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九十九

古文:二李元牛杨李逢吉,字虚舟,系出陇西。父颜,有锢疾,逢吉自料医剂,遂通方书。

现代文:李逢吉的字叫虚舟,陇西人。他父亲李颜,患有长期难治的病,李逢吉自己料理求医用药,就懂医书了。

古文:举明经,又擢进士第。

现代文:他考中了明经科,又考中了进士。

古文:范希朝表为振武掌书记,荐之德宗,拜左拾遗。

现代文:范希朝任命他为振武军掌书记,又向唐德宗推荐他,于是被任命为左拾遗。

古文:元和时,迁给事中、皇太子侍读。

现代文:元和年间,他升任给事中、皇太子侍读。

古文:改中书舍人,知礼部贡举。

现代文:后调任中书舍人、知礼部贡举。

古文:未已事,拜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现代文:贡举没结束,升任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古文:诏礼部尚书王播署榜。

现代文:有诏命礼部尚书王播签署贡举发榜。

古文:逢吉性忌刻,险谲多端。

现代文:李逢吉生性忌妒别人超过自己,阴险狡猾诡计多端。

古文:及得位,务偿好恶。

现代文:到任宰相,一心满足个人好恶。

古文:裴度讨淮西,逢吉虑成功,密图沮止,趣和议者请罢诸道兵。

现代文:裴度讨伐淮西,李逢吉怕他立功,阴谋破坏阻挠,促使主和者请求遣回各地派来的军队。

古文:宪宗知而恶之,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宪宗知道后讨厌他,贬他出京城任剑南东川节度使。

古文:穆宗即位,徙山南东道。

现代文:穆宗登基,调他到山南东道。

古文:缘讲侍恩,阴结近幸。

现代文:他依靠曾给皇帝侍读的关系,又私下巴结近侍幸臣。

古文:长庆二年,召入为兵部尚书。

现代文:长庆二年,被召进京城任兵部尚书。

**古文:时度与元稹知政,度尝条稹憸佞,逢吉以为其隙易乘,遂并中之,遣人上变,言: 和王傅于方结客,欲为稹刺度。 **

现代文:当时裴度和元稹执政,裴度曾上奏说元稹谄媚奸邪,李逢吉认为他们的矛盾可利用,就同时中伤他们,派人告发说:和王傅于方结交侠客,想替元稹刺杀裴度。

古文:帝命尚书左仆射韩皋、给事中郑覃与逢吉参鞠方,无状,稹、度坐是皆罢,逢吉代为门下侍郎、平章事。

现代文:皇帝令尚书左仆射韩皋、给事中郑覃和李逢吉共同审讯于方,认为他行为不端,元稹、裴度为这都被罢免了。李逢吉取代裴度担任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古文:因以恩爵动诡薄者,更相挺以诋伤度,于是李绅、韦处厚等诵言度为逢吉排迮,度初得留。

现代文:他又用恩惠和官爵收买品行不好的大臣轮番攻击裴度,这时李绅、韦处厚等人指出裴度受李逢吉排挤,裴度起初才能留在朝中。

古文:时已失河朔,王智兴以徐叛,李騕以汴叛,国威不振,天下延颈俟相度,而中外交章言之,帝讫不省,度遂外迁。

现代文:当时河朔已丢失了,王智兴据徐州反叛,李宀介据汴州反叛,国家威望扫地,全国人迫切希望任命裴度为宰相,朝廷内外不断上奏要求,皇帝终不省悟,裴度于是被调出京城。

古文:騕平,进尚书右仆射。

现代文:李宀介被讨平后,他升任尚书左仆射。

古文:帝暴疾,中外阻遏,逢吉因中人梁守谦、刘弘规、王守澄议,请立景王为皇太子,帝不能言,颔之而已。

现代文:皇帝突然患病,宫中外廷不通消息,李逢吉通过宦官梁守谦、刘弘规、王守澄提议,请求定景王做皇太子,皇帝不能说话,点头答应了。

古文:明日下诏,皇太子遂定。

现代文:第二天颁下诏书,皇太子就确定了。

古文:郑注得幸于王守澄,逢吉遣从子训赂注,结守澄为奥援,自是肆志无所惮。

现代文:郑注被王守澄宠幸,李逢吉派侄儿李训贿赂郑注,巴结王守澄做靠山,从此肆无忌惮。

古文:其党有张又新、李续、张权舆、刘栖楚、李虞、程昔范、姜洽及训八人,而傅会者又八人,皆任要剧,故号 八关十六子 。

现代文:他的党羽有张又新、李续、张权舆、刘栖楚、李楚、李虞、程昔范、姜洽和李训八个人,巴结他们的又有八个人,都任重要职务,因此号称 八大将十六个儿子 。

古文:有所求请,先赂关子,后达于逢吉,无不得所欲。

现代文:有事求情,先要买通这些人,再转告李逢吉,没有不见效的。

古文:未几,封凉国公。

现代文:不久他被封为凉国公。

古文:敬宗新立,度求入觐,逢吉不自安,张权舆为作谶言以沮度,而韦处厚亟为帝言之,计卒不行。

现代文:敬宗刚即位,裴度请求进京朝拜,李逢吉心里不安,张权舆帮他制造谶语来中伤裴度,但韦处厚立即对皇帝分析这事,阴谋终未得逞。

古文:有武昭者,陈留人,果敢而辩。

现代文:有个叫武昭的,是陈留县人,果断、勇敢又善辩。

古文:度之讨蔡,遣说吴元济,元济临以兵,辞不挠,厚礼遣还,度署以军职,从镇太原,除石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裴度讨伐蔡州,派他去劝说吴元济,吴元济用兵器威胁他,他不害怕,吴元济赠厚礼送他回来,裴度任命他在军中任职,又随从镇守太原,被任命为石州刺史。

古文:罢归不得用,怨望,与太学博士李涉、金吾兵曹参军茅汇居长安中,以气侠相许。

现代文:后被罢官回京没被任用,心里怨恨,和太学博士李涉、金吾兵曹参军茅汇住在京城里,以志向、侠义自负。

古文:逢吉与李程同执政,不叶。

现代文:李逢吉和李程共同执政,合不来。

**古文:程族人仍叔谓昭曰: 丞相欲用君,顾逢吉持不可。 **

现代文:李程的亲戚李仍叔对武昭说: 李宰相想任用你,但李逢吉不赞成。

古文:昭愈愤,酒所,语其友刘审,欲刺逢吉。

现代文:武昭更生气了,喝酒时,对他们的朋友刘审说,想刺杀李逢吉。

古文:审窃语权舆,逢吉因汇召见昭,厚相结纳,忿隙得解。

现代文:刘审私下告诉了张权舆,李逢吉通过茅汇叫武昭去见面,送厚礼结交,矛盾消除了。

**古文:逢吉素厚待汇,尝与书曰: 足下当以 自求 字仆,吾当以 利见 字君。 **

现代文:李逢吉一向对茅汇很好,曾写信给他说: 你应称我为知己,我就称你为好友。

古文:辞颇猥昵。

现代文:言词很亲热。

古文:及度将还,复命人发昭事。

现代文:到裴度将回朝廷,李逢吉又派人告发武昭之事。

古文:由是昭、汇皆下狱,命御史中丞王播按之。

现代文:为这武昭、茅汇都被抓进监狱,皇帝令御史中丞王播审讯他们。

古文:训讽汇使诬昭与李程同谋,不然且死。

现代文:李训暗示茅汇诬告武昭和李程合谋,否则将丢命。

**古文:汇不可,曰: 诬人以自免,不为也! **

现代文:茅汇不同意说: 诬告别人解脱自己,我不干!

古文:狱成,昭榜死,汇流崖州,涉康州,仍叔贬道州司马,训流象州。

现代文:案子判决后,武昭被处死了,茅汇流放到崖州,李涉流放到康州,李仍叔贬任道州司马,李训流放到象州。

古文:擢审长寿主簿。

现代文:刘审升任长奉县主簿。

古文:而逢吉谋益露。

现代文:李逢吉的阴谋更加暴露了。

古文:昭死,人皆冤之。

现代文:武昭死了,人们都认为他冤枉。

古文:初,逢吉兴昭狱以止度入而不果,天子知度忠,卒相之。

现代文:开始,李逢吉挑起武昭的案子来阻止裴度进京没有成功,皇帝知道裴度忠诚,最后任命他当了宰相。

古文:逢吉于是浸疏,以检校司空、平章事为山南东道节度使,表李续自副,张又新行军司马。

现代文:李逢吉这时逐渐被疏远,以检校司空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份任山南东道节度使,他任命李续任副使、张又新任行军司马。

古文:顷之,检校司徒。

现代文:不久,他又任检校司徒。

古文:初,门下史田伾倚逢吉亲信,顾财利,进婢,嬖之。

现代文:先前,门下史田亻丕倚仗受李逢吉亲近信任,贪图钱财,亲近婢女,并宠爱她。

古文:伾坐事匿逢吉家,名捕弗获。

现代文:田亻丕犯了罪藏在李逢吉家里,因此指名逮捕没抓到。

古文:及出镇,表随军,满岁不敢集,使人伪过门下省,调房州司马。

现代文:到李逢吉出京任职,请求让他到军中任职,过了一年不敢上任,派人假冒到门下省去,调他任房州司马。

古文:为有司所发,即襄州捕之,诡谰不遣。

现代文:被有关部门告发到襄州去逮捕他,李逢吉抵赖不交出来。

古文:御史劾奏,诏夺一季俸,因是贬续为涪州刺史,又新汀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御史上奏弹劾李逢吉,有诏扣发他一季度的薪俸,为这贬李续任涪州刺史、张又新为汀州刺史。

古文:久乃徙宣武,以太子太师为东都留守。

现代文:很长时间后贬李逢吉任宣武军节度使,后又以太子太师身份担任东都留守。

古文:父于陵,始见识于浙西观察使韩滉,妻以其女。

现代文:到李训执政,召他进京任命为尚书左仆射,因脚患病不能上朝,以司徒身份退休;后去世了,享年七十八岁,赠官太尉,赐谥号叫成。

**古文:归谓妻曰: 吾阅人多矣,后贵且寿无若生者,有子必位宰相。 既而生嗣复,滉抚其顶曰: 名与位皆逾其父,杨氏之庆也。 **

现代文:他没有儿子,要堂弟的儿子李植继承他。杨嗣复的字是继之。他父亲杨于陵,开始受浙西观察使韩氵晃赏识,韩氵晃把女儿嫁给他,并回去对妻子说: 我看到的人很多,今后显贵并长寿没有比得上他的,他有儿子一定当宰相。 后来生了杨嗣复,韩氵晃摸着他的头说: 你的名声和地位都超过你父亲,这是杨家值得庆贺的事。

古文:因字曰庆门。

现代文:因此定字叫庆门。

古文:八岁知属文,后擢进士、博学宏辞,与裴度、柳公绰皆为武元衡所知,表署剑南幕府。

现代文:他八岁会写文章,后考中了进士和博学宏辞科。他和裴度、柳公绰都受武元衡赏识,被任命在剑南幕府中任职。

古文:进右拾遗,直史馆。

现代文:后升任右拾遗、直史馆。

古文:尤善礼家学,改太常博士,再迁礼部员外郎。

现代文:他特别擅长礼制学说,故改任太常博士,两次升官后任礼部员外郎。

古文:时于陵为户部侍郎,嗣复避同省,换他官,有诏: 同司,亲大功以上,非联判句检官长,皆勿避。

现代文:当时杨于陵任户部侍郎,杨嗣复为避免同在尚书省任职,请求改任别的职务,皇帝下诏说 :同部门官员有大功以上丧服的亲戚,不是共同负责同一事务和考核官员的,都不要回避。

**古文:官同职异,虽父子兄弟无嫌。 **

现代文:官名相同但分管不同,即使是父子和亲兄弟也不避嫌。

古文:迁累中书舍人。

现代文:后又升任中书舍人。

古文:嗣复与牛僧孺、李宗闵雅相善,二人辅政,引之,然不欲越父当国,故权知礼部侍郎。

现代文:他和牛僧孺、李宗闵一向要好,他们两人当权,引荐他,但他不想超越父亲当宰相,因此暂任礼部侍郎。

古文:凡二期,得士六十八人,多显官。

现代文:他共主持两次科举,录取贡士六十八人,多数后来当了大官。

古文:文宗嗣位,进户部侍郎。

现代文:唐文宗即位,他升任户部侍郎。

古文:于陵老,求侍不许。

现代文:杨于陵老了,他请求去侍奉皇帝不让。

古文:丧除,擢尚书左丞。

现代文:他守丧期满,升任尚书左丞。

古文:太和中,宗闵罢,嗣复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大和年间,李宗闵罢相,他出任剑南东川节度使。

古文:宗闵复相,徙西川。

现代文:李宗闵又任宰相,他调到剑南西川。

古文:开成初,以户部侍郎召,领诸道盐铁转运使。

现代文:开成初年,召他任户部侍郎,又任诸道盐铁转运使。

古文:俄与李珏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弘农县伯,仍领盐铁。

现代文:不久和李珏同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封弘农县伯爵,仍旧掌管盐铁。

**古文:后紫宸奏事,嗣复为帝言: 陆洿屏居民间,而上书论兵,可劝以官。 **

现代文:后在紫宸殿奏报事务,他对皇帝说 :陆氵夸贬为平民,上奏讨论军事,可任命官职来鼓励。

古文:珏趣和曰: 土多趋竞,能奖洿,贪夫廉矣。

现代文:李珏响应说 :士人多趋炎附势,能褒奖他,贪婪的人也变廉洁了。

**古文:比窦洵直以论事见赏,天下释然,况官洿耶! **

现代文:先前窦洵直因讨论政事受赏,全国都高兴,何况封陆氵夸的官呢!

**古文:帝曰: 朕赏洵直,褒其心尔。 **

现代文:皇帝说: 我奖赏窦洵直,是褒奖他的忠心。

**古文:郑覃不平曰: 彼苞藏固未易知。 **

现代文:郑覃不满地说 :他的内心肯定难以知道。

**古文:嗣复曰: 洵直无邪,臣知之。 **

现代文:杨嗣复说 :窦洵直没有坏心,我了解他。

**古文:覃曰: 陛下当察朋党。 **

现代文:郑覃说 :皇上应提防宗派。

**古文:嗣复曰: 覃疑臣党,臣应免。 **

现代文:他说 :郑覃怀疑我拉宗派,我应免职。

古文:即再拜祈罢。

现代文:马上拜两次请求罢相。

**古文:珏见言切,缪曰: 朋党固少弭。 覃曰: 附离复生。 **

现代文:李珏看郑覃说得太生硬,转弯说: 宗派确实几乎消灭了。 郑覃说: 有头子又产生了。

**古文:帝曰: 向所谓党与,不已尽乎? **

现代文:皇帝说: 过去所说的宗派不是已经完蛋了吗?

**古文:覃曰: 杨汉公、张又新、李续故在。 **

现代文:郑覃说 :杨汉公、张又新、李续还在。

古文:珏乃陈边事,欲绝其语。

现代文:李珏就谈边境情况,想扯开话题。

**古文:覃曰: 论边事安危,臣不如珏;嫉朋比,珏不如臣。 **

现代文:郑覃说: 谈边境情况好坏,我不如李珏;讨厌宗派,李珏不如我。

**古文:嗣复曰: 臣闻左右佩剑,彼此相笑,未知覃果谓谁为朋党邪? **

现代文:杨嗣复说 :我听说左边和右边的佩剑,互相嘲笑,不知郑覃到底说谁拉宗派呢?

**古文:因当香案顿首曰: 臣位宰相,不能进贤退不肖,以朋党获讥,非所以重朝廷。 **

现代文:于是对着香案行顿首礼说 :我当宰相,不能推荐贤才贬斥奸臣,被人嘲讽为拉宗派,这不能维护朝廷的威信。

古文:固乞罢,帝方委以政,故尉安之。

现代文:坚决请求罢相,皇帝正靠他辅政,所以安慰他。

古文:它日,帝问: 符谶可信乎?

现代文:有一天,皇帝问: 图谶可以相信吗?

**古文:何从而生? **

现代文:什么时候产生的?

古文:嗣复曰: 汉光武以谶决事,隋文帝亦喜之,故其书蔓天下。

现代文:他说 :汉光武帝靠谶纬决定政务,隋文帝也喜爱它,所以关于它的书传遍全国。

**古文:班彪《王命论》有所引述,特以止贼乱,非重之也。 **

现代文:班彪《天命论》引用过,只是用它来制止反叛,不是推崇它。

**古文:珏曰: 治乱宜直推人事耳。 帝曰: 然。 **

现代文:李珏说: 治理好坏应直接根据人间情况。 皇帝说 :对。

**古文:又问: 天后时有起布衣为宰相者,果可用乎? **

现代文:皇帝又问 :武则天皇后时有人从百姓直接当宰相,果真可以顶事吗?

古文:嗣复曰: 天后重用刑,轻用官,自为之计耳。

现代文:他说: 武则天皇后注重刑罚,看轻官员,这是亲自治理的办法。

**古文:必责能否,要待历试乃可。 **

现代文:确切知道有无能力,需要试试各级职务才行。

古文:是时延英访对,史官不及知。

现代文:当时延英殿召见谈话,史臣都不知道。

古文:嗣复建言: 故事,正衙,起居注在前;便坐,无所纪录。

现代文:他建议说 :按旧制,在正殿,前面有记起居注的官员;在便殿,没人记录。

古文:姚、赵憬皆请置时政记,不能行。

现代文:姚王焘、赵瞡都请求设置时政记,没能实施。

**古文:臣请延英对宰相语关道德刑政者,委中书门下直日纪录,月付史官。 **

现代文:我请求将皇上在延英殿对宰相谈的有关道德、刑法、政令的话,命中书、门下省值日官记录,每月交给史臣。

古文:它宰相议不同,止。

现代文:其他的宰相看法不同,就搁置了。

**古文:久之,帝又问: 延英政事,孰当记之? **

现代文:一段时间后,皇帝又问道 :延英殿讨论政务,该谁记录?

**古文:珏监修国史,对曰: 臣之职也。 **

现代文:李珏任监修国史,回答说: 这是我的职责。

古文:陈夷行曰: 宰相所录,恐掩蔽圣德,自盗美名。

现代文:陈夷行说: 宰相记录,恐怕隐瞒皇上的仁德,自夸功劳。

**古文:臣向言不欲威权在下者,此也。 **

现代文:我过去说不想让威望权力在臣子身上,就是指这。

古文:珏曰: 夷行疑宰相卖威权,货刑赏。

现代文:李珏说 :陈夷行怀疑宰相中有耍威风弄权势、接受贿赂的。

古文:不然,何自居位而为此言邪?

现代文:不这样,怎么自己任宰相却说这样的话呢?

**古文:臣得罢为幸。 **

现代文:我希望能免职。

**古文:覃曰: 陛下开成初政甚善,三年后,日不逮前。 **

现代文:郑覃说 :皇上开成初年治理得很好,开成三年以后,一天不如一天。

古文:嗣复曰: 开成初,覃、夷行当国,三年后,臣与李珏同进。

现代文:杨嗣复说: 开成初年,郑覃、陈夷行执政,开成三年后,我和李珏一起提升。

古文:臣不能悉心奉职,使政事日不逮前,臣之罪也。

现代文:我不能尽心履行职责,使政务一天不如一天,这是我的过错。

**古文:纵陛下不忍加诛,当自殄灭。 **

现代文:即使皇上不忍心杀我,我也将自杀。

古文:即叩头请从此辞,不敢更至中书,乃趋出。

现代文:马上磕头请求立即辞职,不敢再到中书省来,于是快步走出殿去。

**古文:帝使使者召还,曰: 覃言失,何及此邪? **

现代文:皇帝派使臣召他回来,说: 郑覃的话说错了,你怎么要这样呢?

古文:覃起谢曰: 臣愚不知忌讳,近事虽善,犹未尽公。

现代文:郑覃起身道歉说 :我愚蠢不知道避讳,现在政务虽然好,还不十分公允。

**古文:臣非专斥嗣复,而遽求去,乃不使臣言耳。 **

现代文:我不是单单指责杨嗣复,他马上请求去职,简直不让我说话。

古文:嗣复曰: 陛下月费俸禀数十万,时新异赐必先及,将责臣辅圣功,求至治也。

现代文:杨嗣复说 :皇上每月花费俸禄几十万文钱,赏新鲜稀奇的东西一定先给,是要我辅佐圣王治理,追求尽善尽美。

古文:使不及初,岂臣当死,累陛下之德,奈何?

现代文:如果不如先前,不仅我该死,还连累了皇上的仁德,怎么行呢?

**古文:惟陛下别求贤以自辅。 **

现代文:只有请皇上另找贤才辅佐自己。

**古文:帝曰: 覃偶及之,奚执咎? **

现代文:皇帝说: 郑覃偶尔说到,不要责怪他。

古文:嗣复阖门不肯起,帝乃免覃、夷行相,而嗣复专天下事。

现代文:他闭门不肯到职,皇帝就将郑覃、陈夷行罢相,他独揽了大权。

古文:进门下侍郎。

现代文:后升任门下侍郎。

**古文:建言: 使府官属多,宜省。 **

现代文:他建议说 :使臣官府属员太多,应裁减。

**古文:帝曰: 无反滞才乎? **

现代文:皇帝说: 不会反而压抑人才吧?

**古文:对曰: 才者自异,汰去粃滓者,菁华乃出。 **

现代文:他回答说 :有才能的自然例外,淘汰秕糠,好米就出来了。

**古文:帝曰: 昔萧复乘政,难言者必言,卿其志之! **

现代文:皇帝说 :过去萧复任宰相,难办的事必定去办,你要记住这事!

古文:未几,帝崩,中尉仇士良废遗诏,立武宗。

现代文:不久,皇帝去世了,护军中尉仇士良违背留下的诏命,拥立武宗。

古文:帝之立,非宰相意,故内薄执政臣,不加礼,自用李德裕而罢嗣复为吏部尚书,出为湖南观察使。

现代文:武宗即位,不是宰相的主张,所以轻视宰相们,不予礼遇,自己任用了李德裕,将杨嗣复罢相,任命为吏部尚书,出京任湖南观察使。

古文:会诛薛季棱、刘弘逸,中人多言尝附嗣复、珏,不利于陛下。

现代文:遇上处死了薛季眣、刘弘逸,宦官多有人说他们曾依附杨嗣复、李珏,对皇帝不利。

古文:帝刚急,即诏中使分道诛嗣复等,德裕与崔郓、崔珙等诣延英言: 故事,大臣非恶状明白,未有诛死者。

现代文:皇帝刚强急躁,马上下诏命使者到各地去杀杨嗣复等人。李德裕和崔郸、崔珙等人到延英殿上奏说: 按旧制,重臣除非罪行明显,没有处死的。

**古文:昔太宗、玄宗、德宗三帝,皆尝用重刑,后无不悔,愿徐思其宜,使天下知盛德有所容,不欲人以为冤。 **

现代文:过去太宗、玄宗、德宗三位皇帝,都曾施用重刑,事后没有不后悔的,希望慢慢想更好的办法,让全国人知道皇上宽宏大量,不让人们认为冤枉。

古文:帝曰: 朕缵嗣之际,宰相何尝比数!

现代文:皇帝说 :我即位的时候,你们当宰相没有?

古文:且珏等各有附会,若珏、季棱属陈王,犹是先帝意。

现代文:李珏等人各有效忠对象,李珏、薛季眣想拥立陈王,还是父皇的意图。

古文:如嗣复、弘逸属安王,乃内为杨妃谋。

现代文:杨嗣复、刘弘逸想拥立安王,是为宫中杨妃效力。

**古文:且其所绐书曰: 姑何不斅天后? **

现代文:他们送给她的信中说: 您为什么不效法武则天皇后?

**古文:德裕曰: 飞语难辨。 **

现代文:李德裕说: 流言难分真假。

古文:帝曰: 妃昔有疾,先帝许其弟入侍,得通其谋。禁中证左尤具,我不欲暴于外。

现代文:皇帝说 :杨妃过去有病,父皇让她弟弟进宫侍奉,将他们的计划传了进来,宫中证据非常齐全,我不想在外面宣扬。

**古文:使安王立,肯容我耶? **

现代文:假如安王即位,能容下我吗?

**古文:言毕戚然,乃曰: 为卿赦之! **

现代文:说完后很伤心,后说 :为你赦免了他!

古文:因追使者还,贬嗣复潮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派人追回了使者,将杨嗣复贬为潮州刺史。

古文:宣宗立,起为江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宣宗即位,升他任江州刺史,又召他进京任吏部尚书。

古文:以吏部尚书召,道岳州卒,年六十六,赠尚书左仆射,谥曰孝穆。

现代文:他走到岳州去世了,享年六十六岁,赠官尚书左仆射,赐谥号叫孝穆。

古文:嗣复领贡举时,于陵自洛入朝,乃率门生出迎,置酒第中,于陵坐堂上,嗣复与诸生坐两序。

现代文:他掌管科举时,杨于陵从洛阳进京朝拜,他就带领学生出去迎接,在家中摆酒,他父亲坐在大堂上,他和众学生坐在两边。

古文:始于陵在考功,擢浙东观察使李师稷及第,时亦在焉。

现代文:当初他父亲在京城任职时,录取了浙东观察使李师稷,他当时也在座。

古文:人谓杨氏上下门生,世以为美。

现代文:人们称他们是杨家两代的学生,当时人认为很荣耀。

古文:嗣复五子,其显者:授、损。

现代文:他有五个儿子,其中突出的是杨授、杨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