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七十九

古文:李晟李晟,字良器,洮州临潭人。世以武力仕,然位不过裨将。

现代文:李晟字良器,是洮州临潭县人,世代凭武艺做官,但职位都不超过偏将。

古文:晟幼孤,奉母孝。

现代文:李晟年幼时,父亲去世,侍奉母亲很孝顺。

古文:身长六尺。年十八,往事河西王忠嗣,从击吐蕃。

现代文:他身高六尺,十八岁时,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,跟随他进攻吐蕃。

古文:悍酋乘城,杀伤士甚众,忠嗣怒,募射者,晟挟一矢殪之,三军欢奋。

现代文: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,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,王忠嗣发怒,招募擅长射箭的士兵,李晟一箭射死了那吐蕃军头目,三军都欢呼振奋。

**古文:忠嗣抚其背曰: 万人敌也。 **

现代文:王忠嗣抚摸着他的背说: 真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啊!

古文:凤翔节度使高升召署列将,击叠州叛羌于高当川,又击连狂羌于罕山,破之。累迁左羽林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凤翔节度使高升征召他,安排他任列将。在叠州高当川攻击反叛的羌人,又在罕山打败了连狂羌,积累军功升为左羽林大将军。

古文:广德初,击党项有功,授特进,试太常卿。

现代文:广德初年,进攻党项,立了功,封特进、试太常卿。

古文:大历初,李抱玉署晟右军将。

现代文:大历初年,李抱玉召李晟去任右将军。

**古文:吐蕃寇灵州,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,辞曰: 以众则不足,以谋则多。 **

现代文:吐蕃侵犯灵州,抱玉交给他五千兵攻敌,李晟推辞说: 用强攻兵不够,用智取兵有余。

古文:乃请千人。

现代文:于是请求带一千兵。

古文:由大震关趋临洮,屠定秦堡,执其帅慕容谷钟,虏乃解灵州去。

现代文:由大震关向临洮进发,攻下定秦堡,活捉了吐蕃统帅慕容谷钟,敌人就撤了围灵州的军队。

古文:迁开府仪同三司,以右金吾卫大将军为泾原、四镇、北庭兵马使。

现代文:李晟升任开府仪同三司,以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职位任泾原、四镇、北庭兵马使。

古文:马璘与吐蕃战盐仓,败绩;晟率游兵拔璘以归,封合川郡王。

现代文:马瞞与吐蕃在盐仓作战失败,李晟率巡哨兵救回马瞞,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。

古文:璘内忌晟威略,归之朝,为右神策都将。

现代文:马瞞心里嫉忌李晟的武勇和谋略,让他回到京城,任右神策军都将。

古文:德宗始立,吐蕃寇剑南,方崔宁未还,蜀土大震,诏晟将神策兵救之。

现代文:德宗刚做皇帝,吐蕃侵犯剑南,正逢崔宁没有回来,四川震动。皇帝命令李晟带领神策军去救剑南。

古文:逾漏天,拔飞越等三城,绝大渡,斩虏千级,虏遁去。

现代文:李晟翻越漏天,攻下飞越等三座城,渡过大渡河,杀敌千人,敌军逃走。

古文:建中二年,魏博田悦反,晟为神策先锋,与河东马燧、昭义李抱真合兵攻之。斩杨朝光,晟乘冰度洺水,破悦;又战洹水,悦大败,遂进攻魏。

现代文:建中二年,魏博镇田悦反叛。李晟任神策军先锋,与河东马燧、昭羲李抱真合军进攻田悦,杀了杨朝光,李晟趁河水结冰越过氵名水,打败田悦;又在洹水交战,田悦被打得大败。于是进兵攻打魏州。

古文:加检校左散骑常侍,兼魏府左司马。

现代文:朝廷加封他为检校左散骑常侍,兼魏府左司马。

**古文:硃滔、王武俊围康日知于赵州也,抱真分兵二千戍邢,燧怒,欲班师。晟曰: 奉诏东讨者,吾三帅也。邢、赵比壤,今贼以兵加赵,是邢有昼夜忧,李公分众守之,不为过,公奈何遽引去! **

现代文:朱滔、王武俊在赵州围攻康日知,李抱真分出两千兵守卫邢州,马燧发怒,想收兵回去,李晟说: 我们三个元帅,奉皇帝的命令东讨叛贼,邢州与赵州相邻,现在叛贼攻打赵州,这样邢州很快也不得安宁,李公分兵守卫,也不算错,您怎么就急着退兵呢?

**古文:燧悟,释然,即造抱真垒,与交欢。晟建言: 以兵趋定州,与张孝忠合,以图范阳,则武俊等当舍赵。 **

现代文:马燧醒悟,高兴地到抱真的营垒,与他重归于好,李晟建议说: 进军定州,与张孝忠合兵一处,攻打范阳,那么王武俊等人就会放弃赵州。

古文:帝壮之,授御史大夫,又俾神策三将军莫仁擢等隶之。

现代文:皇帝认为他有雄心,封他为御史大夫,又令神策军的莫仁擢等三位将军归他统领。

古文:晟自魏引而北,武俊果解去。

现代文:李晟从魏州领兵向北进攻,王武俊果然撤了赵州的围兵退走。

古文:晟留赵三日,与孝忠连兵,北略恒州。围硃滔将郑景济于清苑,决水灌之。

现代文:李晟在赵州休整三天,与张孝忠军联合起来,向北进攻恒州,在清苑围困了朱滔的部将郑景济,李晟决河水灌城。

古文:悦、武俊引兵战白楼,孝忠兵笮,晟引步骑击破之,清苑益急。

现代文:田悦、王武俊领兵在白楼作战,张孝忠的部队用竹索拉船,李晟带步兵和骑兵打败了田悦、王武俊,清苑更加危急。

古文:滔、武俊大惧,悉起兵来救,围晟军。

现代文:朱滔、王武俊非常害怕,发动全部兵力救援,围困了李晟的部队。

古文:晟内攻景济而外抗滔等,自正月至五月不解。

现代文:李晟对内攻击景济,对外又抵抗朱滔等人的攻击,从正月到五月还不能解围。

古文:会晟疾甚,不能兴,军中共计引还定州,而贼犹不敢逼。

现代文:恰巧李晟病得厉害,不能起床,军中共同计议,领兵回定州,叛军不敢追击。

古文:疾间,将复进,会帝出奉天,有诏召晟即日治严。

现代文:李晟病痊愈后,准备再次进兵,逢皇帝到奉天避乱,又下诏书令李晟即日起兵勤王。

**古文:而孝忠以军介二盗间,倚晟为重,数止晟无西。晟语众曰: 天子播越,人臣当百舍一息。义武欲止吾,吾当以子为质。 **

现代文:但张孝忠的部队夹在两支叛军之间,李晟的部队是他的重要依靠,多次劝阻李晟不要向西进兵,李晟对大家说: 皇帝流亡,臣子当百死一生去救驾,义武想阻止我,我准备留下儿子做人质。

古文:乃以凭约昏,并遗良马。

现代文:于是为儿子李凭向张孝忠约婚,并赠送良马。

古文:孝忠有亲将谒晟,晟解玉带遗之,使喻孝忠。

现代文:张孝忠有一亲信将领参见李晟,李晟解下自己的玉带送给他,让他去告诉孝忠。

古文:乃得逾飞孤,次代州,诏迎拜神策行营节度使。进临渭北,壁东渭桥,所过樵苏无犯。

现代文:于是李晟才得率部越过飞狐口,驻军代州。朝廷下诏书封李晟为神策军行营节度使,进兵到渭北,在东渭桥建营垒,部队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。

古文:时刘德信自扈涧败归,亦次渭南,军嚣无制。德信入谒晟,晟责所以败,斩之,以数骑入壁劳其军,无敢动。

现代文:当时刘德信从扈间战败逃回,也驻军渭南,部队喧闹没有纪律,德信进营参见李晟,李晟责问他战败的原因,杀了他,带几个骑兵到德信的营垒慰劳他的军队,没有人敢妄动。

古文:晟已并兵,则军益振。

现代文:李晟兼并了刘德信的部队后,士气更加振奋。

古文:于是朔方李怀光方军咸阳,不欲晟当一面,请与晟合。

现代文:当时朔方镇的李怀光正驻军咸阳,不想让李晟去独当一面,请求皇帝与李晟合兵一处。

古文:有诏徙屯,乃引趋陈涛斜,与怀光联垒。

现代文:朝廷命令李晟移营,李晟于是领兵向陈涛斜进发,与李怀光营垒连在一起。

古文:晟每与贼战,必锦裘绣帽自表,指顾阵前。

现代文:李晟每次与敌军作战,必定穿锦绣皮袍,戴绣花帽子,显露自己,在战阵前观察战况,指挥作战。

**古文:怀光望见,恶之,戒曰: 将务持重,岂宜自表襮,为贼饵哉! **

现代文:李怀光看见了,不喜欢他这样做,教训他说 :主帅必须稳重,怎能暴露自己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呢?

**古文:晟曰: 昔在泾原,士颇相畏伏,欲令见之,夺其心尔。 **

现代文:李晟说: 我原先在泾原,敌人士兵都很怕我,想让他们看见我,乱他们的军心。

古文:怀光不悦,迁延有异志。

现代文:怀光不高兴。迟迟不肯进兵,怀有异心。

**古文:晟使间说怀光曰: 贼据京邑,天子暴露于外,公宜速进兵。虽晟不肖,愿为公先驱,死且不悔。 **

现代文:李晟派使者秘密地劝怀光说 :叛军占领了京城,皇帝流亡在外,您应该很快进兵,李晟虽然不成材,但愿意为您打先锋,战死不后悔。

古文:怀光不纳。

现代文:李怀光不采纳。

古文:每兵至都城下,而怀光军多卤掠,晟军整戢。

现代文:每逢大军到了都城下,李怀光的部队就掳掠财物,李晟部队纪律严明。

古文:怀光使分所获遗之,又辞不敢受。

现代文:李怀光令把掳掠的财物送给他,李晟又推辞说不敢收。

古文:怀光谋沮挠其军,即奏言: 神策兵给赐比方镇独厚,今桀逆未平,军不可以异。

现代文:怀光阴谋搞垮他的部队,就向皇帝报告说 :神策兵给养赏赐比地方部队优厚,现在叛逆没有剿平,军队待遇不能不同。

**古文:且众以为言,臣无以解。惟陛下裁处。 **

现代文:况且众官兵都这样看,我没有办法解释,请陛下裁决。

古文:怀光欲晟自削其军,则士怨易挠。

现代文:李怀光想让李晟自己削减军饷,那么官兵就会怨恨,就容易出乱子。

古文:帝议诸军与神策等,力且不赡,遣翰林学士陆贽临诏怀光,令与晟计所宜者。

现代文:皇帝商议,各路部队与神策军待遇相同,财力将不足,派翰林学士陆贽到怀光军营下诏书,令他与李晟商议一个妥善的办法。

**古文:怀光曰: 禀赐不均,军何以战! **

现代文:李怀光说 :军饷和赏赐不平等,军队怎么打仗?

**古文:贽数顾晟,晟曰: 公,元帅,军政得专之。晟将一军,唯所命,其增损费调,敢不听? **

现代文:陆贽多次目视李晟,李晟说: 您是元帅,军政事务可以全权处置,李晟我只领一支部队,听从您的命令,您要增加或减少谁的军饷,我敢不听吗?

古文:怀光默然计塞,顾刻削禀赐事出己,乃止。

现代文:李怀光计穷,默不做声,想到削减神策军军饷赏赐的事是自己闹起来的,只好算了。

古文:怀光屯咸阳凡八旬,帝数促战,以伺贼隙为言,卒不出兵,阴通硃泚,反迹浸露。

现代文:李怀光在咸阳驻军共八十多天,皇帝多次催他出兵作战,他用等待战机做借口,始终不出兵,暗中勾结朱氵此,反叛的迹象已暴露出来。

**古文:晟惧为所并,上言: 当先变制备,请假裨佐赵光铣、唐良臣、张彧为洋、利、剑三州刺史,各勒兵以通蜀、汉衿喉。 **

现代文:李晟怕自己部队被怀光吞并,向皇帝建议: 应该先采取措施应变,请调偏将赵光铣、唐良臣、张代任洋、利、剑三州刺史,各自领兵守卫,使关中与四川的交通要道畅通。

古文:未报。

现代文:朝廷没有回音。

古文:会吐蕃欲佐诛泚,帝议幸咸阳督战,怀光大骇,疑帝夺其军,图反益急。

现代文:恰逢吐蕃想帮助朝廷消灭朱氵此,皇帝商议到咸阳督战,怀光非常害怕,怀疑皇帝夺他的兵权,谋反更急迫。

**古文:晟与李建徽、阳惠元皆联屯,适有使者到晟军,晟乃令曰: 有诏徙屯。 **

现代文:李晟与李建徽、阳惠元都把军营联结起来。恰好朝廷使者到李晟军中,李晟借机下令 :皇帝命令移动防地。

古文:即结阵趋东渭桥。

现代文:就摆好作战的阵式向东渭桥进发。

古文:后数日,怀光并建徽、惠元兵,惠元死之。

现代文:过几天,李怀光吞并了建徽、惠元的部队,惠元被杀死。

**古文:是日,帝进狩梁州,骆谷道隘,储供不豫,从官乏食,帝叹曰: 早用晟言,三蜀之利,可坐有也。 **

现代文:这天,皇帝进驻梁州。骆谷道路狭窄,预先没储备给养,跟随的官员没有粮吃,皇帝叹息说: 早听李晟的话,四川的物资,只坐着就有了。

**古文:顾浑瑊曰: 渭桥在贼腹中,兵孤绝,晟能办胜邪? **

现代文:对浑蠨说: 渭桥在贼军的中心,是绝地孤军,李晟能打胜吗?

古文:瑊曰: 晟秉义挺忠,崒然不可夺。

现代文:浑蠨说: 李晟秉性忠义正直,像高山一样不可动摇,我预料,一定能打败叛军。

古文:臣策之,必破贼。 帝乃安。

现代文:皇帝才安下心来。

古文:自行在遣晟将张少弘口诏进晟尚书左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现代文:从行宫派李晟的部将张少弘宣布皇帝的口头命令,晋升李晟为尚书左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**古文:晟受命,拜且泣曰: 京师天下本,若皆执羁靮,谁将复之! **

现代文:李晟接受任命,边拜边哭说: 京师是国家的根本,如果都等待观望不进兵,谁能收复它呢?

古文:乃缮甲兵,治陴隍,以图收复。

现代文:于是修理衣甲武器,加高城墙,挖深濠沟,筹划收复京师。

古文:是时,晟提孤军横当寇锋,恐二盗合以轧之,则卑词厚币,伪致诚于怀光者。

现代文:这时,李晟领孤军横挡敌人的兵锋,他害怕朱氵此、李怀光这两支叛军夹击,就谦词厚币,假装对李怀光诚心诚意。

古文:时敖廥单覂,乃使张彧假京兆少尹,多署吏,调畿内赋,不淹旬,刍米告具。乃陈兵下令曰: 国家多难,乘舆播迁,见危死节,自吾之分。公等此时不诛元凶,取富贵,非豪英也。

现代文:当时粮草缺乏,就派张代理京兆少尹,多安排办事官员,征调京城郊县赋税,不超过十天,粮草筹备充足,于是集合全军列阵,发布命令说: 国家多难,皇帝流亡,目睹危难,为节义而死,自然是我们份内的事,你们此时不杀叛匪头子,立功博取富贵,就不是英雄豪杰!

**古文:渭桥断贼首尾,吾欲与公戮力一心,建不世之功,可乎? **

现代文:渭桥从中截断了叛军,我想与你们同心合力,一起建立无可比拟的功劳,好不好?

**古文:士皆雪泣曰: 惟公命。 **

现代文:将士都擦着眼泪说 :坚决听从您的命令!

古文:于是骆元光以华州之众守潼关,尚可孤以神策兵保七盘,皆受晟节度;戴休颜举奉天,韩游瑰悉邠宁军从晟。怀光始惧。

现代文:这时骆元光带华州的部队扼守潼关,尚可孤带神策军保卫七盘关,都接受李晟指挥,戴休颜在奉天起兵,韩游瑰带宁镇全军跟随李晟作战,李怀光不免恐惧起来。

古文:晟乃移书显让之,使破贼自赎。怀光不听,然其下益携落,畏为晟袭,乃奔河中。其将孟涉、段威勇以兵数千自拔归,晟皆表以要官。

现代文:李晟就去信公开斥责他,让他打败叛贼朱氵此立功赎罪,李怀光不听,但他的部下更是背离他,他害怕李晟袭击,就逃奔河中郡,他的部将孟涉、段威勇带着几千兵自己拔营归顺李晟,李晟都上奏朝廷,请求给他们封官。

古文:帝遣使者间道诏晟兼河中、晋绛慈隰节度使,又兼京畿、渭北、鄜坊、丹延节度招讨使。帝欲益西幸,晟请驻梁、汉以系天下望。

现代文:皇帝派使者从小路到李晟军中,任命李晟兼任河中、晋绛慈隰节度使,又兼任京畿、渭北、坊、丹延节度招讨使,皇帝想往更西的地方去,李晟请求皇帝驻留梁州、汉州之间,以安定天下之心。

古文:又进京畿、渭北、鄜坊、商华兵马副元帅。

现代文:李晟又晋升为京畿、渭北、坊、商、华兵马副元帅。

古文:时京兆司录参军李敬仲自贼中来,乃署节度府判官,以谏议大夫郑云逵为行军司马,擢张彧自副。

现代文:当时京兆司录参军李敬仲从叛军中逃回,就安排他任节度府判官,任谏议大夫郑云逵为行军司马,提拔张为自己的副手。

**古文:神策军及晟家皆为贼质,左右有言者,晟涕数行下,曰: 陛下安在,而欲恤家乎? **

现代文:神策军和李晟的家属都成了叛贼朱氵此的人质,左右的人提起,李晟泪流满面,说: 陛下现在在什么地方啊,我能顾惜自己的家庭吗?

**古文:泚使晟吏王无忌婿款壁门曰: 公等家无恙。 **

现代文:朱氵此派李晟属官王无忌的女婿到李晟营垒门前报信 :您们的家属平安。

**古文:晟怒曰: 尔乃与贼为间乎? **

现代文:李晟发怒说 :你替叛贼施离间计么?

古文:叱斩之。

现代文:下令杀了他的头。

古文:时输缣不属,盛夏,士有衣裘者,晟能与下同其苦,以忠谊感发士心,终无携怨。

现代文:当时细绢细布运送不来,盛夏天气,士兵还有穿皮袍的。李晟能与部下一样吃苦,用忠义和情谊感动和激发军心,全军始终没有怨言。

**古文:逻士得姚令言、崔宣谍者,晟命释缚,饭饮之,遣还,敕曰: 为我谢令言等,善为贼守,勿不忠于泚。 **

现代文:巡逻兵捉到姚令言、崔宣的间谍,李晟命松绑,给他酒饭吃,放他回去,嘱咐他说 :替我告诉姚令言等人,好好替叛贼守城,不要对朱氵此不忠。

古文:乃引兵叩都门,贼不敢出,振旅而还。

现代文:于是领兵攻打京都的城门,叛军不敢出战,就整顿军队回营。

古文:明日,会诸将图所向,众对先拔外城,然后清宫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集合将领们谋划进攻的目标,众将说先攻外城,然后扫清皇宫里的敌人。

古文:晟曰: 外城有里闬之隘,若设伏格战,居人嚣溃,非计也。

现代文:李晟说: 外城居民房屋是障碍,叛军若设伏兵与我巷战,居民会喧闹溃散,这不是好计。

**古文:贼重兵精甲聚苑中,今直击之,是披其心腹,将图走不暇。 诸将曰: 善。 **

现代文:叛贼的精锐士兵集中在皇苑中,现在直接进攻这里,是挖他的心腹要害,想逃跑还来不及呢! 将领们说 :好!

古文:乃自东渭桥移壁光泰门,以薄都城,连沟栅。

现代文:于是从东渭桥移营到光泰门,以大军直逼都城。

**古文:而贼将张庭芝、李希倩求战,晟顾曰: 贼不出,是吾忧也。今乃冒死来,天诱之矣。 **

现代文:用濠沟和木栅把营垒连接起来。叛军将领张庭芝、李希倩讨战,李晟对将领们说 :我担心叛军不出战呢,现在是来送死,这是上天诱使他们走向灭亡啊!

古文:勒吴诜等纵兵鏖击。

现代文:令吴诜等将挥军激战。

古文:贼攻华师急,晟以精骑驰救,中军噪而从,大破之,乘胜入光泰门;再战,败却,僵尸相藉,余众走白华,贼大哭,终夜不息。

现代文:叛军攻击华州的部队很猛烈,李晟带精锐骑兵飞驰救援,中军擂鼓呐喊跟进,大败叛军,乘胜攻入光泰门;第二次交战,叛军又败退了,满地是横七竖八的僵硬尸体,剩下的叛军逃奔白华,叛军哭声整夜不停。

**古文:翌日,将复战。或请待西师,晟曰: 贼既败,当乘机扑殄。苟俟西军,是容其为计,岂吾利邪? **

现代文:第二天,准备再战,有人请求等西边部队来后再进攻,李晟说: 叛军已失败,应该乘胜消灭他们,如果等候西边的部队,这是让他们施计再起,哪会对我们有利呢?

古文:乃悉军军光泰门,使王佖、李演将骑,史万顷将步,抵苑北。

现代文:于是把全军召集到光泰门,令王佖、李演率领骑兵,史万顷率领步兵,进抵皇苑北面。

**古文:晟先夜隤苑垣为道二百步,比兵至,贼已伐木塞以拒战。晟叱诸将曰: 安得纵贼?今先斩公矣! **

现代文:李晟派人先在夜里拆毁二百步长的皇苑围墙,作为进兵通道,等到大军赶到,叛军已砍树堵塞了通道抵抗,李晟斥责将领们说 :怎么能放走叛贼,放走了我就先杀你们!

古文:万顷惧,先登,拔栅以入,佖督骑继之。

现代文:史万顷害怕,首先登上围墙,拔去栅木,攻入皇苑中,李佖率领骑兵跟着冲进厮杀,叛军的防线崩溃了,活捉了叛军将领段诚谏。

古文:贼崩溃,执其将段诚谏,大兵分道进,雷噪震地。

现代文:大军分路进军,战鼓如雷,喊声震地。

**古文:令言、庭芝、希倩等殊死斗,晟令唐良臣等步骑奔突,贼阵成辄北,十余遇皆不胜,蹙入白华。贼伏千骑出官军背,晟以麾下百骑自驰之,左右呼曰: 相公来! **

现代文:令言、庭芝、希倩等人殊死搏斗,李晟命令唐良臣等将领率步兵、骑兵一起冲击,叛军战阵刚布拢就被冲垮了,反复冲杀十多次,叛军都没有取胜,退缩进白华,埋伏的一千叛军骑兵袭击官军后背,李晟亲自率领卫队的一百名骑兵冲击,左右侍卫大声呐喊: 相公来了!

古文:贼惊溃,禽馘略尽。

现代文:叛军惊惶地溃散了,差不多全被活捉或斩杀了。

古文:泚率残卒万人西走,田子奇追之,余党悉降。

现代文:朱氵此领一万残兵向西败退,田子奇率军追击,剩下的党羽都投降了。

**古文:晟引军屯含元外廷,舍右金吾次,令军中曰: 五日内不得辄通家问,违者斩。 **

现代文:李晟领军驻扎在含元殿外面的庭院里。自己住在右金吾驻所,在军中下令说 :五日内不准随便探家,违令的斩首。

古文:遣京兆尹李齐运部长安、万年令,分慰居人,秋毫无所扰。

现代文:派京兆尹李齐运的部属长安、万年县令,分头慰问居民,军队秋毫无犯。

古文:别将高明曜取贼妓一,司马伷取贼马二,即斩以徇。

现代文:别将高明曜私取叛贼的妓女,司马亻由拿了叛贼的两匹马,立即斩首示众。

古文:坊人之远者,宿昔乃知王师之入也。

现代文:住在远处街坊的居民,过了一夜才知道朝廷的军队进了城。

古文:明日,孟涉屯白华,尚可孤屯望仙门,骆元光屯章敬寺,晟屯安国寺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派孟涉驻军白华,尚可孤驻军望仙门,骆元光驻军章敬寺,李晟驻扎安国寺。

古文:斩贼用事者及臣贼宦竖于市,表著节不屈者,择文武摄台省官,以俟乘舆。条胁污于贼者,请以不死。

现代文:在街上杀了叛贼朱氵此的权臣、臣僚和宦官,表彰保持节义不屈服的人,选择文官武将代理台省官职,等候皇帝的车驾,清理登记被胁迫陷在叛贼一方的人,请皇帝不判他们的死罪。

**古文:露布至梁,帝感泣,群臣上寿,且言: 晟荡夷凶憝,而市不易廛,宗庙不震,长安之人不识旗鼓,虽三代用师,不能加之。 **

现代文:捷报传到梁州,皇帝感动得流泪,群臣向皇帝祝贺,并且说: 李晟荡平凶恶的叛贼,但市场摊铺没有移散,宗庙没有惊动,长安居民未受惊扰,即使是三代时用兵,也不能超过他。

**古文:帝曰: 天生晟,为社稷万人,岂独朕哉! **

现代文:皇帝说: 上天生下李晟,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,哪里是我一人的福气呢?

古文:拜晟司徒,兼中书令,实封千户。

现代文:封李晟为司徒,兼中书令,实封一千户。

古文:晟遣大将吴诜以兵三千到宝鸡清道,自请迎扈,不许。

现代文:李晟派大将吴诜带三千兵到宝鸡,清理道路,请求亲自去迎接和保卫皇帝车驾,皇帝不答应。

古文:帝至自梁,晟以戎服见三桥,帝驻马劳之。

现代文:皇帝从梁州回来,李晟穿着甲胄在三桥参见皇帝,皇帝停马慰劳他。

**古文:晟再拜顿首,贺克殄大盗,庙朝安复,已,即跪陈: 备爪牙臣,不能指日破贼,致乘舆再狩,乃臣不任职之咎,敢请死。 **

现代文:李晟两次跪拜叩头,向皇帝祝贺消灭了大盗,朝廷宗庙又恢复安定。祝贺完毕后,就跪着陈述: 陛下养着保卫朝廷的臣子,不能很快消灭叛贼,致使陛下车驾两次流亡,是我不称职的罪过,请定我的死罪。

古文:伏道左,帝为掩涕,命给事中齐映起之,使就位。

现代文:拜伏在道路的左边,皇帝感动得掩面流泪,命令给事中齐映扶起他,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。

古文:有诏赐第永崇里、泾阳上田、延平门之林园、女乐一列。

现代文:又下诏书在永阳里赐府宅,赐泾阳的良田、延平门的园林及女乐一队。

古文:晟入第,京兆供帐,教坊鼓吹迎导,诏将相送之。

现代文:李晟进府宅时,京兆尹设帷帐,教坊奏乐作为前导,皇帝命令将相送他回家。

古文:帝纪其功,自文于碑,敕皇太子书,立于东渭桥,以示后世云。

现代文:皇帝记录他的功劳,亲自在石碑上写碑文,给皇太子敕书,命令立在东渭桥,以流芳后世。

古文:又令太子录副以赐。

现代文:又命令太子录下碑文副本,赐给李晟。

**古文:始,晟屯渭桥也,荧惑守岁,久乃退,府中皆贺曰: 荧惑退,国家之利,速用兵者昌。 **

现代文:当初李晟驻军东渭桥,火星正巡行至它的上空,好长时间才退走,他府中的人祝贺说 :火星退走,是国家的福气,迅速出兵打仗一定胜利。

**古文:晟曰: 天子暴露,人臣当力死勤难,安知天道邪? **

现代文:李晟说 :皇帝流亡在外,臣子应当拼死帮助皇帝脱难回朝,哪里顾得上什么天命呢?

古文:至是,乃曰: 前士大夫劝晟出兵,非敢拒也。且人可用而不可使之知也。

现代文:到这时才说 :以前士大夫劝我出兵攻打叛军,不是敢拒绝不听,况且百姓可使用他,不能让他知道原因。

**古文:夫惟五纬盈缩不常,晟惧复守岁,则我军不战自屈矣! **

现代文:金木水火土,五星运行有时不遵常规,我怕火星又回到这个区域,我军不等交战就自己认输了。

**古文:皆曰: 非所及也。 **

现代文:部下们都说 :这是我们比不上的。

古文:泾州倚边,数戕其帅,晟请治不龚命者,因以训耕积粟实塞下,羁制西戎。

现代文:泾州靠着边境,乱兵多次杀死主帅,李晟请求惩办不听命令的,因而训导军队屯垦积粮,充实边防,牵制西戎。

古文:帝乃拜晟凤翔、陇右、泾原节度使,兼行营副元帅,徙王西平郡,实封千五百户。

现代文:皇帝就任命李晟为凤翔、陇右、泾原节度使,兼行营副元帅,改封西平郡王,实封一千五百户。

古文:晟请与李楚琳俱行,亦将治杀张镒罪,帝方务安反侧,不许。

现代文:李晟请求让李楚琳一起赴任,将惩办他杀张镒之罪。皇帝正在安定朝廷让摇摆不定的人安心,不答应。

古文:晟至凤翔,乱将王斌等十余人以次伏诛。

现代文:李晟到凤翔将制造动乱的将领王斌等十多人先后依法处死。

古文:时宦者尹元贞持节到同、华,擅入河中谕慰李怀光。晟劾元贞矫使,欲洗宥元恶,请治罪。又言: 赦怀光有五不可:河中抵京师三百里,同州制其冲,兵多则示未信,少则力不足,忽惊东偏,何以待之?

现代文:当时宦官尹元贞拿着符节到同州、华州巡视,擅自进入河中郡抚慰李怀光,李晟上奏章弹劾尹元贞假借皇帝命令,想为叛乱的元凶开脱罪责,请皇帝治元贞的罪,又写道: 赦免怀光有五个不可:河中郡距京城三百里,同州挡住他的要冲,驻军多了,显得对他不信任,驻军少了就嫌力量不足,如果他突然带一支军向东进犯,凭什么抵挡他呢?

古文:一也。今赦怀光,则必以晋、绛、慈、隰还之,浑瑊、康日知又且迁徙,二也。兵力未穷,忽宥反逆,四夷闻之,谓陛下兵屈而自罢耳;今回纥拒北,吐蕃梗西,希烈僭淮、蔡,若弃强示弱,以招窥觊,三也。怀光既赦,则朔方将士悉复叙勋行赏,追还缣廪;今府库空殚,物不酬满,是激其叛,四也。既解河中,诸道还屯,当有赐赉,赏典不举,怨言必起,五也。

现代文:这是第一;现在赦免怀光,就一定要把晋州、绛州、慈州、隰州还给他,浑蠨、康日知只好调任他处,这是第二;朝廷兵力不小,忽然赦免叛臣,四夷知道了,认为陛下兵力不足而且很疲惫,现在回纥在北方对峙,吐蕃堵住西边,希烈在淮西、蔡州一带建立伪政权,如果丢掉强大的态势而示弱,就会招致敌人窥伺,这是第三;怀光赦免后,朔方的将士都将论功行赏,追补原先的细绢粮草,现国库空虚,财物不够行赏,这又将激起叛乱,这是第四;解决河中的问题后,各路部队各回防地,应当有赏赐,不按法规赏赐,一定发怨言,这是第五。

**古文:今河中米斗五百,刍稿且罄,人饿死墙壁间,其大将杀戮几尽,围之旬时,力穷且溃,愿无养腹心疾为后忧。臣请选精兵五千,约十日粮,可以破贼。 **

现代文:现在河中郡一斗米卖到五百钱,草料将尽,居民饿死在墙壁间,他的大将都快被斩杀光了,围困他十天,叛贼走投无路定会溃败,请陛下不要留下心腹大患,我请求挑选五千精兵,带十天粮草,打败叛贼。

古文:帝方以贼委马燧、浑瑊,故不许。

现代文:皇帝刚把进攻叛贼的任务交给浑蠨、马燧,因而没有答应。

古文:晟至泾而田希鉴迎谒,执之,并其党石奇等悉伏诛。表右龙武将军李观为泾原节度使。

现代文:李晟到泾州,田希鉴迎接并参见,李晟逮捕了他,连他的同伙石奇等人全部依法处死,上表朝廷,推荐右龙武将军李观任泾原节度使。

古文:晟常曰: 河、陇之陷,非吐蕃能取之,皆将臣沓贪,暴其种落,不得耕稼,日益东徙,自弃之尔。

现代文:李晟常说: 河、陇陷落,不是吐蕃能攻取它,都是守将散漫贪暴,残害当地居民,使他们不能耕种,因而一天天向东迁移,这是自己抛弃他们。

**古文:且土无缯絮,人苦役扰,思唐之心,岂有既乎? **

现代文:况且土地不出产细绢棉絮,百姓恨徭役的困扰,哪里还有留恋唐朝的心呢?

古文:因悉家赀怀辑降附,得大酋浪息曩,表以王号。每虏使至,必召息曩于坐,衣大锦袍、金带,夸异之,虏皆指目歆艳。

现代文:因而拿出全部家产招揽投降归附的人,得到一个大酋长浪息曩,上表请朝廷给他封了王号,每当敌方使者来,一定召来息曩,为他设座,让他穿上锦袍,腰间围着金带,夸耀他受到的特殊礼遇,敌方使者都指着他看,非常羡慕。

古文:吐蕃君臣大惧,相与议。

现代文:吐蕃的君臣非常害怕,一起商议对策。

**古文:尚结赞者善计,乃曰: 唐名将特李晟与马燧、浑瑊尔,不去之,必为吾患。 **

现代文:有个叫尚结赞的,善于用计,就说: 唐朝的名将只李晟、马燧、浑蠨罢了,不除掉他们,一定是我们的祸患。

**古文:即遣使委辞,因燧请和,且求盟,因盟谋执瑊以卖燧,于是结赞大兴兵逾陇、岐,无所掠,阳怒曰: 召吾来,乃不牛酒犒军。 **

现代文:就派使者致辞,通过马燧请求与唐朝讲和,并请求订盟约,阴谋趁订盟约活捉浑蠨,用这手段出卖马燧。于是结赞大举兴兵,越过陇西、岐山,没有抢掠,假装发怒说: 召我们来,竟然不送牛羊酒肉犒赏大军!

古文:徐引去。以是间晟。

现代文:慢慢地带军退走,用这计谋来离间李晟。

古文:晟选兵三千,使王佖伏汧阳旁,击其中军,几获结赞。

现代文:李晟挑选三千兵,令王佖带领着埋伏在阳旁边,进攻结赞的中军,结赞几乎被活捉。

古文:晟又遣野诗良辅等攻摧沙堡,拔之。

现代文:又派野诗良辅等将攻下摧沙堡。

**古文:结赞屡乞和,会晟朝京师,奏言: 戎狄无信,不可许。 **

现代文:结赞多次乞求讲和,恰逢李晟回京朝见皇帝,上奏章说: 戎狄不讲信用,不能答应讲和。

古文:宰相韩滉与晟合,因请调军食以给西师。

现代文:宰相韩的见解与李晟相同,趁机请求调拨粮饷供给西部边防部队。

古文:然天子内厌兵,疑将臣生事。亦会滉卒而张延赏当国,故与晟有隙,后虽诏讲解,而阴不与也,密言晟不可久持兵,更荐刘玄佐、李抱真经略西北,俾立功以间晟。帝惑其言。

现代文:皇帝内心厌恶打仗,怀疑将领们生事,恰巧韩死了,张延赏掌握朝政,他曾经与李晟有嫌隙,后来虽奉皇帝命令和解,但暗地仍然与李晟不和,秘密向皇帝说李晟不能长期掌兵权,改荐刘玄佐、李抱真治理西北边防,让他们立功来疏远李晟,皇帝被他的话迷惑了。

古文:贞元三年,帝坐宣政殿引见晟,备册礼,进拜太尉、中书令,罢其兵。

现代文:贞元三年,皇帝坐在宣政殿接见李晟,备齐册封的礼节,晋升李晟为太尉、中书令,罢免了他的兵权。

古文:诏晟乘辂谒太庙,视事尚书省,赐良马、锦彩千计。

现代文:皇帝命令他乘坐车子去参拜太庙,在尚书省治事,赐给数以千计的良马和锦绢。

古文:是岁,瑊与吐蕃盟平凉,虏劫之,瑊挺身免,诏罢燧河东,皆如结赞计云。

现代文:这年,浑蠨与吐蕃在平凉会盟,敌人劫持他,浑蠨挺身拼斗脱身免祸逃回,皇帝命令罢免马燧河东的军务,都像结赞原先预谋的一样。

**古文:通王府长史丁琼者,尝为延赏挤抑,内怨望,乃见晟曰: 以公功,乃夺兵柄,夫惟位高者难全,盍早图之? **

现代文:通王府的长史丁琼,曾经被延赏排挤压制,内心怨恨,就参见李晟说 :以您的功劳,竟被夺了兵权,地位高的人难得保全生命,为什么不早做打算呢?

**古文:晟曰: 君安得不祥之言? **

现代文:李晟说 :您怎么说这些不吉祥的话?

古文:执以闻。

现代文:逮捕他报告朝廷。

古文:明年,诏为晟立五庙,追贲高祖芝以下祔其主,给牲器床幄,礼官相事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皇帝下令替李晟家建立五庙,追封其高祖李芝以下的先人,合祭他们的神主,赐祭祀的祭品、器皿和床帐,礼官主持祭祀。

古文:它日,与马燧见延英,帝嘉其勋,下诏曰: 昔我烈祖,乘乾坤荡涤,扫隋季荒茀,体元御极,作人父母。

现代文:有一天,李晟与马燧在延英殿朝见皇帝,皇帝赞扬他们的功勋,下诏书说: 昔日我的祖先,乘着天下动荡,扫除隋末战乱,登上皇位,成为国家君主,做百姓的父母。

古文:则有熊罴之士,不二心之臣,左右经纶,参翊缔构,昭文德,恢武功,威不若,康不乂,用端命于上帝,付畀四方。

现代文:又有熊罴般勇猛的战将,忠心耿耿的文臣,在左右运筹谋划,辅佐经营,光大文德,发扬武功,使不善的人威服,让无才能者安康,被上天委以真命,交托天下。

古文:王业既成,太阶既平,乃图厥容,列于凌烟阁,懋昭绩效,表式仪形,以弗忘朝夕,永垂乎来裔。

现代文:帝业已经成就,太平已经奠定,于是画那些功臣的图像陈列在凌烟阁,赞扬他们的丰功,光显他们的伟绩,表彰模范,树立榜样,以示朝夕不忘,永垂后世。

古文:君臣之义,厚莫重焉。

现代文:君臣情深义厚,没有能超过他们的。

古文:岁在己巳秋九月,我行西宫,瞻望崇构,见老臣遗像,颙然肃然,和敬在色。

现代文:在己巳年秋天的九月,我到西宫,仰望那高大雄伟的建筑,瞻仰老一代功臣的遗像,肃然起敬。

古文:想云龙之协期,感致业之艰难,睹往思今,取类非远。

现代文:追想圣主贤臣,同心同德,感慨成就帝业的艰难,抚今追昔,取法不远。

古文:且功与时并,才与世生,苟蕴其才,遇其时,尊主庇人,何代蔑有?

现代文:而且功业与时代相连,英才与时势并生,假如怀抱奇才,恰逢施展才能的时代,尊崇君主,保护百姓,这样的贤臣,哪个朝代没有?

古文:在中宗时,有如桓彦范等,著辅戴之绩;在玄宗时,有如刘幽求等,申弼翼之勋;在肃宗时,有如郭子仪,扫除氛祲。

现代文:在中宗时代,有像桓彦范一辈人,建立辅佐拥戴的业绩;在玄宗时代,有像刘幽求一批人,立下辅弼的功勋;在肃宗时代,有像郭子仪一班人,扫除凶恶的妖氛。

古文:今顾晟等,保宁朕躬,咸宣力肆勤,光复宗祏,订之前烈,夫岂多谢。

现代文:现在有李晟等人,保卫我朝平安,用尽全力,饱尝艰辛,光复宗庙,同前代贤臣相比,毫不逊色。

古文:阙而未录,孰旌厥贤?

现代文:如果遗漏不著录,怎么能表彰那些贤臣?

古文:况念功纪德,文祖所为也,在予其曷敢怠?

现代文:况且怀念武功,纪念文德,是祖先所创,在我朝怎敢忘记呢?

**古文:有司宜叙先后,各图其象于旧臣之次。 **

现代文:有关部门应该排列名次,各画出他们的图像,排列在凌烟阁前代贤臣后面。

古文:命皇太子书其文以赐晟,晟刻石于门。

现代文:命令皇太子写了这段文字,赐给李晟,李晟把它刻在石碑上,立在大门前。

古文:七年,以临洮未复,请附贯万年,诏可。

现代文:贞元七年,因为临洮未收复,李晟请求把万年县的赋税加给他,朝廷下诏书批准。

古文:九年,薨,年六十七。

现代文:贞元九年,李晟去世,享年六十七岁。

古文:帝闻流涕,诏百官就第进吊。

现代文:皇帝听到噩耗直流泪,下令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。

古文:比大敛,帝手诏,誓以存保世嗣,申告柩前。册赠太师,谥曰忠武。

现代文:到装棺入殓时,皇帝亲自写诏书,立誓保护李晟的后代,延续他的爵位,在他的灵柩前宣读。追封他为太师,赠谥号 忠武 。

古文:及葬,又御望春门临送,遣谒者宣诏于柩车,百官拜哭于道。

现代文:到下葬时,皇帝又亲到望春门送葬,派使者在灵车前宣读诏书,百官在路旁哭拜。

古文:宪宗元和中,诏其家与属籍,以晟配飨德宗庙廷。

现代文:唐宪宗元和年间,下诏书给李晟的家属和亲族,让李晟在德宗的庙堂配祭。

古文:僖宗狩蜀,仓部员外郎袁皓采晟功烈,为《兴元圣功录》,遍赐诸将,表励之。

现代文:唐僖宗流亡四川时,仓部员外郎袁皓收集李晟的功勋事迹,编写了《兴元圣功录》,遍赐诸将。表彰李晟,激励诸将。

古文:晟性疾恶,临下明。

现代文:李晟生性痛恨丑恶,对下级严明。

**古文:每治军,必曰: 某有劳,某长于是。 **

现代文:每次作战,必定说: 某人有功劳,某人在这方面擅长。

古文:虽厮养小善,必记姓名,尤恶下为朋党者。

现代文:即使是做杂役的人做了点好事,也一定记下姓名,特别憎恶下属拉帮结派。

古文:笃分义,隆于故旧。

现代文:坚守信义,对老朋友感情深厚。

古文: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,后贬死。晟既贵,直其枉,诏赠元澄宁州刺史,晟抚其二子,为成就之。

现代文:岚州刺史谭元澄曾对李晟有恩,后被朝廷流放而死,李晟显贵后,为他申冤,朝廷下诏追赠元澄为宁州刺史,李晟抚养他的两个儿子,让他们成才做官。

古文:在凤翔,尝曰: 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,忠臣也。

现代文:李晟在凤翔时,曾说: 魏征因为直言进谏,让太宗取得超过尧舜的业绩,真是忠臣啊!

**古文:我诚慕焉。 **

现代文:我真仰慕他。

**古文:行军司马李叔度曰: 彼缙绅儒者事,公勋德何希是哉? **

现代文:行军司马李叔度说 :那是文官的职分,您功高德厚,怎么还追求这呢?

古文:晟曰: 君失辞。晟幸得备将相,苟容身不言,岂可谓有犯无隐邪?

现代文:李晟说: 您说错了,我有幸能充任将相,如果为了明哲保身不说话,这难道能说是皇帝有错误臣下不隐瞒吗?

**古文:是非唯上所择尔。 **

现代文:这不是皇帝所要选择的臣子。

古文:叔度惭。

现代文:叔度听了很惭愧。

古文:故晟每进对,謇謇尽大臣节,未尝露于外。

现代文:所以李晟每次上朝,对答皇帝,都忠诚正直地尽到大臣的节操,不曾居功自傲锋芒毕露。

古文:治家以严,子侄非晨昏不辄见,所与言未尝及公事。

现代文:治家严格,子侄辈不是早晚不特别见面,话家常时,不曾涉及国事。

**古文:正岁,崔氏女归宁,让曰: 尔有家,而姑在堂,妇当治酒食,且以待宾客。 **

现代文:正月,嫁到崔氏的女儿回娘家来,李晟批评她说 :你有家,你的婆婆在堂,媳妇应当备办酒食,准备招待宾客。

古文:即却之,不得进。

现代文:立即挡住她,不让进门。

古文:达礼敦教类若此。

现代文:通达礼义,督促教化,竟到了这样的程度。

古文:与马燧皆在朝,每宴乐恩赐,使者相衔于道。

现代文:李晟与马燧都在朝中,皇帝常恩赐酒宴舞乐,派出的使者在路上一个接一个。

**古文:两家日出无钟鼓声,则金吾以闻,少选,使者至,必曰: 今日何不举乐? **

现代文:两家早晨若没有钟鼓声,执金吾就会报告给皇帝,稍后,朝廷使者来了,必定说: 今天为什么不奏乐?

古文:既薨,城盐州,复故池,以新盐赐宰相。帝思晟,乃致盐灵座。其眷遇终始,无与比者。

现代文:死后,朝廷修了盐州城,恢复了原来的盐池,把新盐赐给宰相,皇帝怀念李晟,就送盐到李晟灵座前,从始至终受皇帝宠信,没有谁比得上。

古文:有十五子,其闻者愿、宪、愬、听云。

现代文:李晟有十五个儿子,其中有名望的是李愿、李宪、李訫、李听。

古文:愿少谦谨。晟立功时,诸子未官,宰相以闻,即日召授太子宾客、上柱国。

现代文:李愿年轻时谦虚谨慎,李晟建立功勋时,儿子们没有出来做官,宰相把这事报告皇帝,当天征召李愿委任为太子宾客、上柱国。

古文:故事,柱国门列戟,遂父子皆赐。

现代文:按先例,柱国府门前有列戟的仪仗,于是父亲、儿子的府第门前都恩赐列戟。

古文:元和初,领夏绥银宥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元和初年,兼任夏绥银宥节度使。

古文:政简而严。部有失马者,愿署牒于道,以金购之。

现代文:李愿执法简明严格,有一个部属丢失了马,他立了一面告示牌在路口,上写悬赏找这匹丢失的马。

**古文:三日,失马并良马一系署下,且曰: 逸而至,不告,罪当死,谨以良马赎。 **

现代文:第三天,丢失的那匹马和一匹良马系在衙门下并附言 :这匹马跑到我家,没有报告官府,应判死罪,谨请用良马赎罪。

古文:愿归失马,而纵其良,境内肃然。

现代文:李愿收回丢失的马但放了良马。境内秩序井然。

古文:徙节武宁军。

现代文:调任武宁军节度使。

古文:会伐青、郓,数有功,以久疾,用愬代之。

现代文:逢到进攻青州、郓州,多次立功,因为久病,朝廷用李訫代理他。

古文:召为刑部尚书,俄检校尚书左仆射,节度凤翔,自是迩声色而政衰矣。

现代文:召回朝任刑部尚书,不久又任检校尚书右仆射、凤翔节度使。从这以后,接近美女和歌舞,政事腐败了。

古文:长庆中,徙宣武。

现代文:长庆年间,调宣武节度使。

古文:始,张弘靖给其军颇厚;愿至,府库殚匮,赏赉不及弘靖时,而侈费过之。

现代文:当初,张弘靖发给宣武军士兵的军饷很丰厚,李愿到任府库空虚,奖赏将士比不上他在任时,但奢侈享乐的费用超过了他。

古文:以威刑操下,用婚家窦缓典帐中兵,骄骜怠沓。牙将李臣则等因众不忍,夜斩缓首。

现代文:用酷刑控制部下,任用亲家窦缓主管帐中兵,窦缓骄横懒散,牙将李臣则等人因士兵们忍受不了,在夜晚砍下了窦缓的头。

古文:愿闻变,不及巾,与左右数人缒而逸,夺野人乘,驰以免。

现代文:李愿听到兵变的消息,来不及系头巾,与左右的几个随从,从城上用绳缒下逃脱,抢了农夫的马奔逃,免了杀身之祸。

古文:其家死于兵,三子匿而免。

现代文:他的家属死于兵乱。三个儿子因躲藏起来了才免于丧命。

古文:兵既乱,因大掠,推李朅主后务,请诸朝。

现代文:兵乱后,乱兵趁机大肆抢掠,推举李宀介主持善后事务,向朝廷请示处理兵变。

古文:时责愿不职,贬隋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当时指责李愿不称职,降职为随州刺史。

古文: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,复拜河中、晋、绛等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后回朝任左金吾卫大将军,又任命为河中、晋州、绛州等州节度使。

古文:虽尝以荒侈败,不能自悛,军政愈弛,结纳权近,官赀随赂遗辄尽。蒲人怨,且乱。

现代文:虽然曾经因为奢侈荒淫失去官职,但仍然不自己悔改,军政事务更加荒废,并且巴结朝中权臣和皇帝亲近的人,府库的钱财随着贿赂立即用尽,蒲州百姓怨恨,将要发生暴乱,恰好李愿死了。

古文:会卒,赠司徒。

现代文:朝廷追封他为司徒。

古文:宪与愬于诸子号最仁孝。

现代文:李宪和李訫在李晟的儿子们中号称最有仁德最有孝心。

古文:长喜儒,以礼法自矜制。

现代文:李宪长大后喜欢儒家学说,遵守礼法,庄重自持。

古文:调太原府参军事、醴泉尉。

现代文:调任太原府参军事、醴泉县尉。

古文:于頔镇襄阳,辟署于府。

现代文:于由页任襄阳节度使,征召李宪到府里任职。

古文:时吴少诚张淮西,独惮頔威强,时谓宪为之助。

现代文:当时吴少诚扩张到淮西,独怕于由页的强大威势,当时认为是有李宪帮助谋划。

古文:又辟魏博田弘正幕府,迁卫州刺史,以治行称。

现代文:又被召到魏博镇田弘正的幕府,升任卫州刺史,以政绩好著称。

古文:徙绛州。绛有幻人訹民以乱,宪执诛之。

现代文:后来调任绛州刺史,绛州有人用妖术引诱百姓作乱,李宪将他们逮捕杀掉。

古文:河中兵本仰食于绛,而汾可输河、渭,岁租与籴常数十万石,故敖保山为固,民之输者,十牛不胜一车。

现代文:河中郡的士兵本来靠绛州供应军粮,汾河船运可以通黄河、渭水,每年租谷和买的粮食,经常几十万石,运往旧敖堡山粮仓,道路险要,百姓运送粮食,十头牛难运一车粮。

古文:宪滨汾相地治新仓,当费二百万,请留垣县粟粜河南,以钱还籴绛粟,既免负载劳,又权其赢以完新仓,绛人赖利。

现代文:李宪在汾河边选地建新仓,应当花费二百万钱,请求朝廷批准备留下垣县的粟卖到河南,用这钱买绛州的粟,既免除运输的辛苦,又计算它的赢利来修新仓,绛州人靠此获得了好处。

古文:入为宗正少卿,副金吾大将军胡证为送太和公主使。

现代文:回朝廷任宗正少卿,与副金吾大将军胡证任护送太和公主的使者。

古文:还,献《回鹘道里记》,迁太府卿。太和初,繇江西观察使迁岭南节度使。

现代文:还朝后,向朝廷献上《回鹘道里记》,升任太府卿,太和初年,由江西观察使升任岭南节度使。

古文:祐受任不辞,决策入死,以愬能用其谋也。

现代文:李宪是功臣显贵家的子弟,所历任的官职都因才能出众而扬名,同时政绩卓著。

古文:祐之才,待愬乃显,故曰平蔡功,愬为多。

现代文:他善于制定和执行法律制度,性情明智宽厚,详审判定大案,让几百名没有罪的人保全了性命。后死在官任上。

古文:听,字正思,七岁以廕为协律郎,父吏少之,不甚敬,听辄使鞭之,晟奇其才。

现代文:李听字正思,七岁时因为是功臣李晟的儿子被任为协律郎,父亲的部下认为他年幼,不太尊敬他,李听立即令人鞭打这人,李晟认为他是个奇才。

古文:长乃辟佐于頔府。

现代文:长大才征召到于由页府中帮着干事。

古文:吐突承璀讨王承宗,以听为神策行营兵马使。

现代文:吐突承璀征讨王承宗,任李听为神策军行营兵马使。

古文:既战,斩贼骁将,宪宗壮之,诏图状以献。

现代文:战斗中,杀了叛军勇将,宪宗皇帝认为他很英勇,命令军中画他的图像献给朝廷。

古文:承璀数问听计,卒缚卢从史。

现代文:承璀多次向李听询问破敌的谋略,终于活捉了叛贼卢从史。

古文:迁左骁卫将军,出为蔚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升任左骁卫将军,出任蔚州刺史。

古文:州有铜冶,自天宝后废不治,民盗铸不禁。

现代文:蔚州有炼铜的作坊,自天宝年间就荒废不炼铜铸钱了。

古文:听乃开五炉,官铸钱日五万,人无犯者。

现代文:但百姓偷着炼铜铸钱没有人能禁止。李听就开了五个炼铜炉,官府每天铸五万钱,没有谁敢犯法私铸。

古文:徙安州。会观察使柳公绰方讨蔡,以听典军,一一咨之,声振贼中。

现代文:调安州,碰到观察使柳公绰正征讨蔡州的叛贼,用李听主持军务,不时向他询问计谋,声威震动叛军。

古文:召为羽林将军。

现代文:召回朝任羽林将军。

古文:帝讨李师道,出听楚州刺史。

现代文:皇帝征讨李师道,令李听出任楚州刺史。

古文:淮西兵绵弱,郓人素易之。听日整勒,士皆奋。

现代文:淮南兵战斗力很弱,郓州人一向看不起他们,李听每天整训,将士都振奋起来,就是袭击叛军也不用担心不能作战。

古文:即掩贼不虞,趋涟水,破沭阳,绝龙沮堰,遂取海州,攻朐山,降之,怀仁、东海两城望风送款。

现代文:进军涟水,占领沭阳,渡过龙沮堰,于是攻取了海州,进攻朐山,迫使守敌投降了。怀仁、东海两城望风归降。

古文:以功兼御史大夫,夏绥银宥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凭战功兼任御史大夫、夏绥银宥节度使。

古文:又徙灵盐。

现代文:又调灵盐节度使。

古文:部有光禄渠,久廞废,听始复屯田以省转饷,即引渠溉塞下地千顷,后赖其饶。

现代文:辖境有光禄渠,已荒废很久,李听当初恢复屯田来省去转运粮饷时,就引渠水灌溉塞下土地一千顷,后来此地依靠这条渠富饶起来。

古文:进检校工部尚书。

现代文:升任检校工部尚书。

古文:穆宗初立,幽、镇反,择名臣节度太原者代裴度,使统兵北讨。

现代文:穆宗刚当皇帝,幽州、镇州反叛,挑选有威望的大臣任太原节度使代替裴度,统率部队向北征讨幽、镇两州。

古文:始听为羽林时,有骏马,帝在东宫,使左右讽取之,听自以身宿卫,不敢献。

现代文:当初,李听当羽林将军时,有一匹骏马,皇帝当时是东宫太子,使左右的亲随劝李听,想占有这匹马。

**古文:于是帝曰: 李听往在军中,不与朕马,是必可任。 **

现代文:李听自己认为身负警卫皇宫的重任,不敢献给太子。因此皇帝这时说: 李听昔日在羽林军中,不讲情面不给我马,这一定能胜任。

古文:乃授检校兵部尚书,充河东节度使。

现代文:于是任命他为检校兵部尚书,担任河东节度使。

古文:敬宗嗣位,改义成军。

现代文:敬宗即位,改任义成军节度使。

古文:太和初,讨李同捷,而魏博将丌志沼反,击其帅史宪诚,诏听出援,击杀志沼。以功封凉国公,拜一子五品官。

现代文:大和初年,征讨李同捷,但魏博镇将领丌志沼反叛,攻打他的统帅史宪诚,朝廷命令李听出兵救援史宪诚,李听攻杀志沼,因功封为凉国公,封他的一个儿子任五品官。

古文:王廷凑之乱,诏听悉兵屯贝州,史宪诚惧听因取道袭之,衷甲候诸郊。

现代文:王廷凑叛乱,朝廷命令李听的全部兵力驻扎贝州,史宪诚惧怕李听趁上路时袭击他,就内穿甲衣在郊外迎候。

古文:听敕士櫜兵野次,魏人乃安。

现代文:李听命令士兵收起武器在野外驻扎,魏州人才安定下来。

古文:宪诚既请朝,魏人怨,诏听兼帅魏博。

现代文:史宪诚后来请求回朝廷,魏州人怨恨,朝廷命令李听兼任魏博镇统帅。

古文:听迁延不即赴,魏遂乱,杀宪诚,共推大将何进滔乘城拒守。

现代文:李听拖延着不立即去魏州上任,魏州于是发生了叛乱,杀死了史宪诚,并且共推大将何进滔登城据守。

古文:听不得入,乃屯馆陶。又不设备,魏人袭之,师惊溃,死失殆半,辎械尽弃之,听昼夜驰以免。

现代文:李听不能进城,就驻扎在陶馆,又不设防,魏州叛军袭击他,军队惊惶溃败,被杀死和散逃的差不多一半人,粮草和辎重都抛失了,李听昼夜奔逃脱险。

古文:于是御史中丞温造等劾奏魏州乱,宪诚死,职繇于听,请论如法。

现代文:因此御史中丞温造等人弹劾说魏州叛乱,宪诚被杀死,是因为李听失职造成的,请求皇帝按法律治罪。

古文:天子不罪也,罢为太子少师。

现代文:天子没有治罪,罢免了他的节度使等职,降为太子少师。

古文:听素以赂遗得权幸心,故多为助力。

现代文:李听平时用贿赂手段获得了皇帝宠幸的权臣的欢心,所以这些人经常帮助他。

古文:未几,拜邠宁节度使。

现代文:不久,又任命为宁节度使。

古文:邠署相传不利治垣舍,前刺史视其坏,莫敢葺。

现代文:州衙门相传修房屋不利,前任剌史看到衙门损坏了也不敢修缮。

**古文:听曰: 将出凿凶门,何避治署邪? **

现代文:李听说 :准备出去凿开凶门,怎么能避开不修理衙门呢!

古文:亟使完新之,卒无异。

现代文:很快将衙门修理一新,到底没有什么灾异发生。

古文:改帅武宁军。

现代文:改为统帅武宁军。

古文:有故奴为徐将,不喜听来,乃先杀亲吏之使徐者以沮听。

现代文:李听有个原先的奴仆当了徐州的将军,不喜欢李听来,就先杀掉李听出使徐州的亲随来阻止李听到任。

古文:听果惧,以疾解,授太子少保。

现代文:李听果然害怕,以生病为借口解除职务,任为太子少保。

古文:逾岁,节度凤翔,又徙陈许。

现代文:过了一年,任凤翔节度使,又调任陈许节度使。

古文:郑注摭其过,诏以太子太保分司东都。

现代文:郑注指责他的错误,朝廷任他为太子太保分司东都。

古文:开成初,为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开成初年,任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。

**古文:文宗叹曰: 付之兵不疑,退处散地不怨,惟听为可。 **

现代文:文宗感叹说 :交给他兵权不用猜疑,降职放在闲散的位置没有怨气,只有李听能做到。

古文:四年,以疾求还,复拜太子太保。

现代文:开成四年,因病请求回京城,又任太子太保。

古文:卒,年六十一,赠司徒。

现代文:死时享年六十一岁。追封为司徒。

古文:听治官苛细,急揫敛,颇极所欲,盛饰车马服玩。

现代文:李听做官严酷琐细,横征暴敛,极力享乐,坐装饰豪华的车马,穿华丽的衣服,玩精美的物品。

**古文:或诫之,听曰: 家声在人,若示衰薄,恐不见忠功之效,吾欲夸而劝之也。 **

现代文:有人告诫他,李听说 :家庭的名声在于人,如果显得衰穷,担心不能显示功臣的荣耀,我想夸耀并鼓励它。

古文:好方书,择其验者,题于帷帟墙屋皆满。

现代文:喜欢医书,选择那些灵验的医方,在帷幕墙壁上都写满了。

古文:听子琢,以家阀擢累义昌、平卢、镇海三节度使,无显功,不为士大夫称道。

现代文:李听的儿子李琢,因是功勋家族提拔多次,官至义昌、平卢、镇海三镇节度使,没有大功,不被士大夫称道。

古文:数免复迁。

现代文:多次免官又复职。

古文:广明时,沙陀数盗边,于是琢为宿将,拜检校尚书右仆射,蔚朔等州招讨、都统、行营节度使。徙河阳三城,坐逗挠,下迁刺史,卒。

现代文:广明年间,沙陀族多次侵犯边境,因为李琢是老将,任命为检校尚书右仆射,蔚、朔等州招讨、都统、行营节度使,调河阳三城,因观望避战而犯错误,降为刺史,病故。

古文:王佖者,晟之甥,武敢,闲骑射。

现代文:王佖是李晟的外甥,威武果敢,骑术、箭术娴熟。

古文:晟在师,佖无不从。

现代文:李晟在军队里,王佖没有哪次不随军作战。

古文:攻硃泚于光泰门,贼方锐,佖与李演鏖战蹀血,贼数北,诸军乘之,遂大振。以功擢神策将。

现代文:在京城光泰门进攻叛贼朱氵此,叛军锐气正盛、王佖与李演喋血鏖战。叛军多次败退,各路部队乘机进攻,于是军威大振,因为立功升为神策军将领。

古文:击吐蕃有功。

现代文:抗击吐蕃有战功。

古文:晟视佖与子姓等,其给与过之。

现代文:李晟把王佖与儿子们一样看待,给他的爱护还要超过儿子们。

古文:晟兵罢,佖亦不见用,召为左卫上将军。

现代文:李晟被削了兵权后,王佖也不被重用,召回朝任左卫上将军。

古文:元和中,拜朔方、灵盐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元和年间,任命为朔方灵盐节度使。

古文:吐蕃欲作乌兰桥以过师,积材河曲,朔方府常遣兵发其木,委于河,故莫能成。

现代文:吐蕃想造乌兰桥让军队通行,在河曲屯积木材,朔方府常派兵搬走木材,丢到河里冲走,所以吐蕃修桥没有成功。

古文:及佖至,虏知其寡谋,乃厚赂之而亟遂功,筑月城以守。自是虏岁入为寇,朔方乘障不暇,人以咎佖。

现代文:到王佖上任,吐蕃军知道他有勇无谋,就用厚礼贿赂他,接着很快架起桥,并筑起月城守桥,从此以后,吐蕃军每年都侵犯边境,朔方军守塞都应付不暇,百姓归罪于王佖。

古文:在镇检下亡术,猜忌多杀人。

现代文:在节度使任上管理部属没有谋略,猜忌并杀了很多的人。

古文:召还为右卫将军。

现代文:召回朝任右卫将军。

古文:故事,将相除徙,皆内出制,故号 白麻 ;至佖,以责罢,遂中书进制。

现代文:按先例,将相升降职,都是皇帝内廷发布任免命令,所以号称 白麻 书。至王佖因为失职罢官,就由中书省下令免职。

古文:久之,卒。

现代文:过了很久,王佖病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