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四

古文:屈突通,其先盖昌黎徒何人,后家长安。

现代文:屈突通,其祖先是昌黎徒何人,后来徙居长安。

古文:仕隋为虎贲郎将。

现代文:隋时任职为虎贲郎将。

古文:文帝命覆陇西牧簿,得隐马二万匹,帝怒,收太仆卿慕容悉达、监牧官史千五百人,将悉殊死。

现代文:隋文帝命他复核陇西郡牧场簿籍,查出隐报的马二万多匹,文帝发怒,逮捕太仆卿慕容悉达及监牧官员一千五百人,将全数处决。

古文:通曰: 人命至重,死不复生。

现代文:屈突通说 :人命至重,死不复生。

**古文:陛下以至仁育四海,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? **

现代文:陛下以至仁化育四海,怎能因畜产之故,一天杀戮一千五百人呢?

**古文:帝叱之,通进顿首曰: 臣愿身就戮,以延众死。 **

现代文:文帝怒目喝斥,屈突通叩头进言说: 臣愿舍身就死,以代替众人死罪。

古文:帝寤,曰: 朕不明,乃至是。

现代文:文帝醒悟说 :我办事不明,竟至于此。

**古文:今当免悉达等,旌尔善言。 **

现代文:现在可免悉达等人死罪,以旌表你的善言。

古文:遂皆以减论。

现代文:于是全都减刑论处。

古文:擢左武卫将军。

现代文:其后升任左武卫将军。

古文:莅官劲正,有犯法者,虽亲无所回纵。

现代文:为官正直奉公,遇有犯法者,虽亲朋好友无所纵舍。

古文:其弟盖为长安令,亦以方严显。

现代文:其弟屈突盖任长安县令,也以方正严整而知名。

**古文:时为语曰: 宁食三斗艾,不见屈突盖;宁食三斗葱,不逢屈突通。 **

现代文:时人为此编出谚语说 :宁食三斗艾,不见屈突盖;宁食三斗葱,不逢屈突通。

古文:炀帝即位,遣持诏召汉王谅。

现代文:隋炀帝即位时,派他持诏征召汉王杨谅。

古文:先是,文帝与谅约,若玺书召,验视敕字加点,又与玉麟符合,则就道。

现代文:从前,文帝与杨谅约定,若用玺书召还,验视敕字帝加一点,又与玉麟符合,则就征返回。

古文:及是,书无验,谅觉变,诘通,通占对无屈,竟得归长安。

现代文:到这时,发诏书而无验证,杨谅觉察情况有变,盘问屈突通,通回答无所屈服,最终得以返归长安。

古文:大业中,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,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大业年间,与宇文述一道共破杨玄感,因军功迁任左骁卫将军。

古文:秦、陇盗起,授关内讨捕大使。

现代文:秦陇一带盗贼起事之后,授职为关内讨捕大使。

古文:安定人刘迦论反,众十余万据雕阴。

现代文:安定县人刘迦论造反,聚众十多万人占据雕阴郡。

古文:通发关中兵击之,次安定,初不与战,军中意其怯。

现代文:屈突通调发关中兵马进击。驻军安定县之后,起初不与贼寇交战,军中认为他胆怯。

古文:通阳言旋师,而潜入上郡。

现代文:屈突通扬言撤军,而暗地潜入上郡。

古文:贼未之觉,引而南,去通七十里舍,分兵徇地。

现代文:贼寇没有察觉,进兵南犯,距屈突通七十里扎营,分兵巡略其地。

古文:通候其无备,夜简精甲袭破之,斩迦论并首级万余,筑京观于上郡南山,虏老弱数万口。

现代文:屈突通趁其不备,夜选精兵袭破其众,斩刘迦论等首级万余,筑起京观于上郡南山,俘获老弱数万人而还。

古文:后隋政益乱,盗贼多,士无斗志,诸将多覆。

现代文:其后隋政日益紊乱,盗贼多有,士无斗志,诸将往往覆军败亡。

古文:通每向必持重,虽不大克,亦不败负。

现代文:屈突通所向必定持重而行,虽不大胜,也未战败过。

古文:帝南幸,使镇长安。

现代文:炀帝南巡江都,派他镇守长安。

古文:高祖起,代王遣通守河东,战久不下,高祖留兵围之,遂济河,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。

现代文:高祖起兵后,代王派遣屈突通防守河东。高祖数战不克,留兵围城,于是渡过黄河,攻破其部将桑显和于饮马泉。

古文:通大惧,乃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蒲,将自武关趋蓝田以援长安。

现代文:屈突通大惧,便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防守河东,打算从武关前往蓝田以援救长安。

古文:至潼关,阻刘文静兵不得进,相持月余。

现代文:到潼关时,受刘文静兵马阻拦,相持一月有余。

古文:通令显和夜袭文静,诘朝大战,显和纵兵破二壁,唯文静一壁独完,然数入壁,短兵接,文静中流矢,军垂败,显和以士疲,乃传餐食,文静因得分兵实二壁。

现代文:屈突通命令桑显和夜袭刘文静,天明大战,显和纵兵连破两座营垒,仅剩文静一座营垒独存,且兵马数次入垒,短兵相接,文静又被流矢所伤,唐军即将败亡,但桑显和因军士疲惫,传令做饭会食,刘文静因而趁机分兵以充实另外两座营垒。

古文:会游军数百骑自南山还,击其背,三壁兵大呼,奋而出,显和遂溃,尽得其众。

现代文:时逢游军数百骑自南山返还,袭击其背后,三座营垒之兵大声呼叫,奋力出击,桑显和兵马溃败而逃,尽数虏获其众。

古文:通势蹙,或说之降,曰: 吾蒙国厚恩,事二主,安可逃难?

现代文:屈突通势急,有人劝他归降,他说: 我受国家厚恩,历事二帝,怎可逃难?

**古文:独有死报尔! **

现代文:只能以死报答了!

**古文:每自摩其颈曰: 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! **

现代文:常抚摸自己的脖子说: 看来只好为国家受人一刀了!

古文:其训勉士卒必流涕,故力虽穷,而人尚为之感奋。

现代文:他训勉士卒必定流泪感叹,所以虽处穷途末路,而部下仍然受他影响而不叛离。

古文:帝遣其家僮往召,通趋斩之。

现代文:高祖派他的家僮往召,他立即下令斩决。

古文:俄闻京师平,家尽没,乃留显和保潼关,率兵将如洛。

现代文:不久得知京师平定,家属全都陷没,便留桑显和镇守潼关,率领兵马前往洛阳。

古文:既行,而显和来降。

现代文:既行之后,桑显和前来归降。

古文:文静遣窦琮、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,通结阵拒之。

现代文:刘文静派遣窦琮、段志玄率精骑追击,在稠桑相遇,屈突通结阵抵御。

**古文: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,通大呼曰: 昔与汝父子,今则仇也! **

现代文:窦琮放其子屈突寿往谕使降,屈突通大叫道: 从前和你是父子,今天却是仇敌!

**古文:命左右射之,显和呼其众曰: 京师陷,诸君皆家关西,何为复东? **

现代文:命令左右射击。桑显和大呼其众说: 京师陷没,各位家属都在关西,为何要往东行呢?

古文:众皆舍兵。

现代文:部下全都放下兵器不战。

**古文:通知不免,遂下马东南向,再拜号哭曰: 臣力屈兵败,不负陛下。 **

现代文:屈突通知道逃脱不了,便下马朝东南方向叩头两次,并哭着说: 臣力尽兵败,对得起陛下。

古文:遂被禽,送长安。

现代文:于是被擒获并送往长安。

**古文:帝劳曰: 何相见晚邪? **

现代文:高祖宽慰他说: 怎么相见得这么晚?

**古文:泣曰: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,故至此,为本朝羞。 **

现代文:他哭着说: 屈突通不能殉人臣之节,故至此地步,成为本朝的羞辱。

**古文:帝曰: 忠臣也! **

现代文:高祖说 :忠臣啊!

古文:释之,授兵部尚书、蒋国公,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。

现代文:放了他,并授职兵部尚书,封为蒋国公,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。

古文:从平薛仁杲,时贼珍用山积,诸将争得之,通独无所取。

现代文:随同平定薛仁杲,当时缴获的珍宝器物堆积如山,诸将都争先恐后拿取其物,惟有屈突通一无所取。

**古文:帝闻,曰: 清以奉国,名定不虚。 **

现代文:高祖闻知,说 :清正以奉国,真是名不虚传。

古文:特赉金银六百两、彩千段。

现代文:特别赐予金银六百两、缎一千匹。

古文: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,从讨王世充。

现代文:不久担任陕东道左仆射,随同征讨王世充。

**古文:时通二子在洛,帝曰: 今以东略属公,如二子何? **

现代文:当时屈突通有两个儿子在洛阳,高祖说: 现在把东征之事交付你,两个儿子怎么办?

古文:通曰: 臣老矣,不足当重任。

现代文:屈突通说: 臣已老了,本不能承担重任。

古文:然畴昔陛下释俘累,加恩礼,以蒙更生,是时口与心誓,以死许国。

现代文:但从前陛下释放俘虏,加以恩礼,使臣再生,当时口与心都发誓,要以身许国。

**古文:今日之行,正当先驱,二儿死自其分,终不以私害义。 **

现代文:今日之行,愿为先驱,两儿如果遇害,本是其命如此,我不会以私情妨碍公义。

**古文:帝太息曰: 烈士徇节,吾今见之。 **

现代文:高祖感叹道: 守义之士,竟至如此!

古文:及窦建德来援贼,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,俾与齐王围洛。

现代文:到大军围攻洛阳时,窦建德援兵将至,太宗分拨部下的一半交付屈突通,命他与齐王李元吉一道围攻洛阳。

古文:世充平,论功第一,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,镇东都。

现代文:王世充被平定,屈突通战功为第一,不久就任陕东大行台右仆射,镇守东都。

古文:数岁,召为刑部尚书。

现代文:几年后,招还任刑部尚书。

古文:自以不习文,固辞,改工部。

现代文:他自认为不熟悉法律条文,一再推辞,于是改任工部尚书。

古文:建成之变,复检校行台仆射,驰镇洛。

现代文:李建成事变过后,重任检校行台仆射,驰赴洛阳镇守。

古文:贞观初,行台废,为洛州都督,进左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贞观初年,行台撤销,任职洛州都督,晋爵左光禄大夫。

古文:卒,年七十二,赠尚书左仆射,谥曰忠。

现代文:第二年去世,时年七十二岁,赠官尚书左仆射,谥号为忠。

古文:后诏配飨太宗庙廷。

现代文:后来下诏配飨太宗庙廷。

古文:永徽中,赠司空。

现代文:永徽年间,再赠司空官爵。

古文:二子寿、诠,寿袭爵。

现代文:二子屈突寿、屈突诠。屈突寿承袭爵位。

古文:太宗幸洛,思通忠节,故诠以少子拜果毅都尉,赐粟帛恤其家,终瀛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太宗临幸洛阳,想念屈突通忠节,故任命其少子屈突诠为果毅都尉,赐予粮食丝帛以抚恤其家,后来官至瀛州刺史。

古文:诠子仲翔,神龙中,复守瀛州。

现代文:诠子屈突仲翔,神龙年间,也任职为瀛州刺史。

古文:初,桂州都督李弘节亦以清慎显。

现代文:起初,桂州都督李弘节也以清廉谨慎知名。

古文:既殁,其家卖珠。

现代文:去世后,其家出卖珍珠。

古文:太宗疑弘节实贪,欲追坐举者。

现代文:太宗怀疑李弘节实为贪官,想追坐推举者罪过。

古文:魏徵曰: 陛下过矣!

现代文:魏征说 :陛下错了!

古文:且今号清白死不变者,屈突通、张道源。

现代文:当今号称清白至死不变者,惟有屈突通与张道源。

古文:通二子来调,共一马;道源子不能自存。

现代文:屈突通二子应调前来,共骑一马,张道源之子不能谋生。

古文:对曰: 夺槊难。 试使与齐王戏,少选,王三失槊,遂大愧服。

现代文:审查其清者不予抚恤,怀疑其贪者加罪于所举之人,这也是好善而不笃厚啊! 太宗说 :我没想这一点。

古文:张公谨,字弘慎,魏州繁水人。

现代文:于是置之不问。由于这个缘故,屈突通的清廉更为知名。张公谨字弘慎,是魏州繁水县人。

古文:为王世充洧州长史,与刺史崔枢挈城归天子,授检校邹州别驾,迁累右武候长史,未知名。

现代文:初任王世充洧州长史,与刺史崔枢一道举城归附朝廷,授职检校邹州别驾,历任右武侯长史,未为知名。

古文:李勣、尉迟敬德数启秦王,乃引入府。

现代文:李责力、尉迟敬德多次启奏秦王,方才用为秦王府官员。

古文:王将讨隐、巢乱,使卜人占之,公谨自外至,投龟于地曰: 凡卜以定犹豫,决嫌疑。

现代文:秦王准备讨伐隐太子与巢王之乱,命卜筮占卦,公谨自外而入,投龟于地说 :占卦是为了定犹豫,决嫌疑。

古文:今事无疑,何卜之为?

现代文:现在事已无疑何必占卜?

**古文:卜而不吉,其可已乎? 王曰: 善。 **

现代文:如占卦结果不吉,其事能停止吗? 秦王说: 对。

古文:隐太子死,其徒攻玄武门,锐甚,公谨独闭关拒之。

现代文:隐太子死后,其徒攻打玄武门,兵锋甚锐,公谨独自关上大门抵御。

古文:以功授左武候将军,封定远郡公,实封一千户。

现代文:因功授职左武侯将军,封为定远郡公,赐实封一千户。

古文:贞观初,为代州都督,置屯田以省馈运。

现代文:贞观初年,出任代州都督,设置屯田以节省运粮之费。

古文:数言时政得失,太宗多所采纳。

现代文:多次上言时政得失,太宗多采用。

古文:后副李靖经略突厥,条可取状于帝曰: 颉利纵欲肆凶,诛害善良,昵近小人,此主昏于上,可取一也。

现代文:后来作为李靖的副手规取突厥,条奏突厥可取之状于太宗说: 颉利放纵嗜欲肆其凶暴,诛害善良之士,亲近奸邪小人,君主昏庸于上,这是头一条可攻之处。

古文:别部同罗、仆骨、回纥、延陀之属,皆自立君长,图为反噬,此众叛于下,可取二也。

现代文:别部同罗、仆骨、回纥、薛延陀之徒,全都自立君长,谋图反攻,众叛于下,这是第二条可攻之处。

古文:突利被疑,以轻骑免,拓设出讨,众败无余,欲谷丧师,无托足之地,此兵挫将败,可取三也。

现代文:突利被疑,以轻骑逃跑,拓设出兵征讨,众败不归,欲谷丧失军队,无立足之地,兵挫将败,这是第三条可攻之处。

古文:北方霜旱,禀粮乏绝,可取四也。

现代文:北方霜旱为灾,粮草缺乏,这是第四条可攻之处。

古文:颉利疏突厥,亲诸胡,胡性翻覆,大军临之,内必生变,可取五也。

现代文:颉利疏远突厥族人,亲近诸胡,胡人性喜反叛,大军一到,必生内变,这是第五条可攻之处。

**古文:华人在北者甚众,比闻屯聚,保据山险,王师之出,当有应者,可取六也。 **

现代文:华人在北边者很多,近来闻知自相屯聚,保据险阻,大军一出,必有响应之人,这是第六条可攻之处。

古文:帝然所谋。

现代文:太宗赞同其议。

古文:及破定襄,败颉利,玺诏慰劳,进封邹国公,改襄州都督,以惠政闻。

现代文:到攻破定襄,打败颉利后,下达诏书慰劳公谨,进封他为邹国公,改任襄州都督,在任期间有惠政上闻。

古文:卒官下,年四十九。

现代文:去世时正在任上,时年四十九岁。

**古文:帝将出次哭之,有司奏: 日在辰,不可。 **

现代文:太宗要出行临哭,有关官员说: 时日在辰,不可哭泣。

古文:帝曰: 君臣犹父子也,情感于内,安有所避。 遂哭之。

现代文:太宗说 :君臣如父子,情动于内,怎能避开辰日呢?

古文:诏赠左骁卫大将军,谥曰襄。

现代文:照样哭泣。下诏赠予左骁卫大将军,谥为襄。

古文:十三年,追改郯国公。

现代文:贞观十三年,追改郯国公。

古文:永徽中,加赠荆州都督。

现代文:永徽年间,加赠荆州都督。

古文:子大素,龙朔中,历东台舍人,兼修国史,著书百余篇,终怀州长史。

现代文:其子大素,龙朔年间历任东台舍人,兼修国史,著书百余篇,死于怀州长史任上。

古文:次子大安,上元中,同中书门下三品。

现代文:次子大安,上元年间任同中书门下三品。

古文:章怀太子令与刘讷言等共注范晔《汉书》。

现代文:章怀太子命他与刘纳言等人共注范晔的《后汉书》。

古文:太子废,故贬为普州刺史,终横州司马。

现代文:太子废后,被贬为普州刺史,死于横州司马任上。

古文:子悱,仕玄宗时为集贤院判官,诏以其家所著《魏书》、《说林》入院,缀修所阙,累擢知图书、括访异书使,进国子司业,以累免官。

现代文:其子张悱,玄宗时任职集贤院判官,下诏将其家所著《魏书》、《说林》收入院内,修补缺失,历任知图书、括访异书使、国子监司业,因受连累罢官。

古文:秦琼,字叔宝,以字显,齐州历城人。

现代文:秦琼字叔宝,以其字扬名,齐州历城人。

**古文: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,母丧,护儿遣使襚吊之。吏怪曰: 士卒死丧,将军未有所问,今独吊叔宝何也? **

现代文:起初在隋朝将领来护儿帐下听差。他母亲去世,来护儿派专人送丧服吊唁,吏属不解地说: 士卒有丧事,将军您从不馈赠,如今为何独去叔宝家慰问?

**古文:护儿曰: 是子才而武,志节完整,岂久处卑贱邪? **

现代文:来护儿说 :他有才能而又勇猛,心志节操完美无缺,哪会久处卑贱的地位呢?

古文: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,贼众十余万,须陀所统才十之一,坚壁水敢进,粮尽,欲引去。

现代文:不久,秦琼随通守张须陀去下邳攻打贼寇卢明月,贼军十余万人,张须陀所领兵马仅敌方的十分之一,坚守壁垒不敢进击,粮草耗尽,打算撤兵。

**古文:须陀曰: 贼见兵却,必悉众追我,得锐士袭其营,且有利,谁为吾行者? **

现代文:张须陀说 :贼军见我退兵,势必倾巢追击,能有精锐士卒偷袭敌营,必将有利,有谁为我去偷袭?

古文:众莫对。

现代文:众人都不回答。

古文: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。

现代文:惟有秦琼与罗士信奋然承命。

古文: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,须陀委营遁,明月悉兵追蹑。

现代文:于是分给一千精兵埋伏草木丛中,张须陀弃营佯逃,卢明月率全军紧追。

古文:叔宝等驰叩贼营,门闭不得入,乃升楼拔贼旗帜,杀数十人,营中乱,即斩关纳外兵,纵火焚三十余屯。

现代文:秦琼等急攻贼营,堡门关闭无法入内,他便登上城楼拔掉贼军战旗,杀敌数十人,敌营大乱,他迅即破门放进城外伏兵,纵火烧掉贼军兵营三十余处。

古文:明月奔还,须陀回击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卢明月回军奔还,张须陀趁势反击,大败贼军。

古文:又与孙宣雅战海曲,先登。

现代文:又与孙宣雅在海曲交战,秦琼率先登城。

古文:以前后功擢建节尉。

现代文:他因先后立功被提升为建节尉。

古文:从须陀击李密荥阳。

现代文:秦琼随张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。

古文:须陀死,率残兵附裴仁基。

现代文:张须陀阵亡,秦琼率残部依附裴仁基。

古文:仁基降密,密得叔宝大喜,以为帐内骠骑,待之甚厚。

现代文:裴投降李密,李密得到秦琼极为高兴,委任他为帐内骠骑,对他很优待。

古文: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,中矢堕马,滨死,追兵至,独叔宝捍卫得免。

现代文:李密与宇文化及在黎阳作战,中箭落马,几乎丧生,敌军追到,仅秦琼一人抗击护卫而得救。

古文:后归王世充,署龙骧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后来秦琼归属王世充,暂任龙骧大将军。

**古文:与程咬金计曰: 世充多诈,数与下咒誓,乃巫妪,非拨乱主也。 **

现代文:他与程咬金商量,说: 王世充为人多诈,屡屡对下属念叨禁制,是个巫婆,并非治平乱世的明主。

**古文:因约俱西走,策其马谢世充曰: 自顾不能奉事,请从此辞。 **

现代文:于是相约西行,飞马辞别王世充说: 在下自省不能效力,请让我就此辞行。

古文:贼不敢逼,于是来降。

现代文:贼军不敢迫近,秦琼从此归顺李渊。

古文:高祖俾事秦王府,王尤奖礼。

现代文:高祖李渊派他供职秦王府。秦王李世民对他特别崇敬礼遇。

古文:从镇长春宫,拜马军总管。

现代文:他随秦王镇守长春宫,授官马军总管。

**古文:战美良川,破尉迟敬德,功多,帝赐以黄金瓶,劳曰: 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,且又立功,使朕肉可食,当割以啖尔,况子女玉帛乎! **

现代文:美良川一战,打败尉迟敬德,立大功,高祖赏赐他黄金瓶,慰劳他说: 卿不顾妻室儿女来归附我,今又立功,假如我的肉可食用,定当割下给你吃,何况子女玉帛这类身外之物呢?

古文:寻授秦王右三统军,走宋金刚于介休,拜上柱国。

现代文:不久授职秦王右三统军,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刚,授衔上柱国。

古文:从讨世充、建德、黑闼三盗,未尝不身先锋鏖阵,前无坚对。

现代文:随秦王讨伐王世充、窦建德、刘黑闼,他没有一次不率先冲锋鏖战,前无强敌。

古文:积赐金帛以千万计,进封翼国公。

现代文:累积受赏的金银布匹数以千万计,晋封为翼国公。

古文: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,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,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,莫不如志,以是颇自负。

现代文:每逢敌军有骁将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扬威,秦王就派秦琼前去攻取。他跃马挺枪进击于万众之中,无不遂愿,因此很是自负。

古文:及平隐、巢,功拜左武卫大将军,实封七百户。

现代文:及至平定隐、巢二地,论功授官左武卫大将军,封给实纳贡赋的食邑七百户。

**古文:后稍移疾,尝曰: 吾少长戎马间,历二百余战,数重创,出血且数斛,安得不病乎? **

现代文:此后,秦琼渐渐称病告老,曾说 :我年轻时成长在戎马生涯中,经历二百余战,多次身受重伤,流血将近数斛,哪能不病呢?

古文:卒,赠徐州都督,陪葬昭陵。

现代文:死后赠封徐州都督,陪葬于昭陵。

古文:太宗诏有司琢石为人马立墓前,以旌战功。

现代文:太宗李世民诏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马立在他的墓前,以表彰他的战功。

古文:贞观十三年,改封胡国公。

现代文:贞观十三年,改封他为胡国公。

古文:后四年,诏司徒、赵国公无忌,司空、河间王孝恭,司空、莱国公如晦,司空、太子太师、郑国公徵,司空、梁国公玄龄,开府仪同三司、鄂国公敬德,特进、卫国公靖,特进、宋国公瑀,辅国大将军、褒国公志玄,辅国大将军、夔国公弘基,尚书左仆射、蒋国公通,陕东道行台右仆射、郧国公开山,荆州都督、谯国公绍,荆州都督、邳国公顺德,洛州都督、郧国公亮,吏部尚书、陈国公君集,左骁卫大将玖恽郯国公公谨,左领嵕唵蠼鵩⒙鎷冢癫可惺椤⒂佬丝す滥希Р可惺椤⒂骞幔Р可惺椤④旃螅可惺椤⒂⒐珓蓿⑹灞Γ⑼夹瘟柩谈蟆8咦谟阑樟辏彩怪录烂纪夹瘟柩谈笳叻财呷耍纭⑹苛、志玄、弘基、世南、叔宝,皆始终著名者也。

现代文:此后四年,朝廷诏令将司徒、赵国公长孙无忌,司空、河间王李孝恭,司空、莱国公杜如晦,司空、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,司空、梁国公房玄龄,开府仪同三司、鄂国公尉迟敬德,特进、卫国公李靖,特进、宋国公萧蠫,辅国大将军、褒国公段志玄,辅国大将军、夔国公刘弘基,尚书左仆射、蒋国公屈突通,陕东道行台右仆射、郧国公殷开山,荆州都督、郧国公张亮,吏部尚书、陈国公侯君集,左骁卫大将军、郯国公张公谨,左领军大将军、卢国公程知节,礼部尚书、永兴郡公虞世南,户部尚书、渝国公刘政会,户部尚书、莒国公唐俭,兵部尚书、英国公李责力以及秦琼,一并绘像在凌烟阁上。高宗永徽六年,派使臣致祭礼、绘像在凌烟阁的名臣共七人:魏征、高士廉、萧蠫、段志玄、刘弘基、虞世南、秦琼,都是始终著名的人物。

古文:唐俭,字茂约,并州晋阳人。

现代文:唐俭字茂约,是并州晋阳县人。

古文:祖邕,北齐尚书左仆射。

现代文:祖父唐邕,任北齐尚书左仆射。

古文:父鉴,隋戎州刺史;与高祖善,尝偕典军卫,故俭雅与秦王游,同在太原。

现代文:父亲唐鉴,出任隋戎州刺史,与高祖相善,曾同掌禁卫。因此唐俭素与秦王交游,同在太原。

古文:俭爽迈少绳检,然事亲以孝闻。

现代文:唐俭爽直豪迈,不循规矩,但侍奉亲人以孝闻名。

古文:见隋政浸乱,阴说秦王建大计。

现代文:见隋朝政局渐乱,暗地劝说秦王建立大计。

古文:高祖尝召访之,俭曰: 公日角龙庭,姓协图谶,系天下望久矣。

现代文:高祖曾招访过他,唐俭说: 您长相有日角龙廷,姓氏又合乎图谶,久系天下人望。

**古文:若外啸豪杰,北招戎狄,右收燕、赵,济河而南,以据秦、雍,汤、武之业也。 **

现代文:如果外招豪杰,北连戎狄,右收燕、赵,渡河南下,占据秦、雍之地,这就是汤、武的大业了。

古文:高祖曰: 汤、武之事岂可几?

现代文:高祖说: 汤、武之事,岂可希求?

**古文:然丧乱方剡,私当图存,公欲拯溺者,吾方为公思之。 **

现代文:但天下正乱,言私应当图谋自全,言公则应拯救天下百姓,我将为您考虑此事。

古文:及大将军府开,授记室参军、渭北道元帅司马。

现代文:到大将军府开建时,授职为记室参军、渭北道元帅司马。

古文:从定京师,为相国府记室,晋昌郡公。

现代文:随从平定京师,任职相国府记室,封为晋昌郡公。

古文:武德初,进内史舍人,迁中书侍郎、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武德初年,进职为内史舍人,后迁任中书侍郎、散骑常侍。

古文:吕崇茂以夏县反,与刘武周连和,诏永安王孝基、独孤怀恩,于筠率兵致讨,俭以使适至军。

现代文:吕崇茂占据夏县造反,与刘武周连兵,下诏永安王孝基、独孤怀恩、于筠率兵进讨,唐俭因出使到达军中。

古文: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,俭亦见禽。

现代文:恰逢孝基等人被武周擒获,唐俭也被抓。

古文:始,怀恩屯蒲州,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,会俱在贼中,君实私语俭曰: 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,犹豫不发,故及此。

现代文:起初,怀恩屯驻蒲州,暗地与部将元君实谋反,此时一起陷没入贼。君实私下对唐俭说 :独孤尚书准备起兵图谋大事,犹豫不发,故逢此难。

**古文: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。 **

现代文:这就是古人说的 当断不断、反受其乱 了。

古文:俄而怀恩脱归,诏复守蒲。

现代文:不久怀恩逃归朝廷,下诏仍守蒲州。

**古文:君实曰: 独孤拔难归,再戍河上,宁其王者不死乎? **

现代文:君实说 :独孤脱难得归,仍旧戍守河东郡,真是王者不死啊!

古文:俭恐必乱,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。

现代文:唐俭怕怀恩作乱,密令刘世让归朝告发其谋。

**古文:会高祖幸蒲津,舟及中流而世让至,帝惊,曰: 岂非天也! **

现代文:恰遇高祖驾临蒲津,船到中流而世让赶到,高祖大惊说: 岂非天命佑护啊!

古文:命趋还舟,捕反者,怀恩自杀,余党皆诛。

现代文:下令返回西岸,收捕谋反之徒,怀恩自杀,余党全被诛杀。

古文:俄而武周败,亡入突厥。

现代文:不久武周战败,逃往突厥。

古文:俭封府库、籍兵甲以待秦王。

现代文:唐俭封存府库财物、登记兵器铠甲,以等待秦王接收。

古文:帝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,诏复旧官,仍为并州道安抚大使,许以便宜。

现代文:高祖嘉奖唐俭身受幽禁折辱而不忘朝廷,下诏恢复原职,仍任并州道安抚大使,允许他权宜行事。

古文:尽簿怀恩赀产赐俭。

现代文:并将怀恩的家产全都赐予唐俭。

古文:还为礼部尚书、天策府长史、检校黄门侍郎、莒国公。

现代文:还京后授职礼部尚书、天策府长史、检校黄门侍郎,封为莒国公。

古文:仍为遂州都督,食绵州六百户。

现代文:仍旧任职为遂州都督,食绵州实封六百户。

**古文:贞观初,使突厥还,太宗谓俭曰: 卿观颉利可取乎? **

现代文:贞观初年,出使突厥返回,太宗对唐俭说 :您看颉利可以攻取吗?

**古文:对曰: 衔国威灵,庶有成功。 **

现代文:唐俭回答说 :依仗国家威灵,其事可望成功。

古文:四年,驰传往诱使归款,颉利许之,兵懈弛,李靖因袭破之,俭脱身还。

现代文:贞观四年,乘驿车驰往突厥诱使他们归附,颉利表示同意,因而兵众弛懈,李靖乘势袭破其众,唐俭脱身返回。

古文:岁余,为民部尚书。

现代文:一年后,就任民部尚书。

古文:从猎洛阳苑,群豕突出于林,帝射四发,辄殪四豕。

现代文:随从太宗在洛阳苑中射猎,一群野猪从林中冲出,太宗射出四支箭,杀死四只野猪。

**古文:一豕跃及镫,俭投马搏之。帝拔剑断豕,顾笑曰: 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,何惧之甚? **

现代文:有只野猪跃起触及马镫,唐俭下马搏击,太宗拔剑斩断野猪,回头笑着说: 天策长史没见过上将杀贼吧,为何这样害怕?

古文:对曰: 汉祖以马上得之,不以马上治之。

现代文:唐俭回说 :汉高祖在马上得天下,而不在马上治天下。

**古文:陛下神武定四方,岂复快心于一兽? **

现代文: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,怎能再逞雄心于一头野兽呢?

古文:帝为罢猎。

现代文:太宗为此而罢猎。

古文:诏其子善识尚豫章公主。

现代文:下诏命其子善识娶豫章公主为妻。

古文:悸事,与宾客纵酒为乐。

现代文:唐俭居官不留心事务,常与宾客纵酒为乐。

古文:坐小法,贬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曾因犯小法贬授光禄大夫。

古文:永徽初,致仕,加特进。

现代文:永徽初年离休,加爵为特进。

古文:节度使杨守亮表为判官,迁副使,终阆、壁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显庆元年去世,时年七十八岁。赠予开府仪同三司、并州都督,陪葬于昭陵,谥为襄。

古文:段志玄,齐州临淄人。

现代文:少子唐观,任职为河西县令,最为知名。段志玄是齐州临淄县人。

古文:父偃师,仕隋为太原司法书佐。

现代文:父亲段偃师,仕隋任太原郡司法书佐。

古文:从义师,官至郢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跟随高祖起兵,任官至郢州刺史。

古文:志玄姿质伟岸,少无赖,数犯法。

现代文:志玄姿质魁武,少时不务正业,多次触犯法令。

古文:大业末,从父客太原,以票果,诸恶少年畏之,为秦王所识。

现代文:大业末年,随父客居太原,因剽勇果决,为群恶少年畏服,受到秦王赏识。

古文:高祖兴,以千人从,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。

现代文:高祖起兵时,率千余人随从,授职右领大都督府军头。

古文:下霍邑、绛郡,攻永丰仓,椎锋最。

现代文:随同攻下霍邑、绛郡,进攻永丰仓,都做先锋前驱。

古文:历左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历任左光禄大夫。

古文: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。

现代文:跟从刘文静抵御屈突通于潼关。

古文:文静为桑显和所袭,军且溃,志玄率壮骑驰贼,杀十余人,中流矢,忍不言,突击自如,贼众乱,军乘之,唐兵复振。

现代文:文静遭桑显和袭击,其军即将溃败,志玄率领精骑驰赴敌阵,连杀十余人,身中流矢,忍痛不言,横击自如,敌众混乱,大军乘势进击,唐兵气势重振。

古文:通败走,与诸将蹑获于稠桑,以多,授乐游府车骑将军。

现代文:屈突通败走,志玄与诸将跟踪追获于稠桑,因功多,授职为乐游府车骑将军。

古文:从讨王世充,深入,马跌,为贼禽。

现代文:随同征讨王世充,深入敌阵,因马跌倒被敌擒获。

古文:两骑夹持其髻,将度洛,志玄忽腾而上,二人者俱堕,于是夺其马驰归,尾骑数百不敢近。

现代文:由两贼骑夹持其发髻,将渡洛河时,志玄突然踊身腾起,两骑全都落马,志玄夺其马奔回,追骑数百名不敢逼近。

古文:破窦建德,平东都,迁秦王府右二护军。

现代文:攻破窦建德、平定东都后,迁任秦王府右二护军。

古文:隐太子尝以金帛诱之,拒不纳。

现代文:隐太子曾用金帛引诱他,而他拒绝不受。

古文:秦王即位,累迁左骁卫大将军,封樊国公,实封九百户。

现代文:秦王即位后,历任左骁卫大将军,封为樊国公,享受实封九百户。

古文:诏率兵至青海夺吐谷浑牧马,逗留,免。

现代文:下诏派他率兵到青海夺取吐谷浑牧马,因逗留不进,被免官。

古文:未几复职。

现代文:不久又复职。

**古文:文德皇后之葬,与宇文士及勒兵卫章武门,太宗夜遣使至二将军所,士及披户内使,志玄拒曰: 军门不夜开。 **

现代文:文德皇后下葬时,志玄与宇文士及领兵守卫章武门。太宗夜间派遣使者到两将军处,士及开门接纳使者,志玄拒绝说 :军门不可夜开。

**古文:使者示手诏,志玄曰: 夜不能辨。 **

现代文:使者拿出手诏,志玄说: 夜里不能分辨真假。

古文:不纳。

现代文:不予接纳。

**古文:比曙,帝叹曰: 真将军,周亚夫何以加! **

现代文:天亮后,太宗感叹道: 这才是真将军,周亚夫怎能与他相比?

古文:改封褒国公,历镇军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后来改封为褒国公,历任镇军大将军。

**古文:贞观十六年疾,帝临视,泣顾曰: 当与卿子五品官。 **

现代文:贞观十六年生病,太宗临视,哭着说 :应给您的儿子五品官衔。

古文:顿首谢,请与母弟,乃拜志感左卫郎将。

现代文:志玄叩头道谢,并请求给予同母兄弟,太宗便拜志感为左卫郎将。

古文:及卒,帝哭之恸。

现代文:到去世时,太宗哭得很伤心。

古文:赠辅国大将军、扬州都督,陪葬昭陵,谥曰壮肃。

现代文:赠予辅国大将军、扬州都督,陪葬于昭陵,谥为壮肃。