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零六

古文:李绅,字公垂,中书令敬玄曾孙。

现代文:李绅的字叫公垂,是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。

古文:世宦南方,客润州。

现代文:因世代在南方做官,因此客居润州。

古文:绅六岁而孤,哀等成人。

现代文:李绅六岁失去了父亲,他像成人一样哀痛。

古文:母卢,躬授之学。

现代文:母亲卢氏,亲自教他读书。

古文:为人短小精悍,于诗最有名,时号 短李 。

现代文:他生来矮小精明能干,写诗最有名,当时号称 矮李 。

古文: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。

现代文:苏州刺史韦夏卿多次称赞他。

古文:葬母,有乌衔芝坠輤车。

现代文:他安葬母亲时,有乌鸦衔着灵芝落到灵车上。

古文:元和初,擢进士第,补国子助教,不乐,辄去。

现代文:元和初年,他考中了进士,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,他不乐意,就离职了。

古文:客金陵,李锜爱其才,辟掌书记。

现代文:他客居金陵,李钅奇喜欢他的才干,任命他为掌书记官。

古文:锜浸不法,宾客莫敢言,绅数谏,不入;欲去,不许。

现代文:李钅奇渐渐不守国法,幕僚没人敢说,李绅多次劝告,他不听;李绅想离职,他又不让。

古文:会使者召锜,称疾,留后王澹为具行,锜怒,阴教士脔食之,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,幸得留。

现代文:遇上皇帝派使者召唤李钅奇,他称病不去,留后王澹给他准备行装,他发怒了,暗地派兵把王澹杀死吃掉了,接着胁迫使者为众人奏报皇帝,希望让自己留下。

**古文:锜召绅作疏,坐锜前,绅阳怖栗,至不能为字,下笔辄涂去,尽数纸。锜怒骂曰: 何敢尔,不惮死邪? **

现代文:李钅奇叫李绅写奏疏,他坐在李钅奇面前,假装害怕战抖,以致不能写字,写几笔就涂掉,写坏了几张纸,李钅奇发怒骂道: 你怎敢这样,不怕死吗?

**古文:对曰: 生未尝见金革,今得死为幸。 **

现代文:他答道 :生平没有见过兵器铠甲,今天死得成了。

古文:即注以刃,令易纸,复然。

现代文:李钅奇用刀指着他,命他换纸写,但还是那样。

古文:或言许纵能军中书,绅不足用。

现代文:有人说许纵会写军中文书,李绅不值得任用。

古文:召纵至,操书如所欲,即囚绅狱中,锜诛,乃免。

现代文:李钅奇把许纵召来,许纵按要求执笔写了,李钅奇就把李绅关进监狱,李钅奇被杀死后他才被释放了。

**古文:或欲以闻,谢曰: 本激于义,非市名也。 **

现代文:有人想将这事报告皇上,他谢绝说: 我本受仁义激励,不是图名声。

古文:乃止。

现代文:那人就没报告。

古文:久之,从辟山南观察府。穆宗召为右拾遗、翰林学士,与李德裕、元稹同时,号 三俊 。

现代文:很久以后,他被山南观察府任用,唐穆宗又召他进京任右拾遗、翰林学士,他和李德裕、元稹同事,号称 三俊才 。

古文:累擢中书舍人。

现代文:多次升官后任中书舍人。

古文:稹为宰相,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,稹遂罢;欲引牛僧孺,惧绅等在禁近沮解,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。

现代文:元稹当宰相,李逢吉派人报告于方的案件,元稹就被罢免了;李逢吉想推荐牛僧孺,担心李绅等人在皇帝面前阻拦,就任命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。

古文:僧孺辅政,以绅为御史中丞,顾其气刚卞,易疵累,而韩愈劲直,乃以愈为京兆尹,兼御史大夫,免台参以激绅。

现代文:牛僧孺当了宰相,任命李绅为御史中丞,是看到他性格刚强急躁,容易出问题,又看到韩愈执著直率,就任命韩愈为京兆尹,兼任御史大夫,不需参谒台臣来激怒李绅。

古文:绅、愈果不相下,更持台府故事,论诘往反,诋讦纷然,繇是皆罢之,以绅为江西观察使。

现代文:李绅和韩愈果然互不相让,轮番援引双方官府旧例,往来论辩,互相指责,为这把他们都免职,任命李绅为江西观察使。

古文:帝素厚遇绅,遣使者就第劳赐,以为乐外迁,绅泣言为逢吉中伤。

现代文:皇帝一向对李绅很好,派使者到他家里去慰问赏赐,认为他愿意出京任官,他哭着说是被李逢吉陷害。

古文:入谢,又自陈所以然,帝悟,改户部侍郎。

现代文:他进宫谢恩,又自己诉说原因,皇帝醒悟了,改命他为户部侍郎。

古文:逢吉终欲陷之。

现代文:李逢吉终究想陷害他。

古文:绅族子虞,有文学名,隐居华阳,自言不愿仕,时来省绅,雅与柏耆、程昔范善。

现代文:他同族的儿子李虞,在文章学术上有名气,作为隐士住在华阳,自称不愿做官,不时来探望李绅,一向和柏耆、程昔范要好。

古文:及耆为拾遗,虞以书求荐,绅恶其无立操,痛诮之。

现代文:到柏耆当了左拾遗,李虞写信请求推荐,李绅讨厌他志向不定,狠狠地责备他。

古文:虞失望,后至京师,悉暴绅所言于逢吉。

现代文:他失望了,后来到了京城,把李绅说过的坏话告诉了李逢吉。

古文:逢吉滋怒,乃用张又新、李续等计,擢虞、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,以伺绅隙,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。

现代文:李逢吉更恼怒了,就采纳了张又新、李续等人的计谋,提升李虞、程昔范和刘栖楚都任拾遗,来挑李绅的毛病,又结交宦官王守澄帮助自己。

**古文:会敬宗立,逢吉知绅失势可乘,使守澄从容奏言: 先帝始议立太子,杜元颖、李绅劝立深王,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,而李续、李虞助之。 **

现代文:遇到唐敬宗即位,李逢吉看到李绅失去了依靠可以算计,让王守澄乘便上奏说: 故世皇帝当初讨论立太子时,杜元颖、李绅劝立深王为太子,只有宰相李逢吉请求立皇上,李续、李虞赞成他。

古文: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,请逐之。

现代文:李逢吉也乘机说李绅曾做不利于皇帝的事,请求把他赶出京城。

古文:帝初即位,不能辨,乃贬绅为端州司马。

现代文:皇帝刚登基,不能辨别,就贬李绅任端州司马。

古文:栖楚等怒得善地,皆切齿。

现代文:刘栖楚等人因他得到好地方,都恨得咬牙切齿。

古文:诏下,百官贺逢吉,唯右拾遗吴思不往,逢吉斥思,令告大行丧于吐蕃。

现代文:贬官诏书颁下,群臣向李逢吉道贺,只有右拾遗吴思没去。李逢吉排斥吴思,派他到吐蕃去报丧。

古文:此时,人无敢言者,惟韦处厚屡言绅枉,折逢吉之奸。

现代文:这时人们没有敢说话的,只有韦处厚多次说李绅冤枉,驳斥李逢吉的诡计。

古文: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,发之,见裴度、元颖、绅三疏请立帝为嗣,始大感悟,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。

现代文:后来皇帝在宫中找到去世皇帝亲手装的一箱奏章,打开后,看到裴度、杜元颖、李绅多次上奏请求立他为太子,皇帝才非常感动地醒悟了,把李逢吉一伙呈上的诽谤奏章都烧了。

古文:始,绅南逐,历封、康间,湍濑险涩,惟乘涨流乃济。康州有媪龙祠,旧传能致云雨,绅以书祷,俄而大涨。

现代文:起初,李绅贬去南方,走到封州、康州,那里有座媪龙祠,过去传说能呼风唤雨,李绅写文章祷告,不久河水猛涨。

古文:宝历赦令不言左降官与量移,处厚执争,诏为追定,得徙江州长史,迁滁、寿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宝历年大赦令没提才被贬官的可移近任职,韦处厚坚持争取,皇帝追回诏书更改后,李绅得以调任江州长史,后升任滁、寿两州刺史。

古文:霍山多虎,撷茶者病之,治机阱,发民迹射,不能止。

现代文:霍山老虎多,采茶的害怕老虎,挖陷坑、召人追踪射猎,都不能制服。

古文:绅至,尽去之,虎不为暴。

现代文:李绅去了,把这些都撤除了,老虎也不伤人了。

古文: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。

现代文:后来他任太子宾客分管洛阳分署。

古文:太和中,李德裕当国,擢绅浙东观察使。

现代文:大和年间,李德裕掌权,提升他任浙东观察使。

古文:李宗闵方得君,复以太子宾客分司。

现代文:后李宗闵受皇帝宠信,又命他任太子宾客分管洛阳分署。

古文:开成初,郑覃以绅为河南尹。

现代文:开成初年,郑覃任命他为河南府尹。

古文:河南多恶少,或危帽散衣,击大球,尸官道,车马不敢前。

现代文:河南府有很多小无赖,有时戴着高帽子敞着衣裳,打大球,拦住大路,车辆马匹不敢通过。

古文:绅治刚严,皆望风遁去。

现代文:李绅治理坚决严厉,他们都吓跑了。

古文:迁宣武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后升任宣武节度使。

古文:大旱,蝗不入境。

现代文:那年天大旱,蝗虫不到他的辖境去。

古文:武宗即位,徙淮南,召拜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进尚书右仆射、门下侍郎,封赵郡公。

现代文:唐武宗登基,他调任淮南,后召进朝廷任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又升任尚书右仆射、门下侍郎,被封为赵郡公爵。

古文:居位四年,以足缓不任朝谒,辞位,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,复节度淮南。

现代文:任职四年后,因脚无力不能上朝,辞去职位,以检校右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份,再任淮南节度使。

古文:卒,赠太尉,谥文肃。

现代文:后去世了,赠官太尉,赐谥号叫文肃。

古文:始,沣人吴汝纳者,韶州刺史武陵兄子也。

现代文:此前,澧州人吴汝纳是韶州刺史吴武陵哥哥的儿子。

古文:武陵坐赃贬潘州司户参军死,汝纳家被逐,久不调。时李吉甫任宰相,汝纳怨之,后遂附宗闵党中。

现代文:吴武陵因贪赃被贬为潘州司户参军去世了,吴汝纳家被流放,长期没有调回,当时李吉甫任宰相,吴汝纳恨他,后来就参加了李宗闵集团。

古文:会昌时,为永宁尉,弟湘为江都尉。

现代文:会昌年间,他担任永宁县尉,弟弟吴湘任江都县尉。

古文:部人讼湘受赃狼籍,身娶民颜悦女。

现代文:辖区人告吴湘受赂不法,自己娶百姓颜悦的女儿。

古文:绅使观察判官魏铏鞫湘,罪明白,论报杀之。

现代文:李绅派观察判官魏钅刑审讯吴湘,罪状清楚,上报处决了他。

古文:时,议者谓吴氏世与宰相有嫌,疑绅内顾望,织成其罪。

现代文:当时,有议论的人说吴家世代和宰相有仇,怀疑李绅取悦宰相,罗织判他的罪。

古文:谏官屡论列,诏遣御史崔元藻覆按,元藻言湘盗用程粮钱有状,娶部人女不实,按悦尝为青州衙推,而妻王故衣冠女,不应坐。

现代文:谏官多次上奏,有诏派御史崔元藻复查,崔元藻说吴湘挪用官府钱粮有证据,娶辖区民女不真实,说颜悦曾任青州衙推,他妻子王氏是官宦人家的女儿,不应判罪。

古文:德裕恶元藻持两端,奏贬崖州司户参军。

现代文:李德裕讨厌崔元藻两边讨好,上奏贬他为崖州司户参军。

古文:宣宗立,德裕去位,绅已卒。

现代文:唐宣宗登基,李德裕被免职,李绅已经去世了。

**古文:崔铉等久不得志,导汝纳使为湘讼,言: 湘素直,为人诬蔑,大校重牢,五木被体,吏至以娶妻资媵结赃。 **

现代文:崔铉等人长期没能掌权,引诱吴汝纳,叫他为吴湘申冤说 :吴湘生平梗直,被人诬告,关进监狱,身受重刑,官吏们甚至将他娶妻时陪嫁的财产和奴仆算成是赃物。

**古文:且言: 颜悦故士族,湘罪皆不当死,绅枉杀之。 **

现代文:又说 :颜悦过去是官宦人家,吴湘的罪都不该处死,李绅冤枉杀死了他。

古文:又言: 湘死,绅令即瘗,不得归葬。

现代文:还说: 吴湘死了,李绅命马上埋掉,不让回家乡安葬。

古文:按绅以旧宰相镇一方,恣威权。

现代文:李绅以故宰相身份镇守一片地方,任意弄权耍威风。

**古文:凡戮有罪,犹待秋分;湘无辜,盛夏被杀。 **

现代文:一般真有罪,还要等秋分后;吴湘没有罪,盛夏被处死了。

**古文:崔元藻衔德裕斥己,即翻其辞,因言: 御史覆狱还,皆对天子别白是非,德裕权轧天下,使不得对,具狱不付有司,但用绅奏而寘湘死。 **

现代文:崔元藻恨李德裕贬自己的官,也改变过去的话,附和说: 御史复查回来,对皇帝都说清了是和非,李德裕权势极大,使我不能面见皇帝,我的判决不交有关部门执行,只根据李绅的报告把吴湘处死了。

古文:是时,德裕已失权,而宗闵故党令狐綯、崔铉、白敏中皆当路,因是逞憾,以利诱动元藻等,使三司结绅杖钺作籓,虐杀良平,准神龙诏书,酷吏殁者官爵皆夺,子孙不得进宦,绅虽亡,请从《春秋》戮死者之比。

现代文:这时,李德裕已经罢相,李宗闵过去的党羽令狐、崔铉、白敏中都掌权,乘这机会报复,用好处引诱崔元藻等人,要三司使判决李绅受命镇守一方,虐待、杀害好人,按神龙年间的诏令,酷虐的官吏死后要剥夺官职爵位,后代不能做官,李绅虽已去世,请求遵从《春秋》惩罚去世者的榜样。

古文:诏削绅三官,子孙不得仕。

现代文:有诏免去李绅的三种官职,后代不许做官。

古文:贬德裕等,擢汝纳左拾遗,元藻武功令。

现代文:又贬李德裕的官;提升吴汝纳为左拾遗,崔元藻为武功县令。

古文:始,绅以文艺节操见用,而屡为怨仇所拫却,卒能自伸其才,以名位终。

现代文:当初,李绅靠文学才能和气节被任用,虽多次被仇人排斥贬官,最终能发挥自己的才干,任高官去世。

古文:所至务为威烈,或陷暴刻,故虽没而坐湘冤云。

现代文:有人说他所到之处都很严厉,有时过于暴虐苛刻,所以死后因吴湘案受了冤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