八日取岚、宪州。

古文:壬戌,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。

古文:取石、泌州。

现代文:取石、沁州。

古文:乙丑,冯道薨。

现代文:二十二日冯道逝世。

古文:庚午,赦潞州流罪以下囚。

现代文:二十七日,赦免潞州流放罪以下囚犯。

古文:如太原。

现代文:世宗前往太原。

古文:忻州监军李勍杀其刺史赵皋,叛于汉来附。

现代文:忻州监军李京力杀其刺史赵皋,叛北汉来归附。

古文:五月丙子,代州守将郑处谦叛于汉来附,契丹救汉。

现代文:五月三日,代州守将郑处谦叛北汉来归附。契丹派兵救北汉。

古文:丁酉,回鹘使因难敌略来。

现代文:二十四日,回鹘使者因难敌略来朝。

古文:符彦卿及契丹战于忻口,败绩,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死之。

现代文:符彦卿与契丹在忻口交战失败,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战死。

古文:六月乙巳,班师。

现代文:六月三日,世宗从太原撤兵。

古文:乙丑,次新郑,前拜嵩陵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到新郑,祭嵩陵。

古文:庚午,至自太原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回到京城。

古文:秋七月庚辰,阅稼于南御庄。

现代文:七月八日在南御庄察看农民庄稼。

古文:癸巳,枢密院直学士、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魏仁浦为枢密使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任命枢密院直学士、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魏仁浦为枢密使。

古文:冬十月甲辰,杀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。

现代文:十月三日,杀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。

古文:二年春二月,御札求直言。

现代文:第二年二月,皇帝下诏求直言。

古文:夏五月辛未,宣徽南院使向训、凤翔节度使王景伐蜀。

现代文:五月四日,宣徽南院使向训、凤翔节度使王景伐蜀。

古文:甲戌,大毁佛寺,禁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。

现代文:七日,大毁佛寺,禁止民间不侍养亲人而又不经批准私自出家为僧尼。

古文:秋九月丙寅朔,颁铜禁。

现代文:九月一日,颁布禁止私铸铜器的命令。

古文:闰月癸丑,向训克秦州。

现代文:闰九月十八日,向训攻克泰州。

古文:冬十月辛未,取成州。

现代文:十月七日,攻取成州。

古文:戊寅,高丽使王子太相融来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高丽使者王子太相融来京。

古文:取阶州。

现代文:攻取阶州。

古文:十一月乙未朔,李谷为淮南道行营都部署以伐唐。

现代文:十一月一日,任李为淮南道行营都部署准备代唐。

古文:戊申,王景克凤州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王景攻克凤州。

古文:十二月丙戌,郑仁诲薨。

现代文:十二月二十二日,郑仁诲逝世。

古文:三年春正月,增筑京城。

现代文:第三年一月,增筑京城。

古文:庚子,向训留守东京。

现代文:六日,向训留守东京。

古文:壬寅,南征。

现代文:八日,世宗南下亲征南唐。

古文:辛亥,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及唐人战于正阳,败之。甲寅,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在正阳战败南唐。二十日,任命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。

古文:二月丙寅,幸下蔡浮桥。

现代文:二月三日,世宗到下蔡浮桥。

古文:壬申,克滁州。

现代文:九日,攻克滁州。

古文:甲戌,李景来求成,不答。

现代文:十一日,后唐君主李景求和,世宗不予答复。

古文:壬午,景使其臣钟谟来奉表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李景派大臣钟谟前来奉表求和。

古文:丙戌,取扬州。

现代文:二十三日,攻占扬州。

古文:辛卯,取泰州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攻占泰州。

古文:三月庚子,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竹龙都部署。

现代文:三月七日,任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竹龙都部署。

古文:是月,取光、舒、常州。

现代文:当月,攻取光、舒、常三州。

古文:夏四月,常、泰州复入于唐。

现代文:四月,常、泰两州复归南唐。

古文:五月乙卯,至自淮南,赦京师囚。

现代文:五月二十四日,世宗从淮南回到大梁,赦京城囚犯。

古文:六月壬申,德音赦淮南囚。

现代文:六月十一日,下诏赦免淮南囚犯。

古文:秋七月,皇后崩。

现代文:七月,皇后病逝。

古文:扬、光、舒、滁州复入于唐。

现代文:扬、光、舒、滁四州复归南唐。

古文:八月乙丑,课民种禾及韭。

现代文:八月六日,向农民征收种树木和韭菜的税。

古文:九月丙午,端明殿学士、左散骑常侍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

现代文:九月十七日,任端明殿学士、左散骑常侍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

古文:冬十月辛酉,葬宣懿皇后于懿陵。

现代文:十月二日,葬宣懿皇后于懿陵。

古文:十一月庚寅,废诸祠不在祀典者。

现代文:十一月二日,废除不见于祭祀典册的祠庙。

古文:乙巳,杀李景之臣孙晟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杀死南唐君主派来的使臣孙晟。

古文:四年春正月己丑朔,赦非死罪囚。

现代文:第四年一月一日,赦免死刑以下囚犯。

古文:二月甲戌,王朴留守东京。

现代文:二月十六日,王朴留守东京。

古文:乙亥,南征。

现代文:十七日,世宗南征。

古文:三月丁未,克寿州。夏四月己巳,至自寿州。

现代文:三月二十日,攻克寿州,四月十二日,从寿州回到大梁。

古文:己卯,放降卒八百归于蜀。

现代文:二十二日,释放投降的八百蜀军士兵归蜀。

古文:癸未,追册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追封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。

古文:五月丙申,杀密州防御使侯希进。

现代文:五月十日,杀密州防御使侯希进。

古文:秋八月乙亥,李穀罢,王朴为枢密使。

现代文:八月二十一日,李被免去宰相职,王朴为枢密使。

古文:癸未,蜀人来归我濮州刺史胡立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后蜀派人送回濮州刺史胡立。

古文:冬十月己巳,王朴留守东京,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。

现代文:十月十六日,王朴留守东京,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。

古文:壬申,南征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世宗南征。

古文:十二月乙卯,泗州守将范再遇叛于唐,以其州来降。庚申,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以其州来降。

现代文:十二月三日,泗州守将范再遇背叛南唐,以其州来归降,八日,濠州团练使郭廷谓叛南唐,以其州来归降。

古文:丁丑,取泰州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攻取泰州。

古文:五年春正月丁亥,取海州。

现代文:第五年一月五日,攻取海州。

古文:壬辰,取静海军。

现代文:十日,攻取静海军。

古文:丁未,克楚州,守将张彦卿、郑昭业死之。

现代文:二十五日,攻克楚州,守将张彦卿、郑昭业死。

古文:二月甲寅,取雄州。

现代文:二月二日,攻取雄州。

古文:丁卯,如扬州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世宗前往扬州。

古文:癸酉,如瓜洲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前往瓜州。

古文:三月壬午朔,如泰州。

现代文:三月一日,前往泰州。

古文:丁亥,复如扬州。

现代文:六日,再往扬州。

古文:辛卯,幸迎銮。

现代文:十日,到达迎銮镇。

古文:己亥,克淮南十有四州,以江为界。

现代文:十八日,共攻克淮南十四州,以长江为界。

古文:三月辛亥,李景来买宴。

现代文:三十日,南唐君主李景派使臣来献买宴钱。

古文:六月辛未,放降卒四千六百于唐。

现代文:四月九日,世宗前五庙神主迁入新建成的太庙。

古文:秋七月乙酉,水部员外郎韩彦卿市铜于高丽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从淮南回到京城,回鹘、鞑靼遣使者来朝。

古文:丁亥,颁《均田图》。

现代文:六月二十一日,释放降卒四千六百人归南唐。七月八日,颁布元稹《均田图》。

古文:九月,占城国王释利因德缦使莆诃散来。

现代文:九月,占城国王释利因德缦派使者莆诃散来京。

古文:冬十月丁酉,括民租。

现代文:十月二十日,征收百姓租税。

古文:十一月庚戌,作《通礼》、《正乐》。

现代文:十一月四日,编撰《通礼》、《正乐》。

古文:十二月丙戌,罢州县课户、俸户。

现代文:十二月十日,下诏取消各州县的课户、俸户。

古文:六年春正月,高丽王昭遣使者来。

现代文:第六年一月,高丽王昭遣使者来京。

古文:辛酉,女真使阿辨来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女真使者阿辨来京。

古文:三月己酉,甘州回鹘来献玉,却之。

现代文:三月四日,甘州回鹘前来进献玉石,世宗推辞不受。

古文:庚申,王朴薨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王朴逝世。

古文:丙寅,宣徽南院使吴延祚留守东京。

现代文:二十一日,任命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为东京留守。

古文:癸酉,停给铜鱼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下诏停止发放州官调任时给的铜鱼。

古文:甲戌,北征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世宗北征契丹。

古文:是月,吴延祚为左骁卫上将军、枢密使。

现代文:当月,任吴延祚为左骁卫上将军、枢密使。

古文:夏四月壬辰,取乾宁军。

现代文:四月十七日,攻取乾宁军。

古文:辛丑,取益津关,以为霸州。

现代文:二十六日,攻取益津关,在此设置霸州。

古文:癸卯,取瓦桥关,以为雄州。

现代文:二十八日,攻取丽桥关,在此设雄州。

古文:五月乙巳朔,取瀛州。

现代文:五月一日,攻取瀛州。

古文:甲戌,至自雄州。

现代文:三十日,从雄州回到京城。

古文:六月癸未,立皇后符氏,封子宗训为梁王、宗谊燕国公。

现代文:六月九日,立皇后符氏,封子宗训为梁王,封宗让为燕国公。

古文:戊子,占城使莆诃散来。

现代文:十四日,占城使者莆诃散来朝。

古文:己丑,范质、王溥参知枢密院事,魏仁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现代文:十五日,任范质、王溥参枢密院事,魏仁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古文:癸巳,皇帝崩于滋德殿。

现代文:十九日,世宗皇帝在滋德殿病逝。

古文:恭皇帝,世宗第四子宗训也。

现代文:恭皇帝是世宗第四子宗训。

古文:世宗即位,大臣请封皇子为王,世宗谦抑久之。

现代文:世宗即位时,大臣请封皇子为王,世宗谦让,将此事拖了很久。

古文:及北取三关,遇疾还京师,始封宗训梁王,时年七岁。

现代文:到北取三关时,得重病回到京城,才封宗训为梁王,当年年仅七岁。

古文:显德六年六月癸巳,世宗崩。

现代文:显德六年六月十九日,世宗病逝。

古文:甲午,皇帝即位于柩前。

现代文:二十日,宗训在皇帝柩前即位。

古文:癸卯,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,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,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,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,宣徽南院使,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任命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,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,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,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,宣徽南院使、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。

古文:秋七月丁未,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,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。

现代文:七月四日,任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,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。

古文:八月庚寅,封弟熙让为曹王,熙谨纪王,熙诲蕲王。

现代文:八月十七日,封弟熙让为曹王,熙谨为纪王,熙诲为蕲王。

古文:壬寅,高丽遣使者来。

现代文:二十九日,高丽遣使者来朝。

古文:九月丙寅,左骁卫大将军戴交使于高丽。

现代文:九月二十四日,派左骁卫大将军戴交出使高丽。

古文:冬十一月壬寅,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。高丽遣使者来。

现代文:十一月一日,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。高丽遣使者来京。

古文:七年春正月甲辰,逊于位。宋兴。

现代文:七年一月四日,周恭帝让位,北宋兴起。唉!

古文:呜呼,五代本纪备矣,君臣之际,可胜道哉!

现代文:五代本纪已齐备了!君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是说不尽的。

古文:梁之友珪反,唐戕克宁而杀存乂、从璨,则父子骨肉之恩,几何其不绝矣。

现代文:后梁朱友皀谋反,唐庄宗杀叔父李克宁和弟弟李存繧,明宗杀侄儿从璨,这样父子兄弟骨肉之情有多少能不断绝的呢?

古文:太妃薨而辍朝,立刘氏、冯氏为皇后,则夫妇之伦几何其不乖而不至于禽兽矣。

现代文:太妃去世,庄宗罢朝五日,唐庄宗立妃子刘氏为皇后,晋出帝立婶母冯氏为皇后,如此夫妇的礼义,人伦怎能不混乱而至于禽兽的地步呢?

古文:寒食野祭而焚纸钱,居丧改元而用乐,杀马延及任圜,则礼乐刑政几何其不坏矣。

现代文:寒食节到野外祭祀而焚烧纸钱,唐愍帝居父丧期间改年号而用音乐,安重诲滥杀殿直马延和太子少保致仕任圜,这样礼乐刑法怎么可能不破坏呢?

古文:至于赛雷山、传箭而扑马,则中国几何其不夷狄矣。

现代文:至于到雷山祭天神,用箭传达号令和杀御马祭亡灵,如此,中国还有什么不学少数民族的风俗呢?

古文:可谓乱世也欤!

现代文:真是乱世啊!

古文:而世宗区区五六年间,取秦陇,平淮右,复三关,威武之声震慑夷夏,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,考制度、修《通礼》、定《正乐》、议《刑统》,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。

现代文:周世宗五六年之间,取秦陇,平淮右,复三关,威武的声名震撼华夏和少数民族,在周的管辖区内聘请名儒和文学名人,考究制度,修纂《通礼》,编定《正乐》,议定《刑统》,他创立的法制都可以施用于后世。

古文:其为人明达英果,论议伟然。

现代文:他为人明白通达,应用果敢,议论规划宏伟明确。

古文:即位之明年,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。

现代文:即帝位的第二年,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座。

**古文:是时中国乏钱,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,尝曰: 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,而以利人为急,使其真身尚在,苟利于世,犹欲割截,况此铜像,岂其所惜哉? **

现代文:当时国家缺钱,他下诏销毁全国的铜佛像用来铸钱,经常对大臣们说 :我听说佛祖教导人们把身世看得虚妄,而把有利于众生看作当务之急,假若佛祖的真身还在,只要有利于世人,他就会割自己的肉,何况这些铜像,他哪里会吝惜呢?

古文:由是群臣皆不敢言。

现代文:因此群臣都不敢反对。

**古文:尝夜读书,见唐元稹《均田图》,慨然叹曰: 此致治之本也,王者之政自此始! **

现代文:他常常夜间读书,见到唐朝元稹的《均田图》,感慨地赞叹道: 这是达到国家大治的根本啊,王者的仁政必须从这开始!

古文:乃诏颁其图法,使吏民先习知之,期以一岁,大均天下之田,其规为志意岂小哉!

现代文:于是下诏颁布元稹的《均田图》和均田法,让官吏和百姓先学习懂得它的道理,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平均分配全国的土地,他的规划和志向实在不小啊!

古文:其伐南唐,问宰相李穀以计策;后克淮南,出穀疏,使学士陶穀为赞,而盛以锦囊,尝置之坐侧。

现代文:他征伐南唐,向宰相李问计;攻克淮南之后,拿出李的奏疏,叫学士陶写赞文,存放锦囊之中,经常放在座位旁边以供阅读;他的英武之才可以算得上英雄豪杰了。

古文: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,及其虚心听纳,用人不疑,岂非所谓贤主哉!

现代文:他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接纳劝谏,用人不疑,这不能不说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啊!

古文:其北取三关,兵不血刃,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,而侥幸一胜于仓卒,殊不知其料强弱、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,得不可失之机,此非明于决胜者,孰能至哉?

现代文:他北取三关,兵不血刃,史学家还讥笑他看轻社稷的重要,是在仓促中侥幸取胜,却不知道他分析强弱,比较敌我,并巧妙地利用了契丹王述律的昏庸失误的不可多得的时机,如果不是深明决胜的韬略,谁能做得到呢?

古文:诚非史氏之所及也!

现代文:这确实不是一般史学家的水平所能理解的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