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七十四

古文:刘第五班王李刘晏,字士安,曹州南华人。

现代文:刘晏的字叫士安,曹州南华县人。

**古文:玄宗封泰山,晏始八岁,献颂行在,帝奇其幼,命宰相张说试之,说曰: 国瑞也。 **

现代文:唐玄宗在泰山封禅,刘晏才八岁,献颂文到皇帝驻处,皇帝对他年幼能文感到惊奇,令宰相张说考查他,张说称: 是国宝。

古文:即授太子正字。

现代文:当即封为太子正字官。

古文:公卿邀请旁午,号神童,名震一时。

现代文:大官们纷纷邀请,号称神童,名声轰动一时。

古文:天宝中,累调夏令,未尝督赋,而输无逋期。

现代文:天宝中期,多次升官后任夏县县令,没有督缴过赋税,但缴纳没有违期的。

古文:举贤良方正,补温令,所至有惠利可纪,民皆刻石以传。

现代文:被推举为贤良方正,授任温县县令,任职处都有善政可供记载,人民都刻碑传诵。

古文:再迁侍御史。

现代文:又升任侍御史。

古文:禄山乱,避地襄阳。

现代文:安禄山叛乱,他避乱到襄阳。

古文:永王璘署晏右职,固辞。

现代文:永王李瞞任命刘晏为高官,他坚决推辞了。

**古文:移书房琯,论封建与古异, 今诸王出深宫,一旦望桓、文功,不可致。 **

现代文:他写信给房,谈论分封和古代不同: 现众王从宫廷到外面去任职,一下子希望建齐桓、晋文公的功劳,不可能!

古文:诏拜度支郎中,兼侍御史,领江淮租庸事。

现代文:有诏任命他为度支郎中,兼任侍御史,管理江淮租庸事务。

古文:晏至吴郡而璘反,乃与采访使李希言谋拒之。

现代文:刘晏到吴郡遇李瞞反叛,就和采访使李希言谋划抵御他。

古文:希言假晏守余杭,会战不利,走依晏。

现代文:李希言请刘晏守余杭,他战败后,逃来依靠刘晏。

古文:晏为陈可守计,因发义兵坚壁。

现代文:刘晏告诉他可以守御的办法,因此召募义军坚守营垒。

古文:会王败,欲转略州县,闻晏有备,遂自晋陵西走。

现代文:后来李瞞战败,想回头攻占各州县,听说刘晏有防备,就从晋陵西逃。

古文:终不言功。

现代文:刘晏从不谈自己的功劳。

古文:召拜彭原太守,徙陇、华二州刺史,迁河南尹。

现代文:皇帝召回他任命为彭原太守,后调任陇、华两州刺史,升任河南府尹。

古文:时史朝义盗东都,乃治长水。

现代文:当时史朝义占据着洛阳,就治理长水县。

古文:进户部侍郎,兼御史中丞、度支铸钱盐铁等使。

现代文:又升任户部侍郎,兼任御史中丞,度支、铸钱、盐铁等使。

古文:京兆尹郑叔清、李齐物坐残挚罢,诏晏兼京兆尹。

现代文:京兆尹郑叔清、李齐物因残暴贪婪被罢免,有诏命刘晏兼任京兆尹。

古文:总大体不苛,号称职。

现代文:总体看认真,号称称职。

古文:会司农卿严庄下狱,已而释,诬劾晏漏禁中语,宰相萧华亦忌之,贬通州刺史。

现代文:遇到司农卿严庄被关进监狱,不久释放了,诬奏刘晏泄漏宫中的话,宰相萧华也妒忌他,贬任通州刺史。

古文:代宗立,复为京兆尹、户部侍郎,领度支、盐铁、转运、铸钱、租庸使。

现代文:唐代宗登基,重任京兆尹,户部侍郎,任度支、盐铁、转运、铸钱、租庸使。

古文:晏以户部让颜真卿,改国子祭酒。

现代文:刘晏将户部侍郎让给颜真卿,被改封国子祭酒。

古文:又以京兆让严武,即拜吏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使如故。

现代文:他又将京兆尹让给严武,马上被任命为吏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使职仍旧。

古文:坐与程元振善,罢为太子宾客。

现代文:因与程元振关系好,被免职任太子宾客。

古文:俄进御史大夫,领东都、河南、江淮转运、租庸、盐铁、常平使。

现代文:不久升任御史大夫,任东都、河南、江淮转运、租庸、盐铁、常平使。

古文:时大兵后,京师米斗千钱,禁膳不兼时,甸农挼穗以输。

现代文:当时大战之后,京城米价每斗一千钱,皇宫厨房没有一个季度的积蓄,靠郊县农民搓谷穗来供应。

古文:晏乃自按行,浮淮、泗,达于汴,入于河。

现代文:刘晏就亲自巡视,从淮河、泗河乘船,抵达汴河,进入黄河。

古文:右循底柱、硖石,观三门遗迹;至河阴、巩、洛,见宇文恺梁公堰,厮河为通济渠,视李杰新堤,尽得其病利。

现代文:向西经过砥柱、硖石,观察三门渠道渡口的遗址;到达河阴、巩县、洛阳,看到宇文恺修建的梁公堰,分黄河水入通济渠,观察李杰修建的新堤,知道了它们所有的弊病和好处。

古文:然畏为人牵制,乃移书于宰相元载,以为: 大抵运之利与害各有四:京师三辅,苦税入之重,淮、湖粟至,可减徭赋半,为一利;东都雕破,百户无一存,若漕路流通,则聚落邑廛渐可还定,为二利;诸将有不廷,戎虏有侵盗,闻我贡输错入,军食丰衍,可以震耀夷夏,为三利;若舟车既通,百货杂集,航海梯峤,可追贞观、永徽之盛,为四利。

现代文:但担心受人干涉,就发函给宰相元载,认为: 大体漕运的有利和困难各有四点:京城关中,为赋税繁重苦恼,淮河、洞庭的粮食运到,可减一半赋役,是有利的第一点;洛阳残破,幸存户不到百分之一,如漕运开通,那么村镇会逐渐恢复,这是有利的第二点;藩镇中有叛意的,异族中有想入侵的,也听说我国贡品、货物纷纷进京,军粮充足,这能镇服中外,这是有利的第三点;如运输畅通,各种物资汇集,海边山上都有交通往来,可接近贞观、永徽盛世,这是有利的第四点。

**古文:起宜阳、熊耳,虎牢、成皋五百里,见户才千余,居无尺椽,爨无盛烟,兽游鬼哭,而使转车輓漕,功且难就,为一病;河、汴自寇难以来,不复穿治,崩岸灭木,所在廞淤,涉泗千里,如罔水行舟,为二病;东垣、底柱,渑池、北河之间六百里,戍逻久绝,夺攘奸宄,夹河为薮,为三病;淮阴去蒲坂,亘三千里,屯壁相望,中军皆鼎司元侯,每言衣无纩,食半菽,輓漕所至,辄留以馈军,非单车使者折简书所能制,为四病。 **

现代文:从宜阳、熊耳,到虎牢、成皋五百里中,现有住户才一千多,居住没有房屋,做饭没有炊烟,野兽出没冤鬼哭泣,而要派人驾车拉纤,事情将难办,这是困难的第一点;黄河、汴河从叛乱以后,没再疏浚,冲塌堤岸,卷走树木,到处淤塞,泗河航道千里,犹如在没水的河中行船,这是困难的第二点;东垣、底柱、渑池、北河之间六百里地,久无军队驻防巡逻,抢劫违法,黄河两岸强盗出没,这是困难的第三点;淮阴到蒲坂,连绵三千里,驻军密集,统帅都是三公王侯,常说缺衣穿、粮食不够,运船经过,就扣留货物供军用,不是一位使臣凭公文能制止的,这是困难的第四点。

古文:载方内擅朝权,既得书,即尽以漕事委晏,故晏得尽其才。

现代文:因元载正在朝中专权,接函后,就将漕运事务全部交给刘晏,因此刘晏能完全发挥才干。

**古文:岁输始至,天子大悦,遣卫士以鼓吹迓东渭桥,驰使劳曰: 卿,朕酂侯也。 **

现代文:货物一到,皇帝很高兴,派卫士奏乐在东渭桥迎接,又派使者慰劳说 :你是我的萧何。

古文:凡岁致四十万斛,自是关中虽水旱,物不翔贵矣。

现代文:总计每年运粮四十万斛,从此关中虽遭旱涝灾,物价也不上涨了。

古文:再迁吏部尚书,又兼益湖南、荆南、山南东道转运、常平、铸钱使,与第五琦分领天下金谷。

现代文:又升任吏部尚书,增任湖南、荆南、山南东道转运、常平、铸钱使,和第五琦分掌全国钱粮。

古文:又知吏部三铨事,推处最殿分明,下皆忄習伏。

现代文:又掌管吏部官吏选拔、授职、考查,审查处理优劣分明,下属都敬重他。

古文:元载得罪,诏晏鞫之。

现代文:元载被治罪,有诏命刘晏审讯。

古文:晏畏载党盛,不敢独讯,更敕李涵等五人与晏杂治。

现代文:刘晏害怕元载同党势力大,不敢单独审讯,又任命李涵等五人和刘晏一起审讯。

古文:王缙得免死,晏请之也。

现代文:王缙得以免除死罪,是刘晏请求的。

古文:常衮执政,忌晏有公望,乃言晏旧德,当师长百僚,用为左仆射,实欲夺其权。

现代文:常衮当权,妒忌刘晏有威望,就称颂刘晏过去的功劳,认为应当作为百官的师表,任命为左仆射,实际想夺他的权。

古文:帝以计务方治,诏以仆射领使如旧。

现代文:皇帝因为管理工作才上路,下诏任命左仆射兼管旧的使职。

古文:初,晏分置诸道租庸使,慎简台阁士专之。

现代文:当初刘晏分派各道租庸使,慎重选择朝中官吏专管。

古文:时经费不充,停天下摄官,独租庸得补署,积数百人,皆新进锐敏,尽当时之选,趣督倚办,故能成功。

现代文:当时因经费不充裕,停止任用全国的一切辅佐官,只有租庸使能补充官员,增加到几百人,都是资历浅、有才干的,且都是一代英才,他督促、依靠他们办事,所以能建成功业。

古文:虽权贵干请,欲假职仕者,晏厚以禀入奉之,然未尝使亲事,是以人人劝职。

现代文:即使有权势的人要求想为人求职,刘晏给予高薪,但不让管事,因此人人办事勤勉。

**古文:尝言: 士有爵禄,则名重于利;吏无荣进,则利重于名。 **

现代文:他曾说 :官员有爵位俸禄,因此名誉重于获利。小吏没有地位不能升迁,因此获利重于名誉。

古文:故检劾出纳,一委士人,吏惟奉行文书而已。

现代文:因而审查收付,都任用官员,小吏只是按吩咐办事。

古文:所任者,虽数千里外,奉教令如目前,频伸谐戏不敢隐。

现代文:他任用的人,即是在几千里外,听从命令像在眼前,生病开玩笑也不敢隐瞒。

古文:惟晏能行之,它人不能也。

现代文:只有刘晏能做到这样,别人都不行。

古文:代宗尝命考所部官吏善恶,刺史有罪者,五品以上辄系劾,六品以下杖然后奏。

现代文:唐代宗曾命他考查辖下官吏的好坏,刺史如有罪,五品以上的就关押审判。六品以下的先用杖刑再上报。

古文:李灵耀反,河南节帅或不奉法,擅征赋,州县益削。

现代文:李灵耀反叛,河南道节度使有的不遵守法纪,擅自征收赋税,交赋税的州县更少了。

古文:晏常以羡补乏,人不加调,而所入自如。

现代文:刘晏常常用盈余补足,百姓不增加赋税,但国家收入一样多。

古文:第五琦始权盐佐军兴,晏代之,法益密,利无遗入。

现代文:从第五琦开始专卖食盐帮助发展军队,刘晏接替他,制度更加周密,管理没有漏洞。

古文:初,岁收缗钱六十万,末乃什之,计岁入千二百万,而榷居太半,民不告勤。

现代文:开始,每年收入六十万贯钱,末了是这的十倍,总计国家收入一千二百万贯钱,盐业占了大半,人民没有怨言。

古文:京师盐暴贵,诏取三万斛以赡关中,自扬州四旬至都,人以为神。

现代文:京城盐价暴涨,有诏调三万斛补充关中,从扬州四十天就到了京城,人们认为他有神通。

古文:至湖峤荒险处,所出货皆贱弱,不偿所转,晏悉储淮、楚间,贸铜易薪,岁铸缗钱十余万。

现代文:湖泊山区荒凉陡峭的地方,出产的货物价廉利少,抵不过运费,刘晏都储存在淮河、楚地,换铜和柴每年铸钱十多万贯。

古文:其措置纤悉如此。

现代文:他的安排细致到这样。

古文:诸道巡院,皆募驶足,置驿相望,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,虽甚远,不数日即知,是能权万货重轻,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,自言如见钱流地上。

现代文:各道的巡院,都招募快骑。隔不远就设驿站,各地物价高低,和其他情报,在很远,不几天就知道了,这样就能够调节物价高低,让全国物价没有大起大落而保持平稳,他自称如同看见钱在全国流动。

古文:每朝谒,马上以鞭算。

现代文:每次上朝,骑在马上都用鞭计算。

古文:质明视事,至夜分止,虽休澣不废。

现代文:天一亮就办公,到半夜才休息。即使休假也不停止。

古文:事无闲剧,即日剖决无留。

现代文:公事不论紧急与否,当天处理没有遗留。

古文:所居修行里,粗朴庳陋,饮食俭狭,室无媵婢。

现代文:住在修行里,朴素简陋,伙食俭朴,家中没有小妾婢女。

古文:然任职久,势轧宰相,要官华使多出其门。自江淮茗橘珍甘,常与本道分贡,竞欲先至,虽封山断道,以禁前发,晏厚赀致之,常冠诸府,由是媢怨益多。

现代文:但任要职时间长了,威信相当宰相,高官显职多是他的门生,长江淮河一带的茶叶、柑橘、奇珍、美味,常常和当地分别进贡,抢着想先送到,虽然当地截断交通,禁止在本地进贡前运出。刘晏出高价买到,常抢到各地之前。因此妒忌怨恨的人更多了。

古文:馈谢四方有名士无不至,其有口舌者,率以利啖之,使不得有所訾短。

现代文:各地有名人士他没有不赠送答谢的,其中敢说话的,他都给以好处,使他们不会说坏话。

古文:故议者颇言晏任数固恩。

现代文:因此议论多数说刘晏耍弄权术保持地位。

古文:大历时政因循,军国皆仰晏,未尝检质。

现代文:大历年间沿用旧政,国家军队行政开支都靠刘晏,不曾检点节制。

古文:德宗立,言者屡请罢转运使,晏亦固辞,不许。

现代文:唐德宗即位,进谏的多次请求撤销转运使,刘晏也坚决辞职,皇帝不答应。

古文:又加关内河东三川转运、盐铁及诸道青苗使。

现代文:又加封为关内、河东、三川的转运、盐铁使和各道青苗使。

古文:始,杨炎为吏部侍郎,晏为尚书,盛气不相下。

现代文:当初,杨炎任吏部侍郎,刘晏任吏部尚书,都斗气不买账。

古文:晏治元载罪,而炎坐贬。

现代文:刘晏审讯元载案件,杨炎被牵连贬官。

古文:及炎执政,衔宿怒,将为载报仇。

现代文:到杨炎掌权,记旧仇,想为元载报仇。

古文:先是,帝居东宫,代宗宠独孤妃,而爱其子韩王。

现代文:此前,唐德宗做太子时,唐代宗宠爱独孤妃,因此宠爱她的儿子韩王。

古文:宦人刘清潭与嬖幸请立妃为后,且言王数有符异,以摇东宫。

现代文:宦官刘清潭和皇帝亲信请求立独孤妃为皇后,并说韩王多次有吉兆,想废黜太子。

古文:时妄言晏与谋。

现代文:当时流言说刘晏参与了谋划。

古文:至是,炎见帝流涕曰: 赖祖宗神灵,先帝与陛下不为贼臣所间,不然,刘晏、黎干摇动社稷,凶谋果矣。

现代文:到这时,杨炎拜见皇帝流着眼泪说: 靠祖宗有灵,先皇和皇帝没有被奸臣离间,不是这样,刘晏、黎危害国家的阴谋就得逞了。

**古文:今干伏辜而晏在,臣位宰相,不能正其罪,法当死。 **

现代文:现黎治罪但刘晏还在任,我任宰相,不能惩罚他的罪恶,罪该万死。

**古文:崔祐甫曰: 陛下已廓然大赦,不当究飞语,致人于罪。 **

现代文:崔甫说: 皇上已大赦天下,不应听信谗言,判人有罪。

古文:硃泚、崔宁力相解释,宁尤切至。

现代文:朱氵此、崔宁也极力帮他说话,崔宁尤其话说得重。

古文:炎怒,斥宁于外,遂罢晏使。

现代文:杨炎发怒,把崔宁贬出京城,于是罢免了刘晏的使职。

古文:坐新故所交簿物抗谬,贬忠州刺史,中官护送。

现代文:又因呈交账簿和实物不合,被贬为忠州刺史,由宦官押送。

古文:炎必欲傅其罪,知庾准与晏素憾,乃擢为荆南节度使。

现代文:杨炎一心要罗织他的罪状,知道庾准和刘晏有旧仇,就提升他任荆南节度使。

古文:准即奏晏与硃泚书,语言怨望,又搜卒,擅取官物,胁诏使,谋作乱。

现代文:庾准就奏报刘晏给朱氵此写信,有很多不满的话,又选练军队,擅自拿走公物,威胁传诏使者,想反叛。

古文:炎证成之。

现代文:杨炎作证使罪状成立了。

古文:建中元年七月,诏中人赐晏死,年六十五。

现代文:建中三年七月,有诏命宦官处死刘晏,享年六十五岁。

古文:后十九日,赐死诏书乃下,且暴其罪。家属徙岭表,坐累者数十人,天下以为冤。

现代文:死后十几天,处死刘晏的诏书才发出,并宣布了他的罪状,他家亲人被发配到岭南,朝中受牵连的有几十人,全国都认为冤枉。

古文:时炎兼删定使,议籍没,众论不可,乃止。

现代文:当时杨炎兼任删定使,提议没收家产,众人认为不应该,才不提了。

古文:然已命簿录其家,唯杂书两乘,米麦数斛,人服其廉。

现代文:但已经命官员清点了家产,只有各种书两车,粮食几斛,人们都佩服刘晏的清廉。

古文: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表诛晏太暴,不加验实,先诛后诏,天下骇惋,请还其妻子。

现代文: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奏说杀刘晏太过分,没有验证事实,先杀后下诏,全国人都吃惊惋惜,请求把他的妻子儿女接回来。

古文:不报。

现代文:没有答复。

古文:兴元初,帝浸寤,乃许归葬。

现代文:兴元初年,皇帝渐渐醒悟,才准许她们回来安葬刘晏。

古文:贞元五年,遂擢晏子执经为太常博士,宗经秘书郎。

现代文:贞元五年,又任命刘晏的儿子刘执经为太常博士、刘宗经为秘书郎。

古文:执经还官,求追命,有诏赠郑州刺史,又加司徒。

现代文:刘执经捐出官职,请求追赠父亲,皇帝下诏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,又加封为司徒。

古文:晏殁二十年,而韩洄、元琇、裴腆、李衡、包佶、卢徵、李若初继掌财利,皆晏所辟用,有名于时。

现代文:刘晏死后二十年,韩氵回、元、裴腆、李衡、包佶、卢徵、李若初相继执掌财权,都是刘晏提拔的,在当时都有名气。

古文:晏既被诬,而旧吏推明其功。

现代文:刘晏被诬陷后,旧日部下称赞他的功劳。

古文:陈谏以为管、萧之亚,著论纪其详,大略以 开元、天宝间天下户千万,至德后残于大兵,饥疫相仍,十耗其九,至晏充使,户不二百万。

现代文:陈谏认为他是管仲、萧何以后第一人,写文章详细论述,大意是: 开元、天宝年间全国住户一千万,至德年后因大战乱,饥荒瘟疫,十去其九,到刘晏任使职,住户不到二百万。

古文:晏通计天下经费,谨察州县灾害,蠲除振救,不使流离死亡。

现代文:刘晏全盘考虑全国开支,细心考察州县灾情,免赋赈灾,不让人民逃荒死亡。

古文:初,州县取富人督漕輓,谓之 船头 ;主邮递,谓之 捉驿 ;税外横取,谓之 白著 。

现代文:起初,州县派富户督办漕运,称作 船头 ;掌管传递,称作 捉驿 ;在赋税之外乱收刮,称作 白著 。

古文:人不堪命,皆去为盗贼。

现代文:人民忍受不了欺压,都跑去当强盗。

古文:上元、宝应间,如袁晁、陈庄、方清、许钦等乱江淮,十余年乃定。

现代文:像上元、宝应年间,袁晁、陈庄、方倩、许钦等人在江淮造反,十几年才平定。

古文:晏始以官船漕,而吏主驿事,罢无名之敛,正盐官法,以裨用度。

现代文:从刘晏开始用官船漕运,命官吏主持驿站事务,免除杂税,制定了食盐专卖制度,来补充收入。

古文:起广德二年,尽建中元年,黜陟使实天下户,收三百余万。

现代文:从广德二年到建中元年,黜陟使调查天下户数,增加了三百多万。

古文:王者爱人,不在赐与,当使之耕耘织纴,常岁平敛之,荒年蠲救之,大率岁增十之一。

现代文:帝王爱护人民,不在于赏赐,应让他们能耕种纺织,丰年平价收购,灾年免赋赈灾,大约每年增加户数十分之一。

古文:而晏尤能时其缓急而先后之。

现代文:刘晏尤其能掌握紧急与否来安排先后。

**古文:每州县荒歉有端,则计官所赢,先令曰: 蠲某物,贷某户。 **

现代文:每当州县饥荒减产的苗头出现,就根据官府的盈余,先行命令说 :免某种赋,免某类户的赋。

古文:民未及困,而奏报已行矣。

现代文:人民没有到困境,而报告已送上了。

古文:议者或讥晏不直赈救,而多贱出以济民者,则又不然。

现代文:有议论批评刘晏不直接赈灾,而多半贱卖来救济人民,这是不对的。

古文:善治病者,不使至危惫;善救灾者,勿使至赈给。

现代文:善于治病的,不让病人到危险状态;善于救灾的,也不让人民到需要赈救的地步。

古文:故赈给少则不足活人,活人多则阙国用,国用阙则复重敛矣;又赈给近侥幸,吏下为奸,强得之多,弱得之少,虽刀锯在前不可禁。

现代文:因赈救少不能养活灾民,救治的人多,国家用度又缺乏了,国家用度缺乏又需要收重赋税;再说赈救近似白拿,下级官吏做手脚,强者所得多,弱者所得少,即使摆着刑具也不能阻止。

古文:以为二害。

现代文:可认为有两大弊病。

古文:灾沴之乡,所乏粮耳,它产尚在,贱以出之,易其杂货,因人之力,转于丰处,或官自用,则国计不乏;多出菽粟,恣之粜运,散入村闾,下户力农,不能诣市,转相沾逮,自免阻饥,不待令驱。

现代文:受灾的地方,缺乏的只是粮食,其他出产还有,贱卖粮食,买当地各种产品,利用人力,运到丰收地区,或者当地官府自己使用,国家开支不致缺乏;可以多支出粮食,让商人贩卖,分散进入村镇,贫穷的农户,不能上集市,辗转也能得到好处,自然免除了阻隔和饥饿,不需命令。

古文:以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。卒,赠司空。

现代文:可认为有两大优点。刘晏又采用了常平法,丰年就高价收购,灾年就低价卖出,一般各州都曾储存粮食三百万斛。

古文:第五琦,字禹珪,京兆长安人。

现代文:这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吗! 第五琦字禹珪,京兆长安人。

古文:少以吏干进,颇能言强国富民术。

现代文:年轻时就以任职干练而被提拔,颇能谈论强国富民的大道理。

古文:天宝中,事韦坚。

现代文:天宝年间,在韦坚手下任职。

古文:坚败,不得调。

现代文:后韦坚被陷害,第五琦也不得升调。

古文:久之,为须江丞,太守贺兰进明才之。

现代文:过了很久才当上了须江县丞,太守贺兰进明颇器重他的才能。

古文:安禄山反,进明徙北海,奏琦为录事参军事。

现代文:安禄山反叛,贺兰进明调驻北海,向玄宗奏请,提升第五琦为录事参军。

**古文:时贼已陷河间、信都,进明未战,玄宗怒,遣使封刀趣之,曰: 不亟进兵,即斩首。 **

现代文:此时安禄山已攻陷河间、信都等地,贺兰进明未派兵抗御,玄宗大怒,派遣使臣持刀赶来宣旨说 :你若不火速发兵,立即斩首。

古文:进明惧,不知所出。

现代文:贺兰进明十分恐惧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古文:琦劝厚以财募勇士,出贼不意。如其计,复收所陷郡。

现代文:第五琦便建议用厚金招募勇士,出其不意奇袭贼军,贺兰进明采用其计,果然收复了失陷的郡县。

古文:肃宗驻彭原,进明遣琦奏事,既谒见,即陈: 今之急在兵,兵强弱在赋,赋所出以江淮为渊。

现代文:肃宗驻彭原时,贺兰进明派第五琦上朝奏事,肃宗接见了他,他陈奏道 :现在是朝廷急需用兵之时,然而军队的强弱在于赋税,赋税多出于江淮一带。

**古文:若假臣一职,请悉东南宝赀,飞饷函、洛,惟陛下命。 **

现代文:倘若能授我一职,我可以收尽东南的财富,立即支援函、洛前线,只待陛下下令。

古文:帝悦,拜监察御史、句当江淮租庸使。

现代文:肃宗听后大喜,拜授第五琦为监察御史、兼江淮租庸使。

古文:迁司虞员外郎、河南等五道支度使。

现代文:又提升他为虞员外郎、河南等五道支度使。

古文:迁司金郎中,兼侍御史、诸道盐铁铸钱使。

现代文:后再升迁司金郎中,兼御史、诸道盐铁铸钱使。

古文:盐铁名使,自琦始。

现代文:盐铁收税官,从第五琦开始。

古文:进度支郎中,兼御史中丞。

现代文:之后他又升任度支郎中,兼御使中丞。

古文:当军兴,随事趣办,人不益赋而用以饶,于是迁户部侍郎、判度支,河南等道支度、转运、租庸、盐铁、铸钱、司农、太府出纳、山南东西、江西、淮南馆驿等使。

现代文:当时正处于战争年代,他遇事速办,使人民不增加负担而国家费用宽裕,于是迁升为户部侍郎、判度支,河南等道支度、转运、租庸、盐铁、铸铁、司农、太府出纳,山南东西二道、江西、淮南馆驿等使。

古文:乾元二年,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现代文:乾元二年,又升迁为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古文:初,琦请铸乾元重宝钱,以一代十。

现代文:当初,第五琦请奏铸造乾元重宝钱,以一个钱代替十个钱用。

古文:既当国,又铸重规,一代五十。

现代文:当他做了国家大臣之后,又铸造了更大的钱币,以一个钱代替五十个钱。

古文:会物价腾踊,饿馑相望,议者以为非是,诏贬忠州长史。

现代文:适逢当时物价猛涨,百姓饥馑,怨声载道,非议者认为是他的过错。皇帝于是下诏将他贬为忠州长史。

古文:会有告琦纳金者,遣御史驰按,琦辞曰: 位宰相,可自持金邪?

现代文:接着又有人控告第五琦接受贿赂,皇帝便派御史火速赶来查究。第五琦申辩说 :我身为宰相,难道自己还贪污受贿吗?

**古文:若付受有状,请归罪有司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你能拿出行贿受贿的证据,请有关官员定我的罪。

古文:御史不晓,以为具服,狱上之,遂长流夷州。

现代文:御史不明真相,以为他全部招认,就将他定了罪,送到夷州长期流放。

古文:宝应初,起为朗州刺史,有异政,拜太子宾客。

现代文:宝应初年,第五琦被起用为朗州刺史,政绩突出,又授官为太子宾客。

古文:吐蕃盗京师,郭子仪表为粮料使,兼御史大夫、关内元帅副使。

现代文:吐蕃偷袭京都,郭子仪举荐他为粮料使,兼御史大夫、关内元帅副使。

古文:改京兆尹。俄加判度支、铸钱、盐铁、转运、常平等使。

现代文:后又改任京兆尹,不久又加封他为判度支、铸钱、盐铁、转运、常平等使。

古文:累封扶风郡公。

现代文:加封他为扶风郡公。

古文:复以户部侍郎兼京兆尹。

现代文:又以户部侍郎兼京兆尹。

古文:坐与鱼朝恩善,贬括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后由于他和鱼朝恩关系密切,受株连贬为括州刺史。

古文:徙饶、湖二州。

现代文:先后转调饶、湖二州刺史。

古文:复为太子宾客、东都留守。

现代文:后又任太子宾客、东都留守。

古文:德宗素闻其才,将复用,召之。

现代文:德宗久闻第五琦的才干,打算再用他,便下诏书召他回京。

古文:会卒,年七十一,赠太子少保。

现代文:不料他却去世了,享年七十一岁,追赠他为太子少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