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

古文: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,河南洛阳人。

现代文: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,是河南府洛阳县人。

古文:其先魏拓拔氏,后为宗室长,因号长孙。

现代文:其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,因后来成为魏宗室的长房子孙,故称之为长孙氏。

古文:高祖稚,大丞相、冯翊王。

现代文:高祖长孙稚,任大丞相,封冯翊王。

古文:曾祖裕,平原公。

现代文:曾祖长孙裕,封平原公。

古文:祖兕,左将军。

现代文:祖父长孙兕,任左将军。

古文:父晟,字季,涉书史,趫〗鸷晓兵,仕隋为右骁卫将军。

现代文:父亲长孙晟,字季,涉猎书史,矫健勇猛,通晓兵法,出仕隋朝任职为右骁卫将军。

古文:后喜图传,视古善恶以自鉴,矜尚礼法。

现代文:长孙皇后性喜图书史籍,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,视听言动严守礼法规范。

古文:晟兄炽,为周通道馆学士。

现代文:长孙晟之兄长孙炽,仕周为通道馆学士。

古文: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,心志之。

现代文:曾闻知太穆皇后幼时劝北周武帝抚接突厥之女,暗暗记在心中。

**古文:每语晟曰: 此明睿人,必有奇子,不可以不图昏。 **

现代文:常对长孙晟说: 这是聪明智慧之人,必生奇异之子,不可不考虑她的婚姻之事。

古文:故晟以女太宗。

现代文:因此长孙晟将其女嫁给太宗。

古文:后归宁,舅高士廉妾见大马二丈立后舍外,惧,占之,遇《坤》之《泰》。

现代文:长孙皇后回娘家省亲时,其舅高士廉之妾看见高达二丈的大马站立在长孙皇后的居舍之外,感到害怕,士廉命人占卦,得坤卦相逢泰卦。

古文:卜者曰: 《坤》顺承天,载物无疆;马,地类也;之《泰》,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,又以辅相天地之宜。

现代文:卜筮者说: 坤卦之义,顺承上天,势厚载物,坤卦以母马为象征,属于象征地的一类;由单卦坤,溃化为泰卦,表示天地交感而万物畅通之意,还表示天地相宜之意。

古文:繇协《归妹》,妇人事也。

现代文:其卜辞与归妹卦表示应出嫁之义相协和,表示妇人之事。

**古文:女处尊位,履中而居顺,后妃象也。 **

现代文:女子处于尊位,行为中正而举止温顺,这是后妃之象啊。

古文:时隐太子衅阋已构,后内尽孝事高祖,谨承诸妃,消释嫌猜。

现代文:其后秦王与隐太子李建成嫌怨已成,长孙皇后内助秦王尽孝以侍奉高祖,谨慎地顺承高祖诸妃,以消除猜疑。

古文:及帝授甲宫中,后亲慰勉,士皆感奋。寻为皇太子妃,俄为皇后。

现代文:到太宗进入宫中分发将士铠甲兵器时,长孙皇后亲临其地慰劳勉励将士,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振奋,不久成为皇太子妃,接着成为皇后。

古文:性约素,服御取给则止。

现代文:长孙皇后性情俭节朴素,凡所服用之物,够用就行。

古文:益观书,虽容栉不少废。

现代文:愈益喜爱观览书籍,虽是梳妆时也不废止。

**古文:与帝言,或及天下事,辞曰: 牝鸡司晨,家之穷也,可乎? **

现代文:与太宗谈话,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,就推辞说: 母鸡负责早晨打鸣,其家就会穷困,这怎么能行呢?

古文:帝固要之,讫不对。

现代文: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,她一直不回答。

古文:后廷有被罪者,必助帝怒请绳治,俟意解,徐为开治,终不令有冤;下嫔生豫章公主而死,后视如所生;媵侍疾病,辍所御饮药资之。下怀其仁。

现代文:后廷之中如有遭受罪责者,她必定助帝发威请求加以惩治,等太宗气头一过,再慢慢为之开脱,最终不使人受冤屈。下嫔生下豫章公主后死去,她视公主如同己出。媵侍宫人生病,她将自己所用的饮食药品转送给她们服用,其下都感怀其仁德。

古文:兄无忌,於帝本布衣交,以佐命为元功,出入卧内,帝将引以辅政,后固谓不可,乘间曰: 妾托体紫宫,尊贵已极,不愿私亲更据权於朝。

现代文:其兄长孙无忌,与太宗本是布衣之交,因是佐命元勋,常常出入内室,太宗打算任用他辅佐朝政,长孙皇后一再认为不妥,乘便对太宗说: 妾既已托身于紫宫,尊贵已到极点,实在不愿私亲再掌朝廷大权。

**古文:汉之吕、霍,可以为诫。 **

现代文:汉代的吕氏、霍氏,可以作为前车之鉴。

古文:帝不听,自用无忌为尚书仆射。

现代文:太宗不听,自用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。

古文:后密谕令牢让,帝不获已,乃听,后喜见颜间。

现代文:她便暗地晓谕无忌坚辞其职,太宗没办法,只好同意其请,她才喜笑言开。

古文:异母兄安业无行,父丧,逐后、无忌还外家。

现代文:异母兄长孙安业品行不良,父死之后,将她与无忌赶回外祖之家。

古文:后贵,未尝以为言。

现代文:长孙皇后身贵之后,从来不提此事。

古文:擢位将军。后与李孝常等谋反,将诛,后叩头曰: 安业罪死无赦。

现代文:安业擢升至将军职位,后来因与李孝常等人谋反,将被诛杀,长孙皇后为他叩头请命说: 安业之罪,罪该万死。

**古文:然向遇妾不以慈,户知之;今论如法,人必谓妾释憾於兄,无乃为帝累乎! **

现代文:但从前对我不慈,天下皆知;如今按法处决,人们必说我报复兄长,岂不是会牵累陛下吗!

古文:遂得减流越巂。

现代文:结果安业得以免死流放越辒。

**古文:太子承乾乳媪请增东宫什器,后曰: 太子患无德与名,器何请为? **

现代文:太子承乾乳母奏请增添东宫器物,长孙皇后说: 太子所担忧的是没有德行与名声,何须增添器物呢?

**古文:从幸九成宫,方属疾,会柴绍等急变闻,帝甲而起,后舆疾以从,宫司谏止,后曰: 上震惊,吾可自安? **

现代文:后来随从临幸九成宫,当时正逢染疾在身,恰遇柴绍等人急变奏闻,太宗披甲而起,长孙皇后带病乘车跟从其后,宫中执事人员劝她不要随行,她却说: 皇上震惊,我怎能独自安逸呢?

古文:疾稍亟,太子欲请大赦,汎度道人,祓塞灾会。

现代文:病情加重后,太子想奏请大赦,广渡俗人出家修行,以祈福免灾。

古文:后曰: 死生有命,非人力所支。

现代文:长孙皇后说: 死生自有天命,非人力所可支撑。

古文:若修福可延,吾不为恶;使善无效,我尚何求?

现代文:如果修福可延寿命,我从未作恶;既然行善并无效验,我还希求什么呢!

**古文:且赦令,国大事,佛、老异方教耳,皆上所不为,岂宜以吾乱天下法! **

现代文:况且赦令是国家大事,佛、老都是异方之教,全是皇上不为之事,怎能因我之故搅乱天下之法!

古文:太子不敢奏,以告房玄龄,玄龄以闻,帝嗟美。

现代文:太子不敢奏闻太宗,便告知房玄龄,房玄龄奏闻此事,太宗很是嗟叹赞美。

古文:而群臣请遂赦,帝既许,后固争止。

现代文:群臣奏请大赦,太宗也表示同意,长孙皇后极力阻止,太宗只好作罢。

古文:及大渐,与帝决,时玄龄小谴就第,后曰: 玄龄久事陛下,预奇计秘谋,非大故,愿勿置也。

现代文:到临终时,与太宗诀别,当时房玄龄因受责斥免职归家,皇后说: 玄龄长期侍奉陛下,参预奇计秘谋,非有大过,不要抛弃他。

古文:妾家以恩泽进,无德而禄,易以取祸,无属枢柄,以外戚奉朝请足矣。

现代文:妾家因恩泽进用,无德行而任职,容易致祸,请不要交付权柄,只以外戚身份奉朝请就足够了。

**古文:妾生无益於时,死不可以厚葬,愿因山为垅,无起坟,无用棺椁,器以瓦木,约费送终,是妾不见忘也。 **

现代文:妾生时无益于时,死后不可厚葬,希望借山为垅,不要起坟,不用棺椁,器具全用瓦木之物,节省费用以送终,这样做就是不忘妾了。

古文:又请帝纳忠容谏,勿受谗,省游畋作役,死无恨。

现代文:又奏请太宗纳忠容谏,别信谗言,减省出游行猎兴作工役之事,死而无憾。

古文:崩,年三十六。

现代文:随后逝世,时年三十六岁。

古文:后尝采古妇人事著《女则》十篇,又为论斥汉之马后不能检抑外家,使与政事,乃戒其车马之侈,此谓开本源,恤末事。

现代文:长孙皇后曾选择古时妇人之事编撰《女则》十篇,又做论文指斥东汉马皇后不能抑退外戚,使其参预政事,只是戒其车马侈奢,这是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。

**古文:常诫守者: 吾以自检,故书无条理,勿令至尊见之。 **

现代文:并告戒侍者说: 此书是自我检点防闲用的,因此记述并无条理,别让皇上看见。

古文:及崩,宫司以闻,帝为之恸,示近臣曰: 后此书可用垂后,我岂不通天命而割情乎!

现代文:逝世后,宫中执事人员奏闻此事,太宗为此更为哀恸,对左右近臣说: 皇后此书可以传于后世,我难道是不知天命而不能割断私情吗!

**古文:顾内失吾良佐,哀不可已已! **

现代文:只因我丧失贤内助,哀痛无法抑止罢了!

古文:谥曰文德,葬昭陵,因九嵕山,以成后志。

现代文:议定谥号为文德,葬于昭陵,借用九萯山势,以满足长孙皇后的愿望。

古文:帝自著表序始末,揭陵左。

现代文:太宗亲自撰文叙其始末,立碑于昭陵左侧。

古文:上元中,益谥文德圣皇后。

现代文:上元年间,加谥为文德顺圣皇后。

古文:太宗贤妃徐惠,湖州长城人。

现代文:太宗贤妃徐惠,是湖州长城县人。

古文:生五月能言,四岁通《论语》、《诗》,八岁自晓属文。

现代文:出生后五个月就能说话,四岁就能通读《论语》、《诗经》,八岁就能自己做文。

古文:父孝德,尝试使拟《离骚》为《小山篇》曰: 仰幽岩而流盼,抚桂枝以凝想。

现代文:其父徐孝德,曾试着要她模拟《离骚》做《小山篇》,其辞有: 仰望幽深岩谷而流目,抚摸桂树枝叶以凝想。

**古文:将千龄兮此遇,荃何为兮独往? **

现代文:千秋万代啊难逢此遇,芳草何故啊独自前往?

古文:孝德大惊,知不可掩,於是所论著遂盛传。

现代文:孝德大惊,知其文才不可掩盖,由此所做论著便盛传于世。

古文:太宗闻之,召为才人。

现代文:太宗闻知,召纳她为才人。

古文:手未尝废卷,而辞致赡蔚,文无淹思。

现代文:手中不曾放下书本,而文辞富丽华美,为文挥笔而成。

古文:帝益礼顾,擢孝德水部员外郎,惠再迁充容。

现代文:太宗更加礼重顾念,擢升孝德为水部员外郎,徐惠也累升至充容之位。

古文:贞观末,数调兵讨定四夷,稍稍治宫室,百姓劳怨。

现代文:贞观末年,太宗多次调集兵马讨伐平定四方夷狄,逐渐兴建宫馆楼台,百姓劳苦愁怨。

古文:惠上疏极谏,且言: 东戍辽海,西讨昆丘,士马罢耗,漕饷漂没。捐有尽之农,趋无穷之壑;图未获之众,丧已成之军。

现代文:徐惠上疏极力劝谏,说: 东方戍守辽海,西部征讨昆丘,士马疲惫耗损,漕运之粮漂没;捐损有尽之农功,填塞无穷之巨壑;图谋未获之他众,丧损已成之我军。

**古文:故地广者,非常安之术也;人劳者,为易乱之符也。 **

现代文:因此土地广阔,并非长治久安之术;人民劳累,才是易生祸乱的根源。

古文:又言: 翠微、玉华等宫,虽因山藉水,无筑构之苦,而工力和僦,不谓无烦。

现代文:还说: 翠微、玉华等宫殿,虽说因山借水,并非没有筑构之苦,而工力之费和雇取人,不能说没有烦扰之弊。

**古文:有道之君,以逸逸人;无道之君,以乐乐身。 **

现代文:有道的君主,以己安逸来使人安逸;无道的君主,以己安乐来安乐自身。

古文:又言: 伎巧为丧国斧斤,珠玉为荡心鸠毒,侈丽纤美,不可以不遏。

现代文:并且还说: 技巧珍玩实为亡国之刀斧,珠玉锦绣实为荡心之毒药。侈奢华丽纤细奇美之作,不可不加以遏止。

**古文:志骄於业泰,体逸於时安。 **

现代文:心志骄盈于功成名就,身体安逸于时泰民安。

古文:其剀切精诣,大略如此。

现代文:其言辞恳切,其旨意精深,大抵诸如此类。

古文:帝善其言,优赐之。

现代文:太宗赞赏其言,奖赐甚厚。

**古文:帝崩,哀慕成疾,不肯进药,曰: 帝遇我厚,得先狗马侍园寝,吾志也。 **

现代文:太宗逝世之后,徐惠因悲痛追思而生疾病,还不肯服药,说: 太宗待我甚厚,如能先为狗马侍奉园寝,就是我的愿望了。

古文:复为诗、连珠以见意。

现代文:还用七言诗与连珠以表现其心愿。

古文:永徽元年卒,年二十四,赠贤妃,陪葬昭陵石室。

现代文:永徽元年去世,时年二十四岁,赠予贤妃,陪葬于昭陵石室。

古文:惠之娣齐聃,齐聃子坚,皆以学闻,娣为高宗婕妤,亦有文藻,世以拟汉班氏。

现代文:徐惠之弟徐齐聃,齐聃之子徐坚,都以学问闻名,其妹为高宗婕妤,也有文才,世人比之为汉代班氏家族。

古文:高宗废后王氏,并州祁人,魏尚书左仆射思政之孙。

现代文:高宗废后王氏,是并州祁县人,北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的孙女。

古文: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以后婉淑,白太宗以为晋王妃。

现代文:堂伯母同安长公主因见王氏温顺善良,告知太宗娶为晋王之妃。

古文:王居东宫,妃亦进册,擢父仁祐陈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晋王入居东宫后,她也进封为皇太子妃,并提升其父仁为陈州刺史。

古文: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仁祐以特进封魏国公;母柳,本国夫人。

现代文:皇太子即位后,立王氏为皇后,以仁为特进,封魏国公;其母柳氏,封魏国夫人。

古文:仁祐卒,赠司空。

现代文:仁逝世后,赠予司空。

古文:初,萧良娣有宠,而武才人贞观末以先帝宫人召为昭仪,俄与后、良娣争宠,更相毁短。

现代文:其初,萧良娣有恩宠,而武才人于贞观末年以先帝宫人出居感业寺,此时被召纳为高宗昭仪,不久就与王皇后、萧良娣争宠,互相诋毁揭短。

古文:而昭仪诡险,即诬后与母挟媚道蛊上,帝信之,解魏国夫人门籍,罢后舅柳奭中书令。

现代文:而武昭仪诡诈阴险,诬陷王皇后与其母挟媚道蛊惑皇上,高宗相信其言,解除魏国夫人门籍不许入宫,罢免王皇后之舅柳中书令之职。

古文:李义府等阴佐昭仪,以偏言怒帝,遂下诏废后、良娣皆为庶人,囚宫中。

现代文:李义府等人暗地佐助武昭仪,以偏邪之言激帝发怒,以致下诏废黜王皇后、萧良娣皆为庶人,囚禁于宫中。

古文:后母兄、良娣宗族悉流岭南。

现代文:王皇后同母兄、萧良娣族人全都流放于岭南。

**古文:许敬宗又奏: 仁祐无他功,以宫掖故,超列三事,今庶人谋乱宗社,罪宜夷宗,仁祐应斫棺,陛下不穷其诛,家止流窜,仁祐不宜引庇廕宥逆子孙。 **

现代文:许敬宗又上奏说: 仁并无他功,以宫掖私恩之故,超列于三公,如今庶人阴谋扰乱宗社,其罪应当灭族,仁应当斫棺,陛下不穷尽其诛灭,只流放其家属,仁不应继续庇荫违逆子孙。

古文:有诏尽夺仁祐官爵。

现代文:下诏尽夺仁的官职爵号。

古文:而后及良娣俄为武后所杀,改后姓为 蟒 ,良娣为 枭 。

现代文:王皇后与萧良娣不久即被武后所杀,并追改后姓为 蟒 ,良娣为 枭 。

古文:初,帝念后,间行至囚所,见门禁锢严,进饮食窦中,恻然伤之,呼曰: 皇后、良娣无恙乎?

现代文:起初,高宗思念王皇后,乘空行至囚禁之处,见其门禁封闭严固,仅留一孔送进饮食,心中很是不忍,呼喊道: 皇后、良娣还好吗?

**古文:今安在? **

现代文:如今在哪里?

**古文:二人同辞曰: 妾等以罪弃为婢,安得尊称耶? **

现代文:两人共同回答说: 妾等因罪废弃为宫婢,哪敢再用尊称啊!

古文:流泪呜咽。

现代文:说罢悲泣咽哽。

**古文:又曰: 陛下幸念畴日,使妾死更生,复见日月,乞署此为 回心院 。 **

现代文:还说: 陛下如念往日旧情,使妾等死而复生,重见天日,请把此处改名为 回心院 。

**古文:帝曰: 朕即有处置。 **

现代文:高宗说: 我马上就有处置办法的。

**古文:武后知之,促诏杖二人百,剔其手足,反接投酿甕中,曰: 令二妪骨醉! **

现代文:武后闻知此事,赶紧下令杖责二人各一百板,截断其手足,反绑置于酒缸之中,说: 让两婆子骨醉!

古文:数日死,殊其尸。

现代文:几天后死去,肢解其尸体。

古文:初,诏旨到,后再拜曰: 陛下万年!

现代文:起初,有诏旨到,王皇后叩头两次说: 陛下万岁!

**古文:昭仪承恩,死吾分也。 **

现代文:武昭仪承受恩宠,我就死定了。

古文:至良娣,骂曰: 武氏狐媚,翻覆至此!

现代文:萧良娣大骂道: 武氏狐媚惑主,陷害我等到此地步!

**古文:我后为猫,使武氏为鼠,吾当扼其喉以报。 **

现代文:我死后当作猫儿,让武氏变作老鼠,我要咬断其喉以报仇。

古文:后闻,诏六宫毋畜猫。

现代文:武后闻知,下令六宫不得喂猫。

古文:神龙元年,追谥妃曰恭皇后,赠瑰左卫大将军。中宗崩,蕆陵事,韦庶人不臣,不得祔,有司加上尊谥,以后祔定陵。中宗庶人韦氏,京兆万年人。

现代文:武后多次见到二人披散头发浑身流血作恶鬼形状,心中厌恶不快,命巫祝祈祷禳解,还移居于蓬莱宫,但仍然见到此形,以故常驻于东都。中宗即位之后,才恢复她们的姓氏。中宗的皇后、死后贬为平民的韦氏,京兆万年人。

古文:祖弘表,贞观中曹王府典军。

现代文:祖父韦弘表,贞观年间任曹王府典军。

古文:帝在东宫,后被选为妃。

现代文:中宗李显做太子时,韦氏被选为妃子。

古文:嗣圣初,立为皇后。

现代文:中宗嗣圣年初,她被立为皇后。

古文:俄与帝处房陵,每使至,帝辄恐,欲自杀。

现代文:不久与被废黜的中宗一道幽居房陵,每有使臣到来,中宗都极恐惧,要自尽。

**古文:后止曰: 祸福何常,早晚等死耳,无遽! **

现代文:韦氏阻止说: 祸福哪有一定?横直一死罢了,不用匆忙!

古文:及帝复即位,后居中宫。

现代文:待到中宗复位,韦氏仍为皇后,住中宫。

古文:是时,上官昭容与政事,方敬晖等将尽诛诸武,武三思惧,乃因昭容入请,得幸於后,卒谋晖等诛之。

现代文:这时,上官昭容干政,当敬晖等人要杀尽武则天众亲族时,武三思恐惧,便通过上官昭容求见韦氏,得到韦氏宠爱,终于谋划杀了敬晖等人。

**古文:初,帝幽废,与后约: 一朝见天日,不相制。 **

现代文:当初,中宗被幽禁时,与韦氏约定: 一旦重见天日,对你不加制约。

古文:至是与三思升御床博戏,帝从旁典筹,不为忤。

现代文:到这时,她与武三思上到中宗卧榻上玩棋,中宗在旁计点筹码,不认为是冒犯自己。

古文:三思讽群臣上后号为顺天皇后。

现代文:武三思示意群臣请求中宗加赐韦氏顺天皇后封号。

古文:乃亲谒宗庙,赠父玄贞上洛郡王。

现代文:于是韦氏亲自拜谒祖庙,追赠亡父韦玄贞上洛郡王封号。

古文:左拾遗贾虚已建言: 非李氏王者,盟书共弃之。

现代文:左拾遗贾虚己向中宗进言: 不是陛下本姓的藩王,盟约文书全会撇弃他。

古文:今复国未几,遽私后家,且先朝祸鉴未远,甚可惧也。

现代文:现今李氏王朝刚复国,就急切偏宠皇后家的人,况且武后乱国的前鉴尚在眼前,后果非常可怕。

**古文:如今皇后固辞,使天下知后宫谦让,不亦善乎? **

现代文:若让皇后坚决推辞,使天下人知道后妃的谦让,不也很好吗?

古文:不听。

现代文:中宗不从。

古文:神龙三年,节愍太子举兵败。

现代文:神龙三年,节愍太子李重俊起兵反韦失败。

古文:宗楚客率群臣请加号 翊圣 ,诏可。

现代文:太仆卿宗楚客带领群臣请中宗给韦氏加号 翊圣 ,中宗下诏许可。

古文:禁中谬传有五色云起后衣笥,帝图以示诸朝,因大赦天下,赐百官母、妻封号。

现代文:内宫谬传韦氏衣箱有五色云彩升起,中宗命人绘图在朝堂展示,因而施行全国大赦,赐给文武百官的母亲、妻子封号。

**古文:太史迦叶志忠表上《桑条歌》十二篇,言后当受命,曰: 昔高祖时,天下歌《桃李》;太宗时,歌《秦王破阵》;高宗歌《堂堂》;天后世,歌《武媚娘》;皇帝受命,歌《英王石州》;后今受命,歌《桑条韦》,盖后妃之德专蚕桑,共宗庙事也。 **

现代文:太史迦叶志忠上表进献《桑条歌》十二篇,声称韦皇后应受天命参政,说: 往日高祖时,天下同唱《桃李》歌;太宗时,唱《秦王破阵》;高宗时唱《堂堂》;则天皇后时唱《武媚娘》;陛下登基,唱《英王石州》;如今皇后承受天命,应唱《桑条韦》,因为后妃的德行在专掌蚕桑、供奉祖庙之事。

古文:乃赐志忠第一区,彩七百段。

现代文:于是中宗赏赐迦叶志忠府第一座、采绸七百段。

古文:太常少卿郑愔因之被乐府。

现代文:太常少卿郑忄音随之给《桑条》配上曲谱。

古文:楚客又讽补阙赵延禧离释《桑条》为九十八代,帝大喜,擢延禧谏议大夫。

现代文:宗楚客又示意补阙赵延禧将《桑条》衍化为九十八段,中宗大喜,提升赵延禧为谏议大夫。

古文:於是昭容以武氏事动后。

现代文:到这时,上官昭容用武则天的事打动韦氏。

古文:即表增出母服;民以二十三为丁,限五十九免;五品而上母、妻不繇夫、子封者,丧得用鼓吹。

现代文:韦氏立即奏请增立对被休生母的服丧制;定平民二十三岁为壮丁,五十九岁免服徭役;不是因丈夫、儿子而爵级在五品以上的母亲、妻子,丧礼须用乐队。屡屡改制,暗蓄声望。

古文:数改制度,阴储人望。

现代文:逐渐宠立亲属,予以封官授爵。

古文:稍宠树亲属,封拜之。昭容与母及尚宫贺娄等多受金钱。封巫赵陇西夫人,出入禁中,势与上官埒。

现代文:上官昭容与其母以及尚宫贺娄等人大量收受金钱。女巫赵某被封为陇西夫人,出入内宫,权势与上官昭容等同。

古文:繇是墨敕斜封出矣。三年,帝亲郊,引后亚献。

现代文:景龙三年,中宗亲自郊祀,引韦氏做第二献祭。

古文:明年,正月望夜,帝与后微服过市,彷徉观览,纵宫女出游,皆淫奔不还。

现代文:次年,正月十五夜,中宗与韦氏穿常人衣着上街,漫步观赏。宫女听其出游,全部逃走不归。

古文:国子祭酒叶静能善禁架,常侍马秦客高医,光禄少卿杨均善烹调,绵引入后廷。

现代文:国子祭酒叶静能惯弄符咒制鬼,常侍马秦客医术高明,光禄少卿杨均擅长烹调,都被引入后宫。

古文:均、秦客蒸於后,尝丧免,不历旬辄起。

现代文:杨均、马秦客与韦氏私通,因服丧免职,不到十天即被召用。

古文:帝遇弑,议者裯咎秦客及安乐公主。

现代文:中宗遭毒死,舆论归罪马秦客与安乐公主。

古文:后大惧,引所亲议计,乃以刑部尚书裴谈、工部尚书张锡辅政,留守东都,诏将军赵承福、薛简以兵五百卫谯王重福,与兄温定策,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,列府兵五万分二营屯京师,然后发丧。

现代文:韦氏极惊恐,召亲信商议,于是以刑部尚书裴谈、工部尚书张锡辅政,留守东都洛阳;诏令将军赵承福、薛简带兵五百护卫谯王李重福;又与其兄韦温决策,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,调派五万府兵分两营屯驻京城,然后发布讣告。

古文:太子即位,是为殇帝。

现代文:太子李重茂登皇位,即殇帝。

古文:皇太后临朝,温总内外兵,检护宫省。

现代文:皇太后韦氏临朝摄政,韦温总领宫廷内外军队,控制皇宫及朝廷官署。

古文:族弟濯、播,宗子捷、璿,璿〗甥高崇及武延秀,分领左右屯营、羽林、飞骑、万骑。

现代文:韦氏族弟韦濯、韦播,皇族子弟韦捷、韦璇,韦璇的外甥高崇以及武延秀,分别统领左右屯营及羽林、飞骑、万骑诸禁军。

古文:京师大恐,传言且革命。

现代文:京城臣民极度惶恐,传言即将换姓改朝。

古文:播、璿入军中,鞭督万骑欲立威,士怨不为用。

现代文:韦播、韦璇进入禁军营地,鞭打督责骁健军士想立权威,军士怨愤不听支派。

古文:俄而临淄王引兵夜披玄武门入羽林,杀璿、播、崇於寝,斧关叩太极殿,后遁入飞骑营,为乱兵所杀。

现代文:旋即,临淄王李隆基带兵夜破玄武门闯进羽林军,在寝宫杀了韦璇、韦播、高崇,斧劈宫门进击太极殿,韦氏逃进飞骑营,被乱兵杀死。

古文:斩延秀、安乐公主。

现代文:武延秀、安乐公主被斩。

古文:分捕诸韦、诸武与其支党,悉诛之,枭后及安乐首东市。

现代文:又分头捉拿韦氏、武氏众亲族及其党羽,将他们全部杀掉,将韦氏和安乐公主首级悬挂东市示众。

古文:翌日,追贬为庶人,葬以一品礼。

现代文:次日,韦氏被追贬为平民,按一品礼仪行葬。

古文:上官昭容者,名婉儿,西台侍郎仪之孙。

现代文:上官昭容名叫婉儿,是西台侍郎上官仪的孙女。

古文:父廷芝,与仪死武后时。

现代文:其父上官廷芝,与上官仪一道死于武后当政之时。

古文:母郑,太常少卿休远之姊。

现代文:其母郑氏,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。

古文:婉儿始生,与母配掖廷。

现代文:婉儿出生不久,就与其母一起没入掖廷为婢。

古文:天性韶警,善文章。

现代文:她天性美丽机警,善写文章。

古文:年十四,武后召见,有所制作,若素构。

现代文:年仅十四岁时,武后就召见她,令她遣辞撰文,其敏捷如同事先撰成。

古文:自通天以来,内掌诏命,掞丽可观。

现代文:自从通天年间以后,她在宫内掌作诏命,铺张富丽,言辞可观。

古文:尝忤旨当诛,后惜其才,止黥而不杀也。

现代文:她曾违背圣旨应受诛杀,武后惋惜其才,只黥其面孔而未杀她。

古文: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。

现代文:其后群臣所上奏议与天下事务她都参预议决。

古文:帝即位,大被信任,进拜昭容,封郑沛国夫人。

现代文:中宗即位之后,极受信任,不久就进升为昭容,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。

古文:婉儿通武三思,故诏书推右武氏,抑唐家,节愍太子不平。

现代文:婉儿与武三思私通,以故所撰诏书往往推崇武氏而排抑唐室,节愍太子愤愤不平。

**古文:及举兵,叩肃章门索婉儿,婉儿曰: 我死,当次索皇后、大家矣! **

现代文:到举兵时,敲肃章门搜索婉儿,婉儿说: 我死之后,就要依次索取皇后与皇上了!

古文:以激怒帝,帝与后挟婉儿登玄武门避之。

现代文:用这样的话激怒中宗,中宗与韦后便携同婉儿登上玄武门楼以躲避兵锋。

古文:会太子败,乃免。

现代文:待太子事败之后,才免脱此难。

古文:婉儿劝帝侈大书馆,增学士员,引大臣名儒充选。

现代文:婉儿常劝中宗增广书馆,增置学士员额,引荐大臣名儒充任其职。

古文:数赐宴赋诗,群臣赓和,婉儿常代帝及后、长宁安乐二主,众篇并作,而采丽益新。

现代文:中宗多次赏赐酒宴,与群臣赋诗唱和,婉儿经常代中宗、韦后及常宁、安乐二位公主,数首并作,而辞采绮丽,更为新奇。

古文:又差第群臣所赋,赐金爵,故朝廷靡然成风。

现代文:还评品群臣所赋之诗,赐予金爵,以故朝廷之臣靡然成风。

古文:当时属辞者,大抵虽浮靡,然所得皆有可观,婉儿力也。

现代文:当时遣辞赋诗之人,虽然所做大多为浮靡之音,但获定评者都有可观之处,这是婉儿之力使之然。

古文:郑卒,谥节义夫人。

现代文:郑氏去世后,谥为节义夫人。

古文:婉儿请降秩行服,诏起为婕妤,俄还昭容。

现代文:婉儿奏请降其品秩以行丧服,下诏起复为婕妤,不久仍升为昭容。

古文:帝即婉儿居穿沼筑岩,穷饰胜趣,即引侍臣宴其所。

现代文:中宗在婉儿居处穿凿池沼垒筑山石,极力装饰名胜景致,并带领侍臣宴饮其处。

古文:是时,左右内职皆听出外,不何止。

现代文:当时宫中左右有职人员全都听任出外,不加以制止。

古文: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,邪人秽夫争候门下,肆狎昵,因以求剧职要官。

现代文:婉儿与其他得宠之人全都营建外宅,邪秽之徒争先侍候于门下,肆意亲昵狎戏,就便索求重要职位。

古文:与崔湜乱,遂引知政事。

现代文:婉儿与崔私通,便引荐他参预政事。

古文:湜开商山道,未半,因帝遗制,虚列其功,加甄赏。

现代文:崔开辟商山新路,工程还未过半,婉儿借撰中宗遗制之机,虚列其功加以奖赏。

古文:韦后之败,斩阙下。

现代文:韦后事败之后,婉儿被斩于阙下。

**古文:初,郑方妊,梦巨人畀大称曰: 持此称量天下。 **

现代文:起初,其母郑氏怀孕之时,梦见巨人给予大秤一杆,说: 持此秤以称量天下。

**古文:婉儿生逾月,母戏曰: 称量者岂尔邪? **

现代文:婉儿满月时,其母取笑说: 称量天下的怎能是你呢?

古文:辄哑然应。

现代文:婉儿随声答应。

古文:后内秉机政,符其梦云。

现代文:后来在内廷秉持机务大政,果然与其梦相符。

古文:景云中,追复昭容,谥惠文。

现代文:景云年间,追复昭容之号,谥为惠文。

古文:始,从母子王昱为拾遗,昱戒曰: 上往囚房陵,武氏得志矣,卒而中兴,天命所在,不可幸也。

现代文:起初,其姨母之子王昱任拾遗之职,告诫她说: 皇上从前囚居于房陵,武氏掌权得志,结果唐室中兴,这是因为有天命护,并非侥幸如此。

**古文:三思虽乘衅,天下知必败,今昭容上所信,而附之,且灭族! **

现代文:武三思虽然乘衅得势,天下之人都知道他必败无疑,如今昭容为皇上所信任,而依附于武氏,这会灭族的啊!

古文:郑以责婉儿,不从。

现代文:郑氏因此责备婉儿,但婉儿不听其言。

古文:节愍诛三思,果索之,始忧惧。

现代文: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后,果然要收捕婉儿,这才感到忧虑恐惧。

古文:及草遗制,即引相王辅政。

现代文:到起草中宗遗制时,就引荐相王辅佐朝政。

古文:肃宗即位,至德二载,太上皇自蜀诰有司 其议尊称 ,遂上册谥。宝应末,祔泰陵。

现代文: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后,婉儿被逮。婉儿拿出遗制草稿给刘幽求,刘幽求告知临淄王,临淄王不答应,结果被处死。

古文:玄宗贵妃杨氏,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。

现代文:开元初年,收集编纂她所撰写的文章,下诏张说为之题写序言。玄宗贵妃杨氏名玉环,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。

古文:徙籍蒲州,遂为永乐人。

现代文: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,便成了永乐县人。

古文:幼孤,养叔父家。

现代文:杨氏幼孤,养于叔父家。

古文:始为寿王妃。

现代文:起初成为寿王之妃。

古文:开元二十四年,武惠妃薨,后廷无当帝意者。

现代文:开元二十四年,武惠妃逝世,后廷妃嫔中没有合于玄宗心意的人。

古文:或言妃姿质天挺,宜充掖廷,遂召内禁中,异之,即为自出妃意者,丐籍女官,号 太真 ,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,而太真得幸。

现代文: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貌秀美,天生丽质,可以充入后宫,便召她进入禁中,玄宗大为称异,便命杨玉环自请度为女道士,给予宫中女官之职,号为 太真 。另为寿王娶韦昭训之女为妃,而太真从此得到玄宗的宠幸。

古文:善歌舞,邃晓音律,且智算警颖,迎意辄悟。

现代文:她能歌善舞,精通音律,而且聪明颖悟,智算过人,先事迎逢,合于上意。

古文:帝大悦,遂专房宴,宫中号 娘子 ,仪体与皇后等。

现代文:玄宗大喜,于是受宠专房,宫中号称 娘子 ,礼仪与皇后相等。

古文:天宝初,进册贵妃。

现代文:天宝初年,进册为贵妃。

古文:追赠父玄琰太尉、齐国公。

现代文:追赠其父杨玄琰为太尉、齐国公。

古文:擢叔玄珪光禄卿,宗兄铦鸿胪卿,锜侍御史,尚太华公主。

现代文:提拔其叔父杨玄王圭为光禄卿,族兄杨钅舌为鸿胪卿,杨钅奇为侍御史,并娶太华公主为妻。

古文:主,惠妃所生,最见宠遇。

现代文:公主是武惠妃所生,最受宠遇。

古文:而钊亦浸显。钊,国忠也。

现代文:而杨钊也渐渐显赫起来,杨钊即杨国忠。

古文:三姊皆美劭,帝呼为姨,封韩、虢、秦三国,为夫人,出入宫掖,恩宠声焰震天下。

现代文:贵妃的三位姐姐都有才貌,玄宗称之为姨,封为韩、虢、秦三国夫人,出入宫廷,其恩宠声焰震动天下。

古文:每命妇入班,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。

现代文:每逢命妇入班进见,持盈公主等人都谦让而不敢就位。

古文:台省、州县奉请托,奔走期会过诏敕。

现代文:台、省及州县长官承迎其请托,奔走照办甚过诏旨。

古文:四方献饷结纳,门若市然。

现代文:四方官员奉献财宝接交私恩,门庭如同市朝。

古文:建平、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,至追内封物,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。

现代文:建平、信成二公主因与贵妃家族有嫌隙,竟被追缴封其财物,驸马都尉独孤明因此而罢官。

古文:它日,妃以谴还铦第,比中仄,帝尚不御食,笞怒左右。

现代文:有一天,杨贵妃因受责被送还杨钅舌居宅,到中午时分,玄宗仍不思饮食,怒笞左右。

古文:高力士欲验帝意,乃白以殿中供帐、司农酒饩百馀车送妃所,帝即以御膳分赐。

现代文:高力士想试探玄宗心意,便请求将殿中供帐以及司农酒食百余车送至贵妃处所,玄宗随即将御膳分赐给她。

古文:力士知帝旨,是夕,请召妃还,下钥安兴坊门驰入。

现代文:高力士由此得知玄宗意图,这天晚上,奏请召贵妃还宫,打开安兴坊门驰车入宫。

古文:妃见帝,伏地谢,帝释然,抚尉良渥。

现代文:贵妃一见玄宗,便伏地请罪,玄宗欢然抚慰了好一会儿。

古文:明日,诸姨上食,乐作,帝骤赐左右不可赀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诸姨进献美食,玄宗作乐终日,大量赏赐财宝给左右近臣。

古文:由是愈见宠,赐诸姨钱岁百万为脂粉费。

现代文:从此以后,所受恩宠更甚,赏赐诸姨每年一百万钱作为脂粉之费。

古文:铦以上柱国门列戟,与铦、国忠、诸姨五家第舍联亘,拟宪宫禁,率一堂费缗千万。

现代文:杨钅舌以上柱国身份列戟于门,与杨钅奇、杨国忠、诸姨五家宅第连亘,仿照宫禁之制,大抵一堂之费用钱一千万缗。

古文:见它第有胜者,辄坏复造,务以环侈相夸诩,土木工不息。

现代文:一见别家宅第胜过自己,就拆毁重建,务必以瑰丽豪华相夸耀,土木之工,昼夜不息。

古文:帝所得奇珍及贡献分赐之,使者相衔於道,五家如一。

现代文:玄宗所得奇珍异宝及四方进贡之物分赐各家,使者相继行于道上,五家如一。

古文:妃每从游幸,乘马则力士授辔策。

现代文:贵妃每逢随从游幸,乘马时则由高力士授予缰绳马鞭。

古文:凡充锦绣官及冶彖金玉者,大抵千人,奉须索,奇服秘玩,变化若神。

现代文:总计为贵妃织锦刺绣及钅容造雕刻之工,就达到一千余人,以供其需索,其所用奇服秘玩,变化如神。

古文:四方争为怪珍入贡,动骇耳目。

现代文:四方官员争先进贡奇珍异宝,动骇耳目。

古文:於是岭南节度使张九章、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,进九章银青阶,擢翼户部侍郎,天下风靡。

现代文:其中,岭南节度使张九章、广陵长史王翼因贡献最多,因而提升张九章官阶为银青光禄大夫,提拔王翼为户部侍郎,由此天下靡然成风。

古文:妃嗜荔支,必欲生致之,乃置骑传送,走数千里,味未变已至京师。

现代文:贵妃嗜食荔枝,定要趁新鲜时送到手中,于是为她设置飞骑传递,奔驰数千里,味道没变就送到京师。

古文:天宝九载,妃复得谴还外第,国忠谋於吉温。

现代文:天宝九载,贵妃又因违背旨意,被送归外家。

**古文:温因见帝曰: 妇人过忤当死,然何惜宫中一席广为鈇钅质地,更使外辱乎? **

现代文:杨国忠赶紧与吉温商议,吉温便入见玄宗说道: 妇人违抗旨意应当处死,但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死,何须使其外出受辱呢?

古文:帝感动,辍食,诏中人张韬光赐之。

现代文:玄宗因此动心,停止进食,下诏中使张韬光将御食赐予贵妃。

**古文:妃因韬光谢帝曰: 妾有罪当万诛,然肤发外皆上所赐,今且死,无以报。 **

现代文:贵妃请韬光向玄宗请罪说: 妾有罪过,罪该万死,但除了身体头发之外尽是皇上所赐,如今将死,无以报答圣恩。

**古文:引刀断一缭发奏之,曰: 以此留诀。 **

现代文:随即持刀断发一束附奏说: 将此留与皇上诀别。

古文:帝见骇惋,遽召入,礼遇如初。

现代文:玄宗见发后惊慌害怕,赶紧召入宫中,礼遇恩宠照旧。

古文:因又幸秦国及国忠第,赐两家钜万。

现代文:接着又临幸秦国夫人及杨国忠宅第,赐予两家钱财巨万。

古文:国忠既遥领剑南,每十月,帝幸华清宫,五宅车骑皆从,家别为队,队一色,俄五家队合,烂若万花,川谷成锦绣,国忠导以剑南旗节。

现代文:杨国忠随后遥领剑南节度使,每逢十月,玄宗临幸华清宫时,杨氏五宅车骑全都随同前往,每家为一队,每队穿一种颜色的服装,不一会儿五家队伍汇合,灿烂如万花之怒放,川谷皆成锦绣之色。杨国忠以剑南节度使旗节为先导。

古文:遗钿堕舄,瑟瑟玑琲,狼藉於道,香闻数十里。

现代文:沿途珠玑作响,遗弃的首饰绣鞋不断,芳香闻于数十里外。

古文:十载正月望夜,妃家与广宁主僮骑争阛门,鞭挺讠雚竞,主堕马,仅得去。

现代文:天宝十载正月十五日夜里,贵妃家人与广宁公主仆骑争过西市之门,杨氏家奴挥鞭喧闹,公主坠落马下,狼狈离去。

古文:主见帝泣,乃诏杀杨氏奴,贬驸马都尉程昌裔官。

现代文:公主见帝哭诉,玄宗才下诏诛杀杨氏家奴,但又贬黜其驸马都尉程昌裔的官爵。

古文:国忠之辅政,其息昢尚万春公主,暄尚延和郡主;弟鉴尚承荣郡主。

现代文:杨国忠辅政专权,其子杨日出娶万春公主为妻,杨暄娶延和郡主;其弟杨鉴娶承荣郡主。

古文:又诏为玄琰立家庙,帝自书其碑。

现代文:还下诏为杨玄琰设立家庙,玄宗亲自书写其碑文。

古文:铦、秦国早死,故韩、虢与国忠贵最久。

现代文:杨钅舌与秦国夫人早死,因此韩国、虢国二夫人与杨国忠享受富贵最久。

古文:而虢国素与国忠乱,颇为人知,不耻也。

现代文:而虢国夫人素与杨国忠私通,颇为人知,而不以为耻。

古文:每入谒,并驱道中,从监、侍姆百馀骑,炬蜜如尽,靓妆盈里,不施帏障,时人谓为 雄狐 。

现代文:每逢入谒皇上,乘马并驱于道上,随从百余骑,点燃蜡炬如昼,艳装盈巷,不施帏幔,时人称他为 雄狐 。

古文:诸王子孙凡婚聘,必先因韩、虢以请,辄皆遂,至数百千金以谢。

现代文:诸王子孙凡遇嫁娶之事,必定先因韩国、虢国二夫人奏请,无不如愿,以致需用数百甚至千金来表示答谢。

古文:初,安禄山有边功,帝宠之,诏与诸姨约为兄弟,而禄山母事妃,来朝,必宴饯结欢。

现代文:起初,安禄山立有边功,玄宗很宠信他,下诏让他与诸姨结为兄弟,而禄山认贵妃为义母,每逢入朝,必定大摆酒宴结其欢好。

古文:禄山反,以诛国忠为名,且指言妃及诸姨罪。

现代文:禄山造反时,以诛除杨国忠为名,而且指斥贵妃及诸姨之罪。

古文:帝欲以皇太子抚军,因禅位,诸杨大惧,哭於廷。

现代文:玄宗想命皇太子监抚军国之事,借此禅让帝位。诸杨大惊失色,哭于朝廷。

古文:国忠入白妃,妃衔塊请死,帝意沮,乃止。

现代文:国忠入告贵妃,贵妃口衔土块请死,玄宗之意受阻,才中止这样做。

古文:及西幸至马嵬,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,已死,军不解。

现代文:到后来西巡至马嵬坡时,陈玄礼等人为天下谋议诛杀国忠,但国忠死后,军士仍然不愿散开。

**古文:帝遣力士问故,曰: 祸本尚在! **

现代文:玄宗派遣高力士寻问原因,军士说: 祸源尚在!

古文:帝不得已,与妃诀,引而去,缢路祠下,裹尸以紫茵,瘗道侧,年三十八。

现代文:玄宗无可奈何,只好与贵妃诀别,让人牵去,缢杀于路旁祠庙之下,用紫茵包裹其尸,埋于道旁,时年三十八岁。

古文:帝至自蜀,道过其所,使祭之,且诏改葬。

现代文:事后玄宗从蜀地返回,路经其处,派遣中使祭奠,而且下诏将其改葬。

古文:礼部侍郎李揆曰: 龙武将士以国忠负上速乱,为天下杀之。

现代文:礼部侍郎李揆说: 龙武将士因杨国忠辜负皇恩招致祸乱,为天下人杀之。

**古文:今葬妃,恐反仄自疑。 **

现代文:如今要安葬贵妃,恐怕会导致反仄之人疑惧。

古文:帝乃止。

现代文:玄宗只好作罢。

古文:密遣中使者具棺椁它葬焉。

现代文:暗派中使备办棺椁将她重新下葬。

古文:启瘗,故香囊犹在,中人以献,帝视之,凄感流涕,命工貌妃於别殿,朝夕往,必为鲠欷。

现代文:启土发视时,从前所佩的香囊还在,中使将它献给玄宗,玄宗视之,百感交集,泪下不止,便命画工图其形貌挂于别殿,朝夕往视,哽咽欷虚欠。

古文:马嵬之难,虢国与国忠妻裴柔等奔陈仓,县令率吏追之,意以为贼,弃马走林。

现代文:马嵬坡发难时,虢国夫人与国忠之妻裴柔等人奔往陈仓,县令率领下属追捕,她们还认为是贼寇,弃马逃入林中。

**古文:虢国先杀其二子,柔曰: 丐我死! **

现代文:虢国夫人先杀死二子,裴柔说: 请杀了我吧!

**古文:即并其女刺杀之,乃自刭,不殊,吏载置於狱,问曰: 国家乎?贼乎? **

现代文:便连同其女一道杀死,随即自刎而未断气,县吏车载置于狱中,她还问人说: 这是朝廷的旨意呢,还是贼人的意图?

**古文:吏曰: 互有之。 **

现代文:县吏回答说: 两者都有。

古文:乃死,瘗陈仓东郭外。

现代文:最终因血凝于喉而死,被埋于陈仓东郭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