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二

古文:萧辅沈李梁

现代文:萧铣是后梁宣帝的曾孙。

古文:祖岩,开皇初叛隋降陈,陈亡,文帝诛之。

现代文:祖父萧岩,开皇初年叛隋降于陈朝,陈亡后被隋文帝诛杀。

古文:铣少贫,佣书,事母孝。

现代文:萧铣少时孤贫,卖书谋生,侍奉母亲很孝顺。

古文:炀帝以外戚擢为罗川令。

现代文:炀帝时因外戚之恩提拔为罗川县令。

古文:大业十三年,岳州校尉董景珍、雷世猛,旅帅郑文秀、许玄彻、万瓚、徐德基、郭华,沔人张绣等谋反隋,且推景珍为主,景珍曰: 吾素微,虽假名号,众不厌。

现代文:大业十三年,岳州校尉董景珍、雷世猛,旅帅郑文秀、许玄彻、万瓒、徐德基、郭华,沔州人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,众人欲推举景珍为首领,景珍说 :我素来寒微,虽假借名号,也怕不能服众。

古文:罗川令,故梁裔也,宽仁大度,有武皇遗风。

现代文:罗川县令,是故梁后代,宽仁大度,有梁武帝遗风。

古文:且吾闻帝王之兴,必有符命。

现代文:况且我听说帝王兴起,必有符命。

古文:隋冠带悉号 起梁 ,萧氏中兴象也。

现代文:隋朝冠带尽称 起梁 ,这是萧氏中兴的征兆。

**古文:今推之,以应天顺人,不亦可乎? **

现代文:现在推他为主,以应天顺人,不更好吗?

古文:乃遣人告铣。

现代文:便派人告知萧铣。

古文:铣即报景珍书曰: 我先君昔事隋,职贡无废,乃贪我土宇,灭我宗祊,我是以痛心疾首,恫心疾首,思刷厥耻。

现代文:萧铣随即回信对景珍说: 我先君侍奉隋朝,职贡毫无缺失,而隋人竟贪我土地,灭我宗社,我因此痛心疾首,想洗雪这个耻辱。

**古文:杰今天诱乃衷,公等降心,将大复梁绪,徼福于先帝,吾敢不纠厉士众以从公哉! **

现代文:如今上天诱导各位,降心从事,将重续梁朝统治,以求福佑于先帝,我怎敢不纠集勉励士众以随公之后呢?

古文:即募兵数千,扬言迹盗,将以应景珍。

现代文:立即募兵数千,扬言讨伐贼寇,实则准备响应景珍起兵。

古文:会颍川贼沈柳生寇县,铣出战不利,谓其下曰: 岳阳豪杰将推我为主,今天下叛隋,吾能守节独完哉?

现代文:时逢颍川贼寇沈柳生进犯县境,萧铣出战不利,对其部下说: 岳阳豪杰打算推我为主,如今天下全都叛隋,我能独自守节以保全吗?

**古文:且吾先人国于此,若徇其请复梁祚,因以半纸檄召群盗,谁敢不从? **

现代文:况且我祖先建国于此,如从其请恢复梁朝,再以半纸檄文招降群盗,谁人敢不服从?

古文:众悦。乃以十月称梁公,旗帜服色悉用其旧。

现代文:众人大喜,便在十月里自称梁公,旗帜服色全遵梁朝旧例。

古文:柳生以众归铣,用为车骑大将军。

现代文:柳生率众归附萧铣,用他为车骑大将军。

古文:不五日,远近争附,众数万,乃趋巴陵。

现代文:不满五天,远近争附,众达数万,便率众前往巴陵郡。

古文:景珍遣徐德基、郭华率强姓百迎谒,而先见柳生。

现代文:景珍派遣徐德基、郭华率领瞗姓首领数百人前来迎接,而首先见到柳生。

古文:柳生与其下谋曰: 梁公起,我最先附,勋第一。

现代文:柳生与其部下商议说: 梁公起兵,我最先归附,功勋居第一。

古文:今岳阳兵众而位多,谁肯为我下?

现代文:如今岳州兵众而将多,谁肯位在我下?

**古文:不如杀德基,质其人,独挟梁主以进,则吾谁先? **

现代文:不如杀掉德基,扣押其人,独挟梁主进取州城,那么谁能位于我前呢?

古文:因杀德基,诣中军白铣。

现代文:于是杀死德基,前往中军告知萧铣。

**古文:铣惊曰: 今欲拨乱,遽自相屠,我不能为若主矣! **

现代文:萧铣大惊道: 今欲拨乱反正,忽然自相屠杀,我不能当你们的君主了!

古文:步出军门。

现代文:随即走出军门。

古文:柳生惧,伏地请罪。

现代文:柳生害怕,伏地请罪。

古文:铣责宥之,陈兵而进。

现代文:萧铣斥责后宽宥了他,陈兵进城。

古文:景珍曰: 德其倡义竭诚,柳生擅杀之,不诛,无以为政。

现代文:景珍说: 德基倡义竭诚尽力,柳生擅自杀害,如不加诛,将无法治政。

**古文:且凶贼与共处,必为乱。 **

现代文:且与凶贼共处,久后必生祸患。

古文:铣因斩柳生。

现代文:萧铣因此下令斩柳生。

古文:于是筑坛城南,柴上帝,自称梁王。

现代文:于是筑坛于城南,燔柴告祭上天,自称梁王。

古文:有异鸟至,建元为凤鸣。

现代文:因有异鸟到来,于是建立纪元年号为凤鸣。

古文:义宁二年,僭称皇帝,署百官,一用梁故事。

现代文:义宁二年,僭称皇帝,署置百官,全都依照梁代旧例。

古文:追谥从父琮为孝靖帝,祖岩河间忠烈王,父璿文宪王。

现代文:追谥从父萧琮为孝靖帝,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,父亲萧璇为文宪王。

古文:封景珍晋王,雷世猛秦王,郑文秀楚王,许玄彻燕王,万瓚鲁王,张绣齐王,杨道生宋王。

现代文:封景珍为晋王,雷世猛为秦王,郑文秀为楚王,许玄彻为燕王,万瓒为鲁王,张绣为齐王,杨道生为宋王。

古文:隋将张镇州、王仁寿击铣,不能克,及隋亡,乃与宁长真等率岭南州县降于铣。

现代文:隋将张镇州、王仁寿进击萧铣,不能取胜。后得知隋亡,便与宁长真等人率领岭南州县归降于萧铣。

古文:时林士弘据江南,铣遣将苏胡儿拔豫章,使杨道生取南郡,张绣略定岭表。

现代文:当时林士弘据有江南,萧铣派遣部将苏胡儿攻拔豫章郡,派杨道生夺取南郡,张绣略定岭表。

古文:西至三峡,南交趾,北距汉水,皆附属,胜兵四十万。

现代文:西至三峡,南到交趾,北距汉水,全都归属萧铣,兵力达到四十万。

古文:武德元年,徙都江陵,复园庙。

现代文:武德元年,迁都于江陵,修复先祖园庙。

古文:引岑文本为中书侍郎,掌机密。

现代文: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,主掌机密事务。

古文:遣道生攻峡州,刺史许绍击破之,士死过半。

现代文:派遣杨道生进攻峡州,被该州刺史许绍击败,战士死伤大半。

古文:三年,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讨之,拔通、开二州,斩伪东平王阇提。

现代文:武德三年,高祖下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征讨萧铣,攻拔通、开二州,斩其伪东平王提。

古文:诸将擅兵横恣,铣恐浸不制,乃阳议休兵营农,以黜其权。

现代文:当时诸将擅兵横暴,萧铣怕以后无法控制,便扬言休兵以便农耕,以罢免将帅兵权。

古文: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,怨之,谋作乱,事泄,被诛。

现代文: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,心怀不满,谋图作乱,因事泄被杀。

古文:景珍方镇长沙,铣下书赦之,召还江陵。

现代文:景珍当时镇守长沙,萧铣下书赦免他,并将他招还江陵。

古文:景珍惧,遣使诣孝恭,举地降。

现代文:景珍害怕,派遣使者前往孝恭处,举地归降。

古文:铣遣张绣攻景珍,景珍曰: 前年醢彭越,往年杀韩信,独不见乎!

现代文:萧铣派遣张绣进攻景珍,景珍说: 前年醢彭越,往年杀韩信 ,您没听说过吗?

**古文:奈何相攻? **

现代文:何必互相攻讨?

古文:绣不答,围之。

现代文:张绣不回答,进兵围城。

古文:景珍溃而走,麾下杀之。

现代文:景珍溃围而走,被其部下杀害。

古文:铣进绣为尚书令。

现代文:萧铣提升张绣为尚书令。

古文:绣恃功,亦骄蹇,铣又诛之。

现代文:张绣居功自傲,萧铣又杀了他。

古文:铣性外宽内忌,疾胜己者,于是大臣旧将皆疑间,多叛去,铣不能禁,由此愈弱。

现代文:萧铣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,嫉妒胜己者,因此大臣旧将尽怀疑惧,往往叛离,萧铣不能禁制,所以日渐衰弱。

古文:四年,诏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兵顺流下,庐江王瑗繇襄阳道,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,会兵图铣。

现代文:武德四年,下诏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巴蜀兵顺流而下,庐江王李瑗由襄阳道,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,合兵以图萧铣。

古文:伪将周法明以四州降,即诏为黄州总管,趋夏口道,攻安州,克之。

现代文:伪将周法明率四州归降,随即下诏法明任黄州总管,前赴夏口道,进攻安州,拿了下来。

古文:伪将雷长颍以鲁山降。

现代文:伪将雷长颍以鲁山归降。

古文:铣乃遣将文士弘拒孝恭,战清江口,孝恭大破之,获斗舰千艘,拔宜昌、当阳、枝江、松滋,伪江州将盖彦举以城降。

现代文:萧铣便派部将文士弘抵御孝恭,战于清江口,孝恭大破其众,缴获战舰千艘,攻拔宜昌、当阳、枝江、松滋等县,伪江州总管盖彦举城归降。

古文:孝恭、靖直逼其都。

现代文:李孝恭、李靖直逼其都。

古文:初,铣放兵,止留宿卫数千人,及仓卒追集,江、岭回远,未及赴。

现代文:起初,萧铣放散兵卒,仅留宿卫战士数千人,等到仓促召集兵马时,江南、岭南,路途辽远,未及赴援。

古文:孝恭布长围守之,数日,破其水城,取楼船数千。

现代文:孝恭布列长围以守。数日之后,攻破水城,缴获楼船数千艘。

古文:交州总管丘和、长史高士廉、司马杜之松诣靖降。

现代文:交州总管丘和、长史高士廉、司马杜之松前往李靖处归降。

古文:铣度救不至,谓其下曰: 天不祚梁乎?

现代文:萧铣自料救兵不会前来,对其属下说: 上天不保佑梁朝啊!

古文:待穷而下,必害百姓。

现代文:如待力尽而降,必害百姓遭殃。

古文:今城未拔,先出降,可免乱。

现代文:如今趁城未攻下,先行出降,可免乱兵祸害。

**古文:诸人何患无君? **

现代文:各位何愁没有君主呢?

古文:乃麾而令,守陴者皆恸。

现代文:便巡城下令,守城士卒全都痛哭。

**古文:以太牢告于庙,率官属缌衰布帻诣军门,谢曰: 当死者铣尔,百姓非罪也,请无杀掠! **

现代文:萧铣用太牢告祭于太庙,率领官属身穿孝服前往军门,认罪说 :应死者仅萧铣一人,百姓无罪,请不要杀掠他们!

古文:孝恭受之,护送京师。

现代文:孝恭受降,护送至京师。

古文:后数日,救兵至,且十余万。

现代文:过后几天,救兵赶到,众达十余万人。

古文:知铣降,乃送款。

现代文:知萧铣已降,便都归降朝廷。

**古文:铣至,高祖让之,对曰: 隋失其鹿,英雄竞逐。铣无天命,故为陛下禽,犹田横南面,岂负汉哉? **

现代文:萧铣送到京师。高祖斥责其罪,萧铣回答说: 隋失其鹿,英雄竞逐,萧铣无天命护佑,故被陛下擒获,正如田横南面称王,难道对不起汉朝吗?

古文:帝怒其不屈,诏斩都市,年三十九。

现代文:高祖因其言不屈而大怒,下诏斩于都市,时年三十九岁。

古文:自僭国至灭凡五年。

现代文:自起兵僭国至灭亡历时五年。

古文:赞曰:铣,故梁子孙,起文吏,掩东南而有之,荆、楚好乱,气俗然也。

现代文:赞文说: 萧铣是故梁子孙,起家于文官,掩据东南,荆楚好乱,是风气习俗如此。

古文:观铣武虽不足,文有余矣,大抵盗仁义,诡世乱俗者,圣人所必诛。

现代文:观萧铣武功虽不足称,文治却有余力,大凡盗窃仁义、诡世乱俗之人,为圣人之所必诛。

古文:若铣力困计殚,以好言自释于下,系虏在廷,抗辞不屈,伪辩易穷,卒以殊死,高祖圣矣哉!

现代文:如萧铣力困计穷,用温言好语向部下自我解释,俘获至朝廷时,又抗言不屈,诡辩易尽,结果身首分离而死,高祖是圣人啊!

古文:辅公祏,齐州临济人。

现代文:李子通是沂州丞乡里县人。

古文:隋季与乡人杜伏威为盗,转掠淮南。

现代文:少时贫贱,靠渔猎为生。居其乡里时,见头发花白的老人提携重物,必定代为效劳,家有余财,则周济别人,但性喜报仇。

古文:伏威兵浸盛,自号总管,以公祏为长史。

现代文:隋朝大业末年,长白山贼寇左才相自称为博山公,子通依附他,凭其武力称雄其间。

古文:贼李子通据江都,伏威使公祏以精卒数千度江击之。

现代文:乡人有陷入贼寇者,子通必定护理保全。那时,群盗凶暴残忍,惟子通仁爱,归附的人渐多,不到半年,有众万人。

古文:子通拒战,众十倍,锐甚。

现代文:才相畏忌他,子通便率众渡过淮河,与杜伏威合兵。

**古文:公祏选甲士千人,操长刀居前,别以千人随之,令曰: 却者斩! **

现代文:后为隋将来整击败,奔往海陵,拥众数万人,自称为将军。大业十一年,僭号称楚王。

古文:公祏以众殿。俄而子通方阵而进,长刀千人皆决死斗,公祏纵左右翼搏之,子通大溃,降其众数千。

现代文:宇文化及杀害炀帝,任命右御卫将军陈眣为江都太守,不久陈眣归降,高祖授予其职为总管,仍守其郡。子通进攻陈眣,陈眣力尽,向沈法兴、杜伏威请求救兵。伏威亲自率兵屯驻清流,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屯驻扬子,相去数十里。

古文:伏威既遣使归国,武德二年,诏授公祏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,封舒国公。

现代文:子通纳言毛文深建议招募吴人冒充法兴兵马夜袭伏威,两人便交恶结仇,都不敢先动。子通趁机尽力攻取江都,进据该城,陈眣逃跑。子通僭即皇帝位,国号称吴,建立纪元年号为明政。

古文:初,伏威与公祏少相爱,又兄事之,故军中呼辅伯,尊礼略等。

现代文:齐州贼寇乐伯通先为宇文化及防守丹阳,随即率众万余人归降,子通用为尚书左仆射。

古文:伏威稍忌之,乃署养子阚棱为左将军,王雄诞为右将军,推公祏为仆射,阴解其柄。

现代文:接着击败法兴兵马,夺取晋陵,命法兴所署置的府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,主掌文书,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,主掌礼乐,由此江南士人多来归附。其后伏威命令辅公礻石攻拔丹阳,进屯于溧水,子通战败,粮草将尽,便放弃江都,退保京口,伏威尽得其江北之地。

古文:公祏内怏怏不平,乃与故人左游仙伪学辟谷以自晦。

现代文:不久又东奔太湖,收集散亡兵士二万人,兵势又张,便袭击法兴于吴郡,攻破其城,进据余杭。东到会稽,南至五岭,西抵宣城,北达太湖,尽据其地。

**古文:六年,伏威入朝,留公祏居守,复令雄诞握兵副之,阴诫曰: 吾至京不失职,无容公祏为变。 **

现代文:武德四年,伏威派遣部将王雄诞讨伐子通。大战于苏州,子通战败,退守余杭,雄诞进围其城。

古文:后左游仙说公祏反,会雄诞以疾卧家,公祏夺其兵,绐言伏威移书令举事。

现代文:其后左游仙说动公祏造反,恰逢雄诞因病在家休养,公祏趁机夺其兵权,谎称伏威来书下令起兵。

古文:八月,遂僭位,国称宋,即陈故宫都之;杀王雄诞,署百官,以左游仙为兵部尚书、东南道大使、越州总管;增修器械,转廪食,遣将徐绍宗侵海州,陈正通寇寿阳。

现代文:八月,公祏僭即伪位,国号称宋,在陈朝故宫处建都;杀害王雄诞,署置百官,任命左游仙为兵部尚书、东南道大使、越州总管;增造器械,转运粮草,派遣部将徐绍宗进犯海州,陈正通入寇寿阳。

古文:诏越郡王孝恭趋九江,岭南大使李靖下宣城,怀州总管黄君汉出谯,齐州总管李世勣繇淮、泗讨之。

现代文:下诏赵郡王孝恭由九江东下,岭南大使李靖由宣城进兵,怀州总管黄君汉出兵谯县,齐州总管李世责力由淮、泗进讨。

古文:孝恭取芜湖,下梁山三镇。

现代文:孝恭夺取芜湖,攻下梁山三镇。

古文:河南安抚大使任瑰拔扬子城,降伪将龙龛,遂据扬州。

现代文:河南安抚大使任瑰攻拔扬子城,收降其将龙龛,进据扬州。

古文:公祏复遣将冯惠亮、陈当世屯博望山,陈正通、徐绍宗屯青州山以拒战,孝恭率诸将破之,惠亮、正通走,李靖蹑追百余里,众悉溃,正通等以五百骑奔丹阳。

现代文:公祏又派遣部将冯惠亮、陈当世屯驻博望山,陈正通、徐绍宗屯驻青林山以抵御官军,孝恭率诸将将其击破,惠亮、正通逃走,李靖紧追百余里地,其众大败,正通等人仅率五百名骑兵奔往丹阳。

古文:公祏惧,弃城奔左游仙于会稽,兵尚数万。夜至毘陵,能从者裁五百。

现代文:公祏害怕,弃城前往会稽投奔左游仙,夜里奔至毗陵,随从仅剩五百人。

古文:伪将吴骚、孙安谋执之,公祏弃妻子斩关遁,与腹心士数十抵武康,野人执送丹阳,孝恭斩之,传首京师击李子通,始公祏佐伏威起据江东,距公祏死,凡十三年。

现代文:伪将吴骚、孙安商议擒捉他们,公祏抛弃妻子儿女斩关而逃,与心腹卫士数十人到达武康县,被当地居民抓获,送至丹阳,孝恭下令斩决,传首于京师。公祏从辅佐伏威起兵占据江东到灭亡,历时十三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