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四

古文:二李戴刘崔李纲,字文纪,观州蓚人。

现代文:李纲别名文纪,观州县人。

古文:少慷慨,尚风节。

现代文:他年轻时意气风发,崇尚气节。

古文:始名瑗,慕张纲为人,改焉。

现代文:原名叫瑗,敬仰东汉张纲的人品就改名叫纲。

古文: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。

现代文:在北周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。

古文:宣帝将杀宪,召僚属诬左其罪,纲矢死无桡辞。

现代文:宣帝宇文斌贝准备杀害宇文宪,召集官员属吏罗织罪名,李纲誓死不说屈服的话。

古文:及宪诛,露车载尸,故吏奔匿,纲抚棺号恸,为瘗讫,乃去。

现代文:宇文宪遇害后,用敞车把他的尸体拖出来时,原来的属吏们都躲藏了,李纲却拍着棺木放声痛哭,埋葬完毕才离去。

古文:事隋为太子洗马。

现代文:隋文帝开皇末年任太子洗马。

古文:太子勇宴宫臣,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,又歌《武媚娘曲》。

现代文:皇太子杨勇曾设宴款待东宫的官吏,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,还唱《武媚娘曲》。

**古文:纲曰: 令则官调护,乃自比倡优,进淫声,惑视听,诚使上闻之,岂不为殿下累乎?臣请正其罪。 **

现代文:李纲说: 唐令则的职责是调理保护太子,却把自己混同卖唱的,唱庸俗下流的歌曲,污染人心,如果传到皇上那里,岂不连累了殿下?请您赶快追究他的罪过。

**古文:勇曰: 置之,我欲为乐耳! **

现代文:杨勇说: 别管他,我要让大家高兴高兴!

古文:后勇废,文帝切让,官属无敢对,纲独曰: 陛下不素教,故太子至此。

现代文:后来杨勇废除了太子身份,文帝严厉指责东宫的官吏,没有人敢做声,惟独李纲说: 陛下一直教导不力,所以太子成了这个样子。

古文:太子资中人,得贤者辅而善,得不肖导而恶,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?

现代文:太子天赋平常,有贤明的人帮助就可以成才,让不贤的人影响就变坏了,怎么让弹琴唱歌打猎游玩的家伙成天在他身边?

**古文:何特太子罪邪? **

现代文:哪里只是太子的罪错呢?

**古文:帝曰: 以汝为洗马,何不择人? **

现代文:文帝说: 派你任太子洗马,难道不是选择贤人?

**古文:纲曰: 臣非东宫得言者。 **

现代文:李纲说 :我在东宫没有说话余地。

**古文:帝曰: 朕过矣! **

现代文:文帝说 :是我错了!

古文:擢尚书右丞。

现代文:提升他为尚书右丞。

古文:时杨素、苏威用事,纲据正不诡迎随,素等多憾。

现代文:当时杨素、苏威把持朝政,李纲坚持正义不愿巧言逢迎,杨素等人产生了怨恨。

古文: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,素言林邑多珍赀,非纲不可任,遂署行军司马。

现代文:碰巧大将军刘方讨伐林邑,杨素对文帝说林邑有很多珍宝财物,不是李纲这样廉正的人不能担任司马,于是任命李纲为代理行军司马。

古文:方揣素指,数危辱之,几殆。

现代文:刘方秉承杨素的分付,多次冤屈侮辱李纲,差点儿整死。

古文:军还,不得调。

现代文:部队回朝后,他不被任用。

古文:稍除齐王府司马。

现代文:后来任命为齐王府司马。

古文:复诏出南海,应接林邑。

现代文:又派他到南海县,同林邑周旋。

古文:久不召,乃身入奏。

现代文:长时间不调他回京,他就自己回京汇报情况。

古文:威劾纲擅去所部,以属吏。

现代文:苏威又弹劾他擅离职守,交主管官吏处理。

古文:会赦免,屏居鄠。

现代文:不久得到赦免,隐居到县。

古文:大业末,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。

现代文:炀帝大业末年,叛军首领何潘仁劫持他去任长史。

古文:高祖平京师,纲上谒,授丞相府司录参军,封新昌县公,领选举。

现代文:唐高祖李渊平定长安后,李纲投奔高祖,被任命为丞相府司录参军,封新昌县公,专管选拔人才。

古文:受禅,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。

现代文:高祖登上帝位后,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。

古文: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,纵左右攘夺,民愁苦,宇文歆谏,不听,腾状显言,王坐免。

现代文: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,放纵手下的人抢夺财物,百姓忧愁痛苦,宇文歆劝谏,他不听,就向高祖呈递奏表说明情况。

古文:俄而复留,下危惴。

现代文:李元吉获罪免职。不久复职留守并州,下级官兵恐惧不安。

古文:刘武周入太原,元吉惧,弃军奔京师,并州陷。

现代文:刘武周打到了太原,李元吉害怕,抛下军队逃回长安,并州沦陷。

古文:帝怒,谓纲曰: 王年少,不习事,故以歆及窦诞佐之。

现代文:高祖恼火,对李纲说: 元吉年轻,还不懂世事,所以派宇文歆和窦诞帮助他。

古文:太原,兴王地,兵十万,粟支十年,奈何一旦弃去?

现代文:太原,这是唐朝的发祥地,有十万人马,预付了十年给养,怎么一下子就丢下跑走呢?

**古文:歆建此计,我当斩于军。 **

现代文:宇文歆提出这个主意,我要当着军队的面处斩他。

古文:纲曰: 王过恶,诞养成之。

现代文:李纲说: 齐王的过失,是窦诞姑息造成的。

古文:歆事王浅,有阙必诤。

现代文:宇文歆侍奉齐王的时间短,有差失他就劝阻。

**古文:今赖歆计,使陛下不失爱子,且有功,又可加罪乎? **

现代文:现在正是靠了宇文歆的计谋,使陛下不失去爱子,本来有功,还能给他判罪吗?

**古文:翼日,帝悟,引纲升御榻,劳曰: 卿不言,我几滥罚。 **

现代文:第二天,高祖明白过来了,带李纲坐到御榻上,慰劳他说: 您不劝我,我差点儿错杀人了。

古文:于是释歆,然犹贷诞也。

现代文:于是释放了宇文歆,却也宽免了窦诞。

古文:帝以舞工安叱奴为散骑常侍,纲谏曰: 周家均工乐胥不得预士伍,虽复妙如师襄,才如子野,皆继世不易业。

现代文:高祖任命歌舞艺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,李纲劝谏说: 根据《周礼》规定,音乐、歌舞艺人不能做官。即使就是神妙像春秋时卫国的乐官师襄,才干像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子野,也都是父子相传不能改变职业。

**古文:故魏武使祢衡击鼓,衡先解朝衣,曰: 不敢以先王法服为伶人衣。 **

现代文:所以曹操让祢衡敲鼓,祢衡先脱去官员的服装,说: 不敢把前代君王规定的服装作为艺人的衣裳。

古文:齐高纬封曹妙达为王,以安马驹开府,有国家者,可为鉴戒。

现代文:北齐后主高纬把曹妙达封为王侯,给安马驹授予开府头衔,后世国君,应该作为鉴戒。

**古文:今新造天下,开太平之基,功臣赏未及遍,高才犹伏草茅,而先令舞胡鸣玉曳组,位五品,趋丹地,殆非创业垂统、贻子孙之道也。 **

现代文:如今刚刚平定天下,开创了太平的基业,有功之臣还没有全部封赏,才智高超的人还滞留在民间,却先让歌舞胡人穿上官服,登上五品官位,跑进朝廷,完全不是创建功业传给子孙的办法。

古文:帝不纳。

现代文:高祖没有采纳。

古文:纲在东宫,太子建成尤加礼,尝游温汤,纲疾不从。

现代文:李纲兼任太子詹事,隐太子李建成特别尊重他,李建成一次到温泉去,李纲由于生病没有同去。

古文:有进鱼者,太子使脍之,唐俭、赵元楷自言其能。

现代文:有人送鱼来,太子叫做成鱼脍,唐俭、赵元楷都声称会做。

**古文:太子曰: 操刀脍鲤和鼎味,公等善之。若弼谐审谕,固属纲矣。 **

现代文:李建成说: 挥刀切鱼烹调菜肴,您诸位善长;至于和谐辅佐详尽指点,那就是李纲的特长。

古文:遣使赐绢二百匹。

现代文:派遣使者赏赐两百匹绢帛给他。

古文:后太子浸狎亡赖,猜间朝廷,纲频谏不见听,遂乞骸骨。

现代文:后来李建成逐渐结交一些没有德行的人,猜疑朝廷,李纲频频劝谏不被理睬,就请求退休。

**古文:帝骂曰: 卿为潘仁长史,而羞朕尚书邪? **

现代文:高祖责问他说: 你愿意给何潘仁当长史,却为给我当尚书感到耻辱吗?

古文:纲顿首曰: 潘仁,贼也,志残杀,然每谏辄止,为其长史,故无愧。

现代文:李纲伏地叩头说: 何潘仁,是个盗贼,确实经常杀人害命,但是往往一劝就不杀,给他当长史,所以没有愧疚。

古文:陛下功成,厚自伐,臣言如持水内石,敢久为尚书乎?

现代文:陛下功业圆满,很有些居功自傲,我说话就像把水泼在石头上一滴不进,还敢长期当尚书吗?

**古文:且臣事东宫,东宫又与臣忤,是以上印绶。 **

现代文:再说我侍奉太子,太子又不听劝,因此请求辞职。

**古文:帝谢曰: 知公直士,幸卒辅吾儿。 **

现代文:高祖道歉说 :我了解您为人正直,希望尽力帮助我的孩子。

古文:乃拜太子少保,尚书、詹事如故。

现代文:于是提升为太子少保,礼部尚书、太子詹事一一照旧。

古文:纲上书太子曰: 纲老矣,幸未就木,备位保傅,冀得效愚鄙。

现代文:李纲又呈递书信劝谏李建成说: 我老了,有幸还没有死去,充任太子少保,希望报效微薄的力量。

古文:日殿下饮酒过量,非养生之道。

现代文:近来殿下饮酒过多,这不符合保养身体的原则。

**古文:凡为人子,务孝谨,以慰上心,不宜听受邪说,与朝廷生槊间。 **

现代文:凡是当儿子的,务必对父母孝顺,对兄弟友爱,以便抚慰父皇的心灵,不应当听信不正的意见,对朝廷产生猜忌。

古文:太子览书不怿,所为益纵。

现代文:李建成读罢很不高兴,行为更加放纵。

古文:纲悒悒不自赖,固请老,优诏解尚书。

现代文:李纲郁郁不乐,没有指望,坚决要求退休,优待下诏免去了礼部尚书。

古文:帝以纲隋名臣,手敕未尝名。

现代文:高祖认为李纲是隋朝有名望的老臣,亲写诏书还不曾称呼他的名字。

古文:贞观四年,复为少师。

现代文:太宗贞观四年,再任太子少师。

古文:以足疾赐步舆,听乘至閤,问以政事。

现代文:因为腿脚生病特地赐给他轿子,听任他坐到宫殿门前,咨询治国大计。

古文:诣东宫,太子承乾为拜,每听政,必诏纲与房玄龄、王珪侍坐。

现代文:进东宫,太子李承乾向他礼拜,太子每次亲自处理政务,太宗必然命令李纲和房玄龄、王王圭在场辅佐。

**古文:尝言曰: 托六尺之孤,寄百里之命,古人为难,纲以为易! **

现代文:李纲曾说: 接受前辈君主的委托,辅佐幼小的孤儿君主,保护遥远的垂危生命,古人认为困难,我却认为容易。

古文:故发言陈事,毅然不可夺。

现代文:所以每当发表议论,态度坚决不可改变本来意志。

古文:及疾,帝遣玄龄至家存问。

现代文:患病时,太宗派遣房玄龄登门问候。

古文:明年卒,年八十五,赠开府仪同三司,谥曰贞,太子为立碑。

现代文:第二年去世,享年八十五岁,追认开府仪同三司头衔,谥号为 贞 ,皇太子为他立碑。

古文:初,齐王宪女嫠居,纲厚恤之。

现代文:当年,北周齐王宇文宪的女儿孤身守寡,李纲提供了丰厚的抚恤经费。

古文:及卒,女被发号哭,如丧其亲然。

现代文:李纲去世,齐王的寡女披头散发放声痛哭,如同死了亲生父亲。

古文:纲在隋,宦不进,筮之得《鼎》。筮人曰: 君当为卿辅,然待易姓乃如志。

现代文:李纲在隋朝,官运不通,占卜得了一个蕴含革故鼎新和折鼎覆饣束意义的 鼎 卦,卜卦人说: 您会成为卿相,但等到改朝换代才能实现理想。

**古文:仕不知退,折足为败。 **

现代文:现在如不隐退,就会遭受亡国殉葬的灾祸。

古文:故纲虽显于唐,数称疾辞位云。

现代文:所以李纲虽然在唐朝官高位显,多次称病辞职。

古文:孙安仁、安静。

现代文:有两个孙儿李安仁、李安静。

古文:安仁,永徽中为太子左庶子,太子忠废还邸,寮属奔散,独安仁泣拜而去。

现代文:李安仁,高宗永徽年间任太子左庶子,太子李忠被废回到他的封地陈州府第去时,东宫的官吏们都逃走了,惟独李安仁哭泣着礼拜告别后才走。

古文:终恒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在恒州刺史的任上去世。

古文:安静,天授中为右卫将军。

现代文:李安静,武则天天授年间任右卫将军。

古文:武氏革命,群臣皆劝进,安静独无所请。

现代文:武氏要改唐为周,朝廷百官都鼓动她登皇帝位,惟独李安静不愿附和。

古文:及收系狱,来俊臣问状,安静曰: 正以我唐旧臣,杀之可也。

现代文:他被关进监狱后,来俊臣审问案情,李安静说 :正因为我是唐朝旧臣,杀掉是可以的。

**古文:若诘其状,吾谁欺? **

现代文:如果问我的罪状,我欺负过谁?

古文:俊臣诬杀之。

现代文:来俊臣诬陷杀害了他。

古文:会昌中,录忠臣后,访子孙已绝,乃赠安静太子少师。

现代文:武宗会昌年间,登记忠臣的后代,查问李安静已没有子孙,就追认他为太子少师。

古文:自纲五世同居,安仁、安静复以义烈闻,世称李氏不衰。

现代文:从李纲起五代都是朝臣,李安仁、李安静又以刚正守节闻名,世人称赞李氏家族道德崇高不会衰微。

古文:李大亮,京兆泾阳人。

现代文:李大亮,京兆泾阳县人。

古文:祖琰,为魏度支尚书。

现代文:曾祖父名琰,北魏时官至度支尚书。

古文:大亮有文武才略,隋末,署庞玉行军兵曹。

现代文:李大亮富有文学才气,用兵韬略,隋朝末年,在韩国公庞玉手下任代理行军兵曹。

古文:李密寇东都,玉战败,大亮被禽。

现代文:李密进攻洛阳,庞玉吃了败仗,李大亮被俘。

古文:贼将张弼异之,就执百余人皆死,独释大亮,引与语,遂定交。

现代文:李密的部将张弼认为他是个优异人才,同时被俘的一百多人都遭杀害,惟独释放了李大亮,带进军营交谈,于是结为朋友。

古文:高祖入关,大亮自归,授土门令。

现代文:高祖李渊进入关中,李大亮主动投奔了唐朝,被任命为土门县令。

古文:方岁饥,境多盗贼。

现代文:碰上百姓正闹饥荒,境内盗贼很多。

古文:大亮招亡散,抚贫瘠,卖所乘马,稍稍资业之,劝垦田,岁大熟。

现代文:李大亮招集流亡百姓,安抚贫困人家,卖掉自己所骑的马,凑钱资助他们安家,鼓励他们生产自救,当年获得大丰收。

古文:间出击盗,所至辄平。

现代文:抓住时机袭击贼寇,打到哪里,哪里就安定下来。

古文:秦王行北境,下书奖劳,赐马五乘,帛五十段。

现代文:秦王李世民巡视安抚北部边境,写来书信赞扬慰问他,赏给五匹战马,五十段绢帛。

古文:顷之,胡贼大至,大亮度不能拒,乃单马诣营说豪帅,为分别祸福,贼众感服,遂相率降。

现代文:后来,大批胡兵侵犯县境,李大亮考虑不能硬打,就单人独骑走进敌人军营,说服敌军主帅,讲明利害得失,胡兵将帅们都感动信服,纷纷归降。

古文:大亮杀所乘马与之食,至步而返。

现代文:李大亮杀掉自己所骑的马,跟他们饮宴,步行回府。

古文:帝闻之悦,擢金州总管府司马。

现代文:高祖知道后特别高兴,提拔他为金州总管府司马。

古文:王弘烈据襄阳,诏大亮安抚樊、邓,因图之,进击,下十余城。

现代文:当时王世充派遣他的侄儿王弘烈占领了襄阳,朝廷命令李大亮安抚樊城、邓城军民,准备夺回襄阳,李大亮挥师进攻,夺取了十多处城池。

古文:迁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他改任安州刺史。

古文:复使徇广州,至九江,会辅公祏反,以计禽其将张善安。

现代文:又命令他去攻占广州的土地,军队进入九江,遇上辅公礻石叛乱,李大亮用计活捉了他的部将张善安。

古文:公祏方围猷州,刺史左难当固守,大亮率兵击走之。

现代文:辅公礻石又派兵围攻猷州,猷州刺史左难当据城固守,李大亮率领部队帮助打败了叛军。

古文:迁越州都督。

现代文:他改任越州都督。

古文:贞观初,徙交州,封武阳县男。

现代文:太宗贞观初年,李大亮改任交州都督,封武阳县男爵号。

古文:召授太府卿,复出凉州都督。

现代文:后来调回朝廷任太府卿,又离京任凉州都督。

古文:尝有台使见名鹰,讽大亮献之。

现代文:曾有一位朝廷使者看到一只良种鹰,婉言动员李大亮进献给太宗。

古文:大亮密表曰: 陛下绝畋猎久矣,而使者求鹰。

现代文:李大亮呈递密封奏表给太宗说: 陛下禁止自己打猎已很久了,但朝廷使者替陛下要鹰。

**古文:信陛下意邪,乃乖昔旨;如其擅求,是使非其才。 **

现代文:如果是陛下的意图,就违背了原来的宗旨;如果是使者的主意,就是使者选派得不恰当。

古文:太宗报书曰: 有臣如此,朕何忧!

现代文:太宗给他写回信说: 有你这样的臣子,我还担心什么?

**古文:古人以一言之重订千金,今赐胡瓶一,虽亡千镒,乃朕所自御。 **

现代文:古人赞扬语言可贵说是一字千金,现赏赐给你一只胡瓶,虽然没有千金的价值,它可是我自己使用的爱物。

**古文:又赐荀悦《汉纪》,曰: 悦论议深博,极为政之体,公宜绎味之。 **

现代文:又赐给东汉荀悦的《汉纪》一部,写道 :荀悦说理博大精深,穷尽了治国方略,你应该研读品味。

古文:时突厥亡,帝遂欲怀四夷,诸部降者,人赐袍一领、帛五匹,首领拜将军、中郎将,列五品者赢百员。

现代文:突厥灭亡后,太宗于是打算安抚各地边远民族,凡是归降唐朝的,每人发一件袍子、五匹绢帛,首领被任命为将军、中郎将,得到五品以上官职的超过一百人。

古文:又置降胡河南。

现代文:还把归降的少数民族安置在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。

古文: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,使以绥大度设、拓设、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,峙粮碛口赈其饥。

现代文:任命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,派他去安抚还没有归附的大度设、拓设、泥熟特勒以及七姓部族,用碛口储备的粮食救济他们。

古文:大亮上言: 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。

现代文:李大亮呈递奏疏说 :我听说要安抚边远民族,一定要先使内地安宁。

古文:中国,天下本根,四夷犹枝叶也。

现代文:中原百姓,是国家的根干,边远民族如同枝叶。

古文:残本根,厚枝叶,而曰求安,未之有也。

现代文:损伤根干,培补枝叶,却希望安定,还没有过。

古文:属者突厥倾国入朝,陛下不即俘江淮变其俗,而加赐物帛,悉官之,引处内地,岂久安计哉?

现代文:近来突厥全国出动投奔我朝,陛下又不能押送到长江淮河之间去改变他们的习俗,反而赏赐财物,全都授予官职,安置在内地居住,这哪里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呢?

古文:今伊吾虽臣,远在荒卤。

现代文:现在伊吾虽然已经归顺,却在遥远的沙碱地区。

古文:臣以为诸称籓请附者,宜羁縻受之,使居塞外,畏威怀德,永为籓臣。

现代文:我认为对于那些愿意作为大唐属国的部族,应当确立这种隶属关系,让他们居住在北部边境,畏惧大唐的威力,怀念大唐的恩德,永远充当附属大臣。

古文:谓之荒服者,故臣而不内,所谓行虚惠,收实福。

现代文:因为是边远民族,所以只让他服从而不收留,这就是给予名义上的恩惠,得到实质上的利益。

古文:河西积困夷狄,州县萧条,加因隋乱,残耗已甚。

现代文:河西的民众,粮食被征集来防御外族入侵,每个州县凋敝冷落,加上是在隋朝末年的大乱之后,人口财物减少消耗太多。

**古文:臣愚愿停招慰,省劳役,使边人得就农畮,此中国利也。 **

现代文:我的想法是停止招收抚慰外族民众,减少劳役负担,使边地百姓从事农业生产,这是朝廷的利益所在。

古文:帝纳其计。

现代文: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古文:八年,为剑南道巡省大使。

现代文:贞观八年,任剑南道巡省大使。

古文:会讨吐谷浑,为河东道行军总管,与李靖俱出北道,涉青海,观河源,与虏遇蜀浑山,大战,破之,俘其名王,获杂畜数万,进爵为公。

现代文:征讨吐谷浑时,李大亮任河东道行军总管,与大总管李靖从北路进军,途经青海、河源,在蜀浑山和敌军相遇,一场大战,打败了敌军,俘虏了一位著名的王,缴获各种牲畜几万头,进封他为国公爵号。

古文:拜右卫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后来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。

古文:晋王为皇太子,诏大亮兼右卫率,又兼工部尚书,身三职,宿卫两宫。

现代文:晋王李治立为太子时,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,还兼任工部尚书,一身兼三职,在皇帝、太子两处值班警卫。

古文:每番直,常假寐。

现代文:李大亮值夜班,经常通宵和衣而睡。

**古文:帝劳曰: 公在,我得酣卧。 **

现代文:太宗曾经慰问他说 :到您值夜班时,我就睡得很香甜。

古文:十八年,幸洛阳,诏副房玄龄居守。

现代文:贞观十八年,太宗巡视洛阳,命令李大亮当房玄龄的副手留守长安。

古文:玄龄称 有王陵、周勃节,可倚大事 。

现代文:房玄龄称赞他 有西汉王陵、周勃的气节,可以委任重大职责 。

古文:俄寝疾,帝亲和药,驿赐之。

现代文:不久患病卧床不起,太宗亲自为他调配药方,派邮差飞马传送给他。

古文:临终,表请罢辽东役;又言京师宗庙所在,愿以关中为意。

现代文:临终前,写奏表请求停止征讨高丽;还说长安是京城,希望记住关中。

**古文:就稿,叹曰: 吾闻男子不死妇人手! **

现代文:奏表写成后,叹息说: 我听说男子汉不死在女人的手中。

古文:命屏左右,言终卒,年五十九。

现代文:于是命令人们走开,说完就去世了,享年五十九岁。

古文:将敛,家无珠玉为含,惟贮米五斛、布三十端。

现代文:入殓时,家中没有珍珠玉石让他含在口里,只剩五斛米、三十匹布。

古文:帝哭为恸。

现代文:太宗哭得很悲痛。

古文:赠兵部尚书、秦州都督,谥曰懿,陪葬昭陵。

现代文:追认他为兵部尚书、秦州都督,谥号为 懿 ,安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昭陵墓地。

古文:大亮性忠谨,外若不能言,而内刚烈,不可干非其义。

现代文:李大亮性情忠诚谨慎,外表好像不善言谈,但气质刚正坚贞,不能触犯他的礼仪原则。

古文:对天子争是非,无回挠。

现代文:跟皇帝争论是非,也不迂回屈从。

古文:至妻子未始见惰容,事兄嫂以礼闻。

现代文:即使是夫人孩子也不曾见他有萎靡懈怠的神色,伺候哥嫂以恭敬闻名。

古文:位通显,居陋狭甚。

现代文:他地位高名声大,但住宅简陋矮小得很。

古文:在越州写书数百卷,及去,留都督署。

现代文:在越州撰写书稿几百卷,调离时,留在了越州都督府。

**古文:初,破公祏,以功赐奴婢百口,谓曰: 而曹皆衣冠子女,不幸破亡,吾何忍录而为隶乎? **

现代文:当初,打败辅公礻石后,按军功赏赐给他一百名男女奴仆,他说道: 你们都是官绅人家的子女,不幸家破人亡,我怎忍心把你们留下做奴隶呀?

古文:纵遣之。

现代文:释放了他们。

古文:高祖闻,咨美,更赐俚婢二十。

现代文:高祖知道后,赞美他,改赐了二十名俚族女仆。

古文:后破吐谷浑,复赐奴婢百五十口,悉以遗亲戚。

现代文:后来打败吐谷浑,又赏赐了一百五十名奴婢,他全部送给了亲戚。

古文:葬宗族无后者三十余柩,赀襚加焉。

现代文:安葬没有子孙的族人三十多名,丧葬礼仪加倍隆重。

古文:尝以张弼脱其死,及贵,念有以报之。

现代文:曾因张弼的帮助逃脱了死亡,显贵之后,一心想报答他。

古文:时弼为将作丞,匿不见,大亮求之不能得。

现代文:当时张弼任将作丞,隐藏着不见李大亮,李大亮找不到他。

古文:一日,识诸涂,持弼泣,悉推家财与之,弼拒不受。

现代文:有一天,在路上认出了张弼,握住他的手哭泣,把全部家产送给他,张弼谢绝不愿接受。

**古文:乃言于帝曰: 臣及事陛下,张弼力也,愿悉臣官爵授之。 **

现代文:李大亮就对太宗陈述说 :我能侍奉陛下,是得亏张弼帮助,请把我的官职爵位全部转送给他。

古文:帝为迁弼中郎将、代州都督。

现代文:太宗为此提升张弼为中郎将、代州都督。

古文:世皆贤大亮能报,而多弼不自伐也。

现代文:人们都敬重李大亮不忘报答恩情,赞扬张弼不夸耀自己。

古文:殁后,所育孤姓为大亮行服如所亲者十余人。

现代文:李大亮死后,他抚养的亲族孤儿把他当作父亲服丧的有十多人。

古文:兄子道裕,贞观末为将作匠。

现代文:他哥哥的儿子李道裕,贞观末年任将作匠。

古文:有告张亮反者,诏百官议。

现代文:有人告发张亮谋反,太宗命令朝廷官员们发表意见。

古文:皆言亮当诛,独道裕谓反形未具。

现代文:都说张亮应该处死,只有李道裕一个人说还没有证据。

古文:帝怒不暇省,斩之。

现代文:太宗在气头上没有细想,就杀了张亮。

古文:岁余,刑部侍郎缺,宰相屡进名,不可。

现代文:年底,刑部侍郎空缺,宰相多次推荐人选,都没批准。

古文:帝曰: 朕得之矣。

现代文:太宗说: 我有人选了。

**古文:是尝议张亮者,朕时虽不从,今尚悔之。 **

现代文:这人就是说张亮造反没有证据的李道裕,我当时虽然没有听他,现在还为这事后悔。

古文:遂命道裕。

现代文:于是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。

古文:终大理卿。

现代文:后来官职做到大理卿。

古文:大亮族孙迥秀。

现代文:李大亮有个族间孙儿名迥秀。

古文:迥秀,字茂之。

现代文:李迥秀别名茂之。

古文:及进士第,又中英才杰出科。

现代文: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,参加英材杰出的选拔也被录取。

古文:调相州参军事。

现代文:任命为相州参军。

古文:累转考功员外郎。

现代文:后来调任考功员外郎。

古文:武后爱其材,迁凤阁舍人。

现代文:则天皇后欣赏他的才华,提升为凤阁舍人。

古文:大足初,检校夏官侍郎,仍领选,铨汰文武,号称职,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。

现代文:武则天大足年初,兼任夏官侍郎,仍旧掌管选拔人才的事,任免文武官员,人们认为称职,进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。

古文:张易之兄弟贵骄,因桡意谐媚,士论顿减。

现代文: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显贵骄纵,李迥秀违心逢迎,舆论评价顿时降低。

古文:俄坐赃贬庐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因受贿贪污获罪贬为庐州刺史。

古文:易之诛,贬衡州长史。

现代文:张易之被处死后,李迥秀贬为衡州长史。

古文:中宗即位,召授将作少监。

现代文:中宗李显重登帝位,李迥秀被调回朝廷任将作少监。

古文:累迁鸿胪卿、脩文馆学士。

现代文:接连升任鸿胪卿、修文馆学士。

古文: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,还拜兵部尚书。

现代文:后来离京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,又回朝廷任兵部尚书。

古文:卒,年五十,赠侍中。

现代文:去世时,五十岁,追认为侍中。

古文:迥秀少聪悟,多通宾客。

现代文:李迥秀年轻时聪慧机敏,广泛地交朋结友。

古文:喜饮酒,虽多不乱,当时称其风流。

现代文:爱喝酒,喝得多但不醉,人们都说他是风流人物。

古文:母少贱,妻尝詈媵婢,母闻不乐,迥秀即出其妻。

现代文:他母亲出身低微,妻子有一次喝骂他母亲的随嫁婢女,母亲听见了不高兴,他立即休去了妻子。

**古文:或问之,答曰: 娶妇要欲事姑,苟违颜色,何可留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严厉,他回答说: 娶妻的目的是伺候婆母,如果惹得母亲生气,怎能留她?

古文:武后尝遣内人候其母,或迎置宫中。

现代文:则天皇后曾令宫中女官看望他的母亲,还把他母亲接进皇宫做客。

古文:后所居堂产芝草,犬乳邻猫,中宗以为孝感,旌大门闾。

现代文:后来他的住宅里长出了芝草,他家的狗哺育邻家的猫,中宗认为是他孝心感化的祥兆,让他家在住宅门前挂上旗帜以示表彰。

古文:子齐损,开元中以谋逆诛。

现代文:儿子李齐损,玄宗开元年间,因谋反被处死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