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六十一

古文:李光弼李光弼,营州柳城人。

现代文: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。

古文:父楷洛,本契丹酋长,武后时入朝,累官左羽林大将军,封蓟郡公。

现代文:他父亲李楷洛,本是契丹酋长,武则天时进入朝廷,累官到左羽林大将军,封爵蓟郡公。

古文:吐蕃寇河源,楷洛率精兵击走之。

现代文:吐蕃侵犯河源,李楷洛率精兵击退了他们。

**古文:初行,谓人曰: 贼平,吾不归矣。 **

现代文:出征前,他对别人说: 敌人打败后,我不会回来了。

古文:师还,卒于道,赠营州都督,谥曰忠烈。

现代文:军队归来,他在路上去世了,赠官为营州都督,赐谥号叫忠烈。

古文:光弼严毅沉果,有大略,幼不嬉弄,善骑射。

现代文:李光弼严肃坚毅沉着果断,有出色的谋略。小时候喜欢嬉戏玩耍,擅长骑马射箭。

古文: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,累迁左清道率,兼安北都护,补河西王忠嗣府兵马使,充赤水军使。

现代文:开始任左卫亲府左郎将,多次升官后任左清道率,兼任安北都护,后任河西王忠嗣部下的兵马使。又任赤水军使。

古文:忠嗣遇之厚,虽宿将莫能比。

现代文:王忠嗣对他很好,即使老将都没人比得上。

**古文:尝曰: 它日得我兵者,光弼也。 **

现代文:王忠嗣曾经说 :今后得到我的军队的人是李光弼。

古文:俄袭父封。

现代文:不久,他继承父亲的封爵。

古文:以破吐蕃、吐谷浑功,进云麾将军。

现代文:后因打败吐蕃、吐谷浑的战功,升任云麾将军。

古文: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,知留后事,爱其材,欲以子妻之,光弼引疾去。

现代文:朔方节度使安恩顺任命他为副使,任留后,喜爱他的才干,想将女儿嫁给他,他称病离职。

古文: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异其操,表还长安。

现代文: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欣赏他的节操,上奏让他回到了长安。

古文:安禄山反,郭子仪荐其能,诏摄御史大夫,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,兼云中太守。

现代文:安禄山反叛了,郭子仪推荐他的才能,有诏任命为代理御史大夫,持符节任河东节度副大使,代行节度使权力,兼任云中太守。

古文:寻加魏郡太守、河北采访使。

现代文:不久加封为魏郡太守、河北道采访使。

古文: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,东救常山,次真定,常山团结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。

现代文: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,向东援救常山,驻扎在真定,常山团练兵抓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。

古文:自颜杲卿死,郡为战区,露胔蔽野,光弼酹而哭之,出为贼幽闭者,厚恤其家。

现代文:从颜杲卿死后,常山郡成为战场,死尸遍地,李光弼祭奠哀悼他们,释放被叛军关押的人,给他们家送去丰厚的慰问品。

古文:时贼将史思明、李立节、蔡希德攻饶阳,光弼得思义,不杀,问其计,答曰: 今军行疲劳,逢敌不可支,不如按军入守,料胜而出。

现代文:当时叛军将领史思明、李立节、蔡希德在进攻饶阳,李光弼得到了史忠义,没有杀他,却问他怎样抵敌,他回答说 :现唐军行军疲惫,遇敌抵挡不住,不如收兵守城,有胜利把握再出战。

**古文:虏兵焱锐,弗能持重,图之万全。 光弼曰: 善。 **

现代文:敌军攻击力强,但不能持久,再攻击他们就必胜。 李光弼说 :好。

古文:据城待。明日,思明兵二万傅堞,光弼兵不得出,乃以劲弩五百射之,贼退,徙阵稍北。

现代文:就守城等待,第二天,史思明军队两万人攻城,李光弼的军队不能出城,就用硬弩手五百人射叛军,叛军退却了,转移到偏北处列阵。

古文:光弼出其南,夹滹沱而军。

现代文:李光弼军出城在叛军南边,隔沱水列阵。

古文:思明虽数困,然恃近救,解鞍休士。

现代文:史思明虽多次失败,但倚仗近处救兵,解鞍休息。

古文:是日,饶阳贼五千至九门,光弼谍知之,提轻兵,敛旗鼓,伺贼方饭,袭杀之且尽。

现代文:这天,攻饶阳的叛军五千人到了九门,李光弼探听到这事,率精兵,偃旗息鼓,乘叛军正吃饭时,突袭把叛军几乎杀光了。

古文:思明惧,引去,以奇兵断饟道。马食荐藉,光弼命将取刍行唐,贼钞击之,兵负户战,贼不能夺。

现代文:史思明因害怕退兵了,暗中派军队切断了唐军的运粮路,马无草料,李光弼令将领率兵到行唐去运草料,叛军袭击抢夺草料,唐军依托门板抵抗,叛军夺不去。

古文:会郭子仪收云中,诏悉众出井陉,与光弼合击贼九门西,思明大败,挺身走赵郡,立节中流矢死,希德走钜鹿。

现代文:遇上郭子仪复了云中,有诏命全军开出井陉,和李光弼会合在九门西边攻击叛军,史思明被打得大败脱身逃往赵郡,李立节被流箭射死了,蔡希德逃到了巨鹿。

古文:收稿城等十县,遂攻赵。

现代文:收复了稿城等十个县,于是进攻赵郡。

古文:诏加光弼范阳大都督府长史、范阳节度使。

现代文:有诏加封李光弼为范阳大都督府长史、范阳节度使。

古文:思明繇鼓城入博陵,杀官吏。

现代文:史思明从鼓城进入博陵,杀死了当地的官员。

古文:景城、河间、信都、清河、平原、博平六郡结营自守,以附光弼。

现代文:景城、河间、信都、清河、平原、博平六郡联合军队自卫,配合李光弼。

古文:光弼急攻赵,一日拔之。

现代文:李光弼猛攻赵郡,一天就攻克了它。

古文:士多卤掠,光弼坐谯门,收所获,悉归之民,城中大悦。

现代文:兵将多掳掠,李光弼坐在谯门,收缴掳获的东西,全还给了居民,城中居民大喜。

古文:进围博陵,未下。

现代文:他又进军包围了博陵,没能攻克。

古文:与子仪合击思明于嘉山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又和郭子仪会合在嘉山进攻史思明,把他打得大败。

古文:光弼以范阳本贼巢窟,当先取之,揠贼根本。

现代文:李光弼认为范阳是叛贼巢穴,应先攻占,抄叛贼的老窝。

古文:会潼关失守,乃拔军入井陉。

现代文:但遇上潼关被攻破,就率军开回井陉。

古文:肃宗即位,诏以兵赴灵武,更授户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节度如故。

现代文:唐肃宗登基,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,改任户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所任节度职和过去一样。

古文:光弼以景城、河间兵五千入太原。

现代文:李光弼率景城、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。

古文:前此,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,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,每侮狎承业,光弼素不平。

现代文:在这以前,节度使王承业军纪松弛混乱,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,常侮辱戏耍王承业,李光弼一向不满。

古文:及是,诏众以兵付光弼。

现代文:到这时,有诏命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。

古文:众素狂易,见光弼长揖,不即付兵,光弼怒,收系之。会使者至,拜众御史中丞。

现代文:崔众一贯狂妄傲慢,见了李光弼只长揖,又不立刻交出军队,李光弼发怒了,将他拿下捆绑了起来,遇到朝廷使者到了,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。

**古文:光弼曰: 众有罪,已前系,今但斩侍御史。若使者宣诏,亦斩中丞。 **

现代文:李光弼说: 崔众犯了罪,已经捆绑押到外面去了,现在只杀崔侍御史,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,我就杀御史中丞。

古文:使者内诏不敢出,乃斩众以徇,威震三军。

现代文:使者把诏书藏着不敢拿出来,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,威名震动了全军。

古文:至德二载,思明、希德率高秀岩、牛廷玠将兵十万攻光弼。

现代文:至德二年,史思明、蔡希德率领高秀岩、牛廷率兵十万进攻李光弼。

**古文:时锐兵悉赴朔方,而麾下卒不满万,众议培城以守,光弼曰: 城环四十里,贼至治之,徒疲吾人。 **

现代文:当时精兵都去了朔方,部下士兵不到一万,大家建议加厚城墙来防守,李光弼说 :城墙周长四十里,敌军来了再修它,只会使我军疲劳。

古文:乃彻民屋为摞石车,车二百人挽之,石所及辄数十人死,贼伤十二。

现代文:于是拆居民房屋做成擂石车,每辆车用两百人起动抛石头,石头落地就砸死几十个人,敌兵被砸死十分之二。

古文:思明为飞楼,障以木幔,筑土山临城,光弼遣穴地颓之。

现代文:史思明造了一座飞楼,用木板遮蔽,垒土堆接近了城墙,李光弼派人从地下挖垮了土堆。

古文:思明宴城下,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,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。

现代文:史思明在城下设宴,命艺人到台上嘲笑指责皇帝,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。

古文:思明大骇,徙牙帐远去,军中皆视地后行。

现代文:史思明很害怕,把营帐移到远处,军队都看清地下才敢走路。

古文:又潜沟营地,将沈其军,乃阳约降。

现代文:李光弼又悄悄在敌营下挖坑,要让敌军陷进去,于是假装约定投降。

古文:至期,以甲士守陴,遣裨校出,若送款者,思明大悦。

现代文:到了约定时间,命士兵守城,派将校出城,像投降的人,史思明大喜。

古文:俄而贼数千没于堑,城上鼓噪,突骑出乘之,俘斩万计。

现代文:一会儿几千名叛军跌进了陷坑,城上击鼓呐喊,城中骑兵冲出乘机攻击敌军,俘虏杀死了上万敌兵。

古文:思明畏败,乃去,留希德攻太原。

现代文:史思明害怕打败仗,就离开了,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。

古文:光弼出敢死士搏贼,斩首七万级,希德委资粮遁走。

现代文:李光弼派不怕死的士兵出城杀敌,杀头七万颗,蔡希德丢弃军用物资和粮食逃跑了。

古文:初,贼至,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,经府门不顾。

现代文:当初,叛军来了,李光弼在城墙上设营帐休息,从官府门口经过时看都不看。

古文:围解,阅三昔乃归私寝。

现代文:解围后,过了三天才回到府第。

古文:收清夷、横野等军。

现代文:收复了清夷、横野等军。

古文:贼别将攻好畤,破大横关,光弼追败之。

现代文:叛军偏将进攻好畴,攻破了大横关,李光弼追击打败了他们。

古文:加检校司徒,寻迁司空,封郑国公,食实户八百。

现代文:被加封为检校司徒,不久升任司空,封郑国公,食实封八百户。

古文:乾元元年,入朝,诏朝官四品以上郊谒,进兼侍中。

现代文:乾元元年,李光弼进京朝拜,皇帝下诏命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到郊外迎接,升官兼任侍中。

古文: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,大战鄴西,败之。

现代文:后参加九节度在相州包围了安庆绪,在邺城西边大战,打败了叛军。

古文:光弼与诸将议: 思明勒兵魏州,欲以怠我,不如起军逼之。

现代文:李光弼和众节度商议说 :史思明驻军魏州,想让我军懈怠,我军不如派兵紧逼他。

**古文:彼惩嘉山之败,不敢轻出,则庆绪可禽。 **

现代文:他鉴于嘉山战败,定不敢轻易出战,那么安庆绪就可以擒获了。

古文: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。

现代文: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说不行。

古文:既而思明来援,光弼拒贼,战尤力,杀略大当。

现代文:后来史思明来救援相州,李光弼抵御他,作战非常有力,杀死敌兵大致相当。

古文:会诸将惊溃,各引归,所在剽掠,独光弼整众还太原。

现代文:遇上各节度使受惊溃逃,各自率军回辖区,一路抢劫,只有李光弼全军回到了太原。

古文:帝贷诸将罪,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,知诸道节度行营事。

现代文:皇帝宽恕了众节度使战败的罪,任命李光弼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,知诸道节度行营事。

古文:又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。

现代文:又代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。

古文:未几,为天下兵马副元帅。

现代文:不久,任天下兵马副元帅。

古文:光弼以河东骑五百驰东都,夜入其军,且谓贼方窥洛,当扼虎牢,帅师东出河上。

现代文:李光弼率河东五百名骑兵奔赴洛阳,夜晚到达洛阳军营,并说叛军将进犯洛阳,应扼守虎牢关,率军东进至黄河边。

古文:檄召兵马使张用济,用济惮光弼严,教诸将逗留其兵。

现代文:发令招兵马使张用济,张用济害怕李光弼军纪严,命部将不要进兵。

古文:用济单骑入谒,光弼斩之,以辛京杲代。

现代文:张用济只身进军营拜见,李光弼杀了他,命辛京杲代替他。

古文:复追都将仆固怀恩,怀恩惧,先期至。

现代文:又追赶都将仆固怀恩,仆固怀恩害怕了,在预定时间之前来了。

古文:会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不利,降贼,思明乘胜西向。

现代文:当时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,投降了叛贼,史思明乘胜西进。

古文:光弼敦阵徐行,趋东京,谓留守韦陟曰: 贼新胜,难与争锋,欲诎之以计。

现代文:李光弼督阵慢慢撤退,开往洛阳,对留守韦陟说 :叛贼刚打了胜仗,不能和他们硬拼,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。

**古文:然洛无见粮,危偪难守,公计安出? **

现代文: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,破败狭窄难以守御,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?

**古文:陟曰: 益陕兵,公保潼关,可以持久。 **

现代文:韦陟说: 增加陕州的军队,您退守潼关,可以长期坚守。

古文:光弼曰: 两军相敌,尺寸地必争。

现代文:李光弼说: 两边兵力相当,寸土必争。

古文:今委五百里而守关,贼得地,势益张。

现代文:现丢弃五百里地去守潼关,叛军得到领土,势力更大了。

古文:不如移军河阳,北阻泽、潞,胜则出,败则守,表里相应,贼不得西,此猿臂势也。

现代文:不如转移驻守河阳,北边依托泽州、潞州,战胜就出击,战败就退守,内外呼应,叛军不能西进,这是像猿臂一样互相配合的态势。

**古文:夫辨朝廷之礼,我不如公;论军旅胜负,公不如我。 **

现代文:辨别朝廷的礼节,我不如您,谈军队胜败,您不如我。

古文:陟不能答。

现代文:韦陟无话对答。

**古文:判官韦损曰: 东都乃帝宅,公当守之。 **

现代文:判官韦损说: 洛阳是东都,您应守卫它。

**古文:光弼曰: 汜水、崿岭尽为贼蹊,子能尽守乎? **

现代文:李光弼说: 汜水、萫岭都是叛军进攻的道路,你能都守住吗?

古文:遂檄河南纵官吏避贼,闬无留人,督军取战守备。

现代文:于是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,城里不要留人,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。

古文:思明至偃师,光弼悉军趋河阳,身以五百骑殿。

现代文:史思明到了偃师,李光弼率全部军队赴河阳,亲自率五百名骑兵做后卫。

古文:贼游骑至石桥,诸将曰: 并城而北乎?

现代文:叛军的游骑到了石桥,众将说: 顺城墙向北走呢?

**古文:当石桥进乎? **

现代文:还是对着石桥走呢?

**古文:光弼曰: 当石桥进。 **

现代文:李光弼说 :对着石桥走。

古文:夜甲,士持炬徐引,部曲重坚,贼不敢逼。

现代文:黄昏时分,兵将持火把缓缓前进,阵形严整,叛军不敢逼近。

古文:已入三城,众二万,军才十日粮,与卒伍均少弃甘。

现代文:进入河阳三城后,军队有两万人,只有十天的军粮,李光弼和士兵同甘共苦。

古文:贼惮光弼,未敢犯宫阙,顿白马祠,治堑沟,筑月城以守。

现代文:叛军怕李光弼,不敢进驻东都宫殿,驻军白马祠,挖壕沟、筑城墙防守。

古文:贼攻光弼,与战中氵单西,破逆党,斩千级,溺死者甚众,生执五千人。

现代文:叛军进攻李光弼,李光弼和叛军在中贖西边会战,打败了叛军,杀头一千颗,叛军淹死的很多,活捉了五千人。

**古文:初,光弼谓李抱玉曰: 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? **

现代文:开始,李光弼对李抱玉说 :你能为我守两天南城吗?

**古文:抱玉曰: 过期何若? **

现代文:李抱玉说 :过了这时间怎么办?

**古文:曰: 弃之。 **

现代文:他回答说 :放弃它。

**古文:抱玉许诺。即绐贼曰: 吾粮尽,明日当降。 **

现代文:李抱玉答应了,就骗叛军说: 我们粮食吃光了,明天将投降。

古文:贼喜,敛兵待期。

现代文:叛军高兴了,收兵等待投降的时间。

古文:抱玉已缮完,即请战。

现代文:李抱玉修整好一切守备设施,就要求作战。

古文:贼忿欺,急攻之。

现代文:叛军因被骗生气,猛烈攻城。

古文:抱玉出奇兵夹击,俘获过当,贼帅周挚引却。

现代文:李抱玉派伏兵夹攻,俘虏敌兵比自己的军队还多,叛军大将周挚退兵了。

古文:光弼自将治中氵单,树壁掘堑。

现代文:李光弼亲自率军修整中贖,筑壁垒挖壕沟。

古文:挚舍南城攻中氵单,光弼遣荔非元礼战羊马,贼大溃。

现代文:周挚放弃南城来攻这里,李光弼派荔非元礼据守羊马城作战,叛军大败。

古文:挚收兵复振,与安太清合众三万攻北城。

现代文:周挚招集军队再次杀来,和安太清共合兵三万进攻北城。

**古文:光弼敛军入,登陴望曰: 彼军虽锐,然方阵而嚣,不足虞也,日中当破。 **

现代文:李光弼收兵进城,登城望后说: 敌军虽勇猛,但列阵后随意行动,不值得害怕,中午将打败他们。

古文:乃出战,及期未决,召诸将曰: 彼强而可破者,乱也。

现代文:于是出城作战,到中午没能获胜,他把众将叫来说: 敌军强大但能打败的原因是混乱。

**古文:今以乱击乱,宜无功。 **

现代文:现我们用混乱的军队去攻击混乱的敌人,当然不能成功。

**古文:因问: 贼阵何所最坚? **

现代文:他因此问道: 敌阵哪处最坚固?

**古文:曰: 西北隅。 **

现代文:回答道 :西北角。

**古文:召郝廷玉曰: 为我以麾下破之。 **

现代文:他把郝廷玉叫来说 :给我率部队打败他们。

**古文:曰: 廷玉所将步卒,请骑五百。 **

现代文:郝廷玉说 :我率领的是步兵,请求给我五百名骑兵。

古文:与之三百。

现代文:他给了三百名。

**古文:复问其次,曰: 东南隅。 **

现代文:又问其次哪处最坚固,回答说: 东南角。

**古文:召论惟贞,辞曰: 蕃将也,不知步战,请铁骑三百。 **

现代文:他把论惟贞叫来,论惟贞请求说 :我是蕃将,不懂步兵战法,请给我骑兵三百名。

古文:与之二百。

现代文:他给了两百名。

古文:乃出赐马四十,分给廷玉等。

现代文:他又拿出皇帝赐给他的马四十匹,分给了郝廷玉等人。

古文:光弼执大旗曰: 望吾旗,麾若缓,可观便宜。

现代文:李光弼举着大令旗说 :注意看我的令旗,挥得缓慢,可相机行事。

**古文:若三麾至地,诸军毕入,生死以之,退者斩! **

现代文:如三次挥动到地,各军都进攻敌阵,不管死活,后退的斩首。

古文:既而冯堞望廷玉军不能前,趣左右取其首来。

现代文:后来在城上看见郝廷玉的军队没能前进,催侍从去杀他的头。

**古文:廷玉曰: 马中矢,非却也。 **

现代文:郝廷玉说: 战马中了箭,不是后退。

古文:乃命易佗马。

现代文:于是命换别的马。

古文:有裨将援矛刺贼,洞马腹,中数人,又有迎贼不战而却者,光弼召援矛者赐绢五百匹,不战者斩。

现代文:有位偏将持矛刺叛军,刺穿了叛军马的肚子,刺中了几名敌兵,又有位偏将迎战敌兵,没有作战却退却了,李光弼把持矛的叫来赏绢五百匹,将不敢作战的斩首。

古文:光弼麾旗三,诸军争奋,贼众奔败,斩首万馀级,俘八千馀人,马二千,军资器械以亿计,禽周挚、徐璜玉、李秦授,惟太清挺身走。

现代文:李光弼三次挥动令旗,众军奋勇争先,叛军战败逃走,共杀头一万多颗,俘虏八千多人,战马两千匹,军用物资兵器不计其数,活捉了周挚、徐璜玉、李秦授,只有安太清脱身逃跑了。

古文:思明未知,犹攻南城,光弼驱所俘示之,思明大惧,筑垒以拒官军。

现代文:史思明不知道,还在进攻南城,李光弼把俘虏赶来给他看,史思明很害怕,筑营垒来抵御唐军。

古文:始,光弼将战,内刀于靴,曰: 战,危事。

现代文:开始,李光弼要作战了,把刀插在靴中,说: 作战是危险事。

**古文:吾位三公,不可辱于贼。万有一不捷,当自刎以谢天子。 **

现代文:我官当到三公之一,不能被叛军活捉,万一战败,将自杀来向皇上谢罪。

古文:及是,西向拜舞,三军感动。

现代文:到战胜时,对着西边跪拜行礼,全军都很感动。

古文:太清袭怀州,守之。

现代文:安太清袭击怀州,占领了它。

古文:上元元年,加太尉、中书令。

现代文:上元元年,加封他为太尉、中书令。

古文:进围怀州,思明来救,光弼再逐北。

现代文:他进兵包围了怀州,史思明来救援,李光弼再次打败了他。

古文:思明见兵河清,声度河绝饷路。

现代文:史思明把军队开到河清,声称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的运粮路。

古文:光弼壁野水度,既夕还军,留牙将雍希颢守,曰: 贼将高晖、李日越,万人敌也,贼必使劫我。

现代文:李光弼在野水渡筑营垒,到晚上把军队开了回去,留下牙将雍希颢守营,对他说: 叛军将领高晖、李日越,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。

**古文:尔留此,贼至勿与战,若降,与偕来。 **

现代文: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。你留在这里,叛军来了不要出战,他们如果投降,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。

古文:左右窃怪语无伦。

现代文:众将私下对这没根据的话感到奇怪。

**古文:是日,思明果召日越曰: 光弼野次,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,不然,无归! **

现代文:这天,史思明果然把李日越叫去说 :李光弼驻扎在野外,你率五百名骑兵夜晚去抓住他,抓不到不要回来!

**古文:日越至垒,使人问曰: 太尉在乎? **

现代文:李日越到唐军营垒边,派人问道: 太尉在吗?

**古文:曰: 去矣。 **

现代文:回答说: 走了。

**古文: 兵几何? 曰: 千人。 **

现代文:又问: 营中军队有多少? 回答说 :一千人。

**古文: 将为谁? **

现代文:又问: 将领是谁?

**古文:曰: 雍希颢。 **

现代文:回答说 :雍希颢。

**古文:日越谓其下曰: 我受命云何,今顾获希颢,归不免死。 **

现代文: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 :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?现即使抓住雍希颢,回去也不免被杀头。

古文:遂请降。

现代文:于是请求投降。

古文:希颢与俱至,光弼厚待之,表授特进,兼金吾大将军。

现代文:雍希颢和他一起去拜见,李光弼对他非常好,任命他为特进官,兼任右金吾大将军。

古文:高晖闻,亦降。

现代文:高晖听说后,也投降了。

**古文:或问: 公降二将何易也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 :你让这两位将领投降怎么这么容易呢?

古文:光弼曰: 思明再败,恨不得野战,闻我野次,彼固易之,命将来袭,必许以死。

现代文:李光弼说: 史思明两次战败,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,听说我驻扎在野外,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,派将领来偷袭,一定用死来提要求。

古文:希颢无名,不足以为功。

现代文:雍希颢没有名气,不值得作为功劳。

古文:日越惧死,不降何待?

现代文:李日越怕死,不投降怎么办?

**古文:高晖材出日越之右,降者见遇,贰者得不思奋乎? **

现代文: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,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,高晖动心,能不想赶上他吗?

古文:诸军决丹水灌怀州,未下。

现代文:众军挖开丹水河堤淹怀州城,没攻下。

古文:光弼令廷玉由地道入,得其军号,登陴大呼,王师乘城,禽太清、杨希仲,送之京师,献俘太庙。

现代文:李光弼命郝廷玉挖地道进城,探知叛军口令,登上城墙大喊,城外唐军爬上城墙,抓住了安太清、杨希仲,押送到京城,在太庙举行了献俘式。

古文:进食实户一千五百。

现代文:晋爵食实封一千五百户。

古文:思明使谍宣言贼将士皆北人,讴吟思归。

现代文:史思明派间谍宣传说叛军将领都是北方人,哼着家乡的小调想回乡。

古文:朝恩信然,屡上贼可灭状。

现代文:鱼朝恩相信了,多次上奏说叛军可以消灭。

古文:诏谕光弼,光弼固言贼方锐,未可轻动。

现代文:皇帝下诏给李光弼,李光弼坚持说叛军还很强大,不能轻易出兵。

古文:仆固怀恩媢光弼功,阴佐朝恩陈扫除计。

现代文:仆固怀恩忌妒李光弼的功绩,暗中附和鱼朝恩定计驱逐叛军。

古文:使者来督战,光弼不得已,令李抱玉守河阳,出师次北邙。

现代文:皇帝派使者来督促出战,李光弼没办法,命李抱玉守卫河阳,出兵驻扎在北邙。

**古文:光弼使傅山阵,怀恩曰: 我用骑,今迫险,非便地,请阵诸原。 **

现代文:李光弼命靠山列阵,仆固怀恩说 :我率骑兵,现列阵在山边,不便调动,请求在平地列阵。

古文:光弼曰: 有险,可以胜,可以败;阵于原,败斯歼矣。

现代文:李光弼说: 有山做依托,胜可攻,败可守;大平地列阵,战败就完了。

**古文:且贼致死于我,不如阻险。 **

现代文:况且叛军是跟我们拼命,因此不如在山边列阵。

古文:怀恩不从。贼据高原,以长戟七百,壮士执刀随之,委物伪遁。

现代文:仆固怀恩不听,叛军占据了高地,布置七百名持长戟的士兵。命强壮的士兵拿着刀跟在后边,丢掉军用物资假装逃跑。

古文:怀恩军争剽获,伏兵发,官军大溃。

现代文:仆固怀恩的军队争夺战利品,叛军伏兵杀出,唐军大败。

古文:怀州复陷,光弼度河保闻喜,抱玉以兵寡,弃河阳。

现代文:怀州又被攻陷了,李光弼渡过黄河守卫闻喜,李抱玉因兵少,放弃了河阳。

古文:光弼请罪,帝以怀恩违令覆军,优诏召光弼入朝。

现代文:李光弼请求治兵败之罪,皇帝因为是仆固怀恩违反军令战败,下诏宽恕他,并招他进京朝拜。

古文:恳让太尉,更拜开府仪同三司、中书令、河中尹、晋绛等州节度使。

现代文:他恳请辞去太尉职务,改任开府仪同三司,中书令,河中尹,晋、绛等州节度使。

古文:未几,复拜太尉,兼侍中、河南副元帅,知河南、淮南东西、山南东、荆南五道节度行营事,镇泗州。

现代文:不久,又封为太尉,兼任侍中,河南道副元帅,知河南、淮南东、淮南西、山南东、荆南五道节度行营事,镇守泗州。

古文:帝为赋诗以饯。

现代文:皇帝为他赋诗送行。

古文:朝义乘邙山之捷,进略申、光等十三州,光弼舆疾就道,监军使以兵少,请保扬州。

现代文:史朝义乘邙山得胜,进兵攻打申、光等十三州,李光弼抱病命抬着他上了路,监军认为军队少,请求退保扬州。

古文:光弼曰: 朝廷以安危寄我,贼安知吾众寡?

现代文:李光弼说 :皇上将大事托付给我,叛军怎么知道我们军队是多还是少?

**古文:若出不意,当自溃。 **

现代文:如果我们在他们没料到时突然出兵,他们将自己溃退。

古文:遂疾驱入徐州。

现代文:于是快速行军进入徐州。

古文:时朝义围李岑于宋州,使田神功击走之。

现代文:当史朝义在宋州包围了李岑,李光弼派田神功去进攻赶跑了他。

古文:初,神功平刘展,逗留淮南,尚衡、殷仲卿相攻兗、郓间,来瑱擅襄阳,及光弼至屯,朝义走,神功还河南,瑱、衡、仲卿踵入朝,其为诸将惮服类此。

现代文:当初田神功讨平了刘展后滞留在淮南,尚衡、殷仲卿在兖、郓州之间互相攻打,来調在襄阳不听命令,等李光弼到了驻地,史朝义逃跑了,田神功回到了河南,来調、尚衡、殷仲卿相继进京朝拜,他被众将敬畏佩服到了这种地步。

古文:宝应元年,进封临淮郡王。光弼收许州,斩贼赢千级,缚伪将二十二人。

现代文:宝应元年,加封临淮郡王,李光弼收复了许州,杀死叛军上千人,活捉叛军将领二十二人。

古文:朝义分兵攻宋州,光弼破走之。

现代文:史朝义派军队进攻宋州,李光弼打败并赶走了他们。

古文:浙东贼袁晁反台州,建元宝胜,以建丑为正月,残剽州县。

现代文:浙东袁晁在台州反叛,建年号叫宝胜,将二月作为正月,攻打掳掠各州县。

古文:光弼遣麾下破其众于衢州。

现代文:李光弼派部下在衢州打败了他的军队。

古文:广德元年,遂禽晁,浙东平。

现代文:广德元年,就擒获了袁晁,浙东平定了。

古文:诏增实封户二千,与一子三品阶,赐铁券,名藏太庙,图形凌烟阁。

现代文:有诏晋爵食实封两千户,封他一个儿子为三品官,赐给他铁券,把名字藏进太庙,在凌烟阁上给他画像。

古文:相州、北邙之败,朝恩羞其策缪,故深忌光弼切骨,而程元振尤疾之。

现代文:相州、北邙战败,鱼朝恩因自己决策错误感到羞愧,因此对李光弼忌恨入骨,而且程元振更忌妒他。

古文:二人用事,日谋有以中伤者。

现代文:他们两人当权,每天筹划诬蔑他的办法。

古文:及来瑱为元振谗死,光弼愈恐。

现代文:到来調被程元振诬陷处死,李光弼更害怕了。

古文:吐蕃寇京师,代宗诏入援,光弼畏祸,迁延不敢行。

现代文:吐蕃进犯京城,唐代宗下诏命他来京救援,李光弼害怕被算计,犹豫不敢去。

古文:及帝幸陕,犹倚以为重,数存问其母,以解嫌疑。

现代文:到皇帝出逃陕州,还把他作为重要依靠,多次问候他的母亲,来消除隔阂。

古文:帝还长安,因拜东都留守,察其去就。

现代文:皇帝回到长安后,任命他为东都留守,察看他的动向。

古文:光弼以久须诏书不至,归徐州收租赋为解。

现代文:李光弼用等待诏书长时间没来,需回到徐州收取租赋做借口。

古文:帝令郭子仪自河中辇其母还京。

现代文:皇帝命郭子仪把李光弼的母亲从河中送回长安。

古文:二年,光弼疾笃,奉表上前后所赐实封,诏不许。

现代文:广德二年,李光弼病重了,奏表呈上先后赐给他的食实封爵位,皇帝下诏不答应。

**古文:将吏问后事,答曰: 吾淹军中,不得就养,为不孝子,尚何言哉! **

现代文:部将官员问他死后的安排,他说: 我长期在军队里,不能回家奉养老人,是不孝的儿子,还说什么呢?

古文:取所余绢布分遗部将。

现代文:拿出剩下的绢绸布匹分送给部下将领。

古文:薨,年五十七。

现代文:去世时年仅五十七岁。

古文:部将即以其布遂为光弼行丧,号哭相问。

现代文:部下将领就用他赠送的布匹给他办了丧事,哭着互相吊唁。

古文:帝遣使吊恤其母,赠太保,谥曰武穆,诏百官送葬延平门外。

现代文:皇帝派使者吊唁慰问他的母亲,赠官为太保,赐谥号叫武穆,下诏令群臣到延平门外送葬。

古文:光弼用兵,谋定而后战,能以少覆众。

现代文:李光弼带兵,定好计策然后才开战,能够以少胜多。

古文:治师训整,天下服其威名,军中指顾,诸将不敢仰视。

现代文:治军严整,全国都敬畏他的威严和名望,他在军队中指一下或者瞟一眼,众将就不敢抬头看他了。

古文:初,与郭子仪齐名,世称 李郭 ,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。

现代文:起初,他和郭子仪名望相当,当时称为 李郭 ,但论战功被推举为平叛第一人。

古文:其代子仪朔方也,营垒、士卒、麾帜无所更,而光弼一号令之,气色乃益精明云。

现代文:据说他接替郭子仪掌管朔方军时,军营、兵将、旗帜没有改变,但李光弼一对军队下令,军容就更加整齐严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