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四

古文:严挺之,名浚,以字行,华州华阴人。

现代文:严挺之,名浚,以字通行,是华州华阴人。

古文:少好学,姿质轩秀。

现代文:年少时就好学,姿质轩昂儒秀。

古文:举进士,并擢制科,调义兴尉,号材吏。

现代文:举进士及第,制科也得中,调任义兴尉,时人称之为材吏,赞誉他很能干。

古文:姚崇为州刺史,异之。

现代文:那时,姚崇为州刺史,很赏识他。

古文:崇执政,引为右拾遗。

现代文:后来,姚崇任相位执政,引荐严挺之为右拾遗。

古文:睿宗好音律,每听忘倦。

现代文:玄宗又长于音律。

古文:先天二年正月望夜,胡人婆陀请然百千灯,因弛门禁,又追赐元年酺,帝御延喜、安福门纵观,昼夜不息,阅月未止。

现代文:先天二年的元宵节,由胡僧婆聗建议,点燃万千灯火,打开宫门,再补赐 元年 玄宗与太上皇到延喜门、安福门观灯。其灯昼夜不息,一个月还未罢息。

古文:挺之上疏谏,以为: 酺者因人所利,合醵为欢也,不使靡敝。

现代文:严挺之上疏劝谏 :元年是让大家在一起聚饮,庆祝皇上登基创业,但不可有失礼仪,放松戒备。

**古文:今暴衣冠,罗伎乐,杂郑、卫之音,纵倡优之玩,不深戒慎,使有司跛倚,下人罢剧,府县里阎课赋苛严,呼嗟道路,贸坏家产,营百戏,扰方春之业,欲同其乐而反遗之患。 **

现代文:如今舞姬乐伎,郑、卫之音不绝。为筹办此宴以致有司偏倚,下人疲惫,百姓增加赋税,甚至有变卖家产的。如此耗损万人之力而为百戏之资,且扰乱了春季的工作,恐怕会形成原想臣民同乐却反遗留祸患。

古文:乃陈 五不可 ,诚意忠到,帝纳焉。

现代文:接着陈述了延长大的 五不可 。意诚词切,皇帝接纳。

古文:侍御史任正名恃风宪,至廷中责詈衣冠,挺之让其不敬,反为所劾,贬万州员外参军事。

现代文:那时,侍御史任正名恃其上官的威仪,在廷中责骂缙绅,严挺之责备他不敬,反遭台司检举,贬为万州员外参军事。

古文:开元中,为考功员外郎,累进给事中,典贡举,时号平允。

现代文:开元年间,任考功员外郎,后升任给事中,主持贡举事,当时称之为公允。

古文:会杜暹、李元纮为相,不相中。

现代文:那时,黄门侍郎杜暹、中书侍郎李元为相,两个人不和。

古文:暹善挺之,而元纮善宋遥,用为中书舍人。

现代文:杜暹平时与严挺之友善,而李元与宋遥友好,引荐宋遥任中书舍人。

**古文:遥校吏部判,取舍与挺之异,言于元纮,元纮屡诘谯,挺之厉言曰: 公位相国,而爱憎反任小人乎? **

现代文:宋遥考核吏部所判等第、取舍与严挺之有不同意见,宋遥去对李元说了,李元多次去责问严挺之,严挺之说 :明公位于国相,而竟然听任小人之言而生爱憎?

**古文:元纮曰: 小人为谁? 曰: 宋遥也。 **

现代文:说时声色俱厉。李元问 :谁是小人? 严挺之说 :就是宋遥。

古文:由是出为登州刺史,改太原少尹。

现代文:为此,严挺之出京任登州刺史,改为太原少尹。

古文:初,殿中监王毛仲持节抵太原朔方籍兵马,后累年,仍移太原取兵仗,挺之不肯应,且以毛仲宠幸,久恐有变,密启于帝。

现代文:事隔几年后,发文件到太原索取兵仗。严挺之以不见皇帝的敕书而不肯给,且认为王毛仲恃宠已久,恐生变故,于是向皇帝密奏。

古文:俄改濮、汴二州刺史,所治皆严威,吏至重足胁息。

现代文:不久,改任他为濮、汴二州刺史。严挺之治州严整有威仪,吏不敢有越轨行为。

古文:会毛仲败死,帝以挺之言忠,召为刑部侍郎,迁太府卿。

现代文:后来王毛仲出事败死,皇帝因严挺之以前的奏言忠君为国,招他为刑部侍郎,升任太府卿。

古文:宰相张九龄雅知之,用为尚书左丞,知吏部选。

现代文:宰相张九龄很赏识他,任他为尚书左丞,要他主管吏部的人才选拔。

古文:李林甫与九龄同辅政,以九龄方得君,谄事之,内实不善也。

现代文:李林甫与张九龄同时为相,因为张九龄那时正被皇帝看重,就表面讨好他,内心却颇忌恨。

古文:户部侍郎萧炅,林甫所引,不知书,尝与挺之言,称蒸尝伏腊,乃为 伏猎 。

现代文:户部侍郎萧炅,是李林甫引荐的,是个不读书的人。曾与严挺之同行去庆吊,将《礼记》中的 蒸尝伏腊 读成 蒸尝伏猎 。

**古文:挺之白九龄: 省中而有伏猎侍郎乎! **

现代文:严挺之回来对张九龄说: 省中岂能有伏猎侍郎!

古文:乃出炅岐州刺史,林甫恨之。

现代文:于是将萧炅贬为岐州刺史,李林甫恨得要死。

古文:九龄欲引以辅政,使往谒林甫,挺之负正,陋其为人,凡三年,非公事不造也,林甫益怨。

现代文:张九龄曾有意引荐严挺之共同辅政,要他去见李林甫。严挺之一向自负严正,鄙薄李林甫的为人。三年中,不是公事从来不登他家门,因此更遭李林甫嫉恨。

古文:会挺之有所诿于蔚州刺史王元琰,林甫使人暴其语禁中,下除洛州刺史,徙绛州。

现代文:其时,蔚州刺史王元琰犯法,严挺之为他辩解了几句,李林甫让人在廷中责问严挺之,于是降官为氵名州刺史,后来调为绛州刺史。

古文:天宝初,帝顾林甫曰: 严挺之安在?

现代文:天宝初年,皇帝曾对李林甫说: 现在严挺之在哪里?

**古文:此其材可用。 **

现代文:这是个可用的人才。

**古文:林甫退召其弟损之与道旧,谆谆款曲,且许美官,因曰: 天子视绛州厚,要当以事自解归,得见上,且大用。 **

现代文:李林甫乃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招到家里叙旧,且许他美官,对他说 :天子对你哥哥很好,你可以用你哥哥的名义,去见天子,将会得到重用的。

古文:因绐挺之使称疾,愿就医京师。

现代文:于是要严挺之假称有病,希望到京师来就医。

古文:林甫已得奏,即言挺之春秋高,有疾,幸闲官得自养。

现代文:李林甫拿到了严挺之的这一 请求 ,就对皇帝说严挺之年纪大了,有病,可以给他一个闲官,让他就医养病。

古文:帝恨吒久之,乃以为员外詹事,诏归东都。

现代文:皇帝听说后,叹息惋惜了好久,于是任他员外詹事,令他回东都。

古文:挺之郁郁成疾,乃自为文志墓,遗令薄葬,敛以时服。

现代文:严挺之郁郁不得志,终于成疾,自己写好墓志,遗令薄葬,大殓时就用平日穿的衣服。

古文:挺之重交游,许与生死不易,嫁故人孤女数十人,当时重之。

现代文:严挺之看重朋友交往,且生死不变。曾为旧友的孤女几十人安排出嫁,为当时人称道。

古文:然溺志于佛,与浮屠惠义善,义卒,衰服送其丧,已乃自葬于其塔左,君子以为偏。

现代文:但后来沉溺于佛,与僧人惠义友善,惠义死,严挺之竟着孝服为他送葬。后来遗嘱将自己葬在惠义塔之左侧。此举,君子以为有偏。

古文:上皇合剑南为一道,擢武成都尹、剑南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儿子严武,广德年间任黄门侍郎、成都尹、剑南节度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